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怎么写
微电影是现在非常受到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传播媒介,微电影剧本怎么写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01
遵循三幕原则:第一幕 : 人物介绍和故事启 。第二幕 : 充满各种戏剧冲突 。第三幕 : 冲突得到了解决。
02
设置悬念 、戏剧 、冲突 。悬念:让观众不停的追问你的人物要干什么,要怎么干,而你的任务就是引 诱他们这么想,适当的误导是必要的。 戏剧:就是某人想要某物,但中间有困难阻碍他。 冲突:你想作什么,但是有人或有东西阻碍你达成。
03
人物设置的四要素:年龄 。 工作 。 人物的社会关系 。经济状况
04
从故事的结局引题:1 、先有一个简短的从开头到故事结尾的提纲。 2 、可以预先设置一个临时结尾,不同类型的故事结局不尽相同。
05
开头:1 、开头要和结尾相反。 2 、开头也可以是临时的。 3 、从开头到结尾有长长的篇幅,在这两点之间放置足够多的障碍。
06
剧情的转折:① 第一幕和第二幕的结尾处。 ② 第二幕的情节转折启发第三幕的开始。 ③ 第一幕的开头部分不能有情节转折,但在三分之一处不能有转折。 ④ 第二幕的中间点
❷ 电影叙述之情节分析
电影叙述之情节分析
(1)叙述蒙太奇
在影视艺术中又被称作叙述性蒙太奇,他是按照情节的发展、时间、空间、逻辑顺序以及因果关系来组接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了事件的连贯性,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内容,是影视节目片中最基本、常用的叙述方法。优点是脉胳清晰、逻辑连贯。叙述蒙太奇的叙述方法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蒙太奇以及重复蒙太奇等几种具体方式。
·连续蒙太奇,这种影视的叙述方法类似于小说叙述手法中的顺叙方式。一般来说它有一个单一明朗的主线,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述。这种叙述方法比较简单,在线索上也比较明朗,能够使得所要叙述的事件通俗易懂。但也有着自己的不足,一个影片中过多的连续蒙太奇手法会给人拖沓冗长的感觉。因此我们在非线性编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内容,最好与其他的叙述手法有机结合,互相配合运用。
·平等蒙太奇,这是一种分叙式表达方法。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情节线索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之中。这种方法有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扩大影片的容量,由于平行表现,相互衬托,可以形成对比、呼应,产生多种艺术效果。
·交*蒙太奇,这种叙述手法与平等蒙太奇一样,平行蒙太奇手法只重视情节的统一和主题的一致,事件的内在联系和主线的明朗。而交*蒙太奇强调的是并列的多个线索之间的交*关系和事件的同时性和对比性,这些事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在最后几条线索汇合为一,这种叙述手法能造成强烈的对比和激烈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引起悬念,是掌握观众情绪的一个重要手段。
·重复蒙太奇,这种叙述手法是将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者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响应、渲染等艺术效果。以便加深对某种寓意的印象。
(2)表现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表现在影视艺术中也被称作对称蒙太奇,它是以镜头的队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或者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单独一个镜头本身不具有的或者更为丰富意义的涵义。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情感情绪,也给观众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强烈的印象,增加情绪的感染力,其美学作用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思考。这种蒙太奇技巧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和揭示内存含义,这种蒙太奇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隐喻蒙太奇,这种叙述手法通过镜头(或者场面)的队列或交*表现进行分类,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者对某个事件的主观情绪。它往往是将类比没的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似的特征表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创作者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主观情绪色彩。
这种表现手法在美学上的特征就是利用巨大的概括力和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形象的表现力。在我们要制作的节目中,我们必须将要隐喻的因素与所要叙述的线索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用来隐喻的要素必须与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致,并且能够在表现手法上补充说明主题,而不能脱离情节生硬插入,这一手法要求必须运用贴切、自然、含蓄和新颖。
·对比蒙太奇,这种蒙太奇表现手法就是在镜头的内容上或者形式上造成一种对比效果,给人一种反差感受,也是内容的相互协调和对比冲突,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者对话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心理蒙太奇,这种表现技巧是通过镜头组接,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如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以及想象等心理甚至是潜意识的活动,是人物心理造型表现。这种手法往往用在表现追忆的镜头中。
心理蒙太奇表现手法的特点是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多用于交*、队列以及穿插的手法表现,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3、镜头组接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包含在画面的内容也不同。远景中景等镜头大的画面包含的内容较多,观众需要看清楚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对长些,而对于近景,特写等镜头小的画面,所包含的内容较少,观众只需要短时间即可看清,所以画面停留时间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组画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对画面长短直到制约作用。如同一个画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如果该幅画面要表现亮的部分时,长度应该短些,如果要表现暗部分的时候,则长度则应该长一些。在同一幅画面中,动的部分比静的部分先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因此如果重点要表现动的部分时,画面要短些;表现静的部分时,则画面持续长度应该稍微长一些。
(6)镜头组接的影调色彩的统一
影调是指以黑的画面而言。黑的画面上的景物,不论原来是什么颜色,都是由许多深浅不同的黑白层次组成软硬不同的影调来表现的。对于彩色画面来说,除了一个影调问题还有一个色彩问题。无论是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内容通畅表达。
(7)镜头组接节奏
影视节目的题材、样式、风格以及情节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视节目节奏的总依据。影片节奏除了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转换和运动、音乐的配合、场景的时间空间变化等因素体现以外,还需要运用组接手段,严格掌握镜头的尺寸和数量。整理调整镜头顺序,删除多余的枝节才能完成。也可以说,组接节奏是教学片总节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
处理影片节目的任何一个情节或一组画面,都要从影片表达的内容出发来处理节奏问题。如果在一个宁静祥和的环境里用了快节奏的镜头转换,就会使得观众觉得突兀跳跃,心理难以接受。然而在一些节奏强烈,激荡人心的场面中,就应该考虑到种种冲击因素,使镜头的变化速率与青年观众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强青年观众的激动情绪达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镜头的组接方法
镜头画面的组接除了采用光学原理的手段以外,还可以通过衔接规律,使镜头之间直接切换,使情节更加自然顺畅,以下我们介绍几种有效的组接方法。
·连接组接:相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一系列镜头表现同一主体的动作。
·队列组接:相连镜头但不是同一主体的组接,由于主体的变化,下一个镜头主体的出现,观众会联想到上下画面的关系,起到呼应、对比、隐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够创造性的揭示出一种新的含义。
·黑白格的组接:为造成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如闪电、爆炸、照相馆中的闪光灯效果等。组接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所需要的闪亮部分用白色画格代替,在表现各种车辆相接的瞬间组接若干黑色画格,或者在合适的时候采用黑白相间画格交*,有助于加强影片的节奏、渲染气氛、增强悬念。
·两级镜头组接:是又特写镜头直接跳切到全景镜头或者从全景镜头直接切换到特写镜头的组接方式。这种方法能使情节的发展在动中转静或者在静中变动,给观众的直感极强,节奏上形成突如其来的变化,产生特殊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闪回镜头组接:用闪回镜头,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镜头,这种组接技巧可以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变化。
·同镜头分析:将同一个镜头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运用该种组接技巧的时候,往往是处于这样的考虑:或者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或者是有意重复某一镜头,用来表现某一人物的青丝和追忆;或者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的含义以印发观众的思考;或者还是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应,从而达到艺术结构上给人一完整而严谨的感觉。
·拼接:有些时候,我们在户外拍摄虽然多次,拍摄的时间也相当长,但可以用的镜头却是很短,达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长度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同样或相似内容的镜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当中可用的部分组接,以达到节目画面必须的长度。
·插入镜头组接:在一个镜头中间切换,插入另一个表现不同主体的镜头。如一个人正在马路上走着或者坐在汽车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个代表人物主观视线的镜头(主观镜头),以表现该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么和直观感想和引起联想的镜头。
·动作组接:借助人物、动物、交通工具等等动作和动势的可衔接性以及动作的连贯性相似性,作为镜头的转换手段。
·特写镜头组接:上个镜头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头或眼睛)或某个物件的特写画面结束,然后从这一特写画面开始,逐渐扩大视野,以展示另一情节的环境。目的是为了在观众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场景和叙述内容,而不使人产生陡然跳动的不适合之感觉。
·景物镜头的组接:在两个镜头之间借助景物镜头作为过度,其中有以景为主,物为陪衬的镜头,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景物风貌,也表示时间和季节的变换,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为主,景为陪衬的镜头,这种镜头往往作为镜头转换的手段。
·声音转场:用解说词转场,这个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较常见。用画外音和画内音互相交替转场,像一些电话场景的表现。此外,还有利用歌唱来实现转场的效果,并且利用各种内容换景。
·多屏画面转场:这种技巧有多画屏、多画面、多画格和多银幕等多种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视艺术的新手法。把银幕或者屏幕一分为多,可以使双重或多重的情节齐头并进,大大的压缩了时间。如在电话场景中,打电话时,两边的人都有了,打完电话,打电话的人戏没有了,但接电话人的戏开始了。
镜头的组接技法是多种多样瓣,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根据情节的内容和需要而创造,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和限制。我们在具体的后期编辑中,可以尽量地根据情况发挥,但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和需要。
4、长镜头
长镜头,在影视艺术中,也被称为段落镜头,它是指拍摄机在不停机的比较长的时间运动后所拍摄的连续镜头,有些长镜头可以达到几分钟以上。
长镜头的理论首先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他认为镜头和镜深镜头的运动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注重事物的真实,常态和完整的动作,保证时间的进行受到尊重,让观众看到显示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其意义不但可以大大减少蒙太奇组接的次数,而且对于开拓、研究镜头内部蒙太奇的艺术潜力,也产生重大的作用。特别对于需要连续表现的情绪,动作需要连贯,一气呵成的镜头以及要连续介绍辽阔空间的镜头,都有其特殊的艺术价值。
但巴赞把长镜头的美学意义绝对化,只强调真实,而忽视了外部蒙太奇组接技巧的艺术本质。通过多次蒙太奇组接技巧我们可以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镜头,达到创造新颖、跨越时空、缩短无意义空间镜头的作用,使观众受到其在艺术侧面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对客观时间复印、观摩的印象。长镜头在国内的电视影片中运用极其繁多,往往给人拖沓冗长的感觉,不比港台或者西方的影片给人那样激烈的节奏感。
长镜头理论和表现技巧是构成影视艺术的一个部分,可以与蒙太奇组接技巧互为补充。但我们不能滥用,尤其在故事影片,音乐电视中。在记录片、教学片或者一些新闻片中我们可以适当的运用,表现一些细节性的东西。
5、声画组接蒙太奇
在1927年以前,电影都是没有声音的。画面上主要是以演员的表情和动作来引起观众的联想,达到声画的默契。后来又通过幕后语言配合或者人工声响如钢琴、留声机、乐队的伴奏与屏幕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声画融合的艺术效果。但真正达到声画一致,把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表现元素,是在录音、声电光感应胶片的技术,尤其是磁带录音技术出现以后,才把声音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组成因素合并到影视节目之中。
❸ 如何正确写电影剧本格式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开端(beginning) 、中段(middle) 、结尾(end)所有的电影剧本都包括这一基本的线性结构。
第一幕
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故事 。
第二幕
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它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
第三幕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他是活着还是死了?他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3)电影情节怎么写扩展阅读
创作技巧
一、多观察和思考生活;
二、多做构思,勤写勤练;
三、多增加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绘画、戏剧……众多方面的);
四、多对影片进行剧作分析。
特点:
一、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二、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❹ 如何写电影剧本
目录方法1:入门指南1、理解什么是剧本。2、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剧本。3、充实你的概念框架。方法2:写剧本1、给你的故事列大纲。2、你的故事表现在三幕中。3、添加序列。4、开始编写场面。5、开始编写对话。6、切去没有意义的部分。7、向你的几个朋友展示你完成的工作。8、尽可能多次地修改你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电影世界是充满竞争力的。你可能总是产生最好的电影创意,但如果你氏手中的剧本没有正规的格式,那很有可能它不会被阅读到。请按照下列步骤,尽最大努力来让你的剧本有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机会吧。
方法1:入门指南
1、理解什么是剧本。脚本或剧本,列出了透过电影或电视来讲述一个故事所需要的所有元素(音频,视频,行为和对话)。剧本几乎从来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相反,它会经过反复修改和重写,最终将由制片人、导演和演员进行诠释。
电影和电视都是视觉媒体。这意味着你将需要围绕故事的视觉和听觉方面来编写剧本。
2、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剧本。在网上寻找一些电影剧本,并从中选出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从动作如何描绘,对话如何编写,人物关系如何发展中找到感觉。
3、充实你的概念框架。假设你有了想要写的创意,去勾勒出所有必要的剧情细节,人物关系和个性特征,这将引导你的故事情节。在你的概念中哪些元素是最不可或缺的?你的人物怎样互动以及为什么这样互动?故事的爆点是什么?是否疏漏了任何情节?在这些关键点写上笔记,任何你喜欢的格式都行。
方法2:写剧本
1、给你的故事列大纲。首先列你的故事的基本流程。关键点是故事中的冲突,冲突驱动情节发展。记住长度。正式的剧本,每一页大约在屏幕上体现一分钟时间。两个小时的剧本的平均长度为120页。电视剧应该在2小时左右,喜剧片要短一些,大约一个半小时。
同时请记住,除非是很出名已经有公司联系的,或者是非常具有票房潜力的作家,否则这些长剧本很少能有被挑选排成片儿的机会。如果你所撰写的故事不能被浓缩成少于两个小时的放映时间,把它变成一部小说也许是更好的。
2、你的故事表现在三幕中。剧本的主线是三幕式的。每一幕都可以独立运作,当结合在一起时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第一幕:这是故事的设置。引进背景和人物。设置剧情(喜剧、动作、爱情等)的基调。介绍故事的主角,并开始探索能够推动故事的矛盾。一旦主角被设定接近目标,第二幕就开始了。对于戏剧,第一幕通常是30页。对于喜剧是24页。
第二幕:这一幕是故事的主要部分。主角在情节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并要解决这些冲突。次要情节通常是在第二幕介绍。整个第二幕,主角应该表现出变化的迹象。对于戏剧,第二幕是通常是60页,对于喜剧是48页。
第三幕:在第三幕中,故事发展要得到解决。第三幕中包含了情节的扭曲,并在目标的最后冲突中结束。因为故事已经建立在第二幕之上,第三幕应是节奏更快情节更浓缩的。对于戏剧,第三幕通常是30页。对于喜剧是24页。
3、添加序列。序列是从主要冲突中独立运作的故事的某一部分。它们有一个开头、中间和结尾。通常一个序列将是约10至15页的篇幅。序列往往关注特定角色。序列通常展现主线故事中的一个单独紧扣环节,常常会影响主线的故事的发展。
4、开始编写场面。场景是影片的必备项目。他们发生在特定的地点,并总是致力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场景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应该把它从剧本中切掉。没有任何意义的场景将在观众的心中留下缺陷,会拖滞故事的情节。
5、开始编写对话。一旦歼山你设定好场景,就会有角色的互动。对话可以说是编写中最艰难的事情之一。每个角色都需要有其独特的适合的语言风格。非常生活化的对话并不一定是良好的对话。对话应该着重推动故事情节的前进和人物关系的发展。你不应该致力于试图捕捉现实生薯斗活的对话,因为在现实中的对话往往是沉闷而毫无生气的。
大声阅读你的对话。看它听起来是不是犹豫的、千篇一律的或夸大其词的?难道所有的角色会用同样的说话方式交谈吗?
6、切去没有意义的部分。现在你的所有想法都是纸上谈兵,要去寻找薄弱环节、干扰或拖滞你的想法的东西。这个故事的情节是否走上了岔路口?是否存在有不必要的细节或重复?你能带给你的观众足够的满意吗?如果存在过度解释或不能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切断它。
7、向你的几个朋友展示你完成的工作。选择具有不同鉴赏力和背景的人来获得各种不同的意见。一定要深入询问出冷酷的事实,你需要有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奉承或谎言。
8、尽可能多次地修改你的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一开始这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当一切都完成后,你会很高兴你把时间花在正确地传达你的想法上。
❺ 如何正确写电影剧本
可通过亲身参与熟悉每一幕所反映的连贯故事情节开始是交代人物并孕育冲突, 中间要加强人物塑造并激化冲突, 最后是高潮和结局。具体如下:
1、第一幕
可看成建置(setup)部分,这是因为要用30页左右的稿纸去建置(确定)故事 。
2、第二幕
第二幕是故事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在剧本的第30页至90页。之所以称为电影剧本的对抗部分,是因为一切戏剧的基础都是冲突(conflict)。一旦给自己的人物规定出需求(need),亦即在剧本中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为这一需求设置障碍(obstacles),这样就产生了冲突。
3、第三幕
第三幕通常发生在第90页至第120页之间,是故事的结局。故事是如何结束的,主人公怎么样了,是活着还是死了,是成功还是失败了等等。故事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以便使人理解并求得完整。
4、从电影剧本创作的具体实践看,绝大部分电影剧本的字数在15000-45000之间。一般情况下,剧本的字数与相应的电影时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是必然的;在某些情况下,根据一部40000字的电影剧本所摄制的电影,其时长甚至不如一部20000字的剧本。
注意事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及情节。“一幕”可分为几场。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2、反映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电影剧本
❻ 拍电影剧本怎么写
第一,确定形式!纪录片 微剧 情景剧 还是!
第二,找题材,生活的,设想的,还是故事改编
第三,写剧本,故事来龙去脉,提纲
第四,写分场景剧本草稿,里面明确,场景,人物 故事情节 动作
第五,复合剧本,看看每个镜头表达的镜头感受“给用户的”,自己导演的“希望达到的”
第六,绘制分场景细节“场景 镜头 人物 动作 台词 动作 机位 走线图”
剧本的东西基本就到这里了!
下面就是选景,采景,复景,调整分场景草图!再往后就是余下执行了!这是基本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