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电影 »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文献综述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2022-12-24 15:10:48

Ⅰ 电影字幕翻译参考论文

电影字幕翻译是多媒体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字幕翻译参考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字幕翻译参考论文篇1

浅析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差额翻译

一、引言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它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在信息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影视作品更是以直观与便捷的优势成为了解异域 文化 与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影视翻译因此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字幕翻译(subtitling)较之译制(bbing),以其制作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成为影视翻译最为常用的 方法 之一。

然而,正如Birgit Nedergaard-Larsen所言,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并非单一地从源语言到目 标语 言的转换过程,期间涉及诸多文本以外因素的处理,如声音、图像、画面的融合等因素[1]。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影字幕翻译通常采用浓缩、删减、添加等方法来尽可能保持画面、声音与字幕的统一,超额与欠额翻译在所难免。同时,超额与欠额翻译一直以来是翻译学术界讨论的 热点 错误类型。因此,如何看待字幕翻译中的超额、欠额翻译便迫在眉睫且具有现实意义。

二、超额翻译与欠额翻译

彼得·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提出了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和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的概念。交际翻译倾向于流畅、简单、清晰、直接的翻译方法,遵守某一特定的语域,是一种“欠额翻译”;语义翻译则倾向于细致、繁复、晦涩难懂的翻译方法,较之译者的意图,翻译更侧重思维过程的再现,因而是一种“超额翻译”[2]。超额翻译是对所译材料进行补充加工,进行超出翻译范围的改造,而欠额翻译则是在某些方面不符合翻译规范的语言中介类型,是缩写或节译。简言之,超额翻译是指译语文本承载了比源语文本更多的信息量,表述方式相对具体;而欠额翻译是指译语文本承载的信息量小于源语文本,译语文本更加概括[3]。超额与欠额翻译都是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增减,因此可以统称为差额翻译。

三、字幕翻译中的超额与欠额翻译

Georg-Michael Luyken在Overcoming Language Barriers in Television:Dubbing and Subtitling for the European Audience一书中提出,区别于文学翻译与口译,影视制作的特点使字幕翻译受到来自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字幕所占用的屏幕空间;字幕显示时间;字幕间切换的时间及字幕的显示与形式。同时,受文化因素的制约,文化缺省(cultural vacancy)也经常是翻译过程中的拦路虎。译者为了避免以上限制而进行的浓缩、删减和添加等翻译方法,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差额翻译。请看以下三则示例:

例1.I supervised 5 officers.That’s 5 personalities,5 sets of problems.You could be number 6 if you act right.But I ain’t holding no hand,you understand?I ain’t babysitting you.

我有五个手下,性格南辕北辙。你表现得好就是第六个。但我不会特别照顾你,懂吗?(《训练日》)

例2.Mail has come today and a friend writes this to me:...

今天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上说:……(《走出非洲》)

在以上示例中,原文 句子 较长,如果逐字翻译,势必会影响画面、声音与字幕的融合。因此,译者对整句进行了改译,删减了斜体部分。

例3.What about your staying longer?

怎么回事?你还要再待几天吗?(《爵士歌手》)

例4.Terrified.Mortified,petrified,stupefied...by you.

怕极了。怕得发抖,怕得发呆,怕得发神经!但不是怕你!(《美丽心灵》)

例3中,原文语速很慢,因此译者加入“怎么回事?”配合声音的行进。例4中,原文是肯定语气,使用了尾韵“ied”。译者将尾韵“ied”翻译为头韵“怕”,并且直接将否定语气译出。

从以上示例不难看出,信息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所增加或删减。例1的翻译虽然保证了画面与字幕的一致,也基本保留了原文的信息,但将主角试图示威的气势削弱了。例4中译者对尾韵的处理可谓是绞尽脑汁,但是如果将原文中隐含的否定语气直接翻译出来,观众也无法体会到源语文字的精妙之处,那么观众对字幕片的反应与源语观众对源语影片的反应也会略显不同。

字幕翻译时常受到画面、声音等非文学因素的影响,如果说文学翻译是“戴着脚镣跳舞”,那么字幕翻译就是“戴着手镣与脚镣跳舞”。译者只能在不影响画面、声音与字幕呼应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影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翻译的超额与欠额也就在所难免。

四、如何看待字幕翻译中的差额翻译

由于不同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翻译始终无法做到绝对的等值。字幕翻译既是文学翻译,又是多媒体翻译:一方面要处理台词文本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技术层面的限制因素,信息的增加和删减已是必然,等值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着名翻译家傅雷指出:“即使最优秀的译文,其韵味较之原文仍不免过或不及。翻译时只能尽量缩短这个距离,过则求其勿太过,不及则求其勿过于不及。”傅雷所说的“过”与“不及”就是本文所探讨的超额与欠额翻译。然而,超额与欠额虽是翻译中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但是只要将“过”与“不及”的度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将原文的韵味贴切地表达出来,字幕翻译又何尝不是对“一箭双雕”之美差?我提出以下两点看法,旨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帮助译者从新的角度看待超额与欠额翻译。

1.无论是文学翻译,还是字幕翻译,超额与欠额翻译都无可避免。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鸿沟自译事产生之时已然存在,加之字幕翻译又时常受到技术等非文学因素的影响,因此我认为,在不影响正常欣赏影片的前提下,适当的超额与欠额翻译是可以接受的。许崇信教授有过这样一个比喻:在列车行进的过程中,几乎无法避免车体的上下抖动和左右摇摆,但这种摇摆和抖动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都不会影响列车的顺利运行,超出了一定的范围才会发生事故。翻译就是列车的运行,“抖动”和“摇摆”不可避免。如在《成长的烦恼》中的这段对话:

例5.Teacher:ahhhh Mike.Can you explain for u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a,in Moby Dick?

Mike:Ah,sure,sure.It’s the letter between the I and the K.

这段对话的幽默之处在于“sea”和“c”这对同音异义的双关语,但是中文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双关语,因此译者必须使用变通的差额译法,保证“列车”的顺利“运行”。以下为可行的中文译本: 老师:啊……迈克,你能否给我们解释一下,《白鲸》这本书里的大海有什么意义。

迈克:哦,当然,当然,就是大海不同于大河。

译者将原文中的双关语转换成中 文的头韵实属无奈之举,但原文的幽默感却保留了下来。如果要忠实地将原文译出,注释和加注必不可少,非但幽默尽失,字幕的空间和时间因素也不容许。相对于注释和加注,同类属性之间,如修辞手法的转换可能更为有效地降低“抖动”和“摇摆”的度。

例5的译本对所译材料进行补充加工,进行超出翻译范围的改造,属于超额翻译。但正是这样的处理达到了源语影片的预期目的,因此,此处的超额翻译是可以接受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例1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得不进行缩译,源语文本所传达的信息量减少在所难免。但如果将例1的信息完整译出,势必会影响字幕的可读性与连贯性。所以,由于受到 文学因素和非文学因素的影响时而进行的适度的超额与欠额翻译是可以接受的。

2.字幕翻译中度的掌握应以电影类型为依据。电影类型不同,目的观众不同,预期效果也不同。便于本文的分析,我将电影分为严肃型和娱乐型两种。严肃型电影包括纪录片、科教片等用于提供和传达专业知识信息的电影;娱乐型电影供观众娱乐消遣,陶冶情操,诸如喜剧片、惊悚片、动作片、文艺片等。针对不同电影类型而进行的字幕翻译,所采取的翻译方法也不同。比如上述例5中,《成长的烦恼》是一部喜剧,它的目的就是使观众发笑,双关语就是笑料之一,如果采取直译的方法,观众反倒不知其所然,喜剧效果大打折扣。又如惊悚片和恐怖片,观众会将重点放在画面、声音和剧情的 发展上,如果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台词翻译的颇具文采,那么观众也会因为与剧情的格格不入而哭笑不得。

严肃型电影既然是以信息传递为目的,清晰明了才是关键,因此也就倾向于简单、清晰、直接的翻译方法,倾向于欠额翻译;娱乐型电影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改造”,即超额翻译。但是,两种翻译不是以差额为出发点,试图不忠实于源语文本。在不与技术限制相冲突的情况下,依然尽可能与源语文本保持“零度”差额。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字幕翻译是一项繁复的 工作,受到来自文学因素与技术因素两方面的限制,超额与欠额翻译不可避免。翻译学术界一直将超额与欠额翻译认定为典型的错误类型而争论不休。我认为,在与时间、空间等技术因素相冲突的情况下,适度的超额或是欠额翻译不失为一种折中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电影类型而采取的适度超额或欠额翻译不仅摆脱了来自技术层面的限制,而且达到了影片的预期目的。

<<<下页带来更多的电影字幕翻译参考论文

Ⅱ 影视字幕翻译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写也就是论文提纲

论英语影片字幕的翻译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量入境影片的欣赏水平也日益增高。大量国外影片的引进,市场对外语片字幕翻译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当前英语影片字幕翻译的标准很不统一,这无疑会影响影片的质量,本文旨在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就如何翻译英文字幕进行探讨。
一、保持原片风格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应达到的境界应该是尽可能地保持原片的风格,从而让国内观众领略到英文原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近些年来,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国人的英文水平也普遍提高,所以在影片的中文字幕当中保持原汁原味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何达到保持原片风格的这种要求呢?
1. 准确理解原文,正确传达语意。
中文字幕翻译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做到准确理解英文原文。译者若遇到翻译不通或不确定的地方应仔细查阅工具书,不应望文生义,否则会影响原文的真正含义。例如,sweet meat是英文中很常见的一个表达方式,意义为“密饯”,但在某部影片当中却有人翻译成了“甜肉”。英文中还有一些相似表达方式,诸如红肉“red meat”,译为牛羊肉;白肉“white meat”译为鸡肉。在电影《公主日记2》中,主人公在讨论昆虫时提到的英国着名生物学家“大卫.艾登堡”竟被翻译成“福尔摩斯”。影片《钢木兰》有这样一幕:谢尔比对妈妈不满,她认为妈妈为自己的婚礼请了九个女傧相过于虚荣,就引用了爸爸引用过的一位诗人的话来讽刺她:An ounce of pretension is worth a pound ofmanure.然而译者却将其译成“一份自命不凡能够换得一份收获”,不仅原来的讽刺意味完全消失,而且含义也与原文相距甚远。它的原文意思是“一盎司虚荣能换得一磅大粪”,虽然粗俗,却把诗人痛恨虚荣的心情表达得非常到位,直接翻译更能体现原作的本意。
2. 学习原语所在的文化,做出恰当的翻译。
翻译人员还会经常遇到涉及文化背景的词语,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让观众感到不知其所云。某部影片曾出现了这样的字幕:“他犯了第七诫”这样涉及西方文化背景的语句,中国观众恐怕很难读懂其中的涵义,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不了解西方基督教《圣经》里
“摩西十诫”中的第七诫为杀人,所以对白“He corne in Wted }e sevens corn in endam ent',可以翻译戍‘他犯了杀人罪”,这样的字幕翻译便一目了然了。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有些译者将“pulling my leg”翻译成了“拖我的后腿”(应翻译成‘同我开玩笑’),还有,影片《木乃伊归来》中有句台词:"He wentoutwest",看似简单,如果把这句译为“他去了美国的大西部”,好象很准确,但如果看了影片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片中被提及的人物已经死了,很显然自相矛盾,但如果我们了解了这种表达方式正是英文中“某人去世”的委婉语之一的话,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可见,影片对白可能会出现大量涉及原语所在的历史背景的内容,若不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正确、合理地翻译。
3.了解专有名词,符合统一翻译。
译名翻译要统一,按照惯例,人名、地名都是需要翻译的,WTO,CIA,FBI大家都知道的缩写,可以翻译或是直接引用。译名要按照约定俗成的标准,比如美国总统Kennedy,翻译成“肯尼迪”,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总统的名字,你非要翻成“克妮帝”,别人就不明自了。这些名称的译法可以参照辞典的标准,词典上没有的,可以用Google、网络等搜索引擎查找,通常网络上会有相关译名。实在找不到的,可以自己按照音标翻译,但要注意男女性别差异。所以,电影和电视剧的多人翻译,需要一个完善的翻译校对机制来进行规范。
一、译文应以简明易读为基础
电影是一种声画艺术,观看一部带有字幕的外国影片对于目的观众意味着进行一场剧烈的脑力活动,因为他们在解读密集的画面信急的同时还要分散注意去阅读银幕上面的文字。为使字幕达到简洁易读之目的,下面以影片《断背山》为例,依抓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版本的字幕翻译,探讨影片翻译中译者应注意的几点因素:
1.避免译文出现“英语式的汉语”。由于中西方表达习惯的差异,翻译时应尽量使译文
符合口常汉语的说话习惯。如埃尼斯的妻子让他给小阿尔玛擦鼻子,埃尼斯回答到“If I had
three hands, I could.”译文:要是我有三只手,我就可以。显然这种翻译虽能达意,但书面味太浓。不如翻译成“我简自腾不开手。”再比如埃尼斯害怕妻子说出杰克和他的关系,因而举起拳头威胁道:“You do it and I will make you eat fucking floor。”译文:你敢喊,我就让你啃地板。此种翻译让人觉得埃尼斯是在讲笑话,降低了威胁,警示的语气。如果改成:你敢喊,我就把你打翻在地。这样的译文读起来既简单明了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译文应避免“啰嗦”。
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翻译。它是通过画面,剧情和声音等多重信息渠道的共同配合来传情达意。有时翻译得太“全”反而使字幕的作用喧宾夺主。比如杰克说自己的妻子:“Lureen's good at making hard deals in the machinelry business.’,根据剧情翻译成:”萝琳很会谈生意。但如果翻译成:’’萝琳十分擅长做农业机械方面的生意,而且任何难题都难不了她。”则使译文变得冗长拖沓。
3.译文应降低“文化干扰”。
字幕翻译应该削减文化隔阂对观众产生的理解障碍。例如影片中阿尔玛对丈夫埃尼斯所说到`...it come general delivery.’中的"general delivery"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普通邮寄。因为general delivery是以前美国邮局在不清楚收件人地址的情况下邮寄信件的一种方法,只要信件上写明收件人大概住在哪一带,便可将信件邮出。为了降低文化干扰可以把整句翻译为:不确定住址邮寄过来的。
三、结语
字幕给国内观众欣赏外语影片搭建了桥梁,字幕必须简明易读,这就需要对原文进行
提炼和再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原作所蕴涵的艺术效果,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剧情,享受电
影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孙建宗.世界优秀电影赏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2]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J].外语与翻译,1998,(2):27-28

Ⅲ 如何写电影翻译的论文

英文的么?我觉得你的选题虽然新颖,但也因为新颖所以有难度。

首先第一部分introction 你可以写一下你为什么想写这方面的论文 研究这个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
第二部分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 这部分你主要写一写翻译理论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我觉得你选一些电影的字幕翻译 从某个角度分类 然后逐个分析
第四部分 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
第五部分 你的结论对学术、社会研究。。。之类的有什么帮助 存在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借鉴的 等等

就你的专业而言,看一些翻译理论的书来充实自己,起码动笔前有思路。
更重要的是看学长们写的优秀论文,尤其要找你想写的方面的看。 这一步对你未来的写作才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到你。

Ⅳ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意义

意义是:
英语字幕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与影视作品的画面、声音等结合在一起才具有意义。

Ⅳ 有关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的文献综述范文 急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第四期,93-98页,电影字幕翻译述评,作者杨洋,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如果你没有,留下email。

Ⅵ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分析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分析

随着国内电影的发展,传统应用汉语进行翻译英语字幕一直占有统治地位,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分析 篇1

1.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的传播发展,英语影视作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并且在我国人民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英语教学也在我国获得了全面的普及,这就为英语影视剧作品在我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支持[1]。然而,英语影视剧欣赏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根据原版掌握剧情,汉语字幕就为人们深入获取英语影视剧信息提供了保障[2]。因此,研究汉语字幕翻译对于推动英语影视剧作品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西方影视文化在我国推广打下坚实基础[3]。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探索当前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研究现状,结合现代国内文化发展指出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的技巧,为提升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技能提供支持。

2.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语翻译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国影视作品由于其先进性也快速进入我国文化市场,这对于大部分国内观众都要求提供翻译支持[4],通过分析近些年来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语翻译的发展可知:

(1)翻译强调与国内文化的融合性

在英语影剧进入中国初期,字幕翻译主要是按照对应原则,在翻译中强调译文的转换。然而,发展到今天英语影视作品翻译更多的贴合国内文化,并且在某些场合开始出现中国特色语言,同时,越来越多作品翻译也开始引用中国文化流行的网络语言和流行语。因此,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语翻译呈现贴合国内文化的发展趋势[5]。

(2)出现了汉语转英文的翻译现象

随着国内电影的发展,传统应用汉语进行翻译英语字幕一直占有统治地位,但是中国电影走出国门从而导致汉译英字幕的翻译慢慢形成了主流,而且由原先的国产外语影片发展到了出现以英语原创的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片[6]。

(3)影视翻译以规划策略为主

在现代英语影视作品的翻译发展中,规划策略仍然占有主导地位,这与国内观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关,并且在国内影视文化影响下也需要进行归化翻译,保证让观众能够掌握与电影最为接近的翻译概述。

(4)英语影视作品发展迅速

在国内存在大量专业从事英语影视作品的公司及团队,这就能够直接推动英语影视作品汉语翻译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发展下,也为英语影视作品翻译提供了支持,为字幕翻译提供了大量专业人才,促使英语影视作品汉语字幕翻译获得发展动力。

3.英语影视作品汉语翻译存在问题分析

影视字幕翻译发展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趋势,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英语影视作品发展中也存在大量问题[7],具体包括:

(1)翻译质量存在差异

译作中间也夹杂着很多劣质的译作,不但让人无法正确理解原作的意思,有的时候甚至还误导人们,更可怕的是对于那些外语学习者来说,这些粗制滥造的东西,都成了他们学习外语道路上的杀手,严重阻碍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进步。

(2)文化差异造成翻译错误

在英语影视作品中,字幕的翻译与作品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部分作品翻译过程中缺乏对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导致翻译的字幕只是表面含义,不能传达作品的中心思想,误导观众的欣赏思路。

(3)对语言环境掌握不清

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需要结合语言使用环境,能够按照翻译目标的表达形式提供翻译内容,这就是要求字幕翻译需要融入影视作品,不能按照表面进行一一对应翻译。实际上,在英语影视作品字幕汉语翻译中,语言环境掌握不清就说明了翻译能力不足,缺乏对整个影视作品的整体把握。

4.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探究

4.1 互联网文化发展的字幕翻译分析

传统的字幕翻译,受制于影视作品中对白时间和画面呈现时间的限制,很多时候不得不舍弃原语语言和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损失了原对白的修辞效果,进而影响观影视效果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影视作品,其字幕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区别于影院观影,受众在通过电脑和手机观看时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通过暂停 拖拽等功能键控制影片观看进度和速度,这一特点使字幕译者在表达上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影视对白中的很多修辞效果以观众具有理解该表达所需的特定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为预设,而这种预设在译语受众中的存在状态有存在、部分存在和缺失三种预设缺失或部分存在是翻译这类表达的难点,字幕译者通常用直译加注释的译法。

通过分析可知,文化上过度归化、表达过度网络化、译者过度介入和多义词词义选择忽视语境等问题亦日益凸显,译者选用翻译策略时,在文化层面上应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在网络语言使用上,要注意把握网络语言的信度、雅俗度与通用度; 在介入的必要性与方式上,应充分考虑相应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预设在翻译受众中的存在状态; 在多义词词义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4.2字幕翻译的全面性分析

影视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转换,影片的图像表演音响等因素实际上都参与了翻译过程并起着制约作用。在影视翻译中,尽管字幕占据了图像的部分,但除了语言本身,其他因素都没有改变字幕。译文是随着影视剧的播放同时插入的,影视剧视觉听觉上的内容,如演员的`动作表情语音语调语速等,场景画面背景音乐故事情节等,都是认知环境的一部分,为观众提供相关的语境信息,帮助其理解欣赏字幕翻译所进行的语义传递仅仅替代了信息的一个方面,即人物说的话,类似于常见的语义翻译字幕还要与图像表演音响等其他因素有机结合,以便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观众能够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这些视觉听觉的因素都能增加关联度,有助于字幕译者根据关联原则进行有效的经济翻译。

在语义翻译中,任何改变和删减都是绝对禁止的,否则就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但影视作品的图像音响等因素已经向观众传递了部分必要的信息,通过语言重复同样的信息不仅是多余的,而且会干扰观众欣赏。因此,影视作品中的部分原语信息在字幕中需要删减。字幕翻译人员只需要翻译图像和声音渠道没有表达清楚缺省空白的信息,而且只需要翻译这些信息,翻译的东西越少越好,观众从图像中可以看到的信息即使在原语脚本中有所提及,但在翻译字幕时因为时间和空间等技术因素的限制都必须省略。译者在将其翻译成另一国文字时,便不能不考虑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以使他国的电影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语言的魅力,否则会因译入语的晦涩难懂矫揉造作失去大部分观众。

4.3字幕翻译的美学特征分析

英语影视作品翻译应符合源语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及性格。译者在进行影视翻译时,以自身的审美情感贯穿于对整部作品的“观、品、悟、译”四个阶段。只有理解并欣赏原片,融入于不同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想角色所想,抒角色之情,言如其人,体现角色鲜明的个性,才能让译制再创作活灵活现,与源语对白及画面完美结合,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英语影视作品翻译应符合源语作品的风格。影视作品的风格包括:民族风格(反映某一特定民族生活的较为稳定的艺术特征), 时代风格(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导演风格(由于主客观因素而形成的不同导演各自在题材选取、影视语言、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审美风格(如戏剧、纪实、浪漫等风格)。译者在翻译中应抛弃自身的创作风格,在对源语对白进行增译、删减、变化等处理的同时,尽可能克服众多的限制因素,最大化贴近源语影视作品的风格。

4.4字幕翻译的忠实性分析

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要以原作品为主线,按照忠实于原作品的原则展开翻译工作,能够体现原作品艺术内容。其中,字幕翻译中重点关注对核心表现点的翻译。例如,影视作品的人物台词和旁白最能体现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字幕翻译绝对不能脱离影视作品本身。在翻译时,一定要紧扣人物的性格,紧扣人物当时的心情,在遣词造句和语气表达上多下功夫,力求性格化和口语化,同时还要兼顾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说话习惯,尽力用翻译的力量将作品中人物的精髓准确体现出来,让观众能够深刻领会。

5.总结

英语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应结合语言环境和意识形态提供最为贴切的翻译,保证英语影视作品能够原滋原味的转换成汉语字幕作用,让广大观众能够领略到西方英语国家的文化精神发展,从而丰富我国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这就要求我国英语影视作品翻译中强化技术内涵,体现翻译的专业性,促进英文影视作品翻译的发展。

英语影视剧汉语字幕翻译分析 篇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吸收外国文化,近年来,国外的影视剧作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且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电影电视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影视剧字幕翻译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基本特征入手,选取两段《白雪公主》字幕翻译实战进行批评赏析,总结出作为一个成功的字幕译者应该具备的修养。

一.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基本特征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将英语影视剧翻译成中文,就像是译者建了一座桥梁,促进中外文化的沟通交流。本质上,影视剧翻译与其他文本翻译相同,目的都是将源语的意义用译语予以再现。但影视剧翻译之所以为影视剧翻译,正是基于其特殊性,也就是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基本特征。

1.1声画统一性

首先,字幕翻译不是独立的,我们在欣赏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看字幕,更重要的是看画面,听声音。画面、声音、字幕三者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所以,译者在翻译字幕的时候,要将字幕与故事情节,画面动作,人物特点等要素结合起来,使各要素和谐融为一体。此外,由于屏幕是有限的,所以译者在翻译字幕的时候也要受到限制,字幕的内容既要表达出说话人的全部内容,也要控制译文的长度,用最简练的语言,传达最准确的信息,以减轻观众的负担,让观众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画面和情节上,更好地享受影视剧带来的快乐。

1.2文学魅力性

观众看剧,就是要放松,投入,享受,作为字幕译者,应该使观众了解基本信息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也就是说,译者的译文要美,要有文学性,要有审美价值,让观众在看了字幕之后能在情感上引发强烈的反应,这种反应能够在人们心中引起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等各种感觉,能让观众对剧情更加投入,对人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因此,字幕翻译的语言文采不可忽视,这一点又与文学翻译相同,所以,译者在翻译字幕时,可以运用文学翻译的理论,充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要素.

二.影视剧字幕翻译批评与赏析

2.1动画片《白雪公主》片段1

Queen: Take her far into the forest. Find some secluded place where she can pick wildflowers

Huntsman: Yes, Your Majesty.

Queen: And there, my faithful huntsman, you will kill her!

Huntsman: But Your Majesty, the little Princess!

Queen: Silence! You know the penalty if you fail.

Huntsman: Yes, Your Majesty.

Queen: But to make doubly sure you do not fail, bring back her heart in this.

网络译文

王后:把她带进森林深处。找一块她可以摘野花的僻静的开阔地。

猎手:是,陛下。

王后:在那里,我的忠诚的猎手,你把她杀了。

猎手:可是,陛下,小公主——

王后:安静!如果失手,你知道受什么罚。

猎手:是,陛下。

王后:不过,为了加倍保证你不失手,把她的心放在这个盒子里。

评析:

在译这段对白时,译者应充分考虑该情节发生的背景, 谈话的场合,要注意到两位谈话者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说话语气。

该情节是王后命令猎人杀死白雪公主,对话是在宫廷私密进行的,王后是统治者,心肠歹毒、心狠手辣。猎人是王后的仆人,心存善念,不忍下手,王后语气是凶狠命令的,猎人心理畏惧王后,不得不听命。

译文虽然正确传达了信息,但毫无美感可言,完全是消极地逐字翻译。译文译痕十分明显,读起来生硬别扭,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整段译文也没有体现出人物特征,此外首句和尾句很长,放在屏幕上会加重观众的视觉负担。以下是笔者的译文:

王后:带她到森林里,找个僻静的地方,让她摘野花。

猎手:是,陛下。

王后:在那,给我把她杀了,证明你的忠心。

猎手:可是,陛下,小公主她——

王后:住嘴!你知道抗旨的后果是什么!

猎手:明白,陛下。

王后:为保证万无一失,挖出她的心,用这个带回来。(盒子不用译出,观众看画面一看便知)

2.2动画片《白雪公主》片段2

Witch: All alone, my pet?

Snow White: Why, why, yes, I am. But——

Witch: The ,the little men are not here?

Snow White: No, they are not, but——

Witch: Mm-hmm Making pies?

Snow White: Yes, gooseberry pies.endprint

Witch: It is apple pies that make the menfolks mouths water. Pies made from apples like these.

Snow White: Oh, they do look delicious.

Witch: Yes! But wait till you taste one, dearie. Like to try one? Hmm?

Witch: Go on. Go on, have a bite.

巫婆: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白雪公主:是啊,不过……

巫婆:那几个小矮人都不在?

白雪公主:不,不在。

巫婆:做派啊!

白雪公主:对啊,草莓派。

巫婆:只有苹果派,才能叫人垂涎三尺,而且最好是用这种苹果。

白雪公主: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巫婆:对啊,你为什么不先尝一口呢,亲爱的,试试看。

巫婆:快啊,快咬一口。

评析:这段对话的背景是王后发现白雪公主还活着,歹毒的王后决定亲自杀掉白雪公主,她化装成一个老妇人,谋划着用毒苹果毒死白雪公主。整体来说这段译文无疑是成功的,译者突破了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句式简短,意思表达明确,对原文适当地进行了删减、曾译,语言也进行口语化处理,多处采用意译处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十分地道!此外,该译文也展现了王后的阴险狡诈,对话中逐步取得白雪公主的信任,引诱白雪公主吃毒苹果以达到她的目的,心机之深令人恨恶,与白雪公主的单纯善良形成强烈的反差,译文恰到好处,与故事情节及画面动作,人物语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足以激起观众紧张气愤的情绪。

三.字幕翻译者应具备的修养

中外影视剧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译者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译者的语言文化修养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质量。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在翻译时应当以高度的跨文化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调动各种语言转换艺术手段,充分发挥译者的桥梁作用。因此,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对译者的修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3.1译者的语言修养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双语能力,对英汉两种语言都能够正确的理解并且熟练运用,这是作为一名合格译者最为基本的要求。有些人英语很好,但是汉语表达能力差,有些人汉语表达能力很好,可是缺乏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这两种译者都不能成为合格的译者。只有做到掌握并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译文的质量才能过关。并且,影视剧题材广泛,涉及各行各业,剧中也会包含丰富的知识信息,这就对译者有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有过硬的双语能力,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忠实的译出有专业性的信息。译者译得准确,观众就能获得正确的知识,译者译得不好,就有可能误导观众。以电影《律政俏佳人》为例,这是一部涉及法律专业题材的电影,里面有很多的法言法语,此时译者如果缺少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就会犯很多低级错误,严重了甚至会误导观众。一位译者在翻译这部电影时就严重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原意应该是“法是理智而不是激情”,影片译成“法是从激情中解放出来的”,该译文则大大曲解了原意。作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译员,应该避免这样的错误。

3.2译者的文化修养

说到语言,就不得不提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不同文化之间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不可避免的事实,译者作为一名文化的传播者,要起到扩大交流,消除妨碍的作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影视剧时,要了解英美社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传统习惯、宗教信仰等基本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对等的地道的汉语表达方式,将文化“移植”过来,促成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以美剧《生活大爆炸》里一句台词为例 “You may actually believe youre in a comedy club.” “Comedy club ”是喜剧俱乐部的意思,在美国,那些擅长脱口秀的人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进行演讲,针砭时弊。这刚好与中国的相声相似,因此译文“你都会觉得自己是在德云社听相声”着实成功,试问有几个中国人不知道德云社呢,如果将Comedy club译作喜剧俱乐部,中国观众可能就体会不到语言中的讽刺意味了。

3.3译者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指的是掌握语言转换的艺术手段。我们常说,翻译是作品再创作的一种艺术,译者要充分发挥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用译语完美再现作品本身的艺术美。字幕翻译也是一样,译者要让观众体会到影视剧的艺术魅力,将作品风格和人物特色生动再现在观众面前。同样一段台词,用不同的方法去译,效果一定是不同的。字幕译者要积极调动艺术细胞,在充分理解源语人物话语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修辞手段等多种手段,用译语再现源语语言的艺术魅力。优秀的译制片中常有名言佳句被人们记住并运用。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hope can set you free.

怯懦囚禁灵魂, 希望还你自由。

四.结语

电影和电视剧就是老百姓的生活, 外来影视剧进入中国,有利于我们了解外来的语言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一些西方的知识。译者作为文化的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得好,观众就看得舒心享受,了解正确的信息,翻译得不好,会弄得观众一头雾水,享受不到看剧的快乐,严重的话还会误解观众。因此,字幕翻译质量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

Ⅶ 《文化对电影译名的影响》的论文文献综述

电影译名中的文化交流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交融的过程。貌似对等的两个词汇,可能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激活不同的意象,若对这种貌合神离不加注意,往往会造成错译、误译,甚至成为笑柄。

片名翻译归根到底仍是从一种文字到另一种文字的信息传递,它要忠实地传递与原片名和原片内容的相关信息,即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在这一点上,如果能达到译名与原片名和原片内容三方面的和谐统一当然最好,若必须抛弃一个,笔者认为应该是舍弃原片名。例如迪斯尼影片The Incredibles若遵照原片名就应译为《难以置信的人》,相比较而言,根据内容而来的译名《超人总动员》就贴切得多了。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用词太泛,也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如这里的“总动员”一词,还见于诸如《魔鬼总动员》(Total Recall)、《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怪兽总动员》(Monster)等等译名,其恐难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所以对The Incredibles一片,笔者心目中的最佳译名为《超人一族》。

由于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当把一部电影从一种文化介绍到另一种文化时,电影译名还承载着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和情感的任务。让我们来看看1995年的一部着名惊悚片Seven�该片描述了一个极富宗教色彩的犯罪故事:一个变态杀人狂自认是上帝,并围绕天主教七大死罪的戒条来逐条杀人。七条罪分别指代七项世人常犯的过错:酗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淫欲(lust)、骄横(pride)、嫉妒(envy)和暴怒(wrath)。Seven是一个在宗教上极为神秘的数字(上帝用七天创世,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夏娃),在影片Seven中数字“七”也是无处不在,七罪七罚,故事发生在七天之中,下了七次雨,结局也发生在第七天下午的七点,这是一种宿命的暗示,也是一种宗教的突显。对于并不怎么了解天主教的中国观众来说,仅仅一个“七”字是不可能使其产生与天主教传统影响下的人们同样的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和认同感的,所以影片被译为《七宗罪》,既点明了故事的主线又突显了宗教寓意,实为文化价值传递的典范。

除了信息和文化的等值传递,片名翻译还要考虑到商业因素。电影译名需尽可能的引发观众的心理认同和观看欲望,这就要求译者充分把握译入语文化背景,以创造出观众喜闻乐见的标题。在这一点上一个突出的表现手法即使用能制造悬念、渲染气氛的词汇,如“疯狂”、“惊魂”、“夺命”、“绝地”等。例如惊险片Speed在国内上映时的最初译名为《速度》,观众多不买账,因为不知所云。后来看到港译的《生死时速》,不禁为我们的译者汗颜。

好的片名翻译往往妙趣横生而给人以启迪,它能用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语言符号获得观众的青睐和关注。近几年来,国人对好莱坞大片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固然因为它们场面宏大,制作精良,但是,也要部分地归功于影片名称的翻译很好的起到了文化传递的作用。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乱世佳人》,其英文原名gong with the wind 若直译为《随风飘逝》对中国观众的吸引力必将大减,而《乱世佳人》之所以成为译名中的经典,正因为它符合中国的文化背景,不论是“乱世”还是“佳人”,都能在观众脑海中激活众多的文化元素,诸如“乱世出英雄”、“二八佳人”、“美酒佳人”等。而片名翻译若不注意译入语文化中的文化意象的变化,不仅无法准确表达原名所要表达的信息,甚至会令观众产生误解,继而使影片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我国电影一直无法在国际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糟糕的电影译名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还是让我们看看我们的一组译名吧:龙虎门(Dragon Tiger Gate)、双龙会(Twin Dragons)、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瘦虎肥龙(Skinny Tiger and fatty Dragon)、龙的心(Heart of Dragon)、龙在天涯(Dragon Fight)。这是笔者随便收集的一组有关“龙”这个字眼的电影名,中文电影名中的龙都毫无例外地指代影片中的正面英雄人物。而在西方神话和传说中�龙代表纵横混沌中的邪恶力量,象征充满野性的自然界。因此上述英文译名都跌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陷阱里,因而也就无法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要传递的信息了。这种误差不仅表现在中译英的过程中,也同样出现在英译中的翻译上面,李连杰到好莱坞后拍过一部影片Kiss Of The Dragon�其中Kiss Of The Dragon在片中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杀人技巧(类似于中国的点穴手法),然而其汉语译名《龙之吻》给人的却是一种温馨甚至浪漫的意象,与原名相差何止万里。笔者倾向于将其译为《死神之吻》,这也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翻译的特点,译名应尽可能地向原片内容靠拢,当原片名和原片内容只能二选其一时,应取后者而弃前者。

在把中国电影引向国际的过程中,也不乏片名佳译,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由张国荣、巩莉、张丰毅等主演的国产片《霸王别姬》曾获第4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该片讲述的是京剧《霸王别姬》的演员半个世纪的爱与恨,信赖与背叛,还有真挚的爱情和同性恋,以及“文革”对艺人的摧残与迫害。演员高超的演技和影片情节的曲折离奇无疑是该片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但片名的成功翻译也起到了一些宣传作用。其英文译名Farewell to My Concubine突出了故事的爱情题材与悲剧气氛,从而成功地将该片推上了国际舞台。

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电影在当今世界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如文学翻译。目前我国电影正处于一个低潮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入世后遭到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另一方面我们在有些环节上还有不足。电影译名如果不能将原电影名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势必大大降低影片的吸引力。
出处:《博览群书》

电影译名中的文化交流:劲爆:最让人意想不到的电影译名

大家都会注意到,很多外语片有很多中文译名,比如拿到第80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等奖项的《There will be blood》就有《未血绸缪》、《血色黑金》、《血色将至》等几个译名。

今天在中央六台看到了《The Other Boleyn Girl》的预告片,本来已经看过,但是还是被吸引,确切的说是被它的译名吸引:《雀占鸠巢》。了解一点点剧情,果然很形象。这让我想起了一直默认的另外两个译名:《另一个波林家的女孩》和《皇室双姝》,感觉前者是英文名的直译,而后者则是暗示了两个女主角的关系。我想到了原来还有好多影片的不同译名,最喜欢的一部是《Hilary and Jackie》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不过这部片子还有其他的翻译,比如《狂恋大提琴》,《无情荒地有琴天》,但是都没有那个引用亦舒的书名《她比烟花寂寞》的翻译传神。后来发现这些意译的名字多来自港台,而大陆这边一般是直译,这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差异吧?一般在不了解电影背景的时候,好名字会比较吸引我,在这里先列举几个: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 惊世未了缘

Legends of The Fall 秋日传奇 燃情岁月

Good Will Hunting 骄阳似我 心灵捕手

Emma 艾玛 艾玛姑娘要出嫁 芳心爱漫游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国病人 英伦情人

Pulp Fiction 低俗小说 黑色追缉令

Se7en 七宗罪 火线追缉令

A Walk in the Clouds 云中漫步 漫步在云端

The Rock 石破天惊 绝地任务 勇闯夺命岛

比较有趣的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三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变成了孪生姐妹:《星光伴我心》(《天堂电影院》)、《声光伴我飞》(《海上钢琴师》)、《真爱伴我行》(《玛莲娜》)

Julyjuly:

Hilary and Jackie翻译成狂恋大提琴真叫不动脑筋了,剧情里面女主角明明是很恨大提琴的。

别的经典译名么……Lolita 《一树梨花压海棠》很有深度,很有典故……这是一绝啊~~

大陆方面通常是直译倒也不一定,比方Moulin Rough就翻译成了《梦断花都》,这是继《魂断蓝桥》之后的“X断XX”系列之一,老实说用多了就挺俗的。

最有代表性的“意译”就是XX总动员系列,可怜的皮克斯啊……招谁惹谁了,我就没看出来《蔬菜杂烩》里头怎么就“美食总动员”了,老鼠总动员还比较符合剧情……

最近(才)引进的Becoming Jane是被官方翻译成了《傲慢与偏见——简·奥斯丁版》,真是叫人哭笑不得。先前两个版本的译名中,《成为简·奥斯丁》比较直白;而《初恋成珍》则一语双关,有点小巧妙。

说起来想到前不久蛮红的Once这部片子,译名版本很多,包括“情难独奏/曾经/一生的唯一/一次(咳,这是我私底下乱叫的)”,个人喜欢“一生的唯一”;然后觉得套用徐志摩《偶然》那首诗的诗名也挺合适,因为意境比较符合: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当初翻译成布拉格之恋也是不错的,因为考虑到国人当时可能还不知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含义……直译可能会让人觉得挺玄。

rococos:

还想到一个音译和意译都比较好的 库布里克的the shinning, 翻译成《闪灵》,看那张海报还挺有感觉的

weiluotuo:

印象最深的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名字其实叫Professional(职业杀手)。全名是Leon.The.Professional

Nicole_jmt:

还有一个我至今愤愤不平的,SHAWSHANK 翻成《肖申克的救赎》挺好的,意译和音译结合。不知道谁给弄出一个说法叫《刺激1995》,我真没晕了。估计就是这名儿直接导致当年奥斯卡没拼过阿甘。不过阿甘也确实优秀确实经典。这俩真不应该出现在同一年。更晕的是,后来居然看到了《刺激1997》……

一直都觉得,越精炼的素材翻译越见功底,电影片名的翻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翻译的好会让人拍案叫绝;翻的不好会连累片子的。不过放眼看去,现在好翻译越来越少了。《High school musical》被翻译成《歌舞青春》我就怎么都找不着青春的感觉。如果08年迪斯尼和皮克斯将要出品的动画Wall.E(看预告)真的被翻译成《机器总动员》或者《垃圾总动员》了,那就太悲哀了。(补充一下,发现这部片子已经被叫做《机器人总动员》了,我很想大叫救命总动员!)

电影译名中的文化交流:电影译名十宗罪

我一直觉得,翻译名称,如果你自信绕过直译之后,能得到意外惊艳,那不妨试试,若不是,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原意直译最保险。像以前翻译的法国城市“丹枫白露”,实在是美极了,如果直接音译,则完全达不到这种效果,将跟那些如“托斯卡纳”之流混在一块无法辨认。还有像COCACOLA,可口可乐,很形象,按硬译的话,大概会变成科克科勒,一点意思都没有。世界知名弹簧床品牌Simmons,译为“席梦思”,名如其义,堪称经典。
说到电影片名的译法,却是越看越不顺眼,不得不说几句。现在外来影片的译名,顺意性太大,太过于自由发挥,把很多本来美妙的名称糟蹋得一塌糊涂,其中以台湾、香港两地的电影翻译工作者们“贡献”最大。粗粗归纳,大概有以下十种情况:

1、四字情结

看多了影片,会发现四字译名最多,估计感觉叫起来好听,容易上口,但大量的译名都是四字,未免过于单调吧。像:莎翁情史、烈火悍将、死亡诗社、夺面双雄、帝国骄雄、木马屠城、金刚屠龙、狂蟒之灾、越战忠魂……莎翁情史,不如直译为“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原名:Shakespeare in Love),情史,按我的理解是整个感情历史;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仅仅是一种状态。死亡诗社,原片名是Dead Poets Society,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死亡诗人俱乐部”,死亡修饰诗人,而非诗社,而且片中,“死亡诗人”确是一个群体的称呼。上面两个例子都是“硬压缩”的典型。

Mystic River神秘河,意境很好,译成“悬河杀机”,完全破坏掉了。

《钢琴家》译为“钢琴战曲”、“战地琴人”,特别是后一个,笑破肚皮,什么玩意儿呢?有叫琴人的吗?

奇怪的是,《杀死比尔》好好四个字,却非要弄成“标杀令”,简单问题复杂化。

2、寻亲情结

还有喜欢把本土的一些片名直接改用于外来影片的译名。像梅尔.吉布逊的《勇敢的心》,被译为《英雄本色》,跟吴宇森导演、周润发主演的黑帮片同名,甚至连一个字都懒得改,“英雄本色”这个叫法倒是有气势,但吴导演已用过,再次拿出来套在别人头上,就逊色很多了。还有《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下面将说到),显然,可怜的灵感来源于《满清最后一个太监》。

3、片面追求气势,装神弄鬼

还有喜欢片面追求名称的气势,故弄玄虚,却不知强奸了多少原意。《独立日》,译为“天煞:地球反击战”,什么叫天煞啊?恐怕大多数人不知所云吧。好好的名字非要装神弄鬼一番。奇幻电影《伊拉贡》(Eragon,也有译成龙骑士,倒说得去)拍得臭哄哄,本不值一提,但因为另一个译名实在太恶心了,不得不说,听好:《侠影魔龙》就是港译法的最新贡献!把正义的龙变成魔,估计导演知道后会吐血吧。

《最后的苏格兰王》,原名“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这个名称本来是乌干达独裁者阿敏给自己的称号,因为他一直仇视英国,亲近苏格兰,还曾经狂妄地宣称将组织解放军去把苏格兰从英国统治下解放出来,在片中最后有记者也问起这个问题。另外,片中另一个男主角,来自苏格兰的青年医生尼古拉斯,从一个毕业生直接变为备受宠爱的总统私人医生,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坐在总统车中,乌干达老百姓以为是总统本人,欢叫着追捧着,让他享受片刻的帝王待遇,片名也对此暗中有所映射,所以直译为“最后的苏格兰王”可谓非常切题。港译为《末代独裁》或《末世独裁》,就离题了,独裁未必末代吧。港译中,凡有LAST都喜欢译为“末代”、“末世”、“末日”,所以另一部小成本影片《The Last legion》(最后的兵团)又被翻译成“末日兵团”就不奇怪了。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The Last of the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不译为“末代”啦,译成“最后一个莫希干人”,初一看觉得不错,仔细一瞧,不对,Mohicans是复数,而且片中讲的绝对不仅仅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而是三个(尽管其中男主角拥有白人血统),港译的来源估计是受到港片《最后一个太监》的影响,可是不动脑子,直接套用。

4、缺乏常识

港台弱智翻译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尼古拉斯主演的《8MM》(8毫米),稍读过数学的人都知道,MM是毫米的简称,港译偏要译成“8厘米”,厘米的简称应该是CM。而且8毫米,是一种胶片的规格。对于这个最基本的译名错误,很多人却舍不得花点精力去求证纠正,而是直接引用,于是错误越来用越广,人心的浮躁可见一斑。

Contact《接触》讲的是跟外星人的接触,译成“接触未来”,我怀疑翻译工作者根本就没有看完全片,因为整片似乎没有涉及到“未来”,都是讲当前的接触。

《风语者》是人们对二战中用民族语言为情报作贡献的纳瓦霍族人的称呼,翻译成“追风战士”,太搞笑了,初一看以为是青春偶像剧。

NaDa
电影译名中的文化交流:谈名片误译中的文化因素
随着人们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外事活动中使用名片也日趋频繁。目前我国许多涉外人员使用英文名片或在汉语名片上加印英文翻译,形成汉英对照式名片。一些外国朋友来华也常常请一些翻译公司把他们的名片翻译成相应的汉语。然而就笔者所见,很多这类双语对照式名片的翻译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如名称翻译混乱,职务、职称表意不清、人名书写中名姓不分,地名、地址不合译入语行文习惯等问题,甚至还有些信息错译或干脆不译,这造成人们交际中许多不应有的误解。本文就名片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名”,即“姓名、单位名、职务或职称名、地名”分别讨论,分析一些名片的误译进行并指出影响这些翻译背后的文化因素。

1. 姓名的翻译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姓名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但有不少名片上的姓名翻译就存在一些瑕疵,如下面中译英例:
(1)刘云西:Liu Yun Xi
(2)章少泉:Shaoquan Zhang
(3)田淑琴:SHUQIN TIAN
(4)鲍琛明:BAO CHENMING
(5)王小昕:H. Y Wang
(6)王幸村:Hamlet Wang
以上各例译法多样,造成这种种差异根源何在?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并且大部分人的名是两个汉字组成,如上例都是双字名;而英语国家姓名的一般结构为 :教名、自取名(中名)、姓,中名在很多场合往往省略或以首字母缩写。如:George W. Bush或George Bush。这种姓名排列上的差异有着深厚的宗教、社会制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按照陈立(2000 :57)的统计,汉语姓名与英语民族的姓名相比,在数量上是名多姓少,在功能上汉语的姓最初是用以“明世系、别婚姻”、同姓不通婚 ;而英语民族的姓只是家庭、家族的代号,仅有社会交际功能无区别婚姻的作用。所以汉民族中姓氏代表祖宗、家族和群体,远比名字重要得多,排在首位;而英语民族深受宗教的影响,小孩出生一周左右要到教堂接受洗礼并为孩子取名,所以名排在第一位。
不懂这种差异就造成误译。例1名片是完全的字字对照式的拼写,且每个音节的首字母都大写,这是不合乎规范的,规范的英译文本中是“Liu Yunxi”。例2、3、4、5、6情况各异:既有名在前、姓在后的,也有直接用了英文名或中英合用的。对于符合拼写规则但姓名位置调整的情况,虽然照顾到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征,但也容易造成误解。如李白(Li Bai)如拼写成Bai Li就会容易与“白莉”等姓名的英语拼写混淆,并且也不适合我国民族文化特点,中国人在与他人争论中就经常用“把我的名字倒过来念”来指示不愉快的、不可能做的事。对于洋名加中国姓的情况,越来越多的涉外人员都喜欢采用,但也会令有些外国人知道中西姓名的差异后可能会问“你的中国名字”等问题。所以,在汉语姓名的翻译中,应该符合中国人姓名书写中姓在前、名在后的文化传统习惯;按照国家规定用汉语拼音拼写;姓与名之间要留空格;名字之间不留空格,也不用连字符‘-’连接,但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等,但不主张全部用大写字母拼写,很少有外国人士把自己的名字全部用大写字母拼写的。
再看下面英语姓名汉译的例子:
(7)Steve Wallis施蒂夫·沃勒斯
(8)Elizabeth Lister郦斯特
(9)Zbynek Zee Kubes斯宾克
这三种翻译分别是姓名全部对译,只译姓和只译名。例7姓名对译,遵循原姓名的顺序,且在名和姓间用“·”隔开,符合习惯的表达方式。其它两例的翻译则不完整。名片的使用一般是在比较正式的交际场合,并且要符合一定礼仪,翻译时姓名应当完整。在英文姓名汉译中,如有外国人士常常在原有英文姓名的基础上取个中文名。如,Yip Wailim(叶维廉);Gladys Yang(戴乃迭)等。在港台地区人们对一些外国人士也常常是按目的语重新命名,如John Major(约翰·梅杰)就称为“马卓安”。一般地说,香港地区受西方文化影响比内地大,翻译时受西方的文化因素影响相对也就较多了,可却经常出现这种地道的中文译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当今译坛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译者虽然在主观上可以对原语名称进行译写,但人名翻译毕竟是跨语种跨文化的行为,原语和目的语及它们承载的文化体系必然对这种自由有所制约,并且考虑到目的语规范化的需要也不提倡这种重新命名的做法。所以译者在翻译中碰到这些情况首先要考虑客户的要求,看其是需要音译还是取其已有的中文名。其次,则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已经通用的为大家熟知的译名就采用原译。但最常用的方法还是按照国家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音译。

2. 职务职称名的翻译

名片中体现个人资历和社会地位的职称职务名称的翻译非常重要,且由于汉语称谓的丰富多样,要做到准确再现原称谓名的含义也是十分困难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主要是参照英语国家既有的名称进行对照翻译,采用大部分国内已有普遍认同的定译,如省长:Governor、总经理:General Manager ;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机构繁多,各类机构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称谓也纷繁复杂,各类职称、职务名称具有特定内涵,体现出具体级别,在名片翻译中又不能机械照搬国外名称。在职称方面,我国现有的29个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有些系列在高级中又分为正高、副高两个层次,初级中也区分为二至三个不同等级。在职务方面,因各自工作岗位千差万别更是数不胜数。汉语表达职务与职称通常很简洁,对不同职务职称在等级上的区分往往是在前面加上相同的修饰成分,如“高级、副、总”等,英语则选用不同的词语表示等级区分以及职务和职称方面的不同,如以下译例:
(1)副市长:vice mayor
(2)副教授:vice professor
(3)副经理:vice manager
(4)副书记:vice secretary
这四个译例都把汉语的“副”译成vice,这说明译者没有明白同一个“副”字在汉语中既可表示职务上的等级高低,也可用于说明各行业内技术职称上的差异,而在英语中则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和习惯表达方式,如vice通常修饰职务方面的名称却很少用之于职称方面的词语,不说vice-professor,与director表示的副职则常用deputy等修饰,所以就“vice”到底。这种差异也体现在汉语中具体的职务名称方面。比如,我们把学校的负责人统称为“校长”,但在英语中,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校长的称呼就不一样。大学校长是“president”而中小学校校长是“principal”或“headmaster”。虽然从这种差异里,我们不能简单地推导出,汉民族对于行业及其社会分工的划分没有英语国家细致,但也可以部分看出这种现象存在于某些行业中。因为一个民族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肯定会影响到其语言的表达上,同是对“雨”的描述,居住在经常干旱的沙漠地区的人就绝对没有在海洋地区的人区分得详细

Ⅷ 毕业论文之电影字幕翻译

英文的么?我觉得你的选题虽然新颖,但也因为新颖所以有难度。

首先第一部分introction 你可以写一下你为什么想写这方面的论文 研究这个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字幕翻译的研究...
第二部分 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 这部分你主要写一写翻译理论就可以了
第三部分 我觉得你选一些电影的字幕翻译 从某个角度分类 然后逐个分析
第四部分 从分析中得到的结论
第五部分 你的结论对学术、社会研究。。。之类的有什么帮助 存在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借鉴的 等等

就你的专业而言,看一些翻译理论的书来充实自己,起码动笔前有思路。
更重要的是看学长们写的优秀论文,尤其要找你想写的方面的看。 这一步对你未来的写作才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有帮到你。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2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9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9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1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6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