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
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评
徐静蕾处理的很好,做女学生时,她矜持又大胆,日后出没欢场,成为交际花,她的风尘味十足,却又始终透露出一点内敛。她的爱情中,最悲哀的,不是爱一个人,那个人不知道也无从珍惜,最悲哀的是,爱是苦的,而希望渺茫,其中又搀杂着女性的自尊——她渴望他心甘情愿的停留在她的身旁,如果不,如果遗忘,她将不会用自己的爱情打扰对方。——一如她信中所言,在你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说过“我爱你”,但是不会有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你。
她再一次的告别这个男人,在清晨的庭院里,与男人的管家相遇。
老管家颤栗了,他清楚的记得每一次的相逢,他稍稍平静下来,便一如当年见到十二三岁的她时一样,喊着一声“早啊,小姐。”
此时,万种心酸如蚁虫爬过心头,轻轻噬咬,她终于忍不住眼眶中蓄满泪滴,这管家他在她的人生每个阶段里见过她,是她多年来的心迹和际遇的见证人,“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不明了。”——她只能任凭心潮澎湃,任凭自己强忍辛酸和内心的痛苦,走过去,她经过管家,把那男人给她的钱塞在管家手里,然后义无返顾冲出门外——就像她义无返顾如飞蛾扑火扑向这段爱情一样的姿势。
那男人收到信,看完信,在他四十一岁的生日这一天。
花瓶将永远没有来自一个陌生女人的白玫瑰,而这个男人此刻心中才多少有了一些女人依稀的倩影。
他顺着窗子往外看去,镜头推推推,一直推向遥远的过去,他似乎沿着黑暗,迈进了时光隧道,他看见一双执着坦白的眼睛,属于一个少女,闪烁在迎向他的灯光处的窗户里。
那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
这是一部拍给女人看的电影。那种细腻的心理体验,只有女人才能理解。
谈奉献吗?不。
讨论的是这种爱的方式吗?也不。
不要跟我说,这种爱情是不对的,这个人未必值得你爱,也不要和我说,女人要自强自立,要懂得取舍,妈的,这部电影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不是每部电影都是《地道战》《焦裕禄》让你总结教育意义。
你若不穿上那个人的新鞋走一公里,你没资格讨论她今天的心情。
我看完碟了,和少荣说声再见,回房间,用纸巾悄然掩去我的眼泪。
我在电脑上打这些字的时候,想到很多年前看到的小说。
当时,我趴在心理学课上,也是这样轻轻的擦着眼泪。我在偷偷读《我爱比尔》,那时,我看到“阿三在晚上,摊开一地的纸条,她找到了那几片纸,她拼凑起来,‘比尔在一个夜晚向阿三求婚’,她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想起阿三。
我又想到另一篇文,《爱是不能忘记的》,想起那一套,“母亲”永远带在身边的《契克夫全集》。
我想起一个个鲜活可爱的生命,和那些绝望的爱情,可能有时他们只是爱上爱情,但那份凄楚,仍让我心悸。
我忍不住叹息。
我尤自沉浸于阴暗的心情。
我一直没有机会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是我的问题,也是我遇到的人的问题。
可是我现在希望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和他相爱,做最普通的夫妻,吵最寻常的架,只要能守在一起,那是平庸至极却想起来就美妙的事情
2!!!!!!!!!!!!!!!!!!!!!!!!!!!!!!!!!!!!!!!!!!!!!!!!!!!!
我一直没有机会长长久久的爱一个人,可能是我的问题,也可能是我遇到的人的问题。
今天下午阳光灿烂,少荣对我说,咱们看碟吧。我捧着茉莉花茶,坐在她的房间里。我们是安静的,窥着电脑里逐渐清晰的画面:在信上盖上邮戳,自行车轮慢慢转动,邮递员掏出厚厚一叠信,男主人公就着一大碗炸酱面,拆开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
电影开始了。
女主人公在少年时代,睁着一双坦白而无辜的眼睛,静静怯怯躲在角落里,看着和她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一个成熟男人的身影。那时的她是一张白纸,母亲寡居,生活如一潭死水。那男人搬近她家,无论朝气、神彩还是许多许多书堆积起来的儒雅;音乐、歌声、笑语包括年少的她未必可以理解的风流神态,先是将她吸引,而后彻底收服年少的心。他是第一个她接触的真正意义上的男人,她清楚的意识到那是男人——如同《大明宫词》里小小的太平公主,看到面具下明媚的一张脸开始,她的心被打动,于是这张脸,这个人便成为青涩少女心灵所可容纳的全部梦想。
他和她的距离太遥远,是她刻意拉近。
少女时代,她趴在窗口执扭的望着对面的灯光;借故帮这个男人的管家收被子,闯进男人的家里;到后来离开北平六年后,再考大学回到这个男人的身边,继续看他和一个又一个女人调笑着,路过她,没有任何熟悉的感觉——她是幽怨的,但她又很倔强。一旦有机会,在一个傍晚意外和他相遇,她便抛弃了少女应有的矜持,投入向往已久的怀抱里。
当她赤裸的躺在这个男人身边的第一夜时,她独白道,她仿佛亲近了年少的梦想。这一点,从她触摸年少时在这个男人房间里看见的外国女人的雕像时温存的指法开始,我就明白了。
长时间的等待,自少女起萌生的爱,使她心中常怀绝望,而这种绝望,把这个男人变成她的理想。是理想,她便有足够的勇气去争取,也肯接受失败。因此只要获取一点点,接近一点点,她就满足,她的内心里还是那个趴在窗台向往对面的一线光的年少的自己。
他说,他会快回来,回来就会找她;就这样轻易而拙劣的离开她。
咬了一半的苹果,与他曾经赠她的那朵白玫瑰一样,无论曾经多么新鲜,最终都会腐烂,在男人心里不留半点痕迹。她却怀了他的孩子,远走他乡,在战乱里奔波,她每年在男人生日这一天送上一束白玫瑰,作为曾停留在他生命里的一点纪念,她其实在心里希望男人会因为那束白玫瑰想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女孩出现。
然而他却什么都忘了。
日后,她成了高级妓女,出没欢场,为生活。
几经周折,她依旧落入这个男人的怀抱里,他却又一次没有认出她,没有认出她作为十二三岁的少女住在隔壁,也没有认出她作为清丽的女学生曾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当她终于用女人的方式和这个男人纠缠在一起时,她却从未改变过自童年时代起固执青涩的爱情——一个属于女孩子,不肯移动的爱,一如当年她离开北平时母亲眼睛里的不可解释不明事理的执拗——她未肯长大。
她其实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她走出房门,那一瞬间,我怀疑幼年的她躲在房屋的一角窥测着她自己成熟的身影——如今的她便是幼年时期看到的爱人领回家的一个个随随便便的女孩子中普通的一个,但除了这种方式,她也无法接近她的唯一爱人。
他没有认出她,可他摆脱她的方式,却是一模一样的。她说,我该走了;站起来,麻木的穿衣服,戴首饰,麻木的看着男人往她的包里塞嫖资,她走到门前,却看到自己送的白玫瑰,她要求男人送她一朵,男人一点不迟疑,但不迟疑,不清楚这白玫瑰来自谁,分明这么多年来她的心意,他毫不知情;而曾经的她的出现,他根本没有记忆。
她对他来说,永远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哪怕她用心爱着,甚至偷偷生了孩子。
❷ 如何评价徐静蕾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主自己说,在以后漫长的十几年里,她遇到了很多追求她的人,并且他们之于她情感的祈求和卑微如同他对男主一样,可他除了同情别无他法,她爱的那个人不是他们,是他。你看,对于那些给予她帮助的实实在在可见的男子她尚且如此,那么那个跟了她三天再重逢依旧认不出她来的那个男人,又凭什么去感动这份“执着”呢?尽管,他一定是震撼的,但除此之外,他必然是依然故我,或许平静下来他会想起,啊,原来有过这样一个女子……
❸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低到尘埃里的爱,只会埋入尘埃
什么是这世间最无望的爱?
泰(zhang)戈(xiao)尔(xian)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当女主角成年后在旧居的胡同里与作家R先生迎面相逢,斯蒂芬·茨威格在原着中如此描述:
十三岁那年遇见并且第一眼爱上的住在隔壁的男子,在女主经历六年渴望的、难熬的岁月之后,他显然没能在女主重返旧居刻意制造的“偶遇”中认出她来,当然,他更无从知晓她内心隐藏的这份痴情。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场兵荒马乱飞蛾扑火的暗恋。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是她供在爱情神台上日夜仰望膜拜的主,她甘愿一生成为他卑微的奴。这是女主的宿命。自始至终,她渺小到连名字也不曾留下。
在老徐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不时有林海的古筝曲《琵琶语》缓缓响起,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把这个“低到尘埃里”的女子凄苦无助的爱与人生烘托得更加悲戚孤绝。
当R先生终于在自家门前留意到她,并非认出了她,仅因她是一个年轻且美丽的姑娘,走在路上本就是一道让人侧目的风景。
他将她带回住处。这是她期盼了无数次的美梦,成真的那一刻,她只感到幸福的眩晕。
电影中,两人缠绵的场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画面中裸露的徐静蕾颀长而瘦削的美背。
原着则侧重女主的心理刻画,使每一位看到文字的读者感受到她巨大的满足与甜蜜。她在黑暗中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这是一个少女的初夜。她选择在最美的年华把自己最珍贵的奉献给一生至爱的他。
他回馈予她的,是清晨开在花瓶里的几枝白玫瑰。以及,赐给她第二夜第三夜。
第四天,他出门远行。从此杳无音信。
他们再度重逢,是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那时,她已诞下他的儿子。为了生计,她沦落风尘,成为阔绰男人的情人。即便每一个她曾委身的男人都喜欢她、依恋她,甚至不乏真心实意想娶她,但她却从未动心。因为在她生命里,从开始到最后,始终只爱R先生一人。而在R先生看来,她却不过是有钱人身旁引人注目的陌生贵妇。
直至那一次,他惊艳她的美丽,给她某种确定的暗示。她抛下同伴不顾一切奔向他。这是他们生命中共度的第四夜。
时隔十年,他依然是她奉若神明的主,她却甘愿作他身侧千帆飘过的一舟。
次日告别。从此不再见面。
一年后,她的儿子病逝。她守在已故孩子的身旁写下一封信,将一生的爱与秘密和盘托出,在自己即将离世前寄给R先生。
然而,直到生命尽头,她都不曾被认出,更不曾被记住。自始至终,她只是一个陌生女人。
有人评论茨威格创作小说的这段时期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给他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弱点:一方面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内心描写使作品拖沓、臃肿,另一方面对情欲和无意识的热衷削弱了作品的时代感。
可在原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却正是茨威格不厌其烦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在绝望无助的爱里沦陷一生的悲剧,让人不忍卒读。至于所谓的时代感——只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本身便已超越时代。
老徐曾说起拍片的初衷,本想将故事放入现代,最终还是搬到了三四十年代的北平。这样的时代背景,显然更多了几分不可言说的乱世凄楚。
那个时代的现实中国,又何尝不是有太多甘愿用一生去守望的凄美爱情?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里,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朱安、张幼仪等,她们无一例外是爱情中被遗忘被辜负的一方。纵然如此,她们却至少是有名有姓常被人念及、有照片有故事为后世留存,从某种层面来说,她们似乎算是幸运的。尤其是张幼仪,在逆境中努力提升自我,最终创立事业重获爱情。而有些女子,终其一生也只是某个男人某段情事的铺垫,在岁月的风烟里渺茫到无迹可寻。
便如天津女子俞氏。
她是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的原配夫人。在诸多的史料中我们知道李叔同的初恋乃津门名伶杨翠喜,知道他的青楼知己李苹香、日本妻子福基,我们甚至知道李叔同生母王凤玲。却唯独不知道他原配夫人的名字。因为他鲜少在公开场合提及。
俞氏出身于殷实的茶商之家,十九岁那年与十七岁的李叔同结为连理。她悉心侍奉婆婆,独自照料两个孩子。她的默默付出却无法留住一个男人追逐自由的步伐。她不过是他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鲁迅形容朱安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俞氏亦是王凤玲为李叔同亲自挑选的礼物,李叔同顺从母命接纳下这份礼物,却无法违心付出真爱。
当李叔同剃度为弘一法师,他说,爱是慈悲。他对俞氏并无爱意,故而也就谈不上慈悲。相反,俞氏用一生的隐忍与守望,让世人感慨:爱即慈悲。只不过,这份卑微的爱,却被深深掩埋在岁月的尘埃里,了无踪影。
爱的卑微,注定只能换来爱的无望。
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一份平等而富有尊严的爱,始终是一个女子值得追求和拥有的。
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及电影背景时代更早一个世纪,有一个我欣赏的女主,她在男主面前掷地有声的一番告白,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依然当得起寻常女子的爱情宣言:
是的,她是简·爱。她教会世间每一个女子,唯有懂得自强自爱,才有机会得到他人的欣赏与尊重,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爱情。
低到尘埃里的爱,注定只会埋入尘埃。
—END—
感谢阅读,祝您愉快:-)
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部电影刚开始放的那首背景音乐叫什么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刚开始放的背景音乐是《琵琶语》。
《琵琶语》是由林海作曲、蒋彦演奏的一首纯音乐,收录在林海2003年6月1日发布的专辑《琵琶相》中。《琵琶语》是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背景音乐、片头片尾曲。
《琵琶语》在创作时,林海专门让演奏者蒋彦弹奏了琵琶可能发出的各种音色,并由此得到许多启发。林海运用了各种可能的方式来表现琵琶,他以世界音乐、古典音乐的作曲、编曲手法,将钢琴,吉他,贝斯等西洋乐器,混合笛子、箫、二胡、三弦等中国传统乐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数民族元素。此外,《琵琶语》中有一段女声是由龚琳娜来哼唱的。
《琵琶语》作为现代琵琶曲目代表,使琵琶再次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吴玉霞、马琳等琵琶名家均在各种场合演奏过该乐曲。在电视剧《凤穿牡丹》、中央十套《百家讲坛》李清照专题等诸多影视节目中也作为配乐出现。
(4)和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扩展阅读:
一、影片介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由徐静蕾导演,保利华亿投资,主演徐静蕾、姜文、黄觉等。2005年3月4日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该片获得了2004年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金贝壳奖和第二十五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 。
二、剧情简介
1948年深冬,一名男子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林园饰)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
几年后,小女孩(徐静蕾饰)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
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❺ 请介绍一下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片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编剧:徐静蕾
导演:徐静蕾
摄影:李屏宾
美术:曹久平
音乐:林 海
久保田修
主演:姜 文
徐静蕾
黄 觉
类型:情感/生活
出品:保利华亿
上映日期:2005/03
简介:
由保利华亿投资2000万、徐静蕾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此片拥有一流制作班底。其中包括了徐静蕾、姜文、黄觉和台湾着名的摄影师李屏宾等。
配乐试听:《琵琵语》-林海作曲 蒋彦演奏
幕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最有影响的爱情小说,轰动了世界影坛的不朽之作。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制作费高达2000万人民币。拿这么多钱来陪徐静蕾“耍把势”,值得吗?此片投资方保利华亿总裁董平昨天告诉记者:“我们为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配备了最强的制作队伍,我们愿意花大价钱来扶植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讲,徐静蕾是幸运的,她使用2000万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这部电影的主创有姜文这样的大腕,也有李屏宾这样的明星级摄影师。在这个时候,很多和她同龄也同样具有电影理想的年轻导演还在为自己的处女作找钱而发愁。我不是想通过这种对比来证明某种不公平,而是想说,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内,我们确实需要强化资源的优势。对于徐静蕾这样一个由演员出身的年轻导演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高质量地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位导演做到了:她利用一切条件拍摄了一个她想讲的,好的故事。对一个导演而言,这其实就是结果了。但是对电影市场而言,这才刚刚开始。
保利华亿今年力推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以及顾长卫执导的《孔雀》。徐静蕾与顾长卫都属于中国导演界的新人,但这两部电影的投资都分别达到了2000万人民币。虽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董平对于这两位导演的能力深信不疑。他表示:”我们支持像徐静蕾、顾长卫这样的优秀电影人,我们愿意提供良好的条件给有志于电影的年轻人,我们希望涌现出更有创造性的中国新一代电影人,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所在!”
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讲的什么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林园饰)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徐静蕾饰)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❼ 从节奏和氛围的把握层面,你是如何评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的
从对节奏与氛围的把握而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成功的。清朗的弦乐,清雅的场景,低眉垂目的少女,以及清寒空气中流动着的隐隐情欲味道。
三次含而不露的激情场面,不知情的男人与女人秘而不宣的烈爱相撞击,电光石火的刹那,酒醒梦回,雪落无声。
总体说来,文如其人,戏如其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亦带着强烈的徐静蕾风格:淡雅、清新而又忧伤。结构流畅,细节也处理的不错。
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剧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情介绍
1、由于父亲早逝,女孩与母亲过着深居简出,小市民的穷酸生活。随着时光的沉逝,女孩开始厌弃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女孩十三岁时,邻家搬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年轻作家。对于一个生活天地非常狭小的女孩来说,在另一个大世界里颇有名气、英俊潇洒的作家是一个奇迹,对于女孩来说作家是一个诱人的谜,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把一个十三岁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脑用来窥视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孩与迎面走来的作家差点撞了个满怀。无人生阅历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对他身边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脉脉含情又让人销魂的、天生诱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惯有的对女性温柔殷勤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爱慕,她以为作家的柔情只是给她一个人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远属于他了。
2、女孩原先在学校里学习不太认真,但自从作家来了以后,女孩的生活整个变了样。成绩由的中等一跃成为第一名;阅读上千本书,且每天读到深夜,因为她知道作家是喜欢书的;突然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因为她认为作家是喜欢音乐的;她生怕作家会因为她那条旧学生裙打了一个补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楼的时候,总是用书包挡在那个补丁上。
3、女孩16岁时因母亲改嫁举家迁往异地。她在单相思的苦恋中度过了青春时光。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的时候,童年时对作家的崇拜和暗恋迅速发展成为炽热的爱恋。为了将来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后她独自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悄悄来到作家住宅的周围徘徊,默默关注他的行踪。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见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机会,作家兴冲冲地横过马路来,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时,她却胆怯羞涩地逃开了。但是她的内心却是多么希望他能注意她、认出她、爱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终于注意到她了,然而从作家好奇地、饶有兴趣地注视少女的神态中,她立刻意识到作家没有认出她就是当年那个邻家女孩,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认出的命运。
4、在日复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众的少女终于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们渡过了销魂荡魄的三夜,那浓情蜜意的缠绵和缱绻令她心醉神迷、终生不忘,但她却没有诉说对他的爱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搂在怀里的时候,心里能激荡起某个模糊而遥远的回忆,然而作家还是没有认出她这个当年的邻家女孩。
5、当少女意识到作家喜欢对所有女人滥施爱情,却不愿作出任何牺牲的时候。她不想让作家觉得自己是个累赘,甚至因此而恨她,于是在贫民医院里生下孩子后,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少女无意识中的欲望就是寻求作家对自己的认可,她要让作家想起她的时候没有一丝忧虑,使自己成为他所钟情过的女人中独一无二的一个,让他永远怀着爱情和感激来思念她。
6、为了能让他们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长大后像作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她不惜委身于一个个有钱的男人,但又拒绝倾慕者们的求婚,为的是不受婚姻的牵绊,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将来有一天能够回到作家身边。在随后的岁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剧院里,在音乐会上,在公园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内心一次次发出深深的呼唤:“认出我吧,认出我就是你邻家的女孩!就是那个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远是没有认出她的神情。
7、万般无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后送了几朵洁白的玫瑰花给她,于是此后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会派人给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为了唤醒作家对那三夜的回忆,能继续重复她的欲望。在陌生女人与作家最后一次见面的舞会上,作家本能的、充满激情的目光使她浑身灼烫如焚,于是她扔下为她提供优越生活的军官跟着作家又一次渡过了销魂之夜。
8、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么来,她的目光在呼喊:“认出我吧,最后认出我来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部更加陌生,因为几分钟后作家小心地把几张钞票塞进她的手筒里,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碎了,仿佛瞬间坠入了万丈深渊。
9、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陌生女人”对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时候,为自己买些玫瑰花来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只为了能继续悄悄地活在他心里,就像过去她曾经活在他身边一样,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凉和病痛中孤独地死去,作家始终都没有认出那个与他几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欢爱的女人就是当年的邻家女孩,只把她当作欢场中的卖笑女郎,无数风流艳遇中的一个。读完“陌生女人”的绝笔信,作家只朦胧地感觉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丝马迹,却始终没能确切地回忆起她的形象。
❾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超清版本,1080p或者720
使用网络网盘免费分享给你,链接:
提取码:w5j4
基本信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由徐静蕾导演,保利华亿投资,徐静蕾、姜文、黄觉等主演,于2005年3月4日上映。
该片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❿ 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义者来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电影是个怎样的话题
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完全现代版本的社会情感话题:一夜情。洪晃用很精辟的一句广告语很淡然得道出了故事的全部——“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我不禁想到了从而牵连出来的社会问题,诸如:一夜情、同居、未婚妈妈、交际花……原来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这些,仅仅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罢了,而不光是当今社会问题的突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