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枪杀犹太女孩电影
Ⅰ 德国电影《我们的父辈》观后感
疫情开始宅在家里不出门,难得可以静下心来看电影。讲述二战德国的电影《我们的父辈》一共三部,用了五六个小时看完了,感触良多。
看过许多描述二战的电影,有中国的、苏俄的、美国的、英国的,基本上都是从战胜国的角度来诠释这场战争。战败国日本的二战电影只看过橘碧汪《山本五十六》,感觉电影情节很苍白,人物脸谱化,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国人讲述战争的电影基本没有看过。
这部电影脉络不复杂,故事从1941年到1945年,德国从一路凯歌到陷入困境讲起,主角是五个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们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却因为战争不得不奔赴战场,各奔东西。
故事开头的背景是1941年,德国即将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威廉和弗里德汉姆应征奔赴前线,夏莉也通过战地护士的培训,将要跟随战地医院出征。五位好朋友在分手前,欢聚在一起,饮酒跳舞,为即将出征的好友送行。他们坚信德国必胜,德军刚刚征服了大半个欧洲,战胜了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陆军,消灭虚弱的苏联军队易如反掌。他们相约圣诞节时五个好友再次相聚在柏林,庆祝德国的胜利,并且共同拍了一张照片,立此存照。
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直接的大背景围绕德国苏联战场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行动展开,影片第一部描述德军实施慧培闪电战,从突破边境地区,到夺取斯摩棱斯克,直接向莫斯科方向攻击,中途抽调大量装甲部队增援南方战线,配合围歼基辅的重兵集团,尔后再向莫斯科进军,这时遇到雨季,德军的机械化装备在缺少硬质铺面公路的俄罗斯草原上举步维艰,泥泞难行。雨季过后是极寒冷的冬天,没有做好充足冬季作战准备的德圆仔军,面对擅长寒冷作战的苏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电影第二部重点讲述了1942年1943年双方在广袤的俄罗斯原野展开的厮杀,特别描述了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库尔斯克战役,通过这一役,损失惨重的中央集团军群最终走向失败。
影片第三部则描述了德军从白俄罗斯、波兰一路败退到柏林,见证了第三帝国的覆灭,以及给德国军队、每一个德国家庭带来的深重灾难。
一
威廉和弗莱德海姆是亲兄弟,他们生长在一个传统的德国家庭,父亲是一位狂热的希特勒拥趸,在影片中出现不多,不顾妈妈的哭泣,他将仅有的两个儿子都送上前线,并且要求他们要为德国的光荣而战。
哥哥威廉是德国国防军少尉,灰狼狗连队的分队长,经历过战争考验,参加过法国战役。他训练有素,勇敢、坚定、沉着、机敏,受到士兵们的爱戴。弟弟弗里德汉姆却有点玩世不恭,对战争有不同的看法,他一出征就遇上极其惨烈的战斗,在战斗中需要报名参加突击队,绝大多数战士都举手报名,唯有他不举手。当苏军夜间空袭时,上级命令熄灭一切灯光,唯有他却抽着烟不卡灭,烟头发出的光亮在黑暗中特别明显,引起苏联飞机的一顿炸弹,造成战友伤亡。
事后,愤怒的战友们狠狠的将弗莱德海姆揍了一顿,身为分队长威廉也没有阻挡。他严厉的批评弟弟,要求他要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
威廉是一位具有优秀军事素养的军官,从影片中几场战斗的片段中可以看到,他指挥战斗沉着冷静,同时又身先士卒,勇敢无畏,深受长官器重。他也很冷酷,当上级要求他抢杀被俘的红军政委时,毫不犹豫的亲自执行。但是他对党卫军滥杀无辜女孩的行为极其厌恶,受到上司的警告。随着战事的发展,他对希特勒的信任渐渐变为失望,对战争的胜利信心完全丧失了。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因为上级盲目的决定,派他的分队攻击一个无关紧要的电报房,使得他的大多数战友丧生,让他彻底厌恶战争,最后他从一位英雄变成逃兵。后来被宪兵逮捕,但最终他还是逃离了战场。
身为德国国防军士兵,弟弟弗莱德汉姆心存良知,对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并不拥护。当乌克兰伪军抓捕犹太人时,他用枪口对准伪军救下小女孩,盖世太保枪杀了小女孩后,他极其愤慨。在战斗中,他的心肠逐渐变得冷酷,后来枪杀无辜的妇女也不觉得不对。战斗中受重伤回到柏林,痊愈后又主动返回前线作战,当柏林被攻克,战争即将结束,他竟选择战死为纳粹殉葬,令人嗟叹不已。
战地护士夏莉是位美丽、单纯的姑娘,她自愿走上前线,以作为德国女性为自豪。一开始害怕医院里血腥的场面,后来逐渐适应,成为一名有经验的护士,参与抢救了许多伤员。随着战事的推移,她对战争的看法从狂热到怀疑,渐渐的失望。
虽然是一个拥护希特勒的德国女孩,夏莉心里也存留着人性的一面。她为举报乌克兰护士莉莉娅是犹太人而深深内疚,后来与另一位乌克兰护士索尼娅成为好友。当苏军部队进攻到离医院只有500米时,医院仓皇撤退,她却四处寻找索尼娅,没有赶上撤退的车队,落入苏军士兵之手,惨遭污辱、强奸。后来是成为红军政委的莉莉娅以德报怨,救了她。
与前面三位德国军人不同,格雷塔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国女性,她仪容万方,能歌善舞,但是爱慕虚荣,贪图享受。她对希特勒的战争并不关心,为了成为歌星,甘当党卫军军官马汀的情妇。
格雷塔后来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歌星,在前线劳军时,却因为库尔斯克战役突然打响,被丢弃在了战地医院,她亲眼目睹好友夏莉每天面对的血淋淋场面,见到战争与柏林的宣传中不一样,极其残酷又没有希望。回到柏林后,她将前线见到的情况告诉朋友。最终被她的情夫,党卫军军官马汀陷害,送进大牢,并在纳粹灭亡的前夕被杀害。
维克特是一位犹太人,这就注定了他的命运与四位伙伴的不同。他的父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裁缝,祖祖辈辈生活在德国,安分守己,热爱这个国家。虽然纳粹已经在大规模迫害犹太人,他还是相信自己为德国服务多年,应该会受到善待。这个角色其实在代表着犹太人在德国是安分守己的,并无二心,并没有对国家造成危害。这样的人受到迫害,完全是纳粹的罪恶。维克特的母亲对他言听计从,只有维克特看清了犹太人的处境。
维克特通过恋人格雷塔从党卫军马汀处获得了一张到法国马赛的通行证,企图逃到法国,再偷渡到美国,但是被人举报,一出门就被抓捕。几经辗转,在运送犹太人往奥茨维辛集中营的途中,他和一位波兰女孩一起撬开闷罐车车厢板逃离了火车,加入了波兰游击队。
维克特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但最终游击队还是无法接纳一个德国人,尽管是德国犹太人,将他赶了出去。无论如何,他还是活着回到了柏林,但是他忠实于德国的父母已经失踪,家园被外人占住,虽然没有交代他的父母去了哪里,从当时德国犹太人的处境可以想象的到,肯定已经被罪恶的纳粹政权最后解决了。
影片的最后,劫后余生的三个人威廉、维克特、夏莉不约而同的回到废墟中仅存的小酒店,四年的时间,经历过血腥的战争磨难,生离死别,九死一生,被关押、拷打甚至强奸,曾经的朋友又在战场上殊死相搏,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激情,甚至友情也已蒙尘,威廉从厚厚的灰尘中找出一瓶酒,三个昔日的好友面无表情、默默无语的干了一杯,后事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二
影片深刻的刻画了五个人的人物性格及变化,这也是战争中人性变化的缩影。弟弟弗莱德海姆无疑是影片角色中,刻画最成功的一位,他的命运也是许许多多德国青年的缩影。他一开始是排斥这场战争的,看不到这场战争的意义。五个朋友在酒馆里嬉闹,告别时他说出了一句“战争会把我们最坏的一面呈现出来”,这句话是整部电影的主题。
在血腥的战争中,弟弟开始变了。用他后来的话来说:在战场上试着别把自己当人。向前开进途中遇到雷场,威廉请求工兵的支援,他马上提出让苏联平民走在前面趟地雷的办法,连他哥哥都吃了一惊,要知道,这是违背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后来上司让他补枪杀死苏联妇女时,他毫不犹豫举枪便射,没有一丝怜悯。他作战勇敢得如同一部机器,尤其在战场上哥哥失踪,认为哥哥已死之后,他彻底变成冷血杀手。上司让他把逃跑的犹太小男孩当兔子打,让他拉倒绞刑架下的木凳时,他都毫不犹豫地干了,眼神是那么的冷漠。
只是最后上司让杀他的朋友犹太人维克特时,他直接把这个万恶的突击队上司给杀了,放走了儿时的玩伴。但对于维克特和上司,他都是投以冷漠的眼光和语气,生命在他的眼中已经失去了意义。
冷血不是人的天性,但战争会扭曲人的天性。特别在身边的战友纷纷倒下,死亡已经无所畏惧,胸中的怒火不停地燃烧,最终将自己也焚毁。
弟弟的内心依然是善良的。所以即使看到他变得这样冷酷,我却对他没有反感,反而却有深深的同情。觉得这是整部电影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因为战争而变得邪恶,让自己的良心产生难以承受之痛。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将千百万象弗莱德海姆这样的年轻人卷入战争,成为战争的炮灰,这是德意志民族永远的伤痛。
影片中讲述了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威廉和夏莉,维克特和格雷塔。但是战争却让爱情难以开花结果。
维克特是犹太人,这场爱情必然没有结果,格雷塔很快就投入了党卫队军官马汀的怀抱,成为情妇,但最终也被马汀陷害而死。
威廉和夏莉一个是英俊潇洒的军官,一个是美丽单纯的少女,青梅竹马,郎才女貌、天作地合的一对。这一段只差一层窗户纸的爱情,当马上要奔赴前线时,格雷塔想要说破,威廉马上打断说:“等到圣诞节,我们胜利返回柏林再说。”
威廉是五个青年中唯一参加过战争的,了解战争的残酷。之前的波兰战役、法国战役虽然得益于闪电战,很快取得胜利,但也付出许多牺牲。他对苏联的战争,有一种不祥的预兆,他不希望心爱的姑娘为情郎的牺牲而悲伤,想让儿女情长暂时让一下步。
他们上了战场,威廉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前线部队,夏莉在紧随其后的战地医院,相距并不远,电影中描述了他们的几次邂逅,第一次是1941年,在莫斯科战役时,威廉的部队路过战地医院,两人意外相见。
第二次是在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成为歌星的格雷塔前来劳军,除了维克特,他们四个好友又相聚了,大战在即,简单的欢娱片刻又分开了。
库尔斯克战役,虽然苏军也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但无论是兵力,还是飞机、坦克、大炮,德军都无法与得到盟国大力支持的苏联相匹敌,战争不仅是兵力和谋略的对抗,更是钢铁的对抗,兵力和资源已经枯竭的德国已经无法战胜拥有无穷无尽支援的苏联了。德军终于失败,威廉的部队损失极其惨重。
弟弟弗莱德海姆胸部中弹被送到战地医院,扬军医看了认为伤重不治,夏莉认出了他,恳求杨军医抢救他。杨军医望着夏莉泪汪汪的神情,同意抢救。经过手术,终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弟弟的生命。弟弟神志清醒后,告诉夏莉,威廉已经战死。
夏莉得到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三年来的战争,不仅让她经历无尽的磨难,还夺走她的爱情,夺走她幸福的希望……,一时间她垮了。后来她主动向杨军医送上了吻,也送上了青春的肉体。也许心灵空虚的她,需要一个男人的慰藉?
当战地医院撤退到波兰,她意外地遇到已是逃兵被押在500缓刑大队的威廉,夏莉彻底崩溃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已经战死的威廉,竟然是逃兵?
三
希特勒发动的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德国人民也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难。
战争让德国人死亡八百多万,据统计,德国1920到1925年出生的男孩,只有大约1/3活到战后,还有近二百多万妇女遭到奸淫或杀害。战争结束后,整个德国化为一片废墟,东普鲁士的百姓全部被迫离开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的家园,一路上不仅遭到苏军的驱赶,还遭到复仇的波兰人屠杀、奸淫和抢掠,德波边界被迫西移了数百公里,丧失了40%以上的国土。
战后,德国人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希特勒的上台和法西斯主义的泛滥,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德国人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德国人民选择了希特勒。
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外部因素是凡尔赛条约,这对德国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但是当时并没有外国一兵一卒踏上德国,数百万德军的铁蹄还踏在协约国土地上,因此德国大众并不能接受战败。
放下武器的德国被迫接受极其苛刻的条约,割地、赔款,限制军备和工业发展。战争结束后,由于承担巨额赔款,德国经济一蹶不振,民众生活十分困苦,希特勒上台后,改变了这一切。影片中弗莱德海姆的战友闲聊中也谈到,他父亲一直处于失业状态,希特勒上台后就有了工作。
纳粹统治下,德国经济强劲发展,民众充分就业,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一次次被打破,重振军队,丧失的领土一块块夺回,合并奥地利、吞并苏台德,境外的德意志民族用鲜花和掌声欢迎德军的开进。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因此,当德国与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德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了。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没有制度约束的民主,与专制制度同样,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纳粹德国的悲惨遭遇就是明证。实际上,特朗普宣称的“美国优先”,他煽动美国民众的排外情绪,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与希特勒的手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美国先贤制订的一套制度,可以约束他的权力,不能胡作非为,不会让美国和世界陷入黑暗之中。
纳粹之恶,在于让作恶的人能够逞,善良的人却无法抗拒。影片中两个党卫队军官的形象,是恶魔的代表。
党卫队军官马汀,疯狂抓捕虐杀犹太人,勾引奸污妇女,恶行累累。这样一个万恶的人没有受到追究,战后依然体面地生活着,被美国占领军录用。阿登纳说过:“没有清洁的水时,是不会把污水倒掉的”,别相信“恶有恶报”这种报应论,“恶人活得长”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另一个党卫军突击队长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他请犹太小女孩吃糖,当着国防军的面,转过身扭头就拔枪把女孩杀了,鲜血沾满了他的左脸。他后来指挥着弟弟杀百姓、杀游击队。最后当要求弟弟杀死犹太人维克多的时候,弟弟毫不犹豫地的杀了这个纳粹。弟弟在他杀犹太女孩的时候就已经对他深恶痛绝了。
对德国国防军留情,对于党卫军彻底的否定,是本片的鲜明立场,这也与战后纽伦堡判决相一致,纽伦堡判决中通过大量的调查,没有指控德国国防军有罪,党卫军则被判定为犯罪组织。
希特勒建立党卫军,就是用于在国内和国外推行他的罪恶政策,而具有普鲁士军人传统的德国国防军常常反对和抵制这种政策。这在我们常看到苏联拍摄的二战影片中是看不到的。影片中用一些篇幅描述了苏军的暴行,屠杀伤兵战俘,强奸、污辱德国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的真实。
二战结束后,再也没有发生过世界规模的大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战争并不能带来繁荣和富强。欧洲人民已经吸取了教训,在欧洲这块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上,除了前南地区,已经保持了超过四分之三世纪的和平,因此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今天乌克兰发生战争,但是世界大战也打不起来,俄罗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共同参战,普京企图踹倒乌克兰,却踢到一块铁板。
祝福世界能够和平,战争只会毁灭一切。这是我观看了本片后最深的感触。
Ⅱ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是德国纳粹犹太人的片子
《黑皮书》
导演:保罗·范霍文
剧本:保罗·范霍文、杰拉德·索特曼
主演:克丽斯·凡·霍顿、哈莉纳·赖琼
剧情:
血海深仇
1944年,荷兰。
犹太姑娘、歌手蕾切尔为躲避纳粹迫害,藏身于一户好心人家的地窖里。德国飞机的轰炸让她再次失去栖身之所,她只得与男友罗勃隐居在湖边棚屋。宁静的日子太过短暂:一天夜里,荷兰警察王格因找到了他们。
王格因特来报信,说德国人已发现蕾切尔踪迹,很快会把她投入集中营,罗勃也将因藏匿犹太人而被捕。走投无路的蕾切尔恳请对方帮她找避难所,王格因给她指了一条出路:穿过沼泽有条路通向南方解放区,他可以设法送他们前往。“什么也别拿,除了钱。”警察临走时特别叮嘱。
蕾切尔登门拜访斯马尔律师,要求提取父母存放在他那里的钱。律师慎重核对身份后,交给她几叠美金及一小袋钻石:“不数一数?”蕾切尔爽快签收:“我相信您。”斯马尔叹道:“唉,这年头,轻信可不值得!”
王格因把蕾切尔和罗勃带到湖边农舍集合。在那里,蕾切尔与失散的父母、弟弟惊喜重逢。好心警察将二十多个犹太人送上船,安排他们坐在甲板上,并祝他们好运。
暮色中,小船悄悄航行在湖上。蕾切尔拥着亲人兴奋不已:“我们再也不会分开了!”小船拐过芦苇荡,强光突然亮起———一艘德国巡逻艇早已守候在此。党卫军向小船疯狂扫射,犹太人还没弄清怎么一回事,就一个个成了枪下冤魂。额头受伤的蕾切尔来不及细想,本能地跃入湖中逃生。
党卫军杀死船上所有犹太人,把尸体拖到岸边,搜刮他们身上财物。躲在芦苇丛中的蕾切尔借着纳粹军官点烟的火光,看清他右脸有一道疤痕。无暇悲伤的蕾切尔记下了仇人面容,怀着复仇决心潜水离开。
在抵抗组织帮助下,蕾切尔化妆成尸体躺在棺木里,从党卫军眼皮下逃脱。满腔国仇家恨的蕾切尔加入了荷兰抵抗组织,把黑发染成金色,化名爱丽丝,白天在食堂干活,夜晚跟队友一起执行任务。一次次行动的锤炼使昔日歌手成长为无畏女战士。
深入虎穴
爱丽丝接受一项新任务:跟队友、医生汉斯一起运送无线电发报机,两人扮作情侣登上火车。途中遇上党卫军挨个检查行李,爱丽丝临危不乱,突然抽汉斯一个耳光,便提着箱子夺路而跑。
见卧铺包厢内只有一名党卫军军官,爱丽丝推开车门,大胆请求对方帮个忙。军官彬彬有礼地帮她把两个箱子放到架子上,笑道:“漂亮姑娘不适合携带这么重的东西。”爱丽丝说那是唱片和留声机。“您那么喜欢音乐?”对方好奇。“我的职业,战前我是歌手。”爱丽丝道谢并自我介绍,军官也报出姓名:“缪茨。”
见缪茨专心看着集邮册,爱丽丝饶有兴趣地凑在旁边一同观看,亲密姿态掩护她避过党卫军检查。到站后两人握别,彼此频频回望。爱丽丝预感对方会有利用价值。
一辆货车失控撞墙,意外暴露出车上藏匿的武器。警察吹响警笛,三名抵抗成员急忙跳车逃逸。食堂负责人、抵抗组织队长戈尔本要冲出去增援,被众人力阻。为保全组织,戈尔本只得放弃硬拼,忍看儿子吉姆被纳粹抓走。
为营救战友,爱丽丝去纳粹总部拜访缪茨,对方见到她十分惊喜。爱丽丝投其所好,递上一个邮票盒子。看见许多珍稀邮票,缪茨忍不住两眼放光。“喜欢,就送给您吧!”缪茨兴奋道谢,并邀请爱丽丝出席当晚的酒会。
爱丽丝风情万种出席纳粹总部酒会,不期然在那里见到一张永远不会忘记的脸———弹钢琴的军官弗朗肯就是杀害整船犹太人的恶魔!强烈的仇恨、厌恶令她出现生理反应,一头冲进厕所呕吐起来。缪茨的关心使爱丽丝恢复理性,她以极大毅力克制个人情绪,活泼俏皮地献唱一曲,大受欢迎。
爱丽丝顺理成章成了缪茨的情人。女秘书朗尼跟爱丽丝一见如故,主动游说情人弗朗肯给她安排个文书工作。凭着与缪茨的关系,爱丽丝顺利打入纳粹总部,开始了危机四伏的双面人生。
犬牙交错
爱丽丝在总部遇见斯马尔律师,对方给她一个窃听器,令她大感意外:原来律师也是自己人!得知斯马尔代表抵抗组织来跟缪茨秘密谈判,爱丽丝觉得缪茨是个有良知的德国人,假戏真做渐渐爱上了他。
安装在弗朗肯办公室里的窃听器起了作用:监听中,爱丽丝发现一个熟悉声音———王格因正在为分享犹太人财物跟弗朗肯讨价还价。她恍然大悟:勾结纳粹、出卖犹太人的就是“好心”警察!
为免更多犹太人上当遇害,爱丽丝主张立即锄奸,戈尔本却极力反对:吉姆等40多个人质还在敌人手里。双方争执不下,不欢而散。汉斯却私下支持爱丽丝。四名队员擅自行动,杀了荷奸王格因。
爱丽丝若无其事地回到情人身边,在床上等她的缪茨却将枪口对准了她———王格因之死令缪茨对她产生怀疑。爱丽丝这才认识到轻举妄动的恶果,但已别无退路,只得如实相告。已预感纳粹败局的缪茨深思熟虑后决定继续与她在一起。
缪茨向党卫军司令揭发弗朗肯私吞犹太人财物。司令亲临办公室检查,弗朗肯爽快地打开保险箱———里面除了文件只有一瓶好酒。知道被缪茨打了小报告,弗朗肯当场反咬一口,揭发对方通敌。这罪名非同小可,司令立即下令关押缪茨。
见到处决人质的密令,爱丽丝迅速通知组织。形势刻不容缓,抵抗组织决定当晚展开营救。行动负责人汉斯答应戈尔本,一定把吉姆带回来。小分队根据图纸顺利潜入地室,打开牢门救出人质,一切进展异常顺利。谁知撤退时遭到党卫军伏击,小分队和人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汉斯等少数人侥幸脱逃。
汉斯沉痛报告中了埋伏。抵抗队员苦思个中原因,忽听扬声器传来弗朗肯和爱丽丝对话:“你辛苦了,我很满意!”“我只是尽我所能。”“他们就像老鼠进了捕鼠器……”众人惊愕:莫非爱丽丝出卖了组织?尽管戈尔本不愿相信,却无法消除大伙儿对她的怀疑。
弗朗肯说完对白,骤然变脸,扯下画框里的窃听器———狡猾的他发现遭到窃听,将计就计演戏给抵抗组织听,以陷害爱丽丝。爱丽丝来不及逃跑就被党卫军按倒。弗朗肯狞笑:“明天你将被枪决,和你亲爱的缪茨一起!”
绝望中,救星意外降临:缪茨部下在朗尼掩护下,偷偷把缪茨和爱丽丝救出地牢。从此两人同命运共患难,隐身乡间等待战争的结束。
孰忠孰奸
一天,收音机里传来德国投降的消息。大街小巷涌动着欢庆的荷兰民众,可爱丽丝却高兴不起来:不找出真正的内奸,她将永远背负叛徒的罪名。
党卫军纷纷撤退,弗朗肯趁乱带着数箱不义之财登上快艇。行至海上快艇忽然熄火,下底舱察看的亲信也没了声息,汉斯却出现了。见来者不善,弗朗肯赔笑:“你要什么?”“你和你的战利品!”话音未落,汉斯就开枪击毙了弗朗肯。
爱丽丝去见斯马尔,想寻找内奸的蛛丝马迹。律师见到她吃了一惊:“你还活着?”两人互存戒心,唇枪舌剑交锋一番。斯马尔举起黑皮本,说会以此向反间谍委员会说明情况,言毕出去开门,却在家门口突遭暗杀。缪茨迅速追赶,没追上狂奔的杀手,自己反被抵抗组织抓去。爱丽丝也被当作叛徒逮捕,被捕前一刻,她拿到了斯马尔衣袋里的黑皮本。
狱中,爱丽丝屡遭毒打甚至淋粪,同胞的凌辱尤其令她痛心。视察监狱的英国上校及时制止了侵犯人权的行为,随行的汉斯扶起爱丽丝,安慰道:“一切都结束了!”
汉斯把爱丽丝带回诊所,让她看从弗朗肯那里缴获的大量财宝,全是被害犹太人的遗物,包括她送给男友罗勃的打火机。爱丽丝向汉斯打听缪茨消息,被告知他已遭枪决。爱丽丝闻言浑身颤抖,失声痛哭———毕竟他们真心相爱过、同甘共苦过!
汉斯声称要让爱丽丝恢复平静,给她打了一针,诡异一笑:“几分钟后,你将和家人重逢,或者,和缪茨!”爱丽丝虽头昏体乏,神志依然清醒,发现他注射的不是镇静剂而是降血糖的胰岛素,分明想害死自己!她这才醒悟汉斯就是隐藏最深的内奸。
趁汉斯去阳台接受民众欢呼,爱丽丝狂嚼巧克力抵御药力,然后径直跃下阳台,落在人群中转眼消失。汉斯没料到她会这样逃跑,又气又急,却无可奈何。
爱丽丝向戈尔本出示黑皮本:上面记录着存取财物的客户姓名和时间。这些犹太人都是汉斯的病人,被许诺去比利时避难,却全部在湖上遇害。汉斯正是勾结弗朗肯、杀人劫财的元兇。“败类!”戈尔本震怒,欲捕内奸,但汉斯已人间蒸发。
爱丽丝猜测汉斯可能利用灵车逃跑。戈尔本联系各关卡,得知一辆灵车刚过捷巴岗哨,立即与爱丽丝驱车追赶。两人截住灵车,制服司机,便听棺材里发出惊呼:“怎么了?”爱丽丝顿时热血奔涌———里面躺着的正是汉斯!
爱丽丝二话不说,立即动手拧紧棺盖螺丝。“谁在那?爱丽丝吗?求求你,别这样!”任凭汉斯哀求告饶,爱丽丝只一个劲地拧螺丝,并用嵌着亲人相片的链坠当工具加快速度。垂死挣扎的汉斯从缝隙里塞出美金珠宝,都被爱丽丝推了回去。她只有一个念头:让双手沾满鲜血的奸人罪有应得。棺盖合紧,汉斯的诅咒挣扎渐渐平息
Ⅲ 二战时期枪口下人性的光辉,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 【梗概】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粹党徒,喜爱金钱与美女。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精明的辛德勒看到商机,他找到犹太人史登帮他经营,雇佣犹太人当工人,把一个废弃的小厂办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军需厂,大发战争横财。 随着战事的进展,希特勒加快屠杀犹太人的步伐。党卫军把所有的犹太人赶到克拉科夫,然后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刚好这一幕被辛德勒和他夫人看见了。辛德勒良知被震撼了,他决心尽力营救更多的犹太人。 二战结束前夕,辛德勒开出了1200个犹太人名单,名义上是军工厂需要熟练工人,通过行贿纳粹军官将他们留在工厂内。直到战争结束,辛德勒一共保护了1100多名犹太人生命,他们后代被称为“ ”辛德勒犹太人”辛德勒的义举被犹太人世代赞颂。辛德勒名字百世流芳。 【鉴赏】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根据1982年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肯尼利长篇小说《辛德勒方舟》改编而成。《辛德勒方舟》素材来自当年被辛德勒解救的波德克·菲佛伯格亲身经历。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后裔,辛德勒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源于他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1983年斯皮尔伯格采访了波德克·菲佛伯格,经过10年筹备,于1993年终于拍成了举世瞩目的《辛德勒的名单》。 反映二战希特勒屠杀犹太人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迄今为止,拍的最好,影响最大,评价最高的当数《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评比中,《辛德勒的名单》荣获11项大奖的提名,最后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电影剪辑奖,最佳配乐奖等6项大奖。此外,该片还荣获第51届美国金球奖,第4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第1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20届法国凯撒奖等多种多项大奖。可以用“ ”精彩绝伦,誉满全球”八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非常明确:控诉二战时期纳粹丧心病狂地屠杀犹太平民的罪行。影片最大的特色是拍摄的真实感。整部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当年战争时期的场景。包括当时的街道、酒馆、舞厅、车站、集中营、工厂、住宅、家具、以及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的服装、饰品、 用具等等。其真实的程度不亚于看一部纪录片。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当年的战争中的德国。 斯皮尔伯格按照两条线的结构方式:一条线是围绕辛德勒如何办厂赚钱,如何周旋纳粹军官,如何拯救犹太人活动进行的,此线的核心人物是辛德勒,人物集中,目的明确,脉络清晰。另一条线展现德国纳粹如何屠杀犹太人的残酷镜头。这条线基本没有贯穿人物,没有贯穿事件,只是选取许多典型的屠杀桥段进行拍摄。辛德勒活动线在情感上比较温和,纳粹大屠杀那条线却十分残忍,“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映村。在视觉上给观众起到一种心理调剂的作用。 《辛德勒的名单》最震撼观众的地方是影片中纳粹军官随意屠杀犹太人的那些桥段。这些桥段看过一辈子不会忘记,它会深深地印记在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桥段1,下雪天,纳粹党卫军强迫一大群犹太人在雪地里铲雪,党卫军发现其中有一个断臂老人,单手铲雪行动不便,两个党卫军把他拖出来,无需言语,对着脑袋就是一枪,鲜血顿时染红雪白的大地……。镜头定格在老人一双慈祥的眼睛……。 桥段2,建筑工地上,一个中年犹太妇女急匆匆跑过来,向纳粹指挥官葛斯报告:“ ”指挥官,这样施工要出问题,应该重新灌装。我是学建筑工程的,为了工程质量,我不得不说。”葛斯听完,沉吟片刻,然后命令手下军官:“ ”把她拖出去当众毙了,然后按她说的重新施工。” 一位敬业的犹太女工程师就这样被枪杀了,应声倒地,活象一条野狗……。 桥段3,一天深夜,克拉科夫大屠杀开始了。全副武装的纳粹士兵凶神恶煞地扑向犹太人住宅,一家一家的敲门……。镜头展现一个犹太家庭六、七口人惊恐的眼神。母亲急忙打开柜子,取出一包黄金饰品,发给每人一个,有老人,也有孩子,大家平静地夹在面包里吞食……。没有一句台词。一家人安详地选择集体吞金自杀……。 桥段4,克拉科夫大屠杀的医院里,外面传来阵阵吆喝声,狗叫声,枪击声……。一名医生急忙调制一瓶毒药,然后倒进一只只小杯,送到每一个床前,喂病人喝下……,期间没有一句台词,只有病人对医生感激的微笑,有尊严地从容死去……。几分钟后,纳粹士兵冲进病房,用冲锋枪对着每一个病人疯狂扫射……雪白的被子打成一个个枪眼,枪眼里渗出汩汩的鲜血……。 桥段5,在克拉科夫大屠杀的黑白镜头中,出现一个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在黑白片中突然出现一点红色,显得特别醒目。红裙小女孩大约3、4岁左右,在混乱杀戮的街道上慢慢行走,她的身边不时有中弹倒下的人……。她走到一个房屋门口,拐了进去……上楼……躲进一个床底下……露出稚气的小脸蛋。观众看到这里都松了一口气,庆幸红裙小女孩逃出了魔掌。 可是在后来“ ”焚尸”镜头中,观众在一辆运送尸体的板车上,竟然看见那个红裙小女孩直挺挺的尸体,顿时涌出一种难言的悲哀……。这个红裙小女孩是斯皮尔伯格精心的设计的银幕形象,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出镜也仅几分钟,但是一直让人牵挂,让人担忧。她的死比成人的死更加令人伤心,令人悲愤! 桥段6,火车站上,大批大批犹太人被赶着上火车。纳粹士兵用喇叭大声叫喊:“ ”大家不要带行李上车,每人在行李上写上姓名,我们会替大家妥善保管……”。许多犹太人在行李箱上认真地写着名字……。镜头转换另一个仓库场景,所有行李箱里的物品全部倒出,有人在分门别类地清理着金银、珍宝、手表、钻石……等等。无需解释,观众明白了一切。 桥段7,一天清晨,党卫军中尉葛斯 *** 着上身,抽着烟,横挎着狙击枪,站在别墅阳台上不知是监视,还是欣赏他手下人强迫犹太人劳动的场面……。他发现有一个人因劳累坐在地上休息,然后举起狙击枪瞄准,那神态就像玩打靶游戏……。坐地休息的人站起的瞬间,枪响了,那人中枪倒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人游戏般地消灭了。接着,在葛斯家做家务的小男孩,因没有擦干净浴缸上的污渍而求饶,被葛斯“ ”赦免”,走在广场上,突然听见枪声,是葛斯向他射出了罪恶的子弹,一枪,两枪,第三枪击中了男孩,可怜小男孩无声无息地躺在广场上,甚至没人敢靠近看上一眼……。 诸如此类的杀人桥段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比比皆是。在克拉科夫大屠杀中,本来把6个犹太人列成一列横排枪杀。临刑前,纳粹士兵又把横排改成纵排,枪声响后,倒下4人,还剩2人,纳粹士兵用手枪对准没死的脑袋直接射击,一枪一个,干脆利落。还有葛斯把几十个犹太人排成一个4排方阵,然后隔一个射杀一个,全是用手枪对准脑袋,平静地就像是玩杀人游戏……。葛斯一口气射杀25人,然后扬长而去……等等等等。 德国是个文明素养很高的国家,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享誉世界的着名人物。笔者也曾去过德国,对德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社会进步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为什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会在欧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无辜犹太平民达600多万人,手段极其残忍。 德国出现了一个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疯子,但是那几百万纳粹军人难道全都疯了吗?全都失去理智了吗?问题在于当年德国民众把希特勒当做“ ”神”一样敬奉,喊出了“ ”一切权力归元首”的口号。全国上下只听一人指挥,又缺少对权力监控,导致灾难降临。这个教训值得全人类警惕! 与上述桥段相比,斯皮尔伯格还拍出一些“ ”黑色幽默”的桥段,在感伤的氛围中揉进幽默的因素: 例一,一位中年犹太人在克拉科夫大屠杀中冒死逃命,东躲 *** ,不料遇见一队纳粹士兵列队跑来……。他急中生智,赶忙搬移堆积在路面上的行李……。随即双脚并立,两指举在额前,“ ”啪”地一个纳粹敬礼:“ ”报告,我奉命在这里清扫道路,请指示!”那神情那囧态极其好笑……。以致杀红眼的纳粹士兵都逗乐了。 例二,葛斯带着几个纳粹军官到辛德勒工厂检查,命令一个犹太工人做铰链给他看,那个犹太工人很熟练地几分钟就做好了。可是葛斯诬陷他窝工,立即拖出去枪毙。葛斯掏出手枪对准工人脑袋,一连开了几枪就是不响,换了一把枪依然卡住了……。气得葛斯狠狠地踢那个犹太工人……。观众看到这里本来十分紧张,一个意外救了工人一条命,不禁由衷地庆幸,心酸地一笑……。 例三,一个纳粹军官手拿着一只鸡,对着一群犹太人追问是谁偷了鸡。他举起步枪随意对准一个犹太人就是一枪,那人应声倒下……。军官威胁说“ ”如果你们不揭发,我就一个个都枪毙!”突然一个小孩向前走一步,观众顿时很紧张,以为小孩要遭遇不测……。军官立即上前对小孩:“ ”是你偷的?”小孩摇摇头,然后指着地上的刚被枪毙的人说:“ ”是他——”。观众哑然了。 上述“ ”黑色幽默”桥段比起那些残酷杀人镜头当然要轻松一些,但是观众依然笑不出来声来。那是枪口下的幽默,是劫难中的意外,是勇敢者的智慧,观众中即使有笑声,那也是苦涩的笑,庆幸的笑,无奈的笑……。 《辛德勒的名单》采用黑白影像进行拍摄。究其原因,大屠杀场面太多,黑白影像既能造成阴冷、凄惨的氛围,又能避免视觉上的血腥造成呕心的 *** 。此外,纳粹元首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卫军军服、军旗、胸章、臂章均是由红白黑三色搭配,这在美术上属最佳配色,导演不想给刽子手军服以鲜艳夺目的色彩。用黑白影像更贴切犹太人黑暗时代,显示历史的厚重感。 《辛德勒的名单》唯一主角就是辛德勒,他的举动以克拉科夫大屠杀为界,之前他是一个玩世不恭、贪图钱财的纳粹党徒,之后他良知萌发,尽力营救犹太人。影片用几个典型镜头展现辛德勒的善心:一个犹太女人找到辛德勒,哀求辛德勒把她年迈的父母亲招到工厂做工,一个劲说辛德勒是个大好人,被辛德勒严厉拒绝并赶出门。事后又让史登用自己一块手表去贿赂纳粹,把那位女人的父母亲招到了工厂。 一个炎热下午,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象畜生一样被赶进闷罐车厢,辛德勒假意玩恶作剧,用水龙头给每节车厢洒水,在纳粹军官取乐的嬉笑声中,辛德勒用智慧解决犹太人干渴之苦……。在车间里,史登向他汇报,说生产炮弹不合格,军需部要查问,工厂要亏损。辛德勒明确回答:炮弹不合格我很高兴,工厂亏损的事你不必担心……。 二战结束了,犹太工人纷纷取出自己牙齿中的金箔,给辛德勒打制了一枚金戒指。上面用希姆文刻上:“ ”救人一命等于拯救全世界”,送给辛德勒。没想到的是,辛德勒接过金戒指竟然哭了起来,嘴里喃喃地说:“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的人,一个胸章可以救2人,一辆汽车可以救11人……”。这个完全出人意料的细节,一下子把剧情推向 *** ,把辛德勒形象推向一个更高层次。令多少观众潸然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采用史诗风格与纪实手法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讲述辛德勒在二战时期办工厂,营救犹太人的经历为主线,穿插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种种骇人听闻的片段。电影采用一个纳粹党徒的觉醒来拯救犹太人比抵抗组织来拯救犹太人更有思想意义。 影片因其极高的真实性而震撼人心,将作为二战时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一部鲜活影像将永载史册。同时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辛德勒的名单》
Ⅳ 讲希特勒沙犹太人的电影是什么
很多啊!其中《辛德勒名单》是绝对的经典!!!!!!!!!!!!!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利亚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尔夫·费因斯
《钢琴师》 2002年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剧情:二战期间,一位天才的波兰犹太钢琴家,四处躲藏以免落入纳粹的魔爪。他在华沙的犹太区里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躲过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幸运的是他的音乐才华感动了一名德国军官,在军官的冒死保护下,钢琴家终于捱到了战争结束,迎来了自由的曙光。
《死亡终点站》 德国 1943年,住在柏林的犹太人经历着大t杀,一批批的犹太人被强行带往奥斯威辛集中营。全德国只剩下了688个犹太人,也是最后一批被强制押走的犹太人。他们在半夜被拖出来,被枪威胁着上了火车,在狭小肮脏的房间里只有一桶水,没有食物。他们中不断有人被枪扫射到或是饿死。老人、妇女、儿童都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拳击手与他美丽的妻子,勇敢的小女儿尼娜和他12个月的儿子;神经脆弱的埃丽卡受不了火车上巨大的恐惧与折磨而失去理智,亲手闷死了襁褓中的孩子;天生乐观的喜剧家和他会弹琴的妻子是对相亲相爱的老夫妇,老妇人缺水过度,喜剧家惨死枪下;珠宝修理员阿伯特与珠宝老板的美丽女儿相爱很久,他们计划一下火车就结婚。车上的一部分人开始计划逃脱,可一些人仍然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冒险,他们有人在激烈地争执、互相埋怨,而火车正在快速地驶向死亡终点站……
《善意的谎言/心灵DJ/骗子贾科伯》(1999) 德国 二次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波兰的犹太区,在一个贫穷的犹太咖啡厅里,里面的主人杰克布偶然间听到一个被禁止的无线电新闻,新闻公布说红军已经在与德军的军事行动上取得了胜利。
由于战争,犹太区中的犹太人普遍陷入困惑与沮丧中,为了恢复同胞们的信心杰克布想到了不久前无线电新闻,于是他精心编造了一条虚假的新闻,宣称盟军已经在反纳的道路上取得了优势,消息传开后,犹太人们果然信心大增,又重新点燃生活火焰,然而这条消息也传到了德军的耳朵中,因此他们开始细细调查散布新闻的人…
《伪钞制造者/伯纳德行动》(2007) 德国 《伪币制造者》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36年纳粹分子命令集中营中的犯人大量伪造外国货币,妄图以此来破坏英国的经济。萨利(卡尔·马克维斯饰)就是参与这起行动的人。纳粹期间,他先是柏林过着声色犬马的日子,金钱、女人和酒宴。**督察长Friedrich Herzog(大卫·史崔梭德饰)将他逮捕之后,他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很快就被送到了毛特豪森集中营,萨利在那里显示出特殊的才能于是又被转到了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在他来到这个地方的同时,他又再次与Herzog面对面,此人来这儿是为了执行一项秘密任务的。在所谓的“伯恩哈德行动”(Operation Bernhard)计划下,精心挑选出他的独特才能,萨利和一组专家被迫制造外国流通纸币。在这组人员之中,包括了囚犯阿道夫·博格(奥古斯特·迪赫饰),作为补偿安排他们住在高级的兵营里。但是当萨利试图削弱德军同盟的反对国家的经济时,阿道夫则拒绝利用自己的才能为纳粹利益效劳,而且为了化解战争还想在阻止伯恩哈德行动中做出一些努力。面对道德意义上的进退两难,萨利必须决定是否要开始这项拖延战争的行动,或者是冒着生命危险和同在狱中的其他人并肩作战,这或许是最正确的选择。
《裸露在狼群》(1963) 德国 布瓦尔德集中营,波兰人扬柯夫斯基被关了进来,他还偷偷把一个犹太小孩也带了进来。大家总是想尽办法躲过纳粹分子的视线,把孩子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大战结束前夕,党卫军以搜寻小孩为由,企图破坏地下党的活动。扬柯夫斯基为了保护孩子,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乘运输车离开营地。年长的瓦尔特出面干预此事,终于把孩子留了下来。最后酝酿已久的起义准备就绪,在苏联红军的接应下,解放了这个集中营
《隐蔽之所》(1975) 德国 大概就是讲犹太人度猫猫的故事
《犹太失乐园/犹太人区》(2006) 德国 本片根据着名犹太人作家乔舒亚·索博尔同名小说改编。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统治下的位于立陶宛的犹太人聚居区,基帝是管理这里的德国军官。残忍冷酷的他是个乐迷。一次,他抓住了一名正在偷食物的犹太歌手哈雅,被她美妙歌声所打动。于是,基帝命令此区的犹太**尚组织各种音乐演出以满足自己。尚为了能使更多犹太人摆脱被屠杀的命运而开始积极筹备并同哈雅相恋。但好景不长,德军在前线战败,上级命令屠杀所有犹太人,一场生死抉择摆在了基帝、哈雅和尚的面前……
《母亲的勇气》(1995) 德国
《囚车驶往圣地/生命列车》(1998) 法国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德军占领了法国之后,他们对犹太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杀与迫害,使人们惶恐不安。施劳默在逃出一场劫难后,匆匆跑向施代尔——一个犹太人聚居的小村庄,将德军即将来临的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为逃避纳粹的残酷迫害,大家决定举村迁徙,经苏联逃往圣地耶路撒冷所在地——以色列。拉比神父代表村议会指定木材商默多沙伊乔装成德国军官担任列车总指挥,带领一些由青年人乔装成的德国士兵,以押送犹太人去集中营为掩护,向苏联边境逃亡。全村人捐资购买了一列火车,这列所谓的囚车在夜色的掩护下,开始了逃亡之旅……面对路途中的艰难与凶险,胆小懦弱的人变得勇敢坚强了,平时疯疯颠颠的人也变得聪明机智起来,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在经历了一番生与死的洗礼,善与恶的较量之后,人们用他们的机智与勇敢,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光明的彼岸。
《夜与雾》(1955) 法国 这部揭露纳粹集中营恐怖瀑行的纪录片,历来被公认是纪录电影杰作。本片时间不长,32分钟,但其震撼人心的效果则远远甚于《辛德勒的名单》。画面中黑与白的色彩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堆积如山的女人的头发,用尸体做成的肥皂,还有一张张印有mark的人皮。影**醒世人:战争已经平息,但我们不能闭上眼睛,营周围的检阅广场上重新长出青草,被遗忘似的村庄依然危机重重,火葬场已废置了,纳粹的罪恶已成为如今孩子们的戏剧,9OO万阴魂游荡在这郊区。
《美丽人生》(1997) 意大利
《佩斯卡拉》(2002) 意大利 在二战快要结束的1944年,纳粹法西斯继续在欧洲大肆残杀犹太人。佩拉斯卡原是位从事过贸易活动也参过战的意大利商人,面对满目的硝烟和战火,他的良心受到强烈震撼,舍弃与家人团聚的幸福,并投入自己所有的资金,开始想尽办法挽救犹太人的生命。这位机智而勇敢的中年男人利用各种机会,有时以金钱作为诱饵,有时凭借自己的口才据理力争,有时甚至装扮成西班牙外交官,在纳粹统治的夹缝中拯救了许多无辜的民众。
《冷眼杀机/灰色地带》(2001) 美国 奥许维次集中营里一名纳碎医生及一名犹太囚犯(David Arquette)正面临着道德上的灰色地带,他们必须选择抢救命在旦夕的14岁少女或是牢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囚犯。
《六千人的生命签证》(2006) 日本
《走出尘埃/集中营的呐喊》(2003) 美国
《阴谋/纳粹大猎杀》(2001) 英国 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军参战令希特勒一统世界的狂梦破碎。1942年1月20日一场秘密会议,全世界人类的生活就此改变。这场会议中的一份文件,隐藏了多少秘密,犹太人是生是死,答案只有秘密对话里的发言者知道
Ⅳ 我想问一问,有一部影片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迫害犹太人的故事,好像叫XX日记。
英文名: Anne Frank: The Whole Story
中文名: 安妮日记
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汉娜泰勒葛登 饰)是个天真活泼的犹太籍少女,在父亲(班金斯利 饰)和母亲(布兰达布雷丝 饰)的呵护照料下,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她13岁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亲送的珍贵礼物--一本令她爱不释手的日记,此后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护下,和另外四名犹太人躲入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隐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为密室遭人检举,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并送往集中营,面对种种的生离死别,从此安妮的生活坠入人间炼狱。而在这段匿身于密室的日子里,安妮借由日记抒发了成长的苦涩、少女的情怀,及对未来的憧憬。
由玛莉莎穆勒的畅销作品改编而成的“安妮的日记”,在奥斯卡影帝班金斯利、金球奖得主布兰达布雷丝,和天才美少女汉娜泰勒葛登的生动演技下,不仅成功勾勒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安妮由优渥陷入悲惨的一生,更见证了大时代的苦难,留给世人无限的喟叹省思……
Ⅵ 谁看过这部电影,请介绍一下
辛德勒名单
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演: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本.金斯基 Ben Kingsley
拉尔夫.芬尼斯 Ralph
获奖: 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 最佳改编剧本、
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剧情简介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即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 会享受, 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们铭记在心。
背景资料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现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实际上,影片的改编权和制片权早在1982年就已买下。但直到10年后,影片的拍摄计划才真正得以实行。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拒绝请好莱坞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的顾问。斯皮尔伯格耗费了2300万美元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作为一个犹太人,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尔伯格长期以来的心愿。《辛德勒名单》一片虽然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彩色大制作的影片。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参与演出。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当影片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这一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效果。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色彩,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此时此刻,几乎每个观众都会不由得鼓起掌来。这既是对犹太人获得自由后的欣慰,也是对导演斯皮尔伯格秘作的最高赞赏。影片的结尾同样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评论
在3月22日刚刚举行的71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中,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再次获得最佳导演桂冠,其实,这位好莱坞电影业中的一个传奇性人物,他事业的高峰并不在《拯救大兵瑞恩》,而是94年的《辛德勒名单》。甚至有人这样说,《拯救大兵瑞恩》之所以没有获最佳影片奖,是因为在人们心里,他的这部影片没有能够超越 《辛德勒名单》。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从8岁起就开始学习用摄象机看世界,对于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独立思考的孩子来说,这个摄象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而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又对电影语言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辛德勒名单》这部影片是近年美国电影的一个里程碑,斯皮尔伯格把这部影片拍的即极具艺术性,又十分好看,这是一部充满着智慧的影片,也是一座后人取之不尽的电影艺术宝库,是足以让后世专门研究的传世之作。
首先,这部影片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十分出色,斯皮尔伯格大胆的起用黑白色调来表现这个故事,这就使得黑白和彩色之间的反差十分强烈,开篇和结尾中的颜色带有明显的寓意,而影片中的那穿红衣的小女孩也是包含在这个构成中,犹如一个试图跨越战争之河的希望时隐时现却在途中熄灭了,当我们浮出黑白的世界,呼吸自由空气的时候,竟有了一种历尽沧桑的感觉。用电影语言来讲述故事是这部影片的突出特点,影片的开篇,在一个火车站登记的一场戏,开始镜头前只有一张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钢笔,四周一片寂静,一队人向这里走来,一个登记员坐下仰起头喊了一声“姓名”之后,寂静立刻就被打破了,镜头猛然切换到拥挤着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群上,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报着自己的姓名。这组镜头给人的视觉和听觉以极大的冲击力,让我们在仓促中走进了那个另人不安的年代。 辛德勒和德国军官拉关系一段是这部戏运用电影语言十分有代表性的片段,从辛德勒走出旅馆到与德国军人打的火热,影片前后才用了5分钟,而事情交待的清清楚楚。这里较典型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同时背景音乐也由低沉到高扬,人物的情绪不断提升,直到举杯狂欢,当店员报出“奥斯卡.辛德勒”的大名时,嘎然而止。这一过程将电影语言的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用这么简洁的方式就将事情表现清楚,这是其它任何一种艺术手法都难以替代的,它不愧是电影语言运用的永恒经典。
象这样的电影语言的高水平的运用在影片里几乎处处皆是,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显然是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来与观众沟通,从而也使得这部影片十分耐看,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就如前面所说的,我们是通过斯皮尔伯格那双好似摄影机般的眼睛来看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看。
其次,去除掉电影语言的框架,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影片在情节表现上的高明之处,这部影片的的背景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影片是运用黑白色表现,使许多血腥的画面也被隐藏在了一种单调平板的镜头之内,但,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影片的恐怖就没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给人的压抑不亚于任何血腥。在德国人如何对待犹太人的处理上,突出了几个个别人物的死,独臂老人、女工程师、马房小男孩、以及一个唯一着色的小女孩,他们的遭遇将犹太人的处境清楚的表现了出来,他们的生命犹如一只只蚂蚁,那么轻易地就被置于死地,这种“轻易”恰恰就是影片表现德国人的残忍的高明之处,一个原本活生生的人就那么轻而易举地死了,它给于我们的震撼绝对不亚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杀场面,它在不断地崩溃着我们心理上的安全防线,最终也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什么。
在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上,这部影片也没有落入俗套,辛德勒作为一个普通的德国商人进入剧中,他贪图享乐,好色投机,在战争中他开始并不理睬谁对谁错,只在乎自己是否可以赚钱,但是,他也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中,逐渐与产生着感情,在以撒斯坦被误装入火车时、在独臂犹太老人被枪杀时、在列车中的犹太人暑渴难熬时、在一个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灭尸场时,在这一个一个情节的不断推进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最终,德国战败,辛德勒要逃亡,当他手捧戒指痛哭流涕,我们也不禁为之动容。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的那样的一个故事中,还不断出现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如辛德勒与犹太商人讨价还价、招收女打字员、会见一个想让自己父母进入辛德勒工厂的妇女、一个小男孩向德国人“检举”是谁偷的鸡等等,这些精巧的细节,加上斯皮尔伯格拿手的悬念运用,让影片更具韵味。斯皮尔伯格是个讲故事高手,他使这样一部可能沉闷的影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尽管上面的评论似乎条条是道,但我们却不能说这些手法是刻意设计出来的,应该说这斯皮尔伯格这位“天生”电影人的创作激情自然迸发的产物,他在汲取前人电影艺术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更高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追求,这部作品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一部充满理性与激情的经典之作。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这部影片的配乐也是近年来少见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音乐之一,作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创作中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将残酷战争阴影下的犹太人凄凉的心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部音乐作品和这部影片一样,也必将是音乐殿堂中的永恒经典。
Ⅶ 一个外国电影,以二战犹太人被迫害为背景。
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编剧: 斯蒂文·泽里安
主演: 连姆·尼森 / 本·金斯利 / 拉尔夫·费因斯 / 卡罗琳·古多尔 / Jonathan Sagall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 希伯来语 / 德语 / 波兰语
上映日期: 1993-11-30
片长: 195分钟
又名: 舒特拉的名单(港) /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情简介 · · · · · ·
1939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党卫军对犹太人进行了隔离统治。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来到德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开设了一间搪瓷厂,生产军需用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辛德勒和德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的工厂雇用犹太人工作,大发战争财。
1943年,克拉科夫的犹太人遭到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辛德勒目睹这一切,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劳役营,在那些疯狂屠杀的日子里,他的工厂也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1944年,德国战败前夕,屠杀犹太人的行动越发疯狂,辛德勒向德军军官开出了1200人的名单,倾家荡产买下了这些犹太人的生命。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全世界。
望采纳,谢谢~
Ⅷ 《辛德勒的名单》影评
作为一部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的经典战争影片,《辛德勒的名单》集历史性与艺术性与一体,是一部既有思想又好看的电影。影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通过再现历史,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对犹太民族的疯狂屠杀,表达反战、人性的主题。
1993年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单》在彩色电影已经风靡世界的时候仍然采用黑白画面的叙述方式,使整部影片弥漫着凄凉、无望的氛围。即使是纳粹在犹太人聚集处屠杀犹太人时出现的穿红裙子的那个犹太小女孩让整部电影有了除黑白以外的第三种颜色,也很快被纳粹恶魔杀死扔进焚尸炉永远消失了,空留世界一片黑暗。
战争是一场不醒的噩梦,这个恶梦破坏我们辛苦建造的美丽家园;让我们饱受与最爱的家人生离死别的痛苦;改变曾经最简单的朋友,或变残忍,或变善良,或变贪婪,或变无私,或变懦弱,或变勇敢,让我们知道人性的矛盾与纠结。
毋庸置疑,辛德勒是整部电影的第一主角,他的性格转变也是整部电影的转折。一无所有却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举止歼乱激风流倜傥,善于交际的辛德勒大量结交德国军官和党卫军,用逃难的犹太人的资金开工厂大发战争财,发迹后,身边情妇如云,对婚姻不忠。陪者这样的负好感主角在亲眼看见纳粹疯狂屠杀犹太人后开始了倾家荡产保护犹太人的艰辛道路,辛德勒名单就是生还名单。
辛德勒后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葛斯,一个残忍贪婪的纳粹军官。当辛德勒告诉这个杀人恶魔,权利不是掌控他人生命任意杀戮而是拥有生杀大权却可以宽恕时,他尝试改变,他不杀工作时抽烟的犹太女人,不杀把马鞍弄脏的李谢克,却在看完镜子中的自己后还是一枪打死没有为他清理干净浴缸的李谢克。他一氏袜定在镜中看到自己的恶,他的人性中的确有过善,但转瞬即逝。就像残忍是他的本能一样,贪婪也是他的本性。他爱家中的犹太女佣海伦,爱的克制,爱的压抑,当辛德勒要带走海伦时,他终于表露心迹,表示永远不会送她去集中营,而要带她一起回维也纳,要和她一起生活。在被辛德勒提醒这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梦后,还是以一万四千八百马克将海伦交给辛德勒去劳役营上工。葛斯一生因为纳粹获得一时荣耀,却也因为纳粹失去最简单的生活,最爱的爱人,甚至被处以绞刑,失去生命。
如果二战没有发生,无论是辛德勒还是葛斯都会有最简单的生活,没有至上的财富和权利,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只有看风起云涌,云卷云舒的闲适,但战争改变一切,无论是生活还是人性。在历史的突然转角,在人性的十字路口,向善还是恶?改变人性其实是历史给你第二次的生命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