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哪些小说拍成了电影
‘壹’ 求关于戏班子的电视剧或电影,一群小孩子学戏
我也一直在找,你有找到吗?
‘贰’ 小金宝和水生的电影是什么
小金宝和水生的电影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小金宝和水生的电影是《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人物,《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改编盯销自毕飞宇的小说《上海往事》,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张艺谋执导,巩俐、李保田、李雪健等主演的剧情电影。
该片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乡村少年水生来到上海滩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后小金宝所引出的黑帮悲情故事。影片于1995年9月14日在蚂早中国香港上映。
小金宝和水生的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简介
1930年的上海,乡村少年水生来到上海滩投奔六叔,六叔将水生带到大上海的歌舞皇后小金宝跟前伺候小金宝。小金宝是上海滩一霸闷则雀唐老爷的女,但却与唐老爷的手下宋二爷有故事,而宋二爷一直想成为老大。老爷随后带着小金宝、水生等人到一个小岛避难,岛上只有寡妇和她一双儿女。而孤苦无依的水生也令同样内心凄凉的小金宝升出了怜惜之情。
‘叁’ 《推拿》讲了什么如何评价
落掉的一颗星在于两点质疑,一是摆脱不了的矫情,二是情节的急促展现。
毕飞宇的原小说是以人物为章节,每章聚焦一个人,从他/她的视角展开心理描绘。推拿院人物众多,盲人按摩师是一群,健全人是一群。后者包括了煮饭阿姨和两位前台小妹。盲人里的争斗是无声的,他们必须很认真的用耳朵观察,在心里揣度。而健全人的矛盾是诉诸言语,公开化的。
电影中对群像的处理极难,就像把《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拍电影一样,这种难看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如何平衡戏份又不失深度,片中找到一个很不错的汇流点:小马对小孔爱情的落空,接都红对小马爱情的落空,接沙复明对都红爱情的落空,由这四个人构成爱情线的主干,旁伸开来,是王大夫和妓女小蛮,以及无惊无险的金嫣和张宗琪。这涵盖了整剧中的盲人角色,能感受到强大张力的联系。他们关于爱情的欲望如此天然而不懂约束,却又没有伤害力。而那场“分肉争执”无疑是对健全人的世界,莫大的讽刺。片中,究竟有没有任何一场戏是表现盲人的人性恶的?按摩院是由沙复明和张宗琪合伙开的,所以合名为“沙宗琪”,小说后段也出现了两人就按摩院归属权和领导权发生争执,但这在电影中没有被呈现。导演编剧几乎攫取了小说中所有明显的冲突戏,可偏偏没有这场。这是一种倾向,将盲人形象,做的尽善尽美的倾向。这是清晰指向道德立场的做法,也是最为大众心里舒坦的做法。当然,这无疑削弱了他们性格中作为人本能的复杂一面。小马黑暗视角的呈现,是非常有趣的。他是最年轻,人物状态变化最大也是最好看的一个。娄烨是最先持积极心态尝试高清机拍摄的导演之一,我们能看到这部影片,比《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都更明亮而有细节,即使还是有无休止的落雨和阴郁。小马的主观视角,摄影机拍摄的是一个粗糙的,失焦的,浓烈的,类似胶片的画面质感,它不仅是模仿小马眼睛所见,也是他心理渴求的视觉外化。这两种摄影风格,光明和黑暗,白天与夜晚,其实并没有分水岭,之于盲人都是一样的,但之于观众,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醒目的辨别标志。
费里尼曾经说过,自己喜欢搜集各式各样人的面部照片贴在墙上,不同人的长相、表情、喜怒哀愁,都可以刺激他联想故事。影片中大量细腻特写,拉近了观众和人物的距离,幸好演员都是极佳的,经得起特写与观察。游走的镜头连贯了视点和情绪,如中国毛笔字一样的流畅,是娄烨诗电影概念的开始。在这一点上,加之旁白,是继《春风沉醉的夜晚》后,在视听语言上更好的传承。
毫无疑问,娄烨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如今成为最有成绩也最有风格的一位。应该被肯定的是,主题的选择,能看出视野和性格。路学长辞世;王全安、王小帅还在向过去取经,沉耽在所谓情结里走不出来;张元已经给家俬拍定制微电影;管虎努力的商业转型。唯剩下贾樟柯和娄烨在用电影做当下的记录者。不过贾樟柯有着商人的精明,而娄烨不诉诸任何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意识。他的影片是普世的,还是那个细腻的小情人,摆脱不了的是关于爱的永恒命题,即使包装千变万化。他对广场舞的热爱,以及纹身的迷恋,以及弥漫、朦胧的影调,会成为他影片的注脚,为作者论研究增添趣味。
关于小孔的扮演者在外形上和俊俏的郭晓冬扮演的王大夫不相匹配,这都是我们作为“明眼人”所见所生的偏见。作为盲人,美或是不美,倒不如身上迷人的气息。正是这样,他们萌生爱意的原因才与健全人,是如此的不同。
传阅都红留下的纸条那场戏是我最喜欢的。纸上刻着盲文,沙复明等人小心翼翼摸着凸起的小点,阅读完毕,沉默,传给下一个人,而健全人都没有能力去聆听都红的心声。读信,不用眼看,不用声读,从来没有哪部电影是这样描绘两个世界的。而沙宗琪按摩院里,他们作为个体经历过的撒狗血,而作为群体所相伴支撑的轰轰烈烈,在这种不告而别下,无声的结束了。
‘肆’ 电影推拿里秦昊演的什么角色
2014版《推拿》中秦昊饰演的角色:沙复明,沙宗琪推拿中心的老板之一,先天失明的盲人,性格外向、能说会道且风流,既热衷于跳舞也爱吟诵诗歌,对于美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着同名小说,由马英力编剧,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主演,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于2014年11月2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该片于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并获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2014年至2015年,《推拿》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中国电影友孙导演协会、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上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多项奖项。
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盲人按摩中心棚拆男女技师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里有一个风流外向、能吟诗跳舞的盲人老板沙复明(秦昊饰),也有经常被顾客赞叹其美貌的会所之花”都红(梅婷饰),还有整天沉浸于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小正太”小马(黄轩饰),以及热恋中的刚从外地投奔沙老板而来的王大夫(郭晓冬饰)与小孔(张磊饰),以及隔壁洗头房美丽温柔的发廊妹小蛮(黄璐饰)等,生活各自精彩,人们彼此相安。然而正是嫂子”小孔身上特有的女人气味突然唤醒了小马对爱的渴望,不断念着嫂子”的他不经意转动了命运之轮,使得整个推拿中心各个盲男盲女技师们之间的爱情与生活发生了激烈又好和链动人的转变。
‘伍’ 毕飞宇简介 毕飞宇有哪些作品
1、毕飞宇,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兴化,中国当代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
2、毕飞宇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陆续发表了《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小说。1998年2月,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1年3月,以谨咐长篇小说《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8月,凭借长篇小说《推拿春橘》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3年10月,出版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12月,获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5年1月,推出《毕飞宇文集》九卷本。2020年12月扒晌团,当选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陆’ 像火花像蝴蝶和小说差的多吗
不多。《像火花像蝴蝶》是根据作家毕飞宇的原着《上海往蚂手碰事》小说改编古装家庭电视连续剧,与原着小说中闷谈只有一些细小改变,差的不多,主要讲述了赵永薯裂芳目睹家中巨变,为报仇前往上海,在上海她与段绍荣相识,从而发生了一场场风云变幻的故事。
‘柒’ 毕飞宇作品集的内容简介
收录有名篇《玉米》(《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青衣》、《上海往事》、《哺乳期的女人》等,并首次将其民国风貌文、短篇小说单独结集出版。
《玉米》: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家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震撼国内文坛、获奖无数的现实主义千秋之作。
《青衣》:曾获小说选刊奖、冯牧文学奖、首届中国激空小说学会奖等,并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改编为热播电视剧《青衣》。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是作家首部长篇小说,揭示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的人生困境,名篇《玉米》《青衣》的源头。
《上海往事》:小说比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更为精彩,并首度集中收录摹写清末及民国题材的四部中篇小说,全面展现民国风情。
《雨天的棉花糖》:大明段瞎时代中小人物的卑渺命运,战争年代时代英雄主义与个人微小灵魂的极端冲突,被彻底扭曲的伦理感情悲剧。
《哺乳期的女人》:首度集中收录作家32部燃答短篇小说。《哺》曾获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
《平原》:乡村权力场的深入刻画和解读,用民间叙事角度解读“文革”,非同一般的文革小说。
‘捌’ 电影《推拿》高清完整版资源哪里有啊
《推拿》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着同名小说,由马英力编剧,郭晓东,秦昊,张磊,梅婷,黄轩,黄璐主演,于2014年11月28日在国内正式上映。
该片聚焦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
‘玖’ 《推拿》||一部关于盲人的电影:我们眼盲但是心不盲
毕飞宇的《推拿》这部描写盲人的小说被搬上了银屏,由娄烨导演主导的电影《推拿》似乎也别有一番滋味。
围绕着小小的沙宗琪推拿所发生的一幕幕关于盲人之间的事情,让人感觉温馨而又有些无奈。
电影没有采用什么夸张的特技手法,也没有多少华丽丽的场景,光鲜亮丽的大人物。
好像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平和的语气向你诉说着盲人的世界,盲人世界的新酸苦辣。
有一种想笑却笑不出来,想哭却也哭不出来,但是你知道那是人物带给你心头无言的震撼。
盲人的世界:我们眼盲但是心似明镜。
就好像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里写的一段话:
“我的天空没有太阳,总是黑暗,但是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这对我来已经足够了。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暗当做白天。 ”
在盲人的世界里,有他们自己的一扇窗户,那扇窗户里有缕缕的阳光。
在那里,他们看事情比有眼睛的人看得要透,看得要清爽明了。
他们顺从上天带给他们的天生眼疾,但是又不甘于落魄沮丧的生活,没有了眼睛,可还有一双手、两条腿...还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养活自己,活着还有自尊。
电影以因一场车祸而被夺去视力的小马自杀为遂为开端,那一道道鲜血从小马的脖子里咕咚咕咚地流下,血淋淋的画面,给电影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
幸而终有拨开云雾见阳光的那一天。
不同家乡、不同年龄的盲人聚集在沙宗琪推拿中心,ta们中有先天失明的、有后天失明的。围绕着小小的推拿所展开了属于盲人社会的悲欢离合。
盲人的爱情,更在乎细水长流。
在电影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金嫣问徐泰和我好看吗,徐泰和双手摸了摸她的脸,一脸腼腆地说好看。
“怎么一个好看法?”
这个老实而笨拙的男人傻呵呵地说“比红烧肉还好看”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金嫣满意地笑了,隔着屏幕的我也禁不住哈哈大笑。
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用他所能够想到的最好的词汇,所知道的最美好的食物去表达对喜欢女子的爱恋。脑子里没有多少华丽的词汇,在他的世界里,红烧肉也许就代表着一切美好的食物,而他心仪的女子不就像是红烧肉一样吗?
我想这样的语言平淡还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情感却炙热而猛烈。
在这个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三对爱情。
小孔和王大夫的爱情;小马和小蛮的爱情;徐泰和和金嫣的爱情。
小孔和王大夫是在上海推拿中心认识并相好的。小孔瞒着父母只身一人和王大夫来到了老家南京,一起进了王大夫老同学沙复明的推拿中心。
小孔想和王大夫细水长流的过日子但是内心却又隐藏着不可告白的苦衷。
父母希望她能够找一个视力比她好的人,全盲更是大忌。和王大夫来到南京无疑于背着父母和他私奔了,她心中有无限的苦水,却不知道说给谁听。
她随身备着两部手机,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南京的号,一个是上海的号;上海的号是用来欺瞒父母的,她时时刻刻担心接下来的生活,接下来的自己该何去何从。
小孔的到来(在推拿所称其为“嫂子”)或者说嫂子的到来唤起了小马心中对爱情的冲动,多次不顾一切地向嫂子表达自己炙热的情感,却没想到无形中伤害了她。
后来认识了隔壁洗头房漂亮的“发廊妹”,可能原先只是假戏真做,最后却爱上了这个生活同样艰辛却很健全的小蛮,以至于遭人打骂。
在电影里,似乎都红对于小马也有些感情,,只不过两个人终究是错过。
在盲人的世界里,爱情就是找一个可靠的人一起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过着黑咕隆咚的生活。
没有轰轰烈烈的艳丽,却有细水长流的温柔。
平凡人的生活不也是这样细水长流吗?
盲人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去当乞丐,但是我们也有自尊
王大夫的梦想就是和小孔开一个盲人推拿中心,两个人在一起安安稳稳的生活。
可是不争气的弟弟却被人逼着到家里索债,作为哥哥,他只能承担起弟弟的债务。
他将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两三万块钱用布袋捆在腰上,他冒着雨回家,却突然想通了什么似的。
进家门的时候,“看见”了索债的人坐在沙发上,他将腰间捆的钱放在冰箱里,从冰箱里拿了一把平时切菜的大刀,扯开自己的衣服。
对索债的人说“你知道我们瞎子最喜欢什么吗?”
“我们最喜欢的是钱,我们不能像乞丐一样去要钱,我们有自尊,我们也要脸!所以我们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我没钱给你们,就用我的血抵债。”
他说着就用刀在自己的胸口狠狠地划了一刀,接着第二刀、第三刀、第四刀。
直到逼退了索债的人。
望着从胸口不断冒出来的鲜血,让我觉得辛酸而无奈,却对他不自觉地产生了敬意。
盲人也是有尊严的。
其实,我也希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沙宗琪这个小小的推拿中心,有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推拿中心的主人沙复明。
沙复明和别的盲人不一样,除了推拿,他心中还追求更多的东西,跳舞、看诗、读书、听音乐...
他不像其他的盲人一样因为知道自己是盲人,所以不敢祈求一些命中不敢有的东西,不敢想太多“有眼睛”的世界。
沙复明不一样,他向往甚至有些期望可以融入进去,他对“美”有执着的追求。
听客人说推拿中心的都红长得很美,他在心里想“美”到底是什么,他心中认定都红代表的就是美,他苦苦追求都红,却无果而终。
他追求的是在盲人世界里虚幻的“美”,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憧憬让他盲目地去追随都红,而不是爱情。
都红可以说是一位美貌的盲女子,上帝给了她一副较好的容颜却也夺去了宝贵的视力。
别人说她美,无疑中增加了她心中的痛苦,她宁愿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很漂亮。
在我看来,她却是一位美貌而又睿智的姑娘,心里像一块明镜,澄澈而透明。
对于生活有自己的独特想法,面对沙复明的追求,她一语指出,你不是爱我,而是爱你所想象的看不见的美。
对于爱情,她说:
“你知道人和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撞上去,那是爱情;对面开过来一辆车,你撞上去,那是车祸。
但是呢,车和车总是撞,人和人总是让。”
沙复明和都红最终虽未在一起,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颗对未来的虔诚一心,“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电影的最后,沙宗琪推拿所解散了,小孔和王大夫回到了上海;徐泰和和金嫣一起回了老家;都红偷偷地一个人离开了,没有人知道她在哪;沙复明安心养病,并混迹于老年歌舞中心。
令人窃喜的是,小马似乎眼睛隐隐约约地可以看见东西了,和小蛮开了一个小小的小马推拿所。
这样的结局虽然与小说有所出入,我想也暗含了对盲人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
我们眼盲,但是心不盲。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拾’ 毕飞宇个人成长经历
毕飞宇,男,着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1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兴化(郑板桥、施耐庵家乡。兴化市今属江苏泰州),1987年获得扬州师范学院(今扬州大学)文学士学位,从教五年。现供职于南京《雨花》杂志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法文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曾两度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中短篇小说最高奖项),多次获得《人民文学》小说创作奖、《小说选2010年11月毕飞宇在南京医科大学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冯牧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奖、庄重文文学奖等。
2011年3月17日,毕飞宇的长篇小说《玉米》荣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纳备,成为该奖项2007年创立以来,第三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
2005年是毕飞宇原创长篇小说的丰收年。在一众一线作家各自推出长篇新作之后,以中短篇小说知名的毕飞宇在时隔8年之后,推出了自己的首部长篇《平原》。这本小说自然也被看成毕飞宇的转型之作。和此前的中短篇小说一样,《平原》关注的仍然是农村题材,描写的也仍然是上个世纪70年代,而从思想倾向上看,《平原》同样依然保持着对现实的强烈介入感,小说中“带菌者”的象征提法更是直接指向现实。从这个意义看,所谓转型,只是就小说的规模而言,《平原》在毕飞宇的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延续性要大于标志性。
继2006、2007年的短篇《彩虹》,《相爱的日子》和《家事》之后,毕飞宇又在2008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上发表了其个人写作生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推拿》。在这部作品中毕飞宇关照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师内心深处的黑暗与光明。毕飞宇在年轻时曾任教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从那时候起,他就和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涉及残疾人,似乎总也离不开同情与关爱。毕飞宇却认为,小说家不可以做同情与关爱的注射器,他坚称,人的立场是他唯一愿意坚守的立场,而不可能是残疾人立场。在毕飞宇写作过程中,时常想回避一些问题,他“下不去”手,但是,为了人物的饱和度与真实性,他勇敢地放弃了一些“婆婆妈妈”的念头。他说,这一切都来自于尊重。长篇小说《推拿》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3月17日,毕飞宇凭长篇小说《玉米》获得了在香港公布的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这是自姜戎和苏童之后第三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这个年轻的文学奖一共授予了四次奖,而此次奖项也是首次授予已出版的英文翻译作品(《玉米》英文版由美国着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 dbl att)教授、林丽君 (Syl via Lin) 教隐圆授夫妇合译)。《玉米》讲述了文革中三个姐妹的故事,评委评价其“生动地探索了文革中中国家庭和乡村生活,通过环环入扣的家庭冲突和爱的故事,展现了个体和社会的面貌。”同时入围的还有印度作家曼努·约瑟夫和塔比什·卡伊尔,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小川洋子。
毕飞宇得奖众多,其中有:
1、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洞携毁(《哺乳期的女人》);
2、冯牧文学奖(奖励作家);
3、三届小说月报奖(《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
4、两届小说选刊奖(《青衣》《玉米》);
5、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奖励作家《青衣》《玉米》);
6、《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电视连续剧《青衣》);
7、2009年,毕飞宇自愿放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小说家奖”;
8、2011年3月,获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玉米》长篇)。
9、2011年8月,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