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女电影英文
A. 电影绿皮书怎么样
这是知乎上关于绿皮书的一段评价,我觉得写的很好,也很好的评价了绿皮书这部电影:
《绿皮书》是部非常“舒服”的电影,导演拍得舒服,演员演得舒服,观众看得也舒服。
什么是“舒服”?“舒服”就是它做对了它应该做对的一切事情。
从叙事到演员,从配乐到剪接,《绿皮书》的每一道环节都做得非常妥帖。它就像是一件无可挑剔的工艺品,精致而准确。
它经得起反复的琢磨,有太多细节,都妙到巅毫。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被它打动了。
1
影片片名中的“绿皮书”三个字,指的是一部真实存在过的书籍,全称为《黑人驾驶者绿皮书》。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黑人平权运动取得成果之前,美国南部多州的种族歧视现象都非常严重,以至于黑人出行变得困难重重。于是“绿皮书”应运而生,在“绿皮书”中,详细记录了美国南部各城市允许黑人出入的餐厅及酒店,为黑人旅行者规避风险。
所谓“绿皮书”,其实就是一本旅行指南。
而影片《绿皮书》讲述的,正是一个发生在旅途上的故事。
一个白人司机载着一位黑人钢琴家,依照“绿皮书”的指引,从纽约一路南下巡演,在旅途中,两个在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差异的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老影迷一定会对这样的故事感到熟悉。法国电影《触不可及》也曾用类似的设定让无数人感动不已,而1989年的《为黛西小姐开车》则在故事上和本片更为相似。当然,在这两部片子里,身份较低的一方是黑人,这在《绿皮书》中被对调了过来。
恰恰是这样的“对调”,让《绿皮书》变得更加值得玩味。
影片中的白人司机托尼·利普,出身寒微,没怎么受过教育,为人粗俗,喜欢用拳头讲道理。
另一位主角黑人钢琴家唐·谢利与他截然不同。
唐·谢利精通多国语言,混迹于纽约的上流圈子,有身份,有修养,做事有自己“苛刻”的原则。
两个人因为肤色而产生的社会地位差异,又因为身份差异变得复杂了。
白人和黑人的角色,在这个故事里都没有定式化地出现。
换句话说,导演可能想让我们知道,影片中的两个主要角色,不是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而是两个不能被肤色所简单定义的人。
影片的母题也就不再是“种族歧视”,而变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托尼和唐之间的情谊,也不只是歧视的消弭,而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朴素的尊重、欣赏与关怀。
让个体高于群体又投射群体,正是《绿皮书》的动人之处。
托尼会在看完唐的演出后告诉妻子,唐是一个天才,他欣赏唐。这种欣赏构成了他对唐理解和尊重的基础,而这种欣赏无关种族,无关身份,只关乎于人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唐对于托尼,则更多的是一种信任。托尼虽然粗俗无礼,但他守信,办事靠谱,也愿意和唐交流。
他没有简单地将唐看成一个雇主,更没有因为唐的肤色而产生太多偏见,尽管他其实也颇有些种族歧视的思想。他的直爽和诚恳,在很多时候都能温暖到孤独的唐。
“孤独”是影片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唐复杂的身份属性,是整部电影的核心话题。
影片中有一场非常有力量的戏,唐站在自己的车边,看着农田里耕作的黑人同胞们,他是那样不同,茫然而无力。
他是黑人,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钢琴家,也是一个同性恋。影片中有一场戏,在雨夜里,他情绪崩溃,他说自己孤身一人待在城堡里,他问托尼:
“我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那我到底是什么?”
托尼没有回答,整部电影也没有回答。
但这样冷冽的问题,被影片用温暖的方式给予了回应。
他的身份属性无法改变,但他可以选择鼓起勇气,走出城堡。
唐有一个兄弟,但不常联系,托尼告诉他:
“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诚然,人与人之间的巴别塔永远存在,或是因为种族,或是因为信仰,或是因为身份和地位。
但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改变现状。
《绿皮书》的故事,讲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步”,托尼和唐的友谊,温暖而美好,简单却又足够打动人心。
《绿皮书》出色就出色在,它讲了一个极好的故事,且把故事讲得极好。
导演彼得·法雷里是好莱坞成名已久的导演,拍低俗喜剧的好手,着名的公路喜剧《阿呆与阿瓜》就出自他和自己兄弟的手笔。
拍公路片,他是驾轻就熟。
《绿皮书》的叙事沉稳而老道,又不失轻松明快,这多少得归功于彼得·法雷里。
好的导演,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体现在《绿皮书》中,就是细节的出众。
影片中有一个关键道具,一块绿色的石头。
这块绿色的石头起初是托尼在一个小摊的地上捡到,恪守原则的唐要他还回小摊,他无奈答应。
但到了影片后面,绿色石头又出现了,不知道托尼使了什么把戏,而唐显然也知道托尼之前并未归还石头。这块被托尼称为“幸运石”的石头成了代表两人友情的符号,在片尾又出现在了唐的手上。
用一块小小的石头,就把人物关系交代得明明白白,且让影片更显得温情,实在厉害。
比石头更有力的是情书。
情书是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
最开始,托尼的妻子要求托尼在旅途中给她写信,托尼不情愿,但还是写了,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他文词匮乏,写下的信不但语焉不详且错字百出。
唐见到托尼写信,出于自身的语言洁癖,就干脆代行其事,帮托尼完成。
于是,一封封辞藻华丽且情真意切的信就被送到了托尼妻子的手里。
影片最后,托尼妻子一句“谢谢您帮他给我写信”成为结尾,有力而隽永,温情满满,又自然舒服。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几处极有时代特征的配乐,都辅佐了叙事,更展现出了导演想表达的私货。
对于细节的精妙处理,让《绿皮书》在平淡中充满惊喜,静水流深,却波澜涌动。
它没有展露出任何想要调动观众情绪的意图,却又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观众,让观众为托尼和唐之间的友谊而感动。
彼得·法雷里的掌控力,着实厉害。
同样厉害的还有两位演员的表演。
维果·莫腾森在片中饰演托尼·利普。他举手投足之间,完全就是一个市井莽汉的做派,真实可感,甚至都不像是在表演。
他登场后的表情,拿烟的姿势,与人交谈时的小动作,都传神极了。
看《绿皮书》,我很难联想到《指环王》里的阿拉贡也是他所饰演。
维果·莫腾森提名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男演员,能不能拿奖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表演绝对是影帝级别。
演唐·谢利的马赫沙拉·阿里是近几年来在好莱坞最有影响力的黑人男演员之一,钢琴家身上的高傲与脆弱,都被他生动地演绎了出来,那场雨夜中爆发的戏码,实在精彩。阿里拿过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这次的表演,很可能要让他和影爵再续前缘了。(已经拿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我赌《绿皮书》会拿。
当然,如果它无法拿奖,也无妨。
《绿皮书》的出色,不需要奥斯卡来证明。
作者:李霁琛
B. 大学生推荐观看的英语电影有哪些
1.《火星救援》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该片获第91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创剧本等奖项。
There are all kind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It happens that we have become friends. This is not fate. It is just that we should be friends.
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分,只仅仅是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
C.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
电影《绿皮书》里的时代背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时代。
剧情简介:托尼由于夜总会关门装修,也亟需一份工作。有个朋友建议他去参加一位音乐博士为了寻找司机所举办的面试。当他到达豪华公寓后,发现这位博士是个名叫唐的黑人古典乐钢琴家,钢琴家正需要一个司机,负责在他举办南方巡演时的接送工作。
当然,两人心里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种族隔离严重的南部地区,他们很容易身陷麻烦之中,但托尼需要钱,而唐需要一个能照顾他的专业司机。给托尼付钱的唱片公司给了他一本“绿皮书”指南,上面列着当地黑人可以吃饭睡觉的地方,因为很多旅馆和餐厅都是只限白人。
(3)绿皮女电影英文扩展阅读:
角色介绍
1、维果·莫特森饰演托尼,纽约一家夜总会的保镖。托尼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他不善言谈,内心热爱家庭,有位漂亮的妻子和两个还小的儿子。
2、马赫沙拉·阿里饰演唐,古典乐钢琴家。唐受过高等教育,谈吐不凡,对于吃穿也有极高的要求。他被上层白人欢迎,却从没真正地被平等对待过,同时也与自己的族群有着很大差距。
D. 2018年有哪些好看的英文电影
2018年涌现出了不少制作优良的英文电影,获得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和极佳口碑。我认为2018年最值得观看的英文电影有以下几部:
1.《侏罗纪世界2失落王国》
这是一部恐龙粉一定不能错过的电影,在《侏罗纪世界1》的基础上,《侏罗纪世界2》延续了恐龙时代的精彩。
除了这些之外,《精灵旅社3》,《星球大战外传》也都是十分优秀的2018英文电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观。
E. 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在剧情上有哪些亮点
托尼说,我很清楚我是谁。我是一辈子都住在布朗克斯区的人,和我母亲父亲兄弟,现在还有我老婆孩子。就这样,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才是那个急吼吼的人。每天要去赚饭钱。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的顶部,周游世界为富人演出音乐会,我住在街上,你坐在宝座上。所以,是的,我的世界比你的黑得多。
唐下车站在雨里说,是的,我住在城堡里。托尼,一个人。有钱的白人付钱让我弹钢琴,因为这使他们感到有教养,但我一离开那个舞台,我不过又是一个黑鬼,这才是他们的文化所在。我独自忍受这种煎熬,因为我不被自己的人所接受,因为我和他们不一样。所以如果我不够黑,如果我不够白,如果我不够男人,那就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F. 好看的英文电影有哪些能不能推荐几部
这个问题详细回答起来恐怕是个大工程,关于“好看”的标准也因人而异。在这里介绍几部近年来口碑不错,个人也比较喜欢的热门影片。
《波西米亚狂想曲》:一场致敬传奇与经典的音乐盛宴
同样作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的争议要比上一部大得多。它饱受诟病的一点在于,以残疾人,怪物,同性恋,黑人这些边缘群体为主角,显得过分迎合奥斯卡评审的“政治正确”。不过个人认为这部的独特风格恰恰有别于很多中规中矩的热门影片。
影片的背景设置在冷战时期,注定了它整体的灰色基调。女主艾丽莎是个平凡的哑女,遇到了被关在实验室里的半人半鱼怪异生物。两个孤独的生命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奇妙的感情,彼此救赎。画面,音乐和故事都有一种梦幻的艺术美感。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并不仅仅是把边缘元素堆砌在一起,而是讲述了一个带着他独特风格的暗黑童话,压抑之中透出温情与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