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挑扁担养家的电影
Ⅰ 从电影《万箭穿心》,看普通女性的人生悲剧
根据方方的小说《万箭穿心》,改变成的同名电影中,由颜丙燕扮演女主角李宝丽,为我们讲述了90年代,普通武汉女人艰难而又坎坷的人生故事。方芳在创作谈中说到,在报上看到介绍汉正街的女扁担(挑夫)们是怎样夹在男人中用一根扁担艰难地讨生活的报导,引发了创作想法,想把武汉女人最真实的一面写出来。
女主角李宝莉就这样被成功的塑造出来,成为一个典型的武汉女人形象——粗粗拉拉,高门大嗓,脾气火爆,斤斤计较,性子死硬,在丈夫面前颐指气使。同时,她热心快肠,刀子嘴豆腐心,刚烈坚强,江湖义气。
电影上映后,网上评论如潮,大部分观众评论都认为,一个女人在丈夫死后,艰难地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苦熬苦撑,把儿子培养成人,考上大学。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于是赞声一片。另一方面,都说儿子小宝无情无义。
或许我们该认真思考的是:这个故事中,李宝丽丈夫早亡、儿子绝情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最初李宝丽的生活表面看还算圆满,丈夫马学武在工厂里是个中层领导,刚刚分得了大房子,有一个懂事的8岁儿子小宝,应该结婚10年左右。自己虽然下岗,在汉正街找了个卖袜子的工作,衣食无忧,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本来是欢天喜地乔迁新居的当天,电影给我们展现出了这对夫妻的真实状况:妻子强势,丈夫懦弱;同样是对搬家工人,妻子蛮横计较,丈夫谦和有礼。李宝丽对丈夫直呼其名,呼来喝去。第一个镜头:当她同搬家师傅讨价还价争吵的时候,丈夫回避了;第二个镜头:她在卡车上喊丈夫名字的时候,丈夫没有回应,满脸不悦低下了头。第三个镜头:丈夫招待搬家师傅的时候,她阻止了,夺走了香烟,并且劈头盖脸地训斥丈夫,丈夫满脸难堪;第四个镜头:追到电梯口与搬家师傅吵嘴,武汉特有的“汉骂”脱口而出。一天之内,将“刁、蛮、泼、横”演绎的淋漓尽致。
丈夫马学武对她的不满不言而喻,可惜,以她的粗糙,没有觉察到。
所以,搬家的当晚,马学武提出离婚,李宝丽错愕当场,脑子短路。意味着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是婚姻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以丈夫提出离婚拉开了序幕。已经习惯了说一不二的李宝丽,没有想到一直对她唯命是从的马学武竟敢提出离婚。
说到底,婚姻败给了控制欲和任性而为。在李宝丽的观念里,丈夫、孩子是她的私有物品,她得拥有绝对控制权。马学武提出离婚,在她看来是挑战了她的控制权,原本牢牢攥在手心里男人,竟然要脱离她的掌控,她不甘心。
作为夫妻,她带给马学武的是无比痛苦压抑的生活,自从提出离婚后马学武每天很晚回家,分床睡觉,对于李宝丽做出的温柔假象和示好视而不见,摆出一副坚决离婚的态度。
李宝丽立刻归因,是马学武在外面有了相好的——这是很有代表性的想法,每当女性面临即将失去男人时,都会这样想。这样想的心理状态是:本能的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归罪于他人,自己很无辜。
这种想法,注定了李宝丽悲剧人生的开始。通过马学武打给她的一个电话,她敏锐地捕捉到一丝信息:马学武今晚有事要发生,她必须知道,必须掌控,必须拿到把柄。如她所愿,马学武因为女同事的一句生日问候,感受到了“被看见”——在沉闷而孤凄的生活里,竟然还有人在意他的生日。那一刻,似一缕阳光照进马学武苦闷的生活,他的心里一定是异常感动的。于是,才有了后面大胆妄为的旅馆事件。
李宝丽发现了马学武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如五雷轰顶,她天天不放在眼里的这个男人竟然还敢有外遇?她没有去吵闹,而是去报案。因为吵闹只能让她更快离婚,而报案就可以毁灭这个男人,牢牢抓住他的把柄,让他这辈子抬不起头。她不见得有多爱这个男人,而是控制欲使然。最后,马学武在她面前更加唯唯是诺,婆婆来了她也不给个好脸色。
马学武先是降职到车间当工人,又是第一批下岗。当他了解到是李宝丽去报的案,觉得万念俱灰、生无可恋,跳了长江。摧毁他的,不是下岗,不是丑闻,而是李宝丽的可怕,让他无法想象余生还要和这个女人共同生活,与她离婚几乎也是不可能的。
是什么样的勇气,是怎样刻骨的仇恨,让一个懦弱的男人宁可去死,也不愿去面对未来的共同生活?
马学武的死因,李宝丽归罪于下岗,归罪于马学武软弱,不像个男人,当时下岗的人那么多,别人怎么都没有跳江?
李宝丽的悲剧从此开始。家庭经济失去保障,儿子失去父亲,婆婆失去儿子,李宝丽去做扁担(挑夫)养家糊口。在她的心里,想的是自己不比男人差,男人能做的,她也能做。她的硬气,是做给别人看,做给死去的马学武看:你还不如我一个女人。打心眼里,她恐怕从来就没有瞧得起过这个男人。她的内心是:你那么不堪,根本就配不上我,我看上你是你烧了高香,你还不知好歹。
对于儿子小宝,李宝丽觉得自己是含辛茹苦十年,对他恩重如山。而在小宝的心里,爸爸活着的时候,时常被妈妈欺负,而爸爸是那么好。对于妈妈,小宝抵触的反抗的。爸爸死后,在小宝的心里,总觉得是妈妈逼死了爸爸,如果不是有这样的妈妈,他就不会没有爸爸。10年来小宝总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逼得爸爸去跳了江?加上无家可归的奶奶投奔来时,妈妈对奶奶恶劣的态度,让他对母亲充满了仇恨。背负这仇恨的力量,成为小宝努力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好考上好的大学,才能摆脱他的母亲,不用再被她养活,受她的恩惠。接受她的养育,是一种深深的耻辱。老师表扬他虽然妈妈是“扁担”,学习却是第一名时,小宝深深低下了头——他和他爸爸一样,为这个女人感觉到羞耻。
小宝成为高考状元的当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断绝母子关系,将李宝丽赶出家。李宝丽第二次脑子转不过弯来。第一次是在10年前,搬入新家的第一个夜晚,马学武提出离婚。
李宝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好事降临、即将苦尽甜来的时候,她却是父子俩第一个要远离的人呢?她愤怒,儿子更愤怒:我们的家,到底是哪个搞垮的呀?
其实对于家外的人,李宝丽富有同情心,对于“扁担”何嫂子关怀照顾,主动送钱;知道建建摔伤了,主动去看望。却为何对于投奔来的奶奶曾是那么无情?我觉得,还是因为看不起马学武,才会不顾他的家人。
在江边一夜,李宝丽忽然顿悟,如果当年她同意离婚,说不定都能活得很好。到头来半辈子过去了,她的付出没有人领情,马学武和儿子小宝对她只有恨。
电影的前半部分,李宝丽对丈夫只有管控,没有感情交流,她是高高在上的;电影的前半部分,李宝丽对儿子小宝只有付出,也是没有感情交流,她是低低在下的。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她都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无法得到他们的爱。这就是她人生悲剧的成因。李宝丽和建建这个因为打架被劳教10年出狱的人,同样在汉正街讨生活的人之间,有了平等。或者说,李宝丽欣赏不来马学武的谦和儒雅,认为那是懦弱;而建建是“斗狠”式的人物,更符合武汉的“江湖文化”、“市井文化”,在李宝丽看来是有本事的男人,坐着建建的破面的车上,赞叹不已。或许,马学武和李宝丽这对夫妻原本就是错配了,建建式的男人才更适合她。
李银河夸赞《万箭穿心》是继《雷雨》之后最好的悲剧。
《万箭穿心》是纷纷扰扰、吵吵嚷嚷的武汉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写照,在庸常的日子里,如果不能跳出来思考和自省,沉沦其中,上演的只能是悲剧。愿这类优秀的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Ⅱ 影评︱《万箭穿心》一个女扁担的悲剧人生
题记:生活很复杂,简单理解生活,会错过生活真相。
多年前,去澳门旅游,路过一宏伟建筑。我感慨那建筑造型独特。可,坐在旁边的导游阿星说,那叫万箭穿心。
哦,万箭穿心,自然穿的是赌客心了。
后来,导游带我们去赌场参观,我也是始终捂紧了口袋。
昨晚看了一部电影,也叫《万箭穿心》,看过之后,很是触动。那悲伤之箭,穿的是在生活底层打拼的女人的心。不由,为那个苦命的女人,一声叹息。
(一)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地址是在大城市武汉。讲了一个靠脚力赚钱养家的女扁担的悲惨人生。
站在公允的立场上说,这个女人不容易。在网上,也有人骂这个女人咎由自取,活该受罪。
片长104分钟,是根据武汉女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
导演是王竞,请原谅我孤陋寡闻。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导演,第一次看他执导的电影。
这种现实主义题材,拍好不容易。能让观众一直在,而,不离场。真的很考验导演功夫。
女主角李宝莉由颜丙燕饰演,这个颜丙燕有故事。
她生在北京,祖籍是山东曲阜,她又姓颜?由此,你会想到什么?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她竟然是孔子特别喜欢的弟子颜回的后裔。曾经为母治病,散尽家财。
或许对生活的心酸体会深,她把这个悲剧人物塑造的非常饱满。从开始的小贩到最后的女扁担,人物性格的变化拿捏的恰到好处。也因为这个角色,颜丙燕斩获各种大奖,拿奖拿到手软。
我们还是说回电影,悲剧从他们搬家开始。李宝莉高兴的搬到了新居,以为幸福生活要开始了。可,她的丈夫因马学武出轨,提出离婚。
为了孩子,也为了家,李宝莉开始了“婚姻保卫战”。面对早出晚归的丈夫,无计可施的她,愚蠢跟踪。
果真,被抓到了,在一家宾馆。
女人的小心眼,要不得,看似害了别的女人,其实,害的是自己。
就在,她拿着灭火器准备砸门时,她心思一动。选择了报警。看似,把丈夫拉回来了,实际上推的更远了。
名声扫地的马学武,乖乖的回到了家。这个时候,马学武的老母亲,突然出现,说,没地方可去,来他们家常住。
这儿,李宝莉表现过分了。她对婆婆甩脸子,不愿和老人生活。老人,哭着走了,又被马学武和他们的孩子小宝找了回来。暂时住了下来。
马学武,看似回到了家庭。依旧和相好来往。在和相好谈话中,得知,他们在宾馆被抓,是妻子李宝莉报的警。那个时候,他可能恨死李宝莉了。
祸不单行。当马学武来到单位,又逢单位裁员,第一批,就有他。
诸多事情,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得马学武沮丧极了。他写了一封遗书,选择跳江来结束痛苦。
在丈夫的葬礼上,李宝莉一滴眼泪,都没有。其实,婚姻走到这一步,不如离婚呢。
(二)
人最大的自由,是具有选择权。
当马学武像个懦夫一样,选择跳江自杀。
马学武的痛苦,结束了。
可,李宝莉呢?
孩子小宝七八岁,婆婆两鬓如霜。全家要活着?钱呢?钱从哪里来?
本来在市场卖袜子的李宝莉,为了养家,为了多赚钱,无奈当起了“女扁担”。和重庆的棒棒差不多。纯属体力活,非常辛苦。
十年辛苦,十年的扁担生涯。
李宝莉,养大了孩子。孩子也争气,考上了大学。
李宝莉,也从一个容貌较好的少妇,变成了一个沧桑的中年妇女。
有一个词,叫“秋后算账”,用在这里不太恰当。可,意思就那个意思。
长大的小宝,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正式提出和母亲李宝莉断绝关系,把房产证要了回去,把母亲赶了出去。
他唯一的理由,是母亲害死了父亲。是母亲的报警电话,导致父亲跳江。
李宝莉用扁担挑了十年货,最后,挑的是自己的两个布包袱。
一场悲剧,最苦的是女人。
(三)
想到武汉,脑海里立即会想起着名的黄鹤楼,想到武汉大学的樱花,想到武汉长江大桥,想到汉正街,想到鸭颈,想到热干面……
在这部电影中,人物就生活在武汉,以武汉为人物活动场所。比如,热干面啊,长江大桥啊,汉正街,在影片中,都有出现。
女扁担,也是武汉一个工种。
不需要资金,一根扁担,就可以干。不需要技术,有力气就行。不需要人脉,知道地方就行。是最简单的营生,勤快,跑的快,就赚的多。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篇文章,写一个重庆棒棒成功故事。那个,靠的就是吃苦耐劳,就是踏实肯干。
电影中的女主角,靠着当女扁担赚钱,也实在是生活所迫。
有些电影,悲剧,是环境或者自然造成的,比如《南极之恋》。而,这部电影中,人物悲剧,则是性格悲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性格。
李宝莉,自小在城市长大,父母是菜贩。有几分姿色。没有文化。性格强势,得理不饶人。
马学武,在农村长大。戴着眼镜,有文化。是一家工厂小领导。性格懦弱,内向。话不多。
他们的婚姻就恰好是“城乡结合型”。门不当户不对。恋爱的激情退却之后,剩下的就是平淡,就是油盐酱醋。
两个,自小生长环境不同。生活琐屑最能磨蚀感情。渐渐的没有共同语言,再正常不过。
再加上,李宝莉自视甚高,不尊重马学武或者说她的情感没有延伸到智慧界面。婚姻中出问题,不过是迟早的事。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段悲剧的婚姻中,女方太强势,一般都是男方过度懦弱。懦弱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性格懦弱,一个是钱包“懦弱”。
在这部电影中,男主角这两方面占全了。性格懦弱,在妻子跟前敢怒不敢言。钱包“懦弱”,就是即将到来的下岗消息。
选择跳江,本身也是一种逃避。逃避责任。扔下未成年的孩子,扔下年迈的老妈。留下遗书,说让老妈把孩子养大!老妈拿什么养?西北风吗?
一个女人,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太可怜。
李宝莉,固然太过强势。不尊重男人的面子。可,当马学武跳江之后,是她挑着扁担风里来雨里去,辛苦干了十年,不但,养大了儿子,也养活着婆婆。
最后,被赶出家门。笔者觉得她的儿子太无情。是马学武出轨在先,李宝莉报警在后。当,马学武自杀后,所有的错误都是李宝莉的。婆婆恨她,孩子也恨她。
她挑扁担十年的付出,被她的亲人一概忽略。她的十年流逝的青春,无人怜惜。
当她被她养大的儿子小宝赶出家门时。我想到了一句古训:负心多为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
最后,收留李宝莉的是一个曾经坐过牢的混混。
结尾,想讲一个和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关的小故事。
苏格拉底有一个非常彪悍的妻子。
在冲苏格拉底大喊大叫之后,就会有一盆水无所顾忌泼过来。
这个时候,苏格拉底,没有像电影中的马学武去跳江。
他对众人说,我就知道,在电闪雷鸣之后,一定会有倾盆大雨。
这是何等格局,何等胸怀!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会告诉她,嫁人要嫁像苏格拉底这样的人。
Ⅲ 《万箭穿心》:儿子为什么把母亲赶出家门
《万箭穿心》是一部难得的国产好片。一个武汉女人,搬入新房后,经历了丈夫提出离婚,丈夫出轨、自杀,自己挑扁担独立养家,最后在儿子考上大学后被无情地赶出家门的故事。
李宝莉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由于强势的性格,与丈夫的婚姻逐渐走向尽头,但她对孩子是真心好,丈夫死后,一个女人靠挑扁担这种体力活养大孩子,自己省吃俭用,却从来没有亏待过孩子。在孩子考上大学后,原本应该松口气的她,却被赶出家门。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对她呢?
宝莉是个城市姑娘,长得又漂亮,丈夫是农村的,性格比较懦弱,因此她有些瞧不起丈夫,在家里经常对他大声说话、下命令或骂他。在孩子眼里,母亲比较凶,大嗓门,骂爸爸,而丈夫是个知识份子,辅导孩子作业,说话轻声细语,孩子肯定与爸爸更亲近些,觉得都是妈妈不好。记得有个镜头,宝莉晚上推开门问儿子怎么还没睡觉,儿子生气的说你不要来吵我们。
通常在一个家庭里,比较强势的一方,操心家里的大小事情,容易得罪人,由于操心的事情太多,脾气也越来越大,在孩子眼里更多的是她凶神恶煞的形象,他并不知道你发脾气的原因。而另一方由于不管事的一方,性格软弱,在家人眼里,反而是个老好人的形象。
因此儿子更容易把不满和怨恨记在宝莉身上,哪怕你付出再多,在他心里记住更多的是负面的东西。
儿子奶奶来家里那一段,宝莉表现出不满,致使老人伤心地离开,儿子跑出去看到奶奶伤心地在角落里哭泣,因此肯定会责怪妈妈为什么不让奶奶住在家里。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
爸爸的自杀对儿子的打击是致命性的,永远失去父亲,失去父亲的爱和陪伴,对小孩子来说很残忍。他认为是妈妈逼死了爸爸,因此对母亲的恨越发强烈,自此很少再喊妈妈。宝莉忽略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虽然她很爱孩子,带她对丈夫和婆婆的态度,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当儿子长大后,找到了父亲曾经出轨的对象,了解到是自己的母亲举报了父亲,将他逼上了跳江的绝路,因此恨更深,让他无法原谅母亲,甚至不想再看见她。
他不去想父亲也是有错的,背叛家庭,哪个女人能够忍受男人的出轨和背叛,只不过宝莉采取了偏激的方式,让丈夫身败名裂,她何曾想到丈夫如此脆弱,走上了绝路。
母亲十几年的辛苦没有感动儿子,考上大学后,儿子认为自己可以凭奖学金和打工供自己上大学,不再需要母亲的资助,竟然将母亲赶出家门。
也许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他将来会后悔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成年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他并不了解父母的实际情况,每个人都有错,父母关系再不好,但毕竟是生养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掏心掏肺的母亲,凭着自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他这样做有点大逆不道了。
宝莉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会这样做,以为儿子考上大学,她可以松口气了,将来也有了依靠。她在忙于生计的这些年忽视了孩子心里的成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温饱,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她的性格毁了她的一生,但以她这种性格,相信她哪怕遇到如此挫折,也能坚强的活下去。
Ⅳ 电影《养家之人》是一部悲情电影吗,一家人最后在一起了吗
《养家之人》原名《The Breadwinner》,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由爱尔兰动画工作室出品。影片获得了第九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长动画片的提名和第四十五届动画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等诸多奖项提名,这些业内的认可就证明了影片的质量。
我们希望着,就像影片所说的那样,这片土地终有一天会扫尽阴霾,迎来雨露的洗刷,最终变成绿洲,开满鲜花,这片土地上的女性们可以自由地在街上漫步,可以大声说话,开怀大笑,看看阳光看看世界,不需要女扮男装,隐藏自我。
愿景总会来临,愿安!
Ⅳ 《万箭穿心》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想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李宝莉,不是因为她遥远到不可捉摸,而是因为她太真实了,真实到仿佛是隔壁三大妈或者对街五姑姑,每天和你擦肩而过,大大咧咧灰头土脸,带着一张贱嘴和一颗不屈的心。
马学武和李宝莉的结合真是一段奇葩的故事,一个是有文化却懦弱小家子气的乡下男人,一个没文化可有着漂亮脸蛋儿和“作死”的性格的贫民女人,不知道他们当初结婚的时候彼此是不是就是这个“死样子”。
那时大概应该是这样一种情景吧,一个是温柔有才的穷小子,娶了一个活泼热情的同样贫穷的小美女,结果落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上,温柔变成了懦弱,有才变成了和别的女人偷情的小九九,活泼变成了大大咧咧没有形象的蛮横,热情变成了口不择言的市侩。
李宝莉给马学武的,从来都不是马学武内心真正渴望拥有的。其实李宝莉一直都搞错了一件事情,如果你从一开始就看不上他,那么今后的日子里,你只能越来越看不上他,因为生活总是把一个人光鲜亮丽的那一面一层一层的剥掉,暴露出更多的不堪与丑恶。很多人都觉得是不是结了婚就好了,是不是那些自己看不上、看不惯的东西,结了婚对方就会改了?嗯,你想多了,结婚从来都只是开始,各种各样问题的开始,而根本不是问题的结束。
小景来吃饭那一段,李宝莉冷嘲热讽,小宝拖着爸爸去玩,马学武离开饭桌的时候,依旧故作淡定地招呼小景慢慢吃。他是一个要里子也要面子的人,可惜李宝莉从来领悟不到这一点。小宝说爸爸知道你不看书,所以把那人的照片放在书里……这是对李宝莉的无视,甚至是侮辱。书本象征着马学武的事业,情妇的照片象征着他的爱情,这两件事,都和李宝莉无关,甚至还都是因为李宝莉的存在而变得遥不可及。当马学武面对着情妇温柔崇拜的眼神,抹抹满嘴油光,滔滔不绝的讲着“咱们厂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的时候,他的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李宝莉面前几乎从未有过。
接二连三的打击,失去了像样的工作和温柔的情妇,马学武选择了用死来表达自己的抗议,用这个可能是有骨气也可能是没勇气的方式来向世人昭告自己最后的尊严,而且用最残忍的方式惩罚了李宝莉,那就是视而不见。不打你不骂你不和你对峙不再提出离婚,可是就是不理你。哪怕到了写遗书的份儿上,都不愿意多写一行字,哪怕心里恨李宝莉千百遍,恨不得把李宝莉碎尸万段,都能淡定的摆着那张“我当你是空气”的脸,完全忽视你的存在。
不知道马学武跳江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奶奶和小宝今后的生活?奶奶一把年纪,小宝还不满十岁,这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可是他仿佛一点都不担心这个问题,是因为足够了解李宝莉、知道她拼命也会撑着这个家吗?还是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把一切俗事的烦扰都丢给李宝莉,你不是市侩精明、卖袜子一卖一个准儿吗?你不是精打细算、死抠着过日子吗?你不是大嗓门吼了一个又一个吗?你不是强势到连你丈夫都不放在眼里吗?好吧,你去吧,你去养活这个家,这些我该负的责任你都去负吧。
谁的心不曾柔软过,谁他妈没被生活欺负过。
那些原来你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以后才会发现,这件事太大不了了,哪怕自始至终,这件事都没有任何的改变。
然而马学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哪怕都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但是依旧通过儿子,阴魂不散的打击着李宝莉的生活。小宝说正式因为你和爸爸最近,才最有可能伤害他。那么小宝之于妈妈,不是这样的吗?李宝莉没有文化,根本搞不清楚功课,唯一问得出口的问题也只是你作业做完了没有?不然呢?问什么?问圆锥曲线还是洛伦兹力?
李宝莉爱儿子的方式就是你负责写完作业,我负责挣钱给你买作业本。
小宝对着情妇问出“你爱没爱过我爸爸”……在这个孩子眼里,马学武背着老婆和有夫之妇偷情就是爱情,可是李宝莉和建建这俩单身的温存就成了“恶心”“不要脸”。
建建和宝莉是一国人,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嘴巴贱,心肠热,拉的了脸,吃的了苦,一个失去丈夫孤苦伶仃,靠着挑扁担这样的方式也能把儿子养大,一个进了监狱丢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年,出来了照样重整旗鼓,拾掇着破败的生活。自作孽不可活也好,性格决定命运也罢,不支撑着凑合着活下去,难道去跳江吗?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人物,他们不起眼,他们不高大全,但是他们总是在努力地活下去,不管到底遇到了什么,不管自己以前遭遇过什么,自己犯过什么样子的错,总之,得想法儿努力活下去。
生活,本身就是生下来,然后活下去。
有时候活着比死去更有勇气。
李宝莉没计划过自己的生活,没想过趁着年轻说不定还能嫁个更好的,没想过像个泼妇那样找厂子大闹一番多讹点儿抚恤金,只是直来直去的挑起扁担,以自己能想到的、能接受的最快方式挣钱养家,努力不让这个家散掉,努力造就更好的物质生活。她没有文化,除了出力气,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她没想过,我也没想过。
生活不是电影,不是一个黑幕说十年后那就是十年后了,不知道如果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当儿子高考完毕,宝莉以为可以弱弱的松口气,可是更大的灾难突然来了,这个生活中的全部指望,突然翻脸不认人,要和自己断绝关系。宝莉愤怒了,对着小景哭诉,可是还是不接受小景的“万箭穿心”的说法,那个硬撑着要让自己光芒万丈的女人,佝偻着脊背,一颤一颤的走在丈夫离世的桥上,被一群中学生喊“婆婆”……漫天绽放的礼花,映出了她奔涌而来的泪水,这样苦难的生活,到底是因为什么?到底是为了什么。
宝莉孤独的在江边坐了一夜,第二天突然想通了,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她觉得是自己给了小宝一个不完整的生活,让他没有爸爸,让他一直都很沉重很压抑,让他没有同龄人的放肆和快乐。而自己呢?她没有想过自己如今的境地,该要怎么偿还。
挑着扁担,走出这个万箭穿心的地方,建建又不晓得从哪里冒出来,嬉皮笑脸的说自己就是嘴贱,可是言语间分明已经流露除了对宝莉的不舍和怜惜。宝莉沮丧的把行李放在地上,抬头看了看,决定离开。她扛了十年的扁担,支撑她过生活十年的扁担,是建建拿起了它们,也拿起了宝莉以后的生活。
建建进监狱的时候,李宝莉还是那个伶俐的少妇,有着与年龄相称的风情。等建建出狱时,李宝莉已经是个有着白发、穿着邋遢的扁担,相遇之时没有客套,寥寥几句话,朴实真挚,俩人都是简单的人,没有那些花花肠子,不打虚的招呼,不嘲笑对方的生活方式。也许建建一个没文化的小混混,貌似未必是一个很好的归宿,但是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更不是打着算盘一分一厘计算出来的。活在当下,总归还有个人心疼自己,总归还互相心疼。
每当建建神出鬼没的出现在宝莉的身边,摇下车窗探出头喊着宝莉宝莉!我就觉得特别的温暖,那是一种普通平凡的感动,混了半辈子,哪个也没比哪个强多少,凑合着过吧。小人物有着小人物的韧劲儿,没什么天塌地陷的事儿,有一顿咱就过一顿的日子,怕什么,这顿先吃饱了再说。
第一次发生关系以后,李宝莉有点躲着建建,建建跟在后面说莫不是这世界已经开放到了完事以后就跟啥都没发生过似的?也许建建在决定和宝莉发生关系之前,就想好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他其实已经做好了为宝莉负责的准备,可是宝莉有点躲躲闪闪,而自己因为嘴贱,还伤了宝莉的心。
但是有什么呢?谁也不嫌弃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这样的人应该生活在一起,也必须生活在一起,吃着便宜的盒饭,住着简陋的出租房,开着婊子养的车,幸福到神仙都嫉妒。
其实个人认为一部电影算不算成功的评价标准很简单,那就是能不能讲一个好的故事,而这电影明显做到了,导演的视角很平静,仿佛就是一个静静注视着世界的路人,只是记录下看到的东西,不做评价,不贴标签,至于观众怎么想,那是观众的事情。
颜丙燕奉献了神级的表演,她真真是一个超级实力派,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活脱脱的就是李宝莉,不不,这不是李宝莉,分明就是刚刚从我身边走过的那个卖茶叶蛋的妇女,这分明就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有些可怜的,却其实很可爱的人们。她们明明善良,却很少对亲近的人展现自己的温柔。她们不知道什么是捷径,一辈子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她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着让很多局外人觉得不可理喻的行为。她们固执地犯着笨拙而可笑的错误,不过时不时也有着灵光乍现的聪明。她们偶尔带着一脸迷茫和诧异,思考着怎么自己的命这么苦……不过无论如何抱怨,却从来都不会放弃继续活下去的念头。
陈刚也演得很好,第一次知道他是《九九归一》那部电视剧,恍惚间十几年了……
希望这电影的票房好一点,不要复制《钢的琴》的票房悲剧,我们需要这样的好电影,不为了别人,恰恰只为了自己。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结尾处,张大民跟儿子说,如果有人枪毙你,没辙了,你再死,死就死了。如果没有人枪毙你,你就好好活着。
Ⅵ 描述两个普通女孩的动画《养家之人》,凭什么拿到高分
《养家之人》拿高分的原因是动画与现实结合,成为各类奖项的宠儿。该剧自问世起就不断受到各类奖项青睐,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提名后,又在有“动画奥斯卡”之称的安妮奖上获得最佳独立动画长片奖。在欧洲动画奖上斩获最佳导演、最佳角色设计、最佳故事等奖项。
角色介绍
1、帕瓦娜
倔强、勇敢的小女孩。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她的爸爸被迫害入狱。虽然塔利班不允许女人工作,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她伪装成男孩,化名“奥狄什”,出门打工挣钱。她还学着父亲的样子,给一家人讲述古老传说。
2、法蒂玛
帕尔瓦娜的母亲,和平时期曾经是一名作家。在丈夫被抓走后,她冒险在没男人陪伴的情况下出门前往监狱为丈夫求情,结果却挨了一顿毒打。虽然体弱多病,但为保护儿女拼尽了全力。
3、肖希娅
帕瓦娜的同学,为生活所迫女扮男装在集市上打工,化名“德利瓦”。教给帕尔瓦娜很多在集市上赚钱的窍门。她乐观开朗,梦想着有一天能看看大海并为此努力攒钱。
《养家之人》是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制作的手绘动画长片,由诺拉·托梅执导,萨拉·乔德利等人配音,于2017年12月8日在加拿大上映 ,2019年1月11日在中国上映 。
该片改编自黛博拉·艾里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尔瓦娜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装出门工作的故事。
(6)一个女人挑扁担养家的电影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11岁的帕尔瓦娜,在喀布尔拥有贫穷快乐的家。她的家是那么的拮据,风沙从四面八方灌进来。虽是个破家,却有干净灿烂的梦。开明的教师爹爹教她和姐姐识文断字,给她们讲藏着道理的历史和寓言。
每当穷到喝水解饿,爹就带着女儿去集市变卖家当,帕瓦娜心爱的裙子也被拿去卖了。可这还不是最糟的2001年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女性绝不允许在外抛头露面,更别说接受教育。所以,爹爹被塔利班带走了。
穷人要吃饭,又总是饿得太快。一家四口窝在不见天日的趴趴屋里,母亲疾病缠身, 弟弟嗷嗷待哺,帕瓦娜不肯这样等死,心一横,剪掉心爱长发,穿上男孩儿的衣服,到集市上边做苦工边打听父亲的下落。
Ⅶ 有个电影,是男的出轨,事业受挫,跳江自杀了,女的挑扁担供孩子上学,但是孩子跟着奶奶生活,和母亲关系
这部电影名字叫《万箭穿心》。故事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
电影《万箭穿心》,根据武汉籍着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改编。该片由北京今典影业出品,《无形杀》、《我是植物人》的导演王竞执导、颜丙燕领衔主演,着名导演谢飞监制,入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届“天坛奖”主竞赛单元。《万箭穿心》于2012年11月16日全国公映。
剧情简介:
上世纪90年代,武汉,年近不惑之年的售货员李宝莉,住进了新房,新房子面对辐射状的多条街道,按风水的说法这叫“万箭穿心”,是最不好的房子。李宝莉的新房正好是个死角,也许这就预兆了她悲惨的命运:自搬进新房后,丈夫有外遇,后因李宝莉跟踪并报警而跳水自杀身亡;为了维持生计,供养儿子上大学,她毅然决然去市场做了“女扁担”,可当长大成人的儿子金榜题名时却将李宝莉赶出了新房。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