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瑞德什么电影
A. 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导语:《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下面是其观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人来到世界的目的是什么?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来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主人公安迪入狱前是一个银行家,他因妻子与情夫被杀而被指控为杀人犯,判处终身监禁后被送往肖申克监狱。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关押重刑犯的监狱,很多人进来之后一呆就是一辈子,所以,这里的人们,根本不知道字典里还有“希望”两个字,很多人已经“被体制化”,即使被有幸释放了出去,也会因为在监狱的时间太长而不再适应狱外的生活而选择自杀。
但安迪的到来,在一点点改变着这些。他似乎不是一个囚犯,而是一个救赎者,在尽力挽救那些人的灵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监狱长做事,只为了给囚犯们换回几瓶啤酒喝,让他们像个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觉;他从每周写一封信到每周两封信往外投递,就是为了赢得些赞助建一个监狱图书馆,改变犯人们的阅读情况;他教初入狱的、年龄最小的、人最聪明的汤米认字,帮助汤米考试,鼓励他要有信心坚持下去;他利用监狱广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震撼犯人们的心灵,即使面临着惩罚的威胁;他用20年的时间和一把小斧头凿透监狱厚厚的墙壁,打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监狱之前,他给瑞德的一番话,让出狱后的瑞德没有选择自杀……
这样的安迪,是囚犯吗?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来的救赎者,他来这里就是要救赎这些要被关押一辈子的人们。给他们带来希望,他给他们带来灵魂的震撼,让他们知道,在监狱里,还可以过这样一种生活,还可以这样生活。
看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的现实。多次在讲座时我都会就“职业幸福感”做一小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并不如意,感受到职业幸福的人寥寥无几,看得出,大多数教师仅仅为了“稻粱谋”才从事着这个工作,而不仅仅是因为喜欢和热爱。有一个学校,120名教师中,只有8位是男教师,其中还有4位是领导。
为什么那么多男教师选择了逃离?真的是教师这一工作没有意义不能创造价值吗?看看电影,身处监狱中的安迪为了救赎监狱中的人们,还在尽最大努力做着什么,还在尽力用自身的能力影响着别人改变着别人,那么,我们这些做教师的,是否真的要自问自己一点什么了?
我们就来问问自己吧:教师这一职业真的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吗?先看看我们的工作对象,我们工作的对象是一群纯真无邪、对生活充满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的工作内容,我们是要带着这群纯真无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来。在和他们相遇的这段日子里,他们要走什么样的路,看什么样的风景,在这条路上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都取决于教师。想想,比起那些囚犯来说,这群孩子该多么可爱,看着他们一天天地成长,看着他们从懵懂无知到最终成为一个睿智聪慧的少年,甚至,有时候我们呢还能听到他们成长的拔节声,这样的体验,我们怎么会没有快乐感和成就感?
很多时候,有无成就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是灵魂,再次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说: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们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让孩子们因为遇到你,而有一个健康幸福的童年,那么,我们的内心,该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个救赎者,做一个自救者,让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到来而有所不同,让你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样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是灵魂……
【篇二: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安迪对待自由和希望的坚持与向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信念。
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赞赏的,对他来说即便只是片刻的心灵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贵的,为此他让狱友们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坚持刻石头,即便进狱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兴趣;为了重温音乐的美好,他不惜违反监狱的规则而被独自监禁2个星期;为了建立图书馆坚持每2个星期写一封信,6年不间断;为越狱,19年靠一根小小的铁锤挖除了一条地道。这一切,无一部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变了监狱里的一切,同时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瑞德是此部电影另一重要人物,而电影正是以他的角度来讲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也许瑞德会步上老布的后尘。然安迪不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监狱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终越狱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让我们认识到体制化的可怕,人一旦体制化了,那么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体制就会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来救赎着众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最终让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学习到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篇三: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最近看了部好电影,叫《肖申克的救赎》。感触颇多。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叫安迪的银行家因被污告杀人,无辜入狱,谋划了二十年成功越狱的故事。肖申克是那所监狱的名字。希望和自由是贯穿整部影片的重要线索。而正是拥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个囚犯才有能力有决心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作了囚犯后,是否也失去了自由?我想,是没有的。至少他会时不时地召唤自由的降临。在阳台上,阳光尽情散在他和朋友肩头;他让音乐飞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无人问津的角落,告诉每一个不自由之身,听,这就是自由。他用六年撰写了一段自由传奇--那就是他一手复舒的图书馆。在里面每一个不自由的人至少拥有一个读书的自由权。正如影片所说有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翅膀太过耀眼。是的,安迪正是这种鸟。自由便是翅膀,一只永不失翅膀的鸟,怎肯永屈于栏杆之下,毕竟鸟会飞。安迪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鸟的翅膀,记得那夜电闪雷鸣。有五十个橄榄球场的长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何况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恶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过皮囊一张,何况只是脏了囚衣。正如破茧的蝴蝶,安迪从下水道钻出时,上帝赐于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这双翅膀不再是虚无飘渺的,它真实的如同手脚。喊吧,安迪,叫吧,安迪,让雨水冲走蚩伏于你身上的一切一切的恶臭。哭吧,安迪,我想,正如天上的电闪雷鸣,泪和着雨一起殒落。
一个人因有了希望才会想拥有自由。当希望占据一个人的心时,他就会想“我需要自由”。毕竟自由有种魅力,它可以去触摸希望。瑞德似乎最明白这点,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东西,会令人发疯。他学会忘记希望,告诉安迪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铜墙铁壁,足以让一切希望成为笑话。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失去希望的自由人。当他寻不到活下去的意义时,他选择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无碍于他人。生死对自己已毫无意义,对于他人又值什么呢?老布,一个假释犯,一个老头子罢了。相同的命运似乎也要降临到瑞德身上,然而安迪的一封信,几张钞票,填充了瑞德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辞世的房间,瑞德提起行李,起程了。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蓝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安迪是伟大的,一个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个人自救的同时,又实现他人的救赎,那是圣人。芝华塔尼欧某个海岸边,有家小旅馆,旁边有一条旧小艇。上面站着一个人,是安迪。安迪,看,瑞德来了,该出发了。
【篇四: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会来救你。
——题记
我不是一个影迷,但对《肖申克的救赎》却近似疯狂般的迷恋,那是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影片讲述了一个被诬陷谋杀自己妻子与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里,他非凡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安全的逃税,帮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他们对囚犯、对自己轻微的宽松。他为争取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暗中杀了那个知情人,只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天时地利,安迪成功的穿过自己十九年挖成的秘密通道来到自己向往的世界。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们:人生终有两件最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仰。
自来到大学,常会有迷茫,有时看到身边同学潇洒的生活着,每天睡到自然醒,随意上课,随意玩耍,没有对自己的约束。而自己虽然严于律己,每天在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却没有成就感。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从安迪的故事中,坚定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沉迷此影片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篇五:观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影片讲述了肖申克如何入狱,及怎样的适应了监狱枯燥漫长的生活,而又如何的越狱的过程。整部影片可以说于细水长流的叙述中不断的埋下惊心动魄的伏笔。肖申克在步入监狱的那一刻起就引起了同为犯人的一位黑人大哥的注意,在他的眼中,监狱里的一切仿佛与肖申克毫无关系,肖申克只是镇静从容的遵守着狱警的指挥。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肖申克终于和这位黑人大哥开口说话了,他求他买一把铁锤,而他则欣然应允。肖申克用这把铁锤开始一点点的雕刻石像,借此打发掉狱中漫长的时光。肖申克入狱前是一位银行家,慢慢的肖申克凭借他的特长,帮助狱警处理了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从而得到了改变工种的机会,他开始帮助一位年迈的图书管理员共同的管理图书。而之后他有帮助监狱中最大的官员来洗钱。我想他所做的这一切与良心道德无关,而通过所有这一切的活动,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最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存在。所以所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会伸出手,而且全力以赴。但在他所有的默默的坚持隐忍的后面,有着一个更为需要坚持需要毅力的计划在进行着。一件事情成为了他监狱生活的转折点,亦或是导火索。他帮助一个叫汤姆的年轻人补习文化知识,而在一次闲谈中,汤姆提到了肖申克的案子的真正的兇手,肖申克立刻的跑去请求监狱长重审他的案子,而阴险狡诈的监狱长不但关了肖申克的监禁,而且残忍的杀害了充满正义的汤姆。所有这一切在肖申克平静的外表下激起了内心巨大的波澜,肖申克依旧默默的回到了牢房,随着就寝的灯光的关灭,故事开始了新的篇章。第二天,监狱乱了套,肖申克不见了。监狱长撕开了一张大幅的美女海报,答案揭晓了。肖申克正是沿着海报后面一条通向外面的隧道逃跑了。镜头回到肖申克出逃那一刻,他通过这条他用那把小石锤一点点的敲打了近二十年而凿成的隧道,爬到了外面的世界。途中经过一条长达500米的地下管道,借助外面轰轰的雷声,肖申克一点点的爬着,终于爬过了肮脏的下水道,在河水中将满身的污秽洗清,只见他将沾满泥浆的衣服脱下,在震耳的雷声中,在耀眼的闪电下,像天空振臂欢呼,他成功的越狱了。重获自由的肖申克按照他预先的设计有条不紊地实行着他的计划,他从银行中取走了属于他的失去十九年自由而获得的补偿款,到国外过上了自己的理想人生。他将狱中的黑暗诉诸报端,终将监狱长和他的爪牙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更为可贵的是,他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的黑人大哥重拾人生的梦想。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很多,而于我而言,我从肖申克的身上看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成功之处。或者可以说是他的人性的光辉,当他遭人诬陷锒铛入狱之际,他是及其隐忍的,他审时度势,不同流合污,但同样不会以卵击石,他很遵守游戏规则,但同样不会放弃自己的一些基本准则。他有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在乎从头做起。他更是有头脑有智慧的,身陷囹圄,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时刻给自己留有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他善于结交真挚的朋友,让自己的心保持温暖与柔软。而对于压倒性的邪恶势力同样可以合作共存。可以说肖申克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他让他的行动总是走在语言之前,在他貌似迟缓的外表下有一颗玲珑剔透的智慧之心。
B. 《肖申克的救赎》: 为何瑞德说自己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
这句台词的含义是瑞德的悔罪。
《肖申克的救赎》该剧讲述的是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风雨夜,一场暗藏几十年的计划让他自我救赎,重获自由!老朋友瑞德在他的鼓舞和帮助下,也勇敢地奔向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S6FfyK8YWw3CqVprdbTUyA
C. 《肖申克的救赎》:只要心中有希望,一切都会实现
《肖申克的救赎》它让悲观者前进、无助者有力、迷茫者思考、绝望者看到希望,让迷茫者开始思考。
影片将人性中的迷茫、欲望、残暴乃至自私或者崇高,统统隐喻在肖申克监狱之中。
而主角——安迪•杜弗兰,则肩负着救赎的使命。在经历被诬陷、被欺辱的厄运后,成功越狱,涅槃重生。
这部电影所讲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
01人真的不能自我设限
安迪让瑞德买锤子,瑞德一开始犹豫了一下,认为这是那些会引起轰动的违禁品之一。
结果瑞德看到这么小的锤子的时候,笑了说:“用这玩意儿挖地道,估计得挖上600年。”
可是安迪花了不到20年就挖通了瑞德觉得要花600年才能挖通的地道。
安迪想修图书馆,想申请资金,老布说:
“孩子,我在这儿经历了六个典狱长,我学到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当你要钱的时候,没有一个典狱长不把他们的屁眼嘣得跟小军鼓一样紧。
他们只会花纳税人的钱为监狱做三件事:加高围墙,修建牢房,增派守卫。”
典狱长果然像老布说的那样以预算不足为由拒绝了。
安迪为了修图书馆,给州参议院每周一封地写了6年的信,州参议院答应给他拨款200美元以及捐赠一批旧书和杂物。
安迪开心地说: “只写了六年。从今天开始我要一周写两封。”
最终在安迪的坚持下州参议院被逼得没办法,每年拨款500万美元给图书馆。
安迪只花了几年时间就得到了大家认为不可能得到的拨款。
你看,事情很少会变得糟糕到我们无能为力的地步,只要我们坚持,总能找到方法应对。
希望就像落在石头缝隙里的一粒种子,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会茁壮成长。
真实的监狱是被迫进入的,但“生活监狱”最开始大多都是自愿进入的。
当发现自己被困住了,面对这座监狱,宣布“我没办法”“我没选择”“我无可奈何”,实在是太容易了。
自我设限,才是生活最大的监狱。
否定自己的可能性和可塑性,然后放弃寻找出路,放弃努力和奋斗,就是画一个精神监狱,判自己入狱。
02机会是靠自己抓住的
1950年5月,他和瑞德一起被分配到车牌厂维修屋顶。
偶然的机会,安迪听见了狱警哈德利正为遗产税苦恼,他放下手里的油漆刷子,不顾狱友的劝阻,壮着胆子走过去,问:“你信得过你太太吗?”
哈力回过头看到安迪,警惕地掏出枪来。
瑞德几个人都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们猜测安迪可能被射杀,或者被暴打一顿,也有可能被推下屋顶。
但安迪还是抓住机会,用他的专业知识告诉狱警如何避税:“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达六万元,一分钱的税都不用交。”
安迪之前就是银行的副总裁,这样的小事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狱警放下了警惕,欣然接受了安迪的逃税帮助。
安迪因替哈德利解决了难题,很快,被典狱长诺顿赏识,不仅提拔他去了监狱图书馆做管理员,还委托他替自己洗黑钱。
在一众囚犯中,安迪算是混得最好的了,不仅有了真心待他的狱友,还逃脱了“三姐妹”的纠缠。
自此以后,安迪不用每天去工厂干活,而是在监狱图书馆做管理员,这可是最轻松的活了。
need-to-insert-img
03让希望改变生活
安迪入狱后不久,他被变态的“三姐妹”盯上,总是被拉到小屋里毒打或者羞辱,这样的遭遇持续了整整两年。
每次,他都拼命抵抗,脸上总是新伤盖旧伤。
这件事,让好友瑞德明白,安迪不是窝囊的菜鸟,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瑞德跟安迪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他狡猾又善良,能在狱警和囚徒的夹缝中,活出一点自由。
除了安迪和瑞德,其他囚犯则模糊为被驯服的人。
他们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往前一步是高墙,后退一步是深渊。
在时间浸泡下,他们丧失了希望,失去了改变生活的本能,也失去了改变生活的勇气。
就像在监狱待了一辈子的老布,被假释后,适应不了新环境,在孤独和紧张中,自杀身亡。
安迪虽然寡言少语,但是他心中有希望,有追求。
他曾对瑞德说: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
希望给了安迪足够的勇气,他奋力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把死寂沉沉的生活撕出裂缝。
他擅自用监狱的广播,播放唱片《费加罗的婚礼》,让所有人感受久违的美好。
他送给瑞德一枚口琴,希望他的生活也有点新鲜的玩意儿。
在密不透风的压抑中,安迪从未放弃希望。
他希望有一天,定居在西班牙的海岛上;他希望有一天,重获自由。
让希望改变生活,是安迪教给我们的生存法则。
need-to-insert-img
04
肖申克的监狱里的人也可以当做我们自己亦或是身边的人。其实,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狂躁的哈德利、阴鸷的诺顿、胆小的老布、偏执的“三姐妹”、仗义的瑞德、活泼的汤米……
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击中你的心。
《肖申克的救赎》也告诉我们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住气,路再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会跨过这个坎,走过去。
扛得住涅槃之痛,才配得上重生之美。
我是冬心暖,一名95后的上班族,一边上班,一边写稿,希望我的文字可以得到你们的喜爱,喜欢的话就点个赞吧!
阅读全文
6人点赞
随笔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d6c82aa0e5f
D.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经典励志电影,到底救赎了什么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的到底是什么?让我来谈一下我饿看法。
1、肖申克监狱的救赎。拯救狱友是我想到的第一个答案,后来,我发现《肖申克的救赎》是拯救了监狱。安迪在监狱里有一些特权,因为他帮助典狱长洗钱和逃税。他让每个人享受片刻的自由,拿到文凭,让每个人出狱后都能工作吃饭,为每个人拓展图书馆,让每个人都能在精神世界中获得自由。这一切都是安迪慢慢适应监狱生活后,对这座黑暗监狱的救赎。
然而,在肖申克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中,他对自己进行了很多反思,对自己的“罪”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安迪没有朝妻子开枪,但自己让她死了,她因为自己而死。这也是人性的救赎,安迪意识到,妻子是出轨还是被枪杀,都与他密不可分,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他同意在这二十年的牢狱生活。这是他为自己赎罪的代价。
E.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开场是一首名叫IF IDIDN'T CARE的歌曲。在悠扬却满是疑惑的歌声中,镜头切到一片偏僻的树林中,镜头沿着林间小路向后拉。安迪的汽车渐渐显现出来,这是一辆1946年的普利茅斯,坐在车内的安迪一副醉酒未消的样子。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假使安迪不在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的话,那么他也就不会和妻子吵架,也会大大方方地同意离婚,当然也不会出现在偏僻的小树林中,如果这样的话,故事会有另外一个结局。可是,安迪在乎他的妻子,而且在乎得要命。
法庭上的安迪,一脸木然,面对检察官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他显得十分平静。他站在那儿听着检察官的控诉,就好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从他的答话中不难看出,安迪似乎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意思,他用平和的语调不紧不慢地陈述事实。检察官问,他答。电影的后半段,安迪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My wife used to say I’m a hard man to know. Like a closed book. Complained about it all the time. She was beautiful. God, I loved her. I didn’t know to show it, that’s all. I killed her, Red. I did’t pull the trigger.
安迪的妻子对他说:“你就像是一本合上了的书,而且怎么都打不开。”
生活中的安迪也许是一个木讷少言的人。不论安迪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也不管这本书到底能不能打开,他的妻子都不想去翻,也不想去看。因为她已经不再爱他了。安迪是一个极度文明的人,骨子里都是文明,他做事情的法则有点类似于,在办公文件上签字那样格式化。他也试着采取一些措施来挽回这段爱情。他带着枪到酒吧喝了酒,酒后直奔那个高尔夫球手的住处。他在影片中说自己只是想吓唬吓唬他们。这当然是他的本意,从这点上来说,安迪甚至有几分天真。不过,他什么都没有干,他连面都没有露一下,也就是说连“吓唬”这个目的都没有达成。他冷静了下来,带着惆怅的心情开车回家。然而安迪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清晨,清洁工发他的妻子和高尔夫球手双双死在了床上。
谁会是最大的嫌疑人?
安迪开始在肖申克监狱服刑。当天晚上,一个胖子就被哈里打死了。在肖申克监狱这个小小的黑暗王国中,充斥着对生命的漠视,许多残忍的暴行在这里变得义正词严。哈里可以随便打伤、打残、打死一个服刑人员,而究竟要打到哪种程度完全听凭他个人的意愿。电影中的哈里长得五大三粗,一脸狠相,就像是一头注射了过量兴奋剂的公豹一般。他说话时有一个特点,轻微颠着两腿,仿佛随时准备咬上对方一口,还是咬在脸上。哈里表现得强硬又狠毒,对待囚犯丝毫不心软,唯典狱长之命是从。肖申克监狱腐败和谋杀败露之后,这个硬汉哭得像个孩子,两条腿直打哆嗦。
电影中有一句话,说监狱不是童话世界。大意是这样。肖申克监狱中有一个被称作“三姐妹”的团体,原着中是这么形容他们的,“他们之于监狱这个小型社会,就好像强暴犯之于墙外的大型社会一样”。“三姐妹”的领头的是一个叫伯格斯的家伙,安迪起初遭受挑衅是在在浴室,那次并没有发生什么,更像是一个提前预告。第二次发生在洗衣房后面,安迪自己身单势弱,不可能每次都全身而退,免不了遭受难以想象的欺凌。一直到他获得典狱长信任之前,他都得面对突然来自“三姐妹”的围追堵截。的确,日子并不好过。
汤米的到来,终于让安迪看到翻案出狱的希望。可很快,汤米被哈里在黑暗中用机枪射杀。
入狱的时候可以说是命运的手在摆弄着他,当他在监狱度过多年之后,又被典狱长用一根无处不在的绳子栓了起来。当初是一个看不见希望的笼子,现在笼子的门打开了,安迪刚要迈身,典狱长把门重新锁上了,并且一脸狞笑告诉安迪这里根本就没有门这一回事。这些事情发生地都很平静,就如当初安迪被认定为杀人犯,投到肖申克监狱一样地平静。似乎事情越是平静,越是再暗地里告诉你有些东西不可违抗,你越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它。警告你不可怀抱希望,不可心存幻想。
可安迪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在原着中,瑞德说安迪是他认识的人中自制力最强的一个。对他有利的事情,他每次只会透露一点;对他不利的事情,则守口如瓶。在我看来,除了自制力这点,他也是一个具有深厚“内心素养”的人。他一般情况下不会一因为自己遭遇的境况所动,他也有大怒的时候(当他向典狱长说明汤米可以证明自己清白,而遭到典狱长无视的时候),他也有高兴的时候,请同时喝啤酒,放音乐。汤米死后,安迪变得冷酷了,他一仍把希望深藏心底,而且保护着它,尽管十分微弱,但不让它灭掉。
除了安迪和瑞德之外,电影还有另外一个浓墨重彩的人物老布。老布的假释通过了,这是许多囚犯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世事就是这么奇怪,当初害怕进监狱,现在害怕出监狱。在肖申克呆了多年以后,老布的形态仿佛已经固化了,他的生活习惯,他的用餐,他的图书馆的工作,这些机械性地东西让他有事可做,也不用感到恐慌。当他要离开监狱重新踏入社会时,外面的大世界究竟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接纳他,他将重新融入哪个角落中,这是他不敢想的,也最终要了他的命。
安迪用一把锤子(小说中提到开始的那把锤子坏了,1967年又换了一把新的)和几张海报成功打通了通向外界的道路。瑞德曾经夸口说要花600年才能打通的隧道,安迪花了不到20年。自然,这个在牢笼中奋力向外飞的故事并不完美,有许多的瑕疵。比方说,有的人就永远也不会相信用那样一把锤子,能凿出那样一个洞来。可是,问题不在于那把锤子究竟拥有怎样的魔力,而在于你的心中是否拥有这样一把锤子。
F. 青春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青春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推荐
《肖申克的救赎》
基本信息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本片的主题是“希望”,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时至今日,本片在国内外各大电影网站的电影排行中始终稳坐前十。
剧情简介
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
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
蕴涵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终没有下手。然而一个不幸的巧合发生了——那晚另外有一个人枪杀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为谋杀,并获判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会赌谁将在第一夜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
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和他共同工作的犯人每人得到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安迪只是借用这个空闲享受短暂的自由。
一次查房,典狱长拿过了安迪的圣经,却没有翻开便递还给他,并告诉他“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可是典狱长没想到,所谓“救赎之道”真的就在其中。随后,他被派去当监狱的.图书馆管理员,为了争取图书馆的图书更新,他每周写一封信,为图书馆的扩大而努力着,六年后,他实现了愿望。同时,他开始帮助道貌岸然的典狱长洗黑钱。并且为监狱其他狱警处理其他涉及经济和税务事项所需的文件。
60年代,小伙子汤米因盗窃入狱,很快成为安迪和瑞德的好朋友。安迪认为汤米头脑聪明,很有底子,决心教他学文化,让他出狱后能用正当手段谋生。很巧的是,汤米在来肖申克服刑前,在另一个监狱呆过,而且从当时同牢房的一个犯人的口中得知了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安迪找到了狱长,希望狱长能帮他翻案。狱长以不可能成功为理由拒绝了安迪,安迪为此与狱长争执,狱长对他说别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且将安迪关小黑屋一个月。这一个月中,狱长谋杀了告诉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的汤米,到了安迪出小黑屋时又以汤米因逃狱而被狱警杀死的理由欺骗安迪,但安迪知道汤米是被害死的。狱长又给了他一个月,并叫他好好思量该怎么做(其实就是想让他继续帮他洗钱)。因为他一方面担心灰色收入曝光,另一方面他也想安迪一直留在监狱帮他做账。
安迪知道真相后,决定通过自己的救赎去获得自由!行动之前,他给瑞德说了些“奇怪”的话,叫瑞德如果哪天出狱了就去一个地方,那里会有他留给瑞德的东西。安迪通过努力成功“越狱”,他的越狱工具就是那本圣经里面的“救赎之道”,那把藏在书里小小的石锤(书里被雕刻出一个刚好用来放石锤的凹槽)。在他最后一次帮典狱长洗黑钱填文件时,趁典狱长不备,偷梁换柱,将一本圣经冒充典狱长的黑色收入账本放入了典狱长的保险柜。他领走了帮典狱长洗的那些钱中的一部分(分别去了12家银行共取走370,000美元),并且将典狱长涉嫌贪污与谋杀的证据寄给了报社。典狱长看到报纸“肖申克监狱典狱长贪污谋杀”后的报道很震惊,随后警笛响起,典狱长抬头看到“主的审判迅速降临”的牌匾,摘掉牌匾,打开牌匾后的保险柜,发现他的黑钱记录本变成一本圣经,第一页写到“亲爱的典狱长您说的对,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再往下翻,发现就在圣经出埃及记当页往后已被切割出刚好能放下一个石锤的凹槽,典狱长顿时绝望。随后,大批警察和记者蜂拥来到肖申克,绝望的典狱长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最后开枪自杀。
;G.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与救赎
故事从法庭开始。 “杀妻的银行家” ——这是众人给予 安迪 的身份。安迪背负着不实的罪名,带着两次终身监禁,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死水,为肖申克监狱带来了 希望 。
“面带富贵相的大高个”——这是瑞德对安迪的第一印象。所有囚犯聚集在门口,看着这些新来的囚犯,似乎他们以此为乐,然而他们忘记了,自己进来的那一天,也是同样的待遇。
不知安迪是什么心情,是绝望吗?我想不是的。也许是一种难以揣测心理,既有着灰暗,又似乎在灰暗中看到一些 光明 。这时的他是否还心存希望,希望有朝一日会有人来为他翻盘?
肖申克是 残酷 的。在头一晚,就有一名新囚犯因为无法忍受监狱的孤独与狱友的嘲笑失声痛哭而被警备队长海利殴打致死。第二天吃早饭时,安迪试图询问新囚犯的名字,却得到海伍德粗暴的回答
这是 肖申克在向安迪展示“黑暗的一面” ——狱卒可以肆意殴打囚犯,甚至打死了都不会有人在意。这里绝不是一个公正公平的地方,对囚犯来说,只有无尽的黑暗和痛苦。甚至,想在这里活下去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死了,你就如同彻底蒸发了一般,没人会在乎你是谁。
在肖申克,不仅有凶恶的狱卒,还有来自 “三姐妹” 的刁难。
“三姐妹”是三个可怕的同性恋。用瑞德的话来说,他们 不是同性恋,因为同性恋至少还是人,而他们是禽兽。 他们一次次地摧残安迪,给安迪带来的远非肉体上的创伤,更是无法愈合的 精神伤害 。
但在这寒冷的黑暗中,安迪却没有丧失希望。他心中依旧有着对自由的向往,而非堕落与黑暗。
安迪和几名狱友在翻修肖申克监狱的屋顶,此时监狱长海利抱怨政府如何如何通过征税的方式压榨他的金钱。此时安迪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直接走向警备队长面前询问:“海利先生,你信任你的老婆吗?”并且在海利恼羞成怒即将把他推下房顶之际,将如何帮助海利先生的办法全部说出,逃过一劫,甚至索要了工作的“报酬”——每人三瓶冰啤酒。
安迪是不喝酒的。在看到他的狱友们惬意的享受冰镇啤酒的时候,他只是坐在一旁,笑着看着这一切。
差点被推下楼,只是换来几十瓶冰啤酒,也许并不是特别划算,但是在那个惬意的下午,安迪和他的狱友们似乎又重新得到了自由,享受着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未曾有的自由,拥有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是安迪救赎的过程—— 希望的最终结果是救赎。
在监狱的19年,安迪一直都在不断地救赎肖申克监狱里的人。
开办图书馆,每周给州议会写信,只为了能够拿到资金为图书馆增添新书,为此甚至不惜帮监狱长诺顿洗黑钱,他的目的,就是救赎。不仅救赎自己,同样给予别人希望。
没有希望,人似乎就没有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这一点在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的老布鲁克身上尤为明显。
假释出狱,多少囚犯的梦想。但当布鲁克在得知自己将要被假释之后,他首先表现出来的不是激动,而是困扰和痛苦,甚至想要蓄意伤害狱友海伍德,让自己继续留在监狱里。
他获得了假释,但他早已离不开监狱。已经被 体制化 的他,已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走在平整的马路上,他面对着川流不息的汽车不知该如何闪避,因为在他进去之前路上只有自行车与行人。坐在缓缓而行的大巴士里,他茫然看着窗外的一切事物,因为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他与世界完全脱轨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陌生的,他跟世界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他甚至想回到监狱里,那才是他的世界,他习惯了的生活。
正如瑞德所说:
对社会极度不适应的他,失去了希望。
他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对社会的希望,对余生的希望,对一切的希望。
最终他选择了自杀,在房梁上刻下 “BROOKS WAS HERE(老布到此一游)" ,并离开了这个他所不适应的世界,去往了冥界的肖申克。
可见希望是多么重要,没有希望,何谈救赎,你甚至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 肖申克的19年里,安迪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他小小的鹤嘴锄挖出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通道。
爬过十九年来挖出的隧道,攀下排水管,借者雷声的掩护砸开排污口,在恶臭中爬了五百码——然后,安迪自由了。
自由之雨从天而降。重获新生的安迪双手张开,享受着天赐的甘霖。
我无法想象,一个无罪之人怎么能忍受十九年的牢狱生活。我更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的耐心,十几年如一日的,用一柄单手的鹤嘴锄在监狱的墙上挖洞,最后挖出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
因为希望。安迪最终之所以能够成功越狱,都来源于两件事—— 牢房墙上掉落的碎石和自己没有犯罪的坚定信念。那是希望的力量。
毫无疑问,安迪就是那只鸟儿。他之所以逃狱成功,真的不是因为运气——信念,坚毅,智慧,耐心,隐忍,缺一不可。
但最重要的,是希望。没有希望,以上的一切,都不会有。
这种毅力,唯有希望,才解释得通。
在电影的最后,安迪和瑞德,两位好友紧紧地抱在一起,这个画面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身旁是蔚蓝的太平洋,在这里,他们不再是罪犯,而是两个完全自由的生命,不受任何事物干涉。
芝华塔尼欧。对安迪来说,这是新生活开始的地方;而对瑞德来说,这片土地的意义对他尤为重大——这是他的“希望”。如果安迪没有把这一份希望留给他,那瑞德很可能会和布鲁克走上同样的道路。这才是安迪留给瑞德的东西——救赎。
是安迪把他从肖申克监狱里救了出来。他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确非笼中之鸟,而就在他飞走的那一刻,笼子彻底被打碎了,外面世界的阳光重新照了进来。这是安迪留给肖申克监狱的最后礼物——光芒和希望。
有仇必报有恩必复——这就是安迪·德福瑞恩,一个永不屈服的生命。在他的身上,是熠熠生辉的希望。是这种希望,让他用自己生命的一大部分,换取生命的另一部分——自由,去拯救那一个个被体制化的,逐渐枯萎的灵魂,以及——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