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用奶水救战士的电影
① 一部抗战电影,一会大嫂给战士喂奶,叫什么
红嫂的故事
② 有一部抗日电视剧一个女人给一位战士喂奶交甚麽蒙
沂蒙
第23集
天刚亮,鬼子就来搜查八路伤员,于宝珍把刘老师藏在了草垛里,鬼子警觉的搜到草垛外,准备放火烧草垛,心甜急中生智跑到前院大喊肚子疼吸引伪军注意,忠厚娘把鸡从后院仍出来,伪军没搜到八路,叼着鸡悻悻离开。从此,刘老师就在于宝珍家掩护下来养伤。 鬼子和伪军占据了马牡池几天,心甜白天偷偷到窑洞里给伤员小王送糊涂,一天小王伤情恶化,陷入昏迷,不巧把心甜带来的瓦罐打翻了,窑洞外是成群的日伪军,窑洞内就是急需营养的伤员,情况紧急,心甜只能解开衣服将自己的乳汁喂到战士嘴里,伤员喝饱乳汁,昏昏睡去…… 继存一家上山打石头,途中遇到日军抓人,女八路钟慧为了不连累继存一家被鬼子抓走,继存回来以后越想越内疚,决定去找忠奉,要求去日军营地做伙夫,希望能有机会报答钟慧救了自己孙子的恩德。继存如愿以偿,在鬼子的监狱里见到了钟慧。 抗大刘老师和伤员小王伤都好的差不多了,来到忠厚家感谢于宝珍的救命之恩,说笑的时候小王说昏迷的时候梦见小时候吃娘的奶了。心甜听了又羞又喜。李月作为区干部代表来接两位伤员,临走前刘老师给于宝珍一家跪下了,表示等革命胜利后一定回来报答于宝珍一家。 忠厚和李月送走伤员,忠厚问李月见没见着继成,李月向忠厚说了继成的近况,忠厚交待李月见到继成后一定要叮嘱他小心,赌场上的钱不是钱,战场上的人不是人。
你看是不是
③ 沂蒙红嫂奶水救的战士的名字
东风少来水就的电视的名字应该叫自罗凤瑞郎封了前锋红嫂奶水救的战士的名字是叫老冯类。
④ 乳汁救伤员是什么电影
《红嫂》----是历史赋予沂蒙妇女的特殊称谓。它来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沂南县的一个真实故事--明德英“乳汁救伤员”。 1960年,着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情节,创作了短篇小说《红嫂》,后被改编成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电影《红嫂》等艺术作品在全国传唱。从此,“红嫂”就成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共同的名字 。
在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的红嫂还有很多,可以说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共产党八路军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了民族解放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她们毫不犹豫地拆下自家的门板做担架,扒下房屋上的干草喂军马,找出珍爱的陪嫁布做军鞋,拿出仅有的粮食献给子弟兵,将最后一个亲人送到了前线,用自己的乳汁喂伤员,甚至,她们可以为保护党的孩子而献出自己的骨肉,可以为保存一封烈士的遗书而毁家无悔,可以为一句诺言而坚守终生……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毅然扛起了家庭和革命的重担,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奉献之歌,把慷慨无私的崇高情怀展现到了极致!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大爱情怀,这种情怀,是红嫂精神的本质所在,更是广大沂蒙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
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沂蒙妇女共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碾面11716万斤,动员参军参战20万人,救护病员6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瓦解敌方9.8万多人。“红嫂”,正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革命精神的彰显。
为弘扬沂蒙红嫂的丰功伟绩, 2011年1月,我们在临沂市沂南县马牧乡常山庄村,利用仍然保留着抗战时期原始风貌的古村落创建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就是让世人记住她们的事迹,记住她们生命中沉潜下来的民族精神。纪念馆经过不断改造、提升、扩建,2013年7月,重新修建后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参观学习人员。之所以选择在常山庄村建纪念馆,也是缘于长期在沂蒙革命根据地战斗工作过的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的一句话:“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
⑤ 有部电影讲的是中国抗战,在一个山洞里一个刚生完孩子的女人用自己的乳汁救了一个士兵,这部影片叫什么
《红嫂》是战争年代沂蒙山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名革命战士。1997年电影
⑥ 一个女的用乳头给战士喂奶的电影名称
1997年电影《红嫂》。是战争年代沂蒙山一个真实的故事,她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一名革命战士。。
⑦ 妇女用奶水救活了解放军战士,多年后战士回来报答她是什么
她是战士的救命恩人,也是战士的再生父母,战士愿以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她,让她过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