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说红衣女孩
㈠ 《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小女孩是什么意思
红衣小女孩代表了希望,同时也有人认为小女孩代表了绝望,红色像血一样的绝望,正是这种绝望刺激了辛德勒的人性。
当大街上的犹太人被残忍杀害时,小女孩踉踉跄跄走早街上,她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找了个地方藏起来。真正让辛德勒改变的是看到小女孩的尸体,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众多尸体中显得格外的醒目,这一抹红刺激到了辛德勒。
角色作用
《辛德勒的名单》导演斯皮尔伯格将红衣女孩放在镜头中央位置,镜头跟随女孩的移动而缓缓移动,让目光始终跟随着女孩移动。
红衣女孩的行为动作是缓慢却非常镇静的步伐,与周围慌乱不堪的人们、尸体和物件形成了冲突,看到红衣小女孩在如此小小的年纪,却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显得如此冷静,让我们对如此异样的场景感到心痛和震撼。
同时红色的衣服让小女孩与电影的黑白主色调也发生了强烈的冲突,让红衣女孩在镜头中格外的显眼,因拥有“紧张”含义的红色,而对小女孩的命运开始担忧起来。
在红衣女孩刚出场时,可随着小女孩的移动,这个范围逐渐被缩小,代表着战争和混乱开始入侵她的空间,气氛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
㈡ 在《辛德勒名单》里,唯一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代表了什么
犹太小女孩的红衣服是重点色,基本片里只有她是有颜色的了。第一次出现是辛德勒在高处和情妇纵马游玩的时候看到红衣女孩,第二次是辛德勒看到她躺在运尸车上,拉去火化。
其他的,虽然《辛德勒的名单》有技法上的弱化,即使如此,它的一些象征意义,蒙太奇剪辑,色彩,镜头角度,都有教科书式的严谨。比如仰角拍摄一个人往往强调他的伟大,权势,但是从他一小时半后开始救人,两小时多开始给火车上的难民浇水管水后,才有数量上比较多的仰角去拍摄他,同时他的西服白的发亮,是天使的颜色。
㈢ 看到《辛德勒名单》红衣女孩,观众哭着退场,为何说她碾碎了最后一丝希望
看过辛德勒名单的观众大概都会被这部电影对战争的还原,那么的真实而震撼,肯定也会对那些在电影里面出现的集中营里被迫害的人们,然后特别同情,这部电影呢,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还有那个时代的恐怖,所以导演斯皮尔伯格故意把电影的全程都用黑白基调。
然后她在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小女孩就已经躺在运输车上,变成了一具尸体,被推去埋起来,或者是烧了,但是呢,运输车的那一抹红色还在,但是呢,希望就已经被碾碎了。这个小女孩在这部电影里面象征着的就是生存的希望,所以啊,当她死去的那一刻,这个希望就已经被碾碎了。推荐大家去看一下这部电影,真的印象很深刻。
㈣ 你如何理解《辛德勒的名单》那位红色小女孩
辛德勒名单中的红衣女孩
于是,罗玛·丽哥卡开始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之旅。罗玛清楚地记得,在她的童年生活里到处充斥着恐惧,刺眼的黑色皮靴,突然降临的死刑,母亲的无声嗓泣,父亲的失踪……
在最后的结局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焚尸,从收拾出来的衣服中,一个强烈的镜头闪了一下,就是那个女孩的红色上衣。战争的残酷性彻底的被表现出来。
红衣小女孩是斯皮尔伯格的点睛之笔。读到过另一个小女孩对活埋她的党卫军士兵说,可以把我埋浅一点儿吗?不然妈妈找不到我了。战争毁灭一切,成人世界里的争斗,埋葬了无数的童真。
㈤ 《辛德勒名单》红衣小女孩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辛德勒每一次对她的注视,都更坚定了信念。她象征着无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着战胜邪恶的勇气与力量,也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象征着看到以后找回了自己的灵魂。
剧情简介: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连姆·尼森饰)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
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们铭记在心。
影视评价:
《辛德勒的名单》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该片具有了一种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该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
这一处理手法很经典,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
当该片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这一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给该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色彩,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
该片的结尾同样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该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很大的拓展了该片的表现空间
㈥ 《辛德勒名单》中的红衣小女孩含义是什么
《辛德勒的名单》中,红衣小女孩的含义是温暖与微光,小女孩的出现与结局,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更是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与叹息。
我小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就经常在看抗日神剧,那时候只有一台电视剧,没办法,我们这些小孩子都只能跟着看,每次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巨难看,说实话,国产的某些剧剧情真的是让人无语,有时严重的扭曲了事实,让人无法接受。时间久了,慢慢的就对这类型的影视剧产生了抗拒,甚至对那个时代都产生了很多误解,可以说,我心中对那个时代的某些情节都被那些国产剧给摧毁了。后来长大了,我甚至连跟战争相关的影视剧我都不看了。
最后,可以说看到这一幕时,我心里由衷地感谢祖国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安稳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不必担心受怕。
㈦ 丁力电影专访一个红衣服女孩
生命象征在那个人群众四处乱窜的红衣小女孩身上,辛德勒看见她时,找回了自己的灵魂,在那个年代里,还需要做一个人。 ---辛德勒名单影评 在德国占领下的波兰犹太人聚居区里,人们对一个小女孩——罗玛·丽哥卡——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她经常穿着明亮的红草莓色上衣,这在周围灰黑色的衣着潮流中十分引人注目。 五十年以后,艺术家罗玛出席了着名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辛德勒名单》在波兰克拉科夫市的首映式。突然间,她发现电影中那惟一的亮点——“红衣女孩”——正是她自己。 于是,罗玛·丽哥卡开始了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之旅。罗玛清楚地记得,在她的童年生活里到处充斥着恐惧,刺眼的黑色皮靴,突然降临的死刑,母亲的无声嗓泣,父亲的失踪…… ---《红衣女孩》 有一个非常特写的镜头是一个红衣女孩子穿梭在被押解的犹太人当中。这是个黑白片,但女孩的衣服却显示了红色。 在最后的结局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焚尸,从收拾出来的衣服中,一个强烈的镜头闪了一下,就是那个女孩的红色上衣。战争的残酷性彻底的被表现出来。 ---《那个消失在残酷中的红衣女孩》文 / 灵闪的黑
㈧ 红衣小女孩2电影剧情
红衣小女孩2电影剧情简介:整日奔波处理许多个案的社工师李淑芬(杨丞琳 饰),某天接获通报到一桩虐童案件,正盘查女童母亲林美华(高慧君 饰)时,突然接到女儿雅婷下午失踪于校园的消息,心急如焚的淑芬查看学校监视器后,竟发现雅婷跟着一名穿着红衣、身影诡异的小女孩离去,这个小女孩是谁?她们要去哪里?循着 线索,淑芬随着救难队在山区的废弃医院发现疑似雅婷的踪影,但找回的却是失踪已久的广播主持人沈怡君(许玮宁 饰)。无计可施的淑芬只好先将精神不稳定的怡君带回家,希望能从中问到女儿的下落,没想到带回家的可能不只是怡君…
那么这件事到时是真是的还是杜撰的呢?当时这件事情被很多人关注,也有不少人质疑事件是造谣,虚假的,也没人能够拿出明显的证据证明是真的,后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虽然这件事情过去很多年,每次提起的话还是会有些毛骨悚然。所以台湾导演程伟豪将这一件悚人耳闻的事件改编成了电影,第一部《红衣女孩1》在2015年上映,第二部在2017年上映。
㈨ 辛德勒的名单:深度分析红衣女孩,导演如此安排有什么意图
小女孩天真烂漫,不懂得战争的残酷与杀戮 ,从小女孩走路步态神情可知她对战争或当时的情形并不太清楚明白,但也感到害怕和恐惧,从我个人情感观点上,我更愿意相信着一抹暗红也是那个疯狂和战乱年代残存着的一丝善良和童真。
因为孩子的世界永远是最单纯最美好的,同时小女孩和她的红色也代表着在那个灰暗无色的残酷年代中仅存的一线希望,而这也是直击辛德勒内心深处使他开始自省、改变、升华的最直接元素。
所以当辛德勒看到了这场惨无人道的浩劫后久久不能平复,他也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以及周遭环境,当他开始审问他自己的同时,也是他开始默默转变之时;当他开始着手救人,在焚尸场无意间看到了已经离开世界小女孩,这对辛德勒无疑是场灾难性的“毁灭”,毁灭了他对世界的希冀,毁灭了他内心的那些黑暗和不光彩。
㈩ 《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篇一:《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活的可就憋屈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
如果都没钱,那还凑付,谁也别说谁。就怕没钱的孩子碰到一圈有钱的孩子,即使都不提,但买个零食、看个电影,玩个手机就会把没钱的挤出圈外,也许人家并不是故意的,但是生活质量就是有差距,对不对。
没钱跟异性正常交往都没底气,即使能约出去玩都没钱去消费。如果学习比别人好,孩子还能找回点信心,但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一定学习不好吗,如果家教好三观正,只会学的更认真更好。能合理利用优越的物质条件,能甩没钱没条件的十万八千里。不信网络搜索"儿子中考 将房车停校门陪读",每天孩子都能多两个小时睡眠时间,不用浪费在公交车上,没钱的玩得起吗?让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呵呵,在生活中需要克服的可不止一个困难。
除非他是天才!那种真正有大智慧的天才!或者他无意中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不然,仅靠努力想超过别人几乎不可能!别人又不是傻子!当然,如果父母能坚持着“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别人说去吧”这种信念,一直在孩子成长路上扶持陪伴,不以成绩高低,不以成就大小来要求孩子,那生个孩子倒也不错,只是有多少父母能做到!
家长会、同事朋友对自己孩子成绩的炫耀就能把很多人想法改变。所以啊,不是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人生认识深刻、见过很多大世面、面对任何困境都能处之泰然的父母,还是要等有钱再生孩子,才更对孩子好。不要把孩子生下来陪你受罪,心情不好还得当出气筒,夫妻打架孩子还得忍着担心着恐惧着。
篇二:《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人心叵测,一旦黑化再难粉红,色素沉淀不可逆,粉饰太平一笑粉就掉,露出岁月斑驳的痕迹就像麒麟脚下的马脚。社会是鬼,人生来自由,但是需要在各种枷锁才能得到自由。那些没有枷锁的自由人,比奴隶还惨。
人,单纯的人,到了社会这个大染缸里走一圈,找一个糊口的工作,钞票是对你放弃生活所换来的报酬。毕竟付出的多得到少,需要牺牲的多,收获的少,如何在走进社会又走出的时候依旧是出发时候的那个少年呢?
一代代老人教育我们如何踏入社会,如何把自己变成魔鬼才能不被社会这个真魔鬼吃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何在八小时之外找回自己,成了极其奢侈的事情,没完没了的加班侵蚀者自己的生活,为了口粮不得不被透支休息和睡眠的时间。
发现自己在大染缸出来甩不干净的时候,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望子成龙,看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自己宁愿牺牲自己做个坚硬的外壳,保护孩子不被外界的假恶丑所玷污。等到一定时期,还是解铃还需系铃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社会上风吹雨打。溺爱变成阻碍,也许他去社会上历练一翻,到底最后如何,但愿有慧根能够不忘初心。
温柔的人之所以温柔是因为他曾经被温柔对待过。在各自世界打拼,见过的黑暗事情不要带回家里,很多事情不告诉你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依旧愿意你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虽然我一再给你善意的谎言虚假的希望,但这一切很可能成为你在社会上的绊脚石,除非俩人像史密斯夫妇那样,都是千年的老狐狸,就别再家里念聊斋了,那样……家里比社会上还可怕,就像影片最后,三人心照不宣,其实表面的祥和各自心里小算盘打的啪啪啪啪啪响。
篇三:《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我不是专业人士,用不来各种专业词汇来描述这部影片用了什么手法,怎么怎么的优秀。
影片内容而言,我觉得这部影片精彩的地方是真正形象的描述了鬼是如何使用幻术来迷惑人的,甚至我看了这部影片后能想象到为什么有一些精神病会抗拒所有人的接近了。在他们眼中,可能没有一个人是值得信任的,所有的人都可能是鬼怪幻化的,甚至我敢说,利用这种手法,将一个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周围所有人对其进行欺骗,是不是造一些恐怖想象吓他,几周或者数月,就能人工造出一个精神病,活活吓得,等这个时候,即便所有人出来澄清这只是个误会。估计也拯救不了了。
对了,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我是第一次看到,就是女主看到男主将蛆虫、蟑螂之类的昆虫,活活吃下去,而且不是全部一下子吞下去,而是咬了一半,吞下去,我很想知道影片当时是咋拍的,这一幕我觉得拍的很不错。
篇四:《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有很多人会感觉这部台湾热卖影片不吓人。无趣。我却发现了不一样的有趣的观点。呵呵。
这部影片是鬼片。这是我开始看的.时候我提出的疑问。是不是太过平淡了。
影片开始的家人,爱人之间的小温馨。给我生活平和的表象。之后奶奶的失踪有一点惊悚。伟寻找奶奶,许玮宁寻找伟。逃离森林。回归平淡生活。这就是影片的故事梗概。
影片最后——只有走出那片森林,才能获得幸福。似乎是影片要表达的思想。这样在看故事梗概就会发现这也许是一个人走出困惑的心路历程。每个人的心灵原本是平和的,遇到了奶奶失踪深陷森林鬼手不自知的时候才发现心灵由于各种烦恼困顿踟蹰,许玮宁带着伟走出那片森林==需要有人帮助你走出这片森林。
这片森林,你遇到的时候,找人倾诉,就不会看见她——红衣小女孩了。
篇五:《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比想象的好,甚至算得上惊喜!
对演员和导演都不熟,没见过这几个名字,以为又是那种干爹投资的。看了之后发现小人之心了。
剧情很不错,虽然故事很简单,但是拍的比较踏实,恐怖氛围也到位,没有太明显的逻辑漏洞。而且竟然还有人文关怀!
有几个常用的梗,比如关键时候打不着火之类的,但是无伤大雅。
重点推荐女主角,并不认识她,现在也没看叫啥名字。完全不是现在流行的锥子脸尖下巴大眼睛,第一眼或许不太起眼,但是越看越好看,果然还是天然美耐看啊,更重要的是,妹子的演技真不错啊,没有台湾偶像剧的虚伪做作,神情比较真实自然,越看越美丽,最后会爱上她,还有,身材真不错[/色]。
综合说来,在华语恐怖片里面,算得上近几年最好的之一,本来觉得最多7。8分,但是看到评分这么低,果断五星推荐!
篇六:《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本来不想看,但是冲着金马入围影片还是决定看下,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水准,让金马奖青睐一部恐怖片,上一部入围金马奖的恐怖片应该就是《双瞳》了吧。
平心而论,电影确实可圈可点,主要就是很规整。越到现在越觉得规整是一部电影非常重要的素质,虽然恐怖题材会小众,但是也有一定可以遵循的成规,几处镜头,比如在医院挂号的那一场,还有一开始送不存在的奶奶出门以及最后幸福幻境的几场戏,都处理得不错。通过镜头、色调、音乐、造型而营造的恐怖氛围,也确实很成功。
但是我想说的是,一部电影之所以优秀,不仅仅需要外在的壳,更要在内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电影也就很难算成功。电影一开始就说鬼是针对人的内心愧疚而来,但对于内心愧疚却没有塑造得太成功。年轻一代的比如结婚和陪奶奶吃饭的执念、的痛苦,这个可以算愧疚,那么奶奶的愧疚在哪里?
情感主线的缺失让电影变得不能深究,人物的行为也就失去了可以理解的基础。就这种恐怖片而言,最为规整的情感套路,应该是爱,比如奶奶对于孙子的爱,女友对于男友的爱,爱可以没有原因,但是不能没有结果,实际上这两种爱最后都没有任何意义,奶奶的爱深入山林最后还是无功而返,女友的爱实际用处还没有放下自己执念来得大,我想为什么会被抨击,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情感内核没有完整地坚持下来,最后使得电影变得散漫。
至于电影都要漫出来的直男癌气息,就不多说了,何志伟整个就是废柴,然而所有人都还在无条件地跟着他转,在电脑接到来电,许玮宁安慰的时候,还说爱情应该独立,这个好的价值观,活生生到最后放弃,完全不能理解现在台湾人的价值观是怎样?
当然,许玮宁确实贡献出了超人的演技,首先就是完整执行了导演的意图,塑造了一个独立女性。尤其是在幻境中识破幻境的部分,畏缩与坚毅并存,以往只关注了她的颜,希望以后能越走越好。
篇七:《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据说该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引起了我观影的兴趣,试想一下,如果当年轰动一时的港铁事件拍成电影,定能引起全城轰动。
影片的色彩不比较灰暗,或许是为了与恐怖片的色调符合,剧情相对单调,看得出导演试图,用几起失踪事件,来烘托出片子紧张,悬疑的气氛,但剧情略显脱节,过度处处理的不好,我试图努力进入剧情,却感觉一头雾水,没有很强的代入感,不觉得有惊悚,导演故弄玄虚,我想抽丝剥茧,却感觉逻辑有问题,情节生硬,在最后,引出了红衣女孩是打掉的胎儿,出来复仇,结局将主题落在的珍爱幼小生命,切勿打胎,似乎显得很正面很积极,这个主题的受众群体是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但这样一部毫无亮点的影片怎么可能让他们看到这,又引发共鸣呢。
我很少给一一部片子评价很低,因为我觉得那是导演和演员的心血,不能因为自己的主观而践踏他人的劳动成果,但看完这部片子,我不免又任性了,让我随性一次吧,我给他一分,不值得看,要问有多烂,堪比大陆鬼片。
篇八:《红衣小女孩》经典影评
迫于大陆电影产业优化崛起、港台片式微的现实,两地不约而同把开发重点转移到无神论大陆电检的盲区——灵异片。
事实证明确实也收效颇丰,胆敢将此类主题无压铺陈,亦让观众能值回票价。
借助史实野料的民间传说打底,共鸣感营造的不安恐惧直逼脊背,从多年前《宅变》就沿用的台式昏蓝阴光构图为不寒而栗增色不少,多年戏剧磨砺的蜕变,也帮助许玮宁在此次的角色绝望喷张加足后劲;特地选取都市白领为缩影展开,也带有明显人类文明侵犯自然的隐喻,包裹隔代抚养的冀盼忠孝和现代婚恋的忐忑局促,
借此行销电影的教化职能,也算对得起辅导金的赞助;比起同期对打的《尸忆》,完成度及立意都明显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