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电影 » 天才少女中英文电影

天才少女中英文电影

发布时间: 2022-12-22 02:30:25

1. 如何评价电影《天才少女(gifted)》

跟Captain Fantastic的故事很像: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已经在上一代人身上酿成悲剧,对下一代人教育方式仍然继续面临艰难的抉择。教育就像悖论,等到当事人明白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的时候,已经在他人安排好的人生路上走得太久,无法回头。
看得出主创试图讲一个动人的故事,但最后整体效果更接近于流水账。另外美队外形的完美在本片里非常明显,他也是一个努力的演员,但恐怕他真的天赋有限,他的表演和电影一样流于表面,缺乏一种直接的情感冲击,让人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表达,让人有些不舒服。
黄昏剪影那段,很美。美队演这种温情片,演法还是有点嫩,被小姑娘直接KO了。看到Jenny Slate还是略惊喜,希望她能回归Obvious Child那种,这里的角色都太套路式平庸了。一杯温开水,时间对了就是暖胃,时间不对,就是一杯水。

2. 英文电影天才少女的英文读后感

写读后感的要诀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3. 《天才少女》影评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妈妈——黛安是个伟大聪明的数学天才,可不知为什么自杀身亡了,在临死前,黛安在房间里告诉Marry(黛安的孩子)的舅舅Frank让他来抚养Marry,黛安告诉Frank希望Marry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可Marry却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在刚上一年级时,Marry就会57ⅹ174的乘法算式,6岁就已经开始研究奥数,拿着外婆给她买的iPad开始研究她母亲未研究完的数学方法,大概上帝就是想让Marry成为一个奇迹,可到了最后……

    《天才少女》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Marry的舅舅Mrank)、麦肯娜·格瑞丝(Marry)、珍妮·斯蕾特(Marry一年级的老师)、奥克塔维亚·斯宾瑟(Marry家的邻居)、琳赛·邓肯(Marry的外婆)联合主演。

《天才少女》讲述美队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顿大学助教现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杀后领养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Mary刚一入学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让孩子过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赋,出现在二人的生活里,要将Mary培养成数学天才。于是一场抚养权之争开始了。

     

艺人: Rob Simonsen、 语种: 英语 、唱片公司: Lakeshore Records、 发行时间: 2017年04月12日、 专辑类别: 原声带、影视音乐,它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的电影,它的英文名叫做《Gifted》,翻译过来意思是:天赋,天才的礼物。这部电影在美国家喻户晓,片长101分钟。

    现在的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未来定的死死的,让我们孩子没有一点点的自由,而此时此刻我们的梦想就这样被大人们捏碎,直到完全失去这个特长。而Marry喜爱奥数,有一次,外婆带Marry去剑桥大学上课,偶尔见发现了千禧年的照片挂在墙上,在外婆的激发下,Marry下定决心说,长大了,她的照片也要挂在那个名人墙上!

    《天才少女》激励着我们有梦想就去追求,不要受任何干扰,不要被家长约束!

4. 天才少女电影讲了什么故事 天才少女电影

该片讲述美队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顿大学助教现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杀后领养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Mary刚一入学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让孩子过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赋,出现在二人的生活里,要将Mary培养成数学天才。于是一场抚养权之争开始了。

5. 电影《天才少女》——孩子不是需要父母操纵的机器

1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智商超常的七岁小女孩玛丽,在同龄孩子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她已经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所以她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自己也不喜欢学校。

玛丽跟舅舅弗兰克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谁是父亲,母亲黛安在她刚出生不久就自杀身亡,弗兰克虽然没有稳定工作,不过他们两个一直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

直到有一天,小女孩的外婆伊芙琳出现了。

伊芙琳发现了玛丽的数学天分,认为不能浪费,必须像孩子的妈妈一样投身于数学的研究当中。在和弗兰克商讨让玛丽跟她一起生活失败之后,伊芙琳请来律师争夺玛丽的抚养权。因为弗兰克没有稳定职业,也曾经因为暴力被拘留,他败诉了。

之后,玛丽跟着外婆伊芙琳整天研究数学,同时也因为弗兰克最后放弃自己而感到伤心不已。

弗兰克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才成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他也和他的姐姐,也就是孩子的妈妈一样,智商过人,只不过想要反抗母亲操纵他们的人生,最后变得自暴自弃。

电影的最后,弗兰克因为太想念玛丽,所以鼓起勇气找到他的母亲,控诉她不能像操纵他姐姐的人生那样,安排玛丽的人生。他认为玛丽虽然智商过人,但是仍然需要体验平常人的人生乐趣,而不是过着除了研究数学以外还是研究数学的枯燥人生。

弗兰克把一条数学方程式的证明过程交给了他母亲,告诉母亲是姐姐交代要在母亲去世之后才公布于世的,而证明那条方程式是母亲为姐姐设下的人生目标。

伊芙琳终于在痛苦中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2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未出现的玛丽的母亲——黛安。

一个只出现在照片上的女人。

一个选择了在刚生完孩子的就结束自己27岁生命的年轻女子。

一个终生投身于研究一个数学方程的数学家。

电影的刚开始一直没有告诉我们她为什么要自杀,一个前途无量的数学家为什么会自杀,难道是因为男朋友抛弃了她和孩子吗?

电影里伊芙琳对于女儿的离去和未证明的数学定理感到遗憾,她认为自己的外孙女可以继承女儿未竟的事业。

可是儿子弗兰克用事实告诉她,黛安早在去世之前就已经证明了定理。即使已经证明了,她还是不愿意母亲知道,甚至是希望母亲活着的时候永远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我们把电影里面所有的细节串起来,终于知道黛安自杀的原因了。

黛安从小就在数学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天分,用她母亲的话来说,十亿人才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天才。

于是,黛安从小就被母亲安排了学习数学的道路,被告知证明一个一直没有被证明的方程是她的人生目标。

这个目标其实是伊芙琳自己当年的遗憾。因为她年轻的时候也是研究数学的,只不过后来结婚生子,也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她放弃了数学。

所以她希望女儿,到后来希望自己的外孙女完成自己的梦想。

除了研究数学,她没有经历其他同龄人的乐趣,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同龄朋友,甚至唯一一次的初恋也被母亲以强硬的手段解决了。

黛安过去的每一张照片,要么是独照,要么是和母亲的合照。这对于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轨迹来说太不正常了,可是伊芙琳觉得她的女儿如此特别,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平凡的人生,她女儿注定要过特别伟大的人生。

她很孤独,尽管母亲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她除了数学之外的任何意愿都会被母亲否定。她的母亲并不是母亲,因为她给予的不是给孩子纯粹的爱,而是用爱的名义操纵自己的人生。

当她完成了母亲为她设定的人生目标之后,她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她觉得自己来到世上的使命已经结束了,可是她又非常不甘心母亲因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

她要用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掩盖她已经成功证明定理的方式进行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反抗。

 3

黛安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直按照母亲的意愿活着的她,并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安排的,只是她后来采用了最激烈的方式来反抗,未婚生子和自杀。

她确实给她的母亲以沉重的打击了,可是她母亲一直没有真正明白她的反叛的根本原因。

她的母亲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她认为女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黛安太软弱。她也认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软弱,问题多。

总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

4

作为一名母亲,拥有的权利和力量对于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是无法抗拒的,为了生存孩子会选择服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才慢慢学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样我们就认为孩子变得叛逆。

很多父母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好孩子的标准是:是否听话。

听父母的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父母话的就不是。

父母的话成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然而父母的观念就是正确的吗?父母是人,也会犯错。而且,即使跟父母的观念不一致,是不是就代表不正确呢?

难道就没有青春期不叛逆的孩子吗?

有的,有两种。一种是已经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曾想过反叛的孩子。一种是在被父母尊重和民主对待的孩子,因为他不需要反叛。

当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反思自己,孩子的不听话是真的做坏事,还是只是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动呢?

电影的最后,玛丽又回到了舅舅弗兰克的身边,继续和弗兰克一起生活。玛丽在大学里和大学生们一起学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放学之后会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拥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玛丽还是和以前一样,和舅舅平等地谈论人生的各种问题。

5

舅舅弗兰克和玛丽的相处有三幕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夕阳下,他们一边玩耍,一边讨论关于信仰的话题。弗兰克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也强调只是自己的看法,并不要求玛丽接受,玛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幕是弗兰克和玛丽发生争吵,但是过错方是弗兰克。弗兰克在冷静以后发现自己的冲动伤害了玛丽,所以他立刻真诚地跟玛丽道歉,希望能够得到玛丽的原谅。

第三幕是玛丽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对她没有任何的关心而感到非常伤心。

弗兰克带玛丽到医院产房的门口,陪着陌生的孕妇的家人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在产房外的家人得知孩子顺利诞生的喜悦和感动也感染了玛丽,弗兰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玛丽,玛丽的出生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于那些人的喜悦。

玛丽的母亲是不幸的,因为她用了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报复自己的母亲。

玛丽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懂得尊重她的家人。

当我们把孩子也当作平等的人去对待,或者直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你会发现,你不会去操控朋友的人生,不会强迫朋友,因为你这么做就会失去这个朋友。

孩子其实也一样。

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困难的。

因为作为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可是好不好的标准如果都来自于父母自己,而不参考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孩子长大了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结婚,生几个孩子等等决定,都要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那孩子终究只是变成了父母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因为父母希望自己在自己和世人眼里是成功的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电影里的三幕弗兰克和玛丽相处的场景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思考。

第二,成人也会犯错,我们教育孩子知错就改,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第三,爱孩子不是挂在嘴边就可以,也不是我们认为是爱就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继承者,不是需要被操纵的机器人。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是可以拥有自我选择权利的人。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支持,可以引导,唯独不可以的是控制。

6. 天才少女电影剧情 天才少女电影剧情介绍

1、剧情简介: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七岁的小女孩玛丽(麦肯纳·格蕾丝饰)和她的舅舅弗兰克(克里斯·埃文斯饰)生活在一起,弗兰克是一个修船工人,时不时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儿。玛丽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成人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还有她的老师邦妮(珍妮·斯蕾特饰)。玛丽也是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弗兰克妈妈伊芙琳(琳赛·邓肯饰)相信玛丽属于更适合成人的特殊学校,但弗兰克希望玛丽拥有一个更常规的童年——他相信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玛丽妈妈的遗愿。这场争论引发了一场关于玛丽未来抚养权问题的法律官司。

2、《天才少女》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麦肯娜·格瑞丝、珍妮·斯蕾特、琳赛·邓肯等联合主演。

7. 天才少女这部电影还是电视剧讲述的是什么

《天才少女》是电影。
电影描述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七岁的小女孩玛丽(麦肯纳 格蕾丝饰)和她的舅舅弗兰克(克里斯 埃文斯饰)生活在一起,弗兰克是一个修船工人,时不时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儿。玛丽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奥克塔维亚 斯宾瑟饰),还有她的老师邦妮(珍妮 斯蕾特饰)。玛丽也是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弗兰克妈妈伊芙琳(琳赛 邓肯饰)相信玛丽属于更适合特殊学校,但弗兰克希望玛丽拥有一个更常规的童年——他相信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玛丽妈妈的遗愿。这场争论引发了一场关于玛丽未来抚养权问题的法律官司。

8. 电影《天才少女》(转)

我相信大家在中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篇名叫《伤仲永》的古文,说的是仲永生来天资聪颖,但因为教育不当,最终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收场。

这段故事让王安石无比唏嘘,也常被用来当做论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天才到底如何教育?谁能决定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天才真的就要普通人的泾渭分明么?

这正是电影《天才少女》想要探讨的问题。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玛丽是一个数学天才,她不仅能在算术课堂上轻而易举的心算出57乘135的正确答案而且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出该数的平方根,除此之外,她在搞懂高等代数后,也正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

拥有这样的数学天赋,就连玛丽的小学的校长都不得不承认——玛丽非同寻常,学校的课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挑战。

但是玛丽的舅舅同时也是她的监护人弗兰克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玛丽最不需要的就是强调她的天赋,他更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没错,故事在开篇就直接丢出来了一个矛盾——学校认为天才少女玛丽应当去接受特殊教育,而弗兰克则认为玛丽更需要一个普通的学习环境。那么这就引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弗兰克会甘愿让玛丽“泯然众人矣”呢?

原来,小玛丽的母亲黛安就是一位数学家,她一生都在试图寻找解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一个描述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然而有一天她却突然自杀身亡,而把年幼的玛丽丢在了她的弟弟弗兰克家里。

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黛安的母亲——伊芙琳在年轻时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数学天赋,所以她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黛安身上。而正是因为母亲伊芙琳的严厉逼迫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导致了黛安心理的崩溃,从而选择了离开人世。

所以,弗兰克作为玛丽的监护人,就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想用这样“隐藏天赋”的方法来保护玛丽,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能够获得一个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童年时光。

但是,一天,伊芙琳突然造访来看自己的外孙女玛丽。而她此行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得玛丽的抚养权,让外孙女去完成那个女儿生前没有完成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问题”,以获得非凡的成就,流芳百世。

这和弗兰克的打算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于是弗兰克和伊芙琳就开始上演了一出母子俩对玛丽抚养权的“争夺战”。

起初双方的争论焦点是——能否可以给玛丽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这个问题,弗兰克自知理亏,因为他辞掉了大学老师的工作来到了小镇上给人修船。他和玛丽现在住在一间破房子里,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且没有医疗保险。

而伊芙琳则非常富裕,她本就是剑桥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不仅得到了玛丽亲生父亲的授权,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力和物力去培养玛丽,同时还有豪华的别墅房间以及玛丽特别想拥有的钢琴。

之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玛丽的亲生父亲到底有没有资格拿回玛丽的抚养权?

伊芙琳的目的便是要借用亲生父亲的“最高级的”身份,从弗兰克手里夺回玛丽的抚养权,以此来将玛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下。

不过,面对这个突然出现而且对玛丽一点不关心的亲生父亲,弗兰克的律师通过层层发问和步步紧逼,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这一轮辩论的胜利。

而最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各自的教育方法是否能给玛丽带来幸福,是否对她来说是最好的?

在这个问题下,双方各有各的理由,并且都无法说服对方。弗兰克认为——玛丽的母亲黛安想让玛丽去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能有朋友一起玩耍,希望她能快乐。

而伊芙琳则认为——黛安明白要让自己的天赋发挥应有的价值,并且没有逃避,所以她放弃生命选择自杀,绝不会是因为所谓的童年缺失。

到这里,影片就围绕着双方截然不同的观点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不再是简单的探讨天才少女的教育模式,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角度去剖析现代社会教育观念的不同,以及“长辈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否真的是对他们好”等等,这样更具社会普遍性的问题。

在这场官司中,两方最终达成和解——把玛丽送到一个能让她健康成长的寄宿家庭中去,这样既能给玛丽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能让玛丽得到良好的教育。

年少的玛丽自然是无法理解弗兰克的举动,对把她送到寄宿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弗兰克当然也不愿意失去玛丽,但两人的分别好像已成定局。

所以,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因为伊芙琳的到来而被打破,舅舅和外祖母竟然最终都失去了玛丽的抚养权,玛丽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弗兰克因此消沉难过,一直温文尔雅的他甚至爆出粗口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玛丽更是因为被弗兰克“抛弃”而情绪低落。

事态发展到这里看似陷入了一个僵局,但是故事却并不会就这么结束。

在影片最后,弗兰克拿出了黛安的遗物——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完全证明——交给了伊芙琳,并告诉她其实黛安早就做完了证明,但要求在伊芙琳死后才能去发表。

这件事大大出乎伊芙琳的意料,她突然明白了黛安竟是如此的恨自己,以至于自己毕生想要得到的东西,黛安却非要让她无法如愿。

于是,伊芙琳最终认清了自己当年对黛安所做出的“自私行径”,终于放弃了对玛丽成长的强制干预,让玛丽重新回到了弗兰克的身边,故事也以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画上了句号。

估计看完这部影片,有的小伙伴会想到不久前院线的那部口碑佳作《摔跤吧!爸爸》。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所引发的核心争论在于“父亲让改造女孩迫使她们练习摔跤是否合理,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天才少女》则是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来探讨类似的问题——长辈的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是否都是必然正确的?

伊芙琳控制了女儿黛安的一切生活轨迹,在法庭上,弗兰克的辩方律师询问她黛安是否参加过舞会,得到的答案是——“黛安没参加舞会,这是因为她没上高中”;

再问到黛安是否参加过夏令营,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没有”;

问到是否去过社区泳池,得到的答案是“家里有私人游泳池”;

问到是否参加过女童子军,答案依旧是“没有”。

所以,律师也问出来了我们想知道的问题——那黛安的那些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

伊芙琳的回答是——“都用来学习数学了”。

可见,黛安的生活被数学研究完全占据,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闲暇时光。

在伊芙琳的高压教育下,黛安被动接受了没有任何乐趣的童年。甚至是在青春期和喜欢的男孩一起私奔滑雪,都要被母亲抓回来接受“审判”,并且要她发誓从此和男孩断绝联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黛安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实际上也失去了精神自由或者说失去了去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权力和可能性。

她没有任何社交经历与实践活动,这也让黛安在遇到玛丽亲生父亲时分辨不出“优质男”和“渣男”的区别,结果一番云雨后她就被抛弃了,成了单亲妈妈。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表层是在讲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争夺,但实际上是在探讨成人世界中的父辈的教育理念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所以伊芙琳与弗兰克争夺玛丽的抚养权,并不是在要回一个“外孙女”,而是在要回一个“天才少女”。换句话说,伊芙琳对玛丽这个外孙女并不是非常在意,不在意她失去了双亲,不在意她是否快乐成长。伊芙琳所在意的是——玛丽能否继承她对女儿的学术成就的期待。

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伊芙琳便能够用自己的“天才教育理念”来限定玛丽的成长。

所以,这种“虎妈”式的教育不禁让我们反思——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的是“强压式”的教育,还是更为宽松的“野蛮生长”?

不过,影片也并未因此就直接去肯定弗兰克的“平庸”教育。

在整个故事设定中,玛丽她自己是自知的,她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异于常人”的天才,所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来的简单的数学问题,玛丽显得极不耐烦,甚至不屑于回答。

甚至是面对校长,玛丽也直接站起来告诉她——她要离开。

可见,在这个普通的学校里玛丽过的也并不快乐。这种不快乐不是压抑了她的孩童天性,而是因为她的学识和能力已经远远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并且无法与当下的教育等级相契合,简单地说就是玛丽上学更像是一种“幼稚的折磨”。

于是,在影片结尾,弗兰克也做出了改变。他将玛丽送到了天才教育学院,让玛丽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让玛丽找到了能聊得来的小伙伴,她终于能够和同龄人打成一片。

这样看来,外祖母伊芙琳的出现倒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个积极的改变——她让弗兰克不得不去接受玛丽“天资聪慧”的现实,避免因为弗兰克的“矫枉过正”而让玛丽陷入另一种不快乐中,也让玛丽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天才少女》跳脱出了亲子电影中的简单说教,避免了在教育观念对撞下的自说自话,而是通过“天才玛丽”这样一个情节设定,重新审视成人们所谓的“成熟观念”。

毕竟,“成材”不应该靠一味严苛的教育来实现,也不应该以孩子失去自己心底的最纯真的自由为代价,不是吗?

《天才少女》链接:https://pan..com/s/1i4IzvMH

密码:gwas

9. 【天才少女】电影剧情

六年前,弗兰克的姐姐自杀了,留下了亲生女儿玛丽给弗兰克抚养。玛丽的妈妈,也就是弗兰克的姐姐,曾经是着名的数学家,拥有着超高的智商和数学逻辑思维。这也让年幼的玛丽遗传了这颗聪明的大脑,几岁的玛丽就能分析出英国脱欧后衍生的经济问题。

弗兰克是个平凡人,她只希望玛丽像其他孩子一样平凡长大就好。可是玛丽的聪明才智却让老师和校长震惊。不仅如此,玛丽还把欺负别人的同学打进了医院。对于这样一个智力完全超出学校教育范围的小孩,玛丽被校长推荐去更好的学校,并且可以申请全年奖学金。

但是弗兰克拒绝了。弗兰克认为玛丽最不需要的,就是强调她与别人不一样。如果现在的学校无法给她提供相应的教育课程,那么就把她教育成一个普通人好了。弗兰克希望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氛围中成长,成就价值并不是弗兰克在意的东西。但有人却不这么想,玛丽的外婆伊芙琳找上门来,想要带走玛丽。

在外婆眼里,让孩子成为那万中无一才是最应该在乎的事情。最终达不成和解的两人用对簿公堂的方式来决定孩子的抚养权。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弗兰克与伊芙琳达成了折中协议,将玛丽交给领养家庭,只允许弗兰克每周探视一次,而伊芙琳也不再干涉玛丽的生活。

原本以为玛丽就如此生活在寄养家庭,伊芙琳会遵守承诺,不再干涉玛丽的正常生活。可是弗兰克却发现,原来将玛丽交给领养家庭只是一个幌子,伊芙琳依旧没有放弃天才培养计划,背着弗兰克在领养家庭给玛丽上课。面对这样的状况,弗兰克终于忍不住发怒了,他把姐姐生前留下的数学方程式答案扔在了伊芙琳面前。并且告诉她姐姐其实早就解出了这个数学方程式,但是她的遗愿就是等你死了以后才发表。

伊芙琳一心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她从来不曾过问女儿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直在用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培养女儿。最后,女儿再也忍受不了,选择了自杀。

看到女儿留下的这份解题手稿,伊芙琳被彻底击倒,她明白了自己冷血的行为带给了女儿巨大的伤害,流下了忏悔的泪水。影片的结局,伊芙琳没有再逼迫玛丽,可爱的玛丽回到了舅舅身边,白天在高等学校接受教育,下课后和同龄人一起在游乐场玩耍,过上了快乐的生活。

ont>λ�К�n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2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9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9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1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6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9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