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美国移民潮电影
A. 求一部不知道名子的美国老片(彩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创业,成为一代富豪)
美国爱情故事 An American Romance(1944)
虽然是44年拍的,不过是彩色。剧情大概是一个捷克移民先在明尼苏达初挖煤,然后去芝加哥的钢铁厂...反正你写的比能搜到的都详细。不过这片子很冷门,影碟、视频、下载都搜不到,搜了一下,原版DVD要40几美金。
B. 美国历史上有几次移民潮
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其中爱尔兰人大约200万,德国人大约170万,还有大量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同时,移民中也有少数来自亚洲,主要是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对劳动力需求旺盛。
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移民顶峰是1907年,达到128.5万人。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限制欧洲移民,排斥亚洲移民。
(2)19世纪美国移民潮电影扩展阅读:
经过这三次移民高潮,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1820到1920年的100年间,移民数量占美国人口年增长数的20%以上。
美国历史上的这三次移民潮不但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使得美国在短短一百多年里能够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为以后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打下基础。
C. 有关于美国最早移民的电影吗
有的,但是吧,这种问题是多数电影制片者和投资商不愿意触碰的问题。一来是种族问题,白人,黑人,印第安人,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会或多或少受到种族主义的故意吹捧。
第二早期美洲移民极其混乱,各方各面涉及因素太多,没有什么电影是可以全面涵盖的,只能透过很多部电影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第三,你要是真想要电影的话,与狼共舞,最后的莫西干人,乱世佳人,西部三部曲,甚至荒野猎人,被解放的姜戈,都能从侧面展示一下当时美洲的社会现状。
第四,你要是只是纯粹的站在某一角度想单纯的了解这件事,那么《美国:我们的故事》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纪录片了。当然里面的很多内容让我无法苟同。你可以辩证去接受。
D. 美国三部曲是哪三部电影
《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
“美国三部曲“是指意大利导演瑟吉欧·莱昂 (Sergio Leone)以美国近百年历史为背景拍摄的三部着名电影:《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和《美国往事》。《西部往事》表现19世纪末早期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及其开发西部时的故事;《革命往事》以政治为背景,描写政治在美国的作用及美国与邻邦的关系。《美国往事》则是20-60年代美国大城市生活的缩影。《美国往事》的视角是独特的,是意大利人眼中的美国形象,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好莱坞创造的美国形象的一种批评。
E. 求几部以19世纪美国为背景的电影
冷山Cold Mountain(2003)
纽约黑帮 Gangs of New York(2002)
与魔鬼共骑 Ride with the Devil(1999)
凤舞狂沙 The Quick and the Dead(1995)
小妇人 Little Women(1994)
大地雄心 Far and Away(1992)
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1990)
年轻枪手/龙威虎将 Young Guns (1988)
光荣/光荣战役 Glory(1989)
长骑者 The Long Riders (1980)
F. 音乐剧《西城故事》观后感谁有,给我一篇吧,万分感激
歌舞剧以悲剧结尾被搬上荧幕并获殊荣无限的其实并没几部。柏杨说中国人有大团圆情结,朱光潜老先生在《悲剧心理学》里又说真正让人难忘和给人启发的不是嘻嘻哈哈的笑声,而是悲情的结局。载歌载舞的音乐剧本来欢快,却偏偏来个琼瑶式的哭哭啼啼,不以为然者不以为然,却也让沉迷者沉迷。琼瑶我一点都不迷,看她我只犯迷糊,我迷的是《西区故事》。
电影讲述的内容我不赘述,不过看一下就有印象,它出于传统,却有别于传统,有人将它比罗密欧与朱丽叶,不能说不妥,但却不准确,因为西区故事的题材显然更人文,更宏阔,也更“郑智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发生在两个恩怨家族,主线是爱情,这里的爱情火花烧到了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帮派,爱情是引子,是穿线的针眼,是醉翁之意。在我看来,它的主题完全可以有一种理解:美国本土与外来移民文化的冲突,以及美国梦对移民人群的排斥与融合。
说得太悬太大,不过没关系,我写给自己看的,您就权当是没事看着玩,或者不看去玩。
说到美国梦,不得不捎带提一下美国开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作为美国梦的典范,将美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自由,自主,自助观念植入到每个美国民众的心里。他的自传甚至可以简略到一个核心,即是对他自己言语的验证:“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自助者上帝必助之)。受美国梦的刺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第三次移民高潮,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聚集到这个欣欣向荣的繁华贵地,掘金淘宝,但羹少人多,必然争食,就像电影里两个捍卫“地盘”的小混混帮。再举一例,美国历史上至今为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说道不休的Sacco Vanzetti一案,细看来不无“本土阶层”对移民人士的无端抵赖和诬蔑。20世纪初期的美国也不是像如今这般”三民主义“,它也有很多问题,不过不成熟时期的问题暴露永远不是坏事,革新不是靠几个捧着书本作数字统计的人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没有呼喊哪来的倾听,没有倾听谈何变革。至今人家还在We Need Change,就因为人家有一个不怕折腾的美国式梦想。
移民造就了美国,因为它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移民成就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那片大陆原始的印第安文化自1620年第一批移民客到来之后已渐渐被破坏殆尽,现在的美国文化是各民族各种族碰撞融合过后达成的统一文化。但一如开始所说,任何文化和群体一旦形成利益团体,就会自然排斥外来人群和文化,就像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移民排斥,虽然最终回归理性了,但移民政策却实行了像经济上的配额限额,或完全管制。这不是包容不包容的问题,而是像有人挥拳假装打你脸你会下意识偏头或遮挡一样出于本能的维护。电影里两帮混混争做地盘老大,从恶语相向,最后拳脚相加,刀枪相见,闹出人命了,才幡然悔悟,老大不老大有什么要紧,四海之内皆一家,波多黎各人和美国人可以完婚,美国人和波多黎各人自然可以和平共处。电影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这一文化碰撞的过程以及导演的美好期望,虽然从美国后面攻打阿富汗伊拉克来看,导演期望好像泡汤了,我们抛开政治利益不谈,单一个国家,一个知识分子,艺术人,一电影导演,如若连期许的勇气都没有,还能成其为国家吗?
一个普遍而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居然要靠死亡才能化解对立,尽释前嫌。想来矛盾激化时,活着非要斗得你死我活,但真的鱼死或网破了,才发现原来什么所谓老大,尊严,利益,龙头,全是鸡毛蒜皮,就是争强好胜,好勇斗狠闹腾的。
但不是任何死亡都是有益的,Sacco和Vanzetti死了,促成了美国法律的日趋公开公正,电影里的Tony涅磐了,却促成两派和解,想我泱泱大国即折腾了一加六又折腾了六加一却何时才能折腾出点不用让人再折腾的?
一直久闻大名,却因为只看过几个舞蹈片断,望而却步。终于昨天在社团里把它看掉了,了却又一个心愿。
我以前总觉得这部电影太过艺术化,那些舞蹈也许是非常杰出,但是丝毫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结果我错了。这部电影一定要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否则就会引起“过于高雅”的误解。里面的舞蹈的确很夸张,但是其表现手法之到位,表达情感的透彻是不容置疑的。无论是在Ballroom里面的尬舞,还是Tony与Maria的小步舞,再到后来嘲笑Gee Krupke和当今社会的那段滑稽舞,都让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影片看到一半,我旁边的一个同学忍不住问我,这个剧的编舞是谁?Jerome Robbins,后来为《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以及《国王与我》编舞的大师级人物。
伯恩斯坦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早就知道此人在古典音乐界的地位甚高,我等听音乐剧的音乐平民是只能用仰望的眼神去瞻仰的。不过意外的是,我竟然能非常的ENJOY西区的音乐。西区的歌曲跟一般的流行音乐自然是不同的,但是就如同本剧的舞蹈一样,它细致的刻画出了人物感情的波澜。有时浪漫,有时豪放。开场时Jets与Sharks的对峙、舞会时两边借舞蹈较量的热烈、Maria的迷人……每首曲子都是如此的贴切。尤其是舞会的那一段,从热烈的尬舞,到Tony与Maria的对舞,再到后来Tony唱出对Maria的热恋。整个过程进行得完美而优美,让人不得不感叹爱情的神奇。
最后说说桑德海姆的歌词,我整个过程中没有太注意歌词,也许正是因为它非常的贴切吧。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Maria一段:
Maria, Say it loud
There's music playing
Say it soft
It's almost like praying
Maria ....
The most beautiful sound I've ever heard
Maria ....
电影版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恕我孤陋寡闻],但是他们的表演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Tony,Maria,还有Riff。
这部电影的确可以算音乐剧里面比较高雅的一部,尽管都是流行的唱法,但是音乐的处理处处都透着古典的表现技巧和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G. 《西部片》是美国特有的影片类型。()
西部片又称“牛仔片”,是美国好莱坞特有的一种影片类型。
好莱坞西部片的文化背景及精神内涵:
1、崇尚独立自由,彰显个人尊严。
2、西部牛仔英雄内心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
3、个人英雄主义与社会文明秩序的凸显。
4、民主自由与暴力主义的社会矛盾。
3、人物内涵:暴力美学与黑色幽默的碰撞。
代表作品是昆汀 · 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2012)、《八恶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