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阿里山的电影有哪些
❶ 阿里山风云的基本信息
名称:阿里山风云
外文名称:Alishan feng yun
更多外文片名:Happenings in Ali-shan.....Taiwan (literal English title)
Storm Over Ali-shan Mountain.....Taiwan
导演:Cheh Chang
张瑛 Ying Cheung
编剧:张瑛 Cheh Chang ....writer
制作人:Proced by:Hsin-fu Hsu ....executive procer
录音:Sound recordist:王荣芳 Rongfang Wang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国家/地区: 台湾
上映:1949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发行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 [香港] (1950) (Hong Kong) (theatrical)
❷ 高山青的创作背景
“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啊……”这是一首风靡海峡两岸的着名歌曲,也是邓丽君的“看家歌”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其又由歌唱家朱逢博在大陆首唱;香港的奚秀兰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唱它后,此歌即传遍大江南北。田震在其专辑《水姻缘》里收集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注明是“高山族民歌”。其实这首歌不是从台湾阿里山高山族采风来的。这首1950年在台湾完成的第一部国语电影《阿里山风云》中的主题歌,实实在在是于1948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开拍的《阿里山风云》摄制组在大陆揣拟台湾地方风韵而创作的。
该歌的词作者是四川人邓禹平,谱曲者是影片《阿里山风云》导演之一——浙江人张彻(另一位导演是四川人张英)。首唱者是该片女主角、四川人张茜西。
1948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迫于电影市场竞争激烈,另辟蹊径由张彻、张英联合导演,拍摄张彻编剧的《阿里山风云》。这是一部以台湾风光为背景的电影。男主角由蓝天虹饰演高山族酋长,女主角由张茜西(蓝天虹之妻)饰演高山族姑娘于娜,邓禹平饰演平地青年。摄制组计划先在上海摄影棚内拍内景,然后去台湾拍外景,再回到上海做后期完成全片。因为要把这部电影的带台湾地方特色的歌在上海先期录音后,才能带去台湾外景拍摄时放声供女主角唱歌对口形用,为此难坏了两位导演。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从日本帝国主义手中光复过来才几年,大陆还缺乏介绍台湾风土民俗的资料,创作这首歌无所依据。张彻知道演员邓禹平(又是诗人、画家)很有天赋,于是动员邓作词。
邓禹平抗战胜利后才从巴蜀盆地走出夔门来到上海,根本未去过台湾,遑论阿里山,这下着实为难。张彻急中生智启发邓说:“我们都没去过也没见过阿里山,但你们那‘难如上青天’的故乡不也是山清水秀吗!你可以从家乡景色,诗仙、诗圣的华章中得到启发呀!”女主角张茜西向邓介绍重庆的涂山字水、南北温泉,张英更是向大家介绍他的家乡有一个久负盛名的小西湖及湖畔钟秀山之湖光山色……邓在追忆巴山蜀水和那里的乡情民俗时,终于找到了灵感,在激情中写下歌词。歌词简洁明快,贯穿着阿里山、日月潭人文秀色、旖旎风光精髓的一根红线。才华横溢的张彻在启发邓禹平时,也从张英、张茜西介绍“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嘉陵(江)水清透”中,理清思路,为歌词谱上了欢快、亮丽的曲调,大家一听便拍手称快。此歌遂被张英、张彻命名为《高山青》,拿到录音棚,由女主角张茜西歌唱,进行先期录音。
当时上海物价飞涨,拍摄经费非常紧张。摄制组匆匆拍完内景后,于1949年初,携带钢丝录(放)音机、摄影器材等渡海来到台湾拍完外景。这时上海已经解放,返沪非常困难,摄制组困在台湾动弹不得。在上海已拍摄完镜头的底片按制片工艺流程,应该全部保留在洗印厂,不能带到外景地。两位导演不甘心功败垂成,经过多方面努力,由台湾民营万象影业公司接纳,重拍在上海已拍过的镜头,然后完成了全片制作。1950年,它得以在台湾上映,与观众见面。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从大陆开始而完成于台湾的国语故事片。此片演职员还有吴惊鸿、李影、崔冰、井淼、萧湘、魏平澳等,制片为徐兴夫。
邓禹平笔名雨萍、夏获,四川三台县杨家沟(今东风乡)人,1924年出生。他在三台县初中、潼川高中学校时就爱写作、办壁报、咏诗作画。1944年他去重庆考入中央电影摄影厂演员剧团,曾经与舒绣文、白云共同参加了《血溅樱花》电影的拍摄。抗战胜利后,他随厂至上海。邓禹平赴台湾后写过很多歌词、诗集、电影剧本,主办过一些刊物。1981年,《高山青》的词作者——四川诗人、画家邓禹平荣获台湾诗词最高奖——金鼎奖;当初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82年,他出任台湾中国文艺大学教授;但是,他直至1983年,才在台湾知名作家林海音先生帮助下登上一生梦寐以求的阿里山。他在1985年病逝于台湾前,还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到家乡看看久别的云台山、涪江和亲人。“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啊,绿水围着青山转”,病逝客地的诗人只能借助他的歌飞越海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土。
张茜西,1929年生于重庆市较场口百子巷。抗战时,她参加了郭沫若关怀的“孩子剧团”;抗战胜利后,参加国泰电影公司,为张彻慧眼识中,遂成为《阿里山的姑娘》女主角于娜,并因主唱《高山青》一举成名。这部在台湾票房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张茜西成名作。她因此片荣获台湾电影第一届“金马奖”。以后她多次在话剧舞台演出,参加过一些影片的拍摄,多次赴东南亚作文化交流。上世纪70年代,她定居香港后,定名为张茜茜,办过制片公司又从事写作。改革开放后,她屡次回到故土重庆、成都探亲。1985年抗战胜利40周年,重庆举行雾季艺术节,她赶到重庆与昔日孩子剧团的来渝成员相聚并与张瑞芳、凤子等重演《放下你的鞭子》活报剧。她连续当选为四川省第六、七届政协委员;还分别担任了重庆市、成都市、上海市虹口区海外联谊会的理事。女作家孙晓芬上世纪90年代采访过她。她表示不忘家乡,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导演之一的张英与其妻曾芸(也是《阿》片演员)都来自四川富顺县。张英原名张荣汉,1920年生于四川富顺县永年乡,就读于富顺县二中。1939年,他加入军委会教导剧团,在成渝两地演出话剧,又受南虹艺专戏剧科肖赛主聘,为该校教授。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上海参加了国泰电影公司任编剧、导演;留台后又编导了《文天祥》等多部电影,曾任台湾电影制片协会理事长。他是一位从四川走出去的才子,时刻惦念着故乡。1990年,他第一次踏上故土;1996年,专门返富顺县参加富顺县二中90周年的校庆。他怀着浓浓的乡情曾多次来到成都。他还愿促进台湾与川剧的交流。他说他在台湾不会讲当地土语,听不懂闽南语,一直讲四川话,“我一直忘不了是故乡盐水喂大的啊!”
说是浙江青田人的张彻,1923年却出生在上海。他从小爱好文艺戏曲,抗战胜利后投入电影界,在上海国泰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导演,一生在台湾、香港地区拍摄过93部影片。上世纪70年代,他拍摄《马永贞》,将功夫与侠义精神相结合,将武打片引入一个新的领域,从而使他获得武侠功夫片“教父”的称号。张彻与李翰祥同为邵氏公司左右二膀。2002年初,香港电影金像奖将“终身成就奖”颁发给张彻。他拍的第一部电影《阿里山的姑娘》使他与三个四川人相处甚厚,对四川风光、川剧及川剧变脸有了眷念之情,总想在有生之年来四川拍一部电影。1986年,成都峨眉电影制片厂与香港长河电影公司合拍故事片,张彻应邀来到峨影执导《过江龙》。这是一部以川剧艺人命运为主题的电影。他终于看到了当初与另外三个四川人谈论到的锦江、黄龙溪、峨眉山等四川美景。他也因此完成了一生中“为四川做点事”的最大愿望。2002年末,他不幸病逝于香港。他在成都时,笔者与他接触交谈,对他的生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更了解到创作《高山青》这首名歌的前前后后。
《高山青》,一首使人魂牵梦绕的歌,表达了它的创作者——三个四川人和一个浙江人对祖国宝岛台湾与内陆四川的深深眷念 。
❸ 阿里山的姑娘
卓依婷演唱《阿里山的姑娘》“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传唱这首《阿里山的姑娘》。提起《阿里山的姑娘》,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一首台湾高山族情歌,这是不对的,其实,这首歌的产生地在1947年的大陆,曲作者张彻(从上海去台后定居香港的导演),词作者邓禹平(四川省三台县有名的才子)。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着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其中着名歌唱家朱逢博对该歌的传播功不可没。经过她富有创意的改编,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❹ 李影的个人履历
本名李忠英,又名李迎,1923年5月20日出生,原籍安徽合肥。青少年时期参与话剧演出,不论街头剧、舞台剧均能使观众深为感动,奠定了他终生从事表演艺术的决心,也引起剧界先辈的赏识,先后应邀参加剧团、艺社,不断的公演世界名剧。中学毕业后,李影即加入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团部的歌咏队话剧队,后转入中华剧艺社演戏。磨练成为一位正反派皆能,且老少咸宜的全能演员。1948年李影随着《阿里山风云》的外景队来到台湾,其后即留在台湾拍摄电影,为早期性格红星。《阿里山风云》是台湾第一部国语剧情长片,由张彻、张瑛联合导演,李影饰演吴凤,十分成功。接下来在台北市中山堂公演话剧《文天祥》,由张瑛导演,顾毅美术设计,而他所饰演的文天祥更是无懈可击,如果说《阿里山风云》是造成台湾电影的高潮,《文天祥》则是开启台湾舞台剧的高潮。
1963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公司,担任基本演员。1970年起兼任导演,并重回台湾拍片。1947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参加演出《蝴蝶梦》、《天罗地网》。1948年随着《阿里山风云》的外景队来到台湾,其后即留在台湾拍摄电影,为早期性格红星。
2005年去世。
❺ 阿里山风云的介绍
《阿里山风云》本由上海万象电影公司出品。1949年五月导演张英与编剧张彻去台湾取景-拍摄了这部反映台湾高山族的剧情片,不料完工时适逢国共在上海开战。后来国民党政府全面撤离上海来到台湾,摄制组也因此留在了台湾。该片也得以在台湾首映,成为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片中的插曲《高山青》当年被广为传唱,成为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❻ 求<<阿里山的姑娘>>背后的爱情故事
《阿里山的姑娘》背后的故事大概是:
台湾一曲《阿里山的姑娘》传遍了全世界。人们甜美地唱着“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啰……”都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土着民歌。其实不是,《阿里山的姑娘》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台港原创作品,词作者是四川三台人邓禹平,曲作者是香港知名编导、音乐人张彻。
一首蜚声中外的名歌背后,隐藏半个半世纪令人肝肠寸断的人生与爱情故事。海峡两岸,万水千山,扼腕长叹,泪下潸然!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客家人聚居的三台县城一家米号老板的女儿白玫,爱上了家境贫寒、身材矮小而才华横溢、见义勇为的中学同窗邓禹平。
邓禹平以优异成绩考入抗战流亡内迁成都郫县的省立艺专,后又考入重庆青木关的国立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在重庆的中国电影制片厂。白玫为能与恋人在一起,考入重庆女子师范学校,却被父亲骗回家与省城刘公子成亲。在奶奶暗中帮助下,白玫逃婚离家赶到重庆时,正值抗战胜利,久候白玫未果的邓禹平已随电影厂迁住上海,两人只有鸿雁传书互诉衷肠。1949年冬,未等及白玫来沪的邓禹平随电影厂赴台湾拍摄影片《阿里山风云》,继而枪炮声中茫茫海天相隔。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劫波度尽,中国大陆步入改革开放时期,邓禹平的中学同窗好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指挥家罗忠榕先生得知邓禹平在台湾的近况,庚即传达给在大陆四川三台苦守40载的白玫,辗转将白玫的一盘录音带托着名作家、《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女士转交给海峡那一端的邓禹平。1985年12月21日,把自己痛悔一生的爱情悲剧深掩心底、却将少男少女的爱情写到那样至纯至美的理想境界的台湾着名文化人邓禹平,在白玫清唱“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哪,碧水长围着青山转……”的歌声中草永远闭上了眼睛。
一曲血浓于水的铭心刻骨“高山青,涧水蓝”一场骨肉分离情天恨海的世纪绝恋!
当而今《世纪绝恋》小说将搬上荧屏时,我们不由得想到另一首歌《半屏山》:“半屏山哪半屏山,一座山哪分成两半,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还有半屏在台湾……在台湾 !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主题,民族自杀的悲剧不能再重演!
大概就是这样了!
❼ 请问谁知道1949年《阿里山风云》的剧情它与1970的《高山青》有什么关联啊
[阿里山风云]由上海万象电影公司出品。49年五月导演张英与编剧张彻带人去台湾取景-拍摄了这部反映台湾高山族抗日的剧情片,不料完工时适逢国共在上海开战。后来国民党政府全面撤离上海来到台湾,摄制组也因此留在了台湾。该片也得以在台湾首映,成为台湾影史上第一部剧情片。片中的插曲《高山青》当年被广为传唱,成为电影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因此很多人以为《高山青》是台湾当地民歌,其实是出自当时的编剧,后来阳刚电影一代宗师张彻的手笔。这也是他唯一的填词的一首歌。作曲的是邓禹平。
《高山青》剧情:
年轻的女音乐教师林美兰舍弃城市舒适的生活,来到高山族地区任教。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她从没有因 为孩子贫穷而嫌弃他们。老邮差林永 顺忠于职守,在山区服务多年,清早 准时到车站取邮件,及时将信件送到 乡亲们手中,并热诚地帮助解决高山 族同胞遇到的困难,从而得到乡亲们 的敬重。有一天,邮区来了一位年轻的邮差叶鹏,他讨厌落后的村庄。经 过林永顺的耐心帮助,叶鹏一改初衷,逐渐爱上了这些村庄,并且在这里获...
❽ 阿里山的姑娘的创作背景
在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因此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高山青”最早由青山演唱,曾经风靡一时,由于歌词内容盛赞高山族,因此也被其他高山族歌手如施孝荣等重新翻唱过。
1947年,上海国泰电影公司导演张彻率摄制组到台湾拍摄电影《阿里山风云》,电影急需一首主题歌,张彻让一同前去的邓禹平写歌词。邓禹平从来没去过阿里山,他回忆以前和女友在家乡山水间嬉戏的场景才写出了这首歌。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与台湾有关系的是他们在当地采风用了当地土着的歌调,但词曲均以创作为主,这一创作套路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让听众领略了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解放军过了大江,1949年电影拍完时,摄制组已不可能返回大陆,结果他们留在了台湾,后来成了台湾电影界的中坚力量。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有众多的歌唱家参与传唱,歌唱家朱逢博使这首小调式的歌曲变成了大气磅礴的舞曲,而且音乐结构非常完整,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唱出了劳动人民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厚感情。二胡曲《阿里山的姑娘》由赵国良先生改编和演奏,改编和演奏都很成功,奏出了台湾山地同胞载歌载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乐的原生态之美,与二胡曲《阿美族舞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阿里山的姑娘》又曾经被着名歌手邓丽君、田震、卓依婷、高胜美、黑鸭子组合等翻唱过。
❾ 焦俊恩演过的片子
焦俊恩和张婷演过的电视剧剧中人物叫芊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