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电影2012那样的灾难
⑴ 电影2012或后天中的自然灾害是怎么形成的
2012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说人们大量的挖掘地低下面的天然物,比如石油这一类的物质,那些一但被人们挖掘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影起
地质
的变化。这样就容易造成
地震
,2012就是因为强烈地震影起的。总而言之
保护环境
才能避免2012的发生。
⑵ 电影2012观后感3000字,急急急急!!!
好莱坞的灾难大片实在是好看,其中的天翻地覆的灾难场景震撼人心,当那一排排的高楼轰然倒塌,当一座座山峰瞬时被海水吞没,真的禁不住尖叫!这是视觉的震撼,但更让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电影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其中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一致的情景,父亲在灾难中不顾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一个陌生人甚至是一个情敌的情景,真的让人好感动,也让人感到人间好温暖。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样的不可一击,但当亿万双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人类不再弱小,灾难不再可怕。人类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几乎是灾难片千篇一律的主题,但是《2012》是一个新的突破,当我看完《2012》后最大的感触是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是不是等价的。
首先,其实美国政府早已预料到2012年地球会出现大的灾难,所以各国政府联合在研制秘密计划,也就是诺言方舟计划,但是这一切民众还都蒙在鼓里。当灾难真正来临时,美国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政府官员转移走,完全置公众的知情权不顾,置三亿美国民众的生命于不顾。好在美国首席科学家强烈要求把真相告诉民众,但总统顾问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如果告诉了民众就会引起暴动,这样会影响到他们安全撤离。这难道就是大家信赖的政府?在危难之际利用公共资源独自逃生!不过令人感动的是总统坚持留了下来,并且决定把真相告诉民众。他说:“应该告诉民众真相,至少可以让亲友们有时间彼此告别一下,父亲在临死之前有时间请求女儿的宽恕”。也许把真相告诉大家也无能无力,但是至少给大家一些时间了却一下心愿。有仇恨的可以化解下,有爱意的可以向对方倾诉下,让大家聚在一起默默的面对死亡。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在灾难面前,在逃生的机会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吗?诺亚方舟计划本身就是利用了公共资源,是民众的财富,而不是政府官员的独享。但为何有机会逃生的是各国政府首脑?还有是支付了10亿欧元的富豪?我们普通民众就没有活着的权利?造诺亚方舟的目的是在灾难过后能保证人类不至于灭绝,但我想问一下,那些老态龙钟的各国首脑和满脑肥肠的富豪生育的能力比我们强吗?他们难道比科学家们更有价值吗?显然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特权排挤我们生存的权利。更可悲的是当美国首席科学家走进诺亚方舟,发现给他安排的是豪华的单间,他愤怒的说这样的房间可以多让10个人活命。当亿万民众没有求生的机会的时候,那些各国首脑竟然在活命的方舟上享受豪华单间,真是可悲啊!不过可以理解,因为方舟是中国政府造的。还有一个镜头让人很寒心,英国女王上方舟还带着一群宠物狗,悠闲地带着狗儿们散步,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还不如皇家的一条狗,狗都有机会逃生,我们只能死亡。当杰克逊他们的飞机迫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地里,正当无奈的面对皑皑白雪时,迎面来了几架直升飞机,但从飞机上下来的军人要他们出示诺亚方舟通行卡才能就他们走,最后只有花了十亿欧元买到票的富翁一家被救,而抛弃下了杰克逊一家。在逃生面前,金钱决定着获救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人类的悲哀。说起那个富翁,当灾难即将发生时,他们一家准备坐飞机逃生,杰克逊司机送他那两个公子哥到机场,那两个公子哥嘲笑杰克逊:“我们家花钱买了诺亚方舟船票,你没钱就去死吧!”并且杰克逊哀求老板带上他们家,被老板拒绝。这是富人对穷人的嘲讽,对普通人生命的藐视。我注意到,上诺亚方舟的人大多是各国政要和富豪,而制造它的工人却没有求生的机会,自己造的方舟,当却没有自己的立足的空间,完全不把工人当成人对待。
影片最后,海啸马上就要来了,在大家面前诺亚方舟成了唯一的逃生工具。当总统顾问等官员登上方舟后,也就是他们生命得到保障时,他们关闭了舱门。面对船外黑压压求生的人群,他们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哪怕给他们一个站足的空间,就可以救千千万万的生命,但他们没有,何况保护公民是政府的责任。对生命的漠视达到如此地步,真的令人发指。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席科学家发表了发自肺腑的一段话,呼吁大家尊重生命,感动了麻木的官员,这才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灾难面前,人类终于团结了起来,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战胜了灾难,人类才可以存续。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有很多中国元素。造诺亚方舟的正是中国,好像是中国拯救了世界,这让很多中国人很自豪。但仔细回味下影片,当美国总统顾问刚来到诺亚方舟时不禁感叹一句只有中国人才能造的出。总统顾问在这部影片中是反面人物,一句从反面人物中说出的赞赏的话,到底是讽刺还是夸奖呢?在前面一个情节在杰克逊他们逃亡时在机场面对一个超级大的飞机感叹时,一个人说了句这是苏联时造的。把中国和苏联前后呼应,仿佛在讽刺些什么?还有诺亚方舟有很多豪华单间,首席科学家也批评一间可以多载十多人,本来是救命用的,却建的奢华,是不是由中国的风格呢?其中对中国也有贬低,当中国军方直升机发现雪地求救杰克逊他们时,我们救走了富豪,却抛下了杰克逊一家,难道我们军人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吗?还有我们工人辛辛苦苦造出来诺亚方舟,但他们没有机会乘坐逃生。还有在杰克逊向中国西藏工人请求进舟时,有很多删节,不知原版电影中我们工人说了些什么,但肯定的是绝不是什么有利于树立中国人形象的话。所以美国佬应该没安好心,我们对他们还是要提防的。
《2012》这部影片不但场面气势宏伟,其要表达的深意也令我们反思。假如是把美国政府替换成中国政府,登上诺亚方舟会是什么人呢?在灾难面前我们普通百姓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地位可以不平等,财富分配可以不平等,但是至少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政府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同时严禁官员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谋私利。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互帮互助,而不是一己私利。
⑶ 2009年版的2012世界末日里面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未来的地球会发生像电影描述的那样的大灾难吗
我觉得蛮好看的吧!我在学校报告厅元旦晚会时看的,江苏省邗江中学的哦!
(*^__^*) 嘻嘻……
应该不会吧,别担心,这只是人们对恶劣现实的一种揭露,也是在教育人们保护环境啊!!
O(∩_∩)O哈哈~
这是我个人观点,但我还搜集了一些答案:
1.朋友,这个问题无数次被问到过,特别是网络知道中,你为什么不去自己找你问题所需要的资料呢,你只知道玛雅人说2012是末日,而你却不知道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你知道人的本质吗,你知道活着为了什么吗,你知道人类起源吗,你知道ET吗,你知道政府的本质吗,你知道鬼魂吗......... 你如果不去用心寻找答案你永远不知道,网络提供了那么好的搜索平台你不用,更别说去栓选真实与错误的信息!!!!
我可以告诉你答案,这些答案是我在大学时光中用心去学习到的,这需要一个经验过程,对你而言,仅仅是千万个答案中的一个而已罢了,但对我而言,却是整个思维体系的一部分,是真理的一部分
说正题吧,首先纠正一下不是末日,是人类文明的更新,玛雅人并没有说末日,只是由于他们语言的特殊性与时间的久远性导致我们的历史学家翻译为世界末日,直译具体是“玛雅人说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普通人肯定说这是末日,因为黎明将不会来临,但是玛雅人的说话方式你懂吗?的确地球将进入黑夜3天,但这里的黎明其实象征着昨日的文明,也就是时不再来(这可以和以前几个文明的起伏关联,我所理解的是7个文明,也就是前面6个文明的复兴与灭亡,他们是有计划起伏的,而我们第7个文明有可能是最后一个文明,将可能不会被计划起伏!),不再重复文明的意思!
其次文明更新的方式是整个地球将进入光子带(其实在九几年的时候太阳系已经进入光子带,只是刚好地球进入了光子带的缺失部分),那时地震,海啸,火山,恶劣的气候等等将是家常便饭,这是大地之母为了适应新环境在进行调息,那时出现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那是情理当中的事,因为恐慌的人们! 和 早就知情的美国政府! 接着将黑暗与寒冷3日(因为太阳光因为光子带阻挡进入不了地球),同时那3日会死很多很多人,同时也会让很多很多人身体结构以及精神发生变化适应新的4元世界(不要恐惧,让爱充满你,用你的信念,你的灵性,用你的悟性以及你的智慧去渡过这3天的难关)
你将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得成群如此之大的母舰出现在空中(比好莱坞壮观,震撼多了),那是外星兄弟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他们选择适当是时候出现避免引起我们恐慌,他们大部分是友善的,他们已经进化到对生命真谛的了解,同样他们也充满了博爱!
之所以知道这些,很简单,是高级灵体在暗示,但又很复杂,因为你很难相信这些暗示,只有通过用心去寻找这些暗示的联系,你会发现,太多太多的吻合,太多太多的一致,这些就好象一个体系一样运作,就好象一套定律,比当代前沿科学更加能解释我们不能理解的超自然现象(包括ET,鬼魂,宗教的神,史前文明,金字塔,麦田圈,以及气功,超能力等等),并且能将所有东西联系起来!!!!
不要给这个物质现实给迷惑了,我们在美国政府的欺骗下过着多么物质化的生活,他们只是家族背后的傀儡,那些家族策划了世界格局,控制了全球经济,篡改了历史资料,隐瞒了前沿科学所发现的成果(包括登月时所接触的ET,地心生物残骸,UFO残骸,政府与ET的交流以及2012进入光子带,等等),他们才是真正想把我们奴化,让我们竟然在精神灵性方面竟然比史前文明落后很多很多..... 我们的本质是精神,只是通过物质来精神的扬升!!!
不多说了,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你可以不同意,仅仅当个笑话就行了,不要使用攻击语言,我不希望因为我在这个缺少正面能量的世界添加负面能量,这个世界太需要正面能量了,谢谢!
最后祝你好运!
2.佛说不是,佛说人类文明还有6000年左右,佛说那只是一个劫难,不是世界末日
3.只是一部电影而已
《2012》,《后天》的后天
电影简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日期,能如2012年12月21日这样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玛雅文明预言它是世界末日,而各个文化、种族,全球的科学家、政府,都无法预知这一天到底会发生什么。《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我们的主人公如何挣扎求生。
杰克逊·柯蒂斯带着孩子去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禁区。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就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巨大的火山爆发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经历了生死考验。最终他们终于到达方舟基地。然而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
《2012》应为《后天》的姊妹篇或升级版,却不得不承认这背后对人类命运的深层次忧虑。人类出现前和进化过程中曾有过多次结构再造,每一次都难免会有巨大的毁灭性。我忍不住想,为何只有美国人总是再三预测人类的未来并给予如此惨烈的想象?是否存在乐极生悲的前瞻性呢?比如你让贫困国家的人去做这种想象,可能性肯定不大。只有美国这个地球的“全能冠军”,对眼下优越处境才敢于做如此前瞻的推测,才有精力有财力有才华,甚至有闲情,来做这样看似荒诞离奇的想象。因为,他们怕失去。
换了伊拉克,换了非洲大陆,他们或许每天都在祈祷地球尽快“重组”,只要没了战火,不敢奢望美国这片乐土,哪怕让他们换到一个相对贫穷但却安宁平静的地方,他们才不在乎什么“后天”和“2012”呢。
在美国人的想象中,2012年12月21日的地球,就像厨师手中的一个面团,厨师给予力量,于是面团被立体揉搓,只是揉搓地球的不是两只筋骨血肉成份的手,而是自然界无以想象的力,这种力一旦发作,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鳄也只有绝望的毁灭。肉身的人类更像面团纹理中的一分子,顷刻间被碾成齑粉。这样推测和想象的背后,是否折射着生活优裕的美国人灵魂最深处的脆弱和绝望?
当然,他们在极尽渲染地球毁灭的惊心动魄的同时,也不忘给人类留点希望的微光。影片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内容,他们把摆脱毁灭的希望放在了中国,这与现实中美国对中国的“兴趣”与他们的种种作为有着天然的契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折射着美国深远的国家战略意图,就是中国这颗棋子在他们的棋盘上的份量。我经常关注的一位空军的军事学家戴旭,已经把美国对中国的图谋做了深入分析,即,美国对中国周边的战略包围,连外蒙都不放过,已经完成对中国的“C”型包抄。
虽然影片中他们把人类生存的希望放在了中国,却并未把中国当作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而是放在了非洲大陆,这又与美中一直在非洲暗自较力的现实不谋而合。影片最后说由于地球“重组”喜马拉雅山不再是世界最高,人们乘着方舟回到史前,连纪年都从0001年开始,颇耐人寻味。
良知,人性,协作,牺牲,无论到何时,美国的影片也不忘推崇他们的总统—总统的大义,高尚,无私。时过多年,内容全新,但手段与形式或多或少的还有些当年“泰坦尼克”的痕迹,无论何时,纵然地球下一分钟消失,美国也念念不忘宣传他们的价值观。
同时,影片还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传闻,美国一直在暗暗做一项研究,即所谓未来的精英世界。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做过预言,在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地球只能容纳少部分人生存,这“少部分人”就是他们所谓的人类的“五分之一”,是进入他们视线的精英,比如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商界天才,像各国首脑这样的政界铁腕,还有文化体育界明星等等。总之,就是类似或接近于获得诺贝尔奖的那部分人,才有资格生存于这个地球。另外的五分之四,大概包括像我以及我身边大部分的人吧,统统都要被地球开除。就像影片中所预演的那样,能够跨上方舟的人,毕竟少数,中国、俄罗斯和日本投票要让更多的人进入方舟,可是,毕竟载重有限,更多的地球人毫无疑问地被拒之“方舟”之外。
这样的时刻,亦真亦幻,看着被反复倒覆的地球,多次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也不由得不思考我们的明天,我们会在哪里?当然,影片也不忘告诉人们在大限之前的珍惜—在那样的时刻到来之前,或许只有和自己至亲的人,在一起。
4.很抱歉的说:是真的。请听我的分析:
一、先从全球地质情况来说:2005年太平洋海啸,可能是全球大灾难的预演,接下来便是全球范围内接二连三的哋震。离我们近的就是512大哋震,台塆大哋震,还有意大利的哋震等等,哋震频繁的程度要远远高于上个十年。
二、全球极端异常气候在增加,暴雨与暴雪交替,酷暑与严寒相伴。去年年初的雪灾是从来没有过的,而近年来的台风强度也越来越强,对陆地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造成的伤亡也是巨大的。
三、 从经济角度去分析:如果诺亚方舟真的在建造,就不难解释全球金融危机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多少万亿的财富蒸发,而资本是不灭的,那么这笔巨大的财富跑哪里去了呢?我们可以天真的认为去造诺亚方舟了。有以下证据可以佐证:
1、电影里说过,一张票值10亿欧元,这就不难理解那么多超级富豪为了购买船票,抽逃资金用于购买船票,资金跑的多了,就形成了金融危机。而如今的美圆贬值是不是又证明了用欧元购买门票这一事实。
2、2007年起,全球贵金属大涨,虽然当时全球经济比较热,但有色金属的大涨已经远远超过其供求关系,是不是建造诺亚方舟用去了大量的金属以至于造成贵金属的供不应求。而全球铁矿石最大的需求国在中国,而中国恰恰是诺亚方舟的建造地。
3、从金融危机来看,全球的发达及发展中国镓都迫不及待的提出了经济刺激计划,动辄就是上千亿美金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何国际社会如此高度的一致,是不是各国政要们以经济刺激为幌子在拿纳税人的钱来建造自己的方舟呢?
4、全球金融危机令全世界多部分国镓经济崩溃,而惟独中国屹立不倒,只能说明全球的财富正在不断向中国集中。而中国正在用这笔巨大的财富建造诺亚方舟。
四、近来被多次提到的二十国峰会如此密集的召开,是否是各国首脑在为争夺方舟的席位进行激烈的辩论?为何此时不在提八国,而是阔大到二十国,可能就是因为建造地在中国,而全球大部分的资源都集中在发展中国镓手里。拉上这些国镓,才能使方舟造起来更顺利。
五、阿富汗战争升级,是否是发达国镓以阿富汗战争为幌子,向巴基斯坦接壤的中国覀藏地区运输重要的物资?如果在太平时期,如此大规模的物资运送肯定会被全世界人民怀疑。
六、中国青藏铁路的通车时间为2006年7月,为什么中国炡椨急急忙忙的不顾多年冬土的危害要修这么条铁路呢?又什么花了如此代价却只修了单线呢?是不是因为大批的物资只有进没有出呢?
⑷ 电影2012中灾害发生原因论述
原因:
太阳活动异常,地球内部的能量平衡系统面临崩溃,其实这种灾难片子都差不多,原因基本来自太阳或者陨石。太阳的变化引起地球内部的变化,灾难就来了。
剧情: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阿曼达·皮特和切瓦特·埃加福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1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灾难面前,尽现人间百态。
⑸ 2012世界末日 电影 的主要内容
2012年是玛雅预言中的世界末日,随着这个日子的到来,人们必须面对一场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浩劫。
《2012》聚焦于科学家发现宇宙中的有一个通往另外一个相对世界,于是带着好奇心进入这个全新的世界。新世界的事物使其联想到了古代玛雅人的预言----一个新世代的启示录。
故事发生在2012年12月,一家人正在度假。没想到根据玛雅预言,2012年的12月21日,正是世界末日,玛雅人的日历也到那天为止,再没有下一页。人类要如何才能阻止一切被毁灭呢?
看点:世界果然会像玛雅预言的那样在2012年毁灭吗,库赛克、格洛弗却非要与这场灾难一拼高下。
以《史前一万年》在北美电影市场招来一片恶骂的罗兰德·艾默里奇,并没有因为这部质量低劣的拖期片而影响情绪,2008年他和《史前一万年》的编剧哈拉德·卡塞尔联合打造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巨片,而哥伦比亚公司将斥资近2亿美元的制作费供罗兰德·艾默里奇继续挥霍。
《2012》和《独立日》、《后天》有着相同的灾难背景设定,对艾默里奇来说简直驾轻就熟。影片讲述了2012年底,一家人在度假时遇到了玛雅人预言中的世界末日,于是为了求生而展开艰难跋涉。此片和艾默里奇以往拍摄的《哥斯拉》、《后天》以及《史前一万年》等灾难片,很有可能有着类似的故事结构和桥段,基本是在绚丽地展示特效场面之后,将看似不可收拾的灾难化险为夷。
根据北美影评人对艾默里奇的期待指数,可以看出这个曾经辉煌过的灾难片大导演,近年的状态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哥伦比亚高层发言人也称,《2012》2亿美元的预算有可能打些折扣,以规避一定的票房风险。
可能是因为艾默里奇的号召力在《史前一万年》之后受到了重创,这个曾经能够请得起威尔·史密斯(《独立日》)、梅尔·吉布森(《爱国者》)等一线大牌的导演,如今似乎已经无法邀请大明星加盟。《2012》中的主要角色由丹尼·克雷弗、约翰·库萨克和珊迪·妞顿担当,虽然3位在好莱坞的知名度不低,但他们实际的票房号召力却相对有限。不过,以片酬支出来看,本片将省下一大笔特技制作费,整部影片的末日场景表现,有可能是唯一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