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电影英文影评
1. 我眼中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沙利雯(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连话也都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莎莉文老师。莎莉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她的相关作品】
她一生写过14本着作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墙之歌》
《乐观》
《走出黑暗》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海伦·凯勒生平】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她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着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 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海伦·凯勒生平:
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着《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着《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着《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电影《海伦·凯勒》(The Miracle Worker)
英文名称:The Miracle Worker
中文名称:海伦·凯勒
别 名:热泪心声
导 演:阿瑟·佩恩 Arthur Penn
主 演: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Patty Duke
Maribel Ayuso
Dale Helen Bethea
John Bliss
上 映时间:1962年05月23日
上映地 区:美国
类 型:纪录片
分 级:芬兰:K-8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出生十九个月的海伦.凯勒,因患猩红热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人。其父母也只能看着她这样成长而没有办法。一天,由波士顿来了一位聋哑学校的老师安妮,为了教导海伦,她们双双到巴拿马乡下,但结果只令海伦释放其野性和反叛。安妮的责任心和耐心得不到其他人的了解,最终导致与海伦的父亲发生矛盾。海伦的父亲要安妮两个星斯内改变海伦,否则她就得离开。于是安妮带她到森林的小屋去,通过悉心的教导,两个星期后终于改变了海伦,她与海伦之间也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本片是以身受三层痛苦,成长后为社会福利贡献的海伦.凯勒少女时代接受安妮教导为背景的真实故事。
解析海伦·凯勒
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总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辙,我宁可现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姐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的不幸
1880年6月27日,一个女婴诞生在亚拉巴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城镇,她就是海伦·凯勒。她听力很好,口齿灵敏,父母还指望她当一个音乐家呢!然而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无法摆脱。在她五岁时,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密尔特蕾特。海伦每次不能马上吃到饼干,把洋娃娃放进摇篮里时有一个软软的东西已经在里面了,每次想爬到妈妈的膝盖上时,那个软软的东西又在上面了。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给她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要是我们被关在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没有一丝光线,伸手不见五指,耳朵也听不见,会是怎么样呢?可能会尖叫一声可在大的声音别人听不见,自己更听不见,那多可怜,可是海伦却忍受了八十七年,可见海伦有多么持久的耐心啊!
海伦的转变
由于海伦自幼失聪失明,家人不得不请一位老师来教育她,通过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的帮助,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去辅导她。就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经过长途火车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师于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着马车平安到达了塔斯堪比亚,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的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发生了一场早餐战争。之后的种种事情把海伦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软化了。最后海伦屈服了,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凯勒国际
(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i. Inc 简称HKI )
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海伦·凯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海伦凯勒电影 英文对白
find life an excitig business and most exciting when it is lived for others. 我发现生活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尤其是为别人活着时
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
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
Toward the sun as long as they do not see the shadow. --- Helen Keller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The face of light, shadow just behind us - Helen Keller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Confidence is the master of fate - Helen Keller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f people are to live each day as is his last day, the more wonderful! This may show the value of life ---- Helen Keller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这就可能显出生 命的价值 ----海伦凯勒 The world's best and most beautiful things do not look back when also the intangible
soul ... ... that they can only be felt. ---- Helen Keller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海伦凯勒
3. 海伦凯勒的励志电影
海伦凯勒的励志电影是《奇迹的缔造者》。
《奇迹的缔造者》是2000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电影,由娜迪亚·泰斯导演。卢卡斯·布莱克,海莉·凯特·爱森伯格主演。该片讲述了既聋又哑的盲童海伦·凯勒的成长故事。
海伦(海莉·凯特·爱森伯格 Hallie Kate Eisenberg 饰)自幼便没有视力和听力,自然也不通 语言,一直以来,她都在黑暗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无法发泄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海伦只能不停的折磨着周围照顾她爱护她的父母。
为了避免海伦被送往孤儿院,母亲凯特(凯特·格林豪斯 Kate Greenhouse 饰)请来了名为安妮(艾丽森·艾略特 Alison Elliott 饰)的家庭教师,希望安妮能够教会海伦和缺陷和平共处的方法。
一开始,海伦根本就不接受安妮的教诲,这让课程的进行举步维艰。在安妮的一再坚持下,凯特和丈夫同意让安妮和海伦进行只有两个人的单独授课,但时间只有两周。也正是在这两周里,安妮渐渐改变了海伦的一生。
《奇迹的缔造者》影评
美国电影《奇迹的缔造者》(2000版)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影片,截取莎莉文老师初到海伦·凯勒家改变又聋又哑又盲小海伦这段经历,表现了莎莉文如何着手把撒泼任性的小海伦教育成知道遵守餐桌礼仪的小淑女,创造了特殊教育的奇迹。影片不仅非常突出和高度肯定了残疾儿童教师的重要性,也表现了家庭对残疾儿童教育的影响性。
4. 关于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简介】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次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借着她的导师安妮·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89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她的相关作品】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
《我黑暗中的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
(美) 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样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们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如果让每个人在他成人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你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海伦·凯勒生平】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利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也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
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一条出口都已向他紧紧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等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麻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着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麦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着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
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 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1880年6月27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年3月安妮·沙利文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着《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着《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利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着《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电影《海伦·凯勒》(The Miracle Worker)
英文名称:The Miracle Worker
中文名称:海伦·凯勒
别 名:热泪心声
导 演:阿瑟·佩恩 Arthur Penn
主 演:安妮·班克罗夫特 Anne Bancroft
Patty Duke
Maribel Ayuso
Dale Helen Bethea
John Bliss
上 映时间:1962年05月23日
上映地 区:美国
类 型:纪录片
分 级:芬兰:K-8
剧情介绍:
本片讲述出生十九个月的海伦.凯勒,因患猩红热成了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人。其父母也只能看着她这样成长而没有办法。一天,由波士顿来了一位聋哑学校的老师安妮,为了教导海伦,她们双双到巴拿马乡下,但结果只令海伦释放其野性和反叛。安妮的责任心和耐心得不到其他人的了解,最终导致与海伦的父亲发生矛盾。海伦的父亲要安妮两个星斯内改变海伦,否则她就得离开。于是安妮带她到森林的小屋去,通过悉心的教导,两个星期后终于改变了海伦,她与海伦之间也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本片是以身受三层痛苦,成长后为社会福利贡献的海伦.凯勒少女时代接受安妮教导为背景的真实故事。
解析海伦·凯勒
如果现在我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是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总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踏他人的覆辙,我宁可现在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7岁。凯勒小姐在出生后18个月的时候就失聪失明成了个聋哑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海伦的不幸
1880年6月27日,一个女婴诞生在亚拉巴州北部的一个叫塔斯堪比亚的城镇,她就是海伦·凯勒。她听力很好,口齿灵敏,父母还指望她当一个音乐家呢!然而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视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她仿佛置身于黑牢里无法摆脱。在她五岁时,家里又添了一个妹妹:密尔特蕾特。海伦每次不能马上吃到饼干,把洋娃娃放进摇篮里时有一个软软的东西已经在里面了,每次想爬到妈妈的膝盖上时,那个软软的东西又在上面了。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给她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要是我们被关在一个黑洞洞的房间里,没有一丝光线,伸手不见五指,耳朵也听不见,会是怎么样呢?可能会尖叫一声可在大的声音别人听不见,自己更听不见,那多可怜,可是海伦却忍受了八十七年,可见海伦有多么持久的耐心啊!
海伦的转变
由于海伦自幼失聪失明,家人不得不请一位老师来教育她,通过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的帮助,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的老师去辅导她。就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经过长途火车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师于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坐着马车平安到达了塔斯堪比亚,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的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发生了一场早餐战争。之后的种种事情把海伦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软化了。最后海伦屈服了,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着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