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收益
1. 电影院的票房是纯收益吗
首先票房的收益要维持电影院的开销,要交税,要给钱是出电影的公司,全部算下来才是纯收益。至于网上一直说的票房就只是多少人买过票的收益,只能算是毛利
2.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3. 电影票房收入是成本的多少倍才可以盈利
早年的规律是三倍。但现在由于电影衍生品的越来越多,盈利的标准已不仅仅限于票房。
4. 电影票房的收入都是导演赚的吗
以100块票房为例:
1、国家直接先扣掉3%做为电影专项基金,5.5%的税款
这部分8.5%,就剩下91块半了。
如果你问我去年100亿票房,其中3亿多的电影专项基金花在哪了,抱歉,我不知道。
偶尔在电影报上看到过电影基金干了啥事,都没印象了。
另外,现在你知道每张电影票,你已经自动给国家交了税,看电影顺道当了纳税人。
这8.5%,影院、院线、片方都见不着钱,直接被划走了。
2、剩下91块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给院线和影院。
其中院线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100块里,有个4块多吧。
其实院线这钱也比较好赚,特别是签约为主的院线,这块是个稳定的收入。
像万达、金逸这种垂直管理的院线,这两块收入基本就被算做一块收入了。
3、院线、影院分完之后,发行方还要收一个发行代理费(发行佣金),目前行规是发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 总票房 ─ 3%电影基金 ─ 5.5%税款 ─ 院线和影院分成款(38%~43%不等)
发行总可分配收入 = 票房可分配收入 +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 (电视、音像、网络、政府奖金、海外……)
发行方要在发行总可分配收入中逐项减掉下面几项内容后,才是片方所得:
1)发行佣金
2)导演或主创明星奖励(有或者没有)
3)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拷贝费+宣传费等)
4)税金(往来发票都是要交税的)
你看,上面都减完了,剩下的才是片方净发行收入(净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其中,代为垫付的发行成本这块,学问大了,回头另说吧。
一般来说,100块票房收入,片方能分到30块多点。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其他渠道发行收入,最终能不能回收成本,就听天由命+撞大运吧。
500万制作费电影,如果也拿500万做宣发的话,整体投入1000万。
如果你打算只靠票房回成本,那最最安全,就得票房有3000万,才刚刚打平。
但很多电影,比如甄子丹动作片,海外有一些收入,那国内票房收支平衡点就不用成本乘以3.
大体这么算吧。
--------------------
下面为补充评论的答案:
1、院线公司是管理影院排片的管理公司,影院目前其实是对外资开放,但院线似乎不对外资开放。
全国有36(还是37)条院线,最近经常有院线合并或新院线产生,不太确定。
院线下属影院的影院主要分两种:
1)垂直直属关系,即资产关系,比如万达院线、金逸院线中绝大多数都是万达集团自己投资的商业地产中自己的地皮项目,影院全资归母公司所有,这种院线对影院的控制力非常强,像万达院线旗下影院的排片,都是院线直接中央排片,影院经理都没有排片权,其实就是一个店长的意思,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观众就行。
2)加盟关系,影院所有权与院线所有权不是同一家,跟上面不相同。这种影院就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不同的当地院线,比如UME影城,自己数量不多,就加盟不同的当地院线,看哪个院线给自己的条件待遇好,就加入哪个院线,而院线为了自己的业绩排名,也在尽量争取优质影院加盟自己的院线。
3)还有其他混合的关系,太乱,就不多说了。
2、影院就是单店,院线就是品牌连锁,其实管理标准统一的院线旗下影院(无论自有,还是加盟)跟麦当劳、佐丹奴这种品牌连锁贩售店,没什么区别。
3、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费用的多少,完全取决于项目本身情况。
越是热门的电影,才好容易拉到贴片和植入。
这个完全没有固定标准。
但关于贴片和植入的详细情况,我还是在另外一个帖子,关于发行渠道的那个(还在继续待续未完着呢)里面来逐个详细回答吧。
4、微博上不少朋友,关心海外市场分成是怎样模式,其实大概差不多。
只是如果你是片方,你把片子卖向海外,你跟海外发行商的分成方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见还是上面那个收入不同渠道的帖子里有详细说明。
5. 电影票房收益分配这笔账,到底怎么算
电影票房,分成如下:电影发展基金5%,营业税3.3%;院线50-60%;其余为制作发行(这些费用在制作发行费用中扣除)。
1、假如电影有10亿票房,分成如下:
电影发展基金0.5亿
营业税0.33亿
院线5-6亿(主要看片子跟电影院怎么分成的);
制作发行分剩余的3.17—4.17亿(这些钱还要除去的宣传费和制作成本,如果电影制作花了0.8亿,宣传0.2亿,那么制作发行公司的利润就是2-3亿)
2、另外当制作发行方可以在后期受益再赚一笔,例如在电视频道放映、网络直播以及制作光盘等。
6.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7. 电影票房与电影公司收益
早年由于只有通过票房才能收回投资,因此电影业的规律是唯有票房收入达到成本的三倍时才算持平。不过现在由于票房以外的渠道和收入有时甚至超过票房,因此单独统计票房对于是否赢利已经不说明问题,而且赢利与否属于商业秘密,电影公司多数情况下不会透露。至于影院与电影公司的分成根据合同而定,不同的电影合同内容不同。
8. 电影票房占收入的多少
目前,各国电影票价定位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即一张电影票的价格不能高于本国普通劳动者月收入的1/200~1/150,日本是1/120,印度是1/400。北京是1/10。从人均占有的影院来讲,俄罗斯是百万人中600家,瑞典是135家,匈牙利100家,美国80家,而我国则仅有10家左右。我国一方面电影生产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广大观众又看不起好的、优秀的影片,这实在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
看来,要想提高票房收入,降低电影票价是恢复电影大众化消费的唯一途径。因为电影的票房收入主要靠规模效益,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上座率,第二位才是票价。票房收入的高低是和上座率成正比的,
其他盈利方法,可能还有卖一些与电影有关的物品,如纪念品啊之类的.有些电影还可以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如<魔戒>拍完后新西兰的旅游业就暴涨.
9. 电影都是从哪方面收益的呢
近年来,内地电影市场火爆,动不动就十亿以上票房,那电影仅仅就是票房收入吗?其实不然,还有广告、版权、以及相关衍生和周边这一系列的收益。
首先是票房,这是电影的主要收益途径。现在城市的大型综合体里面都会有电影院,很多人都会选择在空闲时间去看一部大片,度过精彩的两个小时,释放工作的压力。年轻的男女谈恋爱时多数也会选择去看电影,增加平时的话题,同时增进了解。生活水平提高了,几十块钱的票价并不难出,所以看的人多票房收入就高了,动不动就上亿,这里面的盈利空间还是很大。
综上,拍电影如果红了,真的可以赚得盆满体钵。很多电影的拍摄成本几千万,就如同《战狼2》系列,投资是一两个亿,票房最后是50多亿,虽然按照三三分账的算法,很多钱要花在宣传和影院方面,最后留给投资方和主创手里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啊!
10.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薯仔、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