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马拉松的约定是在哪里拍的
A. 一万个约定的观后感想
跑马灯式的励志
文/梦里诗书
根据真实人物事件的改编,横跨多地的取景,在爱与梦想的交融中,《一万公里的约定》作为一部励志片来说本是真挚动人的,但又不得不说导演在整体节奏把控上的完败,所导致叙事上的混乱造作,使电影本身却实难恭维。
《一万公里的约定》以不被看好的弟弟小崇为了挑战哥哥踏上跑步之路为展开,在中途又机缘巧合的爱上了严格的马拉松女教练以晴,面对亲情与爱情的目标,执于追梦的热血成为了其所寄望的动力,而台湾电影固以的清新基色,则使这个体育题材加上真实事件为依托的励志故事至少在前段即能纯美动人,也让人会心一笑。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为人有感真挚,除了一个能打动人心的励志故事,更还在于其自身的匠心所在,体育电影其实并不是一种好拍的电影类型,而作为一部要去反映极地马拉松运动的作品,其不仅对演员有着是否能再现运动员风貌的苛求,为了力图真实电影本身也要前往多地去取景拍摄,有觉拍这样一部电影的难度其实不亚于极地马拉松运动这项运动本身,而《一万公里的约定》无论是从演员的演技还是横跨多地的取景,都很好的完成了这一担当。
在一部有着真情实感为奠基,也有着电影匠心的作品中,对节奏掌控的不力和过于不切实际的改编,成为了其尤为难掩的缺憾,纵观整部电影,其实无时不刻都可以感受到导演希望去展现热血的正能量,但电影从中段开始,太多旁枝末节的剧情让人感觉电影只是被七拼八凑的被聚拢在了一起,结局的转折更让人满是尴尬,对一个本自真实故事刻意的煽情,使电影不仅一再降低了原有的真实,也让梦想的缔结开始变的乏善可陈。
还记得电影中那句台词“跑步就像时光机,每当我一炮,回忆就会像跑马灯一样一个个浮现出来”,但从成片来说,一部励志电影却并不该像跑马灯一样,只是将青春梦想一闪即过。
B. 韩国电影马拉松观后感
《马拉松》是一部反映自闭症患者生活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我看见了很多很多生活中伟大的东西,比如母爱、坚强、永不放弃的精神。看完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感想。 电影中的初原患有自闭症,智商永远停留在5岁。母亲面对连什么是累都不懂的儿子,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的身上,使儿子不会反抗,只听她一个人的话,对其他人都有很强的戒心和恐惧感。她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和训练他,希望他能够有所成就。二十年里,母亲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爱和辛苦。她为儿子安排了一切,对他有太多的要求和限制,同时因为担心儿子会出事,又担心他离开自己,所以时时刻刻紧紧保护着他,一刻也不肯放手。最终,在儿子充满渴望的目光中,母亲在百感交集中无意识地松开了那只死死抓住儿子的手,儿子在摆脱了母亲的束缚之后,就好像一只被放飞的小鸟,开心地和大家一起奔跑在跑道上,并靠着顽强的毅力跑到了终点,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在看这个电影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基本上不看这一类的电影,但是我看到主人公有自闭症时,我决定看完这部片子,初原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也没有办法过正常孩子的生活,虽然他有自闭症,但他很乐观,他的母亲很爱她,他的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清晰的去认识这个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的面对生活,母亲为初原操尽了心,就是想让他以后如果身边没人照顾,他自己能够独立的生活。 跑马拉松是妈妈给初原定下的目标,最后妈妈意识到,初原这样不停地练习马拉松,其实是因为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在动物园里遭到妈妈遗弃的往事。因为怕再遭妈妈遗弃,所以每当妈妈问初原累不累时,他永远都说不累,妈妈意识到“我以为他真的不累,他是怕我又把他遗弃”。。。。。。。看到这里,对患有自闭症的孩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又有多少人,会有草原这么幸运,遇到如此伟大、甘愿付出,唯一愿望就是“比他多活一天”的母亲呢! 在妈妈的祝福下,在弟弟和教练地鼓励帮助下,初原终于参加了马拉松比赛。途中,他像正常的人一样,有意识地按照教练的提醒控制节奏,途中再次跌倒,但坚强的意志、脑海中妈妈的鼓励和慈祥面容,使他又站起来继续跑。他在风中跑,在雨中跑,用手去触摸身边的花草以及拍手欢呼的人群,草原兴奋得感到自己跑过了超市,跑过了泳池,跑过了那些对他指点辱骂的人们,而他们都在为他欢呼喝彩。他幻想着自己在非洲大草原上奔跑,在追赶矫健的斑马,直到最后奔跑着扑到妈妈的怀里 这部电影反映了自闭症患者生活的艰辛,同样也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初原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的马拉松赛跑,为电影很好的结尾。这部片子是每个人看完都会深思的片子,里面的精神很伟大,坚强、乐观、向上、正是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我,看完这个片子,我一直在想,前方的道路要靠我们自己用初原的马拉松精神勇敢的去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相信终点就在前方
C. 那些电影或电视是在重庆拍摄的
1、《火锅英雄》2016
《火锅英雄》是由陈国富监制,杨庆编剧及导演,陈坤、白百何、秦昊、喻恩泰联袂主演的剧情片。于2016年4月1日在中国正式上映。剧组辗转重庆多个地方进行两个多月的拍摄,在悦来、四公里甚至搭了景拍摄。
2、《长江图》2016
讲述了发生在长江上两个时空交错的魔幻爱情故事,导演选择胶片拍摄,营造出长江沿岸的独特意境。取景于巫山县城、小三峡等景点。
3、《失孤》2015
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认识了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取景于南滨路、黄花园大桥等地点。
4、《我11》2012
影片讲述的是原本无忧无虑的小男孩,在亲眼目睹了一起“杀人事件”后不得不背负上心灵的煎熬,体内疯长的荷尔蒙和外界的压抑环境不时发生着碰撞和爆发的故事。取景于綦江区。
5、《爱情天梯》2011
20世纪50年代,20岁左右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自力更生,靠野菜和双手养大7个孩子。根据他们的真实故事改编。取景于江津中山古镇。
6、《日照重庆》2010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该片主要讲述船长林权海,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家庭,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让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非常失败,于是林权海决定返回重庆寻找真相并自我反省的故事。
D. 15部超励志的马拉松题材电影
推荐15部超励志的马拉松题材电影
大家都有看过电影吧,你对马拉松类的电影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为您推荐15部超励志的马拉松题材电影,希望您希望。
1、阿甘正传
说到跑步电影,不得不说《阿甘正传》。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但是,他始终忘不了珍妮,几次匆匆的相聚和离别,更是加深了阿甘的思念。 有一天,阿甘收到珍妮的信,他们终于又要见面……
2、长跑者的寂寞
英国少年感化院里生活的少年犯了克林,因偷窃罪被囚,然而他于长跑的才华,令他受到高度重视,更获颁奖牌。不过,在漫长又孤独的集训中,他每每回忆起监禁前所遭遇的种种不幸。生活在这种矛盾之中,他对社会越来越不满,也充满了抵抗的态度。曾是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热心分子的托尼李察逊,以意识流手法探讨年轻人的叛逆心理,《长跑者的寂寞》可算是英国“愤怒派”代表性名作之一。
3、马拉松精神
《马拉松精神》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以非虚构的形式捕捉马拉松运动的戏剧性和精神实质的电影。这部电影的拍摄横跨四大洲,记录了一批业余马拉松选手的精彩人生。其中包括六个独特的故事,每个故事主人公都在为芝加哥马拉松大赛做准备,并且最终在大赛中接受挑战。这不仅仅是一部体育电影,而且是一部关于个人奋斗和成功的鼓舞人心的电影,不管你是不是体育爱好者,都会喜欢这部电影。
4、马拉松(韩国)
从外表上看起来,喜欢斑马和巧克力的楚元和同龄孩子没什么两样,一样的活泼可爱,招人喜欢。但他却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妈妈庆淑(金美淑饰)听到消息后绝望地晕了过去。
之后,妈妈为了减少病症对孩子的影响,投入大量心血,请了教练训练儿子跑步,希望他能在真正的马拉松赛比赛中跑玩全程。
随着时光的推移,楚元长成了20岁的小伙子,但是智力仍停留在5岁孩子的水平上。他会把弟弟当成老师般尊敬,一听见音乐就不分场合、地点的手舞足蹈,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的目标,在良母恩师的支持鼓励下,他朝着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不断奔跑。
5、马拉松(日本)
患有自闭症的小男孩彰太郎,天真可爱,非常招人喜爱,无异于其他同龄的孩子。直到有一天,母亲晴江发现了这个仿佛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难以面对现实的母亲却怀着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她不认输。慢慢的,晴江发现了彰太郎与众不同的天赋,儿子在跑步的时候表现超出常人。晴江带着儿子开始了每日的练习。
多年来,晴江陪伴着儿子,从来没有放弃过。终于,彰太郎成长为一名纯净率真的英俊少年。晴江在一位来采访自闭症设施的杂志记者早苗的介绍下,认识了着名的马拉松选手野口洋二。在晴江的哀求下,洋二答应做彰太郎的马拉松教练。从不理解不接受,到渐渐产生的默契与信任。
6、圣拉尔夫
讲的是一个14岁的男孩相信他可以创造奇迹的故事。男孩的父亲去世,母亲昏迷在医院,似乎只有奇迹才能使其苏醒。他渴望创造奇迹。一次长跑惩罚使他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并坚信如果能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赢得波士顿马拉松比赛,就能够唤醒母亲。虽然最后他离冠军仅一步之遥,但他赢得了师长和同学的尊重,赢得了心仪女孩的热吻,赢得了母亲奇迹般的苏醒。奇迹每天都会发生。
7、永无止尽
史蒂夫在跑步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许多教练想要将他收入麾下但却纷纷遭到了拒绝,因为,在心高气傲的史蒂夫心中,只有传奇田径教练比尔有资格成为他的“师傅”,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史蒂夫最终成为了比尔手下的得力战将。
经历了比尔别具一格的`严格训练,史蒂夫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后,他在校园里结识了名叫马瑞的美丽女孩,两人坠入了爱河。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初出茅庐的史蒂夫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就在比尔和马瑞都在为他感到高兴的时候,史蒂夫却宣布要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他脆弱的自尊无法承受没能得到第一名的打击。
8、四分钟
罗杰班尼斯特原来是牛津大学一名主修医学的出色学生,在一次全国大学运动会中,在一英里的比赛中跑出了四分钟的优异成绩。在发现自己这方面的天赋后,他也找来了优秀的教练,配合自己艰苦的训练,在后来的重大比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后来在一次全国运动会的比赛上,罗杰发挥出色,跑进了四分钟,以3分59秒4的时间打破了英国全国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世界记录。
9、烈火战车
1919年,剑桥大学凯斯学院的开学礼上迎来一名叫亚伯拉罕的犹太学生。他擅长跑步,参加剑桥的环校挑战赛后一战成名。然而犹太人的身份让他饱受种族偏见之苦,因此他一心想赢得奥运会百米赛跑的金牌, 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另外一位短跑健将是来自苏格拉高地的艾利克里德,他极具跑步天赋,认为自己的天赋来自上帝,他是为上帝而跑。在1923年的全国性运动会上,两名青年狭路相逢……
10、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国产片。本片讲述的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赴美国参加奥运的故事。影片中的刘长春经历曲折。电影以惊险样式再现了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逃到北京,找到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决意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此片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上映,谨献给中国奥运先躯刘长春及中国奥运历史上不甘屈辱不懈奋斗的民族英雄们。
11、Unbreakable: The Western States 100
2010年四位世界顶级山地越野跑高手聚集在一起挑战世界上最艰难的赛事路段-挑战美国西部百里大狂奔赛事,四位跑将出身不同但是目标一致:拿下百里赛事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他们要穿过地形崎岖的斯阔谷,潮湿泥泞的太浩湖,翻越寒冷刺骨的内华达山脉还要抵御炎热异常的美洲大峡谷,四名无坚不摧的跑将最终只有一人胜出。
12、run for your life
如果不是当年那个特立独行的来自于特兰西瓦尼犹太人一时脑热的话,估计今天我们就见不到纽约马拉松的诞生,本片向弗雷德.乐博老先生致敬,他的丰富想象力,坚定的信念以及对家人,对社会和对这项运动付出爱,让世人见证了纽约马拉松的诞生。
13、穿越撒哈拉
全程记录三个疯子完成穿越撒哈拉的马拉松壮举。
14、RUNNING ON THE SUN
全程记录了50名跑将的花样作死之旅,参加世界上最艰难的马拉松战役——恶水河马拉松大战,这帮疯子在夏天炎热的七月份跑完加州死亡谷217公里的路程,而促使他们这么干的原因仅仅是为了突破人类自我极限和享受一下变态的自我虐待感。
15、强风正劲
刚刚考入宽正大学的藏原翔 甫至京都,便遇到无比热情的学长清濑灰二 。在灰二的介绍下,藤原住进便宜的学生宿舍竹青庄。不过,他似乎进入灰二设下的圈套。原来竹青庄同时也是宽正大学陆上竞技部的总部,藤原不知不觉就成为竞技部的成员。灰二多年前右腿负伤,他一直渴望打入箱根马拉松大赛。为此,他四处物色具有出色资质的校友,除藤原外,这里还有喜爱搞怪的城家兄弟太郎 和次郎 、留级大王尼克 、法学部高材生雪彦 、漫画宅男王子 、猜谜王 、非洲留学生木萨、以及神童 。这10个性格各异的青年扭成一股绳,为了心中共同的目标全速奔跑……
本片根据三浦紫苑的同名原着改编,被评为2009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
标记电影《马拉松》观后感
“电影《马拉松》是根据裴亨振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2001年在他19岁时,参加了春川马拉松,以2小时57分7秒的速度跑完了全程”。
片中男主角楚元自幼得了自闭症,没有独立生存能力,是靠母亲耐心的一点点教他。他的世界非常简单,母亲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反抗,记忆力非常好,听到什么都能记住。他喜欢饼干、面条,害怕打针。他爱看动物世界,喜欢在大草原奔跑的斑马,能记住斑马的各种生活习性,更因喜欢斑马图案,一次抢了一位女士的斑马包被扭送公安局,再一次去摸穿斑马纹短裙的大腿而被其老公暴揍。
他不会主动去认识世界,没有自己的判断,只能依靠以往看到的和别人提到的做出应答。有一次母亲落入游泳池溺水,他在岸上观望,当天写的日记是他游泳了,母亲也游泳了,他完全不清楚当时母亲面临生命危险。就是这样的一个儿子,他母亲始终没有放弃,投入所有精力,教会儿子认识雨水、钱币,学会购物,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随地小便等等很多普通人很容易认知和学习的东西。
母亲肯定经常濒临崩溃,感到无力,但她一直在坚持着,努力去更加了解儿子,让他和正常人一样。母亲坚持让楚元开始跑步,并在比赛前问他两个问题,‘楚元的腿?'’价值千金!‘’楚元的身体?‘’非常健壮!‘一次10公里比赛,楚元得到第三名,非常开心。
10月10日楚元未经母亲允许在教练的帮助下,去参加春川马拉松。楚元谨记教练的话,开始不跑快,微笑着观察四周并一直跑着。中途他实在跑不动了,坐在地上并自责,当有一位女士递给他一块饼干时,他想起母亲用一块饼干带他爬山的场景,站了起来,坚持着继续跑。突然下起了雨,楚元想起教练的话,雨天是最适合跑步的,当下雨时,就像猎豹一样加速奔跑。
楚元越跑越快,身轻如燕,他在享受着跑步的快乐,完全忘记了身边的参赛者,他不断回想着一个个经历过的场景:超市,游泳馆,地铁站,棒球场,大家都在向他招手,给他加油,他就是一个正常人在跑步,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呼声。最后他幻想自己跑向了大草原,与最爱的斑马一同驰骋。当到达终点时,与母亲热烈相拥。母亲喜极而泣,他的儿子和正常人一样完成了马拉松比赛“。
玩乐跑说我为何看这部电影如此触动,是因为与我的家庭背景相关。在我出生时,母亲已患有精神疾病,情绪很不稳定,她生我但无法养育我,小时候我没少”坐飞机“,她一不开心就会将我从怀中扔到地上,是姨姥将我养育成人。从小很少向同学、朋友提及我的母亲,我知道她的精神是不正常的,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其他人照顾,读高中以前我都是怕她的,因为情绪很不稳定,说不定何时就会发火,说不定何时就会撕被子、摔东西,也曾经在家点过一把火,将屋里的东西差点都烧完。无论如何,作为我的母亲,我是需要照顾她的,在学校总是惦记家中会不会出事,放假时也很少出门,在家中看着母亲。在那个阶段,我还是渴望得到母爱的,但没有办法,母亲需要被照顾。
我在家时,她会一直跟随我,坐在身边笑着看着我,虽然不说话,我也不多言。
2011年3月母亲因突发心脏病送医院抢救无效去世,当时我在北京,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至今想起都会深深自责。母亲的一生,基本没有干活,每天只有吃饭、睡觉,在家中活动,这是享受还是煎熬,我并不知道。从我的角度来说,作为儿子,做得非常不好。我没有像电影中母亲一样去努力了解自己儿子,让他做出改变。而我只是照顾母亲,维持现状,从未尝试去了解母亲心中的想法,去和她沟通交流,努力让她做出改变。
现在母亲已不在,已没有机会再去了解她,只能不断想象她的音容笑貌,以后回家烧纸时一定要与她好好交交心。我曾在内心抱怨过得不到母爱,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母亲生我已很伟大,在她的情况来说并不能给予我什么物质等方面的帮助,但她已将自己全部的爱化作笑容给予了我。有这么一句话,爱不在于给多少,而在于有多少就给多少。
看完这部电影,首先想到自己的母亲,我哭了,躲在被窝里哭了很久,很想宣泄一下内心的情感,我想做出改变,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加重感情,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家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总是可以做到面无表情,但心中已是波涛翻滚,可能是不想把自己的情感做出来让别人看到。我还记得,在母亲出殡烧纸那天,我跪地没有哭出来,听到旁人说这孩子烧纸都不哭,我内心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我更想在无人的地方落泪”。
我能理解玩乐跑在母亲出殡时没有哭出来的感受,因为我在6岁时就亲身亲受了父亲的出殡,当时傍边的人让我哭,我只是感到异常的难过,哭不出来,喉咙在隐隐作痛。渐渐长大之后,我常喜欢一个人去空旷的原野。北方的冬天,大地空寂无声,静谧得仿佛听得到天籁之音。面对远处的群山,面对苍茫大地,我常因怀念我的父亲而流泪。这种情愫一直陪我到了成年。
我也想到了母亲。父亲去世,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生活。记得小学的头一天,课间一出教室,见到了母亲,带了鸡蛋和饼给我吃。以后,只要我在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我去做。适逢经济困难时期,大家都开荒种些粮食补贴。我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每当晚上劳动回来,母亲都远远的在坡上遥望等候。
一个解放前在北大读过书的老先生说:你的母亲在旧社会要被树贞洁牌坊的。现在母亲90来岁了,住在妹妹家里,身体很健康,只是有些糊涂记不清事情了。每当我去看她,她总是说“你总也没来了,哪疼么?”我会一遍遍的告诉她我上周来看的你,我不疼。我知道这是因为她常想念我;又因我父亲是的肝癌去世,临终疼痛异常,所以在母亲的记忆中烙印很深,她怕我得病。
网上有一个小故事:父亲75岁了。一天,窗外飞来一只乌鸦。他问:这是啥?儿子说:是乌鸦。过了一会,父亲又问,儿子吼道:说了是乌鸦,你怎么回事啊!后来有一天,他翻开40年前父亲的日记“今天儿子三岁了,他指着乌鸦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乌鸦。他又问,我又回答。他问了11次,我答了11次”。因此,我总是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回答母亲的同一个问题,以弥补我对母亲的亏欠,这样会使我的心里感到一些安慰。
我不知道该对玩乐跑说些什么,只想明天跑步后与他一起喝杯热咖啡--快到冬季了,又记起了森林公园里那滚热、浓郁的咖啡。
;E. 韩国电影一个妈妈和一个傻儿子是叫什么名字
是韩国电影《马拉松》。
影片讲述了患有自闭症的主人公楚元,在母亲庆淑和教练正旭的训练下自我实现的故事。该片于2005年1月27日在韩国上映。喜欢斑马和巧克力的楚元,从外表看起来和同龄人没什么两样,是个可爱、招人喜欢的孩子。
某一天却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妈妈庆淑(金美淑饰)听到这个消息后晕了过去。但是醒来后的庆淑发现楚元在跑步上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希望至少在跑步的时候自己的儿子不会输给别人,抱着这种希望她开始训练儿子。
随着时光的推移,楚元(曹承佑饰)长成了20岁的小伙子,但是他的智力仍停留在5岁孩子的水平上。
把弟弟当成老师般尊敬,只要出来音乐,不分场合、地点就开始手舞足蹈,只要楚元在的地方就会变得乱糟糟。看他的行为和口气和5岁孩子没什么两样,但是从小一直坚持的跑步却仍然是第一。
(5)电影马拉松的约定是在哪里拍的扩展阅读
幕后花絮:
1、该片是导演郑允哲的电影长篇处女作。
2、为了扮演好楚元这个角色,曹承佑阅览了许多有关自闭症的资料,反复观看人物原型的纪录片。
3、在剧中扮演母亲的金美淑在剧组的首次试音会上朗诵台词时就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4、楚元参加马拉松比赛部分的拍摄是在春川公共运动场,与朝鲜日报主办的春川马拉松大赛同时进行的,这一天足足动员了 6万名群众演员,提前4个月就开始与马拉松赛主办方接洽,最终得到协助。
5、拍摄时,一辆飞机从天上飞过,这是剧本中没有的,曹承佑看到后,立刻即兴发挥,开始嘟囔“呃,飞机,飞机”,让一旁看着飞机发愁的同时录音师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