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电影 » 鬼子来了抄袭日本电影

鬼子来了抄袭日本电影

发布时间: 2023-02-06 13:25:08

⑴ 与其他抗日电影相比,老电影《鬼子来了》究竟好在哪里

《鬼子来了》是姜文导演的战争电影,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里,有两名日本战俘被丢在了村庄里,一名是日本军官,一名是翻译官。但是送人来的人没有按照固定时间把人带走,于是两名战俘就生活在了村子里。后来两名战俘和村子里的人商量,如果把他们放了,送回日本宪兵队,就给村子送两车粮食。但是在日本军队给村子送粮食的时候,日本人得知了天皇投降的消息,就肆无忌惮地在村子里进行杀戮,屠杀了整个村子里的人,连马大三最后也被杀了。

⑵ 谁能解释下姜文的《鬼子来了》要表达什么意思我没看懂

《鬼子来了》讲述了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

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在这场灭顶之灾中,马大三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

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2)鬼子来了抄袭日本电影扩展阅读:

姜文的《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立场有问题”。

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取材于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着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官方封杀。

但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 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在小说里,“我”是一点也不神秘的吴队长。这个“吴队长”,在电影里变成了六旺“出了村过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队长”。

正因为“吴队长”送来人又迟迟不履行承诺来取人,马大三才会让六旺去请示“五队长”如何处理那两个俘虏,并请求“五队长”尽快让村民脱离危险。然而“我们没往挂甲台搁过人啊!”这是编导从出发点上着手的颠覆性改编,于是原本略有荒诞但还算合理的小说情节被彻底荒诞化。

片尾字幕里,既没有“吴队长”,也没有“五队长”,然而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我”。“吴”先转为“五”,再转为“无”———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即便被保留,也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抵达了与小说情节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与小说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鬼子来了》

⑶ 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为什么在国内被封杀

《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被封杀,相反还获得了巨大成功,当年<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了5000万票房,《鬼子来了》被封杀,具体原因如下:《鬼子来了》历史立场不正
姜文的《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涉及了抗日这个历史话题,且“立场有问题”。
据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⑷ 经常看到国产电影向国外电影致敬,那有没有国外电影向国产电影致敬的例子

经常看到国产电影向国外电影致敬,也有国外电影向国产电影致敬的例子:比如《无间道》、霸王别姬,陈凯歌、卧虎藏龙,李安。

⑸ 鬼子来了的电影在日本的影响

时隔19年,再去看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依然能够感受到它震撼人心的力度。

不去说电影的拍摄手法,不去说它的摄影技巧,单说其内容,就足够令人震撼。透过那些荒诞而幽默的画面和对白,实际上姜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深入骨髓的警醒。

命途多舛的经典力作
为了更好地将一部完美的《鬼子来了》,姜文的电影拍摄透支了,原本投资预算在2000万元,可是,电影拍摄到最后,超出预支30%,也就是说,电影的拍摄成本在2600万左右。

然而,耗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绞尽脑汁的姜文,拍摄好电影,却卡在了送审的那一关——被总局“枪毙”了,理由很简单:影片的立场有问题!

总局当年的回复是这样的: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然而,是否真如总局所说,影片真的夸大了百姓的愚昧、麻木和奴性呢?显然不是!

“裤裆藏雷”、“手撕鬼子”之类侮辱观众智商的电影都能平安过审,为何这样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反而受尽波折,差点夭折?

为了让电影能够面世,当年姜文耍了个“小滑头”,在未通过审核的情况下,姜文在2000年4月份,私自将影片样片送往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参赛,一举引起世界的瞩目,还获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但同时也引起了总局的反感,发文要求《鬼子来了》的3家制作公司从戛纳电影节上撤回该影片。

到了2002年,影片在日本正式公映,公映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日本五大暴力集团曾发传真到影片的发行公司,警告发行公司,说本片一旦在日本放映,参与该片拍摄的日本演员将不能保证安全。事实也是如此,《鬼子来了》在日本上映之后,一度让电影院陷入混乱。

观影者不同的情绪碰撞,恰好证明其伟大性,一位日本影评家说:鉴赏后的混乱正是名作的证明!

事实也证明,《鬼子来了》的经典,截止目前,豆瓣接近40万人参与打分,评分9.2分,一直就没有跌出豆瓣TOP前50。姜文在2001年还凭借此片获得法国文化奖。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好的电影也是如此,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大浪淘沙之后,《鬼子来了》依然屹立不倒。

藏在镜头下的荒诞与冷幽默
电影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但经过改编之后,融入了大量姜文的风格。在拍摄过程中,姜文的确抛弃了原小说“军民奋勇抵 抗侵略”的主题,更加注重提炼和鞭挞“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

电影台词幽默而充满节奏感和爆发力,荒诞的画面在电影里俯拾即是:

譬如说开始被抓的日本军人花屋小三郎一心求死,自诩为日本武士卫道者,实际上弄到最后却只是个种庄稼的农民,大义凛然慷慨赴死,最后却胆小如鼠,为了活下来,不惜卑躬屈膝。

再譬如说,花屋小三郎让翻译官董汉臣教自己骂人的话,意图刺激俘虏自己的村民,从而杀掉自己,“舍身成仁”,而汉奸董汉臣却教给了他讨好的话,话语的不对称形成了强烈的反讽意味。

当花屋小三郎一脸凶相说着“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观众笑了,但是,更多的却是一种荒诞的感觉。

讽刺农民愚昧的画面也比比皆是,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最后姜文饰演的马大三砍杀日本俘虏后即将被枪毙的画面。

围观群众的笑声里透着的麻木、冰冷让人感到窒息。恰如此前谈及刽子手砍头的桥段时,民众的看戏心理。看到同胞被杀头,他们的反应是什么?是“欢声一片,看刘爷使刀,如饮美酒!”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这种民众的愚昧与麻木,被称之为“看客心理”。

为什么姜文要捡民众的“软肋”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有可能背负骂名的事儿?

在接受采访时,姜文曾有一段话很令人深思,他说,鲁迅对自己民族与文化中某些问题进行讽刺与挖苦,这也是充满了爱的。他为什么不挖苦日本去呀?因为他是想让中国这“脖没了,比日本强了,这是最大的爱国。反过来个别人为了自己的私欲违心地故作赞扬歌颂状,而不让人们看到问题的实质,那就像我们片子中的翻译官董汉臣一样了。

时代在进步,但有些伤疤不能忘
人是容易健忘的动物,“好了伤疤忘了疼”就是这个道理。

姜文在谈及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时也曾提到过,其实他对日本人的印象不错。1982年姜文在上中戏的时候,班上也有不少日本同学,并且和他们的关系都不错。他们绅士、健谈,还和中国同学谈起了恋爱,这和姜文印象里的日本人大相径庭。

他们不该是小时候电影里的松井之类奸诈狡猾的丑恶嘴脸吗?他们怎么能够这么温文尔雅,让人依依惜别,恋恋不舍?

可是,随着对日本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和学习,姜文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也想通过影片告诉观众一个事实: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

恰如电影里的马大三,他以为自己好吃好喝对待花屋小三郎,他理应讲道理,给自己粮食,即使不给粮食,也应该讲道理,不应该对自己拔刀相向。但现实很快就甩了他一大耳光。

花屋小三郎的上司确实履行了诺言,给了他们粮食,但其动机却不在于此,而是要通过押送粮食,将村民聚集在一起,狂欢之后一举歼灭,用心何其险恶歹毒。那些表面上的和平,那些藏在音乐背后的阴暗如同潮水,瞬间湮灭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日本已经投降了,可是日本军官还是对挂甲台的村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戮。

战争已经结束了,没有人不痛恨战争。二战中被屠杀的600万犹太民族,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中国同胞……战争的无情人人都知晓,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再有战争?

至今依然有许多人本人不愿意正视历史,直面真相,否认历史,依然在狡辩,这大概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⑹ 《鬼子来了》为什么违规

因为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

该片涉及到了抗日这个历史话题,但立场不正。

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因此未能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

《鬼子来了》电影简介:

《鬼子来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是一部由华亿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的喜剧战争剧情片。

影片由姜文执导,姜文、姜鸿波、香川照之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个村子的农民看管照顾日本俘虏却招来日本军队屠杀的故事。影片于2000年5月上映。

⑺ 急求 电影 《鬼子来了》对原小说做了哪些改动

剧本第34页:原剧本中一刀刘讲自己杀人技巧时,说的是杀偷情的太监,而影片第1177镜至1199镜,改成了一刀刘杀的是“慈禧身边的八大臣”,“百日维新之主谭嗣同”,不仅赋予了新的政治内涵,并对砍头技巧加以自豪的渲染,结果杀日本兵时却遭失败,感叹“英名一世,毁于一旦”,最后狼狈逃走。给人以千百年来中国人只会举起屠刀杀自己人,却不敢抵御外侮的隐喻。

剧本第47页至49页;屠杀村民场面,原文学剧本中有百姓终于醒悟,奋起反抗的描写,如二拨端起钢盔砸向日本兵,二拨子娘脱下鞋打鬼子,并喊道:“别傻了,抄家伙拼吧”。但影片第1872镜至2073镜,百姓们至死也未与鬼子拼斗,面对屠杀基本是束手待毙,任人宰割。

其他还有很多地方,不一一列举了。到网络知道里查《鬼子来了》为什么被禁,看看那篇官方文件就可以知道很多不同的地方了。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5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