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影知识 » 电影人活着为什么被禁

电影人活着为什么被禁

发布时间: 2022-11-22 03:02:50

A. 电影《活着》为什么没像小说一样拍完整

首先《活着》是一部禁片。评论界认为,张艺谋拍完《活着》,他已经“死了”。

事实上,张艺谋没有料到这部电影对自己的影响这么大,辛辛苦苦拍了部好电影,还让葛优拿到了戛纳影帝,国内却成了禁片。

作为这部电影的原着作者,余华曾说过,张艺谋敢拍《活着》,我佩服张艺谋。等活着被禁,他 开始佩服D。

作为同名原着小说,《活着》却是有WG背景的 历史 。这是影视创作的红线,张艺谋踩上了。如果拍的和小说一样,更加触动上面的神经。然而,即便没有拍完,影片还是被消失了,只是成为影迷口碑相传的国产佳作。

小说的审查尺度比电影要宽松一些,这是因为当今的人阅读群体逐渐缩小,远远不如观影的多。再者说,小说和文本和电影属于两种形式的艺术手段,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小说来。

以上。

现在流行翻拍重拍,告诉张导重拍一下就完整了!

电影《活着》,比起小说《活着》,给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让这个电影的结尾,积极了一些,光明了一些,有希望了一些,而小说,阴郁至死,悲惨到底,绝望终点。

小说中,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老婆家珍去世;女婿二喜是搬运工,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

而电影里的光明的尾巴,张艺谋留下了二喜和苦根,电影里叫馒头。小说里,只剩下一头牛叫着主人公的名义,福贵。电影里,福贵对馒头说,“你是赶上好时候了,将来这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其实,从获奖里,我们就能读出很多信息,还有一个信息是,这部小说很火,但电影被禁。

电影巜活着》改篇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我是先读的小说。当时在南方工厂刚刚上班,一个三十好几的人一个人租着房,上班、下班,七天试用期刚刚完,厂里说我不合适干这个工作,就辞了,合适的工作很难找,连着找了两天没有找到,天又下起雨,就一个人待在租房中,胡乱的看浏览器,有人推荐巜活着》这部小说,然后顺理成章下载,阅读。

可以说这本小说让我一天一夜没有吃饭,累了抱着手机眯一会,脑子里还是小说里的桥段,福贵的形象扎进脑子里,泪流满面不止,难过巧珍,难过他们俩个孩子,他的瘸子女婿,外孙,每走一个伤悲一次。

说说电影和小说吧,余华的巜活着》是关于个人的,活着是忍受;张导则全然抛弃了这一点,转向于时局和政治的悲剧,是“哀民生之多艰”。因此配角们教科书式的存在很出彩。福贵也成了一个政治觉悟很高却依然淳朴善良的人,但两场悲剧却分别由他的审时度势和善良好心所导致。

电影表现的是“逃不过”,在这一点上还是很成功的。 即便是看过小说,看电影的时候还是感动得稀里哗啦。电影有很多精彩的部分,首先是剧本,然后是影片中主角的演技,最后是影片制作。To live,活着。

小说中,福贵是最后还活着的人,还有一头老牛。

大家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活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诉了男主人公福贵因为嗜赌如命,输尽家财由之前的大少爷变成普通农民经历人生变革悲剧的一生。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这是部黑色喜剧,让人笑中带泪,透过一个人来看穿命运,人在那个 历史 时期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主人公是无奈的,看过的都会感慨良多!

电影的目的更多的是给人启迪,短短的一两个小时无法把小说全部展现,只要能展现出小说的精髓并给予观众共鸣,在我看来都是好的电影,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

同时,电影还有过审的问题,这部小说对人性的探讨实在太深刻。里面有很多对人性的讽刺,写出很多敏感的话题,这些东西在电影里展现都是露骨的,显然不能过审,适当删减很重要!

所以说电影没有按照小说拍摄完整,但是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好的作品,他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电影版《活着》只拍了原着的一半多一点内容——原着中,福贵所有的亲人都死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讲着“活着”的故事。电影只拍到了女儿的死,苦根还活着,留给人一线希望。

无疑,这样的处理会让看过原着的人觉得这个故事少讲了许多内容,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和淡淡的遗憾,但由于书中有对人性太过深刻的刻画,以及人物的遭遇太过凄惨,如果全部搬上屏幕的话更容易被禁。

事实上,这部只拍了原着内容一半多的作品后来也被禁过,算是张艺谋导演唯一一部被禁的电影,曾被誉为他拍得最好的电影。

我们大多人都知道,将原着作品影视化后,作品中一些非常尖锐的 社会 问题便会更加具象化,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所以很多作品在影视化时导演都得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使之不要显得太过尖锐,毕竟辛辛苦苦拍一部电影都是希望它能上映的。

当然,经过影视化后的《活着》并没有比原着差,它是另一种呈现方式,而且它显得柔和了一些,不会像原着那般令人绝望。毕竟电影面向的是更多的观众,导演要考虑到观众的观影感受。

总的来说,电影版《活着》注重表现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生存状况,小说版《活着》则重在表现个体生命在强大的命运面前的承受力,两者都是经典,都同样悲伤苍凉,引人深思,很值得一看。

(鲸鱼电影编辑部:原野)

同一时间段三位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各自拍了一部电影,不约而同的涉及到了那一段 历史 ,分别是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张艺谋的《活着》,都被不同程度的禁了,田壮壮尤其惨烈,禁拍10年OR9年,记不清了,当时他的名头远大于陈凯歌和张艺谋。

《活着》开拍前,张艺谋和余华说,他是搞电影的,对审批很懂,所以余华放手给张艺谋去弄,结果可想而知。

其实不用说那时候,到了《亮剑》那段 历史 依然省略。

还有就是抗日题材的影视剧N多,对越反击战的题材除了那几年的《高山下花环》和《闪电行动》等,近几年看到过这个题材的影视吗?

我的答案就是:《活着》不好吗?

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看,我觉得是老谋子想给电影里的主角留下一丝希望,毕竟原着太惨了,外孙太饿了,吃豆子太多撑死,女婿也被压死,主角的希望被生活这只大手反复蹂躏,最后变成了一个只是活着的躯壳,没有高兴、没有悲伤、也没有希望,只剩下活下去的本能。每次看书和电影都觉得心堵。

网友杜耀军:

首先《活着》是一部禁片。评论界认为,张艺谋拍完《活着》,他已经“死了”。

事实上,张艺谋没有料到这部电影对自己的影响这么大,辛辛苦苦拍了部好电影,还让葛优拿到了戛纳影帝,国内却成了禁片。

作为这部电影的原着作者,余华曾说过,张艺谋敢拍《活着》,我佩服张艺谋。等活着被禁,他 开始佩服D。

作为同名原着小说,《活着》却是有WG背景的 历史 。这是影视创作的红线,张艺谋踩上了。如果拍的和小说一样,更加触动上面的神经。然而,即便没有拍完,影片还是被消失了,只是成为影迷口碑相传的国产佳作。

网友竟与电影:

电影版《活着》只拍了原着的一半多一点内容——原着中,福贵所有的亲人都死完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讲着“活着”的故事。电影只拍到了女儿的死,苦根还活着,留给人一线希望。

无疑,这样的处理会让看过原着的人觉得这个故事少讲了许多内容,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和淡淡的遗憾,但由于书中有对人性太过深刻的刻画,以及人物的遭遇太过凄惨,如果全部搬上屏幕的话更容易被禁。

事实上,这部只拍了原着内容一半多的作品后来也被禁过,算是张艺谋导演唯一一部被禁的电影,曾被誉为他拍得最好的电影。

网友鲸鱼:

大家都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活着》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讲诉了男主人公福贵因为嗜赌如命,输尽家财由之前的大少爷变成普通农民经历人生变革悲剧的一生。

看过这部剧的人都知道这是部黑色喜剧,让人笑中带泪,透过一个人来看穿命运,人在那个 历史 时期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主人公是无奈的,看过的都会感慨良多!

因为太惨了,拍不下去了。我觉得能把小说看两遍的人,已经能称为内心强大的人了。如果每个细节都去还原,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拍一半,留点希望也挺好。虽然很多人都知道那个结局,但是能定格在一家人吃饭的画面,也是一种安慰吧!

B. 被禁26年,张艺谋电影作品的天花板:被禁原因是因为太写实

最近多部春节档影片宣布回归国庆档,冷清了许久的中国电影市场一下热闹起来。

定档的电影里,《我和我的家乡》是去年《我和我的祖国》的姐妹篇,点进简介一看总制片人,正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张艺谋。

近些年,张艺谋电影口碑起伏的很大,既有连豆瓣5分都达不到的《长城》,也有豆瓣7.7分的尚可之作《影》。

然而比起张艺谋巅峰时期的作品,《影》也就是个弟弟。

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巅峰时期的好作品,《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等,张艺谋真正的最高水准,却是这部被禁播的影片。

它是华语电影的天花板,人们讨论中国影史上的最佳时,绝对绕不开它。

有人说,1993年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1994年张艺谋拍出《活着》,这么多年过去,这两部电影依然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极限。

没错,今天要介绍的影片叫《活着》,一部被禁26年,依旧可以打动人心的作品。

01.

那是1992年,42岁的张艺谋被一篇名为《河边的错误》的中篇小说,迷住了心窍。他想把这个充满着荒诞与暴力的故事拍成电影,于是联系了那个叫余华的作家。

1年多以后,也就是1994年,原本想要拍摄的《河边的错误》不见了,中国影史上多出了一部叫《活着》的作品。

当初张艺谋想要拍摄《河边的错误》的心是真的,为了更好地创作,他要求看余华之前的所有作品,想把属于小说中的那抹神韵,原汁原味地搬到荧幕上。

那时《活着》刚刚打出清样还没出版,余华就先给张艺谋瞅了一眼。就这一眼,张艺谋被福贵身处的那个世界惊着了! 在那个黑白的世界里,福贵的命运随着时代漂流,尝尽了命运能给予他的所有痛苦,依然继续活着。

他立刻决定,要把这个世界呈现在荧幕上,《河边的错误》被弃,他的一切心血都投诸于《活着》。

为了这部影片,他真下功夫啊,葛优、巩俐、姜武、郭涛、牛犇,一水的影帝影后打头阵。

再加上刘天池、倪大红,这些实力派演员。

可最后,这部影片在国内被禁。被禁的原因据说是因为未经同意,就私自参选了戛纳电影节, 可我看着电影里呈现出的那个活生生的世界,又总觉得:不是。

也许是因为电影太写实了。

可那时候的世界就是如此呀。

1994年,那一年,是最好的张艺谋。那一年,最好的张艺谋拍出了最好的作品。

02.

葛优饰演的福贵一出场是一个只会败家的纨绔子弟,电影开头便是他赌钱赌输的画面。有一个细节非常抓人:

在福贵和龙二赌钱输了之后,福贵照旧把帐记上,这时他拿钱在账簿上签字,说了两句话:“这一阵子账欠的不少,字也练得大有长进。”

这只说明了两件事,第一他滥赌成性,第二他不学无术,连练字都只在记账的时候。

这部影片就在这种堆满细节的真实表演中缓缓铺开。

输无可输的福贵,抵押了房产,气死了老爹。怀孕的妻子几次三番劝他戒赌不成,也带着女儿离家出走。

一无所有的他这下子终于没了赌的想法。

一年后,终于戒毒成功,妻子家珍跟娘家人翻脸,也义无反顾地回来跟他过日子。家珍是个心善的女人,她心里就一句话: 什么都不图,就想跟你过个安生日子。

可福贵是主角啊,主角必定是坎坷的。

安稳日子没过几天,就被军队抓了壮丁,和同村的春生一起去当兵。

战争结束,好不容易到了家,母亲死了,女儿发了七天七夜的高烧,不能再说话了。全家就靠家珍每天起早贪黑送水,才勉强维持住生计。

可时移世易,现在这日子跟以前不一样了,赌钱赢走他大房子的龙二因为太有钱,被人说成地主给枪毙了。

福贵吓得裤子都尿湿了,他心想:“得亏这房子输出去了。”

从此以后,福贵活得战战兢兢,

他没想着什么大富大贵,再过他以前阔少的生活,也不抱怨命运是什么玩意儿,自己好好的女儿就成了哑巴。

就这样吧,只要能维持目前的安稳与喜乐,接着活下去,比什么都强。

可天有不测风云,儿子依然死于一场意外。

而福贵一家的不幸,还没有停止·······

03.

可以说,无论小说还是电影,《活着》看完都压得人喘不过气。

人这种生物,真碰到了时代浪潮,渺小得还不及一朵浪花。命运无常,想怎么折腾你,就怎么折腾你。

一生坎坷的福贵家珍,即使已经过得如此凄惨,但仍然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但命运总是要在给予他们一抹温情的时候,又用更残忍的遭遇将他们仅存的那一点生活的盼头,撕扯个粉碎。

可你仍然能感受到一股子向上的力量。

是的,虽然窒息、沉闷,但仍有向上的力量。

因为活着,因为他们仍想活着,不为了什么,只是作为生命本身,顽强地活着。

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比小说里,福贵接连又失去了家珍、女婿和孙子,电影改编后的结局至少还保留着一丝温暖。

这是张艺谋最后希望在影片里展现的。

希望,我们还有希望。

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高达9.2分,电影里实际上还有很多质朴却又无奈的情节值得探讨,然而相比希望这一件事,电影其余的特质似乎又不怎么重要了。

活着,然后才有希望。有希望后,我们要好好活着。

——END——

作者:砍柴娱白先生

C. 电影活死人之地是不是被封了 为什么任何网站上都收不到

是的,电影影响视觉感受,被限制播放了。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它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展现”虚拟世界,给人以逼真感。

D. 《活着》的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

妻子、儿女,到女婿、外甥,福贵生命中所有关系亲密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如果这样的结局还不是悲剧的话,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但是,我还是不想要用悲剧来为他的人生下定论。

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死亡,在经历了他人所没有的苦难之后,其实就福贵本身的人生来说,我更愿意说他是一种完满。那个后来选择与牛相依为命的福贵老人,在其波澜不惊的面庞下,或许蕴含了生存的秘密。毕竟,其实生命的逝去,本就是人生的常态,是自然界的规律,即使以非常态逝去,同样也是如此。

E. 为什么欧美可以拍活死人之类的血腥电影 中国就不让

文化不同,传统观念不同。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即使开放,也要选择性的开放,是容不得任何可能鼓动血腥暴力的东西进入中国,来影响80后、90后。中国怕乱!

F. 张艺谋导演的《活着》,为何豆瓣评分一直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说张艺谋拍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就是这部至今还在被禁播的《活着》,甚至连张艺谋本人在接受一个访谈时,被问到自认为拍得很不错的一部电影但是外界评价不是很高的一部时,他的回答也是《活着》。


这种拍摄手法正是典型的黑色幽默,悲剧而变态,在苦难深处,反而不知为苦。只有沉醉于苦痛,所有的伤口才会不药而愈。

不得不说,当时的张艺谋实在是高啊!

G. 读余华——《活着》真好

再读余华,突觉:《活着》真好。

封面是黑色的,标题“活着”是白色的,而作者“余华”是红色的。也许生活非黑即白,而生命的热血注定鲜红。

如果不是因为友人赐书,我也不知我何时才会捧起这本意大利格林扎纳. 卡佛文学奖的名着《活着》。

择一个内心清净得一塌糊涂的周末下午,花上五个小时的专注,去凝听这个沧桑男人对于生命最质朴和原始的解读。纵是泪满襟,纵是沉溺在这痛苦却又悲壮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以至于直至看完它的电影版,才觉心愿已了。当夜色拉开帷幕,当百家灯火点亮,才恍如从梦中惊醒和透了一把气。

一部贫农的血泪史,即使没有太多刻意煽情,可戳心戳肺得教人难以自拔。福贵在他扮演的一生的角色里经历各种变迁,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他也在不停经历着亲人的生死离别。第一人称的简单质朴描述,故事的代入感,让人身临其境。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的接二连三的意外死亡。每一次生死交织,简单深刻,悲怆激励。在如此悲惨的故事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或奇迹。

通篇血与饥的元素,显得有些暴力和残忍。战场上的血与牺牲、有庆的献血身亡、凤霞的产后大出血、二喜的工地流血致死......可能这就是命运赋予福贵一生的色彩。“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啊,就是共产主义啦,就天天吃饺子,天天吃肉啦。”福贵跟有庆的这一段对话,也是仍然让人回味且心颤。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大时代背景,可能我就是那个天天惦记吃饺子吃肉的有庆。

相信,阅过此书的人,都会从故事中窥见自己的世界,而我从福贵和那个时代中,却看到了任何困难都压不倒的中国人民的精神,一种知足,一种随遇而安。大红绸布的拉起,皮影戏背后的微笑,炼钢房下的呐喊,战场上的取巧与对于生存的追逐。相比之下,当代人在锦衣玉食的高楼大厦里,则显得多么渺小。

看完小说,再看了一遍电影版,各有优好,各有遗憾。小说最后沦为了福贵一个人的孤独终老,电影仍然拥有一家四口活着的希望。但个人觉得,小说更写实,更直逼人心,更有时代阶级感。也难怪,这部电影曾被沦为禁片。张艺谋执导的精华也许我并未能参透,被删减的一些桥段,于我,是遗憾。

余华曾写到:“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若大地?”纵使,注定了在旁人眼里,福贵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从福贵的角度,他确是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文末,他与一头叫福贵的老黄牛收场相互作陪,许是看尽这世态炎凉,但却早已活出人生的光荣和高尚。“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似懂非懂却又意境悠远,这样一派安详和谐的环境、绝望中透露出生活的勇气及依然于世的喜悦,让人坚信,黎明的光终会到来。

生活本就是一趟平淡的取经之旅。从来没有不仁的天地,从来没有无知的过客。世界对我们从无背叛或有失公允。该来的依然会来。我们不因当下的不满或不快而去对这个世界加以抱怨,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比我们仍不幸的人,无可计数。

我的生活中也经历过这样的翻版福贵。一位叔叔,幼年出生失去双亲成为孤儿寄人篱下,中年娶妻生子原以为会过上好生活,殊不知妻子突然身患精神病失散多年如今不知生死,唯一的儿子也在11岁时不幸溺水身亡。他辛勤养牛耕田,我也从不见他的生活有多悲怆。如今,老年的自己,开起了加工厂,仍是积极的乐天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的选择权在于你,你既可以把它变为故事,也可以把他变为事故。人为什么而活着,不是为了其他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是为了活着本身。福贵的坚韧意志从未被世俗与不幸所剥夺,他时而脸上的一脸傻笑,这给予了我一个对于生活意义最朴素的答案。人生没有那么多结果和意义,而还是那句,活着本身就是一种经历和意义,这就很好。

在漫长的生命中,我们除了过好自己的人生,其余一切皆为背景。在真正星辰下流出的光芒,远多于这世间的凡尘。

作为这凡尘中的一粒,我会依然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一些奢望、一些享受、 努力而丰富地,活着并发光。

H. 福贵电视剧为什么禁播

福贵电视剧没有被禁播。

《[福贵][2005]》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v56qvDOatHH6dezsTsWG2Q

?pwd=nje1

提取码:nje1

20世纪40年代,地处南方的徐家川。富家少爷福贵(陈创 饰)自幼顽劣成性,不思上进。这样一个纨绔子弟偏偏娶到了貌美贤淑的米行老板女儿陈家珍(刘敏涛 饰)做媳妇,实实羡煞旁人。只是虽然家境殷实、父母康健、妻子贤惠,福贵却丝毫不知珍惜。在骗子龙二爷的引诱之下,福贵沉湎赌博,最终输掉家产和祖屋,气死父亲(李丁 饰),打跑怀孕的媳妇,一夜变成了穷光蛋。家珍不离不弃,带着女儿凤霞回来和福贵继续过日子。内战、解放、土改……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岁月里,各种磨难交替加诸福贵一家人的身上,死亡不期而至,痛苦如影随形。早已痛改前非的福贵只能笑中带泪,默默品味着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I. "活着"的电影版本一直被禁,为什么电视剧不受限制

好像电影被禁是因为它没拿到文化局审批以前就私自参加了国外的影展,也许电视剧没有这个问题,所以不会禁呗。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719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6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6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415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408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1057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338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762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93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