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化研究英文期刊
1. 影向标|此片饱受争议,万众瞩目
《长城》
3.5分
影评人、在《科幻世界》开有科幻电影专栏。
恭喜张艺谋导演!挟金狮金熊功力,成功跻身好莱坞二流怪兽大片导演之列!电影紧张有序,按五个方队,六个阶段展示了我文明古国的长城、响箭、孔明灯、鼓乐队、火药等神器,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四夷宾服!特效和场景真热闹很花钱,堪称人山兽海的一场视觉兽宴!真的就是一部故事中规中矩(节奏倒是还不错,至少不拖沓),角色平平淡淡,特效热闹华丽的二流怪兽大片啊。
2. 刘宇清:5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The Great Wall用“长城”作为片名,既不妥当,也不地道。不管怎么评价历史上的长城,它都在当今中国人的心中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内容与片名完全是文不对题,说俗了叫“挂羊头卖狗肉”,说重了叫“欺世盗名”。实在想不出好的名字,不妨把英语The Great Wall翻译成“高墙”,或者叫“饕餮”,甚至用那个幼稚得令人发笑的“Xinren”(信任),也不该盗用“长城”的名字!因为做人要诚实!
对于影片本身,我想借用石川先生和戴锦华老师的概念来描述。第一,这是一场用“团体操”美学组织起来打怪兽的游戏;第二,这是一场服食了“技术春药”之后的视觉狂欢。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自己把中国的“塞外”与美国的“西部”搞混了,错把“印第安人”听成了“契丹人”,这分明是一部好莱坞套路的西部片呀!自从看见了城楼,看见了成群的军队,进入团体操表演式的战斗场面,才敢确信这是一部张艺谋“调度”(而不是导演)的影片。
看完电影,又不由得质疑导演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作用。编剧、制片和主演都是“外邦”,用简单的情节和宏大的场面,千方百计证明那两个试图盗取黑火药的白皮肤的“贼”、“混混”或“骗子”也懂得“信任”,同“我们”是一样的人,可以为人民、集体、国家或信仰而战,而另一个像西域人的骗子必须被炸死,顺便还要恶心一下宋朝的皇帝。好莱坞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而作为出品人的喇培康收获了什么呢?政绩?业绩?票房?也许,只有满脸的口水和一地的鸡毛。
女主选了个花瓶,已经让人无语。男配的表演僵化做作,则彻底令人愤怒。这是一部糟践中国演员的作品,真心为张涵予、刘德华、彭于晏感到不值。如此无情地吐槽一部影片,在我这个最善良的影评人还是第一次。绝不是针对张艺谋导演,我很尊敬他,而且评价标准都源于他在《英雄》之前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深深地担忧,张导演如果离开了电脑数字技术和光电效果,还会不会拍电影?!
3. 赛人:5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4. tyger tyger:5分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文系硕士导师、电影学者。
费了许多人工,许多钱,许多脸,节省的是演技。有些可惜。但随它去吧,钱,他肯定会赚回来的。
5. 胤祥:4分
电影学者。
做了这么大一个局,死了这么多人,泼了这么多兽血,抠了这么多图,就为了捧一个景甜……还是蛮拼的嘛,反正大家各取所需就好了。有时间重新排一遍奥运开幕式,那么故事讲得上气不接下气肯定不是时长的问题(起承转合少一番儿呢),套《安德的游戏》虫族设定的梗,要说的无非也就是所谓异族异种的问题(求同存异哈哈哈)。对比《十三钗》这次好歹中国这边有了行动者的主体位置(然而依然没有视点权),终于是“帮助”“合作”和“信任”而非“拯救”的结构,谁说不是秀肌肉啊——这么看来,电影的事实远比影片本身要有趣。4分全给实效美服化道,跟这种片谈故事合理性和演技纯属自找没趣。
6. 风间隼:4分
影评人。
商业电影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拉民的配乐、威塔公司设计的怪兽,工业光魔的特效都是不应该抹煞的亮点。英语台词也达到了好莱坞中等水平。属于张艺谋的则是大红大绿、戏曲式的战阵场面、玻璃彩画和团体操……所有让人反胃的一切。《进击的巨人》里有个“拜城墙教”,我觉得张国师可以当他们的教主,率领他不知所谓的“五禽戏军团”拱卫墙内“家畜的幸福”。当然,说到底这还是个景甜电影,张艺谋居然不拍他最爱的偷汉子了,就是明证。
7. U兔:4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确实花了好多钱,但这又怎么样呢?无聊的故事,架空的情感,空喊的热情,完全谈不上节奏,总体很幼稚,好像小男孩在摆弄自己五颜六色的玩具兵。看完感觉特别空虚,无力吐槽。很讨厌把动物体当敌人滥杀的设定。片尾曲做作得很,跟影片气质很搭。
8. 妖灵妖:4分
制作金额是A级但内容与形式段位在B级的中美合拍片,走马观花高歌猛进地展示视觉奇观,剧作上并没有做到东西通吃,反而带着一种审慎的干涩。
9. 徐元:4分
电影媒体人、曾在《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陈凯歌和他的《道士下山》并不孤独,大家也错怪了李仁港和《天将雄师》,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受委屈了。
10. 大旗虎皮:4分
北京大学教授。
充分证明中国电影只是做好特效而不选好演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11. 大奇特:3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拍给西方人看的好莱坞流水线作业,别跟我提完成度,完成度不是应该的吗?合拍片还有很多路要走。国师在奥运美学上引入了《僵尸世界大战》《星河战队》和《超人》陨石梗。如果《黄金甲》是奥运前的试水,那《长城》就是奥运后的习作。无用功太多,民族化的恩怨情仇难引共鸣。美国怪兽片怪兽是卖点,国师的怪兽片明星是卖点,还不懂得隐藏怪兽的讯息,急于露出真容。那些拧巴在一起的中国元素和乡土配色也可以称之为输出中国文化的话,中国电影和合拍片可真不争气。景妹子倒是有进步的,她已然撑起传奇怪兽片半边天,接下来她还将出现在《金刚2》和《环太平洋2》里,表老黑她了,要黑片不黑人。
12. 胡续冬:3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部片子活生生地告诉我们,一个意识不到自己的创造力已经僵化到何等糟糕地步的老导演如果不及时退休的话后果是多么可怕,再强势的后期制作都会被无情地毁掉。如果老老实实地按照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路数拍,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恶劣,但某导演在里面添加的阻断正常叙事进程的形式感私货多到令人发指,多年来一直为人所诟病的色彩癌加倍爆发,再加上不知是与编剧团队沟通有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惨不忍睹的剧情,最后这部原本可以成为一部标准视觉奇观片的电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某体育盛会开幕式团体操大回顾、孔子学院总部年度宣传片、本土娱场男色巨型PPT和某女演员后台之谜的混合版。
13. 桃桃林林:3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失望透顶。西式的特效怪兽与张艺谋大型精神文明建设一样的方队团体操格格不入,好像一边准备打仗,一边要上台表演,更像一个中西结合失败的怪胎。五军设定完全是摆设,搞不懂有何意义。所谓好莱坞经典剧本模式,实际就是烂梗与套路。故事讲得无趣,节奏也不好,别甩锅演员了,谁演也是烂片。
14. 汽车大师:3分
电影撰稿人。
大场面都是些魔幻片、怪兽片的陈芝麻烂谷子,剩下那些东方猎奇元素怎么看怎么别扭,五彩战队敞亮干净的戏服违背了优秀好莱坞制作的基本法则。
15. 独孤岛主:2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人物极其扁平,用了一大堆明星充实画面,却大部分都成为炮灰。诸如雾中激战及人山兽海的场面都相当可观,但整体叙事完全草率、直莽、bug丛生,因此视觉上的刺激成为唯一的看点。一部仅靠场面与明星脸、几乎取消了有效的叙事内核的故事片,本身已经价值有限。如要进一步讨论所谓东西方文化议题,就更加没完没了,这种情形又不同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菊豆》的讨论,那时候的“伪民俗”,指向明确,文化抱负强烈,今天的各类奇观,已经百分百是资本的游戏,与“观赏”本身无关了。
16. 西帕克:2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一堆好莱坞编剧弄个东方“独立日”,20年前的烂梗用到现在,也算是另一种和好莱坞爆米花接轨。完全从西方视角出发,但真正买票被坑的估计还是中国观众。中文字幕翻译一股浓浓的现代感,经常自我发挥,太让人出戏。
17. 悉尼卡通:1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别跟我提工业标准,准确说是别侮辱工业标准,仿佛烂剧本就不是伪劣产品似的!对!烂!不是有瑕疵,不是差强人意,是烂!跟我念!了岸!烂!只是这部每一个毛孔里都冒出槽点的片子实在全方位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别人怎么看不知道,我是从头笑到尾,各种经典片段乱入:那个从长城内部机关一路攀升的长镜好像《狂暴之路》,人有车头喷火吉他真金属,我有周杰伦附体的双截棍鼓手;而长城军区领导班子带头鼓起的经久不息之掌,又在提醒我前阵子《我不是潘金莲》里大会堂的画面;而军区司令直冲一线,在无关紧要的侦察任务中主动献身露出的舒缓表情,终于让全片马特呆萌的苦大仇深得到合理理解——“你们丫的领个便当就杀青了,我呢?!”就连塔上琉璃的七色光,都失却《金陵十三钗》教堂中的神圣含义,而在鹿晗的深情回眸里染上了几分彩虹平权色彩!总之你只要别拿这片真当回事,可着劲地自己找乐子,就会玩得很开心。
至于部分左翼影评人会扬旗怒骂资本制造文化垃圾,部分国师影评人由本片畅谈一带一路、文化输出,部分别有用心影评人逮着汴梁城的盛况寻觅一星半点张艺谋的政治隐喻,那是他们的玩法,大家开心就好。最后插一条硬广:饶是杜比影院那么好的暗部表现和3D照明亮度,那么多本片一号的大特写,我都找不到一点瑕疵,可见人家肤质真的好。请问上面一句是给谁做的硬广:A.杜比影院;B.本片一号;C.某滴眼液;D.某英语培训机构。
18. 吴李冰:1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毫无意义的土鳖产品。
2.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考研难度怎么样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2018年并入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没有再单独开出来。
艺术理论与创意
招生人数:6(拟接收推免生2人)
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一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④艺术史与理论
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招生人数:14(拟接收推免生2人)
考试科目:①思想政治理论②英语一或日语或俄语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学术型)④中外电影历史与理论
总的来说,考试难度是比较大的,竞争压力没有北影那些热门专业那么大。才思考研建议可以选择。
3. 跪求电影的文学分析角度
文艺:
《末代皇帝》
《姐姐的守护者》
《她比烟花寂寞》
《放牛班的春天》
《海上钢琴师》
《不存在的女儿》
《莫扎特传》
《放松日》
《蓝色粉末》
《灰色花园》
《我心不老》
《黄金国度》
《她比烟花寂寞》
《苏默斯小镇》
《杯酒人生》
《柠檬树》
《幸福的馨香》
《独奏者》
《日出日落》
《花园里的萤火虫》
《狐狸与我的冒险日记》
《耶稣受难记》
《音乐之声》
《心灵捕手》
名着改编:
《傲慢与偏见》
4.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人心,而影视音乐又以它的特殊性占据着影视与音乐的双重重要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篇一西方影视翻译的语言艺术赏析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 要] 历年来人们概念中的影视,不管国产影视还是西方影视都只是茶余饭后的“甜点”,仅供娱乐,其自身只具备娱乐性,但是随着影视自身行业的发展,影片被赋予的东西越来越多,更多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各种人生意义被电影人载入到影片当中,影视淡漠其娱乐性,顺利成长为各国 文化 交流的使者,西方影视的翻译要求语言的真实准确性,也要求译文的优美诗意性。本文从翻译中的几个 方法 与技巧出发,赏析其中几例西方影视翻译。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 西方影视;翻译;语言艺术
当福尔摩斯的名字飘浮在所有侦探电影 爱好 者的心中,当迈克俊俏沉默的面孔深深地埋在《越狱》迷的脑海,当所有的电影爱好者身上都开始流淌着蓝色的“阿凡达之血”,蓦然回首,我们终于发现,西方影视作为一种视觉盛宴,正在入侵人们的精神生活。
电影在全世界文化传播的轨迹中无疑是最闪亮的一幕风景,“如果电影是一场梦,那就让我醉生梦死”,这句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笔者的QQ签名。电影的变革我们历历在目,从最初的无声、黑白的“卓别林式幽默时代”——粗糙的黑白有声电影——声音色彩画面俱全的彩色电影——3D电影时代——5D电影横空出世,在这些电影变革流程中,电影语言的变革,像是衬托红花的绿叶,成为不可或缺的变革章节,语言作为文化传播里面最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对文化的发展、传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影视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担负起传播人类文化的重任,当岁月的章节翻到华丽的21世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这些概念像浪花一样四处翻飞,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的影视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一部通过翻译工作者精心翻译的外国影视作品,就像长着翅膀的使者,双翅携带着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在世界之间传播着人类文化。纵观现今影视翻译,不难看出,与普遍的书本翻译、音译迥然,电影翻译无论是从其翻译规律或者翻译的语言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属性。
一、影视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语言翻译历史悠久,中国最着名的翻译理论是大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所谓“信、达、雅”指的是在翻译的时候一要“信于原文”,即翻译要与原文原意相符;二要“达于原文”,即翻译时表达要顺畅;三要“雅于原文”,即翻译时译文要有文采要优美。严复的翻译理论很大程度上适用于文本翻译,因为一个成功的影视翻译,需要不只是台词即影视脚本文字的“信达雅”,还需要考虑影片其他非文字因素的翻译,比如影视演员的情感表达、影视图像信息的传达、不同国家语言表达的差异性等,影视翻译翻译的不是文字,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影片,它或许是由风格迥异的图像、南辕北辙的声音、代表不同文化的文字构成的一个预期向观众传达海量情感信息的多符号载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的整体。所以影视翻译不仅局限于语言学、翻译学,它还涉及媒体传播学、影视本身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等,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整体。
二、翻译的诗意性
我们都知道,一部地道的外国影片,它身上往往携带着巨大的信息资源,它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史血脉与文化背景,深刻地反映本地民族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节奏。且电影语言与一般语言不尽相同,电影语言是指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使用的媒介手段的结合,它直接为观众的视听感官服务,它直观、鲜活、具体,用形象来表达语言,携带着巨大的感染力。要将西方影视的电影脚本翻译成中文,绝非易事。原因如下:中西文化差异巨大,西方信奉上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相信客厅里有一张茶几存在一样;中国文化往往重视意会、注重自我感悟,较为感性,而西方文化则注重概念内涵、注重分析,较为理性。这些差异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中国语言较为感性,靠语意贯彻全文,而西方语言则强调语法、词语的上传下达,语句的相互衔接与呼应。相信大家看到“中国式英语”,都会莞尔一笑,在影视翻译中,这个问题无处不在。
Gone With The Wind:
This car,Goeth would have bought this car.Why do I keep the car? Ten people by that,ten people,ten more people.This pin,two people.This is gold,two more people.He would have given me two for it,at least one.He would have given me one ,one more,one more person,person,Stern,for this.I could have got one more person,and I didn’t ,and I didn’t…
译文如下:
这辆车,歌德应该会买。我为什么留这辆车,它能换十条命,十条命,多救十个人。这枚胸针,可以救两条命。这是黄金,可多救两个人,他会让我换两个,至少一个人,他会多救一个人,多一个人,是一个人,斯滕,这个可以换一人的命,我本可多救一个人,可我没有,可我没有……
这段译文语气柔和哀伤,语义流利通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淡淡的伤感与诗意,忠实于原文的语义,文字诗意优美,文字情感与原文相契合,可称上乘译作。
再比如《狮子王》:
I laugh in the face of danger.
译作:越危险就越合我心意。
三、翻译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人们在观赏一部影片时,要同时启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内心丰富的情感神经,可谓“工作量巨大”,这就一如我们看小说,很多小说当我们看第一遍时,感觉是囫囵吞枣,云里雾里的只知大意,很多细节都是模糊的,但是纸质的小说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读很多遍,一部好的作品总是百读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随着读者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就会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但是电影不一样,电影主要是以画面和声音相结合向人们传达信息,很多信息转瞬即逝,所以人们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出现用时短的特点,如果翻译中出现一些艰涩难懂的词语或者某个词义含糊不清,而且很多电影本身的魅力也具有时效性,很多电影在欣赏的时候感觉很震撼,但是却总是提不起兴趣再看第二遍,只有一些经典影片,才能经得起时间推敲,与时光一起变成永恒。很多翻译,如果不具备时效性与准确性,那么就很可能影响观众的整体感官,让整部影片索然寡味。 比如《教父》:
I never wanted this for you.I work my whole life——I don’t apologize — to take care of my family,and I refused to be a fool,dancing on the string held by all those big shots.I don’t apologize——that’s my life——but I thought that,that when it was your time,that you would be the one to hold the string.Senator Corleone; Governor Corleone.Well,it wasn’t enough time,Michael.It wasn’t enough time.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带给你这些。我工作了一辈子,来养家糊口,我没有道过歉,我不愿意当个傻瓜,可我总是在大人物所牵的绳子上跳舞。我不会道歉的,这就是我的本色,不过我也想到过那一点,我想那时候是你的天下,你就是牵绳子的那个人。考利昂参议员,考利昂州长。好了,时间不多了,迈克尔。时间不多了!
这段台词赋予了丰富的信息,首先,这是维多的心里独白;第二,维多是个清醒的傻瓜;第三,维多愿意做个清醒的傻瓜,即便迫于无奈。
比如:《飘》
I think it’s hard winning a war with words.
译文:我认为纸上谈兵没什么作用。
四、翻译的直白性与深刻性
在一段成功的影视翻译中,电影文字脚本翻译在忠于原文进行翻译时,要注重刻画其深刻性。
比如:Schindler’s List
What is right? When a person committed a crime,the judge sentenced him to dea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is is not right,It’s called justice.
When a person has committed a crime Similarly,the emperor could sentence him to death,
Can not sentence him to death,then pardoned him,this is called right!
什么是权利?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
这不叫权利,这叫正义。
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以判他死刑,
也可以不判他死刑,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利!
当听到这句台词的翻译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内心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然后,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翻译出来的语句,使权利深刻得入木三分,相信多年后,很多人都会忘记这部Schindler’s List,但是却没有人会忘记什么叫权利!
五、翻译的口语性
在观看国外的电影大片的时候,笔者相信大家在沉醉于这些好莱坞大片带来的精彩情节时,一定也会像看我们的国粹京剧一样,看到精彩处,不禁大叫一声“好”!而西方影视译制片里口语化式的翻译,就具备这个特征。翻译片里对于口语化的需求不外乎要考虑到观众范围广,年龄跨度大,口语化可使影片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Batman:How much do you weight?
Vicky: About 1 20 pounds,I think.
Batman: Hold on.Vicky:AAH!OOH!
译文1:蝙蝠侠:你的体重是多少?
维奇:我想大概有120磅吧。
蝙蝠侠:坚持住。
维奇:啊!噢!
译文2:蝙蝠侠:多重?
维奇:120磅吧。
蝙蝠侠:抓紧。
维奇:啊!噢!
译文2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口语特色一览无遗,恰如其分地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与幽默感。
现今的影视已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越来越肩负着各国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命,随着大量西方影视作品进入我国,我国的影视翻译团队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翻译水平也日渐攀升,翻译的语言艺术涵盖广阔。本文只选取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在国外影视翻译上推陈出新。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 郭建中.实用性 文章 的翻译(下)[J].上海科技翻译,2001(04).
[2] 刘学云.翻译新论[M].武汉:湖北 教育 出版社,1996.
[3] 孙迎春.翻译学语林[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 孙致礼.文化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1).
[5] 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 柳耀辉.影视文化论文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篇二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摘要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校开设了英美影视赏析公选课,旨在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学习英美文化和文学知识,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内容
关键词:英美影视赏析课;多元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89-03
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一门公选课,有利于加强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灵活地应对各类文化差异。英美影视赏析课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为学生营造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英语 的积极性。
目前我校力争完善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多元生态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课程设置看作一个动态、开放的生态整体,讲究‘兼容、动态、良性’。”在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当中,各种课程要素相互依存、作用,灵活协调,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实现动态平衡。相比之下,传统教学过程和手段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层次性、多元性和激励性,学生常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就和喜悦。增设英美影视赏析课,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寓教于乐,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元生态化。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般说来,学生 兴趣爱好 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其学习动机的稳固性和深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及生动的 教学方法 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电影一般都有有趣或刺激的 故事 情节,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相对于刻板的教材,电影集画面、声音、故事情节于一体,更能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有效地学习语言目的。
二、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氛围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电影语言生动活泼,取材于现实生活,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电影中的光、色、声、影、形很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视听神经,形成相对直观的语言交流和自然吸纳的语言环境。
着名语言教育理论家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取决于大量的语言输入。他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收“理解性输入”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大于学生目前语言能力的信息输入。Krashen提出了“理想输入”的说法,认为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量。“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此时此地’原则从语言习得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观点。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影视赏析课能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心理障碍最小的状态下自然习得语言。
三、有助于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赋予学生成就感和满足感
英语电影中富含原汁原味的语音素材,其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真实地道,表达句式多样。电影台词可分为采访、演讲、购物等。这些台词可作为学生真实自然的听力材料。台词大都语速正常,属于实际生活中的正常语言,有利于学生模仿并学以致用;还利于学生体会 英语口语 中常用的弱读和连读,养成听说英语的正确习惯。
如影片《阿甘正传》中脍炙人口的语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狮子王》中:“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TITANIC》中:“我觉得生命是一份礼物,我不想浪费它,你不会知道下一手牌会是什么,要学会接受生活。”这些 名言 言简意赅,富含人生哲理,既可教给学生新词汇,又可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观看有趣的电影时,学生会自觉使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假设和预测,从而学习吸收信息。教师可以使用电影语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情景对话时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讨论电影内容,交流感受。在交流时,要求学生灵活使用电影中的词汇、句式和 名人名言 。好的电影比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交谈欲望,促使他们用新词汇交流感受,学以致用,给学生带来学会新知识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有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好的影视作品可以更直接地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文化所涵盖的大量信息是促使语言鲜活、推动语言发展的强大动力。学生社会文化能力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语言本身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上,尤其是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如果不了解目的语背后的文化,就会使该语言的表达苍白无力,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和句式,还要向学生传授背景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
通过电影学生会学到很多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比如,美国新娘结婚时身着白色长裙并佩戴面纱。新娘还要按照四句韵文去做,即穿戴something old,new,borrowed,and blue。舞会结束前,新娘会将花束扔向未婚的女子,接到花的女子被认为是下一位该结婚的人。这些习俗跟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相差甚远。学生在欣赏《老友记》中菲比和莫妮卡两位主角的婚礼时,就可以学习到这些文化差异。由此可见,“外语影视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表现着目 标语 文化场景,并以其丰富的语汇和具体生动的形象传递着异域文化的语言习惯、 思维方式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应精选与教材中课文主题相似的影片,并解释影片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解释文化差异时,笔者选用了《世界是平的》这部电影,影片中多次描述了印度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印度房东初次见面就问美国房客的收入、家庭和婚姻状况,这对美国人来说都是隐私;牛在印度宗教中是神圣的,印度人不吃牛肉,可是美国在印度的外包服务中居然卖烙牛的烙铁和牛排煎锅,印度人对这难以接受;印度人对美国人独有的一些小商品很陌生,因不知道具体用途而无人购买,如美国人在观看比赛时戴的奶酪形状的帽子。这一系列文化差异使得美国的外包业务在印度进展得很不顺利,从美国来的销售经理在了解了大量印美文化差异后,终于取得了成功。看完电影后,学生们踊跃发言,补充了很多印美和中美文化差异的例子,有效地练习了英语口语,并对中西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五、有助于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提高其 英语写作 能力
学生在赏析由名着改编的电影时,会学到很多英美文学知识。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会使学生对经典作家和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电影《死亡诗社》故事情节曲折,内涵发人深省。主角基丁是一位被学生们亲切地叫做“船长”的教师,他提倡学生们用崭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学生被他那反传统的教育方法所感染,创建了新的“死亡诗社”。基丁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同时也遭到这所传统学校中各种腐朽思想的抵触。该影片台词中出现了很多着名英美诗人的名句,如莎士比亚、梭罗、惠特曼、罗伯特・弗罗斯特等。基丁老师的话也很有哲学意蕴和音韵美。如:(1)因为信不信由你,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们向前到这儿来,细细玩味过去的面孔,你们经过这儿无数次,但从未真正看过他们,和你的差异并不大,对吧?……孩子们,让你的生命超越凡俗。(2)森林,因为我要为了活着而活着,深刻地活着,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髓。把生活的糟粕抛到九霄云外,以免当我的生命终结时,才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教法要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教师要善于激励、启发和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赏析完影片后探讨了 经典台词 的人生哲理,同时对英美诗歌知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笔者就影片内容设置了两个辩题(基丁老师的反传统教育模式是否可行?学生自杀的悲剧应由基丁老师负责还是由家长负责?),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展开小组 辩论 ,学生可以随意进行 观后感 与影评等思想交流。鼓励语言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篇观后感或影评,也可对故事进行改写,对学生提出更高一层的要求。写完之后学生提交,由老师评分。很多学生就片中的教育体制、亲子关系等问题有感而发,写出了切身体会,比以往写的大学英语精读课后 作文 更有深度,遣词 造句 也不错,由此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背诵了挑选出的经典台词,展现出极大的学习英语的热情。
综上所述,英美影视欣赏课作为一门大学英语选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英美文学和文化知识,可以提高其英语听说和写作能力。这门课还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机制弹性化和课堂管理方式人性化。广大教师应有效规划课堂教学活动,使英美影视赏析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文献
[1]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221-222.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63.
[3]钟华.非英语专业社会文化能力调查[J].外语界,2001,(4):23.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 专业英语 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姚范美.大学英语影视文化教学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4,(9):145-146.
[6]张明.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5).
[7]王晓芬.英文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7).
[8]刘丹,张家荣,任晓辉.英语影视欣赏与文化意识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9]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网络文库.(http://wenku..com/view/f56880dd5022aaea998f0fdc.html),2012-09.
[10]王晓辉.浅谈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有关中外影视音乐赏析论文推荐:
1. 浅谈中西方音乐教育的差异论文
2. 有关民族音乐欣赏论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谈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论文
6.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7. 当前网络音乐传播的现状分析论文
8.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