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暴力的小孩的电影有哪些
⑴ 校园暴力的电影有哪些
1
《告白》
看电影的标题以为是一部傻白甜的爱情片,然而,这却是一部惊悚推理片。故事讲述了学生杀害了女教师(松隆子)的女儿,却因为法律的保护毫发无损,女教师并没有圣母白莲花,而是以暴制暴的为女儿报仇的故事。故事非常精彩,每个人的告白都是一场人性的揭露,值得一看。
2
《蚯蚓》
和电影名《蚯蚓》一样,这是一部让人有些毛骨悚然的影片。故事讲述了子若考上了首尔的贵族艺术高中,在唱诗班长大的她音域非常高,在学校崭露头角,因而遭到同学嫉妒。同学们残酷的攻击,尽管子若顽强反抗,最后也受不了无休无止的折磨而自杀。脑瘫的父亲伸冤未果,查明真相的他用自己的方式惩罚了那些欺负女儿的人。
3
《火山高校》
这部电影和前两部不一样,它是一部魔幻电影,讲述在“火山高校”内藏有一本武林秘笈,校内各方人士都想利用金英俊的超能力达成自己野心,于是,校园内大开杀戒的故事。听着有点瘆得慌,豆瓣得分不太高,不过还是可以看看的。
4
《2:37》
故事讲述了六位少男少女的烦恼。少年时代都有脆弱无助的时候,影片采用了交叉叙述,看上去最无忧无虑的姑娘选择了自杀,而看似被烦恼困扰的人却痛苦的活了下来。这中间,包含着他们对家庭、爱情和性的不安。有人称之为“青春的挽歌”。
5
《校园规则》
这是一部瑞典的影片。主人翁艾力克因家庭暴力而成为了一个不良少年,被学校开除后进入了一所寄宿学校,交到了好朋友的他原本想安心念书,可那些高年级称霸校园的学生却不断欺负他,忍耐无法对抗暴力,没有智慧的反抗也是。
6
《青鸟》
这是一个从学生自杀未遂引出的故事。企图自杀的学生野口竟然是被全班团结起来欺辱的,那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对他造成了深深的伤痛。他留下遗书师徒自杀,并在遗书上写了班上三名罪魁祸首的名字,引起了全班压抑的气氛。
⑵ 小孩吵架的电影大全孩子多大伤害
获奖短片《伤痕俱乐部》:打骂、吼孩子,都不如这种方式的伤害大
小鱼奶爸日记
2020-07-24 23:23新媒体运营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法国的一个获奖动画短片《伤痕俱乐部》,是最近看过的一部优秀教育影片。
里面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都曾经遭遇过暴力,满身伤痕。然而不同的是,三个孩子的伤痕是紫红色的,只有一个孩子的伤痕是蓝色的。
蓝色伤痕的孩子,想象着它们是蓝色的星河,他身边的朋友并不懂这种美,反而对他指指点点,称这些蓝色伤痕丑陋无比,让他挡起来。
于是,小男孩向妈妈求助,换来的却是冷冷的态度。妈妈一直在看电视,他试图拉扯妈妈的衣服,大声喊着,结果妈妈把电视音量调大,示意他别再说话,一把将他推开。
男孩被推倒在地,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伤痕真的和其他人不同。紫红色的伤痕是身体受伤出现的,而蓝色伤痕,是“冷暴力”导致的。
那种冰冷透骨的感觉,并不是伤痕本身,而是大人的忽视。最终,伤痕变成了光点,逐渐将他吞没。
家庭心理学家基尔斯汀·达文提出:冷暴力分为6种,对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讥讽、威胁、过分溺爱、给孩子过分压力等。
生活中,你链悔是否也对孩子实施了这样的“冷暴力”呢?事实上,打骂、吼孩子,都不如这种方式的伤害大,其伤痕在心上,无法填补。
01
冷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影片《无问西东》中,那个遭遇丈夫冷暴力的刘淑芬,虽然在婚姻中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执意不离婚,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丈夫许伯常对她视而不见,就像家里完全没有她这个人,没有热情与激情,最终刘淑芬选择了跳井。
一个成年人尚且接受不了冷暴力,何况是孩子,是需要外界评价来完善自我的孩子。如果连父母都忽视他的存在,他哪还有自我可言呢?
家长没有感情投入的教养,最终孩子会情感匮乏、心理扭曲,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02
常见的冷暴力行为:
1、不愿花时间陪孩子,即便陪着也心不在焉
家长总是以“工作忙”、“为了孩子好”为借口拒绝陪伴,觉得待在孩子身边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谈几个客户。
即便陪着孩子也是手机信息不断,接上电话就放下孩子,工作那边一催促就开始不耐烦。陪着孩子去补习班,孩子一进班级,家长就开始在外面打游戏。
2、完全不管孩子
家长完全放任孩子,对其学习、生活一概不知,指望孩子到什么年纪就会什么本领,无需大人引导。
3、对孩子的提问冷谈回应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想法,家长都是:你看着办吧、你觉得可以就做吧。
这样看似支持的语言,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负责,孩子确实需要独立,可以他的能力不可能不需要帮助,解决问题是要一步步来的。
4、孩子犯错,家长过度批评、全盘否定
夸大孩子的错误,放大孩子的缺点,让孩子更紧张,或者犯错后忽略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没办法真实地表达自己,也是一种冷暴力。
5、对孩子冷嘲热讽
有的家长总是自以为是,喜欢用反讽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比如:“你可别学习了,就你这脑子,学习也没用!”或者“这也就是我是你妈,要换了别人的家庭,你肯定挨收拾。”
这样的话就像是刀子,直接戳进孩子的心脏,伤害极深。
6、威胁恐吓
有的家长会说:“你这次没考好,假期就别玩了”,或者“这都做不好,回家看你爸收拾你不?”
这些话是镇压式的沟通,常年在恐惧下生活的孩子,久而久之会规避错误,心口不一。
03
家长怎样避免冷暴力?
1、关注孩子的情绪,不要指责说教,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小时候的比羡敬尔盖茨性格十分内向,也不愿意和伙伴一起玩,总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母亲为此担忧,还有几次争吵。
但她很快意识到冲突无用,也就没有继续和儿子争执,而是动员全家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慢慢找出兄唤慎问题根源,解决问题。
当然,也是母亲的理解和包容,让他功成名就。
2、积极回应,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也许家长真的很忙,但在孩子需要帮助时,请停下手中的事,做出积极的响应。
你等一下妈妈,握着我的手,一会我们一起解决。
回应时用手握着孩子的手,看着眼睛说话,并做出正面的回答, 即便现在没时间也没关系。
即便孩子犯错了,也要及时给出有意义的引导,尝试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但我爱你,你要勇敢做自己,做得不好可以找我,一起来解决。
拒绝冷暴力,从自身做起,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泰国短片《吵架的父母》:争吵带给孩子的3大影响,你必须了解
幸福双翼家长学堂
简书作者
2020-10-12 17:57IP属地: 广东打开App
作者 | 魔斯妈妈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深圳
01 孩子眼里的“怪兽”父母
泰国动画片《吵架的父母》,用近乎恐怖片的风格,描述父母争执给孩子会留下怎样的童年阴影。
4分钟的短片,充满了压抑、恐惧的气氛。
在小女孩眼中,争吵中的父母俨然是两头怪兽的模样。
她吓得赶紧奔回房间,却发现怪兽已经追到房间里,还咬了她一口。
夜晚雷电交加,小女孩拼命地躲避怪兽的撕咬,而房门却被怪兽死死地堵住……
也许,父母无法体会到自己情绪的失控,对于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杀伤力。
某电视台一档节目采访小学生,请他们谈谈爸爸妈妈吵架时的心里感受。
小学生们纷纷说,心累、烦躁、伤悲、无奈、压抑、害怕他们离婚。
记者又问道,父母吵架时,你能联想到哪一部电影。
孩子们说:《毒液》、《流浪地球》、《阿丽塔:战斗天使》,简直是飞刀惊魂、毁天灭地!
一个小女孩说,真希望爸爸妈妈再也别吵架了。她担心自己长大找另一半的时候,也会像这样不幸福。
父母常常以为,自己才是争吵中最大的受害者。
但其实,最受伤的是孩子。
02 三种危害,值得每个父母警醒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在《由内而外的教养》一书中,将这种因为父母情绪失控而对孩子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状态,称为“恶性破裂”。
在各类中断的联系里,恶性破裂对孩子的危害最大。
最主要的三种危害,值得我们每个做父母的警醒。
危害1:幼年时种下的羞愧感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激烈争吵会给孩子内心埋下“羞愧”的种子。
这是由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
幼年时期,孩子仍处于自恋时期,他们会把很多事情往自己身上揽。
父母吵架了,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乖。
相比较好事情,人更容易对坏事情刻骨铭心。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补救的话,随着孩子的成长,这种羞愧感,就会慢慢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
着名心理学家David R. Hawkins分析了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从最负面、伤身的情感,到最正面、滋润的情感都以不同的分值出现。
在所有的能量等级中,羞愧是能量最低的,也是对人伤害最大的。
危害2:一生都难以抹去的恐惧感
前面我们提到的记者采访中,有一位小男孩说,他至今仍记得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有一次吵架,在那摔碟子,自己就在房间里面哭,非常害怕。
他怕父母受伤,也怕父母来打他,拿他撒火。
的确,父母发生争执时,一方拿孩子当作控制另一方的筹码,或者迁怒于孩子,常有发生。
事实上,很多人都会对小时候父母吵架的场景印象深刻。
有些人成年后,因此对婚姻关系感到畏惧。
还有人步入婚姻,发现自己竟然在重蹈覆辙时,就会感到更加惶恐。
新伤旧痛,叠加在一起,仿佛噩梦一般挥之不去。
这种惶恐,也许有些人真的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一生去化解。
危害3:成长中的行为问题,以及身心健康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曼研究发现,当父母发生争执时,孩子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胃痛、胸闷,不敢与父母眼神接触等等症状。
生活在父母互相敌视家庭中的学前儿童,与生长在和睦家庭中的同龄儿童相比,有慢性应激激素水平增高的症状。
跟踪调查发现,待到这些儿童长到15岁,会经常出现逃课、抑郁、不合群、攻击他人、辍学等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孩子成长早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孩子是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会和别人、和这个世界相处的。
父母焦虑、暴躁,有攻击性,孩子就会慢慢地受到影响:爸爸可以欺负妈妈,那我就可以去欺凌同学。
他们无法理解什么是友爱与尊重,习惯于暴力解决问题,漠视别人的感受。
03 孩子的感受力超乎想象
一次,和朋友的孩子聊天。
她跟我说:“爸妈前几天吵架了,吵得特别凶。”
事后,我跟朋友聊起此事,朋友仔细地回想了一下,说:
“我确信没有当着孩子的面发生过争执。就算是两人吵架,都是关上门的。
如果孩子敲门要进来,我们都会暂停,调整下情绪。”
我相信朋友的话。
可是我们都忽略了,孩子对于家庭中的异常情况是非常敏感的。
即便父母争吵刻意回避了孩子,但或许从父母关上门的行为,或者打开门的神情,孩子就已经能够察觉到发生了什么。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父母吵架没关系,他们不懂。
孩子是打开全部的感官,来感受家庭氛围的。
还有些父母觉得,跟孩子说吵架的事很跌份,丢面子,总想着淡化这件事,就可以烟消云散了。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两个人,相互发生了冲突,会让他们产生很多担心和焦虑。
这些担心焦虑,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正向说明和疏导,会一直伴随着孩子,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与成长。
很多时候,大人觉得吵完和好了,就没有关注孩子的感受和疏导。
但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人的本能是倾向于消极思考的,这是自我防御的一种条件反射。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心智不成熟,如果没有父母的引导与疏解,他很难靠自己走出阴霾,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父母之间的冲突。
有的时候,因为不够了解,孩子还会在内心放大问题,进而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是少数,大多数家庭冲突往往起源于一些小事情,比如教育观念不一致,或者生活习惯上的矛盾。
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冲突往往集中于孩子的养育观念问题。
那么,怎么可以有效规避这类冲突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呢?
学习幸福双翼的这段时间,加上我学习的其他教育类知识,这里想分享三个小建议。
04 3个建议,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建议1:理性对待冲突,心平气和谈育儿
想规避吵架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吵架。如何避免吵架呢?
♥按下情绪的“暂停键”,不管谁对谁错
也许你的观念是更好的,但如果得不到伴侣的支持,因此发生争执时,问题的重点已经不是如何教育好孩子了,而是变成了父母之间一场争夺输赢的较量。
这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当父母观念有分歧时,要尽可能理性地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等情绪平稳之后,再找机会与配偶心平气和地沟通。
当父母一方觉得自己快要控制不住情绪时,可以出门散散步,或者听听歌看部电影,或者找点别的事情做。
让自己的注意力适当转移,可以帮助自己很好的平复情绪。
在平衡情绪的课程里,老师反复强调: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听听对方说什么,找到值得肯定的部分
面对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夫妻俩,劝和的人总要说上一句:多沟通。
但得到回应经常是:无法沟通。
每一个人都觉得对方的想法是错误的,而且态度还那么固执。
可如果我们想解决问题,无论如何,请尝试先耐心地听听对方的观点,不找茬,只找其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这种肯定可以是对方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是对方的动机、出发点。
找到彼此能够达成共识的点,表达出来,你会更有把握影响伴侣的决定。
很多时候,并不是事情本身引发的争吵,而是彼此的态度让隔阂不断加深。
所以,我们处理问题之前,先要处理好态度,而341肯定法,就是万能的沟通法。
♥即便有分歧,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性
父母发生意见分歧,孩子很容易钻空子,甚至借机挑拨离间,让自己脱身。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想到回来肯定要受到父亲的批评。
于是就跟妈妈说,学校的老师太烂了,或者这次考试很多人都没考好。
母亲宽慰了孩子,反倒激起父亲更大的愤怒。
这个时候,母亲可以指责父亲:“就是因为你对他要求太严了,才会这个样子。”
当然,也可以冷静下来,顺着父亲的意思,对孩子说:
“我知道考试没考好,你也很不开心,可是你也要理解爸爸的心情。
等你冷静下来,不妨想一想,这次考试有没有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是不是平时上课、写作业还不够认真?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找到进步的方法。
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下。”
即便父母的观念有分歧,也要保有对伴侣的接纳。
就像上面所述,母亲没有采用与父亲一样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但是仍然和父亲保持了一致性。
而且用更温柔的态度安抚孩子,对父亲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建议2: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伴侣
一件小事可以引发一场很大的争执,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言语中不再就事论事,而是上升到攻击对方的人格。
就事论事,会让孩子知道你们是在探讨问题,只不过比较激烈。
而攻击人格则是对伴侣赤裸裸的伤害,这会令孩子感到紧张、恐惧,甚至比自己受到攻击还要难受。
我们说,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父母一方否定另一方,就等于否定了孩子的一半,孩子会因此产生自我否定或者是逆反式肯定。
与此同时,指责对方的人,也未必能树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因为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这种指责性的攻击语言,是不礼貌的。
如何能让自己放下评判?放下攻击?
我想,首先得明白:没有人的想法会是“绝对真理”,当你在孩子面前贬低你的伴侣时,实际上你是在贬低自己的形象。
如果我们实在想表达内心的不满,可以尝试用“我”字句来表达。
比如:“你今天没去接孩子,孩子回来都淋湿了,我感到很生气!”
聚焦于具体事实,聚焦于个人的感受,不把矛头指向对方,是一种更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表达方式。
建议3:争吵之后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心理修复
如果争吵实在无法避免,要记得尽量避开孩子。
如果实在无法回避孩子,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也要记得事后对孩子进行心理修复。
积极补救,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父母可以在事后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刚才的争执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情,也是爸爸妈妈做的不够好,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无关。
如果在争执中说了什么过激的话,父母也要明确的指出来是自己的言语不当,事情并不是这个样子的。
如果你已经努力尝试了很多方法,仍然不能解决与伴侣的矛盾和冲突,也不能化解孩子内心留下的负面影响,可以尝试心理领域专业的老师帮助。
有人说,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有争吵,父母之间观念有差异很正常,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双胞胎也不行。
与其苛求价值观的统一,不如对彼此多一份包容和理解,用包容的心态看,那些所谓的分歧就成了帮助我们扩大眼界的资源。
只要让爱流动起来,我们就会看到另一片天空。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⑶ 有哪些关于校园暴力题材电影值得推荐的
《害虫》
虽然这部电影已经是2001年的老片了,但是他的拍摄手法和题材确实非常校园暴力,一直是我们这两年的关注点,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安全问题,我们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早在十几年前,导演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事情。
有不少人觉得电影里面的女主角性格实在太过于软弱,但是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后才会明白女主角的性格软弱,都是因为他的家庭环境所导致的。
而在现实社会里和女主拥有同样的家庭环境的人不在少数,一旦在成长过程中,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发育就很可能会出现,同女主一样的遭遇。
关于害虫这部电影,我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一直到今时今日都难以忘怀,也许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校园暴力事件,所以我才会对这方面的题材非常感兴趣,也希望导演们多多关注这种题材,多拍一些这种片子,让更多的人明白校园暴力是根本性的错误。
⑷ 一部关于孩子青春期遇上家庭暴力的电影《神秘巨星》
一部关于孩子青春期遇上家庭暴力的电影《神秘巨星》,这是印度的一部电影,得分很高,非常好看。首先,我并不在意,用传统的观念来说:很浪费时间,还是印度语,一直得盯着屏幕,其次,许多时候,我会找不到并从中获取价值。这就意味着,通常看完电影,你可能就只是看完了而已。
从学习了心理课,那本《拥抱你内在的小孩》,通过学习,和同伴的互动,许多的不同家庭案例,然后链伏心理课的曲老师,推荐了这部电影,让我们看看。
家里没有看电影的VIP,但有网路,有电视机顶盒,通常好评特别高的电影都是要付费的,索性买了一个月的的试试,免得跑电影院还看不到想看的电影。从上午的读书会出来,回到家,各种尝试,还是付费看比较好,没有讨人厌的广告。
全程没有博人眼球的做作,看完全程我泪点特别低,全程都在哭,里面的两个角色,小女生的叛逆反抗和妈妈对待暴力的退缩,两个多小时中,老公回来了,看我这么投入,坐到沙发上也来看,不解风情的来了一句:这个女的看着不怎么漂亮啊,我说,人家还只是个15岁的孩子,别说话,看内容。他还和我争辩:哪有,一看只是23以上。我瞟了一眼他,心想:这个身边的男人,真的好肤浅!我继续看我的电影,在小女孩和妈妈的角色中换位思考。这两个角色我都有体会。感触特别深刻。一个家庭主妇,没有工作,适应型顺从型儿童心理模式,面对愤怒情绪时,采用的退缩,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不会造成伤害,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印度,他们崇尚科学,所以孩子们的学习科目里有科学,可能是为以后做工程师打基础吧,在印度的工程师地位很高的,相当于在中国做公务员。小女生的科学,每次不是50分就是30分,她不爱科学,但她爱音乐,她是一位有天赋的孩子。她还是一位在处理愤怒情绪时,他处在叛逆极端,而妈妈是另外一个极端退缩。对抗型的孩子,或顺从型的妈妈,他们在心理学里,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只是两种儿童期的行为表现。父亲在处理愤怒时,其实和女儿很像,当权力能控制在自己手里时,他采取的是暴力。估计这位父亲,年幼时也受到过很严重的伤害,一言不合就暴力。孩子的愤怒情绪释放出来,是叛逆,是非常强有力的。如果压制更厉害,孩子就会分裂,也就是我们说的,会有心理疾病了,那可能家长又要面对另外一个课题了。
如果说要孩子怎样怎样,去改变她,或者说让家庭成员中的任何一个去改变,其实都是很困难的,没有学习时,我们都会要求对方如何如何改变,我们把期望寄托在对方,抱怨,唠叨,伤害别人,其实都是不对的。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自己学习,改变自己。自己强大起来成长起来。通过学习,改变笑帆自己的认知和态度,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最好的方式去处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察觉自己,如果曾经自己也有过伤害,那就去疗愈它。把自己内心的小孩找到,好好爱她,放过她,接纳她,是的,就是,好好的爱自己!接纳自己的好的不好的一切。也无条件爱和接纳身边的人。你不放过他人,特别是你最亲的人,事实上,你是不放过自己。放过自己也就放过他人。接纳,先爱自己吧!
电影里还有一个事情,如果别人不能接纳你,那你可以让自己强大,然后带着你爱的人离开他。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电影里还有关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碰唤雹又怎么样?放眼看,人的一辈子不长不短,总有一条路是她自己要走的,作为父母,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很多优点,发挥她的优势。她的成长轨迹才更接近她想要的样子。
感受真好!写的时间限制,又快忙孩子了,下次再看,看会不会有更多收获。
⑸ 小孩跟大人打架的电影有哪些
你好,例如武打童星,释小龙,谢苗的电影,还有好小子系列电影这些都是,谢谢
⑹ 校园暴力的电影都有哪些
校园暴力似乎是一个永远都能霸屏的话题,虽然这话题很沉重,但这个社会不只是有阳光,也会有黑暗。校园暴力的经典影片有《悲伤逆流成河》、《蚯蚓》、《妈妈别哭》等等,非常有教育意义。
⑺ 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有哪些
1、《别哭妈妈》
剧情简介:
刚和丈夫离婚准备重新出发的刘琳(柳善饰)在告别不幸婚姻后原本打算带着刚升为高中生的唯一女儿柳银雅(南宝拉饰)重新开始。两人相依为命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但不幸从天而降,银雅竟然选择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自杀,这也摧毁了刘琳最后的精神支柱。
某天,她通过银雅的同学赵翰(申东浩饰)知道了女儿惨死的真相:在学校遭到多名男同学的强奸,但加害者却因未成年人的身份免于受到处罚,对这一结果无法承受的银雅选择了自杀。
此后,刘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再不相信法律的她决定无论用何种方法,自己来帮女儿报这个仇,并驱使着她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结局。
在她最孤独的时刻,一个叫小北(易烊千玺饰)的少年闯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数人的18岁都是明媚、快乐的,而他们却在18岁这个夏天提前尝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场秘而不宣的“战斗”正在上演,他们将一起守护少年的尊严。
⑻ 校园欺凌真有高分电影少年的你中这么严重吗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一直在反映校园暴力的严重性,确实现实生活中,是有这么严重的校园暴力电影,都是源于生活这部校园电影只不过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校园暴力现象而已,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有的甚至比电影还要残暴 。
校园暴力足够引起世人的目正是因为受伤者已不是少数,而是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的现象 。
⑼ 有一个电影,一个小女孩是个暴力狂,杀了好多人,叫啥
孤儿怨
导演: 佐米·希尔拉
编剧: David Johnson / Alex Mace
主演: 伊莎贝拉·弗尔曼 / 吉米·本内特 / 维拉·法米加 / 彼得·萨斯加德 / 阿娅娜·恩吉妮尔
类型: 剧情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加拿大 / 德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 美国手语 / 爱沙尼亚语
上映日期: 2009-07-24
片长: 123 分钟
又名: 孤儿怨(台) / 孤疑(港) / 孤女疯劫 / Esther
⑽ 有哪些值得给小朋友看的“反暴力”,宣扬“爱与和平”的电影作品
罗曼·罗兰在作品《先驱者》者中写到:“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苦难、坚韧的努力、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赢得了爱与和平。我们呼吸它珍贵的气息,我们很自然地享受它,正如我们享受那吹拂大地、充斥在我们肺部的清鲜空气一样。”他的这一段话中道出了和平的重要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枪声、炮声、爆炸声,远远多于鞭炮声和礼炮声。全世界发生的大小战争总共不下400次!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更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平。所以,对于小朋友我们有必要让他们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爱与和平的内涵。那么,今天就来给小朋友推荐几部反暴力,宣扬爱与和平的电影。
第三、《爱与和平》。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希达和巴鲁。讲述了巴鲁和海盗的合作以及海盗与军队对战的故事。这部电影弘扬了为维护天空之城的和平,不被叛乱分子占为己有的团结精神。主角们展现了他们的勇敢和智慧,很值得小朋友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