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电影的人物分析
❶ 看韩国神片《与神同行》,教你如何写人物
树叶怎么长才能枝繁叶茂又美观悦目?故事怎么讲才能趣味横生魅力无穷?
还是从两条主线的人物来分别讲一讲。
一、男主角金自鸿
二、阴间使者
先说 ,一,金自鸿这个人物,他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变化的。变化总得有个契机吧灶手。刚死的时候,他很牵挂母亲,没有心思参加什么审判,到后面又积极参加审判,并且也加入了打怪兽的行列?为什么?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因为投生之前可以托梦一次给他的母亲!为了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他积极参与起来了!这是变化1。
变化2,是他这个人物的戏剧性,前两关都可以得知,他是一个有爱的人,用善意的迟辩棚谎言去陪伴他已故战友的女儿,他为了自己的家人,可以没日没夜的工作,到后面的毒打弟弟和弑母是天差之别,这也是戏剧冲突的看点之一。
再说 三位阴间使者,刚开始也有很多铺垫,比如看到金自鸿死后异常兴奋,当看到金自鸿被断定为贵人时更是异常兴奋,三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来保护和辩护,慢慢的,他们的动机也随着剧情浮出水面,他们只要辩护够49个投身转世的人,他们也可以投身转世了,而且还可以随便挑转到哪一家。投胎是个技术活儿,看来得做阴间使者才有这技术!这又是导演的层层推出的讲述故事,又铺垫有疑问有悬念,层层推进!
并且在金自鸿回忆自己有爱的家人的回忆时,引出两位使者原来是没有记忆的,只有江林队长有记忆,这也就是为什么江林使者去了人间,被唤醒了与自己相似的记忆,从而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金自鸿的弟弟金秀鸿,查明冤死真相!这下故事又合情合理了!怪不得这两位使者阻止江林去介入人间事宜,原来他们根本没有记忆!只有有人类记忆的江林才愿意违背阴间法,去拯救善良的人!
这个时候可以插入一下金秀鸿的冤码则死了,确实很冤,人说喝凉水也会呛死,金秀鸿是因为想跟别人拥抱,结果枪支走火,死掉了!
他的好友兼顶头上司在前一分钟还痛哭流涕悲愤欲绝之时,后一秒,开始把蛋壳塞进了口袋,并拖着金秀鸿的尸体对那位被拥抱者说“快把这里清洗干净!”导演又擅长的逆转又一次重新上演了!原来这位好友兼顶头上司马上要升职了,于是拉着那位被拥抱的低能士兵一起把金秀鸿偷偷埋了!
在江林队长用透视眼回看这些画面时发现,原来金秀鸿当时没有死!是被活活埋死的!又是一次逆转。于是奠定了一个充满仁义的善良的金秀鸿上兵因此变成了邪恶之怨鬼的故事!又是一个人物的前后惊天大逆转。导演啊,一个电影,短短120分钟,你这是三分钟一个逆转啊,是把所有电视剧的故事情节都要穿插在这部电影了么?
还有,这里面也有一些轻幽默,尤其帅气又酷的江林队长,在人间的cosplay,各种萌乖,这跟演讲也一样,再多么正能量积极的主题,也得穿插一些幽默元素,才会在一张一弛中享受这种变化莫测的乐趣。
结尾,还不忘前后呼应,look:
总之,这么强大的叙事逻辑,已经震撼我了,所以 要写好一个故事,就是要脑洞大开,天马行空,不走寻常路,不按常理出牌,秒秒钟逆转,分分钟拨开云雾 。 要写好一个人物 , 也要故事丰富,风云变化,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恶人,一切都是契机。
❷ 如何写好电影电视剧影评
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1、历史方法。
在批评电影中,历史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会依据它们在电影史中的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当时的历史,以便更好理解影片的复杂性。
2、民族性格。
评写电影时,也可以从民族性格的角度来讨论电影,这种方法背后的假设是,电影文化通过相当数量的个体性来演化和获得理解。
3、类型。
类型是种类的意思,根据形式和内容的模式对电影进行分类。类型的讨论经常是检视一部电影如何组织故事和观众期待的有效方式。
4、作者论。
它通过将影片和导演或片中的主要人物相联系,来定义和检视一部电影。
看电影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让人紧绷的状态缓解一下,也可以了解生活之外的许多事情。可看完电影,想要把自己的感受准确分享给别人,实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我经常会用“好看极了”、“太吸引人了”这样的词把一部好电影介绍给朋友。
从来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客观地评论过一部电影。
5、形式主义的种类。
主要是关于一部电影的风格和结构,或是有些电影技巧是如何在电影中呈现和组织起来的。
❸ 影评怎么写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3)如何写电影的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❹ 影评到底怎么写
影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评主题,力求有独到见解,深入挖掘。
2、人物评论,单一人物;某类人物;对比性人物;从人物关系评析。
3、场景细节。
4、悬念设置,人物命运为主线,将人物经常处于生死关头,环环紧扣。
5、矛盾冲突。
6、叙事线索。
7、情节与节奏,战斗高潮与抒情段落的设置;紧张与舒缓情绪的起伏;镜头节奏快与慢的转换。
8、中外影片比较。
9、评现实意义。也与主题有关,但更侧重于现实作用。
10、写观后感。要联系现实,融进自我,或是褒扬先进,批语落后,针砭时弊;或是进行自我观照,寻找差距,激励鞭策。
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
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❺ 影评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写影评的格式?
写影评的格式:
模式一: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
模式二: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以评价电影的任何一个部分或细节。
注意不要写成观后感,也不要写成电影简介,要注意“叙”“析”“评”相结合。
要写好影评主要是要抓住电影的最大特色来写,如人物特色,画质,演员,经典语录,内容等,首先要先大致介绍电影,要包含电影名,主演明星,故事背景,大致情节等,要将电影的最大特色放在最易看见地方,让人眼前一亮,开始产生对电影的兴趣。此外电影的内容要明了扼要,控制在100字以内将电影内容讲清楚,还需运用自己的技巧,将内容描绘得生动形象。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影评往往不会将内容从头到尾讲完,会给观众设置悬疑,悬疑设置也要尽量在故事的 *** 部分或 *** 前引部分,从而使观众浮想联翩,产生了想看的冲动。
编导写影评格式和怎么写影评
第1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大体介绍一下电影的剧情。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段:从导演的意图出发评论电影的主题、导演要表达的思想。
或第二段:评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情节对于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作用。
第三段: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的角度评论电影画面。
第四段:作最后的总结。
第2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先简单介绍导演的资历和作品,从而引申出要评论的这部电影。
第二段:电影的音乐是如何衬托主题的。
第三段:电影的色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四段:评论这部电影最鲜明的风格。
第五段:最后指出这部电影的一点瑕疵,并对整篇文章作总结。
第3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开门见山。指出要评论电影的某个人物。
第二段:电影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
或第二段:导演如何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第三段:这个人物在电影中起什么作用。
第四段:赞美导演对人物的选择能力。
第4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概述一下电影剧情,说一下自己对电影的整体印象。
第二段:评论电影的叙事风格或者说电影讲述故事的结构如何。
第三段: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镜头,这个镜头有什么样的作用。
第四段:这部电影和导演的其他电影做一下横向的对比,评论电影之间的区别或者联系。
第五段:和开头形成呼应,作总结。
第5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夸赞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意义。
第二段:详细说明这部电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段:对于导演意图进行解读。
第四段:评论电影镜头的风格。
第五段:电影中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自己有那些启发或者新的发现。
第六段:总结文章的整体思想。
第6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看完电影以后引起自己的思考,并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第二段:讨论电影中最重要的意向凯橘或者说道具,说说这个道具的特殊意义在哪里。
第三段: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第四段:电影的剪辑风格或者拍摄方式。
第五段:最后解开自己的疑团,并指出导演的一些不足。
第7种参考拆告写作框架:
第一段:从电影的片名引申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段:详细分析电影片名和导演意图之间的关系。
第三段盯御团:分析电影的较色和电影的片名有什么样的特殊联系。
第四段:分析电影中的符号化的具体道具。
第五段:分析电影的色彩变化。
第六段:总结自己对电影的想法。
第8种参考写作框架:
第一段:直接点题,要评论电影中的演员。
第二段:演员在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三段:评论演员在角色塑造方面是否具有可圈可点之处。
第四段:根据自己的知识面和新闻积累,谈一下演员的发展潜力。
第五段:整体评价演员,总结自己的观点。...
影评怎么写?主要是要格式,谢谢
影评写作要求
一、紧扣“电影”与“评论”。
所评论的内容必须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从说明书和报刊故事中寻找。
要抓住电影艺术的特质,评论的对象有画面感、运动感。让没有看过电影的人也能获得对影片的大致了解,认同你的观点。
要展开评论,明确中心,严密地进行说理与论证,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观点而无论证。
二、总体把握,细部突破。
首先对一部影片有正确的总体评价,在此基础选择一个较小的视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鉴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云亦云。
另一方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树林。力求写出鞭辟入里的专论,不要写泛论、散论。目前各类报刊包括专业电影报刊为了抢时效,搞“炒作”,发表的大多是新闻记者根据编导散发的资料摘编的综合评介,陷入“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演员介绍+拍摄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侧重于社会意义的评论要注意兼顾影片的艺术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银幕形象进行说明与论证。有一学生写《火烧圆明园》的影评,只是对这一历史事件抒发感慨,全文与影片毫无关系,严格讲这样的文章不是影评。
侧重于艺术价值的评论要把握艺术表现中体现的思想内涵。
要讲究评论文章自身的艺术性。
四、注重思辩、讲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力求新颖、深刻,宁可是“深刻的片面、伟大的偏见,创造性的误解”,不要趋同,说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确观点”。构思立意如同兵家谋略,“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耳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奇制胜。
注意评论语言的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注意句式长短得当、音韵和谐,既要有理论色彩,又要明白晓畅,让理论文章给人语言美感与动情力量。
记住,一定要按议论文的格式! 自己独特的见解,要自己想,别被这东西束缚···
影评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直接去影评网站看看
影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
要看影评格式啊,可以去下载个毒舌电影APP,这上面关于电影影评的格式很多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
今天下午我们小记者班的同学一起观看《功夫熊猫》。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熊猫。主要演义着这只熊猫通过自己的信心,浣熊师傅的信任,勤劳、刻苦的练习功夫,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最终练出一身好功夫打败了太郎。影片赞扬了这只熊猫相信自我,不轻易放弃,勤劳刻苦的奋斗精神。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还是浣熊师傅在厨房发现熊猫只要有了食物,就会实现它原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浣熊师傅就利用食物了引导它学功夫。这一画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我深深的体会到浣熊师傅的用心良苦。师傅它以引食学功夫的方法来 *** 熊猫学功夫的兴趣,熊猫也知道这是激起它学功夫的兴趣,但它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勤奋和刻苦的坚持学下去。熊猫的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同时我也从熊猫这种精神中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一年寒假,妈妈认为我写日记方面很欠缺,便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我听后十分不情愿,每次三言两语就没了下文,最后彻底放弃了写日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惭愧,与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不能相比。
通过观看功夫熊猫,我明白了这些道理,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凡事都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机会,在以后的学习上,时时牢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以影片中的主人公为榜样,认认真真的走好每一步,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纪录片观后感怎么写,格式是怎么样的
总结重点下面是我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先将这个电影故事的大致内容概括一下,然后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大致的.
下面是一些细致的东西.写议论问的话一般有4个部分:1.”引”这是指写记叙电影中的某个片段并加以描述.
2.”议”指的是对你写的这段文字加以自己的议论,可以写自己对这个片段的感想.
3.”联”这就是联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了,一定要选与电影有关的东西.
4.”结”这就是对这个电影的总体感想,并做结尾.
其中要注意的就是因为观后感属于议论文,重在议论,所以议论必须要占大篇幅,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❻ 写影评 怎么分析电影人物
你可以去豆瓣上看看别人的评论,然后和电影做一下对比,从中汲取。我觉得这样比较有用。
❼ 请问电影分析怎么写啊
怎样写影评,专业
第一遍,先看光,每个镜头中光是怎么用的,下一个镜头的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投影的变化,有没有黑天白天的变化,有没有阴天、下雨。
第二,空间有没有大小的变化,大房间,小房间,有没有室内室外的变化。
第三,听声音,是同期还是后期,每个镜头中有有没有表现出的音空间来,它是什么样的,下个镜头的声音空间感有什么变化 。
第四,背景是什么,与前景的关系,它怎样变的(这是透视关系)。
第五遍,有没有运动,是画面内的被摄体在运动,还是摄影机在运动,是水平运动(左右横移)多还是纵深运动多。
第六遍,有没有用变焦,它是准确地表现了两个人物关系,还是造成了错误的关系。变焦用得多不多;摇镜头有没有增加新的信息或含义;
第七遍,运动的动与静的关系,是前景有运动,背景没有;或是背景有运动,前景没有;或是前后景都有,或前后景都没有;
第八遍,剪辑点在哪里,起幅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落幅的画面是怎样的,如果是一个人在跑,注意起幅的人体造型好不好,好与不好,看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是用切换多,还是用叠化多。
第九遍,在一个镜头中人物的调度是怎样的,有没有第四面墙的舞台处理(即所有镜头中的人都排成一排面向摄影机,就象幼儿园里的排排坐,吃果果。)演员的单独表演也是力求面向第四面墙?
第十,音乐用在哪里;有没有主题歌,有作用吗?音乐与人物动作(或称表演)关系,音乐与摄影机运动的关系,音乐与色彩变化的关系,音乐与对话的情绪及节奏的关系,音乐与自然音响(即噪声)的关系等等。
第十一遍,如果是故事片,情节的转折点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是用嘴皮子说出来的,还是无声的段落,如果是你的话,你能用无声把这一段落表现出来吗?
第十二,画面上人物关系的变化,有变化,还是没有变化,A在整个镜头里始终站在B右边,就没有走到B的左边去过,等等。
第十三遍,画外空间是怎么用的,是作为画面内的空间的延伸,还是另外一个非叙事的空间。
第十四,对话写得是否生活化,还是舞台腔,好念吗?
第十五,每个镜头中人物都穿什么颜色的服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色彩的调度,即作为流动色彩来使用。
第十六,道具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方面准确吗?
第十七,时间上是否用闪回,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现的,合理吗?
第十八,用长镜头吗?最长的镜头有多长,你感觉是长,还是没有实际那么长,这个长镜头内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全在画面,或者是一个在画内,一个在画外(正反拍不算内)。
第十九,人声,是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女中音,男低音这样的搭配吗?
第二十遍,特写是作为情节中的视觉重音来用的吗?
第二十一遍,全片的声画结合如何,有精彩的地方吗?
电影史部分:
《中国电影艺术史》 周星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电影史》 陆泓石 文化艺术出版社
《西方电影史概论》 邵牧君 中国电影出版社
《世界电影史》 汤普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影史》 罗伯特"C"艾伦 中国电影出版社
《法国电影新浪潮》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45年来的意大利电影》 洛朗斯"斯基法诺 江苏教育出版社
《香港电影新浪潮》 石琪 复旦大学出版社
《日本电影》 四方田犬彦 三联书店
(如果时间允许,可是浏览下萨杜尔的《世界电影史》,电影史的部分考的很杂,几个固定的考点大概有:中国电影史76年后的部分(包括香港、台湾的),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德国新电影四杰,前苏联早期电影等。考察方式不一,有时只需写出导演和片名,有时会让你根据几个已知条件猜出是哪部片子。建议在掌握电影史的基础上多看市面上新出的老片(关注盗版市场),出卷子的人经常会从其中找一部片子作为考察目标的。电影史及理论的简要版我会在后面帖出来,做巩固记忆用)
剧本创作部分:
《导演功课》 大卫"马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导演电影》 艾里克"舍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难解决指南》悉德菲尔德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 悉德菲尔德 中国电影出版社
《故事》 罗伯特"麦基 中国电影出版社
《通向电影圣殿》 王迪 中国电影出版社
《写关于电影剧本的几个夏衍 中国电影出版社
(最好在考试前自行创作过90分钟的电影剧本,按分场的写法,考试时心里才会有底)
电影理论国外部分:
《电影艺术》 大卫"波得维尔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认识电影》 路易斯贾内蒂 中国电影出版社
卡努杜 《第七艺术宣言》 第一次论证了电影是一种艺术
林赛 《活动画面的艺术》
将“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雨果"明斯特贝格 《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
第一次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路易"德吕克 《上镜头性》
指出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爱森斯坦 《并非冷漠的大自然》
①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
②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
③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
爱因汉姆 《电影作为艺术》
①电影在技术上的局限性是电影作为艺术的根源
②视觉过程不是机械的摄录外在世界,而是用简单、规则、平衡等原则创造的组织感官材料
③电影不能完美再现现实的特性,成为它作为艺术的必要手段
电影的局限性包括:
⑴ 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⑵ 深度感减弱;
⑶ 照明与无色;
⑷ 画面界限与物体的距离;
⑸ 时空连续性不存在;
⑹ 没有声音,视觉以外其它感觉失去作用
巴拉兹 《电影美学》
分析电影和戏剧在形式表现原则上的差别,并认为电影表现原则是电影的革命性创新
戏剧表现原则:
⑴ 看到整个演出剧场;
⑵ 观众视距不发生变化;
⑶ 观众的视角不发生变化;
电影表现原则:
⑴ 被拍场景可被分割;
⑵ 被记录场景视距可变;
⑶ 观众视角纵深可变,观众与银幕的想象距离是可改变的
马尔丹 《电影语言》
阿斯特里克 《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笔》
认为电影迅速成为一种思想表达工具,保存时代形象的好方法,电影渐渐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家掌握了这种语言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抽象的概念就像写随笔、小说一样流畅自然
让摄影机像笔一样自由可以表达自己个人思想,现代电影已成为一种同书面语言一样精细的思想表达方法
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摄影影像本体论》
① 长镜头:强调单个镜头内部的表现力(连接表现力),运动、景深、变焦
② 蒙太奇禁用原则(属巴赞的影像本体论):若一个事件主要内容要求两个和多个动作元素同时存在,蒙太奇被禁用。蒙太奇远非电影的本性,而是对其的否定
③影像本体论:由机械作用产生的摄影影像与客观中的被摄物等同。摄影影像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它产生了被摄物体的本体,它就是被摄物的原形
④木乃伊情节:摄影真正满足了人们再现原物的需要。“摄影是对事件涂上香料,是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影像的产生第一次映现了事物时间的延续——可变的木乃伊。
⑤完整电影:巴赞表达电影起源用语。根本原因是心理的需要,称为“完整电影的神话”。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外部世界的幻景。
克拉考尔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
①电影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它跟周围的世界有明显的近亲性。
电影的近亲性:
⑴ 电影对于未经扮演的事物有一种近亲性。扮演能引起现实幻觉就是合理的。如果违反电影特性,任何扮演都是非电影化的。
⑵ 喜欢偶然的事物(意外:相对于必然)。美国无声戏剧中,意外的事件代替了命运,强大的决定性的力量出现。一切不是注定而是恰好碰上。
⑶ 喜欢再现外部世界的连续性(与巴赞相似)进入摄影机视野内一切都拍下来,无穷尽程度。要求我们承认这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
⑷ 偏爱含义模糊的事物。自然界现象多含义,这与无限心理和精神上的无限性相对应。银幕倾向反映这些含义模糊的东西,含义不能太确定。
⑸ 生活流。指具体情境和世界,是指物质现象而非精神现象。经常提到街道,因为在街道上生活的原生形态经常出现、不是扮演,是偶然事件荟萃之所,任何断面都是不完整的。
②电影不适合表现悲剧
原因:
⑴ 悲剧主题必然要求一个有目的的、整体的故事形式来展现,与电影特性相违背。
⑵ 悲剧只关心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无生命物体只能是道具,对发展戏剧起支撑、调节作用。
⑶ 悲剧要求对外部的东西进行安排,舞台剧的环境反映心境,舞台剧一定要有暴风雨。
⑷ 悲剧要求有限、次序井然的世界。电影是以广阔世界为中心的艺术,电影中没有宇宙,只有一片土地、天空、街道。总之是广袤的物质,死亡的结局与这物质现实的广袤无相同点。在悲剧世界中,命运排斥意外、偶然。
⑸ 悲剧性内容在物质世界总无所表现。因为悲剧内容是纯精神世界。
米特里 《电影美学和心理学》
经典电影理论的总结和集大成之作。关于对电影的表述、立场表现在三种模式:电影是画框(爱因汉姆)、窗户(巴赞)、镜子(克拉考尔)。
汉德逊 《电影理论的两种类型》
麦茨 《想象的能指》
国内部分:
钟惦棐 《电影的锣鼓》
曾担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56年在《文艺报》发表该文,尖锐提出新中国电影发展的问题:
电影和观众关系的问题;电影事业领导问题;重视中国电影传统问题等。
被指责反党的信号,当时被批成右派。
瞿白音 《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
白景晟 《丢掉戏剧拐棍》
电影和戏剧的差异,电影依靠戏剧迈出自己第一步,电影独立后,是否还要拄拐呢?
结论:丢掉,放开电影的脚步。
新时期探讨电影艺术特性的先声,关于新时期电影艺术最初觉醒。
钟惦棐 《电影与戏剧离婚》
张暖昕、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探索片纲领,第四代导演宣言。
探讨中国电影落后时代原因,倡导电影现代化。
印证了巴赞长镜头理论,其实是对巴赞的误读。
张君祥 《用电影手段完成的文学》
钟惦棐 《离婚的烦恼》
祝大可《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李洁 《谢晋时代应该结束》
谢晋电影遵守“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的模式。
这种向观众提出化解社会冲突、奇异道德神话,以煽情为目的的陈旧美学意识,观众任人摆布,让人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好莱坞式道德神话。
名词解释常见考点:
蒙太奇、库里肖夫效应、作者电影、诗电影、左岸派、电影眼睛派、德国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法国印象派、不莱顿学派、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真实电影
杂耍蒙太奇、同期录音、想象的能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独立制片
长镜头理论、景深镜头、视点、升、降格、副光、借位拍摄、跳切、声画对位
180度表演区、非职业演员、场面调度、规定情境、格式塔心理、细节、情节点
套层结构、生活流、画外空间、类型电影、理性电影、黑色电影、左翼电影
软性电影、国防电影、《武训传》、主旋律电影、十七年电影、台湾新电影
香港新浪潮、新德国、日本、苏联电影、“白色电话”电影、新好莱坞电影
DOGMA宣言、海斯法典
❽ 遇见春天角色分析怎么写
遇见春天角色分析写法步骤:
1、确定角色:先确定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包括男主角、女主角以及其他主要配角等。让芦
2、描述角色:对每个角色进行描述,包括外貌、性格、经历、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瞎扮等方面。
3、分析角色:对每个角色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内心的动机、心理的变化和成长,以及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4、比较角色:可以对不同角色进行比较,分析其相似和不同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系。
5、总结角色:对每个角色进行总结,归纳其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对整个故事情节的贡献和影响磨滑灶。
❾ 影片中人物分析怎么写
首先写明人物简明资料,包括个人情况,所处背景,取得事业等,然后从与人交往,人物精神,对社会贡献,成败是非等各方面综合评述。
❿ 人物分析怎么写
问题一:人物分析怎么写 1.人物性格.
2,背景介绍及重要事例
3,历史地位.
4.精神面貌
5.时代贡献、历史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学到他的什么场么,他的存在给我们~~启示之内的).
问题二:人物性格分析怎么写 一是从外貌特征、语言、行为动作入手,挖掘人物性格、心理。另外注意细节描写对拿如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通常细节描慧态写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答题点。
二是要了解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 即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注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就是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背景、出身;当然深入分析的话也可以结合作家对这个人物形象倾注的感情。
问题三:人物评论怎么写 首先是人物的特点
你可以从他的语言,形态,作风中来进行描消碧启写
尤其是要通过事例来证明你所说的话、
这样就可以了
写人物评论是个瓷器活,如果写者没有那个金刚钻是很难揽到的。而在中经通,这个瓷器活更不是一般金刚钻可以揽得下来的。那么我们上哪去找这个金刚钻呢?
首先,我们应该摒除以前写作人物时的旧观念,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世间写作人物的方法纷繁复杂,有如迷雾纷扰于心,使我们无法将其看个明白清楚。比如有人主张应该从人的生平开始写起,因为只有对一个人的事迹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们才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有人喜欢分析人物的性格,因为性格决定命运,掌握了他的性格我们就可以如算命一般推算出他的结局;更有人最喜欢探究人家的隐私,有没有小密啊,和多少个女人眉来眼去过啊,有多少次艳遇啊……因为读者就喜欢茶余饭后拿着些做谈资。这些技巧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我们应该找好我们的定位,我们不是一本八卦杂志,谈论蜚短流长。《慧心通周刊》是一本有中经通特色的由年轻人看待关系国计民生大事的一本有层次、有深度的刊物。所以我们写人物就要有我们中经通的感觉在里面。
人的命运是注定的。这不是说老天将你的生老病死、甚至一生之中的吃喝拉撒全部都安排了确切的时间,那老天爷就不能称之为老天爷,而是一个优秀的保姆了。命运是被圈定在一定的人生网格当中的,这个网格的维度是个人所处的行业和地区。即使你的性格再特别,你的能力再超人,也无法逃逸。当然,命运也并不是一个定数。由于当时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作用,人的命运在这个网格里面游荡,经历跌宕起伏,潮起潮落。
所以说分析人的性格是徒劳的,掌握他所处的行业与地区的特点才是正道。有如张恩照,不管他的本人有什么特点,只要他坐上了建行行长的位置,就注定了他被双轨的命运,因为国家的房地产改革势在必行;有如小泉,不管他本人有多大能耐,只要他当上了日本的首相,他就注定了当一只向美国摇尾乞怜、向中国狂吠的傻狗,因为美国对日本的主宰依旧,而日本对中国的敌意使然。
其次,分析人物我们应该拿出点雷锋的劲头,对待敌人向秋风扫落叶一般,对待朋友像春日阳光一般,不与任何人暧昧,不模棱两可。爱,就一个字;恨,也就一个字。
按照上面所说的行业与地区,对我们所写的人物进行剖析。按照其所处阶级,无产阶级就是先进的,资产阶级就是罪恶的,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腐朽的。不要怕冤枉人,要有毛主席所说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说他坏,他就坏,不坏(人品不坏)也坏(所处的行业罪恶;说他好,他就好,不好(人品卑鄙)也好(行业和地区正大光明)。我们应该拿出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不仅要挑这个蛋本身的毛病,最终还要追溯生这个蛋的老母鸡的责任。不要担心我们的思想太偏激,太“左”,因为我们年轻人就应该有点“左”的意识,用左的方法把正确的想法宣扬出去。我们不怕矫枉而过正,因为现在的社会正是缺乏这种略带刺耳的声音将人民的灵魂唤醒。
再次,人是渺小的,当面对社会和国家的时候他的力量微乎其微。因此我们不能搞个人崇拜,即使他再好,他也只是一个人。我们研究人物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个人智慧,而是为了分析他所在的行业与地区的形势,所以我们应就事论人,以论事为主,论人为辅,论人是为了说事。所以在选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寻找那些背后隐藏着大事之人,而不是那些所有事情都挂在他笑容上的人。比如,我们会选定张恩照是因为举世都认为他是贪污受贿的罪魁,其实他背后的故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国家 *** 之间的较量;而我们永远不会选定赵薇,因为她除了一双空洞无神的大眼睛和傻笑之外身无长物。
剩下的一些琐碎就是每个写文章都要注意的,比如文题要起得精彩、通俗、吸引......>>
问题四:怎么写分析人物(方法)? 人物形象分析四步法:
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因为篇幅短小,小小说的人物并不复杂,《赌》中只有“暴君”、“哲人”和“上帝”三个人物,而主要人物明显是“暴君”和“哲人”。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是一个较浅易的思维过程,但考虑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几个细节: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如《赌》文中对二人的神态、动作描写,对“暴君”的语言描写等。如果我们在分析时仅仅关注“暴君”的语言描写,我们也许只能从文中读出他浮躁(或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再通过分析他“指着哲人的鼻子”等神态与动作,我们就能进一步了解他张狂(或盛气凌人)、自负等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赌》文第③段中的“他(暴君)很自信,多年的厮杀……”中的“自信”及第⑤段中的“他(暴君)傲慢地站起身”中的“傲慢”等,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比如,文中多次写到“哲人”的“笑”与“沉默”,无非是为了展示哲人“沉着(沉稳)”、“心态平和”等性格特点。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但这三者之间实际上不是并列的,从某个角度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比如,文章第⑥段末句写到“沙漠越来越静了”,乍看似乎与人物性格无关,但就是在这样“越来越静”的沙漠之中,“哲人”坚韧与平和的心态才最巧妙地得以展现。再比如末段中写道:“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有以坚毅的性格去战斗,才能看到生命的绿洲呢?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赌”完全程之后我们发现,“暴君”因浮躁而自食恶果,而“哲人”则因坚毅谦卑而最终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春天,整个情节都是围绕“暴君”的浮躁与“哲人”的平和心态而展开的。
于是,我们可以将“暴君”的性格特点归纳为: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将“哲人”的性格特点归纳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人物性格的分析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就如同要造一幢楼房,结构上的大多数建材都已具备,就只等着将这些材料组合在一起了。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在《赌》文中,“暴君”形象可概括为:“暴君”是一个盛气凌人、傲慢自负且经常意气用事的反面形象;“哲人”是一个遇事沉稳、待人谦卑、心态平和且能吃苦耐劳的正面形象。概括时,如果能够确定人物身份的,则以“工人”、“农民”、“小市民”、“手工业者”……概括;如能确定其评价的,可以“文学家”、“画家”、“政治家”……概括;如能确定其(阶级)性质的,可以“资本家”、“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这里的“社会矛盾”与“现实生活”就是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
问题五:影片中人物分析怎么写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