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奇1电影英语观后感
❶ 励志英文电影
1、《死亡诗社》
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稳步升入名校一直就是每位同学所遵循的路线,然而在某天竟然意外出现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基汀老师彻底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影片中运用了许多的经典文学诗句,同学们加以背诵利用可以很有效的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2、《风雨哈佛路》
该片同样是一部励志故事,不同于其他励志影片的形式,女主的一路艰辛并没有所谓的上帝之手,面对千疮百孔的生活,女主并未放弃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通过读书闯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影片的句子有一定难度,但主人公常常有些带有哲理性思考的语句,如果用来丰富自己的文章也一定会比较出彩。
3、《傲慢与偏见》
是由简奥斯丁着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不得不说导演的选角真的很厉害,女主完全演出了故事里的样子,从一开始见面的互相看不顺眼,到达西先生的雨中告白,故事更加告诉女生不要因为别人的喜好和眼光放弃做真正的自己。该片也非常适合练习英语听力,除了部分因角色需要语速比较快,大部分角色语速适中。而且大部分是非常标准的英式发音,比较推荐。
❷ 洛奇1~6百度云给我一下
《洛奇》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YIksBdcnBgbfiG9NuQNifQ
《洛奇》是由约翰·G·艾维尔森执导,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塔莉娅·夏尔等主演的剧情片,于1976年12月3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寂寂无名的拳手洛奇获得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争夺拳王的故事,并获得了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奖项。
❸ 《洛奇》观后感
《洛奇》观后感(通用11篇)
《洛奇》当之无愧为史泰龙最优秀的作品。整个影片的叙事基调较平缓,却真实地表现出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物执着于理想的精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洛奇》观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洛奇》观后感 篇1
史泰龙那极具标志性的脸,让这部励志片好看度增加了不少。
洛奇一个有潜质的拳击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蹩脚货,和拳王对垒,虽然最后他被裁判判定输掉比赛,但他在台上坚持到了最后,虽败犹荣!
据说洛奇是励志片的开山鼻祖,而励志片也是美国电影的主旋律。
这部片子情节较薄弱,最打动我的是;洛奇在比赛前一晚上对女友说的话;我打不过他,我这是在开玩笑,我不是这个家伙的对手……我输了也无所谓……如果我能打满全场,当铃声响起,我还站在场上。我这辈子将第一次明白一件事;我再也不是个蹩脚货。
没有在比赛最后的阶段搞出女主角惊现场边,男主角原地满血复活的桥段,是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
77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开启了励志片的春天,到今天励志片已经陷入固定套路,小人物不得志,努力奋斗,再三受挫,坚持到底,成就梦想。但《洛奇》没有那么多的热血沸腾,就连最后的决斗也是草草收场,有的只是平淡的生活故事,洛奇与朋友,恋人,晚辈,同事的每一出戏都让人感同身受。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位老教练,他很势力,对洛奇这棵好苗子既喜欢又痛心,洛奇不好好打拳,去收账,老教练明知洛奇打不过拳王,还是拉下老脸去求洛奇同意他来当经纪人,以期望能够帮助他。这是一个刻画的很好的人物。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简单,励志,而且可信。
《洛奇》观后感 篇2
《洛奇》是一部比较老的电影了,但是不得不说它很经典,以前一直听说这部电影很好,所以今天就把它看了,也是了断了自己一个情节吧,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电影的理解。
Rocky在生活中只是一个小人物,生活平淡,根本没用什么可以来炫耀的,就像每一个生活中的我们,只是努力的活在每一天。有一天突然收到邀请和拳王比赛,他知道他不会赢,因为对手太强大,但是令我佩服的是他并没有退缩。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值得佩服的地方,也许我们战胜不了某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战胜它,我们就是成功者因为我们曾经尝试过,我们曾经努力过。每每到这里我就想到Rocky自己一个人奔跑在路上,努力地提升着自我,迎接着挑战,那也许就够了。
我还想分享一下一些电影的细节,Rocky的女友Adrian问他为什么选择拳击,是啊为了什么呢,这让我不禁想到Rocky在最后怎样也不肯倒下的身影,类似的还有《火影忍者》中的小李在中忍比赛中的表现,就是拼掉性命也不能倒下。然而这些又是为什么呢?你明白吗,我想现在我想清楚了,第一点,为了爱的东西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其他的东西。Rocky选择拳击或许迫于生活的无奈,但是我想他起码是爱拳击的,他可以为了它而坚持改变,克制自我。
第二点,为了尊严我们不能倒下。也许这比较空,尊严,暂时我的理解就是对自己的坚持,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放弃了,连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都放弃了,何谈尊严二字。我想正是由于尊严的存在我们还在人生的路上默默的坚持着,在一些事上不放弃,我想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给自己的尊严一个交代吧。
《洛奇》观后感 篇3
30年前,他是一个没有未来的男人,靠替别人发放高利贷维持生计……然而,瞎猫总能碰到死耗子,只要你足够坚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作为一名业余拳击手去挑战世界冠军阿波罗·科瑞德,对于他来说,这恐怕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了,无论输赢,他真正追求的只是一种坚持:对生命的坚持、对信仰的坚持、对爱的坚持。正是他在生活中乃至拳击赛场上的勇气与信念,给了无数个曾经像他一样的平凡人以希望——他就是洛奇·巴尔博亚。
一个是世界冠军,另一个虽默默无闻却坚忍不拔,虽然洛奇最终惜败,但却赢得了众人的尊敬结尾。《洛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剪辑三项大奖。而洛奇的故事,就是一个普通人去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的确,没有人会百分之百地实现梦想、但至少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洛奇”是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情绪,观众从他的身上,可以发现自己的影子。
《洛奇》观后感 篇4
因为我一直喜欢看拳击比赛,所以很久以前就知道史泰龙主演的《洛奇》系列电影了,可是始终没有去看,一是因为以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看完一共6部的《洛奇》电影;二是因为觉得《洛奇》太老了可能拍摄的效果不如现在电影好,洛奇1是1976拍的,洛奇6是2006年拍的,之间间隔了30年之久,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拍续集,每部电影都反响不错(一般电影的续集都不如首部好看),这在电影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吧。最近终于决定抽点时间先看看第1部再说,说实话当时自己都没有确定会不会继续看下去。
可是当我看洛奇1的时候就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点一点被电影吸引住了,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洛奇2、3、4、5、6!,大家都知道《洛奇》是一部励志电影,讲的是一个街头混混式的小人物怎么克服自身困难、解决自己问题、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最后战胜强手、战胜自我的成长经历。但我感觉洛奇电影不只是一部励志片,当我从洛奇1看到洛奇6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励志过程,而且通过主人翁的各种遭遇,更多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冷暖苍桑、世态炎凉以及感人至深的家庭亲情,特别是电影中用主人翁夫妇相依为命、相互扶持的简单情节表现出来的两人之间没有代价、忠贞不渝的爱情,真的是让我感动和羡慕啊!爱情尽在点滴中!这在洛奇6中表现的特别好。
在看洛奇一到六的过程中,你还能观察到那个时期美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电影技术的发展,单从电影拍摄技术方面而言《洛奇》电影一部比一部拍的好,从情节安排上看,()个人感觉除了1985年的洛奇4(主要讲洛奇与苏联拳王对决)不怎么样外,其他的几部都很不错。我们不能成为洛奇,但我们可以像洛奇一样去珍惜生活、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珍惜每一个上苍给予你的机会!即使你没有成功,你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洛奇》观后感 篇5
其实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每次失落的时候都比较喜欢看一些励志的电影或者短片什么的来改变自己的情绪,这次也不例外。
一口气看完了六部《洛奇》,这也已经是第二次看了,个人也比较喜欢看一些这类型的电影吧!好了,不废话了,进去正题。
这是一部写关于一个拳击手的故事,洛奇(史泰龙扮演)为了生存不得不在拳击职业生涯里面出走,可是他天生左撇子,在拳坛里面却是少见的,他有天赋。闲暇时间帮债主要债,这使得他名声不太好,但是没关系的,那时的他并没有那么辉煌,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拳坛世界冠军来到他的城市,想找一个当地的拳击手跟他打一场表演赛作为慈善捐献社会,很幸运的选到了洛奇,没让我们失望的是洛奇坚持到了最后,虽然输了,但他这场比赛打出了所有人都认为自杀的比赛。哦,还有一点我要说说,在洛奇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直说他是蹩脚货的那个俱乐部老板米奇,来到了洛奇居住的地方,说了很多他当年的辉煌历史,最后他提出能否让我做你的经纪人,当时洛奇没有答应,因为他很生气,“对,我一直都是蹩脚货,我在你们俱乐部这么多年,你今天终于舍得来到我家了是吧,是因为我家很臭,你来啊,搬过来跟我一起住,因为这里很臭”,其实他知道米奇一直都是看好他的,说这些只不过是气话罢了,而且他现在需要一个教练,一个经纪人,在发泄完之后,他决定答应米奇做他的经纪人,哦,此时的米奇已经七十六岁了。
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了,由于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加上故事情节太多,这里就不详细写故事情节了,下面我来说说我个人的观后感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优势和弱势,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我们坚持走到最后,胜利就属于你。有辉煌、但是也有失落,每次失落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嘲笑你,看扁你,骂你只是个蹩脚货,机会来了就要把握,把握住了,坚持住了,即便不成功也不后悔,人们只会记得你辉煌的时候,当有一天你破产了,人们只会想办法把你曾经拥有的东西全卖掉,而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到最后所有那些爱我们的和我们爱的都会离我们而去,剩下的只有自己。记得有首歌的歌词我特别喜欢,“她说风一样的男子,从来就是战士”,对啊,对于一个男人而言,从他来到世上的的那一刻,他就是战士,既然是战士就要永远去战斗,为了领土、为了荣耀、为了家和爱我们的人。电影里面也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台词:每一个伟大的战士都要有一场伟大的战斗要打。这一战不是为了荣耀,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你心中的那个猛兽“自尊”,如果不丢掉的话,你会一直痛苦下去,当最后一站结束的时候,我想此时的你比任何人都要舒坦,因为你心中的那个猛兽已经被你驱逐掉了,此刻你已经不愿意去听结果怎么样了,你会想着赶紧回家洗个热水澡,躺床上好好睡一觉,然而到此时你才能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
哦,补充一句,大家都知道《非诚勿扰》男嘉宾出场音乐吧,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个音乐是翻版,原版音乐在《洛奇》里面呢!
《洛奇》观后感 篇6
早上又重看了电影《洛奇I》,相比于上次观看,内心触动轻了些,但感悟也深了些。
电影是很早以前拍的,那时的史泰龙还年轻,所以刚看的时候有点惊讶。我是从看《第一滴血》时认识史泰龙的,当时看的热血沸腾。
《洛奇I》不是什么大片,没有浩大的场面,炫酷的动作,剧情也不算得精彩。在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时,我还抱怨电影无聊乏味,但一直看下去,一阵阵感动冲击着内心,才恍然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很感人,是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电影讲述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洛奇(史泰龙饰)由活在无望的生活中,到偶然间得到与拳王对决的机会,并努力准备,积极应战的故事。
洛奇是个大个子,靠给高利贷老板收钱和打业余拳击谋生。前者是人们瞧不起的工作,而后者则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一场比赛下来,各种伤痛。用洛奇的话说,是因为“不会唱歌,不会跳舞”;而他妈妈也对他说过,他不聪明,要好好利用身体。
事实上,也不尽是洛奇的原因,那个年代,本来就没有多少机会,多少希望。我对电影里一些青年聚集在街头无所事事的情景印象深刻。这样的景象,现在不多见,现在都扎堆网吧啊K厅啊什么的。
电影里有个词被说了很多遍:bum(废材)。没人想当bum,洛奇也不想,但生活是残酷的。替高利贷商人收钱,被司机戏谑,被俱乐部老板冷遇,想教人(一个与街头混混混一起的女孩)积极生活却被说“鬼样”……,洛奇的内心是苦涩的,甚至有点无望,以至于后来被选中作为拳王对手时有点不太相信自己;以至于俱乐部老板找上门想当他经纪人时赌气不理睬他,在他离开屋子后大声诉说自己的苦(当然,后来洛奇又追上他,与他握手言和了)。后来俱乐部老板做了他的经纪人,且担任起了他的教练。要写宽容的话,这是个很好的例子。
如今重温,再不觉得前面部分无聊了,可以说,没有那部分,后面的也不好看了。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史泰龙自己写的,他拿着剧本到处找导演,而且坚持要自己主演,为此他没少跑几处地方,终于有导演答应由他出演主角洛奇。
这部电影在当时获得了巨大反响,并夺下奥斯卡大奖,史泰龙也由此成名。要知道,在此之前,他也像洛奇一样默默无闻,品尝着生活的苦涩。
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励志片,它曾鼓舞了一代人,当然也鼓舞了我。
如今的中国是活跃的,机会很多,起码比那个年代多(那个年代,无论哪个国家,生活都是苦涩的,茫然的)。
当然,无论再哪个年代,都有生活的得意者和失意者。可是,如今的机会确实是比那时多, 起码好多都就在眼前。对于失意者,要么运气不好,要么自己没有好好珍惜机会:对于前者,可以“怨天”,天公不作美,是该被骂,不过还有下次嘛――关了扇门,不还开着窗吗;对于后者,那必须“尤人”了,而且这个“人”是自己。
然而我看到的是,虽然机会多了,但失去梦想的人也多了。
从高考填报时的不知所措,到大学里的得过且过,我看到的,是一群群失去理想的人。那个年代的人是不敢想,而如今的人是懒得想。我想,或许那个崇尚理想的时期数了,茫然中刚露出微光又回归茫然了,当年的人茫然是因为想要的都遥不可及,而今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我不知道其他年龄层的人是怎么样,我看到的,只是我的同龄人,在校大学生。说都是得过且过者是不合适的,毕竟还是有好多努力的奋斗者的。一亩之田,良莠不齐,哪个时期都这样,只不过比例不一样罢了。
《洛奇》观后感 篇7
一个是世界级拳王冠军,对他来说,比赛只是表演;而一个则是无名的小喽啰――洛奇,命运的安排,拳击冠军阿波罗.奎迪对手因受伤而退出了比赛,而洛奇则被拳王选中作为对手,而目的不过是为了填补给节日增加一些笑料。
面对强大的对手,他有过畏惧,甚至没想过要赢得比赛。但他没有退缩,他想的,就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对于他,只要能和世界冠军打15个回合而不被击倒,那就是他的胜利。
比赛中,他也明显处于劣势,无论从开场还是气氛,当然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但他没有放弃,面对拳王的戏弄挑衅,他沉着应战。被打倒了,他又站起来,比赛也渐入佳境。虽然被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甚至视线模糊看不清对手。那样的气氛,我的神经也不由得为之紧绷。史无前例的,这场比赛持续了15场之久,最后当他倒下时,身边的人都不再忍心,叫他不要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他努力了,再继续下去,可能被拳王打死。然而,他挣扎着,终于挣扎着站了起来,给了拳王重重的一击,出人意料,赢得了无数欢呼。虽然最终比赛还是在腐朽的体制下,判了拳王胜利,但这种已经断了几根肋骨的象征性的胜利,毫无意义。影片的最后,洛奇不满这样的结果:有复赛吗?显然,他已不再畏惧。生活就是这样,无论如何,我们得有信念,并为之坚持,就像洛奇,只要能和世界冠军打15个回合而不被击倒,那就是他的胜利。
不知道谁说过这么一句。我不怕死,但我怕死的时候留有遗憾。青春不过是转瞬即逝,没有太多的事件值得我们浪费,几月前的《老男孩》敲过了警钟,却也没有了面对的勇气。但其实,也许比赛我们不能取得胜利,至少,我们得坚持下去。
《洛奇》观后感 篇8
近日看了《洛奇》的1、3、4、5部,对于洛奇这个角色与人物,我有太多的感想想说,他是如此的坚强与勇敢,带给了我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坚强,因为我身边一直有个斗士。”
《洛奇》系列讲述的是一个斗士的一生,从开始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到成为拳王,终经一番的挫折后登顶,但却又面临了破产,但他从未放弃过,他选择了他平淡的生活,面对生活的巨变,他拿得起也放得下。
洛奇他是生活的斗士也是梦想的斗士,上天给了洛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然后他闹闹的抓住了,在与拳王比赛前他也紧张过,但是他知道,如果他能赢,那么将证明他不再是一个撇脚货,他为这次比赛做足了准备,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洛奇来自于社会最黑暗的最底层,为生活所迫他充当着一个打手,但他依旧有着向上的心,这个故事很平淡却也很真实,你也许能猜中结局,却依旧被它所吸引。
我不知道史泰龙是怎样写出这样一个斗士的故事的,不过我想至少他也是个斗士,因为只有斗士才能明白斗士的想法。洛奇的生活曲曲折折但一直向前,他的精神不仅改变了他自己的生活,也改变了他周围的人,史泰龙并没有写洛奇成功后是如何如何的顺利,他写了洛奇平时的生活挫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会遇见的挫折。即使是洛奇成为拳王后他的拳击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甚至成为拳王后也失败过,但他有再战回来的勇敢,他遇见了许多比他强壮比他有天赋的选手,但他最后终会赢,因为他有他们都没有的眼神与斗志。
生活都是不如意的,接受它是勇敢,改变它是态度。洛奇以勇敢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他击败的对手都是依靠他的精神击败的,第四部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人战斗是为了他的尊严而战的,一个人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别人嘲笑自己是个蹩脚货,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也许努力过后并不一定会成功,但是过后至少可以对自己说这个结果是我自己选择的,我接受它。
洛奇对于爱情也是勇敢的,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意,他能看清他身边的一切,他选择身边善良的人作为他的朋友,因为他知道一个人再勇敢也会有迷茫的时候,而他的朋友将会帮他渡过这些难关。他用心去经营他身边的感情与家庭,因为最后他将回归这里,这里也才是他的归宿。
其实生活是可以选择的,我想成为像洛奇一样的人,因为他对于身边的一切都那么的用心用情,也许这也才是他不会被打倒的真正原因。
《洛奇》观后感 篇9
第一幕:落寞的老人敲开三流蹩脚拳击手的家,告诉他自己能帮助训练他,当遭到洛奇报复性的拒绝后,他从那个破败的房间走出去,下楼梯时略微佝偻的身躯缓慢而遗憾,他回头看着房间里拒绝自己的年轻人的咒骂声,就落寞的更加浓重,直到洛奇追出挽回老者的音乐响起,我的感情敏感点终于受到刺激,只是那音乐太快,容不得我把它酝酿出来!
第二幕:他在被打成包子后,在全场的欢呼声、媒体的各种滥美之词中,执着的高呼爱人的名字,他似乎终于证明了自己而急于邀功的小孩,当终于抱住爱人的时候,他们才第一次说出了我爱你这句话,我爱你,有时候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一句话、一种滥情,但它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承诺,一种让自己完成追求决不言出的最高承诺,这个拳场示意,生活糟糕的年轻人,心中的爱埋藏在他的孤独之后,埋藏在他存在在这世界的微不足道之中,他从没有机会把爱宣泄,所以他的这份爱也极为可贵,他用事实证明这爱的来之不易,也向世人证明自己得到它的理所当然!
《洛奇》观后感 篇10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时间问题就只看了一部,貌似还有二三部吧,有时间再看吧。影片中洛基对女主人公纯真热忱的爱让人感动,洛基为比赛不畏艰苦的训练让人佩服。我还是缕出几条来吧。
第一,这次真的注意到了影片中的背景音乐了,有一种通往心灵的感觉。比如,洛基在跑到最高处的过程中那音乐还是有一种激发人的感觉的。所以说,觉得背景音乐选的特别好。
第二,影片中不得不说的是爱情了,洛基对女主人公的爱情让人羡慕,面对她(忘记名字了)的冷淡,不理不睬毫不退缩一如既往的对她好,每天去宠物店给她讲笑话,他的坚持很感动,还好最后得到了真正的爱情。
第三,就是女主人公,雅格利安啊,好像是,就这么叫吧,性格内向,别人眼中的“loser”。她渴望爱情,但却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她长得不好看又老但在洛基眼里她很美,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阐释吧。
第四,有开始洛基跑步跑到最高处的气喘吁吁和力不从心到后来比赛前夕轻松自如的到达最高处兴奋的祝贺,从洛基每天早上的六个生鸡蛋代替啤酒,早上四点起床的坚持,可以看出他的决心和想要自己简直体现证明自己的心切。
第五,虽然最后他还是没有战胜拳王,但他的价值达到了体现,他终于不再是个“蹩脚”了,他战胜了拳王三回合击败他的扬言,一直和拳王争执到十五回合,他的鼻子也终于被打断,但他无怨无悔,当裁判员宣布最后结果的时候,拳王还是松了以空气,因为他的一世英名最终会葬送,而洛基全然不在乎是不是能胜利,因为他说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他证明了他自己,嘴里一直喊着雅格利安,最后他们相拥而泣。
下的有点不像影评哈,不过总之感觉还是挺励志的。
《洛奇》观后感 篇11
看《洛奇》之前,一直以为史泰龙仅是一位成功的功夫明星。但没想到1976年三十岁的他竟如此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颇为闪亮地学院派了一回,况且用的是他自己的剧本。该片无比霸气地荣获OSCAR十项提名,虽然最终其本人未摘得影帝,但三十岁就获得提名已是难能可贵(可惜的是,直至现在这也只是史泰龙的唯一一次OSCAR提名)。
当机遇摆在你面前,而这个机遇给你带来命运转折的机会或许非常渺茫,你会怎么做呢?这恐怕正是该片所提出的一个问题。史泰龙在此非常精确地把握了一个普通人的心路历程。我想如果不是因为他面部肌肉有稍许的天生缺陷,当年他可能战胜电视台风云中的彼得·芬奇而获影帝了。当然,没有获得又怎么样?彼得·芬奇甚至连当年的小金人都没有亲手领到就已驾鹤西去,而史泰龙至今还像一位无畏的敢死队员一样厮杀在银幕的最前线。这就够了!
仔细地查了一下资料,竟然又发现史泰龙不仅集导演编剧演员多种身份于一体,而且是一名抽象派画家!实在无法把壮硕肌肉男和细腻的艺术家联想到一起,这恐怕只有我们中国的古语能解释了:人不可貌相。就像古时张飞也是书法家一样神奇。所以我辈只能由衷地感慨:原来您老也是文武双全!您不仅会唱通俗,还会唱美声。
;❹ 求《申肖克的救赎》的影评,急用!
羽翼的光辉
《肖申克的救赎》被很多碟友视作绝对的经典。许多年前的一天,我的同事老左站在办公室的中央,用夸张的语气和表情跟我们说起这部电影,这哥们不断地用“牛逼”一词表达着他极端的感叹。当我们追问起影片的名字时,他挠挠脑袋:记不清了,好像是叫什么克的。布尔什维克?什么呀。
后来,片子弄到了。正版,不叫什么克了,而叫《月黑高飞》,这名字有点像武侠。在影碟出租店的流通过程中,还有个常用的名字叫《剌激1995》。这个还蛮贴切。不管叫什么,都不妨碍影片本身带给人的那种激动。
现在,这部电影仍然聚集着广泛的“注意”,并且,总是把它列在令人惊奇的名单上。这一点是导演达拉邦特没有想到的。“为影碟感谢上帝”,他说。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天晓得为什么最终会一无所获。不过,影片的光环还是没被遮损;它的声誉,反而通过发达的音像工业,慢慢地浮将上来。
简洁地说,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好看的越狱故事。要在漫长而黑暗的时间中创造神迹,必要的前提是一把有用的工具和的一张精心安排的海报,还要,并且是必须,充满希望——“希望是好事,它永不凋谢。”这一切肯定要暗暗发生,不然,那突然打开的洞穴也不会如此震悸心魄。这是令生命向上的精彩设计,一个使命运转折的意外环扣。剌激过后,你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希望和自由等主题之间的意义潜设与关联。
因为预先知道了电影结局带给人的惊奇,所以那种豁然洞开的强烈体验在我这里也就削弱了一些。不过,通过这部电影,我倒是喜欢上了几个人。史蒂芬金算是第一个,是先有这鬼才玄妙的原着,然后才有了这部被低估的电影;而他的《闪灵》无疑是属于库布里克的另一座高峰。
好故事通过影像复现离不了好演员的演绎。蒂姆罗宾斯和摩根佛里曼的表演称得上是相得益彰,前者不温不火,后者不卑不亢。他们的动人友谊缔结于黑暗的牢狱,经过慢如刀割的时间,最后延伸在芝华塔尼明媚的海滩。
还有那个在海报上散发着性感魅力的美女。好像叫丽塔·海华斯吧,只有她,相信“鸟”有时是关不住的;而这只“鸟”,能够在一个雨夜飞走,也应该感谢她十九年来的掩护。不然,我们就无法看见和惊叹,那羽翼的神奇光辉。
希望的启示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你撒下渔网,等待捞起的浪花和鱼虾;希望是你埋下的种子,等待来年的小苗茁壮成长;希望是你昨天的努力,等待明天的成果。希望是什么?它还是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刺激1995》(又名肖申克的救赎Shawshank Redemption)一片的主题: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刺激1995》(以下简称《刺》)讲述的是一个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副总裁ANDY,因被误判杀妻及其情夫锒铛入狱,送往缅因州的监狱。长达二十年的狱中生活,从年轻到两鬓斑白,从平白无辜到锒铛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却从未磨损他渴望追求自由身的梦想。他运用自己的理财技能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RED(摩根.弗里曼饰演)实现了愿望。
这是一部经典的监狱片,导演在片中精心埋下了许多伏笔与对照,在监狱的广场上,RED对安迪说:希望没用,你最好认命。希望只是妄想、痴人说梦…,但当他不能忍受在监狱里耗尽了40年光阴,一旦假释出来,无法忍受小便不需要汇报的时候,无法忍受一个人的孤寂与恐惧,他习惯了被囚禁的生活体制,虽然一开始他厌恶这个体制,但是已经习惯并接受了这个体制,他无所适从,他几乎想到了走前人的老路自尽于社会,是安迪用自己的传奇教会了他什么是希望。终于他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千里迢迢与安迪赴约时,他也开始了生命的重生希望,并体会了希望之美的所在。一瓶冰冻啤酒、一张《费加罗的婚礼》的唱片…都可以超越失意之人的梦想,使我们燃起了生活的勇气和脱离自己丑陋外壳获得重生的希望。
剧中有这样一个有意思对白。ANDY:“life is what?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生活是什么,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对于生活在社会的你我他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怀着理想和信仰从学校毕业走入社会,我们经历过多少失败和挫折,又见识过多少虚伪和丑陋,成熟是什么,是带着面具世故地说“人要适应社会,让理想见鬼去吧”,我们常常被一个无形的枷锁所栓牢,就像一个扯线的PUPPET(木偶),线的一端是工作,另一端是自己的家庭,童年多少纯真的理想和梦想在现实中随风而逝。我们就这样轻易地被世俗和社会所征服,忘却了HOPE希望的伟大力量。
所以我很钦佩蒂姆罗宾斯饰演的安迪,是他让我学会了什么是希望,让我有了摘掉自己面具解剖灵魂的机会,当他不畏穷凶极恶的典狱长和残暴的狱警长官在狱中放起了《费加罗的婚礼》这一经典音乐,这一音乐虽然让他、狱中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囚犯、屏幕前的我无法领略美妙的意境,但足够了,至少这是美丽的音乐,这一英勇行为唤起了我们的回忆和反思。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失败,有失意,有低潮,我们缺乏乐观的精神,我们忽略了希望的启示和作用,我们常常抱怨和沮丧,彷徨和焦虑,可是我们很快地说服自己去适应,去习惯。片中安迪对着他不公正的遭遇进行智慧反击、面对强暴自信而从容地微笑。他凭借的是什么?希望!人一旦有了希望就拥有无穷的动力,最后他获得了成功。“some birds arent meant to be caged, thats all.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是对片中ANDY最好的赞扬和写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丑小鸭和美丽的鸟不是天生注定的,当我们放弃了希望,让自己带上“认命”的自卑枷锁,我们变成丑小鸭,当我们有了希望,并付出心血去努力,生活也许会欺骗我们一时,却阻止不了美丽的羽毛生长出来!
朋友,当你在碌碌无为中打算终此一生时,去看看这部片子吧,它也许不是最好的影片,可是它带给你的启示是无穷的。
希望的救赎
习惯是一种麻木,将曾经的梦想化为幼稚的代词,让未来以可见的轨迹左右生活;
希望是一种坚持,使灵魂深处保有一片自由的天空,为相同的生命做出不同的解释。
故事一九四七年处,银行家安迪 迪弗雷纳(Tim Robbins饰)被指控枪杀妻子和她的情夫。控方律师关于事实公式般的推断使ANDY罪名成立,两个无期徒刑的判罚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
一九二七年因谋杀被判无期徒刑入狱的RED(Mogan Freeman饰)现在已是肖申克监狱中的囚犯们获得狱中禁品的主要渠道了。只要付的起价钱,他可以搞到你需要的任何东西:香烟,糖果,威士忌甚至是大麻。当新囚到来的时候,RED认为弱不禁风的ANDY会在自己监狱生活的第一个夜晚里哭泣。可ANDY的沉默使RED输掉了赌注,也使RED成了这个孤独囚犯的挚友。一个月后,ANDY通过RED购买的第一件物品是一把只能对软质石材进行微雕的鹤嘴锄,ANDY的解释是自己要做一副国际象棋以消磨漫长的狱中时光。之后,ANDY搞到了丽塔 海华丝的巨幅海报并贴在了牢房的墙上。ANDY精通财税制度的特长使他渐渐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他变态囚犯的骚扰,逐步成为典狱长沃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不久以后,声明鹊起的ANDY已经成为当地监狱系统中大部分狱警报税单并为他们指定申请养老金计划。一个年轻囚犯的到来打破了ANDY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囚犯知道谁是真正的兇手。当ANDY向典狱长提出重新审理案件的请求时,却遭到断然拒绝并受到单独禁闭两个月的惩罚,唯一的知情人也被典狱长陷害致死。
面对残酷的现实,已找到自己灵魂救赎的ANDY在 一个雷雨之夜走向了二十年沉默所积累的希望之路……
评论监狱作为囚犯活动的特定场合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其特殊性在于剥夺了人的自由。身处其中的囚犯对于自由的敏感超过了任何生活在其它环境中的人。正是失去,才倍觉珍贵,也更渴望重新拥有。而生活在政党社会的人们却在追名逐利的岁月中慢慢丢掉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本性,主动地把自己的心灵禁锢在无形的高墙里,放弃了思考的自由,也忘记了自己最初的追求,或者把这种追求物化为现实生活里的一个职位,几位数字。
一个在狱中度过大半生的囚犯面对申请多年而未果的一纸假释令的反应不是喜极而泣而是企图重新返回监狱,返回他熟悉的生活。在生活了大半生的圈子里,他有学历,有地位;在外界,他只是双手犯着关节炎的无用老人。悲哀的是,现在的他连胡闹的力气都没有了。他选择了自杀,因为这是他唯一可以做主的选择。
RED在监狱中可以算是一个强者,他可以搞到许多不该在监狱这个地方出现的东西;出狱后,他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孤独地生活在恐惧中,在盼望多年的自由里流浪却无法靠岸。片中RED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思:“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Thats institutionalized.”
是的,当昨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消失殆尽只剩下今日满腹牢骚固步自封的时候,当不满足于现实里整日的循规蹈矩又不愿付出努力去改变生活的时候,当午夜梦回不知身处何方的时候,习惯的枷锁已悄悄地套住了生活的头颅,让我们沿着可见轨迹一步步地走向生命的终结而忽视了生活的其他色彩。导演达拉邦特正是通过监狱这个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凸现现实生活中蚕食自由,扼杀独立思考的无形杀手——习惯。
片中作为希望代言人的ANDY在肖申克监狱生活的二十年里一直紧守着自己最初的坚持,出于对外界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出于内心对自己无罪的认定,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他对希望的深刻认识:“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二十年的监狱生活不但没有泯灭ANDY内心深处的希望,反而让他在浮士德的积极进取精神上,又对未来生活有了陶渊明式的领悟。这种希望的本质是一种状态,一种不争不夺,只是存在的状态。
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十年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这时候,RED告诉ANDY:“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天堂和地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存乎一心,ANDY不是因为失去了自由才对自由充满了向往,而是知道在已经谙悉的生活之外有另一种生活更为精彩,知道那种生活才是他灵魂真正的故乡。所以,在芸芸众囚中只有ANDY能够在高墙的环伺之下闲庭信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然面对生活的捉弄。
跳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不让环境左右了自己的判断,这是ANDY的选择,他也在这种选择之中找到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特质。在和时间面对面的日子里,ANDY的希望使他没有在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之中迷失自我,而是默默地构筑自己的精神王国,寻找着灵魂的出路与家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依。如果ANDY没有蒙冤入狱的生活,也就不会有日后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如果在狱中的待遇有所好转就放弃自己的希望,那么他也许要在肖申克无可奈何地度过余生。于是,六年里以每周一封信的频率不弃不舍地向周议会寻求资助建立监狱图书馆,冒着生命危险通过监狱的扬声器为狱友播放音乐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ANDY正是通过这些看似以卵击石的举动来抗拒着习惯对自己的侵蚀,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们对他们的生存价值重新进行思考。强者自救,圣者渡人,隐约中可以看到ANDY平静神态中蕴涵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把暂时的得失看作是整个生命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部分,从而坦然地接受幸运的垂青或是厄运的降临。
典狱长作为狱中黑暗势力的象征被导演用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证习惯对人造成的巨大伤害尤甚于肉体的鞭挞。沃登懂得如何用一种虚无的信仰来扼杀囚犯对希望的依托。于是,他在牢牢控制着囚犯人身自由的同时还不忘记管束他们的思想,让习惯使囚犯漫漫失去自身,变成他聚敛钱财的廉价的行尸走肉。囚犯在肖申克仅有的一点权利,就是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无穷的忏悔,在忏悔中无情地践踏自己的尊严和价值,最后走到沦为时间奴隶的可怜地位。可是,沃登不知道几千年前古代中国的老子就说过:“反者道之动。”借用黑格尔的话来解释,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正是他的这种精神高压和肉体摧残成为ANDY挣脱束缚的原动力,迫使ANDY主动地去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当这种思考踏入自觉轨道的时候,外界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把ANDY的思想拽回世俗的围墙里,为完成别人的目标而疲于奔命。如果没有沃登所施加的外部压力,也许ANDY不会在入狱后极短的时间里就开始对生活进行思考,抑或他根本不会去思考,而是象其他囚犯一样麻木得接受命运的不公。
蓝天,碧海,黄沙,当ANDY与RED这对饱经风霜的朋友再度重逢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时候,历经二十年磨难后ANDY内心世界的升华已经使他的精神世界达到可以和自然界的象征——大海,这个自我克服与自我战胜的蔚蓝色的奇观平等对话的境界了。
《肖申克的救赎》是根据美国作家Stephen King的小说《丽塔 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而成,首映与1994年9月的多伦多电影节,获当年的美国电影学院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提名,但美国本土票房收入不过二千八百万美元,这与它在舆论界的有口皆碑是极不相称的,然而,一九九五年,随着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有线电视网的首播,它在当年击败了轰动一时的影片《真实的谎言》摘走了家用录象带租售排行榜第一的桂冠。
导演Frank Darabont通过生活在监狱这个特殊环境里的人们对于信仰,希望和爱的不同态度向观众阐述了自己关于时间,痛苦和友谊的独特见解。和同样是以监狱为背景的《绿色奇迹》不同,本片探讨的不是人类对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所萌发的困惑,而是那种意识到日复一日的例行公事里,生命转瞬间逝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所产生的恐惧。同时,Darabont完全遵循原着用平实的情节对人生进行深刻剖析的精神,成功地为本片营造出一种浑厚,博大的意境:片中没有超级巨星流光溢彩的风姿,没有哗众取宠的喧嚣;每一个角色都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按部就班地展开故事情节;甚至是142分钟的片长都意味着走过漫漫人生路再回首的时候,都发现不过是几个十年罢了。因此,《肖申克的救赎》不能算做是普通感念意义上的监狱题材的电影。
在导演技巧上,Darabont避免过多得表现ANDY在肉体上所遭受的打击,不用这种低俗的手法来刺激观众廉价的同情心;在ANDY被变态狂们殴打之后,观众只能远距离得看到ANDY踯躅在狱中操场上,镜头象ANDY的朋友一样,没有集中在他的伤痕和淤肿之上,而是给了他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色彩的运用上,影片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一种灰暗,单调的氛围中,人物也多活动与阴影之中。因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影片的色彩突然转为明快亮色的时候,观众的心情也随着这种明暗的变化自然而然地为主人公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而豁然开朗。
本片叙事结构的精彩之处在于尽管ANDY是肖申克监狱里真正的英雄,然而除了影片开始部分用寥寥几笔交待了ANDY入狱的原因后,就再也没有从他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而是RED用冷静,平和的旁白将观众带入高墙的世界,展现了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RED的旁白代表了肖申克监狱里大部分囚犯对待生活的看法,也让观众得以近距离地看到ANDY思想上的变化并随着这种变化的轨迹去体验人类的希望对于个体所具有的巨大的推动力。ANDY则在另一个隐形的层面上坚持自我,不放弃希望,在和时间的抗争中创造着自己的机会,也帮助RED去接受来之不易的自由。当影片结束的时候,真正需要拯救生活的不是ANDY,而是RED,还有……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避开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陷阱,象一双无形的手把观众的感觉与ANDY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自然地放纵着自己的情感。
摄影师罗杰·狄金斯没有过分炫耀自己的摄影技巧,而是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传递着相关的信息。在ANDY初到肖申克的一幕中,他只用了两个镜头(一个从监狱上空俯拍,一个从监狱大门的下方由外至内推进)就完整地勾画出了整个监狱,也预示着监狱主人公从此身陷囹圄。另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在于狄金斯没有让镜头语言超过故事的发展进程,在这里,摄影只是忠实地记录着发生在肖申克的故事,不去做无谓的猜测与暗示。
Tim Robbins和Mogan Freeman饰演的ANDY与RED之间的友谊是本片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关键,两位狱中好友含义隽永的对话及RED精彩的旁白处处闪烁出洞察生活的智慧,吸引着观众反复咀嚼玩味,从中感悟到生活中那些被自己忽略的细节原来如此重要。正如片中ANDY所说的那样:“无论多么复杂的生活,其实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选择:‘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