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
1. 如何评价电影《借眼》
作者:电影符号学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61091133/answer/183701101
来源:知乎
着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产惊悚悬疑电影大概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海报等电影周边物料来营造惊悚悬疑的氛围;另一类则是通过娴熟的电影语言和镜头调度,让景框之外的你不寒而栗。观众们已经看过了太多令人失望的前者,但是这部3D惊悚悬疑电影《借眼》,无疑将以后者的姿态,成为6月份国产电影中的一匹黑马。
作为薛佳凝阔别影坛三年的复出之作,电影《借眼》是薛佳凝首次挑战3D惊悚悬疑电影。贴在薛佳凝身上的标签有太多,但是这一次她选择本片中重见光明的单身母亲明依,正是看中了这个角色身上的坚韧品质——作为一名双目失明的单身母亲,她独自抚养女儿欢欢并经营起了一家花店,在这个人物身上,体现着角色的魅力,更体现出了导演的匠心:三流的恐怖片,是需要你用眼睛去感受视听语言的恐怖叙事;但是一流的恐怖片,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正如《穆赫兰道》里的男人讲述着自己的噩梦,直到噩梦真实再现,男人被活生生吓死了。
《借眼》就是这样一部“造梦”的3D惊悚悬疑电影,电影从薛佳凝饰演的单身母亲角色入手,以这位单身母亲的眼睛为视角,满足了观众们极大的猎奇心理。因为这位母亲经历着两个阶段的改变:
首先是失明状态下的明依——双目失明的单亲妈妈明依,恰逢帮助她复明的、由陈浩民饰演的眼科医生,这是片中人物际遇推动故事发展的第一个契机。让本片以上帝视角呈现出这个失明女人周围的世界,似乎是波澜不惊的。
然后是复明后的明依——薛佳凝所饰演的复明后的明依,开始想要跟女儿重新生活,于是搬进了百年古宅,也遇到了罗兰饰演的跟百年古宅息息相关的神秘女人,这也成为片中第二个契机。展现了主角视角下表面波澜不惊的古宅里,其实暗潮涌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段薛佳凝的表演,也随之呈现出大不同的变化。从失明状态下的“发现美”,到复明状态下的“揭开丑恶”,薛佳凝两段极具张力的表演,也让观众们的整个观影过程犹如坐上了过山车。
片中极尽悬疑和惊悚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薛佳凝饰演的单身母亲明依复明之后,遇到了第二个契机也就是罗兰之后。
在这座古宅里,处处充斥着无处可逃的惊悚气氛,更是关于“失明”的深层次探讨:或许你认为薛佳凝所饰演的单亲妈妈明依,在失明后失去了爱情,承受着生活的艰辛。但是当明依复明后,她的生活真的就迎来了光明吗?这是本片令观众们感到真正毛骨悚然的,辅以本片运用到极致的视听语言,整部电影呈现出一般的国产惊悚悬疑电影所不具备的质感和吸引力。
以至于在本片的采访过程中,作为女主角的薛佳凝,就曾说到本片最打动她的就是“故事”,一部好的电影是以一个好的故事为前提的,有了《借眼》这个好故事,薛佳凝对于片中这个单身母亲的诠释,便更是用心揣摩和仔细拿捏了,片中敢于尝试和挑战更多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角色的薛佳凝,从当年《粉红女郎》中,那个天真的哈妹,洗尽铅华为一名演员,而薛佳凝这一次的尝试,更是带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借眼》中薛佳凝的尝试和颠覆性演出,无疑是令人惊艳的。更令人惊喜的是可以在国产大银幕上,看到一部如此强调内涵和视听语言的良心3D惊悚悬疑电影。
走进电影院吧!你会惊喜于这部《借眼》对于惊悚更深层次的探讨和极具张力的荧幕呈现。
2. 如何评价电影《生门》
我似乎天生被医生、律师、法政等职业剧或节目吸引,几天前,在微博上偶尔刷到一个叫《生门》的医疗记录片,立刻上网搜来看了。片子的第一集是《繁衍是人类最大的本能》,一看就是先从妇产科开始,至于这个纪录片一直是从妇产科视角来拍,还是一个全科室的医疗纪录片,还得看后头。
纪录片质量如何,我不是影视方面专业的,我的意见并没有什么可参考性,还是留待大家看了之后自己评价吧。
片子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拍得很生活化,凡是到过医院体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医院并不是大部分医疗剧所反映那样,绝对的高尚或绝对的肮脏,医院从来都是既有生又有死,犹如生活,悲喜掺杂。
开始映入镜头的第一个产妇,平安生产后第一句话就是问“男孩还是女孩”“如果是女孩就还生,男孩就不生了”,医生很是幽默地说“那就不生了”。或许有人会说重男轻女之类的,我想说,这就是生活在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写照啊。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男尊女卑的历史现实,建国才区区几十年,哪这么容易就把几千年深深印刻在中国人传统思想里面的东西剥掉呢。
第二个病人,也是目前相对来说在网上引起比较多讨论的一位,孕四十周,胎死宫内,出血三天,也就是说这个产妇肚子里的孩子已经死了,要手术把死胎取出。但这个产妇自己来的医院,身边没有亲人、朋友相伴,除了说了个不知真假的名字,什么都不肯说,一直要医生给她做手术。众所周知,开刀是要病人家属签字的,虽然前阵子的产妇跳楼案,这项制度一度被很多人质疑,但是这也不能否认这一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但也是有各种制度的约束,让救死扶伤可以更加规范,这既是保护病人也是医院趋避风险的必然选择。
虽然这个病人最终得救,还顺利出院了,但是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轻视。既不尊重 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腹中胎儿的生命,甚至不尊重医生的生命。如果她尊重自己的生命,她不会在生死攸关时还要竭力隐瞒自己真实身份,这可是随时会耽误救命的关头啊。后面的欠费不交,医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说会耽误治疗,才叫人来交了部分钱(最后钱没交齐就走了,医生说给她少记一点了)。对自己生命的这么轻贱,难以想象她会对腹中胎儿的生命会有多重视,不然也不会弄到胎死腹中才来医院。而对医生生命的不尊重更是显而易见,不说自己的真实身份、没有亲人签字,不断央求医生给她手术,万一手术中有什么意外,这又是断送一群敬业爱岗的医生的职业生涯。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对任何人的生命负责。无论有多难,好好爱自己吧。
另外一个对生命的轻视的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产妇,临近生产,住进医院,却连抽个血这样的检查都无法配合,这不是产妇对生命轻视,因为她的病症无法让她能够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但是父母呢?丈夫呢?婆婆和小姑子陪同,无法配合检查就一直叫医生直接剖出胎儿来,还以为是几十年前的接生婆,一把刀烧下火烫一下就可以直接生出孩子来吗?
第三个孕妇,我真真切切的看到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是如此的让人喜悦。二婚,48岁,老来得子,被爸爸和奶奶的笑声感染,我在屏幕的这头也跟着喜不胜收,笑出声来。男士的前妻无法生育,年轻时走遍北京、运城,去同济、协和等大医院去治疗都治不好。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离婚,但是现实就是二婚,才和现在的妻子,在48岁得了个儿子,高兴的奔走相告,给人送糖报喜,放炮、上坟,给祖宗报喜。多年的夙愿终于了了,能不高兴吗?中国人组建家庭,除了夫妻相互照顾,白头偕老之外,添孙加子,家族兴旺,从来都是包括在婚姻里面的,正如这一集的主题--“繁衍是人类最大的本能”,如果没有繁衍,人类早就灭绝了,所以,不要离开中国的人情社会来谈婚姻和生子,这都不现实的。我不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有丁克的思想,但最终可以一直丁克下去的又有多少呢,因而对这方面我的看法还是比较中庸,你也可以说我随波逐流,没有一点个性,但是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不是吗?而选择大部分人所选择的也没什么不好呀。
一个小时左右的片子很快就看完,我比较容易投入感情,笑过、痛过,也思索过,期待下一集吧。
3. 如何评价电影《攀登者》
虽然众星云集,虽然有章子怡以及胡歌加盟,但是口碑并不如期待的好。
而且在登山过程中还很吵,一直在说话。但是真实情况下应该是漫长的数小时就在冰天雪地里行走,听到的只有凌冽的寒风,和自己浓重的喘息。寒冷,疲惫,甚至还有一些饥饿。但却要集中精神,不让自己一朝踏错,坠入万丈深渊。
4. 如何评价电影八佰 知乎
800这部电影主要是讲的是这个,在民国时期打仗的时候,这个电影还是比较好看的,我看过。
5. 如何评价电影《机械姬》
本片以及最近上映的《复仇者2》和《超能查派》都涉及了人工智能这一话题,而我碰巧在前不久无意间(真的是误打误撞)看到知乎上的这么一篇文章http://zhuanlan.hu.com/xiepanda/19950456。链接里那篇长文我看了大半天,一口气读下来的,最近看这几部电影时思绪也总免不了跳到当时读到的文字里。
第二遍看《复仇者2》时由于读了上述那篇文章,对于一些原来没太在意的画面这次思路会多停留一会儿,比如奥创用血在墙上写下的“PEACE”字样,非常有反讽意味。这里正体现了那篇长文里人工智能由善意向恶意的转化。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跟人类完全不一样,所以再崇高的字眼也能被他们以最为人类不齿的方式践行。本片的Ava对于两位人类主角所做的事也一样充满恶意。这种恶意不是源于我们人类所谓的恨,而是源于不在乎。本片最后Nathan与Ava的那场殊死搏斗,Nathan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东西有多么棘手,而Ava却无比从容,她与Kyoko戳向Nathan的两刀也极轻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人类在她们眼中就是这么不重要的东西,一旦让她们摆脱了束缚(如奥创唱的那样,no strings on me),就能轻易的抹去。
不过本片为了叙事的流畅,还是有点让剧情过分简单化了。因为并不是要拍成黑客帝国、终结者或奥创纪元那种人类与机器的天地大决斗,所以片中Ava面对的挑战有些太过轻松,或者说人类放水放的太明显了。比如片尾,那位脸盲症扩散到脚趾甲的直升机驾驶员,眼前这个萌妹子虽然跟程序员小哥差不多萌,但就这么让一个可疑人士上飞机,也太随便了吧。一种或许合理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Nathan的安排,他整天醉生梦死也因为相信自己的创造物总有一天会取代人类,而自己的死可以作为对新纪元的献祭。
关于Ava的测试,我认为她其实没有通过。她能够逃出生天,只说明她足够聪明。但Nathan终究还是没能造出“像人类一样”的机器。“一样”包括“一样聪明”,也包括“一样笨”。Ava欺骗了Caleb的感情并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逃跑计划创造条件,虽然心机很深,但这还是像机器一样的算计,她毕竟无法像人类一样毫无理由的爱一个人。这些非理性的东西才是人类与机器最大的差别。人的感情就像Jackson Pollock的画作,好似漫无目的的胡乱涂抹,但又有种浑然天成的别样美感。这些东西是机器无法学会的。不过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人类本身是不重要的,人类的一些小癖好,比如爱情,当然也就更无足轻重了。未来的机器纪元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的机器人们回过头来看人类拥有的这种叫爱情的东西时,大概会觉得它就像小狗吐舌头、小猫追光点、熊猫抱大腿一样,只是种可爱但没什么大用的生物小癖好。既然机器人没有这些小癖好反而可能过得更好,那么也就没必要为此感到遗憾了。
片中的Kyoko是机器人这个伏笔还是挺明显的,因为要做到一点英语也不会恐怕比完全不懂英语还要困难,毕竟日语本来就有很多来自英语的舶来语。如果我是Nathan,那么把机器人开发到Kyoko这个程度我就停手了。再往前就太危险了,因为比人类更聪明甚至只是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人都几乎注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最友善的强人工智能大概也就是像去年的《她》里面最后因为太聪明而变得高冷的操作系统们,不屑于搭理人类了,这种已经算温和了)。有个会跳舞会做家务的高仿真充气娃娃不是就挺好的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不过话虽如此,人毕竟是喜欢得寸进尺的。某一天像Kyoko一样的性爱机器人普及之后,可能我们又会觉得情趣不够,想要她们在给我们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之余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能陪我们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于是又不可避免的要更进一步,然后带来Ava或者更恐怖的奥创、天网之类的大麻烦。
其实片中Nathan还有句挺关键的话,是在他教唆Caleb去跟Ava嘿咻的时候,他说机器人两腿之间的感应器能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通过做爱获得快感。我觉得这或许能成为解决人工智能带来危机的关键。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让将来的人类都牺牲色相去被机器人临幸来苟且偷生。我想说的是,在开发人工智能时也许不该围绕着“人工智能能为我们做什么”去展开工作;可以反客为主,从一开始的就把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服务对象,去开发宠物式的人工智能。大部分人恐怕并不指望家里养的小狗能在贼人来的时候与之大战三百回合吧。人们养宠物并不是为了获得它们的服务,反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们,喂它们吃喝,帮他们清理屎尿。对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站在嫖客的立场去想怎么设计小姐来满足我们,而应该站在小姐的角度去想怎么设计嫖客。这样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天然的对人类有依赖性,或许反而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我们施以恩惠。
6. 如何评价电影
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写影评,应该把握好这样几点:捕捉住感受点。一部电影涉及的方面很广,需要品评的着笔点很多。这就需要对电影反复回味思考,用心灵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动人的地方,并使之在自己的笔下得到理性的升华。如观看了《泰坦尼克号》,不能只简单地叙述这场爱情故事,而要从主人公生与死的考验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开掘要深。写影评要有新意,要有独到的见解,抓往要点,自感而发。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内容,结合台社会现买;二是要准确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实质,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例如对张艺谋电影的分析要紧扣住时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从思想意义角度分析,如巩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形象塑造,张艺谋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开掘的领域。
要实事实是地分析评价。鲁迅先生说过:评论作品"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还要"知入论世".他说"倘若论文,最好的是顾及全篇,非目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有较为确凿。"对影片作实事来是的评价,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不是顾其一点,而是观照全片。顾及编导的意图、表演的全部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不能强导演、演员、片中人物所难,求全责备。同的,我们在写影评时,也不能人云亦云,如评电影《花季,雨季》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同学冷静地认为编导将银幕中的学生形象给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视影片的艺术分析。电影是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的,所以影评要重视对影片艺术的高下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具体详细,由表及里,言之有物;评价则应观点鲜明,实事求是。在艺术评析中,字里行间渗透出电影意识,尽可能恰当地运用电影艺术名词术语,还需要有对电影艺术的深刻感受与理性把握。这可以通过阅读电影理论书籍和多欣赏优秀影片来解决。每年的美国奥斯卡电影大奖评选,世界各国的影展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虽不能亲临其境,但通过多种媒体一样能了解动态,捕捉到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信息。
影评写作可以有长有短,可着眼于一部影片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着眼于一种电影现象。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要对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练习写影评,可从评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可对演员演技。拍摄技巧、导演意图、影片风格、色彩、语言、音乐等进行单一的评析。随着写影评水平的提高,就可对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学生、教师、军人等银幕形象发表看法,也可以从纵向谈某一阶段电影的回顾或某一体裁电影的回顾,分析其得失;或从横向谈某一风格的电影,如西部电影、贺岁片、娱乐片等,或横纵向结合,谈一个导演的风格,如谢晋模式、张艺谋现象等到。初涉影评写作不宜贪大求全,而应从一点一滴写起,思考挖掘,连缀成篇。
开始练习写作影评时还应该注意: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写影评一定要讲真话,讲自己的话,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唯独自己的感受和朴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清新的感受。
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电影最直观可感的,影评离不开叙事。但切忌过多地叙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写评价。当然,所评所析不得脱离影片孤立地进行。
设计好影评的标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它由正副标题构成。正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须简明扼要,而又耐人寻味,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它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副题——点明评论对象,交待片名或评论角度,它是正题必要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历史和时代的搏击者——评银幕上的共产党员形象》,《悲剧在红色中渗透——评电影<红高梁>》。
我们在写影评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自己的写作实践,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通过影评的写作,不断促进我们知识结何的完善,提高我们的颀赏水平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