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故宫拍电影
❶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第一部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三部曲。在《火烧圆明园》中饰演咸丰皇帝的张家辉回忆:“日出时的故宫、傍晚的故宫、几乎每一个角落我都走过。
电视剧《戏说干隆》则是第一次在故宫实景拍摄的电视剧,除了故宫,该剧还在苏州园林、寒山寺、京杭运河、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进行了实景拍摄。在2016年剧组成员聚首时,郑少秋曾感叹:“当年我们又是进故宫拍,又是在苏州拍,南下北上,照片却很少。
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获准进入故宫太和殿拍摄的西方电影,但任何设备都不能触碰地面。在采访中他说,“慈禧死后,孩子被加冕为新皇帝,这是在紫禁城太和殿拍的。
有关部门不希望我们在那里拍,因为建筑都是木质材料,很怕火。最终,我们得到许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摄影机,只有一名摄影师操作。
❷ 《末代皇帝》为什么能在故宫拍
原因如下:
《末代皇帝》剧组恰好在规定颁布前提交了申请。或许作为意大利知名共产主义者,贝托鲁奇获得当时政府的充分信任。于是这部外国血统的电影,获得了令同行倾慕不已的、在紫禁城内重要场所实景拍摄的特权。
这成为让人百感交集的中国影史花絮。饰演皇后婉容的女主演陈冲说:"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一个没有游客的故宫里,能听到自己咚咚的脚步声踏在石板上。"
影片中故宫内拍摄的外景场面,宏大开阔。不但引人感慨,也在悄然表意。时光洗旧的城墙远没有横店那一座色彩鲜明,但却是历史确凿的沉默见证。而那些由数码CG创造出的巍峨光影,更无法与之相比。
电影评价:
《末代皇帝》将个人还原到历史中,展示了历史碾压下人性的复杂形态,有扭曲,也有挣扎,故事未必全然符合史实,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更真实。
该片的史诗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人物传记片,历史在个人身上的压榨和侵蚀,几乎是一个时代的心理缩影,与其说它讲的是溥仪,不如说它讲的是溥仪那个时代及那个时代笼罩下的人。这是一个最富有历史张力的溥仪。
❸ 末代皇帝为什么被允许进入紫禁城拍摄
1、导演是义大利籍贝托鲁奇,并非好莱坞典型导演。
2、贝托鲁奇常透过作品的角色和动作,在政治上作出影响。
3、其1984带二项到中国申请,其中这项通过,1986才拍摄.当时中国已朝向改革开放。但西方仍未了解此转变,中国当然会透过允许某些有影响力的导演来释放开放改革讯息。
4、当时电影特效不发达,搭出像紫禁城的场景成本太庞大,最好能实景拍摄。
(3)美国建故宫拍电影扩展阅读
幕后制作:
1、建于15世纪的紫禁城有着高而厚重城墙,为该片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隔音效果,但是当时中国的摄制组成员还不太习惯同期录音。
2、该片一共召集了1.9万名临时演员。
3、片中出现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剧组特地为他们聘请了男性服装助理来协助他们穿衣。
4、为了制作朝廷上人们的假发,发型师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头发。
5、为了登基的那场戏能顺利进行,Giancarlo di Leonardis花了10天培训了50名中国员工,使他们能在两小时之内搞定2000名临时演员的假发和辫子。
6、该片是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为PG-13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7、由于紫禁城不允许机动车辆进入,连演员彼得·奥图都只能用自行车作为工具出入片场。
8、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以一己之力为该片筹得了2500万美元资金。
9、该片拍摄期间恰逢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但是摄制组得到了政府的优先权,使得女王无法参观紫禁城。
❹ 《末代皇帝 》在那里拍的呢
在紫禁城内拍摄。
该片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建于15世纪的紫禁城有着高而厚重城墙,为该片的拍摄提供了绝佳的隔音效果,但是当时中国的摄制组成员还不太习惯同期录音。该片一共召集了1.9万名临时演员。
(4)美国建故宫拍电影扩展阅读
末代皇帝的意义
不在于讲述溥仪的一生,因为在2千年封建统治没落的时候,他的王者之心并没有隐没,从幼年时培养的帝王思想,就是一道枷锁扣在他的胸口。
在紫禁城的高墙里,他离别了乳娘,认识了弟弟溥杰,并从他的口中第一次知道了民国的消息,进一步在传教士的教导下,他了解了西方的文化,并开始向往着跟皇后婉蓉牛津大学的生活,然而,皇帝的命运是无法自己掌控的,作为一个政治傀儡,他被日本人推做伪满洲国的皇帝。
这种一意孤行的后果就将自己推向了万丈深渊。他的文秀因为不堪做小3,结识美国人而私自逃走。他的婉蓉因为跟司机的奸情暴露,孩子也被烧死,精神崩溃而死。溥仪在众叛亲离后,最终入狱,接受新中国的审判,从九五之尊到阶下囚。他自杀未遂,只得在高墙内接收劳动改造。
❺ 《末代皇帝》是在北京故宫拍的吗
是的。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许可在紫禁城内拍摄的故事片,也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全力合作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
第一部在获准在紫禁城内拍摄的西方电影是Lucy Jarvis1973年为NBC公司拍摄的纪录片《紫禁城》。
溥仪的弟弟溥杰和帮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都被聘为本片顾问。
影片一共使用了1万9千名临时演员。
片中出现的喇嘛是禁止被女人碰的,所以剧组特地为他们聘请了男性服装助理来协助他们穿衣。
为了制作朝廷上人们的假发,发型师Giancarlo di Leonardis使用了2200磅头发。
为了登基那场戏,他的工作人员花了10天培训了50名中国员工,使他们能在两小时之内搞定2000名临时演员的假发和辫子。
为了饰演旗人,2000名士兵剃了光头。长官劝说他们这显示了与意大利和英国间的国际友谊,并给每名士兵发放了3.5美元的奖金。
贝托鲁奇当时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两个拍摄计划,另一个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的小说《人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
中国政府同意了本片的拍摄,并对内容没有作任何限制。
这是第一部被美国电影协会MPAA评为PG-13级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制片人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单枪匹马地为影片筹得了2500万美元资金。
❻ 美国人花1700万建故宫拍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北京55日》,于1963年上映,该片一共投资了1700万美元,按照当时的物价来说,完全是一等一的大制作。由于那时中美还未建交,不能在中国取景,所以导演硬是在西班牙的沙漠中搭了一座北京城出来,虽然是临时搭建的,但市井街道的生活气息、城楼的整体构造都比较逼真,战争场面也很壮观和真实,个别几个镜头甚至可以说是玩命。当然,这部电影最特别的在于剧情,美国导演作为侵略者的角度去拍摄这段历史,自然少不了巧妙无耻的美化,其手段很是高明。
❼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哪些
在故宫拍摄的影视作品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三部曲,在火烧圆明园中饰演咸丰皇帝的张家辉回忆,日出时的故宫、傍晚的故宫、几乎每一个角落我都走过,有次在太和殿拍戏,我穿着戏里的龙袍走到城楼上,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而末代皇帝则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获准进入故宫太和殿拍摄的西方电影,但任何设备都不能触碰地面,在采访中他说有关部门不希望我们在那里拍,因为建筑都是木质材料,很怕火,最终我们得到许可可以使用斯坦尼康摄影机,只有一名摄影师操作。
故宫拍摄的影视介绍:
火烧圆明园的同治皇帝登基片段,所有内外景都在故宫三大殿和乾清宫等处拍摄,并且动用了故宫院藏的清代文物作为道具,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朱家滔先生等给剧组提供了清代皇帝登基典礼的全部资料和所有人员位置的平面图,但导演李翰祥为了增强电影效果做了一些改动。
垂帘听政这部影片讲述的是火烧圆明园后皇帝四处躲藏,懿贵妃步步为营,最终成为慈禧并掌握政权的过程,该影片不管外景内景都是在故宫实地取景的,它先后在太和殿、养心殿等地方拍摄了大量镜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内景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