手机韩国电影影评
① 跪求电影《手机》剧情加影评。
剧情:《有一说一》的着名主持人严守一,在去电视台主持节目时,把手机忘在了家里,这一个小小的失误却让他的妻子于文娟发现了他与一个陌生女子间的秘密,回想丈夫在电视上笑容满面,回到家却神情恍惚:外边滔滔不绝,对着她却一言不发,妻子似乎明白了一切。妻子就此提出离婚。故事以手机作为核心展开一些列都市情感故事……
影评:
“与所有手机持有者共免”,这是影片《手机》电影海报的宣传用语。很有意思的是这个 “免”字的用法,只有当你看完整部影片时才知道那不是一个错别字,这里面乃是包含着一种劝勉式的说教。与之相对应,这部电影只用了相当有限的叙事(尽管冯导说它叙事圆满)、剪辑和摄影技巧,服装和美工也相当“克制”,甚至为大众所熟知的“冯式调侃”也十分节省,那么对它的追究似乎只能停留在有关我们目前社会的思想意义上,也即它的现实价值。
脱离开影片的目标观众来谈影片的现实价值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首先要弄清的就是这部影片的目标观众是谁。手机,这一现代社会科技与文明的产物,现在几乎是人手一部,而影片的宣传中也提到了“所有手机持有者”,那么就出现了一种几率很小的情况,就是影片自身的逻辑和现实世界的逻辑几乎要等同起来。由此可见,导演的野心何其之大,竟然要把全社会都当作他的目标观众。可以理解,影片借用费墨之口指出:你们的手机里藏满了秘密;而在现实世界里,谁的手机里没有收藏些许秘密?导演在这一点上艰难地与最广大的观众达成了一种默契(观众是不愿意有这样的默契的),从而也真的把他的目标观众锁定在全社会上。因而,这部影片的现实价值就变得非常现实,甚至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影片还是借用费墨之口说出,“近,太近了”。所以,这是一部主题相当沉重的影片,甚至可以说压抑。那么,这部影片所指涉的现实价值究竟是什么?依笔者看来,主要是隐私与谎言。
隐私这一主题何以看出?影片先是交待严守一的前史,然后是字幕,字幕之后的第一个场景就是拨给严守一的手机信号瞬间穿越广阔空间传递到严守一的手机上——这一描述体现到摄影机的运动上之后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宏伟的升降镜头,这体现了对隐私权的粗暴侵犯——从稍后的场景我们听到:还是带在身上踏实。所以,手机对严守一来说就是他个人隐私的一个载体。同样的摄影机运动在影片将近结束的时候又重复使用了一次,这次跟随的是严守一惊惶不安的表情,由此可以对他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给他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心理创伤。影片中还有为数不少的细节体现着这一主题:比如严守一时刻不忘删除他认为隐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打电话也要躲在厕所里,不止一次的反对沈雪整理他的手提包,甚至前妻和儿子的照片也需要费墨代为收管等等,但总体来说手机仍然是个人隐私的主要保留地。这一主题也是大多数人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隐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可以是生活中具体的行为,也可以是个人的思想状况等等。隐私权是公民以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个人隐私却屡屡遭遇到尴尬场景。尽管片中主人公的所谓个人隐私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不可否认,那仍然是隐私,仍然带有“隐私权”所具有的对抗性——一方要隐私,另一方却想方设法地窥私——正是因为这种对抗,才出现了一幕幕婚姻悲剧,也正是因为这种对抗,才出现了影片的另一主题:谎言。
严守一在影片中说道:要想说真话,恐怕就得返回到肢体语言时代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肢体语言时代我们是回不去了。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三段论:在当今这个社会里,我们就没法讲真话了。这可能真的是严守一一种习惯性的思维逻辑,他可是一个善于编织语言,撒谎成为习惯的人——当严守一在于文芳的产房里接到沈雪电话的时候,他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在开会呢。这是很有含义的一个场景,比他在策划会上接到武月的那个电话的场景更富有含义:一方面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撒谎已经成为严守一的一种习惯,甚至可以不顾已经成为前妻的于文芳的鄙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撒谎乃是出于一种保护个人隐私的本能,他不希望沈雪知道他与自己的前妻还保持着联系。在这里,我们就看到了隐私与谎言的内在关系——隐私是谎言的由头,谎言包裹了隐私。还不止如此,谎言不仅包裹了隐私,还纵容了隐私,进而夸大了,就产生了更多的谎言……谎言,隐私,让隐私成为一根在喉的鲠,提醒着当事人时刻不忘自己的隐私,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已经占据了语言日产总量的相当比重。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那就不能再去一味谴责,而不得不去加以正视了。影片对这一现象的提出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重要的是去认识表面之下的生活。如何认识?影片中出现过这样一段唱词: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叫问一问,最近你还回家吗。这段唱词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出现了一次,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一次,这样就构成了一种环形结构,或者说是轮回。唱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交待严守一的前史,但当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严守一的一个心理轮回了,他告诉我们:在人类社会里,科技的进步不一定带来人性的发展。
“我还是想一如既往地深挖生活,甚至揭生活的伤疤。”冯晓刚这样说道。也确实如此,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能如此强烈地和现实生活产生互动的影片。不论生活最终的结局如何,这样的影片我还是希望越多越好
② 韩国电影新世界影评
新世界
2018-01-29 刘庆东 庆东成长史
韩国电影《新世界》,几乎是近十年来最优秀的黑帮电影,不是之一,从剧情设计、剪辑和音乐等方面,其他电影很难与之匹敌。国内为之震撼的《无间道》相比之下差的很远。
对于同一类型题材的电影,通常我们先看到的,会给予较高评价,而对后面的审美情趣就要求高一些。《新世界》和《无间道》无论在剧情和人物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无间道》中就有:说好了3年,3年之后又3年,3年之后又3年。而《新世界》中的李子成,也是在有性命之忧的情况下,被上司一再拖延,被迫局中。应该说香港电影水平在亚洲也是佼佼者。(而内地元素,不论导演、制片人还是演员只要一出现,立刻上不台面)。问题是,为什么《新世界》给我们的震撼要高于《无间道》10倍?乃至于我都不愿意称这部电影为韩版《无间道》?
想来想去,我想最根本的是 是对人性最深刻的理解。虽然《无间道》也代表黑帮电影的一个高峰,但在人性理解层面,不得不佩服韩国已经超过香港很多。
首先,《新世界》在角色上,没有立场判断,只从人性上去判断。一开始李子成就亲手杀害了一个卧底(从后面的剧情看,这个一开始就被杀的崔董事很可能是丁青所清洗的异己),身为卧底,肯定是要做很多坏事的,这更符合现实和人性,而《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干过什么坏事?连傻强的死都是因为黑帮火并,跟梁一点关系都没有。说明《无间道》的导演是不希望梁朝伟身上沾染上恶的元素的,但凭借常识,我们就知道不可能。所以《新世界》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这个李子成手上是有无辜的人的鲜血的。虽然他是警察,但他的职业特殊,他需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在与上司的关系上,李子成与姜科长的关系,也更接近与人性本色。我们知道《无间道》中的梁朝伟和黄秋生关系是亲密的,争执也只在口头上,内心的感情则很深。但是,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卧底,不仅要干很多有犯罪的、以及各种不想干的事,甚至,随时可能把命丢了,惶惶不可终日,还要坚持五年十年,想退出又被一直被逼在局中,你还会喜欢这份工作?你还会对一直把你按在水中不让你出来透气的上司,怀有感情?我想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而《无间道》就是这样设计的,他没有体察出卧底内心的怨毒如何发泄。《新世界》细致入微的体察到这一点,所以,李子成从愤怒,到最后绝望,到最后起杀机,让我们觉得只有唏嘘,而没有反感、厌恶,我们甚至有些庆幸他终于把姜科长干掉了,因为他终于解脱了。
此外卧底与上司的关系上,《无间道》那是亲密无间,梁朝伟和黄秋生绝对是相互信任。但你从现实的角度看,可能吗?人心隔肚皮,谁敢对谁绝对信任?这让我想起汉武帝对他的长子刘据,汉武帝看着儿子长了20多年,当第一个人跟他说太子造反,他说不可能,我儿子我还不了解?第二个人跟他说太子造反,汉武帝说胡说,一派胡言;当去调查的人再次说太子反了,汉武帝还坚持他的信任吗?不能了,三人成虎。父子之前尚且如此,何况同事之间,更何况这种如果敏感的职业——卧底与警察?从任何角度来说,他们都不可能绝对信任。
所以,姜科长对李子成也安排的监视,包括他的妻子和随从,李子成都蒙在鼓里。这让他再次蒙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而他的围棋老师,对他很多话也是守口如瓶,甚至连新工作计划都不知道。让李子成觉得自己就是别人的一枚棋子。他甚至感觉不到警察团队的温情。他说:我在黑帮那里还能得到信任,竟然在你们这里却什么都不知道。是这样的,黑帮固然凶恶,但帮会里确实有兄弟之情。接下里我们就说这部电影里的主线,李子成与丁青的兄弟情。
从开始看丁青,觉得这家伙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很像《古惑仔》里的大飞。其实,丁青的这一面完全是因为看到了李子成,那种高兴和开心。他从上海买个山寨货回来送给李,而李一下就当面揭穿,直接拒绝。这种事情如果是在关系一般的人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立刻就会伤了情面,坏了关系。而丁青与李子成的关系早已超出了这个层面。他们之间是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与对方的关系的。
男人对女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身体;而男人对男人最密切的关系,莫过于赤裸心灵。而丁青6年来一直对李子成赤裸着他的心灵,虽然后来他知道李子成可能很多时候都出卖了他,但他对李子成的兄弟之情,却十分难断。丁青看上去放荡,但内心十分老练,从剧情上看,金门集团的石东会长就是丁青杀的,第一,他在上海,显得与时局无关;第二,剧情明显交代了他当时排挤李仲久已经成功。他在各个事情的判断与安排上,明显表现出很强的领袖特质。因此也更有野心。而李子成当然才能也是非常出众的,他本身就是会长最有力的候选人之一,但他的任务只是为警察搞情报,所以无心想这些。所以大家把他看成丁青的小弟。尽管如此,丁青对李子成才能也是特别看重的。丁青对待他完全像亲兄弟一样,而不是一般的助手。所以当丁青得知李子成的身份后,先用他围棋老师和石虎(子成跟班)的生命吓他一下,但同时让黑客销毁他的身份资料,从而让他跟自己一条心。在杀围棋老师的过程中,丁青完全确认了他的这位兄弟多年来一直欺瞒这他,而且很可能把自己干掉。但丁青此时的兄弟情义让他无法对李子成下手。
但丁青知道李子成是卧底后,其内心愤怒是可想而知了,所以亲手把石虎的头割下来。对李子成说“这么多年他们都在耍你!”其实另一层意思是说“兄弟这么多年你原来在耍我!”李子成很快反应过来,以为丁青只发现了围棋老师和石虎,没有发现自己。所以亲自给围棋老师几枪,一是说明自己自己和他没关系,二是灭口。然而站在丁青的角度想想:李子成的老师是卧底,他的随从是卧底,他的档案资料确凿,任由丁青再相信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李子成的真实身份。
丁青在医院与李子成临别那一段,是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这几分钟的对白和镜头,最能体现导演不是在说故事,而是在说“人性与现实”:
1、 丁青看到李子成后,第一句话是:“表情放松点,妈的”。这是丁青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丁青看到李后是开心、高兴的,他希望李能敞开胸怀。当然,当他知道李的真实身份后,自然知道这家伙为什么不开心。应该说,李子成入当卧底的早期不是这样的。我们从电影的最后一个解释的镜头可以看出来。
2、 “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真她妈高兴。”弥留之际的丁青,很想再看他的兄弟一眼,但他以为这个警察是不会来的,他们的身份是对立的。可是,他内心是想李能来的。所以看到李,他“真她妈高兴”。
3、 “兄弟,你看起来很累,别这样子”。此时的丁青已经完全明白李子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他不相信李对自己没有兄弟感情,他也希望解救李子成。“听大哥的话,白痴,那样你才能活着”。丁青说这句话,是在告诉李,别做条子了,也别受那些条子的耍弄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活着。因为继续做卧底,黑白两道都不会都会杀掉他。丁青这句话最后是应验了,假如没有丁的提醒,假如李仍然服从上级命令,辅助张守基,那他的结果就是被张守基干掉。
4、 当丁青无法呼吸,李子成赶紧把氧气送上去。丁青说:“你在干什么?你这狗崽子,万一,千万分之一,我活着,你怎么办?你能对付我吗?”丁青说这句话,是摆明了告诉李,你应该让我死,而且我也准备用自己的死去成就你了。如果我活着我不会放过你。而李子成明白这一层意思后,就把氧气罩放下来,因为如果需要继续执行任务,保全自己,他也需要丁青死。他与丁青兄弟之情,因为立场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可能随时要把对方杀掉。只不过,这一刻,丁青准备让自己牺牲了。其实,丁青如果告诉手下,李子成是卧底,手下会立刻把他干掉的。但丁青选择了把自己的势力交给李子成,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假如丁青能健康的活着,当上会长,是必然要干掉李子成的。所以感情是感情,理智是理智。做黑帮终究是靠理智才能活下去。
5、 “心要狠一点,才能活下去,明白吗?”丁青讲这句话,我们需要站在他的具体立场才能明白,他们想的不是成功,权力,而是活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为了活下去才握住权力的。因为失去权力和势力,会很可怕。而李子成也是为了活下去才最终反叛的。如果一直游走在黑白势力的刀尖,他不可能安全的活着。
现在我们说说那位姜科长,我们说李子成想辞职,但姜科长何尝不想早点退休。但时局做不到。我们站在姜的角度想,多年来他一直在黑帮布置卧底,其中凶险不说,死伤兄弟不说,单单就对他的卧底的一再失信,同时对他们猜疑、防备,互相监督,从人情上说,实在太累。《无间道》中的黄秋生与梁朝伟的关系简化、美化了的,而《新世界》则全面把卧底上司的处境描绘的清清楚楚。姜科长要随时准备自己心爱的女徒弟牺牲,不,是任何一个人牺牲,同时也要接受任何卧底叛变,不,他要主动设局让卧底们相互制约监督。同时,他的卧底拼出性命为自己搞情报---他对卧底的很多诺言也不能实现,试想,一个人如何能承受这么多?
所以当姜科长提出辞职被拒绝之时,他已有死心。所以当他看到杀手出现的时候,没有动,只是被刺中之后,开枪好让人发现他的死。如果他抱有生还之心,一个几十年的老警察,见过那么多战斗场面,怎么会轻易就被杀掉呢?何况自己手里还有枪?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李子成对姜科长,对警局不断提升的愤怒与怨毒。但你也要看到,姜科长对上级,对警局也是积累了很多年的愤怒与怨毒的。所以电影中有一个小细节:姜科长和局长对话,局长说不要碰那盆花,姜科长立刻揪了一片叶子。一叶知秋,只不过姜科长没有反抗的资本。但最后他选择死的那一刻,他实际上已经背叛了警局,他甚至知道警局已经无法控制黑帮了,接下来将是黑帮控制警局的时代。“那样的话就全完蛋了啊”,这是姜科长看到杀手的反应,可是,他没有反抗,他太累了。
最后再说说李仲久。这是一个狠角色,怎么狠就不用说了,我绝对最让我触动的,是他的临危不惧。当李子成派来杀手时,他优雅的要了一只烟。面对死亡,没有胆怯,没有求饶。这是一种修养和境界。内地影视剧通常对于坏人都是丑化的,就连香港也存在这种倾向。而《新世界》对于李仲久的描述很简单,自知游走在法律边缘,早晚有横死的那一天,他不是街头小痞子,他是有身份、地位,有文化、品位之人,他很早就想好了怎样去面对死亡。死亡前还准确的判断了局势:金门已经是李子成的。他还绅士的向李子成表达了祝愿,毕竟同事一场。
其实,黑帮电影最好的题材是在内地,内地很多现实的东西比电影要惊心动魄的多。但内地导演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艺术手法上,实在是差的太远。最后再说,电影音乐做也很棒。和故事交相辉映,特别是,李仲久死的那一段的音乐,配的很好。 几位主演炉火纯青的演技,包括配角,都无可挑剔。今天的韩国文化,已经到达了一个巅峰时期。
③ 韩国电影手机2015影评
某年某月某日,太阳黑子爆发,导致通讯信号能穿越时空,但这一次不是人直接穿越回去改变历史。
2014日某日凌晨3:30分,喝醉酒的成功人士赶回家中,发现妻子遇害。一年过后,突然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在不断地疑问当中,两人明白了,这一通电话原来是2015已知妻子遇害的丈夫与2014还未遇害的妻子之间的生死纽带。
时间一秒一秒流逝,慢慢真兇和导致不幸的原因逐渐浮出水面,丈夫通过电话不断地挽救着过去同一时刻要遇害的妻子,对过去的改变产生的影响也映射到现在的时空当中。当真兇就要落网时,当妻子就可以逃出生天时,当最后一通电话开始之前,影片似乎要结束了,但,这时,太阳黑子不作美,通讯信号回复正常,与2015年的丈夫通过电话知道自己要被害并正在逃生中的妻子,接通了与2014醉酒在出租车上刚醒来还什么都不知道的丈夫,并与2015年正在家中与凶犯搏斗试图挽救女儿的丈夫失联。(恩,我觉得我表达得还算挺清楚的。没看明白,就当时我不愿意剧透太多吧)
一番搏斗之后,2014年的妻子被凶犯勒住脖子按在地上,2015年的丈夫眼看着凶犯走向躲在房间的女儿,自己无能无力因为身上插着一把刀。男主女主的视线开始模糊,在2014的那个时空,时间马上就要走到3:30,似乎一切都已成定局,孙贤周老哥,好像又要再一次在剧中失去家人。。。
好在,编剧没有反社会人格,最后2014不明就里的丈夫,因为2015年自己为2014的妻子争取到的那一点点时间,提早一点回到家中,用自己的晋升后同事送的名牌(韩国电影里boss桌上的,一看就很重的那种,请勿与running man里的名牌混淆)敲晕了正要勒死自己妻子的兇手,这时,时间刚好从3:29 变道 3:30.
一句话,就是2015的丈夫为2014的自己争取到了这一秒,救了2014的妻子,让2015自己的家庭回到原样。
影片结尾是2014 or 2015 (我觉得是2014)的丈夫第二天醒来,躺在自家楼梯口,记忆中仿佛是昨天躺在血泊中的同一地方。但女儿从楼上走下来,妻子从房间出来,责怪他喝醉酒。孙贤周老大哥完成了救赎,这一次,终于再剧中挽救了家庭,看来,干律师还是比干警察要好。
影片的最后最后结尾,是现在(不考究到底是2014还是2015了,但我认为是2014)的丈夫,看到圆满的家庭后,露出了满意欣慰的笑容,但,此时,电话又想起了,随着丈夫收敛的笑容,走向手机,收工。
一些感悟:表面上是犯罪片,但,我觉得要剧情其实更深层次要表述打拼事业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家庭的故事,这很难做到,但必须做到,因为这是教父说的。 妻子遇害的原因也是因为丈夫处理的案件中持有的证据。同样,答应妻子八点回家的丈夫,因为喝得太高兴,拒接了妻子电话,一直到凌晨3:30,然后才有了这一部剧。(不会是女人导演,女人编剧的吧)最后,黄粱一梦的丈夫醒来,发现一切都在,我想此刻他对家庭应该有了更深的感悟。
至于最后一个电话,我的猜测如下:
1、同事打来的,催他去上班,这种猜测是要表达事业还是很重要的,但就看孙贤周大哥自己的选择了。
2、一个伏笔,但如果是要拍续集,这个伏笔有点烂。
3、因为我认为此刻是经历了2015的丈夫回到了2014,所以,我觉得是2015的自己打来告诉2014自己彩票号码的,毕竟,彩票号码,兇手都提了好多次,没理由不是这样。恩。
以上,抛开逻辑,演技,演员啥的,算一部好片,能让有家庭的人产生对家庭的思考和感悟。我话说完,谁同意,谁反对?!
④ 零差评的精彩韩国电影,《釜山行》让人记忆深刻,你看过几部
《釜山行》《素媛》是一部关于社会性问题的韩国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催泪指数无影能及。难得的是没有利用亲情过度煽情,也没有过分纠缠于法律漏洞,避开了韩影最爱用的两个梗,而是更多地聚焦在创伤之后一家人的心理状态变化。
重创之后生活始终继续,但你能选择如何面对。此片的所有感动点是来源于细节中和一家人共同努力渡过难关表现出来的积极心态,感动之余,倍感欣慰。
⑤ 韩国捉迷藏电影影评
韩国捉迷藏电影影评如下:
1、影片颇有些鬼片的惊悚感,但走的却是扎实的现实主义路线,剖析了个案背后更为深层的社会问题。做为一部关于“涂鸦之谜”的悬疑片,紧张感持续度非常高,而孙贤周的演技让人跟着他的表情来感受到恐慌,实在丝毫不输给那些故弄玄虚的恐怖片。
2、在《捉迷藏》中,杀人兇手的行为则比现实更带有目的性,像是一部黑暗版本的《宫锁沉香》,底层的人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不顾一切的用弥天大谎占据原本应享受荣华的人的位置,只不过在《捉迷藏》中,占据一个人的位置的手段不再只是靠撒谎,而是靠杀人。
人类对金钱和物质总是有着不可遏制的向往,而一个人为了物质而产生的破坏欲,是几乎可以冲破任何束缚的。也许就像影片的导演所说:人们害怕的不再是鬼神,而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可触恐怖感。那些生活在你身边的穷困者,或者你无论如何也按耐不住的仇富心,才是最恐怖的力量,因为穷与富之间的矛盾永远不会消散,只会越聚越深。
3、《捉迷藏》的影片质量中等,整体气氛渲染的相当不错,诡异的氛围及被监视的恐惧很好的嵌入了电影中。唯一的问题是韩国电影惯有的拖沓,再刺激的桥段时间一长也失去了抓人的可能。为了突出紧张感《捉迷藏》中的保安和警察都幻化为马后炮般的小角色,主角一家永远在独自战斗,外界所能给予的安全感也仅仅是在受惊后的补救。
片中的父亲儿时为了在家中站住脚而撒下了谎言,如今害怕报复才急切的寻找亲人,却在这之中让真正的“猫头鹰”插入生活,这样的反转安排的不错。不过比起主角一家的战战兢兢,一直执着夺取他人的反派似乎厉害的有些随意,她则好像是杀不死的小强,要
4、故事的构思很有意思:“鸠占鹊巢”的故事影射社会贫富差异带来的心理失衡与阶层矛盾;然而,细想会发现导演反思深度没能更进一步,在中产立场上的恐惧,这一视角有点偏颇。剧本桥段有硬过之处,包括角色存在主角光环的问题;但好在整体逻辑严谨,尤其在台词和行为细节方面的前后关联设计很精巧。
导演视听功力不错,善于利用空间和拍摄角度营造出悬疑感;同时韩国版的暴力血腥画面,也很大程度保证影片能刺激观众持续看下去,概念比较惊喜。
⑥ 电影《手机》影评
最近我们共同看了冯小刚的《手机》,里面通过手机将一些人的心理揭示的淋漓尽致,让我的那个同学看完后盯着刚买的手机直发呆,我也仿佛被无情的讥讽一顿。看到许多网友的评论,很多都是极为失望的鞭笞,我想借此机会发表个人看法。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它可能不同无间道的酷、安娜与武林的笑,但那些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旨在愉悦个人个人的。而《手机》则不同,它无情的揭示了物流社会的艰险和虞诈。尤其精彩的是开头主人公当矿工,和之后的成名进而腐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那首嘶哑真挚的“今年你回不回家”,真的应该引起我们对社会引起深深的反思,正应了张国立在片中末尾说的化:科技发达了----。物质生活进步了,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窘迫了。我们可以想想贫穷时的“葛优”为了生活打拼,淳朴怡然。而在满足了物质欲望后,便思取自认的精神享受,这个时代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联想旧时代“日夜不闭户”的和睦,很令人汗颜------社会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如果看社会的决定力量--人的话,我想很遗憾了。我常想起同时矿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不知如果路遥继续写下去,少平会否同上述般变质。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警醒自己的精神状况,“每日三省吾身”,毕竟我们青年人是未来的栋梁,我们的意志将会决定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了美好的祖国,我们需要美丽的心灵------这也是该片对我们的意义。冯小刚的这部片称“贺岁”,将一份沉重的礼物夹带凝重的悲哀献给我们,是很值得尊敬的。习惯过小资生活的我们,不要沉沦于不切实际的陶然吧,将热情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勇敢的面对生活,不要逃避,将时代的琴弦拨响为时代斑驳的路影。不错,这即使大陆电影和港台电影的区别,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思想,更难以为人道之。
⑦ 韩国电影爱人影评豆瓣
韩国电影爱人影评:
神出鬼没的男人,神出鬼没的女人,神出鬼没的出现,神出鬼没的消失,总之就是一个神出鬼没的故事,类似的有《绿椅子》、《美人》、《甜性涩爱》等等。不过《爱人》也具备韩国电影一贯的优势,俊男靓女,以及唯美至极的画面。穿着职业装的成贤娥那种小女人式的性感娇柔被她发挥的淋漓尽致。
角色介绍
1、成贤娥饰演女人
一个即将和交往7年但感到有些厌倦的爱人步入婚姻殿堂的正经女人。一天在高层电梯内与一个陌生男人单独相遇。女人对陌生男子产生了奇妙的感觉。当天下午,在坡州再次相遇的二人开始从彼此的身上享受性的快乐。
2、赵东赫饰演男人
拥有英俊相貌,体格完美,带着可爱的笑容,幽默年轻的事业家。在高层电梯内,与女人单独相遇,他主动邀请对方喝酒。当天下午,在坡州再次相遇的二人开始从彼此的身上享受性的快乐。而且男人为了不让女人感到有负担,还说:“我明天就去非洲。”
⑧ 韩国电影《向日葵》影评
最近安静的看了一个韩国影片,名字叫《向日葵》——[吴太植(金来沅饰),熙珠(许怡在饰)]。
颇为感动,觉得男人的确不同寻常,男人永远是顶天立地的,生活有时也是充满温暖的,即便有过再多的风雨坎坷,心中只要有爱,那么你会轻而易举的得到幸福~~
影片《向日葵》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按部就班的设计需要的布景,而是根据演员们从剧本中的感悟和体会,设计出最自然的布景地,从每一个角度都尽可能的体现电影里的空间特点。例如影片里登场的向日葵餐馆、妈妈的家、夜总会等布景都是制作组用尽心思创造出来的产物。
电影《向日葵》讲述了要带着希望重新开始的一个男人的真心。只要挥拳头必见血的吴太植,曾经让村子里的所有人都惧怕他。但是从监狱里出来以后他开始面带笑容,从绝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重新开始的愿望。不管是从哪里开始,还是为了什么,拍拍人生的灰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诉大家的。认为这是结束,其实这是另一个开始,只要努力面对人生,生活便会充满希望。
珍惜周围的一点一滴,人生便会变得幸福。
太植手里拿着一本手册,手册里记录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众浴池洗澡”、“吃南瓜饼”、“远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这些小小的愿望组成的吗?
其实人生不只是在于追求权利和名誉。让我们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气、一缕阳光的灿烂、朋友的微笑等总在身边,却让我们忘记的那一小小的喜悦。《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悦记在了他的“希望手册”里,通过手册一一实现的愿望,其实也是我们要珍惜的希望。
献给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册,以电影的名义,以感动的文字……
太植的手册里不只记录了“希望事项”,还记录了三个承诺,“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这些仿佛就像是他过去人生的一个缩影,他决心永远与这些说再见。人生越艰难,他越是要遵守这个承诺。《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动观众,用行动告诉那些轻易放弃,轻易绝望的人们,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
生活带来的压力有时让我们不敢对未来抱有希望,电影《向日葵》也是献给那些正处在人生疲惫期的人们。
影片的主演金来沅和许伊将人物塑造的无比细腻,金来沅的崭新形象,许怡在的年轻气息。宽敞的院子、看星星的屋顶、儿时睡过的炕,这些场景让人们不禁想回到过去的纯真年代,妈妈的家是太植第一次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地方......
剧情在此不必过多介绍,希望大家亲自细心品尝,你的心一定会接受一次清澈的洗礼,你对生活的一定会充满希望!
另外, 电影《向日葵》的OST--收录的所有钢琴曲是由李羽玄作曲,李路马感性演奏的,所要表达的是关于一个男人的希望。
影片的结尾一句女主角的独白堪称经典,献给每一位有爱的和渴望爱情的人!——“爱是什么?很简单。快乐时光和美好回忆! 只要你记得,爱就不会改变。”
再次力顶《向日葵》!
一切都从一本手册里开始。
没读过多少书的中年妇女用铅笔写下的字。
“不再喝酒”
“不再打架”
“不再哭泣”
她说只要遵守这几项就会幸福,她说再让我写下想做的事情。
“去大众浴池”
“吃南瓜饼”
“送礼物”
“抽烟”
“染发”
“远足”……
记着记着我有点想活下去的愿望了,也想爱一次。
我好像有了希望。
不知道能否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拥有希望?
-吴太植
2006年11月,为了永远的希望-《向日葵》
以为是结束吗?其实现在才是开始。
电影《向日葵》讲述了要带着希望重新开始的一个男人的真心。只要挥拳头必见血的吴太植,曾经让村子里的所有人都惧怕他。但是从监狱里出来以后他开始面带笑容,从绝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重新开始的愿望。不管是从哪里开始,还是为了什么,拍拍人生的灰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诉大家的。认为这是结束,其实这是另一个开始,只要努力面对人生,生活便会充满希望。
珍惜周围的一点一滴,人生便会变得幸福
太植手里拿着一本手册,手册里记录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众浴池洗澡”、“吃南瓜饼”、“远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这些小小的愿望组成的吗?
其实人生不只是在于追求权利和名誉。让我们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气、一缕阳光的灿烂、朋友的微笑等总在身边,却让我们忘记的那一小小的喜悦。《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悦记在了他的“希望手册”里,通过手册一一实现的愿望,其实也是我们要珍惜的希望。
献给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册,以电影的名义,以感动的文字……
太植的手册里不只记录了“希望事项”,还记录了三个承诺,“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这些仿佛就像是他过去人生的一个缩影,他决心永远与这些说再见。人生越艰难,他越是要遵守这个承诺。《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动观众,用行动告诉那些轻易放弃,轻易绝望的人们,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
生活带来的压力有时让我们不敢对未来抱有希望,电影《向日葵》也是献给那些正处在人生疲惫期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