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生电影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结局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结局

发布时间: 2022-11-18 06:35:48

❶ 请介绍一下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片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编剧:徐静蕾
导演:徐静蕾
摄影:李屏宾
美术:曹久平
音乐:林 海
久保田修
主演:姜 文
徐静蕾
黄 觉
类型:情感/生活
出品:保利华亿
上映日期:2005/03

简介:
由保利华亿投资2000万、徐静蕾自导自编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故事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此片拥有一流制作班底。其中包括了徐静蕾、姜文、黄觉和台湾着名的摄影师李屏宾等。

配乐试听:《琵琵语》-林海作曲 蒋彦演奏

幕后: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具有国际声誉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最有影响的爱情小说,轰动了世界影坛的不朽之作。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制作费高达2000万人民币。拿这么多钱来陪徐静蕾“耍把势”,值得吗?此片投资方保利华亿总裁董平昨天告诉记者:“我们为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配备了最强的制作队伍,我们愿意花大价钱来扶植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

从某种程度上讲,徐静蕾是幸运的,她使用2000万拍摄了自己的第二部电影,这部电影的主创有姜文这样的大腕,也有李屏宾这样的明星级摄影师。在这个时候,很多和她同龄也同样具有电影理想的年轻导演还在为自己的处女作找钱而发愁。我不是想通过这种对比来证明某种不公平,而是想说,目前中国的电影产业内,我们确实需要强化资源的优势。对于徐静蕾这样一个由演员出身的年轻导演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其他,而是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高质量地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位导演做到了:她利用一切条件拍摄了一个她想讲的,好的故事。对一个导演而言,这其实就是结果了。但是对电影市场而言,这才刚刚开始。

保利华亿今年力推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以及顾长卫执导的《孔雀》。徐静蕾与顾长卫都属于中国导演界的新人,但这两部电影的投资都分别达到了2000万人民币。虽然承担了一定的风险,但董平对于这两位导演的能力深信不疑。他表示:”我们支持像徐静蕾、顾长卫这样的优秀电影人,我们愿意提供良好的条件给有志于电影的年轻人,我们希望涌现出更有创造性的中国新一代电影人,这也是我们对中国电影的责任所在!”

❷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结局是什么啊

漫长的告白电影结局是立冬和阿川分开了

少年时代的立冬(张鲁一饰)曾爱慕过一位叫阿川(倪妮饰)的女子,但在某一天阿川的突然失踪成为了他近二十年解不开的心结。随着立冬结伴哥哥立春(辛柏青饰)出游后与阿川的再次相遇,很多过去故事的真相浮出水面,而立冬对阿川深藏的爱,却在这场远赴“她”乡的深情告白中愈演愈烈。

张鲁一饰演的立冬在大家眼里是个怪人,但也正因为他怪,他才可以不顾一切持续地在二十年里爱着一个已经失踪的人,他是令人心疼的,同时又是走运的,在拿到癌症晚期的诊断通知书后,立冬决定和哥哥一起踏上寻爱之路,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对于将死之人来讲临死前只要看到深爱的人一眼便是永恒,更多的人连这一眼都没机会看到。

辛柏青饰演的哥哥立春曾经和阿川也有过一段恋情,但之后另和他人结婚,但过得可能没那么幸福。

倪妮所饰演的阿川是一位美丽的女人,之所以用这么俗气的形容词形容阿川,是因为她在片中的形象是确实不掺杂个人情感的客观的美丽,倪妮的气质和阿川很相近,在演技上技艺惊人,正如倪妮曾在我们的采访中说过的那样“人在自然状态下,你在这个角色里,怎么演都是对的”。

片中有一段阿川跳舞的片段令人着迷,一个神秘的女孩,她的过往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洒脱的性格中带着想要被爱的倔强,让阿川这个人物无比丰盈,“我的生活里没有惊心动魄,也不会刻意制造惊心动魄”这是倪妮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其实阿川也是这样。

在电影中,“柳川”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也是倪妮饰演角色的名字。剧情就在两位男性角色去到柳川寻找柳川之间发生。柳川这一角色串联了全局,而倪妮看中的,正是她背后丰富故事线的可能。

立冬说过一句话:“要是我结婚呢,你会来参加吗?”阿川回答:“新娘还是伴娘?”而预告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是阿川的“说话不算数”,这几句台词看似简单却能引发深刻的思考。

哥哥立春虽然与阿川在感情上有过纠葛,但立春无论怎么说也是有妇之夫,结婚离婚的事情都不能玩笑决定,由此不妨做个假设,假设阿川选择最终和立冬在一起,二十年漫长的告白以浪漫完美的结局告终,但不幸的是立冬已经时日不多,这让陷入爱河的阿川不知所措。

这样的人物关系和结局可以类比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不一样的是后来影片揭露了女友早就知道男友身患绝症的事实,当时这部影片被观众讨论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最突出的是觉得过于理想化,不够真实,而这样的结局如果应用到文艺爱情片中,我们期待看到不一样的表现手法,让一个普通的结尾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

❸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电影是让朋友推荐的,想利用早下班的好心情看看电影。

电影名字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女人写漂流瓶,给自己不认识的人写信,诉说自己生活的烦恼。

电影看着看着,才明白,原来是以回忆的方式在讲述故事,那个女人也并非陌生人。

整部电影,我个人看完以后,我给它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是特有的安排。

女主隔壁邻居因为生活变故搬走了,搬走不久,男主就搬来住了。

从行李、从聚会、从音乐、从歌声……女主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判断男主一定是个充满文艺气息的人,也对男主有了很多期待。

后来,女主见到了男主,虽然见面的方式颇有巧合,但女主内心更是难以平静。

女主发现男主和其他女人有来往,心生醋意。一个少女发自内心喜欢一个人而产生的醋意,会让她变得古怪异常起来。

女主妈妈在大年三十那晚让她给男主那边送饺子,女主因为心里不开心不乐意送,但妈妈去送了,她又在窗子那偷偷看着男主和妈妈。

女主要和妈妈搬走了,女主激动到睡不着,半夜起来去敲男主门,没人回应。

女主就在门外蹲着睡着等,午夜的钟声响了,男主和一个女人搂搂抱抱的进了院门,把他那屋的门打开,两人进去了。

女主看到以后,十分难受,眼泪都出来了。

女主不想和妈妈搬走,还闹了脾气。

很多时候,女主想看男主,却看不到,就像恋爱中的人一样,十分想念对方。

女主帮忙男主管家收被子,第一次进男主的卧室,书房,她对男主的爱慕更是加深了。

最后,女主和妈妈搬到省外去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此断了。

女主又在窗子那里,想着男主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听到了脚步声,看到了男主拿着伞出门了,她慢慢的从屋里出去,走出大门,朝着男主背影望去。

女主对男主的喜欢和爱慕,没有在离开的时间里变淡,反而一直深藏于心,愈加浓烈。

女主和同学们去街上游行,在警察到场驱赶时,男主在混乱的情况下在人群中一把拉住女主,他们跑到一个楼房里面躲起来了。

此刻,两个人手紧紧牵着,女主先是满足的表情,再到羞涩的放开了手。

后来,爱慕难以压住,他们还是走到了那一步。

哪怕女主知道男主挺花心,但是她很爱他,发自内心的爱,爱到入魔了。

再后来,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决定搬走,因为她不想告诉男主那是他的骨肉。

女主选择了可以给孩子和她带来富裕生活的人,因为她不想让孩子受苦,她要让孩子过得舒适体面。

哪怕选择了其他人,但再次遇到男主,女主依旧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

男主对她还是那么陌生,仿佛从没见过一样。

男主一句话,就带走了女主,女主也提到,哪怕还有下一次,她依旧跟着男主走,她无法抗拒男主的一切。

第二天早上准备离开的时候,男主告诉女主,感觉昨晚发生的一切和早上的对话,似曾相识。

女主脸上显得有些紧张一样,可能怕,但是又希望男主想起吧。

女主离开的时候,在院里碰到的男主的管家,管家一声“早啊,小姐。”,让女主泪水马上滑落。

可能管家里面的打招呼,也可能管家认出了她吧。

整部电影,回忆与旁白,少有的对话,略微伤感的背景音乐,故事感十足。

女主在儿子死去后,留下了绝笔书信,也走了,电影回忆就结束了。

一个爱得深沉,爱到放弃所有,爱到不顾一切。

一个却只能在最后才知道那份爱,才懂得遗憾。

自己翻山越岭去爱的人,自己内心是那么的深刻,永远也忘不掉。

而自己觉得轻易得到爱的人,往往在最后时刻才明白。

很多时候,自己爱的人,自己受多少委屈都想爱:爱自己的人,让他多受点委屈都无所谓。

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主角怎么死的

电影里没有明确说出她如何shi,只在片尾女主在信里说到‘而我轻微的呼吸也要就此消散,我写不下去了’。由此知道她用了什么方法让她在自己生命流逝的同时写信,最后强撑最后口气写完信才shi掉。所以猜测应该是割腕或者服毒等段时间内shi不掉的zisha方法把。因为她绝望的爱和孩子的shi逼shi了她。

❺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何女主偏要飞蛾扑火

前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着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自首次问世即引起轰动,至今饮誉世界文坛。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曾评价这部小说“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该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讲述作家R闲来无事翻阅书信,发现了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在信里,陌生女人向作家R娓娓道来贯彻她一生的爱情绝恋。陌生女人怀着对作家R深沉的爱意,从少不更事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风姿绰约的少妇,最终走向生命的末路。

该小说自发表伊始即引起广泛关注,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戏剧,对它的文学解读更是层出不穷。不少读者从中感受到陌生女人的身上感受到细腻真挚而绝望到极致的爱情力量。

如果理性推敲陌生女人的心理和情感动态,我们会发现,绝美的爱情背后,其实隐藏着错误的爱情观。

在本文,我会结合心理学知识,从三个阶段具体分析陌生女人深沉的爱慕之情背后,错误的爱情观如何诱导她一步步走向绝路。同时,基于陌生女人的经历,我会谈谈现实生活中像陌生女人这样坠入爱情幻象的女性,要如何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陌生女人最喜爱的白玫瑰)

结语: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用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饱受爱情折磨的女性形象。陌生女人在来信中,以虔诚卑微的语气讲述着穷尽一生的爱慕之情,其近乎决绝的爱情观让世人唏嘘不已。该着作自问世以来,各种解读和赏析的作品层出不穷。

在我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解读这部着作应该要结合现实生活得出思考和启示。我认为,阅读陌生女人的爱情悲剧,除了沉重的叹息,我们更应该要学会借鉴其经历,在现实生活中避免坠入一样的爱情悲剧之中。

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讲的什么故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1948年深冬,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了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

故事始自18年前,一个女孩(林园饰)13岁时爱上了住在隔壁的作家。后小女孩因家中变故搬到了别处,但她却始终无法忘记曾经住在隔壁的作家。几年后,小女孩(徐静蕾饰)以学生身份回到原来的住处,与作家重逢,但作家对这个曾经住在隔壁的小女孩没有任何印象。作家因事离开,并表示回来后马上与她联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孩在绝望的等待中发现自己怀孕了,因对作家的爱,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孩子出世后,生活越发艰难,她为让孩子过上优越的生活,不得不依附有钱男人坠入风尘,过着交际花一样的生活。几年后,她终于再次遇到了深爱多年的作家,两人又有一夜的欢愉,但作家仍旧没有认出她来。又过了几年,孩子患伤寒病死去,当年的女孩将往事写进信中寄给了作家。

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少女的暗恋可以有多疯狂,结局如何呢

原来一个人的爱情也可以如此波澜壮阔,并非所有的爱情都是两情相悦的,更多时候爱而不得或者相忘于江湖,才是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爱情的最后归宿。作品在疯狂炙热而又绝对理想主义的描写之下,给我们传达了爱情最为冷静而又现实的存在,那就是:爱情,不过一个人的事情。

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低到尘埃里的爱,只会埋入尘埃

什么是这世间最无望的爱?

泰(zhang)戈(xiao)尔(xian)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当女主角成年后在旧居的胡同里与作家R先生迎面相逢,斯蒂芬·茨威格在原着中如此描述:

十三岁那年遇见并且第一眼爱上的住在隔壁的男子,在女主经历六年渴望的、难熬的岁月之后,他显然没能在女主重返旧居刻意制造的“偶遇”中认出她来,当然,他更无从知晓她内心隐藏的这份痴情。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场兵荒马乱飞蛾扑火的暗恋。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是她供在爱情神台上日夜仰望膜拜的主,她甘愿一生成为他卑微的奴。这是女主的宿命。自始至终,她渺小到连名字也不曾留下。

在老徐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不时有林海的古筝曲《琵琶语》缓缓响起,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把这个“低到尘埃里”的女子凄苦无助的爱与人生烘托得更加悲戚孤绝。

当R先生终于在自家门前留意到她,并非认出了她,仅因她是一个年轻且美丽的姑娘,走在路上本就是一道让人侧目的风景。

他将她带回住处。这是她期盼了无数次的美梦,成真的那一刻,她只感到幸福的眩晕。

电影中,两人缠绵的场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许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画面中裸露的徐静蕾颀长而瘦削的美背。

原着则侧重女主的心理刻画,使每一位看到文字的读者感受到她巨大的满足与甜蜜。她在黑暗中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这是一个少女的初夜。她选择在最美的年华把自己最珍贵的奉献给一生至爱的他。

他回馈予她的,是清晨开在花瓶里的几枝白玫瑰。以及,赐给她第二夜第三夜。

第四天,他出门远行。从此杳无音信。

他们再度重逢,是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圈里。那时,她已诞下他的儿子。为了生计,她沦落风尘,成为阔绰男人的情人。即便每一个她曾委身的男人都喜欢她、依恋她,甚至不乏真心实意想娶她,但她却从未动心。因为在她生命里,从开始到最后,始终只爱R先生一人。而在R先生看来,她却不过是有钱人身旁引人注目的陌生贵妇。

直至那一次,他惊艳她的美丽,给她某种确定的暗示。她抛下同伴不顾一切奔向他。这是他们生命中共度的第四夜。

时隔十年,他依然是她奉若神明的主,她却甘愿作他身侧千帆飘过的一舟。

次日告别。从此不再见面。

一年后,她的儿子病逝。她守在已故孩子的身旁写下一封信,将一生的爱与秘密和盘托出,在自己即将离世前寄给R先生。

然而,直到生命尽头,她都不曾被认出,更不曾被记住。自始至终,她只是一个陌生女人。

有人评论茨威格创作小说的这段时期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给他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弱点:一方面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内心描写使作品拖沓、臃肿,另一方面对情欲和无意识的热衷削弱了作品的时代感。

可在原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却正是茨威格不厌其烦的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痴情女子在绝望无助的爱里沦陷一生的悲剧,让人不忍卒读。至于所谓的时代感——只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本身便已超越时代。

老徐曾说起拍片的初衷,本想将故事放入现代,最终还是搬到了三四十年代的北平。这样的时代背景,显然更多了几分不可言说的乱世凄楚。

那个时代的现实中国,又何尝不是有太多甘愿用一生去守望的凄美爱情?

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里,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朱安、张幼仪等,她们无一例外是爱情中被遗忘被辜负的一方。纵然如此,她们却至少是有名有姓常被人念及、有照片有故事为后世留存,从某种层面来说,她们似乎算是幸运的。尤其是张幼仪,在逆境中努力提升自我,最终创立事业重获爱情。而有些女子,终其一生也只是某个男人某段情事的铺垫,在岁月的风烟里渺茫到无迹可寻。

便如天津女子俞氏。

她是李叔同即弘一法师的原配夫人。在诸多的史料中我们知道李叔同的初恋乃津门名伶杨翠喜,知道他的青楼知己李苹香、日本妻子福基,我们甚至知道李叔同生母王凤玲。却唯独不知道他原配夫人的名字。因为他鲜少在公开场合提及。

俞氏出身于殷实的茶商之家,十九岁那年与十七岁的李叔同结为连理。她悉心侍奉婆婆,独自照料两个孩子。她的默默付出却无法留住一个男人追逐自由的步伐。她不过是他生命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像鲁迅形容朱安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俞氏亦是王凤玲为李叔同亲自挑选的礼物,李叔同顺从母命接纳下这份礼物,却无法违心付出真爱。

当李叔同剃度为弘一法师,他说,爱是慈悲。他对俞氏并无爱意,故而也就谈不上慈悲。相反,俞氏用一生的隐忍与守望,让世人感慨:爱即慈悲。只不过,这份卑微的爱,却被深深掩埋在岁月的尘埃里,了无踪影。

爱的卑微,注定只能换来爱的无望。

不论时光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一份平等而富有尊严的爱,始终是一个女子值得追求和拥有的。

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小说及电影背景时代更早一个世纪,有一个我欣赏的女主,她在男主面前掷地有声的一番告白,即便是放在今天,也依然当得起寻常女子的爱情宣言:

是的,她是简·爱。她教会世间每一个女子,唯有懂得自强自爱,才有机会得到他人的欣赏与尊重,才能配得上更好的爱情。

低到尘埃里的爱,注定只会埋入尘埃。

—END—

感谢阅读,祝您愉快:-)

❾ 爱情,是两个人的花开 —— 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感

先是看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我以为这会是一部文艺的现代片,没想到是这样,看完电影我脑海中一直回想着那个妖娆艳丽一身时髦打扮却毫无生气可言的女人,徐静蕾的气质形象完完全全演绎出了她的绝望,眼神中透出的空洞,可我看完电影却只觉得可悲可叹可责可骂,大概是因为她倾尽一生去爱的人根本不值得她这样吧。可又有说不出的凄婉释然,带着这样的情绪,跑到图书馆找来了小说来读,一口气读完,觉得有些后悔看了电影,姜文真的毁了男主的所有魅力,他是有那么一些中年男子身上的魅力,可是女主第一次见到的那个男人,是年轻俊美魅力洒脱的,姜文的形象在我心里真的配不上,而且他的中年大叔形象稍显猥琐。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真的除了男主毫无纰漏可指。

       不过小说真的比电影好看很多倍,那些用文字描述出来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在电影里某些也通过女主人公的口吻说了出来,但还是差了许多。

       这是一个通篇都没有指名道姓的女人,好像真的可以不足挂齿,却有着超脱世俗无比纯洁甚至稍显扭曲的爱情。我想我是有一点懂她的,因为我也曾痴狂,我也曾迷茫。

       那是一封来自一个女人的信。

      “你穿着一身浅褐色的迷人运动服,上楼的时候总是两级一步,步伐轻捷,活泼灵敏,显得十分潇洒……你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既是一个轻浮,贪玩,喜欢奇遇的热情少年,同时又是一个在你从事的那门艺术方面无比严肃,认真负责,极为渊博,很有学问的长者。”这是那个邻家女孩儿第一次见到新搬来的作家时的印象和感觉,我想她在后来独自漫长孤独的岁月中肯定在脑海中重复回想了千百遍。很巧,我对这样性格的人也很着迷,我总觉得他们的那种魅力很吸引人,既放荡又严肃,既热情又冷漠,这种捉摸不透的人格有时候真的很容易让人沦陷,刚搬来的这个作家就是如此。

      爱情乃是人们共同的命运,所以毫无阅历,毫无思想准备的女孩便一头栽进了自己的命运,而且就此浮沉,不愿救赎自己,只愿沦陷在自己的爱情中,难得又可悲。

      女孩儿爱慕敬仰着作家,怀着自己的小心思一点点了解作家的生活,她在楼道里等着他回家,但在听到他的脚步声后却匆忙跑开。她抚摸作家碰触过的门把,连他抽完烟丢弃在一旁的烟头她也小心收藏。为了更了解他的世界,她努力读书,原先成绩糟糕此刻却突飞猛进,还主动学了钢琴,因为觉得作家可能会更加欣赏这种高雅的音乐。很喜欢书中关于这些小细节的描写,它完完全全勾勒出了一个懵懂女孩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的心境,小心翼翼又渴望被关注,心里欢喜又害怕表露于色,慌张却大胆,懵懂却真挚,甚至卑微,甚至低下。“ 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察觉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这是女孩的自述,真挚得有点为她感到难过。

       看着那段关于女孩小心翼翼地用清澈的双眼爱慕作家的场景,不由得想到了从前,我身边的一些姑娘,一样炽烈难得,被所有欢喜灌满心头,做一些蠢事。放学后学校的人差不多走光了,偷偷跑到喜欢的男生的教室里,坐在他的座位上,翻翻他的课本,字迹潦草也觉得好看。

       可我们感受着后来也懂得放手释怀。

       书中的女孩是倔强的,固执的,甚至爱得失去自我。她搬家后的时光,是在重复回想和作家的每一次相遇中度过的。两年,她说,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孤独生活更可怕的了。从相遇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给另一个人了,她就不再属于自己了,她的生活只有和他有联系才觉得充满意义。这感情死心塌地,一往无前,热烈真挚,却又觉得黯然可悲。她重新回到维也纳,这个城市在她面前已经陌生了,可是因为有那个人的出现才觉得意义非凡。她每天都站在他家门前,看着关闭着的大门,偶尔碰到他,可是他早就记不得曾经的那个邻家女孩了,她被遗忘了,她难过伤心却从不想过放弃,她试图引起他的注意,很成功地,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注意到了自己,然后,委身于他。少女说,那是她梦想成真的时刻,她觉得自己所有的心事都开了花。

       可是花开花谢,不由分说。她忘了,她爱的这个男人是怎样一个放荡潇洒的健忘者,他在滥情的世界里,永远不愿意交托真心,他用温柔的目光俘获很多少女的心,可是从未想过要负责,他要的只是一种欢愉一种享受,他始终都追求自由,始终不愿意让爱牵绊自己。所以,他怎么会忠诚呢?他走了,可是少女却还是不肯死心。

      她独自生下了和他有的孩子,不愿意告诉他,少女说,她知道作家只想要自由,不愿意对什么负责,更不愿意有个孩子来牵绊自己,所以,她独自生活,不愿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她要他以后想起她来的每一刻都是关于爱情和感激,而不是牵绊和累赘。她多了解他啊,都替他想好了这么多事情。少女为了不让作家的孩子忍受贫穷和苦难,为了让他的孩子和爸爸一样生活风光,做了一个又一个有钱人的情妇,只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却又一一拒绝他们的求婚,因为她还是想要给自己给作家一个机会,如果那个人伸出手,她还是愿意和他走。

       他们生活的圈子慢慢有了交集,有了共同的朋友,上流社会的圈子,你来我往大家都认识,她也早已经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女孩,人类社会风趣洒脱的爱情圈子她进了一个又一个,妖娆妩媚,万种风情,活得像一个精致的玩物供人观赏,生活得萎靡滥情,她好像把自己活成了他的模样。在那个看似风光无限的圈子里,女人碰到了他,在公园,在剧院,在舞厅,在很多场合,可是,他还是忘了,根本没有认出她是当年那个女孩。

       “我爱你就是爱你这个样子——感情热烈而生性健忘,一往情深却爱不专一。”女人这样说着,即使他忘了她,她还是爱着他,而且跟他走。作家只不过把她当做从夜总会带回来的一个貌美的姑娘欢愉一夜一拍两散,甚至在她的包里偷偷塞钱,可是那塞钱的举动却让她的一生爱情心酸至极。她走出门迎面碰到了照顾作家多年的老仆,从他们做邻居时就见过面,电影里的这个画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老仆怔了一怔,瞠目结舌望着眼前妖娆的女人,说了声她幼年时老仆常常对她说的话“小姐好。”她黯然的面庞嘴角上扬,是真的感激他认出了自己,只一秒,便又放出空洞凄凉的目光,在与老仆擦肩而过时把钱塞还给了他。

      女人后来的生活支撑,全是因为她的儿子,她从儿子身上看出了作家的模样,所以她更爱儿子,她抓不住作家,可是她说“我能抓住我们的儿子,这样你就不会从我身边溜走了。”“在他身上,你特有的严肃认真和玩笑戏谑兼而有之的两重性也开始明显地发展起来。”她的生命被她的儿子救赎,而完全因为是作家的儿子才被救赎,或者也可以说,从开始就没有被救赎。

      “我的儿子死了。”通篇提到了很多句这样的话,这也是她了结残生的原因,因为她的儿子死了,她要爱的人不在了,这个世上她唯一还爱着的人却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她或许是绝望吧,所以离开了她觉得冰冷的人间,而且在死之前,她不愿意让作家知道,因为作家如果知道必然会留恋,而她如果知道他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留恋她,那么她便没有了死的勇气。

       她死是为了他,生也是为了他。

       这是一个把感情看得极为重要的人,而且喜欢上了一个如此不忠诚的人却仍然要爱的人,更可悲的是,她甚至爱他的不专一。作家看完女人给他的来信后,模糊地记起一点点片段,却还是串联不起来,意思是,他仍然对这个陌生女人没有太大的印象。而这样的爱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写这些东西之前,我没有去看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影响,我只是单纯站在我的角度认为,这个女人可悲可怜。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爱之所以成为爱,是因为它能抚慰伤痛给人美好,如果一份爱杀死了一个人,又怎么能称之为爱情?那未免不是那个女人的偏执,不论是她喜欢上怎样的人,都是卑微可怜的。她喜欢的人固然有魅力,可她不分好坏地追求以及沉沦,很容易造成悲剧,爱从来都是相互的,卑微的祈求让人显得可怜又可悲,你可以说这是至高无上真诚炽烈的爱情,可这样让人毁灭的爱情我宁可不要。

       为什么一个人已经不忠诚却还要爱,鬼话连篇欺骗人心的恶心套路难道还不能让你认清现实吗?还是要爱一个把你往下拉的人,你未免太悲哀。你不高傲,也不热情,你只是个被你所认为的爱情蹂躏得只剩残渣的悲剧。

       我没有缅怀你,我只是爱自己。

       我也曾疯狂,可我还有理性,我不是不感性,我只是知道要给我的爱人一个完整丰盛的自己,而不是生命的附庸之物。

       许多不能有结果的爱,大抵都有这样一个开头和结局,我们满心欢喜想着关于那个人的所有未来,横冲直撞地跑进他的心中,却一个踉跄被紧闭的心门磕碰了头,我们在人群里小心翼翼掩过突如其来的悲伤,咽下不足为外人道的苦涩,继续波澜不惊地生活。

       说真的,求之不得,谁都有过,很了不起吗?

        我们不过都是在自己和自己闹别扭。

        这篇小说是以一封信的形式来叙述,女人字里行间流露对男人的爱慕,在自己受了极大委屈之后仍然说着:“我不怪你,你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要怪你的意思。”无论男人怎样抛弃她忘记她玩弄她,她都只是站在感性的角度去原谅,因为爱他,所以没有任何埋怨。可是在旁观者看来,男人的行为简直是薄情寡义。我们经常被感性驱使,模糊所有事实与方向,然后被动地生活,我们甚至把底线降低,在暧昧的世界,允许你浪费我的所有热情。

        然而,所有原谅只不过是给自己换来了更大的悲伤,作家把女人看作了夜总会里拿钱驱使的小姐,可女人的爱明明是这世上无与伦比的真挚感情,多么讽刺,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却恰恰是由于女人对别的男人委身作践造成的,而她的委身作践,只不过是为了作家的儿子,兜兜转转看似是一个多情圈子,却悲剧得无以复加。女人活得越来越绝望,我们看得越来越可悲。

       这世界的爱情模样千千万万,说来说去就只有两种结局,悲伤分手和白头相守,不是所有人都幸运,能遇见对的人,你总要转过几个弯才能看到在灯火阑珊处的他,如果所有人都在错误的人身上浪费一生,岂不可悲?

       你在生命最好的时刻,遇到那个让你满心欢喜想要去见面的人,那就勇敢去爱吧,可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走到一起,那就证明,这一世,你们没有缘分。求之不得,坦然放手。给你这世尘缘正确的人一个更丰盛的自己,去爱一个让你更喜欢这个世界的人,我认为这才是爱情应该有的姿态。

       它是两个人的花开。

❿ 一个女人收到一封信然后就到了一个小镇的叫什么电影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着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1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6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6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1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07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57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3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62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9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