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白鲸电影讲的什么

白鲸电影讲的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29 21:43:26

⑴ 《白鲸》讲的是什么

小说主人公捕鲸船长亚哈遭遇一头绰号“莫比·迪克”的凶猛白鲸时被咬掉了一条腿,从此性情大变猛态兆,认定它是闭戚世间一切邪恶和痛苦的代表,发誓要追杀白鲸以报此仇。为了实现他的目标,亚哈不惜违反捕鲸业的一切行规,不顾大自然的一次次警告和船员的反对,搜遍了全球最蛮荒的海域,终于和他的宿敌劈面相逢。白鲸有着魔鬼般的狡诈和神话般的力量,凡人似乎是无法战胜他的。但疯狂的亚哈向不可战胜的对象发起了注定要失败的挑战,在他心中,这条白鲸已经不仅是在海洋中的凶猛巨兽,也是在亚哈血脉中游动的魔鬼,导致最后亚哈和白鲸同归于尽。因为他们是军人,所以他们不会放弃。如此想来,至始枝租至终,那个看似被仇恨蒙蔽的舰长,一直也在强调着,它不是一头鲸鱼,而是一直在考验挑衅他的敌人。面对敌人,只有战胜或战死,逃亡是士兵的耻辱

⑵ 《白鲸》:死在巨浪中的疯子和穷人,可毁灭不可凌辱!

大自然不可征服,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同样不可征服。

 巨大财富的背后充满了罪恶

美国的捕鲸业起步晚于荷兰和英国,十八世纪时一跃成为世界捕鲸第一大国,捕鲸业成为经济支柱的重要力量,为美国最初资本主义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现在看来,对鲸的捕杀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却是最合理最合法的经济活动, 无怪于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巨大财富的背后充满了罪恶”, 而这种罪恶是由一个国家同意甚至支持的。

麦尔维尔经历生活的起伏,感受世态炎凉,青春在海上消逝,可以说他的这部作品对他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作品本身的故事很简单,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亚哈船长和白败州李鲸莫比迪克的“战争”。亚哈船长因为被白鲸莫比迪克夺走了一条腿,由此对白鲸恨之入骨,即便是在梦里也渴望将其捉住折磨致死。

但莫比迪克是一只力量巨大的聪明的白鲸,从未有人捉住过它,它仿佛是一个神秘的传说,在大海里神出鬼没。经过长期的努力,亚哈船长最终遇见白鲸,三天的恶战,双方同归于尽,只剩下实马力为人们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

白鲸有两个主人公,即亚哈船长和莫比迪克,实际上还有一个主人公,他被人们所忽视,但确确实实存在,并且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丝毫不逊于那两个主人公, 那便是以季奎格为代表的勇敢忠诚的社会底层的奴隶。他们在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察迟出,毫不退缩,这是贫贱之躯无比高贵的精神。

作者对这第三个主人公是同情的,赞美的。

在那些为纪念遇难者的碑石上写道: 在这边下面并没有骨灰的镶黑边的碑石里,是多么的凄怆和空虚。

不怕死,就怕穷

面对死亡,穷困的人是这样想的“ 尽管这个把头颅挂在标枪尖儿上的行业,但也正是它给人们带来短时间内飞黄腾达的机会 ”。

许多年前就有先知告诉我们人人平等,可是经过多年的生活,人们发现把那只不过是个美好的谎言。在现实生活里,生命是分有等级的,那些自以为是的当政者会宣扬有的人的生命更为珍贵一些,只是因为那个人出生的地方不同,肤色是圣洁的白色。

人是最擅长划分等级的动物,信奉上帝却不相信平等。

而季奎格的心灵如同白纸一般,从未被污染过,他满脸伤疤,目光刚毅、真诚,额头广阔,“看到了乔治华盛顿的影子,他们的神气中有一种“相似的高贵”,又“与苏格拉底的表情有些相似”。他是野蛮的原始部落的王子,冒险走进文明的国度,却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和鄙弃。

这样一个人,可以为朋友生,可以为朋友死,从不考虑利益关系,只是凭着感觉就可以和另一个人成为生死之交,他说:“我们是最要好的朋友,随时可以为你死。”

世界上最使人感动的一个词是倾尽所有,这个原始人,不认识字,不会看书,不懂得文明的含义,却真正的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当侮辱季奎格的小伙子不慎掉进海里,他毫不犹豫的救他上岸,他并没有引以为豪,因为他认为这不过是应该要做的。

判断文明的程度,不应该是言语或是肤色,而是心灵的高贵。

不疯魔不成活

言归正传,谈起船长亚哈,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家伙,他如同塞万提斯陛下的堂吉柯德,为自己的一个梦发了疯。

无疑这是一个勇敢的人,自由勇敢的人才会向比自己强大的人或物挑战,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坚毅刚强、不为名利所动的种种美德,他近乎神明,其精神令人神奉和激动。同时这也是个真实的人,像每一个有着两面性的人一样,他的阴面令人害怕,疯狂到了极端变成了魔鬼,自私的抓住那个过节却令全体船员葬身于大海。

大自然不得不说是伟大的,是我们人类的衣食父母,可它迹带绝不像父母一般宽容仁慈,它从不主动给予什么,人类做的过分的时候它也会报复,会令措手不及的人类失声痛哭,恶语相向。

这是大自然的回应,它不依靠什么,也不原谅什么,人类若是想和它和平共处,只有遵守它的规则,可悲的是,人类总以为自身是高贵的高级的,更愿意随心所欲。

人类和大自然无法征服彼此,又难以和平共处。

麦尔维尔所提出的问题,如今依旧难以有一个好的答案。

白鲸莫比迪克显然是自然力量的象征,它被人类追杀奋力反抗,胜利是以亚哈船长的一条腿为代价的。它不愿被杀被捕,只有殊死反抗,也许它很无辜,并没有有意的伤害人类却被人类作为财富的象征而被捕杀,别无选择,只有以牙还牙,正如我们伟大的大自然一般。

谁能说大自然的报复不比白鲸的反抗可怕,可谁又能说这是大自然的错呢?

注定要死在巨浪之中

亚哈船长所率领的船名字叫做“婓廊德号”,我一直很好奇这个名字是何意思。“婓廊德”原本是美国东北部康涅狄州的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名字,历史悠久,那里的人民英勇善战,是个平和富裕的城镇。不幸的是,白人移民侵入北美大陆,对原着部落的人们进行屠杀,这个小镇的命运和她的子民一样,悲惨极了。

我有时想,如今自称文明的大国大声呼吁和平,可是对于自己所犯的罪恶却只字不提,世界的和平也在这些沾满鲜血的国家手里,不得不说这是个讽刺。

作者以此为名应是别有含义的,这样一艘船对抗白鲸,船上满是下层的奴隶黑人,他们对着白鲸吼叫,所要表达的,想要说出来的话并不是渴望胜利,而是平等。

他热爱、同情黑人,他愿和他们并肩作战,奋力争取属于他们的权利,但是故事的最后为何没有听到胜利的欢呼声,只留下同归于尽的悲惨?因为作者足够的清醒,他明白要争取权利就会流血、会牺牲,漫漫长路,是用鲜血和肉体铺就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抗争的精神,坚决而又悲壮。

“有的人死在退潮里,有的人死在浅水滩里,有的人死在洪水里,而我,注定要死在巨浪之中,这是我的命,早已注定好了的。”

如同堂吉柯德举起手里的刀砍向水车,他自以为那是与他抗争的敌人,但那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水车,他沉浸在自己的英勇举动中,他着了迷,迷了路。

亚哈船长最终带领他的船员走向死亡,勇敢质朴的季奎格,美德和忠心的斯达巴克,鲁莽幽默的斯塔布,善良的比普,乐观快乐的伏拉斯克,神秘的费拉达,这些英雄好汉,在死亡的面前镇定自若,依然奋力举起那面旗子,不愿妥协。

所有人因为亚哈船长的自私专横以及疯狂断送了生命,可是我不讨厌这个人,是因为他将人类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就如他所说:“我绝不会对歹人说你应该跟你一样强大的对手开战,而不能欺凌我呀!”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这是亚哈船长生命的意义。

麦尔维尔,生前并不为人知,《白鲸》也一度被冷落,如今被人们发现。这部巨大的知识宝库,为我们讲述那个时代的捕鲸业,也为我们讲述那时社会的不公平,还有那些可爱的生机勃勃的真正的人们。

⑶ 白鲸记电影_从《白鲸记2010》看美国文化的传承

[摘 要] 根据美国着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改编的《白鲸记2010》是美国电影的又一部力作。电影讲述了核潜艇船长亚哈因被白鲸咬掉了一条腿后誓死追杀,最终导致全体船员在鱼雷陆祥的爆炸声中和白鲸同归于尽的悲剧复仇故事。影片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抗争,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揭示了电影中所映射出的美国生态保护意识、个人主义精神和世代传承的基督教信仰等美国文化,对理解和欣赏该电影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白鲸记2010》;美国文化;传承
一、引 言
电影《白鲸记2010》(2010:Moby Dick)是根据美国19世纪着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麦尔维尔的海上传奇小说《白鲸》改编,由着名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于2009年导演的又一部力作。《白鲸》(Moby Dick)(1851)讲述了亚哈船长因为无法忍受被白鲸咬掉一条腿所带来的屈辱和伤痛,誓死复仇,最终,他的狂热和偏执导致包括他和许多无辜的船员葬身海底。该小说曾一度被淹没在美国文学史的长河中,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终于在20世纪得到认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经三次被搬上银幕,分别有《白鲸记》1956年版、《白鲸记》1998年版和《白鲸记2010》。
《白鲸记2010》是以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期为时代背景,故事梗概与小说中的基本相同。芦雹然而,由于早哗搏时代背景的变换,内容有一些出入。影片融入了核潜艇、导弹、海鹰战机、反潜火箭、鱼雷等现代化武器,画面惊心动魄,蔚为壮观。影片不再以19世纪的捕鲸为背景,亚哈也不是在捕鲸过程中失去一条腿,而是在1969年11月20日,作为美国海军“阿库什涅特号”潜艇的一名声呐员在深海中追寻前苏联潜艇时遭遇大白鲸的突袭所致。40年之后,亚哈成长为美国海军第三舰队潜艇的船长,而在小说中他是“裴廓德号”捕鲸船的船长。电影中追杀白鲸的“裴廓德号”潜艇上惟一的幸存者是一位某学院从事与鲸鱼相关研究的聪慧漂亮的女博士米歇尔,她是被胁迫到潜艇上帮助寻找白鲸的专家,而小说中“裴廓德号”捕鲸船上惟一的幸存者则是捕鲸水手男青年以实玛利。该电影和小说的故事一样发人深省,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白鲸记2010》映射出的20世纪美国生态保护意识、个人主义精神以及世代传承的基督教信仰等美国文化,旨在为观众理解和欣赏该电影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白鲸记2010》所映射的美国文化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始终带着时代的烙印。《白鲸记2010》由小说中的19世纪改编为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期,从文化的层面说是对美国文化的某种传承和升华。
首先,该电影是对美国生态保护意识很好的诠释。19世纪的美国,正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工业发达,物质进步,捕鲸业财源丰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捕鲸普遍,因此,小说中有大量血淋淋的捕鲸和分割鲸的场面描写。进入20世纪,捕鲸成为美国的历史,《白鲸记2010》中若再出现大规模捕鲸的场面则有悖于社会现实。因此影片中捕鲸场面没有了,“裴廓德号”捕鲸船被美国海军的潜艇取而代之。
美国对环境和鲸鱼的保护从电影一开始便有展示,美丽的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海滨,天空湛蓝,海鸥翱翔,聪慧美丽的女博士米歇尔利用长假正在海面上通过鲸鱼发声器对鲸鱼的行为进行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亚哈船长长期的关注。很快米歇尔和开船的黑人青年比普一起被要挟到亚哈为船长的“裴廓德号”美国海军潜艇上,以协助亚哈找到白鲸。在潜艇上,当亚哈表示要追杀白鲸时,米歇尔博士断然拒绝帮助他对动物进行复仇行为,当亚哈解释说是为了阻止白鲸再次袭击人类时她才应允。米歇尔博士从事的职业和反对追杀白鲸的态度凸显了美国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和努力。事实上,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制定了上千个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环境法体系,并于1972年出台了《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美国这个联邦制的国家,各州也有自己的环境法,并起着重要作用。影片暗示观众,人与自然界应和平相处,和谐共存。
其次,该电影是美国个人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美国个人主义起源于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爱默生的个人主义。爱默生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即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崇尚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的个人中心主义精神一直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经过代代传承和积淀,已成为美国的主要价值观。受此文化影响,“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当代美国电影塑造了许多深受人崇拜和喜爱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的灵魂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白鲸记2010》中的亚哈就被塑造成了一位捍卫正义的英雄,是美国个人主义精神在新世纪的体现。
影片中的亚哈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英雄。他的复仇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人的安宁。他不再是小说中的“暴君和邪恶魔王”的形象。他的偏执被演绎为执着,他的凶狠变成了刚强,他复仇的决心使他成了一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报仇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要阻止白鲸袭击他人,造成更大的破坏。电影中的白鲸像一个巨大的恶魔,力大无比,诡计多端,对人类充满敌意。它频频撞沉捕鱼船和商船,撞翻油轮和游船,甚至撞沉美国“埃塞克斯号”核潜艇,使许多无辜的人葬身海底。它能从1 700英尺的深海,张开血盆大口把潜艇拖到水面,冲破冰层,再将其扯断;它能吞下美国的战机,抵挡机枪的子弹,躲过鱼雷的攻击。因此,它不再是亚哈一个人的仇敌,而是众矢之的。电影中亚哈说道:“你能想象如果那个东西到了珍珠港,会造成多大的破坏吗?我不会拿美国海军的安全或25万人的生命去冒险。”“白鲸这样,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他复仇的决心打动了潜艇上的130名船员,最后多次劝阻他放弃复仇念头的大副斯达巴克也被他的精神所征服。追杀白鲸时,他驾驶着快艇,一手高举着枪,一手紧握着方向盘,在大海中急速向前,毫不畏惧,让人不由心生敬意。电影略去了捕鲸的血腥背景,突出了人类对鲸鱼的研究和保护,夸大了白鲸的威力和破坏性,白鲸的行为似乎是恩将仇报。在这样背景的衬托下,亚哈对白鲸的追杀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⑷ 《白鲸》主要讲了什么

《白鲸》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写于1851年。

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伊希梅尔酷爱冒险,他来到捕鲸船当了一名捕鲸手。船长埃哈伯用一枚西班牙金币奖励捕杀白鲸莫比·狄克,据说是它夺走了含搏物埃哈伯的一条腿。在紧张激烈的捕鲸过程中,虽然有不少的鲸被捕获,但始终没有看见莫比·狄克。终于白鲸的身影出现了,它在毁坏了好几条捕鲸小船之后,又折断了埃哈伯的假腿。在最后一天的较量中,它撞沉了埃哈伯的船谈液,埃哈伯抓住鱼叉,被中了鱼叉疯狂游动的白鲸拖走了。除了伊希梅尔以外,其他人都葬身海底。

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丰富的想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人与兽搏斗的壮丽画卷。歌颂了以埃哈伯为代表的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勇敢地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小说结构严谨,情节跌宕起银圆伏,曲折生动,寓意深刻。小说以寓言和象征手法贯穿全文,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小说是19世纪美国小说的顶峰。

⑸ 《白鲸》

The solitude,where we are least alone.

离群索居,我们也不孤独      —— 拜伦

关于作者

《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幼年时家境富裕,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家道衰落,他不得不辍学谋生,涉足过多个领域,其中对他文学创作影响最大的是4年的航海生活。漂泊海上期间,梅尔维尔不仅做过商船的水手,还投身过捕鲸业,有过18个月的捕鲸经历。这些经验与见闻是梅尔维尔写作《白鲸》时重要的材料来源,小说中对于捕鲸场面细致生动的刻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亲身的实践。

在梅尔维尔生前,《白鲸》这本书不被人看重,直到20世纪以后,评论界才重新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且给予了梅尔维尔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如今,当人们谈论《白鲸》时,无论读过与否,都一致承认,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着作之一。

关于本书

《白鲸》在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下,穿插了大量的航海术语、捕鲸史、鲸鱼博物学、神话寓言、宗教故事、历史传记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象征与隐喻的方式加以呈现。作者借鉴了戏剧独白的形式,部分章节甚至直接采用剧本的写作方式,最终造就了小说多样、混杂的文体风格。

在亚哈船长和白鲸莫比·迪克这两个形象上,梅尔维尔将他对人与自然的思索,用一种艺术的、含混的、模棱两可的方式呈现,引导读者对此做出自己的思考。而《白鲸》开创的人与自然抗争的主题,经由杰克·伦敦、海明威等人的继承和开拓,成了美国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核心内容

《白鲸》主要通过以实玛利的视角,讲述了他跟随裴廓德号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率领下追击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并且最终失败的故事。《白鲸》的魅力,主要在于其思想深度。简要说来,梅尔维尔借《白鲸》表达了他对美国历史、新教传统以及超验主义哲学的看法,尤其是后两点,是驱使梅尔维尔创作《白鲸》的主要动力。

一、为什么梅尔维尔要描写一个捕鲸的故事

《白鲸》的故事是有所依的。写作《白鲸》之前,梅尔维尔就曾听说过埃塞克斯号在南太平洋遭遇鲸鱼袭击而沉没的故事。1839年,《旅行者》杂志也刊登过大白鲸的恐怖传闻,这些传说与报导构成了小说另一个重要的材料来源。

在梅尔维尔生活的时代,捕鲸业可以说是一个危险又热门的行业,而当我们将捕鲸业放到19世纪美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就更容易看出这个行业背后,超越经济因素的文化意义:自1776年7月4日正式建国以后,美国便一直处于急速发展与扩张中。到了19世纪,这一趋势更加猛烈,开发西部的热潮构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可以说,19世纪的美国,主流的国民精神就是不畏艰险、开拓进取,而捕鲸业正好与当时的时代精神吻合。相关数据显示,当年美国一度拥有700艘之多的捕鲸船,三倍于欧洲的规模。这么一个九死一生的行业,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从业者,除了经济利益以外,它的危险、刺激,以及与自然抗争的象征意味,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小说曾写到过捕鲸者的收入,普通船员的收入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按照总收入分成,而他们所能分到的比例只有几百分之一。即便捕鲸业收入再高,一般船员获得的经济回报也很有限,所以纯粹为了经济利益,大可不必从事如此危险的职业。说到底,捕鲸业与西部开发运动其实是同一种国民精神的展现,一个通过陆地,一个通过海洋,都显示了当时的美国人征服自然的决心与勇气。

二、白鲸和船长亚哈的象征意义分别是什么

亚哈船长与白鲸莫比·迪克是承载作者思考的主要载体,梅尔维尔在他们身上倾注了最多的心血。

先说亚哈,这个“不敬神又像神似的人物”,梅尔维尔在塑造他的形象时,肯定想到了希腊神话中的那些英雄。他追捕白鲸的过程可以拿来同奥德修斯的回家之路做类比,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之战后,漂流海上10年,历经各种磨难才回到家中。亚哈追捕白鲸的时间虽说没有10年之久,但也不算短,而他在海上遇到的其他捕鲸船,就好比奥德修斯遇到的种种磨难,尽管他不需要与他们战斗,但是他们的劝告仍时刻考验着亚哈的决心与意志。

另外,从文体角度而言,英雄史诗的品格也是构成小说文体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史诗中的厅模英雄多是半人半神,亚哈因为敢扮陪缓于同象征着恐怖、神秘、邪恶的超自然力量白鲸对抗,因而也获得了似神一般的声誉。不过正如同白鲸在邪恶与恐怖以外,尚有神圣与高贵的一面,一心追逐白鲸的亚哈在英乱旅雄气质之外,也存在不敬神的恶魔气息。因此,无论是亚哈或是白鲸,他们身上蕴含的象征意义都包含着矛盾与对立,这虽然加深了小说的阅读难度,却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阐释、思考的空间。

在亚哈与白鲸的对抗中,包含着善与恶、美与丑、个体与上帝、人与自然等众多看似对立的因素,我们既可以将亚哈理解为反抗权威与压迫的英雄,也可以把他看作放任自我、追求力量的恶魔。对于一部伟大的小说而言,重要的不是它告诉了人们什么样的道理,或者给出了何种结论,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复杂与深刻,展示人的可能性,并且最终把选择的机会交回读者。

三、为什么《白鲸》被称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首先,《白鲸》在题材方面写到了19世纪美国热门的捕鲸业。梅尔维尔结合自身经历与当时的新闻报道和传说故事,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为读者展示了捕鲸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捕鲸场面的描写,读来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勇气。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信息量巨大。受到《白鲸》的影响,在后来的美国文学中,描写人与自然对抗的主题成了一种颇为可观的潮流,这也构成了美国文学的一种特色。

其次,梅尔维尔通过小说,在历史关怀、宗教意义和哲学思想三个层面给出了个人的观点。在最直接的历史层面,《白鲸》所写的捕鲸业符合19世纪美国国民精神中努力开拓、积极进取的时代特质。但是,梅尔维尔也对开拓、进取背后的阴暗面进行了暗示。小说中捕鲸船裴廓德号的名字来源于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裴廓德族,这个部族在白人西进过程中遭到了惨烈的屠杀。类似的隐喻、象征充斥着小说的各个角落,构成了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关怀。而在宗教与哲学的层面,梅尔维尔既回应了加尔文教派中的“原罪”思想,又对当时流行的爱默生及他的超验主义哲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更为重要的是,梅尔维尔没有试图强行给出答案,他通过纷繁复杂的象征系统,让各种矛盾的品格与情感集中在同一个象征符号之上,使读者能够挖掘出小说的深层意义。

再次,梅尔维尔在文字写作与小说技巧方面同样表现得无可指摘。亚哈船长和已经被赋予了神性和人性的白鲸莫比·迪克都刻画得非常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那些着墨较少的角色,如叙事者以实玛利,标枪手魁魁格,以及船上的大副、二副、三副等,梅尔维尔都能通过寥寥几笔写出他们鲜明的性格特点。

最后,梅尔维尔在文体方面采用的技巧具有十足的前瞻性。他将应用文、说明文、英雄史诗、戏剧等各种文体的元素融汇在小说之中,将航海知识、鲸鱼博物学、捕鲸史、宗教寓言、历史传记等穿插在追踪白鲸的过程中,这使得小说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景致。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中,舍弃跌宕离奇的故事情节,而在文体与技巧方面做出如此尝试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白鲸》或许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代表。

金句

1. 梅尔维尔写作《白鲸》的真正意图在于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小说带有强烈的形而上意味和浓厚的宗教意识,而这一切都蕴含在小说无处不在的象征符号中。

2. 小说中的亚哈则恰好欠缺谦卑与服从的品质,他不听从旁人的劝告,以半怂恿半胁迫的方式带领众人追捕莫比·迪克,即使面对死亡的命运仍然毫不退缩,这无疑是把“自我”提升到了与“神”平等的位置。

3. 即便亚哈拥有无尽的勇气、坚定的意志,他仍然无法对抗象征着超自然力量,象征着“原罪”与上帝权威的莫比·迪克。

4. 对于一部伟大的小说而言,重要的不是它告诉了人们什么样的道理,或者给出了何种结论,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复杂与深刻,展示人的可能性,并且最终把选择的机会交回读者,《白鲸》恰恰就是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

⑹ 《白鲸》的简介

如果你说的是这本书,请你读完下面的全部内容。

《白鲸》又名《莫比·迪克》,是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麦尔维尔,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美国家庭中,后家道中落,他从事过不少的职业,一生坎坷。在他有生之年,《白鲸》并没有让他名利兼收。在他生活的时代,几乎没有人认识到《白鲸》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而具有的价值。直到1919年以后,《白鲸》的意义才真正被人发现,评论界也给赋予它很高评价:“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把它称之为放映时代的镜子。
一、《白鲸》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意蕴。
从表现的内容看,《白鲸》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着,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所作所为以及这种活动在人的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文学反映论认为,文学是一种用语言符号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是作者对世界的产生的看法与观点,是一种世界观但却不是方法论。也就是说,你无法把文学作为一种价值实现的手段,从这方面说文学又是超功利的。
《白鲸》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这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扩张的时代。美国此时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资产阶级的欲望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急速的膨胀,为了满足狂胀的欲望,他们不断进行所谓的“改造”和“探索”。一方面,对于美国的土着居民-印第安人,他们实行“友好”的改造,给他们带来所谓的“文明”,这一题材在当时的文学中也有所反映;另一方面,涉及到对自然的资源的掠夺和对自然的征服。《白鲸》反映就是这一题材,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斗争。
“裴廓德号”是人类的象征,代表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和能力。“裴廓德号”自一产生就是人类力量的应证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它出生的使命就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去征服自然,体现人类的野心。当“裴廓德号”驶向平静美妙充满遐想的大海那一刻,人类一切诗意的梦就破碎了。“裴廓德号”是资本主义物质欲的象征,是一种扰乱世界和平的机器,它将原本和谐的世界给打乱。它是人类潜在欲望寻找满足的一种代言。
下面我们来看看,“裴廓德号”上的船员:船长亚哈、鱼叉手隗魁等人物。
亚哈,是“裴廓德号”的船长,是探索队列中的一家之主。他的出场也是颇耐人寻味。文中对亚哈的外貌也做细致地描绘,最引人注意是他的疤痕“从他灰白色的头发往下经过晒成焦黄的脸部和颈部的一边,有一条钓线般细小、青灰透白的疤痕一直延伸下去,只是被衣领着住了下段。它就像树冠上落下的一道闪电,在笔直高耸的树干上留下一条垂直的裂痕,一段小根也没有折断,只是把树干从顶部到根部剥落了一线树皮,闪电却这样从上到下消失在土里,而树呢除了一线伤疤之外,依旧苍翠如初、生机勃勃。”疤痕是让亚哈的身世和经历更加意味深长。作者用一个想象的比喻,道出亚哈的不同寻常。作为船长的亚哈,更多的是魄力和毅力,它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力的象征。他的疤痕是人与自然搏斗的证明,象征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所遇到障碍和阻力,表明人类已经伤痕累累(亚哈已经失去了一只腿)。但是,“除了一线伤疤之外,依旧苍翠如初、生机勃勃”说明人类尽管是受到掠夺自然的惩罚和反抗,但是依然死心不改,表现出无尽的力量和信心,这也许才是人类的悲哀。本来信心和力量更多的是应该提倡的品质,但是放在满足人类过度的欲望的时候这就成了灾难。比如,高科技的发展像核技术,对于提高人的生活水平来讲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把它拿来满足某些人的过度的私欲的来说比如核战争,那将是人类的灾难。而“裴廓德号”也一样,它在亚哈的带领下必然会走上人生的不归路。作为个人的亚哈,他这次出海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种私人的复仇行为,为他失去的那条腿找个说法。他的腿是在一次捕鲸时被一条叫做“莫比·迪克”的白鲸所毁。从此,找寻“莫迪·比克”并将它消灭掉,就是他作为船长之外的另一个潜在的欲望。
亚哈是自然世界中的征服者,是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利己主义的欲望的代言人。在人的欲望膨胀之前,世界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人是自然的一份子人依靠于自然,把自然作为人的朋友来看待,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友好的。这次“裴廓德号”的出海,象征的是人类在向大海索取资源,去捕杀海洋生物--大鲸。这一举动表明人对自然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很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一体走向主体和客体,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亚哈,是人过度欲望的象征。他为了能够有机会打到他私人的目的,在航海途中,对船员的软硬兼施,坚持搜寻“莫比。迪克”的下落。这亚哈的一己私利,放在整个人类的集体中考虑,也就是人类的以自我为中心主义的集中表现。为了求得人类的自身的欲望的满足更多的是即时欲望的满足,不惜牺牲其它生物个体的生命和剥夺了其他生物在地球上发展的权利。捕鲸业很早以前就是一个赚钱的行当,在公元890年就有记载文中所述“他出访的这个国家的时候,还想捕些马鲸回去。马鲸最值钱的部位是鲸牙,他此行带了几颗来献给国王……”(奥特口述,阿尔弗莱特往笔录公元890年)一直到作品出版的那个年代,捕鲸业依然很盛行。可见,人类的潜力是无限的,欲望是无穷的。
隗魁,相对亚哈来说,他是一个地道的土着人。他虽然没有亚哈的阴谋诡计,没有亚哈
“文明”。但是,在捕鲸这一行当来看,隗魁却始终是一个老手。在亚哈选拔的水手的时候,他以那精湛的捕鲸手艺一举获得了船长的认可。在征服自然的历程之中,隗魁也是一个侵犯者。如果说亚哈作为船长来捕鲸,是象征人类发展了文明阶段对自然的征服与侵略的,满足人类过度的欲望的话;那么,隗魁则是象征人类的发展的起源阶段,好比原始社会或是封建社会人类对自然的发现和利用,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无论是隗魁还是亚哈,都以高级阶段的生物而自鸣得意、高高在上。长久这样下去,人类看不到未来的方向,被眼前的幻境所迷惑,更多的是行动的盲目,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亚哈一帮人,作为捕鲸者来说,他们已经是相当的成功的。因为,在他们的航行中已经收获了一条大鲸,出海的目的已基本达到。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莫比。迪克的追寻。(尽管有的船员是被迫的,但结果还是行动了)最后,直到莫比。迪克的出现,人与白鲸大战一程,还是以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也就应验了一句古话“玩火者必自焚”。
白鲸,它是自然的一部分,有自身的生活规律。这一规律不能忘加改变的,人哪怕你是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完善。我相信,人类也是不能破坏规律,任意妄为。白鲸,他的本性并不会主动攻击人,所以它不是人类的“撒旦”。人类此时才是自己的“撒旦”!
二、从创作手法上,《白鲸》也独具特色。
1、现实主义的手法,详尽的细节描写,更多的是说明性语言。它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倾向于情节的建构和人物的逼真,给人的是知识性的收获。在这方面类似教科书的性质。
如开篇以“摘录”的形式,将古往今来关于“鲸”的只言片语统统的搜集进来条条框框,在给“鲸”书写一张履历表,详述“鲸类”遇见人之后的生平大事。
2、文本中已经隐约出现跨学科的叙事的走向。它在文学作品中加入了太多的自然科学的知识,文学有科普宣传册的嫌疑。如第三十二章的“鲸类学”、第五十七章的“各式各样的鲸:画里的、牙雕的、木刻的、铁片的、石块的、山形的、星座的”、第六十章的“捕鲸索”……这些大部分都是在介绍“这个东西是什么”和“它用来干什么用”以及“怎样用的”等问题。这样来,文学的趣味就随之淡化了许多。
3、该小说的目的以及远离了传统小说的目的即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表面上看来似乎不成体系显得凌乱。如一个个的小标题之间并没有前后相续的联系性,一节与全文的主体没有血肉的关联。从中抽出一两个章节也不会影响全文的整体性。同时,每一章节都有自己的小标题,单独也可以提出来独立成篇即由它自身的独立性。但是,文章超越了文本的字面的布局。但是,作品以文中人物的心理历程来建构的故事。文章讲的是有关捕鲸的系列活动,写人们开始处于利益的考虑组成了捕鲸队到后来以亚哈的自我的“复仇”为行文的关键点,一步步深入展开。
《白鲸》是一本文学作品,它产生于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诚然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是《白鲸》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是具有超时代性和超阶级性的,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留下许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在这一方面,《白鲸》的意义是巨大的,不愧为经典性的着作。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593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71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48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64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8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33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46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7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77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