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电影中日本兵在楼顶唱的那首歌
⑴ 从未故意彰显震撼的《八佰》是如何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的
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即影院电影。时隔一年重新坐到影院,才深切感受到电影特殊之处在于影院环境,当灯一齐熄灭,荧幕亮起,在黑暗中目光灼灼地看着从背后投射到荧幕上的光,与古老洞穴里的人们或许产生相似的感受。而乱世中飞奔的白马,一骑绝尘,是对生的希望。幻想中的戎装战马,千钧一发,是对明天最后的向往。“活着就是胜利”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从四行仓库拉伸镜头,到现代的都市上海,电影内外,这都是最好的结局。
而仓库里的八百壮士与苏州河对岸的民众,也形成了一种互相观看的视角,前者看后者歌舞升平,后者看前者浴血搏命。每一个角色都非常的饱满,切入点从杂牌军的角度展开,完成了人物从个人到家国完整的成长和裂变,管虎拍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战争残酷。就姜武的角色来说,从最开始不敢拿枪,到后来自己一人跑到楼顶唱着戏一副英勇就义的坚毅。
⑵ 炮火隔了岸,就宛如看烟花,出自哪里
出自戴锦华老师。
戴锦华在谈论《八佰》中说到,她觉得《八佰》背后,凸显的是近20年来,国产电影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重大缺陷。我们的电影人丧失了与那段过往历史对话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近些年的国产商业大片,在讲述历史时选择的切入角度,都选用的是外来者的视角:《南京南京》中是日本兵,《金陵十三钗》中是美国传教士,《八佰》则是从外来的溃兵和河对岸围观群众的视角,来讲述“守卫四行仓库”。她用一句话形容这种感受:“炮火隔了岸,就宛如看烟花。”
⑶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人都是如此有血性,日本人怎么敢侵略我们。
这句话出自电影《八佰》,是姚晨的一句台词,剧中日军攻进上海,中国军人拼死抵抗,他们退守在四行仓库竖起国旗,面对飞机的扫射,战士们都一个接一个的倒在血泊中,但是他们没有坚持不让国旗倒下,用血肉之躯保护国旗!
姚晨扮演的上海市民看着河对面,仓库上的一位位为国战死的勇士们,不由的说出了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叹。
历史上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为掩护数十万大军西撤,国民党第88师师长受统帅部命令,要求选派一位坚定果敢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据守要点,担任掩护。
孙元良师长慎重选择后,命令谢晋元率领524团一营断后掩护。谢晋元接到师长手令后,表示决心以生命报效国家,誓死完成任务。
四行仓库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西面,是一幢五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由于墙厚楼高,易守难攻。
部队进驻后,谢晋元就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据守的四行仓库是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国土,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当时全体战士情绪激昂,按命令分头设防。
谢晋元还命令各连清点人数,造好名册,以便牺牲后,按名册上报,优抚家属。他还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掌握,以防万一。
27日下午2时,敌兵大批涌到,来势凶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楼上窗口见敌接近,即下令开火。掩护部队也突然投弹、射击,与仓库楼上形成交叉火力,杀伤大批敌人。
以后敌军小批部队轮番进攻,但在扫射之下,死伤累累,余皆惊恐逃窜。第一天战斗,共消灭敌兵80余名。
驻守新垃圾桥的公共租界英军,见我壮士孤军死守四行仓库,身处绝境,从27日凌晨起,多次婉劝谢晋元卸去武装,退入租界,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对此,谢晋元坚决予以拒绝,他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决不放弃杀敌的责任。”
又说:“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英军听了这番可歌可泣的话,对八百壮士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示万分钦佩。
租界上的中国民众从猛烈的枪炮声中,知道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英勇杀敌的消息。人们奔走相告,深受鼓舞。女童子军杨惠敏冒着生命危险于夜间将国旗送入仓库。
对于上海人民的支援,谢晋元叫副官传话说:“请代表我向上海和全国同胞致意,我们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即使打剩最后一兵一卒,流尽最后的一滴血,也要与敌人拼到底,宁死也决不丢失中华民族的气节。”
同时,他命令将竹竿竖在楼顶平台上,将国旗升上蓝天。当代表国家尊严的国旗压倒了周围的太阳旗在晴空飘扬时,在租界观战的民众欢声雷动,齐声高呼“中华民族万岁”“抗战必胜”等口号,许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民众的爱国热情,进一步鼓舞了八百壮士的斗志。28日晨,谢晋元亲手狙击,毙敌两名。在敌兵企图爆破仓库,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击洞口的紧要关头,敢死队员陈树生在自己身上缚满手榴弹,拉了导火索,从五楼窗口跃入敌丛,与10余名敌兵同归于尽,英勇壮烈的情景,令人泪下。
最终,因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桥南面有两只巨大的煤气柜,怕万一煤气柜中弹,半个上海将化为灰烬,因此公共租界当局多次电请中国政府命令孤军撤出战斗。军令难违,谢晋元只得含泪指挥部队撤退。
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取得了军事上、政治上、道义上的胜利。
⑷ 电影八佰里面姜武唱的戏曲叫什么
在电影(八佰)中!姜武饰演的老铁在楼顶唱的戏曲叫做(定军山)!
⑸ 姜文《鬼子来了》中日本兵一起唱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
是开中日联欢时那几个日本兵在那敲钢盔打拍子,yi,ni,sang(一,二,三)后唱得歌吗?
正确答案是日本军歌——《露营の歌》
网络搜索露营の歌,优酷那个2:57的视频就是,不过可能和电影里的听起来感觉不一样,因为不是合唱,没有气势而已,实际歌是同一首歌。
别的你们可能听不懂,但歌曲2:00时那句添闹黑卡半载(天皇陛下万岁)你们肯定听得懂,呵呵
个人认为军歌只适合合唱
⑹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日本兵在河边唱的歌是什么歌
故郷 (ふるさと) ~Blue Sky Homeland~
歌手:臼泽みさき
词曲:臼泽みさき
青い空ながめて
远望蔚蓝的天空
故郷を想う时
正是想起故乡之时
悲しいこと全部すいこまれて
将悲伤全部吸入此身
泣き出しそうな魂
几欲落泪的灵魂
果たせない梦のために
为了漫长无涯的梦想
仆はまだ帰れない
我还不能回到故乡
あゝとっさの怒りに包まれて
啊 被突如其来的愤怒包围
飞び出した夏の日
便与夏日不期而遇
カラリカラ
哗啦啦地作响
乾いた旅人のように
正如口干舌燥的旅人缺水的心灵一般
水のない心、君を想ふ
我是如此思念着你
故郷は远く晴れわたる空の
故乡向着远方晴空的另一端
彼方へ続いている
一直延伸而去
季节は巡ってゆく
季节巡回交替
仆はまだひとりだよ
我仍是孑然一人
あゝ小さな涙に隠された
啊 小小的泪滴隐藏在
淡い恋の话
淡淡的恋语之中
カラリカラ
哗啦啦地作响
回る风车のように
如同旋转的风车一般急切
急ぎだす心、君を想ふ
我是如此地思念着你
故郷は远く晴れわたる空の
故乡向着远方晴空的另一端
彼方へ続いている
一直延伸而去
“カラスが鸣くから帰ろ”
‘乌鸦叫 人归家’
幸せをもう一度
两人再一次地
ふたりで探そう
一起寻找幸福吧
青い鸟が舞う道を戻る
回到青鸟起舞的归路
故郷はもうすぐ君が待つ空の
故乡很快便会在等待着你的那片天空下
彼方へ続いている
向远方延伸而去
“うしろの正面だあれ”
‘背面亦是正面’
(6)八百电影中日本兵在楼顶唱的那首歌扩展阅读:
《故郷》是岛谷ひとみ(岛谷瞳)的音乐作品,收录于2013年7月24日发行的专辑《15thAnniversarySuperBest》中。
MisakiUsawa(Usawa Misaki,1998年10月8日)是日本女歌手。真名Usukizawa斗篷(同样阅读)。岩手县上闭伊郡大槌诞生。
2010年7月25日“第49届日本国家民间矿业协会全国青少年大奖赛大奖赛奖”2011年7月31日“第25届Sotoyama Festival全国大会男女分部获奖者”2011年9月25日“第26届青年南方牛肉纪念锦标赛”
⑺ 《八佰》电影后面升旗升的什么旗
《八佰》中升起的旗帜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民国时期的国旗。在四行仓库楼顶升起旗帜是为了表明该地区没有彻底沦陷,以刺激日本人。
旌旗猎猎,硝烟四起,战况进入白热化阶段。战士们前仆后继,不断有士兵奔赴战场。敌军密集轰炸,丝毫不给战士们留有喘息的余地。风中飘扬的旗帜更是激怒了敌军,他们疯狂向四行仓库发动攻击,战士们体力几近不支。
然而没有人退缩,旗帜一次又一次地被举起,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接替着继续举起。即使前方是环伺的敌军,四周是擦肩而过的轰鸣,依然无人后退。身负重伤的战士们围住旗帜,合力举起,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7)八百电影中日本兵在楼顶唱的那首歌扩展阅读:
在枪火和刺刀带来的惨烈声响中,该片着力呈现了“八百壮士”阻击日本侵略者进攻的几个战争段落和侧面,战争的残酷性首先被传达出来,与之交织的是带有痛感的崇高性。作为一部战争类型商业片;
该片正视了战争的残酷,与此同时,也不再采取以往战争片凸显指挥军官个体的智慧与英勇的策略,甚至淡化了谢晋元的领导,而是以群像的方式塑造出“有意味的普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合力。
⑻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我们来一起看看《八佰》的那些细节。
1.八佰的佰字
《八佰》原名为《八百启示录》,也曾叫过《战争启示录之八百壮士》。原意可能是致敬大导演科波拉执导的反战经典《现代启示录》。
后来改为《八佰》,这个“佰”字其实意味深长,有三个意思:一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二是古代特指军队中百人之长;三才是常用“百”字的大写。所以用在这里,讲的是人的故事,是赞许这“八百”名士兵人人都是百人之长的勇士。
2.电审故字2019年800号
《八佰》的龙标其实也很有意思,恰好是2019年800号,不知道究竟是巧合还是广电总局给这部电影定制了一个龙标。
3.片头字幕“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电影的片头字幕,有一句话:“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散文诗《墓碣文》。
文章很短,区区数百字,借由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内心的虚无和灰暗,以及无法摆脱这种心境的焦灼与痛楚。
“待我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放在影片里是在说,为追求正义牺牲,哪怕化为尘土,也会面带微笑。
而革命精神将以尘土的形式继续传播下去,影响更多人,就如影片中人物爱国意识的觉醒过程一样。
4.青帮弟子送电线
电影中,有一群年轻人不畏生死跑过桥去给四行仓库的守军送电话线,最后还是靠赌场阿飞刀子才得以成功。
这帮人很可能就是上海青帮,而且如果没猜错的话,那位端坐着几乎没有露过正脸的很可能是青帮大佬——杜月笙。
上海青帮一直都是国民党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历史上的杜月笙也确实为四行仓库保卫战出过力,有一种说法称,他曾在一天之内将20万光饼秘密送进了四行仓库。
5. 上海公共租界
因为四行仓库的位置极为特殊,日军占据了仓库的西、北两面,东、南两面则是当时的英美公共租界。当时还没有对英美宣战的日本,因为担心殃及租界,在进攻时并没有使用火力过猛的重武器。
上海租界由来已久,鸦片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随后便划分了上海租界区。
上海的租界区主要有两块,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在四行仓库边上的正是英美公共租界,所以电影中也多次出现英国国旗。
6.租界煤气罐
电影中不仅提到了四行仓库的特殊位置,更是着重提到因为煤气罐的存在,导致日军不敢使用重炮攻击。这两个煤气罐在历史上也确有其物,而历史悠久。
早在1865年,上海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后改名“上海英商煤气公司”,这让上海成为亚洲第一个使用煤气的城市。当时的煤气主要用于煤气灯上作为照明之用,后来电灯流行之后,才逐渐转为烹煮取暖之用。
这两个煤气罐的存在,为四行仓库的守军提供了一个天然的“保护屏障”。在淞沪会战期间,可能是为了彰显民心士气,在老照片中很少出现煤气罐。但因为煤气在当时是文明的象征,这两个煤气罐曾被画入了风景明信片之中。
7.苏州河岸的广告牌
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民众围观的战斗。苏州河两岸,仅一河之隔,不过五十来米,一面是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是地狱,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的英法租界,是天堂。
两岸对比,更显残酷。所以电影中也特意安排了很多两岸的人互相对望的镜头。而从守军这边望着对面,更是能够看到无数广告牌,足见剧组在布景上的用心之处。
隐约可见的有:SIEMENS,西门子电器;Camel,着名的骆驼牌香烟等等,还有许多虚构出来的酒吧、餐厅广告牌。
8.电影彩蛋
最特别的是,霓虹灯之中还隐藏了两部电影。
一部是“42ND STREET”,中文译名《第42街》,1933年上映的一部美国歌舞片,这还挺符合当时上海租界区的观影口味的。
另一部是大名鼎鼎的“SPELLBOUND”,希区柯克指导的《爱德华大夫》。这是一部1945年电影,应该是导演或者美术指导比较偏爱,加进去的彩蛋吧。
9.可口可乐广告牌
说起片中的广告,最显眼的当然是四行仓库西墙上那幅巨型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面写着“请饮,可口可乐,屈臣氏汽水”。
这面墙也正是日军进攻的主要方向,片中的攻城器械、钢板阵炸墙、迫击炮重炮攻击的,陈树生绑着炸弹跳下楼与日军同归于尽的都是这面墙。现实中的这面墙也是四行仓库展览馆的重中之重,整面墙被完整保留,甚至保留下了弹孔和炮孔。
虽然这看起来这像是电影的浪漫化虚构,但其实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可口可乐早在1927年就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厂生产,由屈臣氏矿泉水公司负责装瓶。到了1933年,上海厂已经是可口可乐在美国之外的最大装瓶厂。
在淞沪会战的老照片中,确实也能看到日军在可口可乐广告牌下设立的阵地。
10.片尾曲《苏州河》
片尾曲苏州河改编自《伦敦德里小调》(Londonderry Air),由歌手那英和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
《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作于1600年间,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旋律舒展优美、纯朴轻柔。
其最知名的一个填词版本名为《Danny Boy》(《丹尼男孩》),同样也是一首关于战争、父子诀别的歌曲,和电影中的《苏州河》有着“同曲同工”之妙。
11.中日军服和各式武器
《八佰》作为一部战争片,在武器、装备上当然也做得非常细致。
其中日军穿的昭和五式陆军制服。该套军服从30年一直沿用到38年,其标志性的特点就是立领设计,而且军衔章是在肩部的两侧。
当时进攻四行仓库的是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三师团,是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穿着本套军服是比较合理的。
而中国守军方面的军服也同样合理。八十八师作为中央军三个教导师之一,是知名的德械师,全副武装都是德国装备,其军服也是浅绿色的德械师军服。
电影中还出现了捷克式轻机枪、苏罗通20mm机关炮等等,都非常符合当时的历史细节。其中守军还使用过一台百式火焰喷射器,这其实是属于日军的装备,当时的国军并不具备,可以理解为是缴获的战利品。
12.老鼠和白马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就是老鼠,最后一幕是白马,老鼠和白马也在片子中间反复出现。对于《八佰》这部“时间就是金钱”、恨不得再压缩一点时长的电影来说,花费这么多笔墨来展现这两种动物显然是有深意的。
理解起来也很简单。老鼠,本能就是求生,是躲藏。一开始仓库守军们沿路收拢上来的“杂牌军”里,有许多人只想活着不想打仗,这显然对应的是他们。
他们有的是只会种田的农民,有的是只会打算盘的文职,甚至有的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战斗一打响,他们能想到的只有躲藏或逃跑。
至于白马,它是希望,是未来。纯白的马从始至终都围绕着小七月和小湖北,代表的应该就是“希望是少年拥有的,未来是属于少年的”。
13.长坂坡赵子龙,黄忠定军山,走麦城
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过《三国演义》的元素。
上官志标说淞沪会战国军溃败犹如“一路走麦城”,正是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
而对面戏班子唱的戏是“长坂坡赵子龙,再杀他个七进七出”,李晨饰演的角色山东兵随身带着一套赵云的皮影戏,因为他觉得:“关老爷讲的是兄弟情谊,可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在端午死后,山东兵拿起了皮影演起了赵子龙,唱到最后一句时掉下眼泪,唱词是“汉室中兴待后生”,与山东兵平时叫端午“小孩儿”遥相呼应。而小湖北想象中的赵子龙也在端午牺牲之后,变成了端午的样子。
赵云这个角色恰好对应着四行仓库的孤军,“独身一人”,面对着千军万马,七进七出,毫无惧色。
最后姜武的角色老铁上楼顶耍大刀唱的戏文也正是“黄忠定军山”的桥段。这段戏讲的是老将黄忠力斩夏侯渊的故事,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写照,也是四行守军穷途末路之际,依旧有壮志报国之心。
14.湖北保安团
全片开始时有一句台词:“我们是湖北保安团的脸面”,而且还操着一口湖北方言,画面中是一支军队戴着蓑衣笠帽,在浦东的芦苇荡中急行军。显而易见,这支军队是来自湖北的保安团。
淞沪会战期间,国军损失了大量原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基本上20天左右就要补一次兵。守卫四行仓库前夕,八十八师刚好进行了第五次补充,来源是湖北保安团,尤其是来自通城保安大队的士兵。所以,历史上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绝大多数也都是湖北子弟兵。
15.童子军送旗杨惠敏
电影中,有一位女童子军向四行仓库守军送旗。这位女学生名为杨惠敏,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她将一面12尺长的中华民国国旗裹在身上所穿着的童军服底下,冒着战火危险游过苏州河。电影中采用的就是这一种说法。
杨惠敏给守军送旗的事件,大大振奋了守军士气与隔岸观战的民众,并获得当时驻扎在租界内的世界各国媒体之赞扬。
16.日军凌迟处死俘虏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日军为了逼迫四行仓库内的守军尽快投降,公开凌迟处死了一批俘虏,其中就包括黄志忠饰演的老葫芦。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发生过的。
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班长蒋敬带领战士九人负责在蒙古路旱桥一带警戒,惜因未能及时撤出,全数被俘。随后,他们被押至苏州河畔,被日军以刺刀一刀刀刺死。
17. 谢晋元团长的家书
电影中,小湖北担任谢晋元的勤务兵之后,在会客室中见到一封信,信封上写着一个名字“张萍舟”。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这封信是谢晋元写给连襟兄弟张萍舟的家信。
信中写道:“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故常处境危难,心神亦觉泰焉。”——足以可见谢晋元的镇定自若和报国意志。
因为谢晋元率领孤军死守四行仓库的英雄事迹,上海市政府将四行仓库旁的满洲路改名晋元路,更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更名为晋元公园,建立晋元中学作为纪念。
18. 鹰犬将军宋希濂
王千源饰演的角色羊拐,虽然也在逃兵组中,但战斗起来俨然是个训练有素的老兵。电影中的他唯一挂念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受伤时解开衣服掉下很多钱,可见他一直都在攒钱想寄给母亲。
电影的后段,他才自报家门是三十三师的,原三十六师。朱胜忠说了句“宋长官的兵没有怂的”,这位宋长官指的是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
宋希濂黄埔军校一期生,骁勇善战,在淞沪战役、武汉会战以及阻止侵缅日军侧击滇西等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曾获“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赠予“棕叶自由勋章”,被誉为“黄埔之光,”有“鹰犬将军”之称。
19.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
《八佰》的幕后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比如等比复刻的四行仓库、苏州河夜景,在布景方面就耗费不少心力。
其中最厉害的还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有《复仇者联盟3》《复仇者联盟4》两部先例。
IMAX摄影机以广阔的动态范围和极为细腻的镜头捕捉见长,对于战争场面的临场感展现、上海十里洋场的表现都发挥了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 孤军的悲惨结局
电影的最后,四行仓库守军退入租界,仅留下了一支敢死队吸引日军火力。电影并没有细致描述敢死队的结局,但是他们的悲壮下场似乎是人人都可以猜到的。这个时候,不再需要大场面,留白反而能让人悲痛不已。
在真实历史上,退入租界的孤军同样悲惨。一进入租界,他们就立刻被缴械,关进收容所。三百五十八人被禁于胶州路空地,被称为“孤军营”。团长谢晋元更是被叛变的士兵刺杀致死。随后,日军入侵租界,孤军成为战俘,被分送各地集中营,甚至被运往赤道以南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劳工。
正如《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所唱的:我的团长倒在租界的操场旁/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他和他的提琴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战士们埋骨他乡,而《八佰》把他们的精神带了回来。
⑼ 哪位大侠能告诉我抗战老电影中常播放那首日本小调的名字
军舰进行曲
http://upd.yyfc.com/membersong_0519/songfolder/2006/3/5/.mp3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同样臭名昭着的日本军国主义电影《啊,海军》中,这首歌曲曾作为主旋律反复出现。据报道,象征日本旧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精神的这首代表性军歌《军舰进行曲》,最近也成为日本海自军乐队为出航军舰送行的必奏曲目。
⑽ 八百的观后感是什么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单单纯纯的非黑即白,而是掺杂许许多多的灰色地带——租界的民众、起先想要逃跑无意抗战的士兵、开赌场的大姐等等。他们不是纯粹的“黑”,也不是纯粹的“白”,他们是等待被“唤醒”的一个个“灰色”的灵魂。他们的“黑”在于放弃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们的“白”在于愿意为八佰壮士捐物资,在于企盼出现一个崭新的中国。
“我不能死,我娘还等着我回家呢。”这是剧中的一个人物端午说过的一句话。由此可见,他们所令人愤怒的“黑”其实是由每个人对团圆尽孝这一期望的“白”所产生的。每个人都有恐惧,每个人的无畏都需要被唤醒。
影片中的苏州河(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被上海人称为苏州河)隔开了租界和四行仓库,隔开了浮于表面的繁华与令人战栗的荒芜。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说过:“那边是天堂,这边就是地狱。”河的这岸是“满目萧然”,河的那岸却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反差的确让人心酸与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与麻木,“地狱”充满了不屈与坚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狱,而“地狱”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一民族的脊梁。
当主动请缨的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顶无畏跃下引爆自己时,那接连不断的爆炸声真正炸醒了河对岸愚昧无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众。“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这一句台词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当国旗被升起国民欢呼叫好时,当一双双国人的手伸出时,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被唤醒了。
电影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日本军官和谢晋元团长的会面。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和身骑白驹的谢团座无疑是影片中一大冲击波,黑暗和光明、绝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转化成日本军官的黑马以及八佰壮士的白驹。而当河对岸租界的民众们看到奔驰的白驹时的兴奋,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则是对希望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会重新站起来的坚定。
而影片最后在废墟中踏出的带着血红色的伤口的白驹,则意味着中华民族遭受重重磨难,早已千疮百孔却仍然充满希望仍大步昂扬地向未来驰骋而去的中华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