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电影艺术家有哪些人
Ⅰ 电影历史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被称为美国电影人的是
梅里爱(1861~1938) 法国电影导演。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1861 年12月8日生于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于同地 。他原为舞台魔术师,后在蒙特勒伊建立了一个照相车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棚。在这里他使用专门的演员、布景、道具、化装等手段拍摄电影,开辟了与L.卢米埃尔自然写实完全不同的电影创作道路。他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1899 年的《德雷福斯案件》。他最擅长利用停机再拍和更换布景的方法拍摄神话片,如《灰姑娘》、《蓝胡子》、《魔灯》、《一千零一夜》等。20世纪初,他首先创作出科学幻想片,如《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北极征服记》等 。特别是《月球旅行记》一片影响巨大,不仅确立了科幻片这一样式,而且确定了电影排演在电影制作中的地位。梅里爱的影片是电影成为艺术的第一步。
Ⅱ 默片时期的着名电影艺术家要五名
阮玲玉、乐蒂、夏梦、蓝苹、凌波等
阮玲玉
人生如戏。
化妆间,一个人对着镜子,慢慢地抬起右手,画眉。
从后台一路奔波,在幕后悄悄凝望等待开场,再走过连接幕后和舞台的虎度门,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已经成了戏中人。
阮玲玉就活在戏中。1936年3月8日,就在今天上海的新闸路沁园村9号,阮玲玉徘徊在自己的家里,也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她在平日里最喜欢吃的八宝粥里放下三瓶安眠药,她选择的是永远的安睡和心境的安宁。
阮玲玉是整个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超级明星,她的一颦一笑中散发了当时上海的优雅气息,从处女作《挂名夫妻》开始,先后拍摄了《自杀合同》、《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29部影片。1930年5月,《影戏杂志》举办“电影明星选举”中,阮玲玉以6179票当选第一名,这个时候的巨星胡蝶也仅仅得票3784票,然而所有的这些没有给阮玲玉带来所谓的幸福。
25岁的阮玲玉最终死在舞台上,没有能从虎度门退回来。“我死了,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好快乐。”,她把遗书留给了下来。她活在公众的目光中,活在媒体的报道里,活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唯独没有活在属于她自己的世界中。
你认识这些人么?你见过这些电影画报和美人照片么?如果你年过80,并且曾经做过追随时尚的年轻人,相信你给出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她们都是解放前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乐蒂、蓝苹……一代名伶,估计不少都已经香消玉殒,这里留下的是她们人生最美的时刻。
乐蒂
“古典美人”乐蒂小姐(1937-1968)以31岁的芳华离世,她从影的15年间,共计参演过44部电影。虽然短暂了些,但凭借着她独一无二的古典韵味及精湛演技,影坛至今仍无人能取代其特殊的成就及地位;与世长辞几十年后,仍能令无数老中青影迷心心念念魂牵梦萦的魅力,可谓永不停格的一则传奇。
夏梦
有“上帝杰作”之美誉的夏梦,曾经是长城电影公司受欢迎的女演员之一,与石慧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在中国内地观众最早看到的香港电影中,夏梦主演的《抢新郎》《董小婉》和《故园春梦》无疑成为了代表作。而与今天的香港女影星相比,美丽高贵且多才多艺的夏梦至今无人能敌。
蓝苹
在三十年代,一个年轻女演员开始在上海崭露头角,她先后主演了几部进步电影,但她自己却经历了被捕和婚变等戏剧性的变故,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她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也改变几十年中国现代史的决定:去延安。
她在做女演员的时候叫蓝苹,她去了延安后叫江青。她在1981年1月25日被判死缓时,估计许多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小朋友们,都还没有出生。
蓝苹给世人留下了《自由神》、《都市风光》、《狼山喋血记》、《联华交响曲》、《王老五》五部电影,在过去几十年里的中国,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看到这些电影.
凌波
凌波原名君海棠,英文名Ivy,福建省人,香港黄梅调歌唱电影的代表人物。十四岁以“小娟”的艺名开始演出厦语(即闽南语)电影,外销台湾及东南亚各地。
凌波于1962年开始演出国语片,大部份均是反串男装演出的黄梅调电影,她亦因此成为此类电影的代表人物。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兰》(1964)、《宋宫秘史》(1965)、《西厢记》(1965)、《鱼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最着名。此片在台湾上映时轰动全岛,连映数月不辍,凌波因此荣获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据说由于凌波是以女扮男装演出,不便领取“最佳男主角奖”,于是评审当局巧立“最佳演技特别奖”名目以赠。时至今日,台湾传媒提到凌波,无不以“梁兄哥”呼之,可见《梁山伯与祝英台》余威犹在。
凌波也拍过不少非黄梅调电影,着名的有:《万古流芳》(1965)、《烽火万里情》(1967)、《明日之歌》(1967)、《哑巴与新娘》(1971)等等,此外,凌波亦曾以《花木兰》及《烽火万里情》两部电影荣登金马奖影后宝座。
七十年代凌波淡出影坛,198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至今。
李丽华
河北省人,香港国语影坛的中流柢柱,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父母均为京剧名伶,李丽华因而深受薰陶,曾随名伶章遏云学艺。1940年从影,拍过一百二十多部电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假凤虚凰》(1946)、《误佳期》(1951)、《小凤仙》(1953)、《雪里红》(1956)、《杨贵妃》(1962)、《武则天》(1963)、《□惜姣》(1963)等等,又凭《故都春梦》(1966)及《扬子江风云》(1969)两部电影荣膺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李丽华多部作品中,以《小凤仙》最为人熟悉。据说李丽华为其角色小凤仙设计了多套戏服,该批戏服在电影上映后竟然广受观众欢迎,竞相仿造,一度成为东南亚的流行服饰,号称“小凤仙装”,传为影坛佳话。
李丽华1973年退出影坛,移居美国。夫婿严俊也是国语片的着名演员兼导演。
胡蝶
胡蝶的表演生涯一直从二十年代末延续到六十年代,然而,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
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胡蝶饰演过娘姨、慈母、女教师、女演员、娼妓、舞女、阔小姐、劳动妇女、工厂女工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娇美风雅,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胡蝶横跨默片和有声片两个时代,成为三、四十年代我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
林黛
林黛,原名程月如,英文名Linda,香港历史上最着名的国语片女演员。1934年出生于桂林,原籍广西宾阳,1949年随母来港定居,翌年被星探发掘,加入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成为基本演员。1951年,转投永华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作品《翠翠》(1953),一炮而红,成为当时两大电影公司电懋和邵氏的争夺对象。 林黛拍了很多等风格、形式截然不同的电影。其中《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及《不了情》几部电影更令她四度成为亚洲影后。林黛曾与多位圈中人恋爱,1961年与曾任云南省长龙云的儿子龙绳勋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但后来林黛与丈夫感情破裂,1964年7月17日,林黛在寓所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失救而死,年仅三十岁。当时她尚有两部电影《宝莲灯》(1965)及《蓝与黑》上、下集(1966)未及完 成。这两部电影也成为林黛的最后遗作。
主要作品:
《金莲花》(1957)
《情场如战场》(1957)
《貂蝉》(1958)
《云裳艳后》(1959)
白虹
尤敏
Ⅲ 美国老电影影星有哪些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在中国百年的电影史里,有许多杰出的影人,他们如同一颗颗灿烂的星星,组成了一条恒久的星河。而在这其中,又有哪些人能真正代表中国这一百年的电影史呢?本报特意挑选出一些重量级老电影明星,和您一道追忆旧事,回味老电影。
●阮玲玉:昙花一样凄美
阮玲玉,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是中国早期电影杰出的代表人物,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引人瞩目的电影女明星。
16岁那年,迫于生计,阮玲玉从上海崇德女校退学,应试明星影片公司《挂名夫妻》的女主角。应试中,导演让她作欢乐的表情,她便轻盈地将头一侧,薄唇轻启,嫣然一笑,弯弯的眉,妩媚的神态,在嘴角还浮出一个逗人的浅酒窝。导演让她作悲伤的表情时,一瞬间,原来留在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纯真的眸子上已有一层盈盈泪水,目光中还带着浅浅的哀怨,让导演惊叹不已。
阮玲玉在9年的演艺生涯里,饰演过各类不同的角色,有农村少女、丫头、女工,也有歌女、尼姑、乞丐。这些人物的结局有的自杀,有的入狱,有的被逼疯,有的病死街头,是一群充满悲剧色彩的银幕形象。她共主演了29部电影,其中《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神女》和《新女性》等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
1935年,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公映,由于受白色恐怖的压迫,她的演艺事业受到了封杀。同时,受人指使的记者工会又对影片进行无理围攻,上海滩上的一些黄色小报也趁机落井下石,大肆炒作绯闻,一时流言蜚语满天飞,压得阮玲玉透不过气来。
而感情问题更是阮玲玉心中的痛。16岁那年,她的母亲被女主人诬陷偷钱,被赶出来流落街头,是少爷张达民帮助了她们。温柔善良的阮玲玉被张达民迷惑了,献出了纯洁无邪的身心。但同居后的张达民少爷习气表露无遗,一次次向阮玲玉伸手要钱,用于赌博和玩女人,甚至几次卷款逃跑。阮玲玉为此曾服毒未遂。此时,茶叶商人唐季珊趁机追求她。阮玲玉又轻信了唐的甜言蜜语,与他同居。而唐季珊其实也是一浪荡公子,后来更是当众殴打阮玲玉。其后,张达民和唐季珊又因她争风吃醋,大打官司,将她牵扯进了一个类似风流韵事的官司中。
1935年3月8日凌晨,阮玲玉不堪压力,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的住宅服安眠药自尽,年仅25岁,整个上海为之惊愕。报纸的号外上用“人言可畏”四字作为标题。
●金焰:不愿被叫“电影皇帝”
金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影坛,有“电影皇帝”之称。他的首部成功之作是孙瑜在1930年导演的《野草闲花》,他以活泼淳朴的自然风度,健美匀称的体格和蓬勃的朝气,塑造了一个与当时充斥影坛的那些“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的英俊少爷,从而受到广泛赞誉。其后,他主演了《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黄金时代》、《母性之光》、《大路》等多部影片。这些影片的大多数都以小资产阶级反封建为主题,金焰塑造的几乎都是一些小知识分子形象。金焰本人并不喜欢“电影皇帝”这个称号,如果有人看到他来了,说“皇帝来了”,他就皱眉头。
建国后,金焰和第二任妻子秦怡�前妻是着名影星王人美�合演了《失去的爱情》,这是他们两人合作的惟一作品。这以后,金焰又拍摄了《大地重光》、《伟大的起点》、《母亲》等5部影片。1958年,金焰在拍摄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时来到西北藏区,为了抵御高原的寒冷,他大量饮酒造成胃出血。4年后,金焰不得不进行胃切除手术,但手术引起了并发症,使他一病就是20多年,从此告别了影坛。1983年,金焰因病去世。
在秦怡的眼中,“老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有一次他约我去看电影。我迟到了几分钟,到了放映厅坐在他身旁,他根本不理我,只说‘我最讨厌迟到的人,快看电影吧’。看完电影,我们始终都没讲话。不过事隔没几天他又来看我了,而且送来一条他自己雕刻的木制小帆船,我很喜欢。还有一次老金来玩,我正在织着一件已织到一半的毛衣,他来没多久,我就被叫去拍戏,我随手把毛衣放在桌上。拍完戏回来,一位女演员告诉我,‘看到金先生在拆毛衣,还听他说里面有错针还不拆掉,还往下织……’这下可真把我气坏了,跟他说:‘织错就算呗,谁看得出来啊。’他说:‘知错不改,尤其可恶。’”
当年,金焰也曾经在无意中深深伤害过秦怡。当他们越来越亲密时,金焰却始终不向秦怡求婚,出于自尊心,秦怡也不愿先开口。有一天她突然听到金焰和别人打电话说办理去美国的事。秦怡问他时,金焰回答准备去好莱坞拍片,也许去不成,因此没告诉她。同时他又解释之所以不向秦怡求婚,也因为此事:如果去成了,他们只好分手,如果决定不去就可以结婚。秦怡无法形容当时听到这句话时难过的心情,而金焰竟然一点没有觉察到她的心情变化。回家后,秦怡就一直呆坐发傻,心想:“这个人也实在诚实过头了,他难道不能把有些话留在心底吗?一定要全盘掏出来伤害我?也许他不是想伤害我,也许……”
●孙道临:永不消逝的“萧涧秋”
来源:() - 中国着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孙道临演过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不夜城》中的资本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家》中的觉新、《雷雨》中的周朴园……执导过不少优秀影片:《继母》、《雷雨》、《非常大总统》……为《哈姆雷特》、《白痴》、《列宁在19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配音脍炙人口,朗诵李白、杜甫、陆游的诗词感人肺腑。
这位祖籍浙江的传奇人物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念的是名气很响的崇德小学。上了中学,他被老师称为神童,15岁就写成短篇小说《母子俩》。
全国解放为孙道临带来了艺术上的春天,他作为上影的一名年轻演员,与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进城。接着,孙道临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即投拍电影《渡江侦察记》,侦察连长李春林被他演得活灵活现。其后,《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革命者、《51号兵站》中的指导员……组成了他在银幕上的“兵系列”。
孙道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是“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剧中的周冲,黄宗江演周萍。演出后在全校轰动,黄宗江收到不少署名“繁漪”的求爱信,他也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情书。直至1984年,孙道临的《雷雨》情结越发浓烈,他把此剧搬上了银幕,并且自导自演。不过当年的“周冲”已变成了“周朴园”。
《早春二月》是孙道临的代表作,此片在当年风靡一时,社会上曾掀起了一阵“萧涧秋”旋风,男大学生模仿他的扮相,一身灰色长衫,梳一个30年代大背头,手执柔石的小说《二月》在河畔倘佯,口中会念着萧涧秋的台词;有的人跑遍南京路、淮海路,为的就是觅一条他围的豆绿色围巾,寻找一种勾人心魄的小资情调。而女大学生更是发痴,有的写求爱信,有的盼能见上一面,要的就是心动,等的就是孙道临,还传说有的女孩因此而患相思病……
其实,那时的孙道临已坠入爱河,与越剧名角王文娟相互倾慕,关于他俩的恋爱趣闻,有各种版本,流传最广的是“鹊桥相会”版。他在苏州拍《早春二月》时,萧涧秋与林黛玉�王文娟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鹊桥相会在“潇湘馆”,顶替贾宝玉,与林妹妹弹琴赋诗,爱意绵绵,编织成一段浪漫婚恋。岁月如梭,如今孙道临虽已年届古稀,“潇湘馆”之恋已成往事,传说趣闻也成旧梦,但他俩相濡以沫的感情依然,女儿成家立业,从国外归来发展事业,王文娟操练她的“红楼剧团”,孙道临壮心不已,后又执导起影片《詹天佑》,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卓越的朗诵技巧,在各大城市巡回朗诵唐诗宋词,引起了强烈反响……
●周璇:那时候的“第二眼美女”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周璇也不是一个美女。好在她五官端正,轮廓好,行话说:“上镜头”,所以算是“第二眼美女”。
周璇对演戏非常有天赋。着名演员舒适当年曾先后和周璇合演过7部电影,“试戏时,她往往似乎没有什么激情,到了正式开拍时,热泪却可以夺眶而出。” 周璇一生中共拍了43部影片,和阮玲玉、胡蝶并称中国影坛三大影后。但对于“影后”这个称号,周璇本人并没有接受过。1941年,《上海日报》发起了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结果周璇得票最多。其后,周璇却在报上发表了一则启事:“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惟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有限,对于‘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请亮鉴。”
把嘴唇紧紧靠近话筒演唱的方法,是从周璇开始的。轻轻地唱,讲究字正腔圆、柔和缠绵的这种唱法后来被邓丽君传承并发扬光大。周璇一生中一共演唱了200多首歌曲,其中114首是电影插曲。1932年,周璇步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团,并以一曲《民族之光》初露头角。1937年,周璇在《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经典名曲。同一时期,《何日君再来》随着影片《三星伴月》的上映,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当年有记者撰文赞美周璇的嗓音:“她的歌声如金笛鸣,沁人心。”于是,“金嗓子”的美誉传遍了大江南北。
周璇的第一任丈夫,是当时大上海“明月社”的严华。好景不长,娱乐圈的绯闻吹进了这段幸福的婚姻,生性多疑的周璇听风便是雨,最后亲手完结了这段感情。1949年初,年轻商人朱怀德闯入周璇的内心,人在香港的周璇先是被其一片真诚打动,将全部积蓄交给他。朱带着钱回到上海后,就杳无音讯。1950年,周璇带着朱怀德走后产下的他们的孩子回到上海,找到朱怀德。谁知他竟问:“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样,是领来的吧?”从此,周璇一直被困在疯狂的世界中,直到1957年去世。
●上官云珠:生死劫呀生死劫
上官云珠,着名电影艺术家,在影片《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其表演真挚自然,善于塑造身份、性格、气质迥异的人物形象。
新中国成立时,上官云珠才30岁,但因为她的气质很不适合演“工农兵”形象,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再上银幕,可是上官云珠不气馁,她努力改变自己的戏路,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一时没戏演,她就另辟蹊径,为灾区筹款义演,一天两三场,一连演出了131场,直到过度劳累患急性肺炎昏倒在舞台上。
1955年,上影厂准备开拍《南岛风云》。但在即将开机之时,女主角护士长符若华的人选迟迟没有敲定。与上官云珠感情深厚的黄宗英,想起了3年来一直坐“冷板凳”的上官云珠,便竭力向导演白沉推荐她。可让上官云珠这样的演员去扮演英姿飒爽、老练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在一些人的眼里简直是嘲讽,好在白沉导演力排众议,坚决用了上官云珠。上官云珠也不负众望,她的精湛演技让那些一向对她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折服。
1956年1月10日,上官云珠手拿着陈毅市长亲手书写的“上官云珠同志,请您来一趟”的字条,走进了中苏友好大厦,受到了在上海视察工作的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此之前,因受丈夫程述尧的牵连,上官云珠也被翻来覆去查个没完,心情很是苦闷和压抑。在陪同毛主席跳舞时,上官云珠向毛主席诉说了心中的委屈和个人的遭遇。不久,上官云珠主演了《小白旗的风波》,并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捷克。她原已被列入“右派”名单,这时也峰回路转,成为“保护对象”。
命运的转折,使上官云珠又升起了攀登事业高峰的希望。上官云珠在拍片之余,积极参加“四清”工作队,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农村演出,以至于累得吐血。不久她被查出患“乳腺癌”和“脑癌”。手术后,上官云珠以超常的毅力,日复一日地练习以求突破因“脑癌”导致的语言障碍,以便重返银幕。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造反派们全然不顾上官云珠身体虚弱,硬拉她到厂里去参加大批判,多次遭到毒打。
造反派从鞭挞上官云珠的婚姻开始,再到她主演“坏电影”的“放毒”,更要她老实交代几次见到毛主席和其他首长的情况。上官云珠胆战心惊地如实写出受到毛主席几次接见的情况,但坚决否认攻击伟大领袖。
1968年11月22日,上官云珠又被专案组提审。对审讯人员的威逼,上官云珠无话可说。造反派折磨了她两个多小时后,把她踢出门外,并下最后通牒“第二天必须交代,否则后果自负。”
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跳楼自杀身亡。
来源:() - 中国着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Ⅳ 简述为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人 并叙述具体功绩
1、埃米尔·雷诺
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1844年12月8日-1918年1月9日),19世纪的法国人埃米尔·雷诺(Emile Reynaud)被誉为是“动画的鼻祖”。
他发明的光学影戏机奠定了动画的技术基础,是动画放映系统最早的雏形。1907年,他设计出三维效果的立体电影。1918年,雷诺在塞纳河畔伊夫里逝世。
2、路易斯·卢米埃尔
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电影发明家、导演、制片人。
他为人类电影事业的进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他和兄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
3、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
路易斯·艾梅·奥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生于1842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踪,是一位法国发明家。
电影史学家将他视为真正的早期电影之父。他用单镜头摄影机在纸质胶片上拍摄了最早的运动影像。他是法国人,也在英国和美国工作。
(4)早期电影艺术家有哪些人扩展阅读
埃米尔·雷诺个人发明:1876年,雷诺决定为一个孩子制作一个光学玩具,在转盘活动影像镜(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镜(Zoetrope)的基础上,他设计了活动视镜,并于1877年12月21日申请了专利。该设计用12面镜子拼成圆鼓形,彩色的图片条装在其中。
当玩具旋转的时候,反射出每一幅图片,而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装置。图片条展现了清晰、明亮、不失真的动画效果,并且没有抖动。他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将活动视镜商业生产,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引起轰动。
Ⅳ 中国电影着名男演员有哪些
孙道临(1921—200),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平。半个世纪以来,孙道临在近30部电影和电视剧《乌鸦与麻雀》《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中担任主角或重要角色,在近10部影视剧中担任导演。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出任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电影节评委。
祝还健在的着名表演艺术家成龙、姜文、王心刚、葛优身体健康,艺术生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