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生电影 » 八佰电影里姜文描述女人

八佰电影里姜文描述女人

发布时间: 2023-04-30 11:52:33

‘壹’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管虎执导的战争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影片已于8月21日正式公映。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导演强调:“战争中的人的个体体验是最重要的,我更关注人。”影片聚焦战争中的“小人物”,他们不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国人,在残酷战争的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惊慌、绝望,但是战争也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他们用最英勇的行动来抗击外敌,即使过去70余年,“八百壮士”也依旧值得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管虎给了每个主要人物足够的戏份空间,所以大部分角色都立体、丰满、真实。姜武饰演的老铁一开始外强中干,只知道逃命,但是经过几场战斗下来,他经历了生死,也看到其他战友的无所畏惧,他被感动了,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这样的人物前后反差巨大,但合情合理,但也必须是发生在战场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欧豪饰演的端午,这个人物的成长就更有层次,一开始就是个少不更事的人,别说打仗,打架怕是也经过的不多。初入四行仓库的恐惧不言而喻,但是几场战斗下来,以及山东兵(李晨饰)的帮助和影响,端午的血性被唤醒,逐渐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战士。

‘贰’ 八佰电影讲的什么


8月倍受期待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上映了,对于太久没进影院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份巨大的惊喜。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太多太多的泪点涌现,相信大家在观影时都忍不住流泪吧。不过没去电影院看过《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编就来告诉大家电影《八佰》讲的什么?《八佰》真实历史事件又是什么?
八佰电影讲的什么
《八佰》是由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主要讲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埋搏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携老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八佰真实历史事件
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历史上淞沪抗战后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故事改编的,面对数十万敌军的400多战士为震慑敌方故谎称800人,与敌军在上海四行仓库进弯隐祥行四行仓库保卫战。参加这场战役的414名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电影名《八佰》也来源于此。不过文艺作品是可以适当进行创作的,所以电影作品与历史上真实的八百壮士的故事还是有一定的出入。虽然《八佰》是一场群像戏,但是却把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心态转变刻画得细腻动人。


‘叁’ 电影八佰讲了什么故事

1、主要讲述了在淞沪会战期间。史称八百壮顷袭士的中国革命国民军第三战区88十524团一个营固守苏州河畔抵抗日军的故事。该片十分的具有抗日氛围,弘扬了中国革命精神。

2、是淞沪会战后期,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为了体面,好争取外援,特令其嫡系,老乡兼黄埔一期的孙元良死守。但是孙元良觉得不太安全,就忽悠上司说留一个营打打就行了,他跑了,后来老蒋一见孙元良大吃一惊,说你怎么逃回来了,孙说自己经过上级同意了。

嫌桥3、四行仓库背靠租借,当时日寇还不想和英法翻脸,所以不愿强攻雀者兄,就留了几个小队监视,佯攻。

‘肆’ 八佰这部电影究竟讲了怎样的剧情

《八佰》主要讲述在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故事。和普通战争片相比,他更加重刻画人们对战争的认知:没有国,哪有家。

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日双方交战三个月,为了保存军事力量,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号称有800人,而“八百壮士”因此得名。在这一战中,没有人退却,没有人逃跑,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身后有家人,有朋友,有同胞,所以他们誓死守护四行仓库阵地,力战四天四夜,击退日军六进攻,可歌可泣。

《八佰》给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它不是一部简单呈现历史真实事件的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带给大家许多“意义”理解的作品。它让人更好地理解了“家国”的意义、“壮士”的意义、“军民顽强抗争”的意义以及“舍生取义”的意义。

‘伍’ 八佰电影简介

该片取材自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在明知毫无援军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英勇作战,以少敌多,和敌人血战四天四夜,最终用鲜血谱写出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

故事的背景是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大部队已溃败,退出上海,民党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残余部队据守四平仓库。

影片中的军人,以血肉之躯坚守阵地,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粉碎敌人妄图3个小时拿下阵地的企图。

关键时刻,一个个铁血男儿,浑身绑满了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喊着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纵身跃入敌军阵营,炸毁坦克,保住阵地。

这一幕幕,让苏州河对岸租界内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之动容,也让观影者落泪。

‘陆’ 电影《八佰》中有哪些细节打动你

《八佰》一刷看震撼现场,二刷看细节,这些动人细节你发现了吗?

作为影院复工后上映的第一部大片,《八佰》没有让观众失望。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突破6亿,仅周六单日票房便突破2亿,破2020年单日票房全球纪录。给刚刚复苏的电影市场打了一剂定心针。

四、不再沉默的歌女

影片中有位中俄混血的歌女,夜夜在对岸的灯红酒绿中吟唱,她声音婉转动听,是仓库里战士们每日温暖的慰藉。

她看得见对岸战士的一举一动,除了特意为他们唱歌,还在一片议论声中给军资筹备处留下一叠现金,面对身旁嚼舌根的妇女,她只回应一句:我父亲是中国人。

这场战役,不只是“八百壮士”的战役,而是全部中国人的战役,只要身体里流淌着国人的血液,内心都会有种激荡与凝聚,都不会置身事外。


五、穿越时空的味觉记忆——酒酿圆子

影片在一位老太太的温柔讲述中缓慢开场,四行仓库的战争时,她还是个孩子,留在记忆里的画面不是炮火纷飞,而是那碗甜甜的酒酿圆子。

后来在对岸拥挤嘈杂的人群中,隐约听到小女孩喊叫着吃酒酿圆子的声音,心中一酸,或许对面还是少年的小湖北来到上海,也是想吃上一碗正宗的酒酿圆子。可他只能在战壕中飞速成长,与向往的生活擦肩而过。

也许老太太记忆里的这份甜,就是像小湖北这样的少年战士拼尽全力守护来的。八百壮士,身处地狱,守卫天堂。

这样的细节在影片中还有很多,谢团长的家书,陈树生空缺的照片,对岸歌女的吟唱...《八佰》在细节处理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更多的动人细节,还是应该由观众亲自挖掘,因为观影后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八佰》还在持续热映中,影片不仅有恢宏震撼的战争场面,还有值得细挖的细节。喜欢探究细节的网友也许已经买好了二刷的电影票,等待挖掘更多惊喜。不想被剧透的观众,还是早点去看吧。

‘柒’ 《八佰》受热捧,票房能否超越《战狼2》

电影《八佰》正式上映已经三天了,目前网络评分已经超过了《战狼2》,票房也已经突破了五亿,这样的数据确实很可喜,有人甚至开始畅想未来的票房数据有望超越《战狼2》了,不过认真对比两部电影就可以得出确切结论,那就是《八佰》的票房绝对不会超过《战狼2》的,因为《八佰》有一点明显的劣势,始终无法和《战狼2》相比!

还有过于真实的情节就是为了塑造逃兵们最后也有爱国情怀,需要前期让这些逃兵看起来很普通,都是很三俗的士兵,所以影片中描写的羊拐是老兵油子,老算盘贪生怕死,而最低俗的就是老铁了,他在描述女人的那段话非常不适合孩子们看,而且影片最后给士兵们洗澡时,也很真实,所以《八佰》真的是成也“真实”,败也“真实”,这样真实的效果肯定不会成为社会极力推崇的爱国教育电影,也绝对不会达到《战狼2》那样的票房记录了!

‘捌’ 求电影《八佰》最后王千源问姜武哪个感觉的完整对白,谢谢

对白如下:

王千源:告诉我,到底是啥滋味。

姜 武:眼睛瞅着脑瓜子就迷糊了, 一把抓上手里香喷喷。水潺潺的软乎,身子呢就憋不住的哆嗦。

王千源:真好,下辈子好好尝尝这滋味。

‘玖’ 电影《八佰》老铁和羊拐讲摸女人那段台词

水潺潺的,满手香喷喷的,身体一抖嗦。

‘拾’ 有人认为姜文再也拍不出像《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了,你怎么认为呢

我并不这样认为。

《让子弹飞》是一部姜文“要站着把钱挣了的影片。”

众所周知,姜文是个慢工出细活的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前两部被封为神作,却因种种原因未能上映,还曾一度遭禁。

而当姜文正打算凭借《太阳照常升起》扬眉吐气时,却因电影太过文艺,虽然叫好,但票房却异常的掺淡。

所以姜文痛定思痛,打算拍一部,让观众老爷看了就觉着爽的电影。

才有了《让子弹飞》。

从《让子弹飞》里能看出姜文就是要争回一口气,不然开篇也不会把久石让老师给《太阳照常升起》的同名主题曲,再用一次。

《让子弹飞》后,姜文拍了部《一步之遥》这是部属于他自亏此培己的电影,原因很简单,《子弹》让他挣够了钱,肆意挥霍下,把自己心里的各种私货放出来,看看这个市场有没有同类人。

最后打着《让子弹飞》续作的名号,虽然票房尚可,但口碑两极化,属于一部不太讨喜的个人电影。

2018年姜文用小说《侠影》拍了部《邪不压正》,这回姜文彻底玩嗨了,满屏的荷尔蒙。

他自己采访时说,这是他拍给自己孩子的电影。销唯

咋说呢,《邪不压正》姜文还是在玩票。

姜文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我们应该多给他点时间,毕竟这老小子跟我们一样,彻底玩嗨了之后,自然就会主动找回家的路。

毕竟纵观姜文导演的系列作品,正经上映的也不过三部。

我们有理由期待姜文下一部作品或者下下部作品是咱们所期待姜文的电影。

我记得姜文好像是摩羯座的,与其从电影“评分”上了解姜文,不如从 星座 角度分析下姜文的电影为什么会是这样。他的性格与作品间又为何产生了这些张力和矛盾。

别去看姜文说了哪些漂亮话或又做出什么出格举动,从魔羯座角度出发去理解,这些“不懂”十之八九都能说通。

魔羯座的内心永远藏着一个孩子。

年纪越大,孩子的身影显露得越明显,而如果你见到的摩羯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那说明你们还不够熟。越熟悉的人,摩羯越会放下高冷的姿态。

摩羯的高冷可以说是被迫养成的。面对纷纭的人情 社会 ,不懂变通、不会说话让他们在这个世界处处碰壁,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感,他们选择面无表情地沉默着,让人误以为很是成熟。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换种褒义的表达就是年轻人的害羞。

等到他们年纪慢慢变大,阅历逐渐加深,摩羯的好学本性和坚韧会帮助他们学会怎么面对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可能有个零界点,他开始显露出与过往不同的玩闹个性,好像戴着一副面具。而在内心深处,他仍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孩子。

最典型的摩羯座的例子莫过于周杰伦。

他二十岁出头时创作的那些苦情歌,能把人听出泪来,让人误以为这小伙子恐怕过于成熟了。再加上那副酷酷不说话的样子,深沉、严肃得很。

再看看姜文,很年轻的时候就创作出《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这样的经典,以及《芙蓉镇》、《红高粱》等主演的电扒搏影,根本看不出他才二十来虽。这其实就是他在年轻的时候选择用“深沉”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创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小时候的面具戴多了,他也就比很多人懂深沉,也比很多人了解人性。

等到年纪大一些,看得多了,本性便开始“暴露”。对周杰伦来说,这个转折点是专辑《我很忙》,《我很忙》与之前周杰伦发行的专辑最大的不同在于,创作心态变得年轻了,甚至开始“玩”音乐,歌词也不再是一贯的周氏苦情歌套路,加入了许多活泼、可爱的元素。

也是从这张专辑开始,周杰伦彻底转变了曲风。许多人因此指责周杰伦“江郎才尽”,认为他的黄金时代停留在了《依然范特西》这张专辑(甚至更早,比如《十一月的肖邦》)。

看看姜文呢?他的转折就是那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之后不是就有好些人说他“江郎才尽”了么?

为什么他后来在采访中说《太阳》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因为那里面想表达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我的理解是一种“疯狂”,一种不羁的孩子心态,只是放到电影中的“大人”身上后,很多人就开始过度解读,从而忘却本质了。

当然,很多人说他的转折是《一步之遥》,因为观众那部电影的骂声似乎更多。但在我看来《一步之遥》是放得更开了(姜文更任性了),因而失去了一些电影应该具备的东西。当然,我主要的依据还是姜文自己更喜欢《太阳》来定的。

所以,别看姜文讲起话来一本正经,漂亮的话一抓一大把,满屏幕北京爷们的阳刚气都快溢出来了。我觉得他的内心其实还是个孩子。后者是本性,前者不过一副伪装的面具。故作深沉的青年突然决定做自己,怎么众人就不能理解了呢?

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一定要求姜文拍一部大家喜欢的电影,那么他要么回到那个“深沉”的年轻时代,要么用好莱坞的制作方式(套路)继续来一部《让子弹飞》,他倒是“站着”挣了你们的钱,你们也爽了,但是你们很可能将一个人的真实潜力给框在“规则”底下,让中国少了一部“姜文”作品!

他对艺术的坚持,比张艺谋更烈。不管什么投资人,都不能让他妥协到,严重影响自己片子的艺术质量。他现场改剧本的恶习,跟王家卫一般。(让子弹飞里有一段,大家在六子坟前说的话,精彩不精彩,经典不经典?那是临场写的。当时拍了一整天,这个场租的时候到了,第二天不能再用,姜文一直觉得味道还不够对。就在景点关门前的几十分钟,他写出了这些对白。)他的片子还被禁掉,干脆上不了映,在《让子弹飞》之前,更是拍一部赔一部。(据说有个投资人第一次来片场视察的时候,奔驰车队,保安环绕。最后一次来片场,自己一个人打了个车过来的。)在拍《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投资人对片子要求颇多。要有美女,要有性,要有啥啥啥啥。姜文导演全都满足了,然后片子出来,大家都说看不懂。所以,到《让子弹飞》的时候,投资人表示你爱咋拍咋拍,观众能看懂就行。有这样的创作自由度和创作前提,才有我们看到的《让子弹飞》。而现在,你说还会不会有另外一部《让子弹飞》?《邪不压正》里的彭于晏的肉体看到了没?许晴的熟女风情看到了没?当投资人对姜文导演的期待,不再是不赔本就行,而是把他当成票房保证的时候,创作就不可能完全自由。与此同时,有了一部《让子弹飞》,姜文就像另外一个陈凯歌,不管这部赚不赚钱,下一部一定有人投。他又不像冯小刚那样签了对赌协议(我觉得那相当于精神上的卖身契),没有对票房的极度渴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指望他不顾自己的艺术追求,老老实实拍爽片给你看?从《邪不压正》可以看出,姜文仍然是那个想要站着把钱给挣了的姜文。挣钱重要,但站着更重要。由此而来的拧巴,相信会在他余生里不断重复。

很难说。

估计玄乎。

本来,

姜文是一个很令人期待的导演和演员。

但是,

看了《邪不压正》之后,

我完全失望了。

故事,画面,表演,等等,要什么没什么?

完全不像是姜文。

那个曾经贡献过《鬼子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子弹飞》的姜文,

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即便是《太阳照常升起》,看的有点不明不白的,

但还总算是有些想法。

《邪不压正》不能说没有想法,

但总觉得离电影很远,找不着感觉。

为什么呢?

这些年,

随着中国电影的不断进步和年轻人的崛起,

一个可悲的现象是,

中国的几个大一点的导演,一个个都衰落了。

他们本来应该有所成就,应该有更大的成就,

同时,在世界电影面前托举起我们国家的电影。

但是,他们一个一个都衰落了。

张艺谋变成了只会排大型开幕式的形式艺术家,

即便是拍电影,也都拍得和开幕式差不多。

冯小刚就别说了,从没文化到有点电影文化,

结果,刚刚找着感觉不久,又栽倒在大师的阴影和道德、人性、法律的泥潭里。

贾樟柯一直坚持电影的艺术性,可最近一是有点动摇,再就是老师那个样子,

一点变化和进步,都不明显,人们难免会不大买账。

陈凯歌本来很有文化感,但去年看了他的《妖猫传》,也大失所望。

所谓的 历史 ,所谓的文化,完全成了空壳。

似乎在告诉我们,陈凯歌本人也差不多成了空壳。

剩下的这个姜文呢,也让人很难打起精神来。

原因如下:

一是大师情结严重。

二是自我感觉过好。

三是过度相信自己。《邪不压正》姜文又是导演,又是编剧。

四学习不够。好莱坞,韩国,印度,审甚至伊朗,都没好好学习。对那些大师没好好学,对那些新秀,可能根本没有在意。

五闭门造车的多。拍一部电影,完全凭自己一拍脑袋,缺乏外界艺术因素介入。

六艺术追求上有点走火入魔。本来拍得就怪,后来专门为怪而怪,哪有成功之理。

七世界在变,而他已经固化。

当然,话说回来,也不能完全否定了姜文,

说不定哪天忽然开窍,那个另类的,有内涵的,独特的

——姜文,会忽然再现呢?!

也说不定。

在《让子弹飞》之前,姜文的是影视圈几大最坑投资人的华语导演之一。

我记得,有人把坑的程度做了个排名,姜文貌似是第二名还是第三名。

影视投资的逻辑,跟创作逻辑是不一样的。不是说,好作品就一定有钱赚。

一要看拿票房的能力,二要看省成本的能力,三要看缩短投资周期的能力。

(这个大家都懂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肯定要看收益率,还要看投资年限,以及看管理费的比例。

所以,世上最坑的所谓投资之一就是理财险,年纪轻轻的时候买进去,七老八十的时候付给你,通货膨胀都不知道多少倍了。)

《让子弹飞》说好的,大部分只是在相比较之下,看懂电影的。

简单来说,只是电影里的剧情你看懂了。看的热血沸腾,看得一个开怀。

但如果说《让子弹飞》只是姜文想来弥补《太阳照常升起》的票房呢?所以拍了一个大嗨片,让观众看的过瘾,票房起来了,之前的亏损也补上了。

之后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其实就是姜文自己想拍的的电影了。也不难看啊。

《一步之遥》讲的也就是马走日因为吸了鸦片出了车祸把完颜英给害死了,但自己因为心虚不敢说出真相,又因为项飞田和武七怕把自己的丑事抖搂出去,而想方设法将马走日置于死地的故事。

《邪不压正》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大仇得报,过后却尽是迷惘。很简单。

只不过是影片中的一些桥段,让观众难以理解所以才觉得无聊透顶,没有意思。但这是电影,而不是语文的阅读理解。它本身就是艺术。而对于艺术来说,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我只能说姜文是一个艺术工作者,而不是电影商人。

这你可真小看姜文了。

很多年前,我看过一个关于崔健的纪录片,作为好友和曾经的合作者(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配乐是崔健做的),姜文也在被采访者之列。我记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

同样的评价也可以放在姜文自己身上:如果仅仅把简单意义上的“好看”当作判断电影好坏的重要标准,他能把电影拍得非常好看,这对他来说不是个难事。

姜文曾经说过: 《太阳照常升起》是上帝送给我的礼物,《让子弹飞》是我送给观众的礼物。 可见他心中的高下。

《让子弹飞》,无论姜文在里面加了多少“私货”,也无论大家从中解读出了多少意义与思想, 仅从叙事架构上看,它就是一个孤胆英雄(相对而言)深入敌后,智斗实力几倍于己的恶霸的故事 ——用姜文自己的话说:像西部片—— 它是一部符合商业电影叙事规律的电影。

可是, 以姜文的野心与才华,“符合”规律恐怕并非他之所愿,“打破”规律才是。 或许《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就是他在证明自己可以拍商业电影之后的“打破”规律之作,而非题主所谓的“江郎才尽”之作。

所以,也可以说,那些把《让子弹飞》奉为无上经典的观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姜文。

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

《阳光灿烂的日子》锋芒毕露。

《鬼子来了》才华横溢。

都是在影像表达的语境内对姜文的评价。

《太阳照常升起》时的姜文像个诗人,像个站在夕阳下,沧海前的诗人。

《让子弹飞》时的得姜文像个米其林三星的厨子,弄一部无尿点、荷尔蒙狂飙的商业电影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食客拍手叫好,称赞声络绎不绝,至于政治表达这次却变得语焉不详,学会了藏;或者说观众学会了牵强。

《一步之遥》的姜文像个疯了的诗人,没那么可爱了。

《邪不压正》的姜文像个在精神病院里还没有恢复的诗人。

你问他还会不会拍出《让子弹飞》一样的作品,谁都说不好,谁也没有料到《太阳》之后会有《子弹》,谁也料不到《邪不压正》之后,会有什么。

传闻冯小刚曾表示姜文拍商业片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不知道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冯小刚的说法是真是假。

姜文是一个不能按常理度之的人。因为他似乎并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或者说,他营造的人设是不在乎外界评价,至于他是否会亲手打破这种人设,或者直到隐退都维持这种人设,我也不得而知。

作为一名姜文的粉丝,有必要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其实就姜文本人而言,他的生长环境和艺术品位决定了他不屑于拍那种直来直去的商业片, 《让子弹飞》的成功其实是姜文对市场的一种妥协,为了给那些说他不能拍商业片的人看,他是有能力这么做的。

而就算是这样一部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电影,姜文也并不是和其他商业片导演一样给观众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在其中夹杂了许多隐喻作为个人观点的表达,他骨子里的文艺属性是不允许他直白简单的讲一个所有人都看得懂并为之一笑的故事的。 而《让子弹飞》能够取得优秀的票房我认为是姜文在商业和艺术中找到了那个完美的平衡点,就像剧中的台词所说的“站着把钱挣了”,姜文其实一直想追求的都是这个境界,他是不甘于向资本低头的,电影对于他来说其艺术性远远超过其商业价值。

而后来的《一步之遥》和《邪不压正》显然姜文又走回到了老路上,他对普通观众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是高估了的,更多观众其实只是希望看到一个好故事,一个看得懂听得明白,直白简单的故事,所以这两部片子的票房扑街也就没什么意外了。

姜文作为一名有思想有艺术表达能力的导演,他一定会在艺术和市场这个天秤中继续 探索 下去,相信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应该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找到那个可以让他“站着把钱挣了”的平衡点!

这题也没必要针对姜文一个人,放眼望去,张艺谋、陈凯歌也一个毛病,包括这两天推出新作的贾樟柯,也凭借着一部《江湖儿女》跻身到了过气且不会拍电影的油腻男导演之列。

我们先说姜文,姜文其实最没什么好说的,他就是一个没什么大文化的自恋直男,这话听起来很武断,倒也不是黑他,其实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有时候影评人都不敢自诩影评人,姜文可是敢自诩大师导演的,但他的自诩,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包裹之下,又似乎奇怪得可以让人所接受。他执拗、对新事物不够敏感,也不如弟弟姜武懂得为人处世。事实上,他那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姿态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导演身上,都会被骂得拫惨。

摩羯座的内心深处其实永远藏着一个孩子,他们高冷的姿态可以说是被培养成的,面对这个纷繁的 社会 ,他们也许并不那么懂得和解与变通,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只好选择面无表情地沉默着,让人误以为是成熟,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至于《让子弹飞》的好,其实也不至于到达惊世骇俗的地步,但还是让绝大部分观众高潮了,这部电影里满是姜文的个性,一个人怎么能这么霸道的自恋,这么自恋的霸道,这么自恋而霸道而让人喜爱呢?也正因为他的个性深处是敞亮和单纯。

我始终认为姜文是一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男人,他的魅力正在于他身上那种外化的粗条雄浑的男人味儿。就作品来看,《一步之遥》给我的感觉就是荒谬、荒诞,它并不能算是一部一流的作品,但却表达了姜文导演绝对的诚意与自我坚持。这也是姜文这个人难能可贵的地方。怪诞、看不懂并不能作为片子好坏的评判标准,导演也的的确确不是在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通过大篇幅的铺垫和符号去解构一个简单的故事。

至于这种看似小题大做的方式是不是徒劳,四年前我对这种说法是持否定态度的,当时看到大家一水儿批《一步之遥》,我很难过,很心疼这位饱受非议的大老爷们儿。我认定这部《一步之遥》是属于姜文导演的深奥枯燥的干货,只是观众没看懂而已,甚至还给出了“普通玩家选用标准配置,高级玩家自定义”的高度评价。

后来又看了很多类似的拼贴式“杂碎片”后,我才清醒的认识到,这种所谓的荒谬、荒诞感其实说白了就是不扎实的体现(Cult片里另说),可能是剧作上的不扎实、人物上的不扎实,甚至可能是制作团队试听语言创作上的不扎实,简言之就是bullshit。在不久前《邪不压正》的豆瓣评价里,看到某友邻说,“不能因为导演还是个任性的孩子,观众就陪他一起装傻啊”,是的,如果《一步之遥》能打60分的话,《邪不压正》在我这里最多只值40。

电影说到底是叙事艺术,要讲究起码的逻辑。贾樟柯的电影也好,姜文的电影也罢,除了扎扎实实写小人物故事的电影和带有自传成分性质的电影之外,其它口碑几乎都不尽人意,说白了,就是叙事逻辑太差。一旦把电影拍成萝卜白菜一锅乱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观赏性极差,姜文很多片子都是这样,贾樟柯也一样,只是没姜文那么明显。

就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来看,讲了一个简单的现实主义故事,主人公是三线城市的边缘小人物,这样的故事想要讲得有趣,一定可以有很多种方法,但贾导还是选择了一味地贩卖民俗、用江湖义气来自欺欺人、借拽些其实与角色并不相关的时代符号来做生硬填充扩句,不断地重复自己,学人家大导把老婆变女主,可你老婆的卖相一言难尽啊!

杨德昌之所以是华语电影大师,就是因为他在叙事上的滴水不漏,知道即便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故事,也一样能从各个层面上组织精妙又精细的叙事,编织成浑然的作品。再看姜文电影里对于女人的描写,看似风情又性感,也的确是风情又性感,可他的方式是“直给”,并不像希区柯克那种调情高手,也只是让女人撅屁股、弓身子,这其实是A片风格。

姜文这几年的“烂片”共同特点是想象力超丰富,我也承认那些天马行空存在一定的高光色彩,像《邪不压正》中的飞檐走壁,整部电影的形儿仿佛都是做了提拉的,气儿在上面,这很高级,可惜叙事跟不上,也就把这零星的高光色彩消耗殆尽,使影片显得不伦不类。

我大致还是会认为,姜文是好导演,但好导演,同样会拍出差的电影。尤其是全凭冲动、激情和自信创作的导演。姜文的以后,我持一个悲观的态度,人,真的要服老、服输。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95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73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48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6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8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34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46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74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7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