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浩峰电影
A. 如何理性评价《师傅》这部影视作品的结局
像《师傅》这种电影,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对它一点好感也没有。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虽然不是很喜欢,但却会承认它是一部好作品,我就是最后这种。
B. 电影《师父》怎么理解
电影要讲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外来人,如何打破这个局,并为之付出的故事。
廖凡饰演的南派宗师陈识,从南洋辗转来到天津,为的是开一家武馆,将平生所学发扬光大,却遭遇到蒋雯丽饰演的邹馆长的百般刁难。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武馆本应是教人习武,在邹馆长等人的控制下,却是从不教人真功夫,只是为了开馆挣钱,从中盈利。
她并不会多少功夫,却能做到这个位置,在于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掌控与运用。
一方面,她与金士杰饰演的郑山傲暗中联合,帮助她控制天津18武行,另一方面与郑山傲的徒弟,黄觉饰演的林希文暗中串通,操纵江湖,最终因为陈识的出现,而打乱了他们的阵脚。
这部电影的精彩,在于以下3个地方:
第一,大背景里面有小背景。
一方面,郑山傲从白俄舞女的步伐里,看出西洋人对于武术的研究,担心被他们所超越,决心重振江湖,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另一方面,随着军阀混战,郑山傲认为“武馆必没落,前途在军界”,他一边培养自己在军中的弟子,一边也暗中做着准备。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如果说这两个是这个故事的大背景的话,那么,天津武行的错综复杂,就是故事的小背景。
邹馆长一方面想控制天津18武行,实现为她所控的目的,她就暗自联合武行老大郑山傲,以及军界新星林希文,同时阻止陈识的北上,想方设法阻止他在天津开设武馆。
这两重背景,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宏观层面,一方面他们想振兴武林,一方面又看到这种大的发展趋势,已经认识到可能会大势已去,但是还试图从中寻找空间,体现了一种纠结,复杂的矛盾心理。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第二,大情感里有小情感。
对于主人公陈识来说,他的大情感,就是对于咏春拳的发扬光大,希望能够在中华武术的中心天津开设一家武馆,不仅教人习武,而且教的是真功夫。他不为自己,为的是平生所学,以及心中大爱。
从这方面来说,他是一个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另外,他在北上天津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挫折,无奈只得曲线救国,绕道而行。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这时他收了一个徒弟,名叫耿良辰,本来想的是借助这个徒弟,帮助他完成开设武馆的目的。后来,他对徒弟产生了情感。看到徒弟被人暗算后,出手相救。
这里面的小情感有多个层面,不仅是陈识对于他的徒弟有情感,郑山傲对于他的徒弟也有情感,知道徒弟算计自己后,他本来有机会打败徒弟,却在关键时候松了手,可见他对徒弟的情感之深。
第三,大故事里有小故事。
大故事就是陈识与邹馆长对峙这条线,在他遭到暗算后,决心反抗,并与各路高手逐一过招,却并不伤害他们,最终保全了自己。
小故事就是陈识与赵国卉这条线,以及耿良辰与卖茶女孩之间的那条线,他们各自有一段自己的情感故事,又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这个大的故事之中。
此外,还有郑山傲,陈识,耿良辰这三个人的故事,分别代表了武林江湖的老中青三种势力。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一个是明知自己已经老去,只想着退隐山林,保住名声地位。
一个是承上启下,在与老一辈的交往中,一方面感到压力,大势,一方面又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横冲直撞,有着一股子冲劲,在跌跌撞撞中离开,却唤醒了陈识心中的侠义精神。
与他们三个相对应的,是另外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一个是邹馆长,她心中想的是继续延续这条老路,不教真功夫,保住自己和武行的地位,能拖一天是一天,没有改革的想法,而是周旋各派势力,从中获取发展空间。
徐浩峰电影《师父》究竟讲了什么?3点告诉你答案
一个是林希文,他常说“我以为这辈子见不到一个有骨气的人”,表面是夸赞别人,实际是标榜自己。他想给武行寻找另外一个道路,就是投靠军界,为他积攒威望和实力,换来向上的资本。
电影《师父》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对于多条并行线索的完美处理,让它们各自行事,互不干扰,又互相补充,互为表里。
在眼花缭乱的打斗中,在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在人情世故的江湖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答案。
结尾处,陈识在南下的列车里,打开了那本浸透着耿良辰鲜血的书籍,这个镜头力透纸背,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切。
C.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
幕后花絮
1、廖凡为拍摄该片“闭关”两个月刻苦练功,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就起床“死磕”刀桩学习咏春拳,开机前累计练习功夫超过了720个小时。
2、拍摄期繁重的武打戏份,常让廖凡伤痕累累。膝盖、肩膀多处受伤,其手指多次被兵器砍伤,左手险些骨裂。面对受伤,廖凡总是先顾拍摄,往往是等到拍摄结束后,才去处理伤势。
3、该片在烈日炎炎的高温天气下拍摄,主创们要身着厚重的长衫、西服、盔甲等戏服,手拿重量级兵器“耍功夫”,每场戏下来都会汗流浃背。
4、该片是宋洋与导演徐浩峰合作的第三部武侠片。宋洋并不会功夫,为了拍摄该片被导演送去泰安的一所武术学校专门习武。
5、徐浩峰与廖凡在拍戏之前达成过协议,如果廖凡拳法能够练好就对外告知其是咏春,练不好就另起名称。
D. 说说看如何评价徐浩峰执导的电影《师父》
《师父》的动作戏无疑是整部电影最赏心悦目的部分。老天津式的武打设计,让《师父》的武斗场景有着特别不一样的质感。和现在武侠片里面典型大开大合、故作潇洒的武术,或好莱坞那种实用主义至上、拳拳到肉的蛮打都不一样,《师父》的武打戏点到即止,而且透着一股暗劲。这股暗劲尤其体现在高手过招之间,两人往往距离极短,动作看似不快也不大,但最为直接而不花哨,往往在几手之间就见胜负,不拖沓,不缠斗,是武打戏中难得的干净利落和爽快。
E. 如何评价徐浩峰的作品《逝去的武林》
徐浩峰一位,导演一位,编剧一位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不得不说徐浩峰至今为止拍的几部电影都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徐浩峰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以及弘扬我国传统武术的电影,跟我们眼中的功夫片,武打片,动作片,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的,不仅仅是偏于写实,而且徐浩峰所拍摄的电影所监制的电影都让我们回到了民国时期那个逝去的武林。
如果硬是要评价一下徐浩峰的这部作品的话,我想说的是这部作品适合当成一部,民国武林没落史来观看,其中确实详细地记述了一些民国武林人物的详尽故事,但是当时的五菱当时的江湖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实我们没有经历过,我们也不敢去妄加评论,但是这部作品却有着极其浓厚的个人风格。
F. 师父影评解析
这是一部“动作电影”,更是一部呈现动作内在欲望的“身体电影”,通过“师父”,徐浩峰已然开创了一个电影的神秘门派(导演娄烨评)。
《师父》中的角色不是粗糙武人,而是绅士武者,是精致的传统绅士阶层,是传统社会的代言人,徐浩峰不具备香港武打片中日渐重复的缠斗模式,而是代以传统绅士的有理有节,输赢风范(导演张黎评)。
该片整个故事线条清晰、节奏明快,剧中人物性格简洁明朗,武打动作精炼,是一部良心之作(《济南日报》评)。
《师父》中的武林故事,并非人们印象中的家国大爱、快意恩仇的热血江湖,而是宛如一曲悲歌。该片的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当徒弟因师父而死,师父却并未醒悟,依旧为了自己的大业知难而行,最终却落得仓皇而逃的结局。
徐浩峰对人物塑造和故事构造都突出了写实,他写的是现实武人,并非臆想出来的武侠,着力点在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和近代武馆的揭秘。所谓的宗师也不过是凡人的角色,和以往武打片中那些快活驰骋的大侠们大相径庭,也使得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天津日报》评)
G. 徐浩峰导演的《诗眼倦天涯》发布幕后纪实之“天”辑,该片为何令人期待
徐浩峰导演的《诗眼倦天涯》发布幕后纪实之“天”辑,该片为何令人期待?相信我们大家应该能够看到诗眼倦天涯,非常的好看。而且这部剧有一个非常令人期待的点,所以说我们大家非常的期待在实际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应该能够看到在实际的幕后的记录之中,能够看到的就是它主要讲述的就是刀客们。 加入了武林以及朝堂的纷争。那么这个故事讲述的一个发展是非常的不错,而且形成了剧情非常的好看,里面更是揉碎了很多的一些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其中很多的,一个无数的设计和实际的拍摄的场景,大家应该能够看到里面的取材非常的不错。
H. 《师父》影评
说爱情的动作片
——电影《师父》观后感
“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郑山傲如是说。
当做回答陈识愤怒的质问:”你当天津武行的头牌二十几年,早为什么不做!现在却让我来做。”
郑山傲说临老了,想退出的时候留点名声。有些事不老想不起来。这话很对,不过没有说全面。实际上在失去前,人往往想不起自己曾经拥有的。郑山傲年青时武功既高声名自来,不需刻意经营什么。如今到了拳怕少壮的年纪,不能不耍一些苟且的手段。然而机关算尽,却被自己的徒弟陷害。最后不得已远走巴西种可可,带着卖了半辈子名声换来的钱财(尽管不是自愿)和夜总会认识的大腿舞女。临走时陈识相送,提醒道,“小心这个白俄女人,你们毕竟年数相差太多。”
老郑洒脱一笑,“她自幼受穷,难免会自私一点。但,男人的钱不就是给女人骗的吗?”
这句话好,潇洒。乱世中尽显枭雄本色。
《师父》这部电影是十足的动作片,而且是独有的纪实武侠。有人这样描述这部电影,“徐以南拳北上天津,为求拳名扬世为线索,言津门旧日武林善恶人性,繁复仪轨。言世风变转,人皆如飘蓬。一个人的大事,一门拳的大事,在浑浊的江湖,都要拆解为猥琐的小行径,才能通达运转。这不是因为事情不周密,人情不深厚。是世上从来,不容有真的英雄。”
有这段话,电影中许多事已不必再说。天下熙攘,这世上的人儿啊,皆是为了名利而聚散,又为爱恨所牵挂纠缠,不是世不容英雄,世上本无英雄,只有爱你的人情愿为你做英雄,而你的英雄恰是他人仇寇。剧中酣畅淋漓的动作打斗固我所喜,然而这部电影不同,最打动我却是它的感情戏。不同于偶像剧热情奔放的爱情和战争片的兄弟情义。它向我展现出人性中近乎真实的爱恨情仇。
陈识与郑山傲约在起士林餐厅,餐桌上剑拔弩张。起士林的一位女服务员就静静的站着,她的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
她叫赵国卉,(名字俗气的很,相当于你班上有个同学叫李校,但她名副其实是美丽的花姑娘)。名字里带国的女人心气比较高吧,陈识第一次说要娶她,可惜人正眼也不看,嗤笑道“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被一个旅行的外国绅士看上,远嫁巴西种可可。”
他与陈识的结合表面看只是一场交易,在嫁陈识前,陈识与她约法三章,“我在天津做的事,不要问,猜到了,不要说”
她说,“我是嫁人不是卖身,你得给我句话,见你的心意”
陈识骤然亮出双刀,目光坚定道,“自十五岁起,每日挥刀五百下,这个数管住了我。从今日起,我以你为约束。”
赵国卉认可了这句话,提了两个小要求。“一个月逛一次街”“住在贫民窟不能张扬,只逛不买”,“一个月吃一次螃蟹,天津九条河,螃蟹不值钱。”“螃蟹管够。”
这段话的格调相比“你愿意吗我愿意”也不遑多让。但这时候两个人还谈不上感情,更像是一种对彼此交易的承诺。
直到后来逛街赵国卉误入鱼龙混杂的棚户区,被几十个混混纠缠时,陈识寻来以一手六点半棍,干脆利落的英雄救美。陈识背着赵国卉走过长长的弄堂回家,此时二人才开始袒露心迹,互诉往事。陈识当时已经意识到事情也许不会很顺利,说一旦事败会带她回广东。赵国卉很坚决的说,“先说好,如果你回广州我不跟,天津的姑娘不外嫁。”“你是神的安排,等你回广东留给我一张照片,我也把你当神。”
“这辈子嫁过了,多谢你”。在走出弄口时,天津姑娘感到陈识脚步顿了顿,她靠在他耳边轻声说,“再背我一会。”
陈识去武馆为徒报仇前夕,把毕生积蓄的珠宝财物留给赵国卉,说,照片来不及拍了。明日在火车站等我,车票已买好,如果我没来,你就乘车南下,不必去广州,随便在哪一站下。十年后再回来。此时的陈识是全心全意的,他自以为为她考虑的周全。赵国卉并没有去火车站,而是出现在武馆的斜对面一家面包店里坐着,眼如远山,淡而确定不移说着深情的话:“今天我求一个人活着,这个人现在离我200米,我心念不强,再远,怕不能应验。”
当他破门而出,她不顾一切追上去的时候,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追到火车站到底还是错过了,面对蒋雯丽饰演的武行帮派老大邹邹馆长,她即是解脱又是自豪,说:他犯的事,我担了。
陈识从武馆复仇后破门而出,逃到茶馆挥手一刀劈飞追杀的路人甲之一,在后者脸上拉出一道血肉模糊,说:“这道疤,我留的,是你一辈子的荣耀。”然后开启主角光环,此时抛开名利的束缚,放弃追逐扬名的碎梦后,整个精气神都幡然一新。虽是去亡命天涯却似闲庭信步。套用紫霞仙子迷至尊宝的话,连逃跑都跑的那么帅。凭了这飞扬的自信和潇洒,才有了接下来单挑群雄,技压四方的巷战,其八斩刀锋芒毕露,步法腾挪自如,行云流水,打的津门一众好汉摧古拉朽般。
与年轻人耿良辰的爱情不同,耿良辰临死前怕吓着茶汤女,在远处深深的狠看她一眼,转身离去。“她是这辈子记下的人,下辈子碰上,要认出她”。
陈识一路奋战到了火车站,没有看到赵国卉,二人养的宠物小狗却在。他抱着狗,那一瞬别头忍住了哭。自言自语的说:“她坐前面一班车走了”。是替她解释,也是对自己劝慰,毕竟她已经有了心中的神,不如相忘于江湖吧。
言语不及意深,我写字能力又比徐浩峰导演的能力不及万分之一,所以还是推荐看看这部电影。你有没有阴差阳错的往事,有没有擦肩而过的旧识和触不可及的梦,这部动作片可能会以歪打正着的形式撩到你的心弦。
(此文转自网络)
I. 如何评价《道士下山》这部电影
在创作精神上,《道士下山》是《无极》和《三枪》的私生子。它们都体现了导演在操弄自己不熟悉的类型和题材时的进退失据,并且想当然地加进许多效果和初衷完全相反的时髦元素,同时还不忘了夹带貌似高深的哲学或人生道理,于是带来的观影效果出奇一致,那就是全程令人难堪的坐立不安。其实这一切早有征兆,不知有多少人在王宝强从地上捡起吴建豪扔过的飞刀时,立刻猜到他接下来会“出其不意”地射中靶心,或是当元华让陈国坤先行一步时,已然料到他会偷下毒手,这些都是观众领先导演的证据。电影成功的秘诀没有太多,其中核心的一条是,导演千万不能比观众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