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电影死亡诗社中学生们如何称

电影死亡诗社中学生们如何称

发布时间: 2023-04-28 16:13:05

❶ 死亡诗社的学生如何称呼先生

称呼为船长。尺带

死亡诗社是由彼得·威尔执导,罗宾·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罗伯特·肖恩·莱纳德领衔主演的一部励志电影,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学生之间的故事。该片于1989年6月2日在多伦多首映。

角色介绍:

基丁老师:演员罗宾·威廉姆斯。

封闭的时代,他是叛逆者。在学生的记忆里,他是灵魂的拯救者。来到一所传统的贵族学校,中途接班,教授古典文学,第陵世芦一节课就让学生撕掉诗集扉页上的导言,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激情、包容,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他的课堂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命的张力、自由的气息、思想的碰撞。他让孩子们知道学习不仅仅是几何代数。然而在那个时代,他超前的返返状态不被身边的死寂所包容,最终,他被学校开除,但自由之花已经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死亡诗社

❷ 《死亡诗社》讲了什么

心灵应当释放——《死亡诗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刻,谁来带给我们青春的激情,谁来带领我们开始辉煌的起点?是伯乐。 影片开场的蜡烛犹如证明了罗宾.威廉斯的行动:燃烧着自己为了青年得其生命精髓。在老师面前他还带了几分客套,但在学生面前他是如此的实在与亲近。一切只因为真理。 片中的学生们虽然众多,但个个都是个性鲜明,印象深刻。有的软弱,有的顽皮有的叛逆——这些面孔就是年轻时的我们。一所历史悠久、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对于大人来说,称得上是孩子的天堂。但再听听孩子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私下里称之为地狱罢了。 大人想把孩子们打造成自己,适应于这残酷的社会,可谁来为我们的激情负责?谁来为我们的青春买单?如果青春只有所谓的成绩好那是和年龄不吻合的。只有激情、叛逆、个性、奋发,都存在的生命才成其为生命,校园才成其为校园!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让社会来打造自己,一种人是自己打造社会。基廷老师的出现就是倡导后面一种方法,他打破了所有的教学模式,Carpe Diem (【拉】抓住今天,及时行乐(=seize the day))。这个词说通俗一点就是抓住时间做最好的自己。他将这条道理一直贯彻给他的学生。当学生问起他什么是DeadPoetsSociety他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青春经历传给了他的学生,他不再逗巧年轻。可他希望真理可以传承。学生们找到了哪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说这不是山洞,是精神的家园。一个山洞可能简陋,但他们的心确实比这潮湿的山洞温暖、丰富。这其实就是俱乐部的前身吧。 你们可以封闭我们的白天,但你们不能封闭我们的黑夜!在那里孩子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不对的,错误的,可这不就是文艺复兴吗?13世纪打破传统就是这幅情景呀!革命应该是美丽的。 但革命也是流血的,当学校发现孩子们的事情时,青春的弊端也暴露无疑:有告密的,有胆小的。我不想去对这些学生有任何的评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那种年龄阶段。你还无法去对他们的人格做分析。我只记得那句:Captain!MyCaptain!。你可以打倒我们的身体,但你永远无法打倒我们的灵魂。影片最后的哪个高潮让我得到了强烈的共鸣。那时,孩子们的青春已不再平凡。理想的种子已根深蒂固。 人生最难是选择。每个人经历过片中尼尔的处境。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无情相碰撞。是向现实妥协,还是放飞自己的理想?当然他的方法让我们应该慎重,生命如此灿烂,确实哪容得为别人而活。尼尔之死是对梦想追逐的最高形式。那么这到底是对还是错,我无法去正确的判断,我只知道船长告诉我们:要做生命的主人,而不是生命的奴隶。为了融入社会我们是必须丢失一些浪漫,但还是希望有些东西能够在我的骨子里苟延残存。如果一个人在该冲动的年代冲动不起来,那么到头来也许只剩下“可怜白发生”。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有差距。但又如何?医药,法律,商业,工程是维生的必须条件。但是诗,爱,浪漫,美这些才是我们生存之原因。 现代生活的节奏,让我们不得不审视自己为何活着?为何我们一直在做和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事?大人们的世界如此复杂,以为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保护,但却一直缺乏着人文色彩。生命的精髓没人教给我们。就像哪个古板的校长所说:按学校的传统教学,其他方面任其发展。传统,传统!我们存在不是为了传统,而是为了创新,为了革命。 生命是什么?在电影里,生命是诗,生命是音符,生命是戏剧,生命是一场演出里最为充满华彩的那个篇章。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我们应该从电影中借点激情面对生活,在我的学生生涯中很少遇到一个让我尊重的老师,现实没有,那么死亡诗社,我借你来面对现实,我的船长。 正是有了基廷老师的教诲,尼尔才会放开自己展现表演天赋,诺克斯终于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女孩,查理才完全放开山敬键了自我,胆小的托德也通过基廷找回了勇气。我们就是剧中人,我们也应该打开自己的心结。 当你的目光炯炯地射向舞台的正前方,当音符渐止,当刹那静寂之后掌声雷动,当鲜花与喝彩涌向前台,当你的面孔中又写满稿樱一个人所应具有的自信,那一瞬间,你仿佛看见了你的理想,是这种理想鼓舞着你,引导着你,哪怕你将会走向死亡-- 这就是生命,桀骜不逊的生命。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一课。

❸ 死亡诗社

16汉本2  雷思思 18386753603

威尔顿学院是一个以“传统、荣誉、纪律、优秀”为四大支柱的学院,由此可知该校只注重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影片中学生们因一位老师而改变,这位基丁老师鼓励学生们反对传统、追求自由。但是在父母的压迫之下,孩子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顺从父母。在最后尼尔为反抗父母的安排,通过自杀表明自己的立场。

《死亡诗社》中体现的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他们具有自己的思源庆维,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基丁老师反对他们跟随作者的思想理解诗歌,所以第一节课就让他们撕了前言,鼓励他们自己写诗歌,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勇于选择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拿颂因为被禁锢就泯灭了自己雹敏握的爱好,学会打破思维定式做不一样的自己。在机顶老师的课结束之后有人问考试会考吗?这就告诫我们学习知识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增长见识。基丁老师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是死板的教他们诗歌的格律、押韵,而是鼓励他们学会思考,这也侧面的说明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能照搬照抄,死记硬背,正如机丁老师所说的诗歌,并不是将别人的思想照搬过来,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学会自己思考。死读书并不是唯一,人可以发展更多兴趣爱好,这也是鼓励同学们做自由的思想者。基丁老师,更多的是教导学生们多方面发展,而不是禁锢在教室学习书本知识

《死亡诗社》中体现的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基丁老师让同学们踩在讲台桌上,他说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眼光看待事物,这也告诫了我们读书的时候不要想作者是怎么看,而是自己怎么看的。在基丁老师的带领下,尼尔永敢于追求自己的演艺之路,皮茨做雷达等,他们都是发扬自己的优点,追逐自己喜欢的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敢于开拓新天地。影片中的主人公尼尔,他追逐自己的梦想,却得不到家人的同意。尼尔的父亲安排了尼尔的人生,尼尔最后用死亡来反抗父亲,他试图通过死亡换取自由,但是在这个社会中,他不过是一个社会悲剧的缩影,因为在这个学院里,所有的学生都是受家人的期望,而聚集到威尔顿学院,但是他们都是同样的渴望自由。安德森与尼尔同宿舍,但是性格却完全相反,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生活在父母的渴望下,无法做自己喜欢的事。安德森在校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交代自己加入死亡诗社俱乐部的情况。在基丁最后一堂课上,安德森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当着院长的面踩在桌子上说出了哦船长,我的船长。这也体现了学生们对自由的追求,以及从不自信到自信的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在激励学生敢于突破传统,追求自由发展自己的个性。

❹ 如何评价电影《浪潮》和《死亡诗社》

《浪潮》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讲的是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组织新法西斯主义仅仅需要一星期。

电影中文格尔老师本来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试验让学生来认清独裁专制的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但是这群一开始只是想混学分的学生们的头脑迅速被强大的精神力量给格式化了。他们马上陷入到一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中去,他们给自己的组织取名“浪潮”,还自发地统一了制服,越来越多的学生给快速洗脑,他们自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绘制了统一的图标,还统一了见面打招呼的手势——右手在胸前做浪潮状。狂热的学生占据了运动场,不让别人进入,一位叫蒂姆的学生还从网上购买了手枪,并寸步不离文格尔先生,称要保护好“领袖”……

事情发展得不可收拾了,文格尔先生在手球比赛中发现了事态的严重性,决定停止浪潮,但是事态已经不可控制,最后在集会上文格尔宣布解散浪潮并由此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由来。这时,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狂热的蒂姆不愿意看到浪潮的解散,于是开枪在同学射击,并饮弹自杀……

《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可是新学期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力。他告诉学生们要“把握当下”,并以该原则行事。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的生命的真谛。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的学生们甚至于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死亡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但不久后,学校发现这个小组,校方对基廷老师教育方法十分反对。

基廷的学生尼尔热爱表演,并在一次演出上大获成功。但他父亲坚决反对,并将他带回家决定第二天让其转学。尼尔极度痛苦却无法倾诉,在当晚自杀了。小组成员之一卡梅隆出卖了他们。校方逼小组成员在声明上签字,将责任推卸与基廷身上,将他开除出学校。在老师要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站立在桌上,说着"哦,船长,我的船长!"

两部电影的结局都是老师作为了替罪羊,黯然离开。《死亡诗社》讲述精英私立学校的学生们如何在老师的影响下开始独立思考,试图摆脱学校专制守旧的的桎锢。《浪潮》描述如今的公立学校,素来标榜崇尚自由与个性的学生在老师突发奇想开始的一个独裁试验里,如何进入一种法西斯式的集体无意识。

相隔二十年的这两部片子倒像是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二十年前敲响的希望的钟,二十年后却回响着警示的余音。《死亡诗社》中追求人格之独立、精神之自由的主题相对简单,《浪潮》中学生们如何从自由散漫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主动转变成激进的高度集体主义的团体更为令人深思。

真正的精神自由需要的从来都是理性,而不是激情。两部片中的学生都包含激情,他们个性丰富、多才多艺。他们愿意改变以及大胆尝试,所以当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出现在他们身边引导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听老师的话,赞同老师的做法甚至盲目地崇拜他。《浪潮》中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生成,自己当了一次独裁者,一开始他的头脑很清醒,还想方设法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可是过了三天,老师慢慢地变成独裁者,他很享受这种“万人之上”的感觉,他与妻子闹僵,说出了很伤人的话。还好他最终回头,避免了更大悲剧的发生。

《死亡诗社》里的那个学校有点象我们现在的高中,注重的是升学率,注重的是纪律。而纪律就意味着排斥多样性,排斥不同意见,用刚性的手段求得划一。老师是作为一名知识的灌输者的角色存在着。而这时出现了一位英语老师,他的口号是享受生活,他的信念是让学生们自己思考,自己选择。我不反对老师的想法,但是他的教育理念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冲突,结局已经注定。

特别是撕书这一段,我觉得做得非常不地道。首先,他先叫学生们撕书,然后才告诉他们具体理由。所以孩子们在撕书的时候,脸上兴奋的表情不是因为自己懂得了什么真理,而是这一纯粹的“叛逆行动”引发的荷尔蒙增加。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基廷的一种策略,先叫他们行动,然后在进行理论说教的时候就会获得一种共同情感上的支持。其次,这种行为从表面上看是引发孩子们自由思考,不被规矩束缚。但是换个角度看,他只是因为不认同另一位博士的教学理念,就强迫学生们全部撕掉他的导言——这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专制思想吗?如果是自己一个人做学问,对别人的理解不赞同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基廷是老师。当他强迫所有人接受他的思维时,不管他的思维是要求自由还是要求束缚——这已与思维内容无关——这种做法本身就已经带有了他所批判的东西的色彩。

两部电影都是由于教师教育方式的无节制性与教育理念的片面化,导致这些本身正确的情感最终走向反面。老师针对青年学生这一易情绪化、渴望先锋思维的特殊群体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度”。

两部电影内容上可以说对立也可以说相同,《死亡诗社》中的“自由独立”思想恰好对立《浪潮》的“极权主义”,内容相反但模式几乎一模一样的教育路线。最后的悲剧结尾与这部影片也惊人的类似,一个孩子吞枪自杀了,少数几个保持头脑清醒的学生也没能挽回这个悲剧。虽然《浪潮》我更愿意用一种非理性化的思路考虑,它的重点并不在教育上,但是也不妨碍从这个方面稍作对比。不听从于自己者,必将听命于他人。人一生总会有一些阶段需要“听于他人”的。而这个“他人”究竟值不值得听,怎样去听,听些什么,实在是很重要啊。

美国电影《死亡诗社》,为什么要给电影取这个名字,电影内容和死亡好像不是特别有关系呀

《死亡诗社》其实是个英译名<Dead.Poets.Society >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歼纤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 影片名为死亡诗社,也许正是借用了向死而生的含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思想,那部分灵魂死去,才能真正把握住属于心灵的那部分生命。开始真实的生,清醒的生,有意义的生!而割舍和死亡都是伴随着痛苦的,所以有了月光下走向生命终结的尼尔,有了被迫离开学校的基丁,但,痛苦敬汪的背后是新生的孕育,所以,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托德,看到满教室的托德们,这就是延续和未来!
另外,他还氏稿仿有其他的名字啊
春风化雨

❻ 为什么电影《死亡诗社》评价这么高它好在哪

因为《死亡诗社》代表着一种诗意的态度,明快而欢喜,像最美的春光一般,温馨而感动,观众能感受到到这种感动,所以评分很高,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是一部浪漫而激情的喜剧。



(6)电影死亡诗社中学生们如何称扩展阅读

《死亡诗社》主要剧情: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其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作为其毕业班的学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的到来如同一阵春风,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

基汀带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

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

《死亡诗社》主要人物:

1、基丁老师

在封闭的时代,他是叛逆者。在学生的记忆里,他是灵魂的拯救者。来到一所传统的贵族学校,中途接班,教授古典文学,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撕掉诗集扉页上的导言,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激情、包容,感受到文学的力量。

2、托德

贵族学校的班长。帅气、古典、睿智的英国大男孩。影片制造出一个压抑的环境,孩子们在教条中生活,一切都被安排得细密非常。直到基丁老师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潭死水。

❼ 死亡诗社:是诗意,更是生命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人的一生,其实只需要一课。对吗?”

这是《死亡诗社》的“宝书”扉页庆绝上写着的一段话,出自梭罗的《瓦尔登湖》。

这部被无数青年人奉为文学启迪的电影,英文名叫Dead Poets Society ,dead翻译过来是死亡的,poets翻译过来是诗人,society翻译过来是社团,很明显,中文译过来完全是字面意思,也就是死亡诗人的社团,简称死亡诗社,当然也跟电影中学校有这么一个社团的关系。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台版翻译过来的名字 —— 春风化雨。不刻板,彰显诗意,直指内心,更加温情。

威尔顿预科学院一向都是以传统、守旧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可是新学期来校的新文学老师基廷却一改学校的常规,让自己班上的学生们要“把握当下”,并以该原则行事。在教学的第一堂课上,基廷并没有在教室里上课,而是领同学们看校史楼内的照片,让他们去聆听死者的声音,并去领悟生命的真谛。基廷甚至要求学生将课本中古板老套的内容撕去,自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开始懂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前途和目标。他的学生们甚至反抗学校的禁令,重新成立基廷曾于该校学生时代参与过的秘密小组 —— 死亡诗社,在校外很远的山洞中探讨诗歌、人生。但不久后,学校发现这个小组,校方对基廷老师的教育方法十分反对。

基廷的学生尼尔热爱表演,并在一次演出上大获成功。但他父亲坚决反对,并将他带回家决定第二天让其转校。尼尔极度痛苦却无法倾诉,在当晚自杀了。小组成员之一卡梅隆出卖了他们。校方逼小组成员在声明上签字,将责任推卸于基廷身上,将他开除出学校。在老师要离开誉团姿学校的时候,学生们站立在桌上,并说着“哦,我的船长,我的船长!” ,以表达老师传达给他们的信念会在他们心中一直存在着。

这部电影上映于1989年,至今已快三十个年头,比《肖申克的救赎》 、 《阿甘正传》等经典还要早上几年。作为文艺剧情片,虽然在某些方面无法与这些电影相匹敌,但它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却一样是十分巨大且深远的。每个喜欢看电影的人心中都有几部尊崇为神作的影片, 《Dead Poets Society》 就是我心目中的神,没有之一。

从基廷老师的对着一群学生说出“及时行乐”时,我就已经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他没有按照一贯的传统,在教室中规中矩的教学,更没有把上课局限于教室课堂之上。对于一群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对他们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和素养,而是认知和思想,如何思考,如何对待,才是最珍贵和应该学习的。

故事以一个瘦弱、胆小的好学生托德的视角开始,通过他的所看、所感来展现了一个古板、腐朽的学习坏境。他被安排跟尼尔一个宿舍,面对这个热情、活泼、开朗的男生,托德有些不知所措,他的世界里只有学习和考试,一切对于他来说都太过新奇和惧怕。

第一堂课的作业是写一首诗,当基廷老师让他大声念出来时,托德羞愧的低下了脑袋,面对一大群人,还是在课堂上,托德没有勇气。对于这个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甚至司空见惯,流连于应试教育的你我,已经养成了埋头苦学不问世事的习惯,连表达都成为了一个障碍。

但托德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人生导师,和一个敢于追求、热心的室友尼尔。

基廷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促使学生们勇敢表达,不停留于纸面,勇敢追求自己喜爱的。让大家把课本中无用的东西全部撕掉,摆脱陈旧的思想;让他们一个接一个的站在被视为圣地的讲台上,提醒大家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带他们去室外上课,手脚口并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欲望。

面对这位语文老师的如此教学,托德是又怕又喜。基廷带他们做的这些事,对托德来说简直就是折磨,但也是在这样的方式下,托德内心慢慢发生了变化,也不再是一个什么都不敢做、不敢大声讲话的好学生。

尼尔的离世,又在这个基础上刺激了托德,这个如此美好,似天使般的男孩,竟然选择以自杀来寻求解脱。已经被逼到了如此地步,或许或敬对于尼尔来说,这样会更好。在你们的阴影下生活了十几年,如今我终于自由了。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托德在雪地上嘶声痛哭,跪在白皑皑的操场上,竟也不知所措。而也在这一刻,托德明白了很多事,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 —— 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即便是死亡。

看着尼尔在舞台上精彩缤纷的表演,我竟也无语凝噎。如若世间种种皆为梦幻,但愿我不会醒来。希望他永远的在舞台上,饰演一只精灵,一位配角,一个小丑,或一个无关轻重又不可缺少的甲乙丙丁,即使最后徒劳无获,碌碌而终,也好过在自己的家中绝望地开枪自尽,结束短暂的一生。

在这里,我看到了太多的人生百态。可恨的告密者,懦弱的顺从者,无能为力的大多数人,追求爱情的少部分人,勇敢的,善良的,美丽的,可爱的,无耻的,挣扎的,幸福的,痛苦的。

哦,我的船长,你为何带领我们行至半程,就一去不复返?有船员牺牲,这不是你的错啊!是罪恶,要怪就怪这个世界吧!别走啊船长,是你教会了我们追求自由,如何看待问题。

你让我们心中充满诗意,告诉我们: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你让我们寻求问题的答案,要敢于逆流而上,告诫我们及时行乐,把握当下。

面对尼尔的死亡,你肯定悲伤欲绝,一直愧疚于心,但你是在拯救他,使他得以解脱,你拯救的也不仅仅只是他,还有站在课桌上,面对着你喊出“船长!我的船长!”的我们啊!

你的离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以后的日子里,你所给予的,我们会受益终生,你所传达的,我们会铭记于心。我们是怯懦的水手,是怕水的见习员,你是伟大的船长,是引领我们走向生命的导师。

这部电影我看了三遍,但仍然不敢说自己完全明白了,它所传达的思想需要时间来沉淀和思索,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完善和感悟。

❽ 基丁老师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希望学生们称呼他为什么

老师。基丁老师是电影死亡诗社中的角色,在剧罩哪中的传统贵族学校教授搭闷李课程,因学生顽劣,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希知迟望学生称呼自己为老师,但是得到了学生的不断嘲讽。

❾ 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学生们如何称呼k eating先生

"O Captain! My Captain!"宏和橘棚睁?结尾时站在桌子上时说蔽团的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06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2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62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76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295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44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49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75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691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