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
❶ 黑天鹅结局什么意思
在影片的结尾,给予了母亲和Nina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Nina通过演出完成了自己的成长,同时,她在刺伤自己时也完成了杀死心中阴暗面的。
而母亲是第一次离开“家”到剧场以一位观众的身份观看Nina的演出,使得母亲回归到一种正常的旁观者的状态。
(1)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扩展阅读:
在影片中,黑天鹅的品格与白天鹅是完全对立的,黑天鹅象征着一种对于欲望的追求,而且是一种毫不掩饰的追求。影片的主要角色中,Beth、Lilly和母亲三个人物是一直以黑色形象出现的,这三个人物与影片开始时的Nina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三个人成熟、有明确的欲望,虽然表现的方式不同。
这一特点体现在母亲身上时,并不像另外两个人那样张扬,但是这种力量足以控制Nina的生活。母亲将Nina视为自己的一个部分,像控制自己的四肢一样控制着Nina。从事和自己完全一样的职业,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剧团工作,并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控制着Nina。
对于母亲来说,Nina不仅仅是一个女儿,更像是一种新生。她将Nina塑造成为一个与自己的曾经不同的人——单纯、天真,以保证Nina不会范同样的错误。而开始Nina的成长完全在母亲的控制之中,并且完成了母亲成为一流的舞蹈演员的愿望。
❷ 黑天鹅的女主角是怎样堕落为黑天鹅的
电影中有情节不是她的指甲莫名出血或者在她睡觉的时候母亲给她带上了手套么,都说明了女主角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导致的精神分裂。说白了就是自残。她给自己幻想出了一个假想敌,在影片的最后在她的幻想中她刺死了想要取代她位置的莉莉。但实际上她是在现实中捅了自己,只不过是演到最后一幕前莉莉找她道歉她才意识到自己腹中的碎片而已。最后是真死了,在白天鹅的段落,也可以理解为她在黑与白的挣扎中用死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正如她自己所说,it was perfect.
这是我自己的话,网上还有具体的影评也挺好的,你可以找找。这是一部好片子但也确实不易看懂。可以说影片中有很多都是女主角的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
❸ 电影黑天鹅里,最后nina是死了吗还有跳黑天鹅是的翅膀是怎么回事 她腹部的刀片是什么时候怎么插进去的
《黑天鹅》nina死了,翅膀是呼应前面她从背后拔出黑羽毛的情节,说明Nina的黑暗面开始出现并不再受到她意识的约束,黑天鹅长出翅膀其实是她个人的臆想,但也表明她已经完全蜕变成为了黑天鹅。刀片是在杀莉莉的时候插进去的(是更衣室里镜子的碎片)。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
(3)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扩展阅读
《黑天鹅》演员表
1、娜塔莉·波特曼饰演nina
1981年6月9日出生于耶路撒冷,美国女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1994年,娜塔莉·波特曼因主演犯罪动作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而开始其演艺生涯。
2、米拉·库妮丝饰演莉莉
1983年8月14日出生于乌克兰切尔诺夫策,美国影视演员。1998年,主演爱情喜剧《70年代秀第一季》。2000年,由其主演的电视剧《70年代秀第三季》播出。2005年,主演电视剧《70年代秀第八季》。2008年,主演爱情喜剧电影《忘掉莎拉·马歇尔》。
❹ 看完《黑天鹅》有怎样感受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晦涩难懂的感受。整个影片完全没有外景拍摄,训练厅、化妆间的长廊、黑暗的地铁、舞台、晃动的镜头,没有白天明亮的光线,没有天空。从开始到结束,故事始终被拘纳在昏暗甚至黑暗中,正如情节对主人公内心的反复压迫。
(4)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扩展阅读
《黑天鹅》主要剧情:围绕娜塔莉·波曼饰演的妮娜,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母亲——退休的芭蕾舞演员艾丽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托马斯(文森特·卡塞尔)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米拉·库妮丝),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的,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妮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❺ 黑天鹅的完整剧情是什么详细一点啊。。。
故事围绕着主角妮娜(娜塔莉·波曼饰)展开。
主角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从小在一位身为退休芭蕾舞演员并且有着强烈控制欲的母亲生活在一起,生活中只有舞蹈和职业目标。
随着导演托马斯(文森特·卡塞尔饰)为新一季的《黑天鹅》挑选演员。妮娜终于得到了她期待已久的机会,并且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然而,妮娜还有一位十分优秀的竞争者,莉莉(米拉·库妮丝饰)。妮娜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白天鹅的优雅高贵,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
托马斯却要求舞者不仅要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两位舞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甚至扭曲。
为了能够得到这个角色,妮娜开始不断地发掘自己的阴暗面。并且她为追求完美和对手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双重人格,并沉溺于幻象之中难以自拔。
《天鹅湖》中白天鹅、黑天鹅两个角色映射她的双重人格,一面是她现实中的一面,在母亲的督促、照顾下努力习舞,面对导演的“潜规则”不为所动,像白天鹅一样纯洁;
另一面她潜意识中的东西全面爆发,恐惧、嫉妒、对一成不变的压抑生活的抵触,包括对性的饥渴全都展露无疑,像黑天鹅一样邪恶。
影片最后,妮娜抵挡着幻觉带来影响和伤口的疼痛,化身白、黑天鹅为观众献上极致之美,她含泪将目光投降热烈鼓掌的观众和激动的母亲,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切都不重要了,躺在弹簧垫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对着镜头说:我感觉到了,我是完美的。
(5)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扩展阅读:
《大众日报》2011年3月24日评价节选:
《黑天鹅》:我与我,争斗久
......
精神分裂、妄想症,一直是好莱坞编剧青睐的艺术片主题。
《黑天鹅》的故事,基本脱胎于一个名叫《替补演员》的故事,讲述纽约戏剧界一个演员通过角色,一步步发现自我内心的黑暗。着名的《天鹅湖》舞剧恰好拥有这样两个互为镜像、彼此映照的一黑一白。于是导演阿罗诺夫斯基为故事找到了更好的躯壳。
在他看来,舞台上的分裂促成了现实中隐性人格的曝露,现实中的裂变反过来成就了舞台上两种极端角色的塑造。而芭蕾舞者追求至纯至美艺术境界的疯魔劲头,令故事的主题更加浓缩经典。
好电影总喜欢为人心做X光片,而人心却总最经不起窥视,它神秘多窍,曲径幽暗。好在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激烈的机会,去和身体里的另一个我甚至许多个我照面。
相见争如不见——谁能预料那些本我的摧毁力呢?还是尽享电影的魔力吧:它引领我们深入内心,再把我们平平安安地送回来,久立中宵,回味无限。
❻ 高分心理惊悚电影《黑天鹅》,到底想表达什么
这部电影里的执导天鹅湖的总监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是白天鹅还是黑天鹅,他们都是同一个人。”这就是贯穿了整部影片的一个主题。
很多人都是这样披着白天鹅外衣的黑天鹅,这就有点像荀子所提倡的“人之初,性本恶”了。人本是邪恶的,只是在漫长的生活中逐渐披上了善良的外罩,可外界压力达到一定承受范围时,内心的邪恶就会再次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大学宿舍研究生下毒。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体内的“恶”,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❼ 新片黑天鹅的女主角最后真的死了么为什么她会从自己腹中拔出玻璃碎片 和lyli的争吵不是她的幻想么
整部影片到结尾导藏了很深的暗示,幻想和真实无法区分,这也是导演刻意要去模糊的。剧中妮娜用玻璃杀死了莉莉,不如说是黑天鹅杀死了白天鹅。至此,心理的阴暗彻底占据了这个曾经胆小懦弱的身体,从而才有了黑天鹅在聚光灯下华丽的变身。
妮娜最后死没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从白天鹅变成黑天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她内心挣扎的过程,妮娜为了能成功出演黑天鹅,极力迎合心理的黑暗,开始放纵堕落,她吸毒,殴打母亲,对所有同台的女演员怀有猜忌。终于黑暗的阴影从镜子里走出来站在了聚光灯下,妮娜成功的变成了诡计淫邪的黑天鹅。
(7)黑天鹅电影女主变身黑天鹅部分扩展阅读:
《黑天鹅》是一部心理悬疑惊悚类电影。所想要表达的是人的精神层面的双面性。因为追求完美,“天鹅女王”身上所折射的黑与白,把原本抽象的人性实体化了。
这部电影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两面性。人的内在有两股势均力敌的能量,这两股原始而强大的能量,一面是充满光明、积极、创造的生的能量;一面是充满黑暗、压抑、毁灭的死的能量。
一正一反,这两种能量就如“阴阳”两极,相辅相成,相互制衡发展,并且能在某种机缘下彼此转化。人类也在这种生与死,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不断上演着各种戏码,推回动历史的进程。
❽ 《黑天鹅》电影解析是什么
如下: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将《黑天鹅》的格局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无论是在故事、角色、内涵上都没有太大的野心,观众只要认真欣赏,注意细节,片中所涉及的悬念就不会有含混不明的地方,这样就容易拍出一部比较完美的小巧精致的作品,让艺术气息充满整部影片。
在精神分裂和角色关系的种种悬念设计上,导演采用了一种“快速解谜”的方法,那就是制造悬念和惊悚之后,迅速揭示谜底向观众挑明,不让观众产生虚实不分、晦涩难懂的感受。
剧情简介:
围绕娜塔莉·波曼饰演的妮娜,一位纽约的芭蕾舞演员展开,她与母亲——退休的芭蕾舞演员艾丽卡居住在一起,她的生活只有舞蹈以及野心勃勃的职业目标。好机会终于降临,当导演托马斯(文森特·卡塞尔)决定为新一季《天鹅湖》挑选新演员时,妮娜成为了第一候选人。
不过,她还有一个竞争者,莉莉(米拉·库妮丝),托马斯要求舞者不仅仅能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演出黑天鹅的诡诈与淫荡。妮娜是完美的白天鹅而莉莉却是黑天鹅的化身,渐渐的,两位舞蹈演员的竞争与对抗进入扭曲的状态,妮娜开始鲁莽、不顾一切的探索起自己黑暗的一面,这也将毁掉她。
❾ 黑天鹅中哪些是导演视点镜头
以下内容都是。
《黑天鹅》镜头分析1’34’35~1’42’56
一、1’34’50~1’36’10 _镜头。以近景为主,整体为暗调,以绿色为主,拍摄女主的面部表情 (女主从之前幻想中对于变成黑天鹅_出羽毛的恐惧变成了享受)
二、1’35’56~1’36’05特写镜头。拍摄出nina幻想的自己_出黑天鹅的羽毛,特写镜头使这一诡异的 情景更加阴森恐怖,毛_悚然。
三、1’36’39 对称构图。人体是唯一的亮点,光线强且明亮,大过了吊灯的亮度,人体的白皙明亮与 背景影子都投射形成对比,聚光灯的光束没打出为了避免画面效果上分散光源同时分散观众注意 力。之后大全景接了近景,正面光的作用下服饰与妆容的暗黑色系与皮肤的白形成对比,有强烈的 视觉冲击,在光线变化之后皮肤从白皙变成了发_发绿,绿色的光一般都能营造出一种诡异阴森的 感觉 眼睛发红又与绿色形成对比,近景通过演员的表情表现出nina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和舞台。
影子的完全羽化和真人形成对比,也寓意着这时候的nina已经彻底释放了自己内心那个黑天鹅,二 者同时出现代表现实与幻境的结合,nina做到了对于自己诠释黑天鹅这个_色所谓的完美。
四、1’37’40~1’37’44站在nina的_度,听到的外界的声音都是空洞而遥远的,代表她迷离的感觉, 以及在幻境中还未回到现实的状态。
五、镜头特点:少数斯坦尼康+多数手提摄像机。
1’34’52~1’35’17,摇晃的镜头,带有呼吸感,刻意营造出眩晕的焦虑感以及nina心神迷离的状态, 摇晃强烈,急促不安。
1’38’26~1’38’48,带有呼吸感的手持拍摄方式,依然与nina的内心世界相对应,此事反映她的疑惑与紧张。1’40’33~1’41’13,依然是摇晃的镜头,但是镜头在跟随女主移动的过程中,少了焦虑感,而多了迷 离与眩晕的感觉,nina已经逐渐回到现实,焦虑与恐怖的气氛大幅度减少。
六、1’38’26~1’38’48,从景别来说,拍摄lily时前景带有nina的半个头 但是拍nina时没有带有lily的前 景 lily的正面镜头运用的是近景镜头,三分式构图,nina的背影占了1/3,_框占了1/3,作为对话 的主体,lily只占有很小的部分,微侧的光源使lily的整体看起来是很正常而且真实的存在,看起来不 会让人有不适感 但是nina的正面则是偏特写的镜头,而且画面顶头,画面看起来很拥挤并且很狭 小,演员的表情是主要被摄体,色彩白与黑的对比也非常明显,这时微微晃动的镜头也表现出nina 内心的惊惧与紧张,她以为自己杀死了lily,但是这个时候lily的出现让她再次怀疑自己杀死lily只是幻 觉。
七、1’41’13~1’42’02,色调变暖 镜头从肚子上的伤口慢慢拉出,同时伤口的血迹慢慢蔓延,整体色 调从全片的冷色调变为暖色调,暗示成为完美后释放与舒缓的nina的内心。nina跳下高台的时候运用了升格镜头,同时背景音乐开始变化,从乐曲的高潮变成悠扬缓慢,这时 nina的表情是近乎呆滞与放空了,似乎她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他人不同的时空里,最后镜头定格在nina落下后的面部特写上,这时nina的表情已经变得释然了,似乎从之前那种混乱的状态里脱离出来了 一般。
八、1’42’50 闪白屏结尾。全片转场都是黑屏和切镜头,最后的镜头以此结尾暗示nina的生命结束, nina内心世界得到了释放,也预示着nina终于参透了所谓完美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