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记用了哪些电影手段
A. 喜剧经典《淘金记》讲述了什么
这是世界着名电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喜剧片的经典之作。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流浪汉夏尔洛去淘金,遇上胖子吉姆,他们历尽艰辛,找到金矿,成为暴发户,夏尔洛与他一直爱慕的乔治亚喜结良缘。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是卓别林充分调动电影手段制造喜剧效果,非常成功。
影片一开始就渲染了环境,突出了夏尔洛的险恶处境;他在白雪茫茫的荒原上乱闯,似乎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中,他的身后出现一只熊,而他却根本没有察觉。影片把一种灾害的可能发生与主人公对此毫无意识这两种对立的因素通过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既有喜剧效果,也预示了夏尔洛将要面临的危险处境。同时也为影片定下基调:这是一部具有悲剧性因素的喜剧片。
构成这部影片的是许多段落,每个段落有自己的基本主题。这些主题往往是严肃的,但在影片的叙述过程中却充满了喜剧场面。卓别林靠这些喜剧场面的逐渐积累,突出每个段落的基本主题。例如夏尔洛在小屋中遇到了逃犯拉森和大个子吉姆,他们共同受到饥饿威胁,卓别林以饥饿的威胁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独特的喜剧场面。夏尔洛把皮鞋煮了,然后分而食之,这还不够可笑。可笑的是他们模仿参加盛大宴会的方式吃皮鞋,把鞋带当做通心粉,用叉子卷起来吃,把鞋当做鸡肉,但是吐出来的不是鸡骨头,而是鞋钉。接着吉姆因饥饿而丧失理智,影片以吉姆的主观视点表现,夏尔洛在吉姆眼中像鸡一样走路,随后变成了硕大的鸡,吉姆想打死夏尔洛充饥。这种主观镜头表现的幻觉在卓别林影片中并不多见,它不仅加强了喜剧效果,也暗示出严肃的主题:当人们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就有可能丧失理智而自相残杀,人为了追求财富(在这部影片中是淘金)就会发展到人吃人。由此可见,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是深刻的,而表达方式却是非常巧妙的。
喜剧一般难于塑造丰富的正面人物形象,特别是用抒情感伤情调,表现带有悲剧性的命运,而《淘金记》却表现得很成功。这主要体现在夏尔洛与舞女乔治亚的爱情方面。开始夏尔洛陷入了可悲的境地,他对乔治亚一见钟情但看来却没有发展关系的希望。影片的剪辑巧妙地突出了这点:他看着迷人的乔治亚,发现她也笑容可掬地向这个方向看,他受宠若惊,迎上前去,才发现她根本没有注意他,而是在频频向他身后站着的杰克眉来眼去地调情。后来,她与杰克闹别扭,为了气他,故意要找一个舞场中最不起眼的舞伴,因此挑上了夏尔洛,可见他在她眼中的地位。他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先是裤子要掉,他用手杖勾住;后来他顺手抄来一根绳子拴住裤子,我们会以为他总算渡过难关,不料绳子那一头拴着一只狗,这狗去追一只猫,又把夏尔洛拉倒,造成一场混乱的闹剧。观众尽管被逗笑,但始终同情夏尔洛这个被侮辱的小人物。这个段落的高潮是夏尔洛的梦幻。除夕夜,他苦苦地等待乔治亚及其他舞女赴会,而她们早把这事忘在脑后,在舞厅与杰克寻欢作乐。对比十分鲜明。这时夏尔洛陷入梦幻境界:乔治亚等人飘然而至,央求他表演节目,他用叉子叉起两个梭子形的小面包,当做舞女的脚,随着音乐节奏,模拟舞女的舞姿,在桌面上翩翩起舞。这是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段落,卓别林的模拟舞蹈技艺高超,富有韵律,本身有极强的喜剧性,而且突出了他的感情纯真质朴,反衬出乔治亚等人的庸俗和缺乏人性。这里,感伤情景和喜剧场面完满融合,使人意识到,最可笑的地方恰恰也是悲剧性最强的地方。观众是含着泪在笑。
这部影片在利用道具制造喜剧的视觉效果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夏尔洛和吉姆住的小木屋被风刮到悬崖边,观众发现他们危在旦夕,而他们却浑然不觉,于是导演利用小木屋在悬崖边上的平衡做为悬念,制造了大量喜剧噱头。但是观众一方面为他们的处境担心,另一方面却并不真正相信他们会摔得粉身碎骨,因为前面的喜剧情调已经确立,所以观众从他们的狼狈处境中感受到的只是喜剧性快感。由于是无声片,这种喜剧性不是来自语言和音响,而是来自视觉。观众亲眼看到他们面临一个又一个的危机,而又逢凶化吉,必然会发出会心的笑。
影片的结局是完满的大团圆,这在卓别林的喜剧片中是少见的。这个结尾在影片内容方面意义不大,但是在喜剧结构方面有作用,它平衡了喜剧性和悲剧性所占的比重,使影片喜剧性占上风,满足了观众的同情心,他们希望这位始终受欺辱的小人物最终交好运。
B. 何谓对比蒙太奇试举《淘金记》的一例镜头,进行分析说明
电影镜头语言包括蒙太奇,而蒙太奇涵盖不了镜头语言。
所谓镜头语言,是指全、中、近景的定格特写镜头和镜头的推、拉、摇、移及其组合。而蒙太奇主要是指镜头编辑中的不同时间、空间、角度、或其它表现要素的组合。这在一种固定的镜头语言上是无法做到的。
《淘金记》充分表现出卓别林的典型风格,尤其是他处理视觉形象和哑剧的超凡功力,像经典的“煮食皮靴”场面,以及“小面包舞”、“带狗跳舞”、“别人打架而枪总对着自己”,“悬崖木屋险象横生”等,都成为后世参考模仿的对象。
本片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抒情韵味三者作巧妙而平衡的结合,使它成为卓别林作品成熟期中的代表作。
(2)淘金记用了哪些电影手段扩展阅读
卓别林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描绘吸引了左翼知识分子,但与此同时,这在保守的美国引发了右翼人士的警觉。联邦调查局早就1923年初就开始记录有关他的活动和他助手的档案。长期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埃德加·胡佛视他是一个特别目标,指派特工们对他进行了多年的跟踪和监视。
但却未发现卓别林支持美国共产党的任何证据。麦卡锡主义者用他在二战时期的爱国行为,特别是他当时发表支持美国当时盟国苏联的讲演来指控他,右翼记者被指使发动针对他的行动,联邦调查局还在幕后操纵精神错乱的女演员琼·巴里指控卓别林是她孩子的父亲。
美国军团等右翼组织立刻投入了打压卓别林的活动,放映卓别林电影的影院被封锁,好莱坞没有人再敢与卓别林和他的家人有任何联系。
C. 淘金记电影分析
《淘金记》是由查理·卓别林执导、编剧及主演的经典无声电影。这部由查理·卓别林 ,佐治雅·凯尔,马科姆·威特,亨利·伯格曼,麦克·斯维恩 等主演的家庭喜剧片,该片的故事情节取材自唐纳·派莫的短篇小说。片长96分钟,制片成本923,000美元,上映于1925年6月26日,是一部黑白无声片。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流浪汉从淘金到成为富翁并收获爱情的故事。
该片的拍摄于1924年,以美国淘金热潮为背景,讲述了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大量的穷苦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来到偏远危险地方淘金,想要发财暴富的夙愿。影片着重拍摄了几个主人公,通过滑稽,讽刺,幻想等搞笑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表现了人们欺弱怕强,阿玉奉承的社会心理,同时也表达了因果报应以及善有善终的世俗报应。如影片中的坏人,在人们以为他伤害了持有金矿者即将暴富的时候,电影却给了他一个坏人作恶终将得到上天惩罚自作自受的悲惨结局。而卓别林饰演的小不点,在影片中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他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天真又有些迟钝可爱。包括片中的吉姆,老实忠厚,所以影片的最终她们找到了金矿,并成为了百万富翁。尤其是影片的结局,在小不点成为上等人时,他想起了心中的女孩,正巧又出于意外的在船上遇见,终成眷属。这样理想美满的结局,也许是导演是对现实人们善良的一种嘉奖与鼓励,又或许是参夹了导演自身从贫苦到富有经历一种美好的愿望理想的实现。
1992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这部电影在多项世界性的影史十大佳作评选中均居前列,堪称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喜剧。获得的主要奖项有1927年日本电影旬报奖最佳外语片,1943年第15届奥斯卡金像最佳音响效果提名,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这部电影充分的表现出了卓别林的创作风格,尤其是他在技术视觉效果的处理上,以及默片的动作幽默性上具有超凡的功力。
而这部电影中,也留下了许多的经典片段成为了后世参考模仿的对象。像经典的煮皮球的片段,两个饥饿的人,没有吃的,小不点把自己的皮鞋很有仪式的放在锅里煮,一个雪白的大袜子露出来,一只鞋子被当成食物,皮鞋被他当成了美味的佳肴,等不及吉姆要求他快点的时候,他还象征性慎重的再煮一会,在皮鞋上桌时,小不点同样是很有仪式感的把鞋子当成美味一般,先吃鞋带,再吃鞋底,表现出十分享受的滑稽感。还有在他与女生跳舞时,他的用拐杖拉裤子,结果把狗牵住了,还一个劲的把狗踢开,最后被绊倒的场面更是十分的具有喜剧性。包括影片中,小不点在梦中为心仪的女孩跳的面包舞,在屋里两个人打架总是用枪口对着他,悬崖边木屋的惊险等片段将滑稽叙事,悲剧色彩,和抒情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这部电影成为了卓别林最有趣的作品之一,在多项世界电影史佳作评选中均居前列。
卓别林不仅导演了《淘金记》这部作品,他还有很多佳作如《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凡尔杜先生》等作品在默片时代,他的喜剧作品深入人心,他不惧甚至危险的拍摄了《大独裁者》讲述希特勒的喜剧作品。但在后续的作品中,再也没有作品像《淘金记》这样主人公既成为大富翁又抱的美人归的美满结局。而仅仅这部96分钟的电影也被他的前前后后剪辑了27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淘金记》的拍摄共有2500个矿工参与,但他们的片酬却很少,一天酬劳与他们本来的薪水相差无几。
卓别林出生于英国,他从小就加入了少年剧团,1912年9月,他被选中参加卡尔诺剧团在美国的巡回演出,1914年上映了处女电影《谋生》,往后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一生中他最主要的成就是获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终身成就奖 ,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 。尽管在电影上,卓别林创造了默片时代的喜剧巅峰,但是在生活上,他并不是那么的光鲜靓丽,他有过几次婚姻,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也许与他小时候自身的家庭不幸有关,他的父母婚姻破裂,母亲患有精神病,而他自己好像也患有抑郁症。
他是一个极具创造力和幽默性的优秀导演,但在个人情感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甚至他在人物评价中也备受争议,有人说他的电影有表现出对种族的歧视,对他十分的不满。但在电影史上,他带给了人们欢乐,给后世留下了经典,他是喜剧之王,他的经典小胡子,拐杖,帽子以及萝卜裤深入人心,这独特的标志性的喜剧特色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D. 帮小弟找点有关淘金记的影评,谢啦!!!
《淘金记》是以美国西部淘金热潮为背景的故事,它在滑稽的笑料之下包含了淘金者在饥寒交迫下面临濒死状态的悲剧,是一部真正“笑中带泪”的杰作。片中出现了一段影史上的经典场面:卓别林因为饿疯了而把他的鞋子煮来吃。这段幻想力丰富的画面具体而微地说明了本片的内容和风格,其艺术成就和娱乐价值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喜剧电影,因此在1925年首映时受到观众热烈喝彩,欢笑声从影片开始持续到终场。本片的美国票房收入高达六百万美元以上,在当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获1992年美国国家电影名录。 卓别林最钟爱的作品,一部“笑中带泪”的杰作,一个淘金狂的磨难和梦想,煮食皮靴、带狗跳舞、悬崖木屋等片段已成为喜剧电影的经典
在拍摄《淘金记》期间,卓别林第二度结婚,还生了两个儿子小西弟奈和小查理,可惜这段婚姻也维持不到三年,第二任妻子丽泰格蕾在取得一百万美元的赡养费之后离开了他。
在卓别林拍摄《马戏团》一片时,好莱坞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有声电影来了。在短短两、三年间,已经在电影语言上发展得相当成熟的无声电影整个被推翻了,可以看到演员在银幕上说话唱歌的有声片席卷了所有的银幕,只有卓别林仍坚持己见继续以默片方式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