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获得世界电影四大奖
㈠ 中国那些人曾获国际四大电影节的奖项
中国大陆电影自张艺谋《红高粱》之后开启了拿奖模式,其中张艺谋获奖最多,除了奥斯卡,三大电影节都拿过,《红高粱》金熊奖;《我的父亲母亲》银熊奖;《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拿了金狮奖;戛纳没拿过金棕榈,但《活着》得了评委会大奖,但因为是禁片,国内没上映。
然后陈凯歌只拿过一个大奖,却是分量最重的戛纳金棕榈奖,而且是中国大陆电影离奥斯卡最近的电影,拿下了金球奖等一些列奥斯卡前哨的最佳外语片,却在奥斯卡上败给了西班牙的《四千金的情人》,那部电影我看过,真的不如《霸王别姬》,这也是奥斯卡的一大冤案。
其他像贾樟柯《三峡好人》得过金狮奖,谢飞的《香魂女》、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 刁亦男的《白日焰火》都得过金熊奖,还有姜文、王小帅等人,这些奖中国没少拿。
㈡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
㈢ 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1、《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2、《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何赛飞、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该片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影片围绕封建礼教展开话题,讲述了民国年间一个大户人家的几房姨太太争风吃醋,并引发一系列悲剧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该片在北美上映,以260万美元的票房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纪录。1991年,该片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1992年,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3、《一个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剧情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由导演张艺谋拍摄。该片使用一班非专业演员制作一出像纪录片的电影,故事主题是关于农村、贫穷及文盲的问题,在该片中张艺谋保留了演员本身的名字。本片获得十项国际电影奖项,包括金鸡奖、圣保罗国际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5、《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于1987年在中国上映。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1988年,该片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㈣ 中国有谁拿过奥斯卡
目前共有八位华人得过奥斯卡奖项。
第一位:黄宗沾
成龙在在2016年获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也是有史以来最年青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取得者,一起也是首位取得该奖项的中国人,也是第四位取得此奖项的亚洲人。成龙也曾被美国《纽约时报》评选为史上二十位最巨大的动作影星第一位。
拓展资料
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简称学院奖),世界着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
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都会在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和网络直播,在中国大陆的直播平台为1905电影网和芒果TV。其在美国电影界的地位与针对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戏剧的托尼奖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学院奖为榜样而建立的。
㈤ 中国人在4大国际电影节上取得的成就
·奥斯卡电影节
第78届(2006)
最佳导演:李安(《断背山》)
第73届(2001)
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 (李安)
最佳摄影:鲍德熹(《卧虎藏龙》)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装饰:叶锦添(《卧虎藏龙》)
最佳原创音乐:谭盾(《卧虎藏龙》)
·柏林国际电影节
第32届(1982)
最佳短片编剧:包蕾、阿达(《三个和尚》)
第38届(1988)
金熊奖:《红高粱》(张艺谋)
第39届(1989)
银熊奖:《晚钟》(吴子牛)
第40届(1990)
银熊奖:《本命年》(谢飞)
第42届(1992)
最佳女演员:张曼玉(《阮玲玉》)
第43届(1993)
金熊奖:《香魂女》(谢飞、中国)
金熊奖:《喜宴》(李安、中国台湾&美国)
第44届(1994)
特别推荐奖(摄影):吴子牛《火狐》
第45届(1995)
最佳女演员:萧芳芳(《女人四十》)
银熊奖(最佳视觉成就):《红粉》(李少红)
第46届(1996)
金熊奖:《理智与情感》(李安)
最佳导演奖:严浩(《太阳有耳》)
第47届(1997)
银熊奖:《河流》(蔡明亮)
第48届(1998)
评委会奖敢斗奖:《愈快乐,愈堕落》(关锦鹏、中国香港)
第50届(2000)
银熊奖:《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第51届(2001)
银熊奖:《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
最佳导演:林正胜《爱你爱我》(台湾)
最佳新进女演员:李心洁《爱你爱我》
最佳新进男演员:崔林、李滨《十七岁的单车》
第53届(2003)
银熊奖:《盲井》(李杨)
特别创新作品奖:《英雄》(张艺谋)
第54届(2004)
非竞赛单元的“NETPAC”奖:朱文《云的南方》
第55届(2005)
银熊奖:《孔雀》(顾长卫)
第56届(2006)
最佳电影音乐:《伊莎贝拉》
第57届(2007)
金熊奖:《图雅的婚事》(王全安)
银熊奖(短片) 《美》导演:陈骏霖(中国台湾)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第46届(1989)
金狮奖:《悲情城市》(侯孝贤)
第48届(1991)
银狮奖:《大红灯笼高高挂》
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大红灯笼高高挂》
国际影评人奖:《大红灯笼高高挂》
艾维拉诺莉特别奖:《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49届(1992)
金狮奖:《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最佳女演员:巩俐(《秋菊打官司》)
第51届(1994)
金狮奖:《爱情万岁》(蔡明亮)
最佳男演员:夏雨(《阳光灿烂的日子》)
第56届(1999)
金狮奖:《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最佳导演奖:张元(《过年回家》)
第62届(2005)
金狮奖:《断背山》(李安)
最佳短片:《小站》 (中国台湾)
欧洲艺术交流奖:关锦鹏《长恨歌》
欧洲艺术奖CICAE:李玉《红颜》
第64届(2007)
金狮奖:《色戒》(李安)
最佳技术贡献奖:李安《色戒》
地平线单元记录片奖:贾樟柯《无用》
·法国嘎纳电影节
第43届(1990)
法国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菊豆》(张艺谋)
第46届(1993)
金棕榈奖:《霸王别姬》(陈凯歌)
评委会奖:《戏梦人生》(台湾)
第47届(1994)
评委会特别大奖:《活着》(张艺谋)
最佳男演员:葛优(《活着》)
第48届(1995)
技术大奖:吕乐(《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第50届(1997)
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春光乍泄》)
第52届(1999)
技术大奖:屠居华 (《荆轲刺秦王》)
第53届(2000)
评委会特别大奖:《鬼子来了》(姜文)
最佳导演奖:杨德昌(《一一》)
最佳男演员:梁朝伟(《花样年华》)
特别技术奖:杜可风、李屏宾(《花样年华》)
第58届(2005)
评委会大奖:《青红》(王小帅)
补充归纳中。。。请稍后
㈥ 获得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有哪些
近三十年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电影:
《红高粱》(1987年),大导演张艺谋的成名作,为中国电影赢得了新时期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大奖——金熊奖,同时捧红了国际巨星巩俐。
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大阅兵》获评委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艾维拉诺莉特别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1992年获意大利大卫奖评选活动“最佳外语片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1993年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福冈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