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中国电影美学包含哪些内容

中国电影美学包含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 2023-01-25 12:14:20

1. 中国着名电影理论家《电影美学》作者是谁

电影美学概述:

由徐崇业翻译,阿杰尔的作品。本书是电影美学理论的大家之说,在电影理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内容提要:

作为电影美学理论的大家之说,这本书在电影理论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本书核心内容是通过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过程及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来探讨电影艺术本性。书中关于电影美学的探讨有着独特的见解,以及多位着名电影理论家对电影美学的阐述,至今仍被电影研究家广泛引用。

2. 求解 ,什么是电影的叙事美学。请说的详细点

依据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结构的理论。沿袭传统小说叙事学的电影叙事学主要研究故事的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审美特性,关注电影剧作的技巧层次。20世纪70年代,建立在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基础之上的电影叙事学,突破了传统电影叙事研究的界限,力求在影片的一般技巧元素中抽象出电影叙事的量化系统模型,为文本分析奠定基础。电影叙事学从文学叙事学中获得了一般的概念和方法,文学叙事学推动了电影叙事学的研究和发展。电影叙事学借鉴和自创的理论模型包括:普罗普从俄国民间童话中总结出的31种功能和七种故事角色;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素”和二元对立逻辑结构;罗兰·巴尔特的叙事作品三层次(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杰拉尔·热奈特的五个叙事概念(1?叙述时间的“顺序”;2?省略或连贯的“时间延续”;3?重复或单一的“频率”;4?叙事“语式”,包括选择的“视角”或“视点”;5?表示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关系的“语态”)和“调焦”分类(全知型的零调焦、叙述者所见的内部调焦、叙述者只能观察人物外部表象而不潜入人物意识的外部调焦);阿·格雷马斯的叙事学模型;克·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美国电影理论家爱·布拉尼根的视点论;弗朗索瓦·若斯特的“目视化”系统(摄影机与人的目光相关的内部目视化和与人的目光无关的零目视化)等。

3. 电影美学包括什么

电影美学的具体内容包括:电影艺术的审美本质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的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形象描绘过程;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电影艺术观念、流派、风格的兴替嬗变过程;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应具有的美学品格;电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鉴赏电影艺术的心理机制、过程、特点、意义和方法等。

电影美学是电影审美意识的抽象和升华,它以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电影艺术的创作以及创作主体、客体、本体、受体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用为基本任务。

电影美学的两大派流:一是蒙太奇(或称技术主义)传统;一是纪实性(或称写实主义)传统。

(3)中国电影美学包含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电影美学的重要着作有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安德烈·巴赞的《电影是什么?》、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鲁道夫·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欧纳斯特·林格伦的《论电影艺术》、斯坦利·梭罗门的《电影的观念》、马赛尔·马尔丹的《电影语言》、朱小丰的《现代电影美学道论》、路易斯·简尼丝的《理解电影》。

约瑟夫·V·马色里的《电影术的五个C》(这本讲解电影摄影技术的着作实际上也讲出了很多电影美学道理)、朱小丰的《电影美学》(这本书被视为最新的电影理论的巅峰着作)等等,介绍早期(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发展的简要情况的有亨利·阿杰尔的《电影美学概述》。

4. 有哪些电影展现了独立的中国电影美学

张艺谋和王家卫的电影配色一直是很喜欢的,然后个人感觉张艺谋更喜欢大场面 ,王家卫细腻一些,主观的讲,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觉得是中国电影美学本学了,最后表白我Leslie,盛世美颜。

应该是《香水》吧,我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画面冲击到了,特别是结尾部分被男主调制的香水蛊惑的人们疯狂……(此处省略N个字)的时候,真的太美了,完全没有一点色情的感觉,只有美。原谅我贫乏的语言实在没法描述那种美。

5. 请问中国二十年代电影有什么艺术审美特征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尚处于类型形态的初始阶段,由于是以
风潮的形式出现,决定了其最显着的特征:即不成熟性。与同时期的美
国电影类型相比,不论就其人物型造、主题,还是冲突的展开,都没有
达到一种高度的自觉。
二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类型一经产生,便显示了它强大的功能作用,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由于类型的存在, 使二十年代中国影片的创作队伍得以形成并
迅速获得发展。
2、促进了电影观念与技术的进步。 使电影制作人员其本身素质获
得了空前的提高,电影观念的逐渐成熟(如摆脱戏剧化)以及电影技术
研究上的飞速发展,二十年代后期出现的神怪片电影特技的运用,便证
明了这一点。
3、使公众消费更为顺畅,文化深入人心, 将社会民主化程度加以
扩大。
4、 使二十年代的中国人产生了一种凝聚力:社会片通过家的重新
建立,稳固了危机中的社会秩序;爱情片通过青年男女的结合,完成了
秩序的沿续,宣扬了封建的忠贞观念;家庭伦理片通过伦理的再次整合
,稳固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意识形态效果的获取,实际上是对正统思
想的认同,不能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或商业现象,实际上是整个
二十年代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变革之前的一次“类化”,在观众和意识形
态机器之间起了调节作用。
由于类型的存在,使得二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显得生机勃勃,虽然还
不很成熟,但正是由于类型的运动,才使得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形
态渐趋成熟并最终得以形成。
二十年代的中国电影类型,虽处于初始形态,但功不可没!

6. 影视艺术具有哪些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自身的文化意义,同时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艺术样式的独特的艺术特征。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影视艺术审美的感悟能力。

1.动态的造型性

影视既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时空复合的多维结构使它不仅能够再现运动的客体空间和这个空间中运动的一切,而且能够创造新的银幕(屏)时空存在,并因此使自己成为运动的物质。

2.整体的虚构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创作规律,一方面规定生活对艺术创作的客观制约性,同时也规定了创作主体必须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概括。

3.情节化与故事性

故事和情节是构成叙事类作品的重要元素。着名小说家和理论家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说:“我们对故事下的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的叙述。情节也是事件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简单地说,故事是事件发生的过程,是作品的内容;而情节则是对内容的叙述,是故事进展的因果关系。故事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则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并不等同于故事本身,但在具体作品中,二者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叙事的作用。故事生动的作品,其情节性则强;故事性弱化的作品,其情节性则较差。

4.艺术手段的综合与融会

影视是综合艺术,作为艺术殿堂里的后起之秀,它曾毫无顾忌地吮吸姊妹艺术的营养,比如,它借鉴了绘画、照相艺术的构图和光影,吸收了戏剧、小说的表演和叙述,又从音乐那里学来节奏和流动……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德国电影理论家爱因汉姆称电影为“杂种的手段”。人们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视更是一门杂糅众多艺术样式、元素的艺术新品种。对姊妹艺术的兼收并蓄、吸精纳粹,使影视艺术获得了表现生活的多种艺术手段。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2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5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