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
❶ 影评:大块头有大智慧
《大块头有大智慧》,又名《大赤佬》。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是否很奇怪?已经上映过去十几年。
那么第一个话题就是“时间算什么?”
问题的起因是:为什么那个日本人杀人,李凤仪就要死去?李凤仪问了因是否上一世是那个日本人,而了因回答说日本人是日本人,李凤仪是李凤仪。
是然,人们对于“上一世”“报应”“因果”的理解还是停留在以现在为中心,以一世为刻度的层面里,并且我在网上看了很多的影评,也依然没有关注这一点,即深般若中的“时间”。如是我闻,佛学是科学的哲学,自然免不了要去解释时间,解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也许在佛眼里,把时间轴无限拉长,凡人的一世仅仅是那个一瞬间,而凡人有时也会觉得一个瞬间或许恍若隔世。做个比喻,一觉醒来的我们还是睡觉前的那个自己么?这就是时间!在漫长的时间轴里,我们有化身,有报身,也许有法身吧,我们可能是阿修罗,可能是牲畜,可能是鲜衣怒马的才俊,可能是流脓淌血的邋遢乞丐,什么都有可能,只是自己不知道。一天中间,我们或许会看到一些显性的因果,可是把这个时间轴拉长,我们就看不到报身的业,看不懂那个因果。更多的人会无助,为什么这一世好人可怜,坏人潇洒,但是这是“果”,有谁去洞悉那个“因”?正所谓,众生畏果,菩萨畏因。(私以为,有何可畏?还是尚有挂碍?)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作为对于佛学有兴趣的我们,应该从佛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时间”,电影中的许多隐喻或情节就懂了。
第二个话题“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
“李凤仪恶业深重,所以得死;反正都要死,那就死的有意义一点……”这些是电影带给我们的观点,在一世一世的无尽时间长河中,即便是甲虫,即便是麻雀,即便是单纯的生命如李凤仪,都无法抗拒这个“业”。让我又想起以前一直没有想明白的,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如果命运决定论来看,一切都是冥冥而定的,“善”“恶”又有何意义?是然,没有恶念就再没有冤冤相报的轮回,没有光怪陆离的尘世,世界是尽善的,会静止么?静止了一切就回归了零点,没有静止那么会往哪里发展?或者,如果还有一个平衡点的话会在哪里?
也许了因不做和尚,也是因为看不到意义吧。他入了尘世,倒是成全了自己心里的“佛性”,色即是空。
幸好,导演接着了因的口说出了,是李凤仪的善良救了她自己两次。
第三个话题,来正经的说说这部电影吧。
《大块头有大智慧》由一根人物(了因)主线穿起整部电影,于是节奏也容易掌握、人物也更加丰满。李凤仪作为辅线也可以从容展开,通过李凤仪的几个小品(几个故事点)让主角(也让导演)把故事讲完、把道理讲完,高潮迭起。这是该电影剧本最秒的地方(每次看完电影,说实话我都非常希望可以看到剧本)。刘德华等一众人的演技自不必说,香港影视的表演风格和大陆迥异,虽然都是熟面孔却每每都很容易把人带入戏中。
影片中有一个小品是将文师傅与武师傅到香港找了因,武师傅要求用过猪油的菜锅从新洗过的举止与对白把武师傅的性格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在武师傅上菜是,还只是说还是寺里的灶头好。导演为什么会把这个场景和台词留在这里呢?这点我没有想好。
了因是知道因果的,在尘世中却放荡不羁,声色犬马、酒肉穿肠。武师傅还劝他少吃点肉,只有文师傅说了因会照顾好自己的。即文师傅并不认为当下的了因有何不妥,那些佛门的规矩到底是给谁立呢?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此外,很佩服导演在了因再次上山找孙果的时候,斩出恶念。导演非常大胆,这一出戏也用了很重的戏份来表现那个如镜像般的自己,同样的武术、同样的受伤。最后的了因忽然明白了,过去由果可以看到因的困惑,到此可以由因看到果而得到真正的解脱(我猜测的)。正是因为了因可以看到不同的因导致的不同的果,才选择了那个善因,那个李凤仪说的没有恶念的因——用了五年带回来了孙果。
最后再说一个小桥段吧,片子中有多次次刘德华脱光了衣服,尤其脱掉已经成了布条的袈裟的时候也是同样众目睽睽下,安静从容,让看官目瞪口呆。
是啊,一副臭皮囊,一个报身而已。
❷ 大块头有大智慧讲的是什么
这是一部被低估和忽视的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讲的是一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大块头因好友被逃犯杀害,心生愤怒错手打死小鸟,他在树下坐禅看到因果,一因接一果,一果又再接下一因,无法接受循环因果,于是脱下僧袍还俗。
他偶然看到一名女警的前生是一个凶残杀人无数的日本兵。大块头预知女警今生将会死于非命,不得善终。在相处的过程中大块头发现女警很善良,于是帮助她逃过两次大劫,但他仍然看见女警身后有日本兵杀人的影像,他知道因果终改变不了。 女警得知自己惨死的命运,在死前做了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因为女警的死,最后使大块头真正地觉悟因果,并重新穿上僧袍。
❸ 大块头有大智慧结局什么意思
杜琪峰说,《大块头有大智慧》是2003年版的“济公”。
同样是讲禅理因果、讲善恶化解,同样是慧根活佛游戏世间,《大块头有大智慧》却明显不同于杜琪峰10年前那部《济公》。李修缘本就是下凡普渡世人的金身罗汉,早已大彻大悟,万事皆空,人物性格属于概念先行,无从深入,无从转变;大块头则是悟了两次才有如此境界,单单悟的过程已够发人深省:他虽知诸人诸兽前世今生的因果报应,却参不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善恶化解禅机。正因如此,尽管大块头两次救李凤仪免遭杀身之祸,但依然认定她不能躲过因果循环的报应。反倒是李凤仪兰心慧质,窥破生死善恶的业障,最终固然宿命难逃,却舍生明义,点开了大块头的悟性,提升了他的修行。
讲了半天,其实故事很简单,再说通俗一点就是反对以杀止杀和冤冤相报何时了。本来以这种哲理为主题的电影并不少见,只可惜难有受到广泛关注的票房成功之作。而《大块头有大智慧》的导演杜琪峰、韦家辉正是为了避免曲高和寡的情况发生,才对该片进行大张旗鼓的商业包装,最成功的招数当属制造了刘德华“大块头肌肉装”的特效以及他跳艳舞、裸奔等噱头并借此大肆宣传,令观众误以为《大块头大有智慧》仍是一部以前杜、韦《瘦身男女》式的商业喜剧,唯有看完全片才会发觉“上当受骗”。
编导的用心良苦和委曲求全固然难能可贵,刘德华为该片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更为难得。不过,观众最终记得的应该不止那个奔跑起来显得很假的“肌肉装”,或许还有后半部分的野人装造型以及刘德华愈发精湛的演技。当然,还不能忘记女主角张柏芝,除了那个“自毁形象”的头颅造型外,她塑造的充满爱心的平凡女警角色同样足以证明她绝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偶像派。
至于《大块头有大智慧》的风格处理,则应是杜琪峰、韦家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综合的一个全新尝试。这里面有大家久违的银河映像风格,比如动静有度的探案枪战过程,比如诡异变奏的动作追击场面,比如无时不在无可抗拒的宿命氛围等。同样这当中也有杜琪峰昔日“东方三侠”式的城市武侠风格,比如具有神奇缩骨功和泥鳅功的门派高手在现代化的车站、大厦中与大块头进行遁地飞天的功夫比拼。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城市武侠风格”后来被杜琪峰带进银河映像后,逐渐衍变为“魔幻现实风格”,好像《暗战2》中郑伊健扮演的大盗用魔术从百尺高楼顶遁隐,以及《PTU》中马尾身中致命一刀仍能在大街上肆意狂奔等等皆是此类范本。
再者,为了在商业与另类中寻找平衡,搞搞新意思,《大块头有大智慧》又加进了太多的类型片元素,动作枪战、悬疑惊悚、爱情喜剧、血腥恐怖、哲理正剧共冶一炉,既能增强可看性,满足不同口味观众,又对编导的综合驾驭功力提出极高的要求。现在看来,前者应该是做到了,后者却有些力不从心,类型的驳杂导致了风格的裂化,尤其是前后两段由动作爱情喜剧突转为惊悚悬疑血腥,风格差异十分明显,会令不少观众感到不习惯、不舒服。不过,笔者倒以为,李凤仪最后被逃犯杀害身首异处的骇人惨状固然恐怖血腥不利于大众接受,结尾轻描淡写的宽恕化解,却暗合了禅家讲法先是渲染身陷阿鼻地狱者之惨苦难捱、然后再宣扬佛法普渡之无上妙处的手段,更何况还有大块头与“以杀止杀”的心魔作斗争的情节作铺垫呢——尽管这段略嫌刻意,但香港导演的处理似乎别无他法,徐克《青蛇》中法海入魔一段大概也与此类似罢?
❹ 《大块头有大智慧》讲的是什么意思
《大块头有大智慧》讲的是“因果”。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是,李凤仪到底是谁杀的?仔细分析电影就知道,李凤仪是孙果杀的。电影末尾那个野人就是孙果,他杀了李凤仪五年后大只佬(了因)才找到他。
剧情简介
香港女警李凤仪(张柏芝饰)因脱衣舞男大块头(刘德华饰)当众裸露而拘捕之,大块头拒捕逃走,中途遇上重案组警员追捕杀人疑犯,大块头无意间阻挡重案组警员让疑犯逃脱而得罪重案警员被捕。重案组认定大块头跟疑犯有关,对大块头严刑拷问,仪深信大块头跟谋杀案无关,挺身为大块头出头。
仪从档案资料中知道大块头原来是持旅游证件的国内人,多年前更是一个和尚,对大块头留下印象。大块头看到仪的心地善良,跟仪说看到重案组警员的冲动,估计追捕疑犯时会两败俱亡,并扬言有办法捉到疑犯以作交换被释放的条件。
❺ 大块头有大智慧到底讲的什么啊
一开始是孙果杀死了大只佬的好朋友小翠,然后逃进了山里,大只佬在没找到孙果的情况下,悲伤愤怒在树下打死了无辜的小鸟,之后静坐七天领悟到了因果法则:
种下恶因必有恶果,但种下恶因的人未必会尝食恶果,反而会有无辜的人尝食恶果。就如同孙果种下恶因杀死了小翠,但尝食恶果的却是枉死的小鸟。
领悟到这一点的大只佬感到很悲愤,他明白了小翠之所以会死是因为在前世有人种下了恶因,这是一个很公道的法则,但他对于无关的他人尝食恶果这一点不忿,所以选择脱下袈裟进入尘世。
在尘世中大只佬遇到了李凤仪,发现了她前世有个日本人杀了许多人,种下了极大的恶因,而今世的李凤仪将尝试恶果。可大只佬被她的善良打动,于是救了她两次,但因果业障还是笼罩在李凤仪身上,她还是要死。
李凤仪自知自己要死,就想死得有用一点,带上相机到山上想找出孙果。结果她真的找到了孙果,并且追随到了孙果呆的山洞,了解到了孙果这些年在山上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
孙果之后将李凤仪杀死,将李凤仪的头颅挂在了树上。没错,这是重点标注一下,是孙果杀死了李凤仪。得知李凤仪上山的大只佬赶到了山上,发现了李凤仪的无头尸体以及挂在树上的头颅。
而在这里,杜琪峰设置了一个迷魂阵,搞得绝大多数观众在这里看的云里雾里。在发现了李凤仪的头颅之后,大只佬瞬间产生了幻觉,幻想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出现在远处。
以下全是幻境:大只佬跟随衣衫褴褛的人到了山洞,结果发现对方竟然是多年后的自己。多年后的自己先是杀掉了孙果为小翠报了仇,后杀掉了前来寻找孙果的李凤仪。
而大只佬在佛像下再一次得到了顿悟,领悟了自己杀孙果,也将种下恶因,也必有他人再次尝食恶果,只有不种下恶因,才能彻底杜绝这类食恶果的现象。之后,衣衫褴褛的恶念化身消失,幻境结束。
大只佬在多年后终于在山里找到了杀害小翠和李凤仪的兇手孙果,并将他带回了山下交给了警察。
大只佬最后的举动和影片末尾李凤仪那句不想再有人死则呼应了主题,不种下恶因,才能不尝试恶果,当社会里所有人都不种下恶因,就不会再有人尝食恶果死去。
(5)韩国电影大块头有大智慧扩展阅读:
电影的主题是天理循环,因果报应。
李凤仪前世是日本兵,杀孽太多,所以今生注定死于非命,这是她前世种的因,今生得的果。
大只佬从前只看到别人的因果,看不到自己的因果。他虽然悟道,却没有得道。他还无法做到对世间因果循环之事置身事外,所以他脱去袈裟,放弃做和尚,成为了大只佬。后来他从李凤仪的死中看到了自己的因果,所以他重新穿上了袈裟,成为了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