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老电影上色
⑴ 如何用 PR 或者 AE 或者 edius 5 做出老电影的效果的效果
方法/步骤
1
选中需要添加老电影效果的视频片段,为其添加“视频滤镜”-“色彩校正”-"色彩平衡"效果
6
简单调整过后,播放观看效果,不合适的话,再对参数进行微调。
7
最后,可以把调整好的特效参数复制到其他的视频片段上,然后进行微调参数,快速制作多个场景的老电影效果。
⑵ DeOldify 老电影上色软件有会安装在上的人吗可以给远程安装下,可以给红包
4位戍边烈士遗属优待抚恤细节公布美国得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逆流而上的你高蜜邹凯第1季你好李焕英位列中国影史票房第6名我国已应急批准16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Amber 我曾经就是个实验时代少年团韩美娟的嘴能不能留到决赛付辛博听到光荣时的表情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H5N8型禽流感病毒中国达人秀第6季魔性笑声妖君大人的异世狂妻第一季卫健委称东北放开生育限制需做全面研究孔云龙版八马褂完整版烈士肖思远的微信头像陈情令泰国见面会
我想说~
这段“颜色”视频获60万人点赞,90后小伙用AI还原百年前北京生活原貌|专访
DeepTech深科技
2020-05-24
关注
假设你是一名 90 后,你猜爷爷的爷爷,在 20 岁时,过着怎样的生活?以 20 年为一代人(解放前普遍生育早),从 100 年前到现在,正好五代人。那么,1920 年,爷爷的爷爷,过着怎样的生活?
近日,一名 90 后北京小伙,耗时 7 天,用 AI 技术修复一则短视频。视频再现了百年前老北京的生活日常,一经发出斩获 60 多万个微博点赞,并被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转载。
视频 | 本次修复视频的完整版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一百年前的视频,竟然还带颜色?
这要拜前文所说的小伙所赐,他叫胡文谷(以下称“大谷”),大谷告诉 DeepTech,他目前在纽约做独立游戏开发师,同时还是一位 B 站 UP 主。
图 | 大谷
与其说是给视频上色,不如说是修复视频。下图是修复前后对比图,可以看到,差别非常大。
图 | 修复后
图 | 修复前
3 种工具,耗时 7 天
据大谷介绍,修复中,他一共使用三种 AI 工具,第一种是 DAIN,用来补帧;第二种是 DeOldify,用来上色;第三种是 ESRGAN,用来扩增分辨率。
补帧工具 DAIN
以补帧来说,原视频非常卡顿,每秒只有 6 到 10 帧,补好后每秒增加到 60 帧左右,流畅度也变高很多。
大谷使用的工具叫 DAIN,DAIN是(Depth-Aware Video Frame Interpolation,深度感知视频帧插值),是来自上海交大的一个开源插帧算法,它可以把 30fps(Frames Per Second,画面每秒传输帧数)的视频,插帧到 480fps,这比很多手机的慢动作录像帧率还高。
图 | AI 补帧工具 DAIN 截图
上色工具 DeOldify
在视频上色方面,大谷解释说,人物服装和街边场景,未必真的就是这种颜色,这是 DeOldify 通过数据库的训练后、自己认为应该这样上色。
尽管如此,DeOldify 还是存在不足,一是精确度难以保证。在颜色修复上,虽然大谷使用 DeOldify 三个预训练模型中最稳定的 Video Model,呈现在最终效果上,颜色饱和度依然偏低,抖动也很剧烈,远远无法达到手工胶片上色的精准度。这也说明,AI 再好也无法彻底取代人类。
⑶ 黑白电影是怎样演变成彩色的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1954年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1972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3)如何给老电影上色扩展阅读
黑白电视发明
1925年,英国人约翰·洛吉·贝尔德,根据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设计的“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成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是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
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1926年,电视的发明者之一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⑷ 西游记黑白电影怎么变彩色
1、首先把电影转成一帧帧的图像(黑白图像)。
2、其次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把图像转换成彩色的把一帧帧转换成彩色的图像合成电影。
3、最后通过人工上色变成彩色的,很多早期彩色电影就是这样。
⑸ 如何ps出老电影的胶片质感
1,在PS中打开图片后,先复制图层,在这复制的图层之上再做调整。人物的磨皮和一些大体的调整,如果前期拍的好的话即可省去不少功夫。
2,如果原图颜色感觉偏淡,可以稍微调下色调。能更方便再做出调整。所以第一步做的就是先加饱和度,在原片的基础上加了23点的饱和,人物肤色和环境色一下子就凸显出来。
3,接下来是曲线的部分,通过调整最左最右两个点来进一步降低对比,中间部分提少许亮度,让画面更加柔和,量的多少要根据自己的片子去定夺,视情况而定。
4,调整可选颜色项。这一步的动作比较多,主要是对 红、黄、蓝这些主要色的处理,下图大家可以做一个参考。个人在调一些比较细的东西的时候,更多是靠自己的感觉去调整,没什么绝对的公式法则。说这个其实就是想表明,颜色怎么用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要分析原片和自己的动机是想表达什么,然后再调出适当的颜色。
5,接下来是本次调色的最后一步,调整”亮度/对比度“ ,这一步非常简单,给画面增加一些空气的质感。
⑹ 哪位大哥知道如何将老电影变成有色的
记得以前老师说过,给老电影着色都是在胶片上一帧一帧的涂上颜色,应该挺麻烦的
您也可以试试Pr 但是在这上都是整体调色调,不能真正把电影变成彩色电影
⑺ 影视调色方法
影视调色方法六则
影视作品是真实的情感在银幕流淌,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调色师,要掌握影视调色的法则。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影视调色方法六则,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熟读影片剧本
不仅限于调色,这个问题经常被许多影视后期工作者所忽视。熟读剧本的重要性,真的比许多人想象的还要大。
要知道,真正的电影剧本是为银幕而写作的,也就是说,好的剧本是具有画面感的。影像中的色彩也参与了叙事,在调色工作进行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剧本所讲述的故事。
下面以移民题材的电视剧《填四川》为例,此场景为农家小院中一行人商议建房买种子所需钱财的事宜。 刚开始从画面分析,农家小院,炊烟袅袅,好一幅悠然恬淡的田园画,于是我们往往本能地将其调成暖色调。但是通过剧本得知,填川移民所到之地,地广人稀,地处荒野农村,所以又做了些调整,将画面调成绿色 调,反映了偏远农村的大环境。再后来,通过前后故事的解读,发现这个场景虽然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 喜悦的场景,但是下一部分就是有人来将他们意外所得的金子要回,他们千里迢迢移民到此,地广人稀,房屋简陋, 好不容易有钱开垦土地,建造房屋,无奈又有人来此要钱。根据剧本内容,则将这一画面调成了带有悲凉色彩的 蓝色调。
可见,刚开始对画面的判断是片面的、主观臆断的,只有通读剧本,了解前后关系,才会对画面 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把握。因此,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调色师,首要任务必须是熟读剧本。
二.调整心情
影视作品是真实的情感在银幕流淌,影视作品也是由无数的情感的积累而组成。好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创作者在充满激情的良好状态下产生的;而一部好的影片,其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决定了 影片的艺术高度。同样,影视调色工作中,调色师的情绪状态应该能够达到影片创作时的激情状态,在对剧本的充分了解下,在一 个调整好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将色彩处理达到影片该有的技术水准与艺术高度。
而人类视觉对颜色的识别,情绪因素带来的差异更大。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色工作之前,要调整一下自己的 心情,如果觉得状态不好,或者有一些小的负面情绪,那么就不要去做眼前的调色工作。很多人可能觉得这言过其实 有些夸张。事实上,如果你带着情绪进行调色工作,那么你对色彩的敏锐度及其判断力会严重下降或者偏移,即使你 完成了工作,第二天你再回头看,也会是一塌糊涂,务必还要重新来过。
三.构思立意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象的作品,色彩都是以比自然状态所赋予的更多的意义来丰富空间形态的。作为调色师,应当将影像色彩在创作过程中匠心独运地展开想象,最终形成贯穿于整个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总观念和思想性。
影片《带我去远方》中,小女孩阿桂是色盲,所以她眼中的`世界必然是另一种色彩。影片中并不是将所有的 阿挂的视角调成另类的色彩,而是在阿桂爸爸给阿桂有色眼镜的时候展现了阿桂眼中的另一个不同色彩的世界。
在调色工作中,我们可以将色彩进行适度的处理,恰如其分地表现色彩的形式与内容;我们还可以将色彩进行大 胆的创新新处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然而,适度处理与大胆创新之间的关系却又令人难以准确把握。只有人心之 感,才能感人之心。
四.与导演、摄影师、灯光师的合作
一个好汉三个帮,调色师再强,没有与前期导演、摄影师和灯光师的良好合作的话,你会开始怀疑人生的!
在影视制作过程中,导演将电影剧本所描写的形象,运用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创造性地体现为银幕形象;摄影师则尽可能多地捕捉信息,并涉及光线、运动、画面构图的 处理及何种摄影技巧的运用,并通过镜头,捕捉尽可能高的动态亮度的颜色位深,为后期制作提供最大的可能;而灯光师则协助摄影师完成影片的造型处理,完成电影摄影技术工作和艺术任务。
在进行调色工作时,调色师在熟读剧本之后,要同导演进行沟通,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将其付诸画面。此外,还要同摄 影师交流其构图理念,同灯光师交流光线的处理。
有时候,我们对画面的光影处理可以是创造性的。在电视剧《填四川》中,有一个场景是小文儒去当铺典当首饰 以给娘治病。此画面太平,缺乏光影层次与戏剧性。当铺老板充当的是心地善良的热心肠好人的角色,救 人于水火。因为拍摄时在小文儒背后有灯光,所以小文儒在画面中显得较亮,故我们将前景的亮度降低。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的光源部分是窗子,为了表现当铺老板的高尚,我们将老板面部亮度提高。除此之外,我们添加节点模拟窗外光线射入屋内的效果。经过多个节点的认真调整之后,我们最终得到了想要的 影像效果。
五.修改与复查
在调色工作完成后,我们往往会隔一天,或者出去休息一段时间,再回头来看。千万不要一次性调色完成之后就认为工作已经完成了。由于长期在工作间,对色彩的感应会变得迟钝,调色工作久了会出现偏差。往往工作一段 时间,就需要看看窗外的风景或是休息一下。整个调色工作虽已完成,但当你睡一觉或者出去活动一段时间再回来,就会发现,很多镜头的色彩已经完全不是你当初想要的效果,有的可能曝光过度,有的可能饱和度过高,等等。这 时候我们就需要再做一些调整。
六.肤色处理指南
影视摄制工作中,灯光与摄影都在力所能及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更好地还原人物在真实环境之中的肤色。针对这一问题,胶片生产商专门做了技术研究,生产了不同光线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对皮肤进行还原的高质量的胶片;化妆师尽最大可能弥补人物肤色本身的瑕疵;摄影师将摄影机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获取人物皮肤影像;在影视后期调色工作中,调色师则充当了“数字化妆师”的角色,将人物的肤色调整到最完美的状态。
然而对于一些难处理的皮肤,比如满是胡渣铁青色的脸,如果影像需要更加柔和的皮肤,那么化妆不能完全做到的,可以在后期调色工作中进行修缮补偿。
《暮光之城》中的人物肤色处理
有时候,通过调色工作可以完全取代化妆工作。超高清时代,化妆趋向于更加精准真实,而通过调色工作使得这 一工作不再依赖于化妆颜料。《暮光之城》中,爱德华一家打棒球时遇到吸血鬼劳伦等三人,为了表现吸血鬼劳伦已 经闻到了人类贝拉的气息,镜头给了劳伦的眼睛一个特写,而这时劳伦的眼睛由正常的黑白色变成了血红色,通过表 演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以前只能通过复杂的化妆来实现。如今调色工作使得这一工作变得更加容易,通过 后期影视调色,我们可以将劳伦的眼睛调成任何一种颜色。
《暮光之城》中调色替代化妆的效果
我们以往会通过化妆来实现的效果,随着超高清时代的来临,便存在一定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人假的感觉,从而脱离了剧情将观众排斥到影片外。在这方面的问题中,影视调色可以完全取代化妆工作,从而取得逼真的视觉效果,调色工作甚至可以轻松地将颜色的变化过程逼真显现; 而化妆工作要实现这一过程则是难上加难,既费精力又费时间。
《大话西游》中白晶晶手、唇部色彩还是更多依赖化妆这种容易穿帮的方式
调色工作还会弥补由于演员表演所造成的技术上的不足。比如某个场景需要演员用一个长镜头从正常的脸色变得 羞赧腓红,然后剧情急转,演员脸色变得煞白。这样的效果要求演员表演出来有很大的困难,借助于化妆也只能是将 镜头分开拍摄。但是调色工作使得表演更加简单,演员只需要表演出相应的情绪,后期调色工作中通过调色处理,我们会很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艺术效果。
;⑻ PS里老电影蒙板效果杂做
Ctlr+U调出色相饱和度,勾选着色,先调一个老电影的颜色。然后用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加点杂点效果。最后用单行选框工具,降低不同明度,加几条竖线就行了
⑼ 怎样给老照片上色
工具:Photoshop
步骤:
1、打开Photoshop,用修补工具和图章工具去污,去痕,补残缺,不要忘了去色。
⑽ 上世纪5060年代拍摄的黑白电影是如何上彩色的
电影的胶片是黑白的,所以彩色电影都是拍完了之后通过手工上色变成彩色的画面上映的,现代电影工业特别是成像技术发展了之后终于遇到了手工上色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