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文电影 » 法国电影英文

法国电影英文

发布时间: 2022-02-01 05:27:39

1. 法国电影

俄罗斯片?还有狮子的?

2. 法国电影

小鬼当街?????

3. 法国电影!

哈哈哈,是法国电影《两小无猜》,我非常喜欢的一部,里面扮演主人公小时候的小男孩长得真好看啊,给我很深的印象,还有在酒店里男主人公骗女主人公嫁给自己的情节也很影响深刻啊。。经典!

4. 法国电影!!

一 导演 吕克·贝松 1959年3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导演,兼任制片、编剧、演员、剪辑等,因为屡创票房佳绩,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作品节奏快捷、风格奢华,极具商业价值。有人称他的电影实际上是美国片,只不过是在法国拍摄而已。父母亲都是水上运动的高手,母亲还是潜水教练。青少年时,他梦想成为海洋、海豚专家,但是因为一次潜水意外,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愿望,转向电影,17岁高中未毕业便进入高蒙电影公司任助理,19岁那年来到美国洛杉矶,学习了3个月的电影制作课程。并开始拍摄一些试验短片后,回国后担任副导演。1983年,贝松的电影处女作《最后的战斗》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据说是23岁的他用3法郎六苏拍成的。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在法国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也正因如此,贝松曾经一度被奉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不管他乐意不乐意这一称呼。 《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虽然当年的法国凯撒奖有点吝啬地仅仅将“最佳录音”和“最佳音乐”奖授予《碧海蓝天》.但是贝松却公开表示这部影片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贝松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贝松终于可以用他的摄影机捕捉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潜水员杰克最后葬身大海,更确切的说,那是他真正的生存,杰克莫不就是贝松理想中的化身?
吕克·贝松这位影坛孤独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业巨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他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认识,触摸到他作为一名法兰西战士的心路历程。无论是《碧海蓝天》中的杰克,是《杀手莱昂》中的杀手,还是《圣女贞德》中贞德,我们都会感到:这就是吕克·贝松。
导演作品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圣女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亚特兰提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铁 Subway (1985)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编剧作品
飓风营救 Taken(2008)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递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递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侠盗魅影 Bandidas (2005)
13区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飚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启示录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郁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车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递3 Taxi 3 (2003)
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2002)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业战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绿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万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递2 Taxi 2 (2000)
圣女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递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归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铁 Subway (1985)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1983)

二、导演 雅克·贝汉
英文名: Jacques Perrin
性 别: 男
生 日: 1941-07-13
星座:巨蟹座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同为喜剧演员的父母似乎赋予了雅克·贝汉天生的电影天赋。1960年加入电影业后,开始了他在电影领域的丰富经历。1966年,由于主演《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担任了《Z》、《专门通道》、《生命之外》、《喜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制片的《迁徙的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对于雅克·贝汉来说,纪录片为他赢得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声誉(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着名的演员)。

演员作品
Enfer, L' (2005)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2004)
深蓝 Deep Blue (2003)
狼族盟约 Pacte des loups (2001)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Rien que des mensonges (1991)
《天堂电影院》(1989)
Année des méses, L' (1984)
Raoni (1978)
蟹鼓 Crabe-tambour, Le (1977)
Home Sweet Home (1975)
Blanche (1973)
大风暴 Z (1969)
柳媚花娇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Les (1967)
处女作 Compartiment tueurs (1966)
半个男人 Uomo a metà, Un (1966)
三一七小队 317e section, La (1965)
家庭日记 Cronaca familiare (1962)
导演作品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编剧作品
鸟的迁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三、着着国着名喜剧大师雷诺勃拉姆
主要作品《虎口脱险》《大饭店》《在树上》《浪尖上的美丽》等
他的法语名字是 Louis de Funès, 翻译成中文是路易·德·费内斯,但不知为什么习惯上都叫他雷诺勃拉姆。
过去那些老一代喜剧明星们,与其他演员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论他们扮演过多少个不同的角色,留在观众心中的却永远是一个模样,仿佛他们天生就是如此。像劳埃德永远是戴着小圆眼睛弱不禁风的样子,基顿则总是拉长这一张木无表情的脸,还有瘦劳莱与胖哈苔,卓别林就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而喜剧大师路易·德·费内斯,观众则会想到那个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秃顶法国小老头。就算他在《虎口脱险》中穿起宽大的德国军装、戴上盖到眼睛的钢盔,也还是那副模样。《虎口脱险》在我国公映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多年来观众通过电视一遍遍重温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对白直到现在还会时时在耳边响起。这既要归功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艺术家们,也与片中演员的精彩表演是分不开的。其实在我国共映的由费内斯主演的最早的影片是《疯狂的贵族》,但远不如《虎口脱险》那样深入人心。因为此片曾在法国创下票房收入过亿的记录,并使费内斯成为公认的法国头号喜剧演员。
费内斯生于1914年,年轻时干过手工匠、会计之类的工作,这段生活为他后来的表演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剧中担任喜剧配角,又为他磨练演技创造了机会。虽然从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坛,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岁时,才成为主角,这时他已经是那个“法国小老头”的模样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时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却始终如一。他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和表情,生动地刻画出了法国市民阶层的典型性格:善良热性却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干却又狡猾多变。
除了《疯狂的贵族》、《虎口脱险》两部片子外,费内斯还有三部电影曾在我国公映:在《总统失踪记》中他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在《欢喜冤家》1中他扮演唯利是图的工厂主;而在《好汉还是孬种》2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该片结尾处失去了味觉,仅能靠眼睛来品评一杯酒,表演时费内斯表情严肃,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绝地说出酒的质量、产地,脸上不时闪过一丝滑稽的自负,绝好的展现了他的表演功力。他的名作还有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摄的警察系列片,从第一集《圣·特鲁佩斯的警察》到最后的《警察与女兵》公拍了6集。圣·特鲁佩斯本来就是法国的旅游区,被当作片中外景的那个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游景点。这套系列片在我国主要是以录像带的形式与观众见面的。
1983年,他因心脏病发作去世,死前正准备主演影片《鳄鱼》,该片的拍摄从此被搁置,因此费内斯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不仅在银幕上令人捧腹,在拍片现场也总能让工作人员和围观的人大笑不止,这样的一个人,就算在自己的葬礼上可能也想听到人们的笑声
四姓名:让-保罗-贝尔蒙多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3.04.09 英文名:Jean-Paul Belmondo
星座:白羊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80cm
国籍:法国 籍贯:
作品:《精疲力尽》《小丑奇谋》《二者必居其一》

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年4月9日,让·保罗·贝尔蒙多生于巴黎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画家。年纪稍长,他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并考入音乐戏剧学校进行专门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该校毕业后,曾随地方业余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开始涉足影坛,并成功地主演了现代派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摄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尽》(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维妙维肖地扮演了一个偷汽车、枪杀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国影坛一举成名。

他的戏路很开阔,文戏武戏,悲剧喜剧都同样在行。是当时欧洲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并走红了几十年,是银幕上的常青树。他的演艺生涯是法国电影的一个缩影,他塑造的形象代表着法国人的面孔。

5. 急需英文版《法国电影的一些倾向》,谢谢啦!!

The French New Wave and its Impact on French Cinema

The French New Wav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mov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non-Hollywood cinema. New Wave
directors have acquired international stature and their films are still
readily available. The French New Wave has had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world cinema over the last 40 years, and has left an
important legacy for subsequent generations of directors in France
and beyond (e.g. Martin Scorsese, John Woo, Quentin Tarantino,
Arthur Penn, Robert Altman). The New Wave has also been the
subject of considerable critical and scholarly attention.

The young critics at ‘Cahiers cinéma’

At the origin of the New Wave was a cinema journal ‘Cahiers
ciném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ritical notion ‘la politique des
auteurs’, which both grew increasingly influential in the 1950s as a
reaction to the mainstream 'quality tradi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to enthusiastic cinephilic interest in a few distinctive directors
working in Hollywood on the other.

As early as 1948, a young director, Alexandre Astruc, wrote an
influential article in the cinema journal ‘L'Écran Français’ entitled 'La
caméra stylo' (the camera-pen), which associated the work of the
film director to that of the writer.The young critics of ‘Cahiers’ later
adopted this as a manifesto: the camera used as a pen creates its
own unique language, and the images (and the dialogue) add nuance
and develop the narrative.

In 1951, Jacques Doniol-Valcroze and André Bazin founded a new
journal, ‘Cahiers cinéma’, which focused on film reviews and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and was to play a major part in the evolution
of critical analysis in the 1950s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Wave
(roughly 1958-68 – the end date of this New Wave is still debated).
André Bazin, whose influence as a critic had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sed since the forties, was also the one who introced to
Cahiers a number of enthusiastic young intellectuals who wrote
passionately about cinema: Eric Rohmer, Jean-Luc Godard, Alain
Resnais, Claude Chabrol and François Truffaut. The latter was
noticed as early as 1954 for a particularly virulent attack on
contemporary mainstream French quality, which he renamed
'cinéma de papa' in an essay entitled 'A Certain Tendency of French
Cinema' which criticised the uniform and unimaginative form of the
dominant French proctions of the time.

In the meantime, the intensive critical writings of the ‘Cahiers’
team focused on the work of specific directors/ auteurs, and on the
'mise-en-scène' strategies which identified their films. 'Mise-enscène'
(or stage direction) in this context refers to the shooting,
camera use, actor direction, sequencing, editing and all aspects of
filming.‘Cahiers’ praised certain ‘American’ directors who refused to
play the game of the Hollywood studios or looked to subvert
traditional film-making from within, such as John Ford, Howard
Hawks,Alfred Hitchcock and Fritz Lang who by then had moved to
the US. They also analysed popular genres which had never been
deemed worthy of critical attention (e.g.Westerns and B-movies).
‘Cahiers’ also supported some European directors, particularly the
Italian neo-realists (Truffaut even worked for Rossellini), and
provided new analyses of French classics such as the films of Jean
Renoir and Jean Vigo.These films and their directors were defended
brilliantly and wholeheartedly (with excessive zeal at times. as they
recognised later), and they were to influence greatly the first films
that Truffaut, Godard, Chabrol, etc. made at the end of the decade.

New Wave directors

Even though it has become a landmark in world cinema, the French
New Wave was not originally conceived as a cinema movement nor
a school, but rather was the result of specific socio-cultural
circumstances. A number of important technical developments (for
example, new, lighter cameras; faster, more light-sensitive film;
synchronous sound equipment and the advent of television), took
pla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50s,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critics, actors and directors.The
phrase 'New Wave' was coined by a journalist (Françoise Giroud,
‘L'Express’ 1957) in the context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Fifth
Republic in 1958, and then used to define film proction from
1959-60, but the movement was never really accepted by its main
protagonists – actors, scriptwriters and directors – who insisted on
the diversity of their indivial artistic pursuits.

An important corpus of literature around the New Wave
directors is available in English, making it rendant here to try and
summarise the role of each member of the group of friends and
network of relations which played a central part in the New Wave's
first film explosion in 1958 and 1959. Suffice to say that the group of
new young directors who were included under the umbrella phrase
of the New Wave brought in new ideas, the enthusiasm of youth and
a sense of freedom into French cinema.Their different projects and
priorities may account for the diversity in the evolution of their
careers. Godard, for example, was the intellectual of the group
interested in formal experiments, and later became politically
involved; Truffaut's films combined humanism, emotion and
sensitivity; Rohmer developed a unique style close to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Resnais experimented with form, montage,
time and space; while Chabrol embarked on a prolific, if uneven
career mixing film noir and social satire.

New Wave directors functioned as a group, and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hey were often considered as a movement was that
they worked together, exchanging ideas, screenplays, technicians and
even actors. This collaboration certainly helps explain som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ilms that were, and still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Wave.

6. 法国电影《洞》le.trou

◆原 名:Le Trou
◆译 名:洞
◆导 演:雅克·贝克 Jacques Becker
◆演 员:米歇尔·康斯坦丁Michel Constantin .... Géo
吉恩·凯乐蒂Jean Keraudy .... Roland
菲利普·勒鲁瓦Philippe Leroy .... Manu
Raymond Meunier .... Monseigneur
Marc Michel ...
◆类 型:惊悚/剧情/犯罪
◆片 长:132分钟
◆上 映:1960年
◆国 家:法国
◆语 言:法语
◆字 幕:外挂中英文 点击下载
◆文 件:2x49x15mb
◆链 接:http://imdb.com/title/tt0054407/
◆评 分:6.7/10 (1,336 votes)
◆颜 色:黑白
-----------------------------------------------------------------
◆视频尺寸:640x384
◆压缩格式:XviD + MP3
-----------------------------------------------------------------
◆简 介:
法国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金盔》、《金钱不要碰》)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荣获法国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影片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外国男演员提名、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法国《电影手册》十大佳片之一,被评论界认为是“电影史上最紧张激烈、最强有力的、最震撼人心的犯罪题材影片”。
一群被关押的犯人计划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逃狱行动,他们决定在牢房的墙上挖一个洞,影片围绕他们挖洞的过程展开,但这群犯人的空间和行动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本片是法国电影史上最着名的黑色电影之一,犯罪片大师雅克·贝克起用了一班名气不大的演员,将《洞》拍摄成为一部经典越狱片,不但情节丰富、引人入胜,而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
评论:
克劳德是个在押犯,因为监舍需要修理而搬到了11号牢房,牢房里的四个人抱怨太挤,却不得不服从监规接受新的一员。彬彬有礼的克劳德也终于获得了四个人的认可,这时他发现他们正在策划一起精心谋划的越狱。作为室友他也加入其中。他们准备掘地三尺挖个地洞逃出去,罗蓝德是他们的头,他们利用一切工具去挖地道,正当他们快要成功时吉奥却说为了他的妈妈他不想越狱了,而克劳德的妻子妹妹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消息,克劳德似乎可以顺理成章获得自由。面对这样的局面,五个本来一条心的人将会怎样选择,那些不愿等死的人会成功吗?他们中出现的那个告密者又是谁?他的结局是什么?
这的确是一部可以说是电影史关于逃狱的最伟大的影片,我们后来所津津乐道的《肖申克的救赎》在他的面前简直不值一提。法国电影有着哲学依托,雅克·贝克的这部明显有着存在主义的影响。囚犯需要越狱却在关键的时刻一个人的因为不被起诉而面临着危机,这种极端的境遇发人深省。导演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人,马努的谨慎、罗蓝德的狡猾、吉奥的凶悍,“阁下”的装傻。他们出于各种目的齐心协力准备逃狱,险象环生却锲而不舍。法国人特别喜欢具体描绘犯罪细节,有一大半镜头是描写他们凿洞的艰辛和智慧,这些和人物特写镜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布列松的《扒手》和梅尔维尔的有些侦探片都是如此。虽然过于繁琐,却更加丰富了人性和观众心理紧张度的制造。法国影评人对他们在凿洞和锯铁窗时的音效觉得过于响,其实,导演这里所表现的是观众对这一声效心理反映的夸大,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
导演的镜头组接也特别流畅,罗蓝德等人查看地形的背影一下跳切到回途使得电影的松弛相得益彰,而他们迭罗汉围着柱子和狱警捉迷藏的镜头非常惊险,压得人喘不过气,吊足观众胃口。巴黎的下水道为犯罪电影提供了永恒的养料。为了知道时间他们竟然设法偷了医务室的玻璃瓶制造沙漏,这个段落的斗志斗勇可谓是此类影片的经典。他们打偷东西的水管维修工是促进克劳德心理转化的一个点,这些细节的安排让剧情的推进有了更加合理的心理动机。而典狱长的临检差一点让他们前功尽弃,这些冲突点让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沉闷。
细节上的监方的繁琐检查他们的包裹其实是反证他们越狱工具的得之不易。监房间靠囚窗传递东西犹如杂耍。而他们在掘进地洞的时候用来观察外部监警的动静的竟然是一柄牙刷上的一块小玻璃。这个画面在影片里出现多次,直到最后一幕当他们为了地洞挖成马上可以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兴奋异常的时候,那么小镜子的另一面让这部黑色电影达到了高潮。而法国电影人对于境遇和人性的认识也高于美国人,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片子两位主要演员米歇尔·康斯坦丁和菲利普·勒鲁瓦当时都是非职业演员,后来都因为演技出众成为了巨星。这部几乎没有女性镜头甚至除了背景声没有音乐的室内剧影片却能让人津津有味,所以决定电影成败的首先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我们中国电影最缺乏的。
http://lib.verycd.com/2005/12/13/0000079412.html

7. 有一个英文电影,背景是法国

粉红豹,法国搞笑电影

8. 法国电影/

筋疲力尽
广岛之恋
四百击
最后一班地铁
这个杀手不太冷
出租车
虎口脱险
帝企鹅日记
埃及艳后的任务1,2
你的生命如诗般美丽
第五元素
圣女贞德
基督山伯爵
象棋手
竞选总统
蝴蝶
老枪火之战
游戏规则
黑郁金香
难兄难弟

9. 谁给我一篇法国电影Le papilon的英文影评

寻找心中的伊莎贝尔蝶
伊莎贝尔蝶,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月蛾,每年只飞十天,从五月底到六月十日。
——题记

爱乐莎是个长着浓密的红头发,鼻子有些塌,薄薄的嘴唇,脸上长满雀斑的的小女孩,有着无比乖巧的笑容。她的未婚妈妈经常忽略她,夜里醒了,喜欢自己打篮球,砰砰的声音,穿透地板,吵到了楼下的住户朱利安。
朱利安是个喜欢收集蝴蝶的老头,须发皆白。镜头慢慢摇过他的房间,里面有着大量的蝴蝶标本,桌子上放着一张全家福,看得出来是一家三口,老两口中间是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书桌上放着一本书,《伊莎贝尔蝶的秘密》。
爱乐莎放学后,她妈妈没有回来,她一个人在小店里玩电子游戏。朱利安叹了叹气,把她领回自己的家。爱乐莎骄傲而快乐地对他说,“明天我会和妈妈看电影”,“她会等我放学后来接我,我们会去看电影,然后去麦当劳”,而且强调,“就我们两个”,阳光斜斜地照在她快乐的小脸庞上,像个小精灵。
但是第二天爱乐莎的妈妈忘记这个承诺了,小女孩无比失落。她无意中得知朱利安要去山里寻找伊莎贝尔蝶,悄悄地缠上他,渴望能够与他同行。朱利安想把她送到警察局,小女孩怯怯地问,我要进监狱了吗?
老人告诉她,小孩是不会去监狱的,警察会把你送回家。
小女孩继续软磨硬缠,到底打动了老人。朱利安决定带上这个小麻烦,事先对她声明,如果她犯错误的话,她就要马上回家,坐车,乘火车,或者飞机,甚至必须的话,用邮寄的方法把她打发回家。
爱乐莎极干脆地答应了。于是,老人和小女孩踏上了寻找伊莎贝尔蝶的路。爱乐莎的妈妈则在发现她不见后,找她找得要疯了。
老人和小女孩之间展开了有趣的交流。他威胁小女孩不许叫他爷爷,否则就把她单独留下,但是他也会慢慢向小女孩解释一些名词,如干草剁、煤炉,会把小女孩爱吃的西芹沙拉给她,会耐心地讲故事给小女孩听。小女孩抱怨老人不会照顾小孩,但更多的时候,她会喋喋不休地说话,不停地问一些问题,噎得老人只能翻白眼。
途中他们遇到美景,遇到不同的人,老人的睿智,小女孩的天真无邪,时时都会听到一些妙语。他们一起唱歌,一起捉蝴蝶,一起分享大自然。
老人在山中的一户淳朴人家的家里,对着男主人说出了他的秘密。原来他喜欢蝴蝶是因为他的儿子,寻找伊莎贝尔蝶,也是为了他的儿子。他儿子,那个英俊的小伙子,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得了忧郁症而自杀了,临死之前他的要求是,想看到伊莎贝尔蝶。
后来经过小小的插曲,他们都从美丽的大山回到了城市。
爱乐莎的妈妈和朱利安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爱乐莎快乐地打篮球。她说,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这么喜欢打篮球。
老人说,不幸的孩子会希望快点长大。
他告诉年轻的妈妈,说,一个称职的母亲,应该懂得安慰,拥抱和亲吻她的孩子。
他告诉爱乐莎的妈妈,应该告诉爱乐莎,你爱她。
爱乐莎的妈妈:她知道我爱她。
老人反问:如果你确认她真的知道,那你觉得她会做所有的这些事情吗?
这些话,也是老人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的,他那么爱他的儿子,他责怪自己没能适当地表达出他的爱,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
他告诉孩子的妈妈:我也是,从来都没有把这三个字成功地说出口。
年轻的妈妈走过去,叫住正在快乐地打篮球的爱乐莎,亲吻她的小脸蛋,亲了又亲,小女孩轻轻地侧着头,有些羞怯,又充满甜蜜地抱着她的妈妈,嘴角上荡漾着笑容,能让人融化。
亲爱的,请亲吻我的脸庞,请告诉我你爱我,请你爱我如珍宝,在我们彼此相爱的时候,在我们还有能力爱的时候。
影片的最后,伊莎贝尔蝶慢慢地破蛹而出。爱乐莎小小的手捧着它,在天台把它放飞。蝴蝶向星空翩翩飞去,老人说,伊莎贝尔蝶飞到那个已经等它很久的人那儿去了。这句话,虽然老人说的时候是欣慰的,但是却让我难过得心脏绞痛成一团。
小女孩悄悄地告诉老人,她的妈妈,名字也是伊莎贝尔。
老人也对她耳语说,那我们都找到了我们要找的。
一大簇白蝴蝶飞来,剧终。

Ps,影片里大段大段的对话充满童真,片尾曲里的儿歌更是好玩,大自然的美景如画般美丽,整个故事弥漫着温馨,适合带上小孩,或者是与爱人,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起分享爱。

10. 法国电影新浪潮用英语怎么说

the new tide of French movies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33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07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491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0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3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882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0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37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2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