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文化差异
⑴ 中国科幻片和美国科幻片的差距在哪
美国的电影,最起码有故事性,有一定的道理,拍的片子,能够让人思考一些问题!而中国的电影除了感情纠葛,就是三角恋,不管是电视剧也好,还是电影也好,总是离不开感情这两个字。 还有就是美国的科幻片,就算是科幻片中,也会有一定故事性和一些值得人考虑的东西!还有就是战争片,比较真 !
⑵ 欧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差异(详细点,作业)
1、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差异
中国电影与欧美电影相比,还处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在商业诉求上显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不仅是电影本身从艺术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过度,更是文化市场和大众审美对电影发展的需求。
中国电影需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熟练运用市场运作规则、模式,实施产业化管理,投资、制片、发行、院线分工合作,责权利明确,并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以利于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2、培育衍生品市场差异
美国电影业总收入仅有20%是从影院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的,而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70%。
衍生品在中国电影工业流程上基本还是缺失的一环,市场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收入的90-95%是票房和植入式广告,一些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几乎为零。美国电影衍生品开发与推广给中国以启示。
3、新旧媒体融合的宣传营销差异
在新媒体时代,美国抓住新媒体与电影的共性——虚拟性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使新旧媒体平台相配合,增加电影的消费力量。
电影传播的是蕴藏在影片深层的文化观念 中国电影需培育稳固的国内市场,在挖掘电影的内涵上下功夫,表达中华文明的精髓,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
⑶ 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
[转]
首先,我要说明,中国的描写英雄的电影不是少,而是因为美国的英雄使观众对于英雄的解释狭隘化了。相比于西方高大威猛俊朗的英雄(如詹姆斯邦德,佐罗,超人或蝙蝠侠等),东方的英雄体现的更多是平凡普通的特点。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其自身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自然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让中国电影中所谓的英雄大多出身平凡,事迹平凡,毫无西方英雄的那些可以拯救世界的功绩。其次,人文环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活圈子的狭隘与封闭,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固定性和长久性,为了能够和睦相处,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这也培养成国人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文化传统养成中华民族内倾型人格。这让中国的英雄变得很谦虚,很平和。
因此,中国导演们往往另辟蹊径,将重点不再放在大片上,而转为描写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地域广,民族多,民俗浓厚。远到《黄土地》和《红高粱》,近到《玛雅的婚礼》,中国导演们将民族独特的原生态之美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厌倦了大片的观众眼前一亮。这样,中国的有创意的导演们就化劣势为优势,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电影渠道。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形成其开放变易的文化品格,铸就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倡导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在西方,也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传统养成西方人那种外向型人格。所以,西方的英雄总是会独特的显示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以上是对中西方电影内容上的总结,下面我们要说一下关于电影叙事上的不同。
很多人都发现了,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这似乎有点传承于宋朝的人文画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的诗歌。而西方的电影更多是靠人物细腻的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更注重自然的规律,而西方则更注意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的描写成了中国电影中的一种特色。
而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又因为西方自由的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在电影中,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为了衡量一个演员的尺度。
最后,我要说的是西方与中国的科技差距。
美国大片一个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场景规模宏大,靠高科技完成的场面十分绝妙逼真,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很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场景都在这种科幻电影中得到了真实的展现。这源于西方高超的科技,也源于他们历史上比较早的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而中国依然是由于起步较晚,再加上中国人本身的胆怯与谦虚,科幻影片的质量并不出色。这又使得在表达方式上中西方的一大差异。
虽然中西方的文化迥然不同,造成中西方的电影也不可能趋同,但我们作为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两地取长补短,相互了解与借鉴彼此的精华部分,为电影做出更大的贡献
⑷ 你觉得中国电影跟美国电影的差距在哪
中国的电影和美国的电影我觉得主要是差在了技术上边,通过中国演的各种电视剧,大家都能看到中国演员的实力并不比美国人的差,而且中国演员刻苦的精神是美国演员没有的,唯一差距,就是中国拍摄电视剧电影投入的资金不比美国人多,就会导致设备跟不上,技术跟不上。
⑸ 求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急!!!!!!!!!!!!
1、起源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国电影: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爱迪生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2、特点不同
中国电影: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是按照国家分类的电影类型,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手法多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书式的权威口吻进行叙述,观众能够获得历史的厚重感,却无法产生深刻的代入感。
领袖、英模题材影片虽然已经逐步脱离了教科书式的书写,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体现人性色彩、选取角度的灵活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此类影片仍然存在较强的教导、感化的痕迹
美国电影:美国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则更为丰富、细腻和深入,它能将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投射到具体、真实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有接受这种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的能力。
⑹ 你认为中美影视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一个字——敢。
美国的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很敢拍,很敢想。回想一下我们看到的那些关于外太空、科幻的电影大片,几乎都是美国大片。
第三,初心。
美国的电影人对他们自己的作品还保留着初心,那份对艺术的追求和执着。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他们可以反复拍三天,就为了能够达到导演心目中的要求。
而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是积极配合,没有人发一句话怨言。而我们国家还有几部影视作品能够做到这样。
⑺ 中国本土科幻和外国科幻风格上有什么样的差异
中国本土的科幻和外国的科幻电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现在国内的3D技术无论是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做3D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不比好莱坞的差。所以这就让中国的科幻风格与外国的有些不同了。
⑻ 《蜘蛛侠:英雄远征》上映后,中国科幻片与美国科幻片差距在哪里
《蜘蛛侠:英雄远征》在大陆各大影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迎来了双丰收。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我们也再一次看到了中美科幻片之间的差距。
有人说是资金投入的差距造成的,可我们的《长城》《妖猫传》的投入达到了10亿左右。也有人认为是特效制作水平的差距造成的,其实不然。现在国内的3D技术无论是设备的先进程度还是做3D人员的技术水平都不比好莱坞的差。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想象力的局限性 。我们的历史文化,思维模式一直处于一种习惯性的固化的模式当中。要从这种思维中跳出来,显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所以造成差距也在所难免。
⑼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一、特效不同:
1、中国的特效水平并不差,然而由于演员的片酬占据了大头,所有特效方面投入就少了,因而,我国的特效看起来什么的出戏。
2、国外的电影资金有着合理的安排,特效一点也含糊,看起来就相当顺畅。
二、剧本不同:
1、国外剧本有着相当成熟的分工,各种类型都有,剧本也比较精良,虽然现在好莱坞剧本也不怎样,但至少中规中矩。
2、而我国的限制比较大,剧本大多都是历史宫斗片或者抗日战争片,类型比较少。而且,由于我国没有成熟的编剧体系,所有经常出现烂剧本,完全不把观众当回事,只想走走流量。
三、道具不同:
1、好莱坞有着成熟完善的道具制作组,比如《指环王》里的部分场景都是道具制作出来的,效果逼真。以及《权力的游戏》中,角色路人的服装都是专门制作,符合实际。
2、而我国这方面真的是完全空白,目前还没有完整的道具组,服装上面也都是光鲜亮丽,完全不符合实际,容易让人看了出戏。
电影表现手段: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
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⑽ 英美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在影评,音乐,演员,角色,导演,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
美国从1776年建立迄今为止不过236年的时间,历史很短,所以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美国人没有历史,只能拍科幻片;中国人没有未来,所以只能拍宫廷剧。当然,这仅仅是网友的一个吐槽。但这无疑从侧面印证由于科技的高超,美国在科幻类新的电影中拔得头筹并长青不老。其实英美电影和中国电影在任何方面的区别都是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
类型方面: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美国有独特的西部片;虽然俩国都有关于战争的电影,但是由于美国经常是侵略者而中国是受害者,所以美国的战争片经常是以战争给美国人带来心灵和精神上的创伤为切入点来展开的,比如《全金属外壳》,而中国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来展现中国人民在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的;由于中国城市化的时间还不行,所以文艺片大多都是乡土文学,满含泥土的气息,而美国城市化则非常先进,所以文艺片大多都从现代物质繁荣带给大家的精神、感情上的困惑来叙述的。
导演方面:我没认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有区别,可能是导演个性方面,但叙述手法和方式几乎都万变不离其宗。每个导演都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以各个精彩的电影的背后是有着各个有精彩故事的导演,导演叙述故事的能力强不强,导致了电影好不好看。商业片和文艺片或者纪录片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存在哪国的导演更商业化,哪国的导演更理想化,人生存的理由不同,也就造就了导演的不同。
角色方面:因为中国更强调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相互帮助这类的传统美德,所以中国的电影在塑造角色方面出了复杂的人性外,还有道德的约束;因为美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市场化也高速发达,所以在塑造角色方面更侧重于自我以及在“美国梦”下的美国人的生生不息、顽强拼搏。比如拿励志电影来说事儿,中国的《奋斗》中的陆涛就是激励起同事的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并和这些同事合作才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而美国的《肖申克的救赎》中的ANDY则是通过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在监狱里对于自己爱好的执着为自己的越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员方面:这个方面的区别和导演的区别差不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人更会演戏。因为美国是最早普及电影技术的,而梦工厂好莱坞也扎根在美国,所以有一个实在的环境和硬件在那放着。但是中国也不缺乏好的电影演员,比如: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周润发、张国荣。其实不难看到,中国的好演员大多在港台,这也和文化环境有关。美国演员我则更喜欢马龙。白兰度和史泰龙,都是硬汉和写实表演特别出色的演员。
音乐方面:我对这方面没有太多的了解。
影评方面:美国电影的商业化色彩太浓重了,所以评论家的关注点还在票房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家的电影没有艺术内涵,我就不觉得美国的电影没有深刻挖掘人性、普世的价值观以及人类在生活中的常态。中国的影评家可能更带有知识分子的情节,总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用自己的喜爱厌恶来评价电影,所以我们总是在影评中看到各种专业的词汇、各种和文化挂钩的名词(人文底蕴,厚重感,)以及各种本来电影没有传达出但是却因为他们自己的对社会的不满和控诉而表达出来的愤懑。所以我经常说,你不是不看美国大片么?那你还经常挂在嘴边:YOU JUMP, I JUMP!(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台词)。
仁者见山,智者乐水,希望自己的一点看法能帮到你。 (因为我看美国电影比较多,所以回答未免有失偏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