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统治台湾的电影
1. 一部关于台湾原始部落被日本人侵占的电影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史诗英雄巨作,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将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2012年5月10日内地也会上映此片,此版为魏德圣导演重新剪辑的版本。影片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影片于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陆大陆各大影院。
希望采纳!
2. 关于1895年日本人进攻台湾的电影
电影《台岛遗恨》。
3. 台湾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片(电影)有哪些
1937年7月7日,一声枪响震惊中国。从此,不屈的中华民族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但是,“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也觊觎已久。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就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侵略的狼子野心。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会后,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满蒙积极政策”(世称《田中奏折》),疯狂地宣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提出的对外侵略总战略是:第一期夺取台湾,第二期夺取朝鲜,第三期夺取满蒙,第四期征服全中国,第五期征服全世界。日本正是这样一步步地走向侵华之路。
1853年,美国军舰兵临城下,日本幕府次年结束了持续200余年的锁国政策。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将目光瞄向海外,提出向欧美学习,走“富
国强兵”之路。这时日本国内的主导思想是:亚洲比西欧落后,应当将亚洲置于“先进”的日本支配之下。日本妄想将其国内的“等级制度”出口到亚太甚至世界范围内。而此时的中国清朝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的时期。历史发展到此时,日本侵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74年,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给日本(由于不希望日本在战争中获益过多,俄、法、德出面干涉。清政府虽收回辽东半岛,但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偿金。)战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开始跻身列强行列。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又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动日俄战争。战后,日本将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同时将俄国在中国东北大连、旅顺的统治权掌握到自己手中,经营“南满铁路”,开始侵入中国东北。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机向德国宣战,并迫使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还得到在中国修路、开矿等许多权利。日本侵略步伐更快了。
1931年,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是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口炮轰沈阳,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地区沦入日军之手。随后日军将侵略目标瞄向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并迫使中方代表签署《塘沽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出长城以南100公里的“非武装地带”,为日军打开通向华北的大门。
1937年7月7日,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击。事后,中共通电全国,号召团结抗日。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宣布准备抗战。“七七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从此形成两个战场———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是为正面战场;在日占区,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1938年8月13日,日本海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本军部和政府以为占领南京就可使中国屈服,因此动用20万军队进攻南京。
1938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平民和士兵30万人以上(史称“南京大屠杀”)。面对日本侵略,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显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敌后军民则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广泛的游击战争,钳制与消耗日军,并在1940年进行了“百团大战”。两党相互配合的抗日持久战,令日军虽占领大片中国国土,但无力对中国实行全面进攻,无法实现征服中国的目的。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和广州,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相持阶段。1943年下半年后,中国军队逐渐转入局部反攻。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随后出兵中国东北。6日和9日,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了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参考资料:纪念抗战60周年
4.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战争片是哪部为什么
台湾拍得战争片,最好的肯定是《赛德克·巴莱》,首先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台湾经历的现代战争太少,本身就限制了他们战争片的拍摄。
《赛德克·巴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级战争片,导演魏德圣此前最有名的电影是《海角七号》。《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光筹划就有十二年之久,参与演出的演员超过2万人。
那么,《赛德克·巴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这部电影分上下两部,上部叫《赛德克·巴莱:太阳旗》,下部叫《赛德克·巴莱:彩虹桥》,大陆上映的时候合二为一。个人感觉上部最好看,第二部有些拖沓,大陆上映版挺好,时间短了,节奏更加明快。
5. 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什么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
日治时期
1、影视 《莎勇之钟》 《台湾实况绍介》
日治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蓬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2、台湾文学
《 日制时期台湾青年》、《南音》、《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在历史的变化过程中,文学的变化亦有其复杂的过程,自此定论下,台湾文学自是无可避免的与其本身历史息息相关。然而被认定相当年轻的台湾文学,脱离中国大陆、真正成为独立个体发展,一般来说是从日治时期的台湾新文学肇始。同时也无法否认的,此种脱离中国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却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
白话文运动
1919年,在东京的台湾留学生改组原先的“启发会”成立“新民会” ,并创办《 日制时期台湾青年》杂志,因而展开了这一阶段各项政治运动、社会运动的序幕。而伴随此过程而来的也有《南音》、《台湾文艺》、《台湾新文学》等文学刊物的相继发行。这些摆脱古诗的近代文学,为台湾白话文运动的肇始者,也被学者认为与中国的五四运动或白话文运动息息相关。新旧不同的文学观念及台湾特殊的文学、语言环境,促成为期甚久的台湾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不过也因为牵涉到中国,台湾白话文运动兴起不久,即遭台湾总督府废止或箝制(但1937年6月1日之后,日报的汉文废止后,仍出现5份汉文刊物,可见台湾总督府仅废止日报的汉文栏,杂志的汉文并未全面废止)。
文学论战
1930年代,类似白话文运动的台湾文学再造,并没有因为台湾总督府刻意压制而马上消失。1930年代初期,影响台湾文学、语言、族群意识的台湾乡土话文论战正式展开。
1930年,台籍的日本居民黄石辉于东京挑起了“乡土文学论争”。他在异乡力倡台湾文学应该是描写台湾事物的文学、可以感动激发广大群众的文学、以及用台湾话描写事物的文学。1931年,位居台北的郭秋生站出来呼应黄石辉,并更进一步挑起台湾话文论战倡言作家应当使用台湾话文来从事文学创作,此呼应并获得台湾新文学之父赖和的全力支持。之后,台湾文学应该使用台湾话或中国话,描写的内容是否以台湾为主要素材,成为台湾新文学运动相关人士激烈争论的焦点。然而由于随后战争体制的出现,以及日式教育文化的渗透,这些论争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终于在总督府全面皇民化政策下,纷纷败退。
后续与影响
1934年-1936年,张深切与赖明弘等人集结了台湾许多作家组成“台湾文艺联盟”,且在同年11月创办《台湾文艺》杂志。后来,杨逵和叶陶另起炉灶,成立“台湾新文学社”,创办《台湾新文学》杂志。虽然表面标榜为文艺运动,实则是具有政治性的文学结社。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台湾总督府随即设立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并实施皇民化运动,开始禁用汉文,《台湾新文学》因而废刊。台湾作家只能依附在日本作家为主的团体,如1939年成立的“台湾诗人协会”,或1940年扩大改组的“台湾文艺家协会”。
在文化而言,台湾文学主要探讨台湾人的内心心灵以及台湾文化的本质,表面看似平淡,其实这是政治运动、社会运动所带来的冲击和反省,台湾文学界和艺术界人士开始思考台湾文化的问题,以及尝试创立属于台湾的文化。
参考文件来自网络
6. 那部日本人打台湾的电影叫什么名啊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影片,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电影在台湾上映分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和《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两部分。内容阐述发生于1930年台湾南投的“雾社事件”,当信仰彩虹的赛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阳的日本大和民族,两个族群在台湾山区爆发冲突,两军交战,赛德克族头目莫那鲁道率领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对抗日本三千大军
7. 赛德克·巴莱里讲的是真人真事吗
《赛德克·巴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电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的“雾社事件”,当时台湾被日本占领,日本当局长期对台湾原住民施以暴政,赛德克族马赫坡头目莫那·鲁道于雾社公学校运动会上袭杀日本人,并率领德克达亚群各部落对抗日本三千军队的故事。
(7)日本统治台湾的电影扩展阅读
1930年10月27日,日本政府为纪念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明治天皇的弟弟)死于台湾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照例举行运动会,日本人会全部穿上传统和服,便于和华人、山地人区分,赛德克族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时机,他们以升旗唱国歌为信号,冲进会场,发动总攻击,共杀死日本人134名(包含妇孺)、及误杀2位着日人服装的台湾人,并杀伤215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人紧急调派台湾各地之警察队与军队进攻雾社。。除派屏东第八飞行连队之飞机,到雾社山区实施侦察和威吓飞行外,并调派台中州、台南州、台北州、花莲港厅之驻军往埔里、雾社前进,进攻发起事件之原住民。
抗日六部落族人退回各部落后,分成“塔洛湾”及“马赫坡”二条战线,大部份退至马赫坡、塔罗湾两溪溪谷,利用悬崖绝壁的有利地势与日方作战。但在日本的飞机、毒气弹等武器攻击下最终还是为日军所攻破。
事件结束后的统计:遭日军攻击致死者364名,自杀者225人,被拘禁者265名,另外有约500名原住民投降。
事件的起因
1、日本人将台湾的原住民视为“野蛮人”,又因原住民居住的山林地带蕴藏着大量资源,所以,日本占据台湾采取了设置关隘、地雷、电网等措施对这些原住民进行征服,并在1910年开始动用大批军队、警察进行了连续5年的“讨伐”。
2、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建立起来的完全是警察政治。警察对台湾民众的一切生活领域都有干预的权力,警察对于原住民可以任意进行搜查、辱骂甚至毒打,随意强迫他们无偿从事各种苦役,一些警察,更是随意欺侮、奸淫原住民妇女。
3、日本殖民主义者在雾社大兴土木,强迫高山族人民进入马赫坡社附近的森林砍伐巨木,兴修他们的神社。而原住民视森林为圣地,视巨木为守护神,砍伐巨树使马赫坡等社的民众感到惊恐万分。
4、日警吉村大闹莫那·鲁道的儿子达拉奥的婚礼现场,还以“侮辱官宪”的罪名将达拉奥拘押拷打,直接导致莫那·鲁道带领原住民起义。
8. 电影《赛德克巴莱》是真实的吗
是真的。
赛德克族,台湾原住民的一个族群,原本被列为泰雅族的一支,经过多年的正名运动,终于在2008年4月23日成为第14个中国政府官方承认的台湾原住民族。
影片《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930年,台湾在日本统治之下,原住民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众反抗日本政府而发动雾社事件的故事。
雾社事件是台湾受日本统治时期发生在台湾台中州能高郡雾社(今属南投县仁爱乡)的抗日行动。事件是由于当地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因为不满台湾总督府与地方政府的压迫而发起,牺牲人数近千人,仅次于西来庵事件。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占领下的台湾岛,发生了血腥的雾社事件。这场原住民与日本人之间大冲突,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因为此时台湾正处于日据时期。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让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对于台湾,日本也算是苦心经营,1919年开始,日本政府在这一美丽宝岛上,开始建造各项基础设施,比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等等,不过对于台湾的原住民来说,日本人的掠夺是多于建设。
《赛德克巴莱 》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s_Q4il-iLKCbVKMnCON59Q
9. 有关日本鬼子侵略台湾或者讲述了再台湾暴行方面的电影有哪些
《台湾1895》 《梅花》
10.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本文是我精心编辑的,希望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能帮助到你!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篇1
最近,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那就是“赛德克巴莱”,主要是在说在日本统治下的原住民族,因文化、种族的冲突,而引发的“雾社事件”。从他们的奋战过程中,我心中有了许多感触。
电影一开始,赛德克族住在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生态平衡的生活。但是随着日治时代的来临,他们被强迫改变原本的生活,让头目莫那鲁道非常痛心。赛德克年轻人要求莫那鲁道带领他们反击日本人,于是他们的战争必就此展开。
莫那鲁道明知道这是场必定会输的战役,但还是拼命的反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这么做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死后才能走上让祖灵认同的彩虹桥。
“如果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他们不愿意让他们的猎场就这样被文明给吞没,他们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要羞耻的活着。他们靠着这种意念,前往公学校的运动会血祭祖灵,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的民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我觉得不只原住民,就连汉人在以前的作为也跟现在差很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如果说打打杀杀是不对的,这种用现代角度来批评,是不公平 的。我们应该要反过来思考他们有什么地方是值得敬佩的。他们即使遇上连自己都心知肚明敌不过的敌人,他们还是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往直前。换作是你,你办 得到吗?他们把他们的不甘心用实体行动表现了出来,而你又如何呢?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篇2
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经马关条约被割舍后,台湾雾社与日本人对抗的事迹,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也有讲述。
这部电影从两个视角入手,土着人和日本人,主要是以雾社土着的视角演绎了全片,土着人各个部落之间的对弈,是为了追求荣誉与食物;土着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为了自尊与救赎,为了在死后可以抵达“彩虹桥”(一个可以让土着人死后心灵得以净化的圣地)。
在土着人自己的博弈中,每个部落的人都会高喊“血祭祖灵”这深深的体现了土着人自己的文化,他们部落之间的对抗并非是仇恨,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竞争,输了的就是死亡,灵魂的超脱。当然,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就像电影中道泽部落的铁木瓦利斯头目,在年幼时被莫纳头目一次的威胁,成为其心理阴影,直到与日本人作战时,为一己之私协部落战士与日本人联手击杀土着联军。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现在工作的事来,好多电影里都有演绎出这种为一己之私不顾团体利益的人,他们结局都是很凄惨的。果然,铁木最终在对抗中死在了莫纳儿子的刀下,也是在死的瞬间,或许吧,在我的理解中,我觉得他明悟了。
土着人自己的对抗只是被电影导演化作了一个精细的片面,而主要演绎的还是与日本人之间的对抗。电影中,日本人后用的是同化的办法,力求用最小的代价彻底征服台湾,让台湾人成为日本人,着相对是成功的,在电影中也表现出了土着人与日本人的和谐,少数人与日本人通婚、学习日语等。但是,就像土着有铁木这样的头领一样,日本人也不乏类似的人。一个日本小军官,从其本性中瞧不起土着,欺负土着。在莫纳儿子结婚的时候,跑出来挑衅被土着殴打,最终成了两方对抗的导火索,接着战斗就开始了。
战争很惨烈,土着女人为了男人可以无后顾之忧,除孕妇外(电影中日本人不杀孕妇)全部自缢。莫纳首领说“谢谢你们女人和孩子,是你们成就了男人的灵魂”。土着三百战士全部死亡,战死或者自缢,没有俘虏。一位日本军部的军官说了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在台湾看到消失了几百年的.武士道精神?是这里的樱花更加灿烂吗?”
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在那彩虹桥上出现了莫纳和他的300战士,灵魂的超脱用一种意会的感觉在这一刻完美的演绎出来。心存信念,死并不可怕。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篇3
上海首映式在衡山电影院,影片结束,低调的魏和两名主要演员和观众现场交流,一个光头愤青大喊这电影好,要有这样精神,不愁黄岩岛收不回来,台下也一片叫好,台上主持更是不断显摆民族主义优越感,什么这电影是拍给中国人看的,也是拍给日本人看的,显然,魏所有在电影里面的努力在他们面前基本是属于白费。他不得不耐心解释他拍这电影的内心冲动,是觉得活着比什么都好,虽然悲壮去死也很感动。
相比《赛德克巴莱》,我认为《与狼共舞》、《勇敢的心》更接近于伪史诗,因为它们给你一面倒的崇高感,让你在电影院里为了那一声freedom绷紧浑身唯一一个膀胱而不愿动弹,其叙事策略非常明确,就是直捣你最愿意看到听到的地方,所有勾勒主人公缺陷的地方,都属于调味的罗勒草,有点清新有点涩,但绝不敢败你的胃口,至于《阿凡达》,更是这方面做到了登峰造极,为了票房,好莱坞的剧本永远牵着观众的鼻子走,他们说,这个叫专业,是很专业,在电影院里大家意淫到高潮,花了钱买快乐,天经又地义。
《赛德克巴莱》一方面以磅礴气势主推抗日主线,但却不断以各种浓重笔墨在消解这个行动的正义性,后者绝对是影响票房的,因为善良的观众不愿意看到英雄有凶残杀戮未成年人的动机,也不愿看到太太们为了男人的尊严不得不选择自尽,更不愿意看到还在啼哭的孩子被扔进山崖,魏已经收敛了,在国际版里我没看到赛德克们如何砍下日本儿童和妇女的头颅,但是,尸横遍野的场景还是暗示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的原始的史诗才敢这么写,写下英雄或神灵身上种种不可思议的残暴与邪恶,而现代人能接受的,却只能是被改装过的玩意儿,超人多好,善良成了他唯一的缺点。
赛德克巴莱观后感500字 篇4
今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部超好看的电影,片名叫《赛德克·巴莱》(意即“真正的人”)。电影讲述了台湾赛德克族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我被激昂而震撼的情节深深吸引,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四个半小时——这是我看过最长的电影。
在日本人来之前,赛德克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高林密的原始大山中。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男人们负责打猎,女人们负责农耕和织布。赛德克人成年后,以脸上刻有图腾为荣。男人必须善于打猎和取敌人首级,女人必须会织彩布,才有资格获得图腾。
但是随着日本人的占领,赛德克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男人只能做苦役,不准打猎。女人只能做女佣,不能织彩布。在祖先留下的猎场,赛德克人被迫砍伐大树。他们备受煎熬,心里愧对祖先。年轻一代的脸上再也无法印上那令人骄傲的图腾。
终于有一天,赛德克人心中的怒火爆发了。他们在头领莫那的带领下,奋起反抗,与日本军队展开了殊死拼搏,最后惨遭灭族。赛德克人带着尊严和骄傲跨过了“彩虹桥”,与祖先相会。
在这部片子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莫那——他刚强坚毅,虽然平时他话很少,但他双目炯炯有神,身材矫健,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威严,神圣不容侵犯。在莫那的指挥下,赛德克族的战士们数次把强大的日本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真了不起!
赛德克人在起义之前心里就很清楚自己注定失败,因为他们的实力远远不能跟日本人比。但为了尊严,为了脸上自豪的图腾,他们视死如归。当我看到妇女们为了节省粮食,不拖男人们的后腿而集体上吊自杀时,我哭了。那是多么悲壮的场面啊!
电影看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的依旧是那些血腥残酷的场面,耳边回响着莫那的话:“真正的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