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叙事结构电影有哪些
Ⅰ 电影结构的电影结构方式
在此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电影结构方式;必须明确的是,任何分类都是相对的,局限的--并非所有的,而且有些影片结构有着某种综合趋势。
1、单一因果线性结构:以顺时序、单一线索行进为主;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商业电影通常采用的结构方式,目的在于制造真实幻觉。
2、回环套层结构:《罗生门》、《公民凯恩》、《英雄》。
3、交织对比结构:电影中有对比关系的双重时空。
(1)回忆时空与现在时空的对比:《云水谣》、《末代皇帝》、《美国往事》、《寻访健在的老红军》、《英国病人》。
(2)相同时空中两种不同情境的对比:
A、两条叙事线索齐头并进:《东京审判》(略有主次关系的,如果主次关系过于明显就会成为单一因果线性结构)、《交换公寓》(几乎没有主次关系的)
B、“戏中戏”--《如果爱》、《法国中尉的女人》。
4、版块结构与团块结构:《西施眼》、《罗拉快跑》、《20,30,40》,《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5、环形结构:对谜底的最终揭示。《第六感》《甜蜜蜜》、《毒太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6、碎片结构:《疯狂的石头》、《11:14》、《撞车》、《低俗小说》
7、意识流结构:艺术电影中常见的结构方式--以王家卫的电影为例。
Ⅱ 如何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
区分电影叙事结构的线性与非线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看电影叙事结构的顺序。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一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相当于讲故事的“顺叙”。比如《地雷战》《地道战》,就是这种叙事结构。而非线性电影叙事的结构有很多种,有时以回忆的“插叙”形式展现,有时候以“倒叙”的形式展现。比如新版的《智取威虎山》,就是综合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2、看电影叙事结构的繁简。用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往往情节比较单一,围绕一个中心故事展开。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情节比较复杂,影片往往是多线性叙事,有很多个小故事组成,在一个时间段由其中的一个故事串联起其他故事。比如1997年张杨执导,王学兵、高圆圆等主演《爱情麻辣烫》就是如此。
Ⅲ 电影中的叙事结构有哪些
1、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
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2、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3、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
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4、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5、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Ⅳ 叙事结构新奇电影——求推荐!
《巴别塔》《记忆碎片》《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爱的曝光》《神秘马戏团》《七宗罪》《拳击俱乐部》《永无止境》《蝴蝶效应》系列,《暖暖内含光》太多太多了,数字剪辑时代,叙事如何创新都是很常见的,唔,随便在印象里翻了几个,也许跟你指定的叙事风格还是有区别的,巴别塔比较接近,但这些也都是好片,值得一看 导演肯定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吧哈哈,意识流也许比较自私不照顾观众的情绪~如果说隐喻很多的,也有好多啊,但未必是叙事风格怪异的,很多所谓高智商的电影,其实我觉得都是噱头,真正拍得好的话,不用另外出那么多教科书来解答,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不是猜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