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价评论
Ⅰ 影院解释春节档电影票偏贵,你怎么看
我觉得春节的时候电影院不放假,加班加点工作,就应该贵一些。人家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牺牲自己全家团圆的机会。
三、相关资料。电影票价是指电影放映单位出售电影门票的价格。由放映成本、利润、税金三项构成。放映成本主要包括电影拷贝租赁费、影院房屋、设备折旧费、职工工资、管理费等。电影在我国既要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服务,又承担一定的宣传教育任务,同时还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一定的积累。
你认可我的观点可以给我点个赞哦,另外觉得春节档电影票偏贵正常吗?欢迎您到下面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
Ⅱ 怎样看待电影《阿凡达2》预售高票价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阿凡达2》预售已于7日开启,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该片官宣预售开启4小时,预售总票房破500万;6小时左右,这个数字就突破了1000万。截至12月8日6时0分,影片《阿凡达:水之道》预售总票房突破3000万。
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阿凡达2》上映首日的全国影院平均票价约为82元,其中IMAX版的平均票价约为133元。根据灯塔专业版,2022年截至目前,电影平均票价为41.85元,《阿凡达2》平均票价之高远超行业平均线。在上海和深圳的一些影城,《阿凡达2》零点场的票价已飚升至250元以上。据媒体报道,珠影沪亚国际影城(永德店)20分钟内,《阿凡达2》的票价从58元涨至80元。此外,深圳的寰映影城(福田中洲湾激光IMAX店)和英皇电影城(平安金融中心IMAX激光店),《阿凡达2》首映场次票价更是飚至259.9元和279元。更有甚者,有影院在12月14日推出的点映场,票价高达358元。
《阿凡达2》的高票价和零点开场,一时间引发热议。
有网友称:“《阿凡达2》定价太随意了,才几分钟,价格就翻倍,关键还没几个人开始选!”“我们这里IMAX接近100,我觉得还好,毕竟现在好看的电影不多”“今天看到首映卖220元一张票的,心动但没有行动”“票价真的真的太贵了吧,有些离谱”“不能接受,一张电影票就200多实在太贵了,为什么感觉所有的电影票都一直在涨价啊”“三个多小时的电影,对影城来说是两场电影的时长,我觉得这个价格没毛病”。
对于高票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汉影城经理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阿凡达2》的片长为192分钟,几乎是普通影片时长的2倍,“它的放映成本很高,如果平均票价偏高了,希望大家也能多多理解。”
伙计们,看了下《阿凡达2》的预售情况,发现这达子吃相有点难看啊!
据资料显示,《阿凡达2》预售票房已经突破4200万了。作为世界级团宠作品,虽然这个预售数据并不算高,但票价薅羊毛的嫌疑太大了!
据悉,在部分影城零点场的票价普遍在200元以上,且大多场次为售罄状态,这是达子闻到了咱们国家防空政策放松之后的狂欢了吧?
憋了这么久都没有好好看一场电影,别说200块大洋,就是再翻一倍,也出得起。一定有不少观众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订票的吧?
所以,看到有的网友花了380元预定电影票,着实觉得是上钩了!
伙计们,花得起是一方面,但这票价也着实太离谱了吧?纵然是IMAXicon ,大家想想《阿凡达1》的时候IMAX票价是多少钱?
就别比2009年的价格了,拿2021年3月 12日在中国内地重映票价呢?单张票价最高也就179元,而且并非“锁定场次”的票价,而是部分黄金场次,是直接面向影迷售票的。
众所周知,点映和零点场的票价较高,那平日场怎么定价呢?
明显能感受到,达子有点割韭菜内味儿了,建议大家理性购票,这或许只是营销策略,等放完第一轮,票价或许就会往下调整了。
Ⅲ 春节档近150元看场电影,观众们的反响如何
引言:春节档将近150块钱看了一场电影,观众们的反应其实是非常激烈的,首先就觉得这个票价真的太昂贵了,而且高的离谱就觉得电影院他没人赚钱真是赚疯了,这些观众为了支持自己所喜欢的明星以及那些导演还是咬着牙买了一张电影票,但是看完之后又觉得这个电影票的票价不太值。
三、小编不会花这个钱去看电影
反正小编在春节期间没有去看电影,这个票价小编真的觉得不值得,我宁愿去吃个火锅或者是添点钱买件衣服或者买个包,我觉得也比看电影要划算很多,毕竟看完电影之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你吃个东西之后你最起码肚子饱了。希望明年春节档电影票价不至于这么昂贵,就是因为他电影票比较昂贵,所以早编直接找了苍白知道这样不好,但是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Ⅳ 观众吐槽今年电影票价太贵,你在春节档电影上花了多少钱
电影票太贵成为今年很多观众发声吐槽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最新数据,今年春节档(初一至初五)全国平票价为49.1元,比2019年春节档平均票价高出4.5元,增幅为10%。其中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涨幅明显,较2019年春节档一线城市平均票价高出10.5元。这个春节大多数人都为春节档的票房贡献出了一份力,但我却是例外,我没有在春节档的电影上花一分钱。
我觉得适度涨价确实比较合理,毕竟电影院一样赚钱维持生计,但同时也应该做好观众的安抚工作,辅以一定的优惠措施。“比如实行阶梯票价,早场或最末场价格便宜点;或者在影院里做一些优惠活动,比如抽奖什么的,平复一下大家的心情。电影院应该动点脑子抚慰观众的心情,不要一味地赚钱,这样只会寒了观众的心。不过等到初七之后,电影票价格应该会有一定的回升,因为电影票不再抢手了,这个时候还没看过的就可以去看了。
Ⅳ 如何看待春节档超高票价,你会买高价票看电影吗
我们都知道在春节档上映的一些电影的确是票价非常的高档,如果是这样一个电影的话,有许多人都表示也是愿意去观看的。毕竟对于春节的这样一个比较热闹的青春来说,去合家团圆的看电影,也是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气氛。他们对于这样的一些情况来说,春节档电影非常高的这样一种状态是让我们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就觉得这样的电影票实在是高的离谱,所以他们不愿意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他们宁愿去找一些一手的资源,也不愿意在电影院去花费这么多的钱财,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浪费的表现。
所以他们想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因为想要感受这种气氛,而且大家花钱买的就是这样一种气氛和快乐,对于这样的一种事情也是非常能够理解的。而且大家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的确是非常开心的,对于一些解决的讨论也是非常的津津有味儿的,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情况,大家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虽然说春节档的电影都是非常高价的,但是去看这样一些电影的确是会让自己感受到在看了这样一些电影之后的心情是非常舒畅的。
Ⅵ 沈腾主演票房破250亿,仅次于吴京,看电影真的变得越来越贵了吗
沈腾主演票房破250亿仅次于吴京,看到这个数据之后网友们为沈腾感到开心,但同时也对电影票价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如今看电影确实变得越来越昂贵了,平时的电影票价就在50元钱左右,到了春节期间电影票价更是会进行一系列的增长。有的时候想去看个首映甚至需要花费100多块钱,所以只要电影稍微好看一些电影的票房就会特别的可观,毕竟票价的基础已经定在那里了。
如今的电影票价确实让人觉得越来越离谱,虽然说有关部门一直都在控制电影票的增长幅度,但是电影票价依旧没有便宜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市场也变得越来越不好了。以前的电影票房很高是因为看的人多,如今的电影票房高是因为电影票价贵,这种对比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希望后期电影的票价真的能降下来,就算不能降下来也不要持续增长了,否则就真的看不起电影了。
Ⅶ 为什么影片提前看会贵
2022 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已飙到 56 元,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看电影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912 人关注77 条评论
写回答
查看全部 406 个回答
写回答
幡悟
知道的太少,想改变的太多
想知道为什么电影票价格会突飞猛涨
首先来看看电影票的价格是怎么制定的
一:价格曲线理论
在没有垄断的情况下,电影票价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需求曲线取决于大众收入和看电影的意愿。
大众收入在统计局每年发布的数据里是逐年增加的。而消费者素质、电影宣传力度、替代品兴衰因素(盗版、在线 传播等)、院线成本及促销手段等等,都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文化产业的政策、电影成本因素、档期因素(如贺岁片)以及行业预算等、则会使供给曲线发生变化。
供给量随成本的变化向相反方向变化,需求量也随价格的变化做相反方向的变化。成本降低,利润就会增加,投资人则会更乐于投资电影
然而如今上亿元的投入随处可见,制片方当然希望票价能高则高。在电影行业充分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均会向右发生移动,因此市 场均衡点也会发生变化,均衡交易量和均 衡价格都会增高。
当然以上是纯理论分析,电影票的价格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其他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不同放映时间
院线通常在不同的放映时间,制定不同的电影票价格。在“黄金周”、“国庆档”、“春节档”、“寒暑期”等节假日期间,观影人次通常是非节假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定价策略上,院线通常在这些节假日的时间制定更高的价格,而在工作日的时候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上座率比较低的情况下,通常制定较低的电影票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另一种情况是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点电影票价不同。其中,下午和晚上往往是人们娱乐和休闲时间,因此在定价方面,无 论是猫眼购票平台还是淘票票都呈现出上午低于下午和晚间的电影票定价情况。
(二)不同预定时间
院线会根据消费者订购电影票的时间而制定不同的价格,消费提前订购往往有更大几率以低于票面标价的价格购买到电影票。而临时购买往往比提前购买需要支付更多,且以点映预售等方式出售的电影票对消费者来说常常更具有优惠
(三)不同购买平台
电影票的购买有院线购票、线上购票、团体优惠购票等渠道。在一般情况下院线购票的电影票价格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式,而线上购票又根据平台的不 在价格方面存在差异。
电影票务平台经过近 5 年时间的发展、重组、规范,如今在线购票平台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依仗互联网公司的票务平台、从电影社区发展而来的票务平台,以及院线影院自营的票务平台。 其中,应属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票务平台发展最为突出。 数据显示,淘票票和猫眼出票量占总体网售平台的 88% 左右。而这两家票务平台大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购票,而是向电影产业链上的其他业务渗入。
(四)特别电影票的差别
院线为了吸引消费者,往往会针对不同特征的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定价策略。
儿童影厅和情侣座次是第一种针对特殊群体的价格歧视情况。院线常常设有情侣座次和儿童座次,前者票价高于一般票,后者票价低于一般票。
针对不同的观影体验,IMAX 巨幕、3D 等体验模式往往比一般的电影票价格高 50%-150%。针 对一些对观影体验有更高需求的顾客,电影院常常设置 IMAX、3D 等影厅,提高影院的技术支持固然带来成本的提升,但相对的价格和收益也能获得一定程度 的提高,也是对观影群体的一种“软划分”
三:降低电影票价格的方法
1、把供给曲线的斜率降低,就是降低电影拍摄成本。电影票价格弹性较大,因此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会比较小。
2、把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也就是扩大供给。
3、打破垄断。这可以让供需曲线的交点向右下方移动,达成票价下降、观影人数增多的目的。
喜欢本文可以双击屏幕哦
参考文献:
[1] 王晓芳 . 航空公司差别票价的经济学分析——以国航为例 [J]. 中国商论 , 2017.
[2] 吴艳芬 , 吴艳娣 . “歧视”下的利润 [J]. 商品与质量 . 2012(S1).
[3] 涂庚龙 . 价格歧视及其应用分析 [J]. 消费导刊 . 2008(04).
[4] 朱莹 . 三级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分析——以航空公司为例 [J]. 经济与管理 科学 , 2019.
[5] 卫 婧 婧 , 赵 萌 . 关于三级价格歧视研究的文献综述 [J]. 中国物 价 . 2016
Ⅷ 如何看待《复仇者联盟 4》天价预售票一事
我国电影票价的居高不下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体制原因,又有市场运行中各主体相互影响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电影票高价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各方面运作机制不够成熟,主要表现是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
1)电影院的市场化水平不够。目前,光中影一家国有企业就拥有国家70%的电影播放影院,形成了严重的市场垄断。处于垄断地位的电影院依赖高额垄断利润而缺乏降低电影票价的动力,同时垄断壁垒又阻止了其他想要降低电影票价的企业进入电影院市场。这样缺乏竞争的市场状况催生了不合理的高价电影票。
2)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我国电影票的定价机制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电影发行公司掌握票价的主动权。对于每一部电影,发行方都会规定一个最低票价。国产大片最低票价一般是30元,而豪华影院的正常票价一般是最低票价的两倍。这种最低票价变成电影院固定成本的一部分,并且随着物价上涨最低限价只能提高不能降低,成为电影票价难以下降的根本原因。
2 重要原因
1) 制作和发行电影的成本虚高。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的每个环节费用都在不断上涨。这其中有通货膨胀的客观因素,更有由于市场制度不规范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观因素。以演员的片酬为例,近几年经常爆出演员单集电视剧片酬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新闻。演艺市场的不规范导致相当一部分演员“漫天要价”,从而拉动了电影成本的大幅上升。而且现在我国电影人纷纷舍弃国内优越电影设备竞相追逐“好莱坞制作”也无形中加大了制作成本,推动了高价电影票的产生。
2) 电影院经营成本上升。电影院经营成本的上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房租的急剧上升。资料显示,我国几乎所有大影院均身处商业地产之中,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升值,地租价格不断上涨,导致影院经营成本的急速增加。数字显示,一线城市核心商业区的影院租金较三年前普遍涨了两三倍,某些地段达到600万-700万元/年。除此之外,地产商对影片的票房分成收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核心商业区,部分地产向影院索取20%-25%的分账比例,是三四年前的四倍之多。房租的上涨极大地推动了影院成本上升。第二个因素是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电影产业是旺季淡季很明显的产业,特殊的节日、假期是电影院的旺季,而更多的时候电影院处于淡季状态。即使如此,电影院还是需要雇佣数量不变的员工。在人力成本逐渐上涨的今天,员工工资成为电影院成本中急剧上升的一部分,从而推进了票价的上涨。
3)电影具有较大的交叉弹性。随着人们娱乐方式和休闲方式的多元化,电影越来越受到来自电视、DVD等其他娱乐形式的冲击,人们不选择看电影也可以很好地度过自己的空闲时间。同时,人们对电影院的需求弹性也很大。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不是十分健全,几乎在电影上映的同时,人们就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应的盗版,可以以很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的形式看到电影。消费者的减少使电影院不得不提高电影票的价格以维持利润,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高价电影票的应对
1 限价令作用有限
2012年,我国电影局局长曾表示要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来应对我国的高票价问题。因城市和影片类别而异的限价管理模式乍听之下很有道理,然而仅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对高票价进行宏观调控是不妥的。
现在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即使是在某一城市内,也有着贫富差距较大的不同阶层。单纯按照城市地域对电影进行限价的方法并不合适,反而有可能会使社会不公的状况有所加剧。对于电影供应方而言,限价措施直接降低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很可能通过一些对策谋取损失的利益。如:选择只在经济发达地区上映电影保证利润,或捆绑销售,变相创收。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弥补损失,最终都将使百姓利益受损。
因此,限价令的出台并不能根治高价电影票问题,结合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行应对才是有效的对策。
2 加大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现在我国城市多厅电影院所采用的影院设备基本都依靠国外进口,每家电影院的投资都在上千万元,这样的巨额投资必然催生电影的高票价来弥补影院成本,保障影院的利润。然而,若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播放机,价格仅为几万元,不及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由此可见,依靠技术进步建设的数字影院将降低电影院投资成本,充分利用影院的资源设备,真正给高价电影票“降温”。
3 发展电影周边产业
另一个导致目前我国电影票价虚高的关键因素是我国电影周边产业几乎为零。据了解,在好莱坞电影市场70%至80%的电影收益都来自电影周边产业的收入,即影院票房外的电视、网络、游戏等版权收入。然而,我国的现状是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把弥补成本和赚取利润的希望全部都寄托于“高票价—高票房”这一单一渠道。因此我国降低电影票价的另一出路是加大对电影周边产业发展的支持。电影周边产业的发展延伸了电影产业链,增加了电影的附加值,实现了电影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我国电影市场由不发达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电影市场的成熟与繁荣依赖于“平民消费”的宗旨。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我国一定能营造出更良好的电影市场,用最低的票价让更多的人欣赏电影艺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Ⅸ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2022年春节档正式结束,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同期提升6.9元,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1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21时9分,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0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的好成绩。与此同时,春节档“票价贵”的话题也登上热搜。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平均票价为56.1元,一些地方《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票价在100元以上。一般情况下,票价与观众对影片的心理预期正相关。票价越贵,观众对影片内容和质量的期待值就越高。那么,虎年春节档的影片究竟能否“值回票价”?
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几部热门影片。
要说春节档的顶流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当之无愧。该片以逼真宏大的战争场面征服观众。在拍摄过程中,片方坚持不用一秒的资料镜头,每一片雪花都要自己拍摄,这样精益求精的制作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开拓了国产战争片的新境界。从该片当前的票房和口碑来看,足以证明观众对这部影片的认可。
史诗级战争场面撼人心魄,独具匠心的艺术想象同样值得尊重。同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狙击手》选择以小见大,精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志愿军战士与强大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向观众展现了一种小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主旋律的创作应该有更多可能,《狙击手》就是对主旋律电影的一次创新和突破,代表了当下中国电影叙事的进步。
以往春节档大多要靠合家欢的喜剧片和商业片挑大梁。虎年春节档,一部现实题材影片《奇迹·笨小孩》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和不俗的口碑。影片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展现平凡人的奋斗历程,对现实有观察、有思考、有关怀,传递了满满正能量,成功引发观众共情。《奇迹·笨小孩》定档春节档,展现了影视行业对现实题材影片的关照,是对春节档电影赛道多元化拓展的一次大胆尝试。
电影内容的娱乐功能仍然是春节档期观众选择影片的首要因素。《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虎年春节档唯一一部纯喜剧的合家欢贺岁电影。影院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也为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动人的亮色。但是,幽默搞笑从来不是观众对喜剧片的唯一诉求。这部影片喜剧背后精心打磨的剧情和励志的故事内核,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懂得了“成功只是比未成功多坚持了一次”。该片在短时间内票房就突破10亿元,体现出好口碑对票房形成强大的驱动。
不可否认,虎年春节档影片类型更为多元,战争片、喜剧片、动画片、剧情片,可谓百花齐放,全面覆盖了观众的春节观影需求。从单片口碑来看,观众也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甚至一些此前抱怨票价太贵的观众,在观影之后也会由衷赞叹“值回票价”。
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电影票价小幅升高有一定的合理性。时至今日,春节档已经晋升为内地头号档期。头部项目纷纷抢滩春节档,观众也形成了一定的春节观影习惯。春节期间观影人次多、影院成本高企,票价较平时有所上涨,这与逢节日机票涨价、景区淡旺季票价不同,是一个道理。但是,合理也不可以任性。对于文化市场来说,电影并非无可取代的消费品。影院创收不能仅靠涨价,还应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观影环境、促进合理排片等手段,力争长久留住观众。此外,随着春节档接近尾声,票价应逐步下调,满足更多对价格敏感观众错峰观影的需求,充分发挥优质影片综合效应。
还要看到,电影票价并非越低越好。早年的爆款影片《阿凡达》,其在IMAX银幕的票价普遍是二三百元,但依然一票难求。而对那些口碑不佳的影片来说,即便9.9元还是无人问津。在电影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部高质量的影片离不开高投入。片方有了足够的票房收入,才能对产业上游形成正向回馈。观众愿意用真金白银支持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希望电影人以此为动力,创作出更多“值回票价”的精品力作,共同打造我国电影产业的美好未来。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2
2022年春节档正式结束,猫眼2月7日发布《2022春节档数据洞察》,由于2022年春节档大年初一全国平均票价相比去年同期提升6.9元,对观影人次形成了影响,但自初二起平均票价回调,春节档大盘走势则快速回归稳健。了解观众观影决策的核心因素,是让影市保持积极的要义。从优秀影片的连翻逆涨可以看到,如今的电影观众对于“值回票价”的好内容仍会大力支持。
从2013年至2022年,春节档这十年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这十年的缩影:高速发展的2014-2015年,打通票房爆款上升链路的2017-2019年,快速复苏的2020年-2021年。时间来到2022年,春节档的第十个年头,电影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观众。
2022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31日至2月6日)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位列影史第二,报收60.35亿元,观影人次为1.14亿。历史战争题材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走势稳定,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以25.28亿元票房问鼎2022年春节档;《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自初二起开始逆涨,连续6天日票房破2亿,稳坐2022年春节档亚军;剧情片《奇迹·笨小孩》随着口碑的发酵,跌幅控制极佳,在大年初五单日票房再度破亿;《狙击手》更是一路走高,初五当日票房大涨32%,连续两天超越上映首日票房表现;包括《熊出没·重返地球》也拿出了系列最佳的表现,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
根据影片的类型进一步分析,2022年春节档五部真人电影中,《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同为战争题材;作为唯一的纯喜剧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享受到了题材稀缺性和普适性的红利;《奇迹·笨小孩》以“剧情”作为唯一题材,在观众持续关注下有更多的口碑发酵空间;《四海》复合了喜剧、动作、爱情多种主流题材标签,在认知性和倾向性上具有明显优势。
统计近五届春节档动画电影的观影总人次,可见自2019年以来,春节档动画电影(以亲子为主)总规模在1300万人次保持稳定,也是受票价、影片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小的刚需市场。这期间《熊出没》也与“小猪佩奇”、“新神榜”、“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多个IP同台,其国产亲子动画冠军位置暂时未被撼动。2022年春节档,《熊出没》在动画市场的人次占比回升至83%,在春节档期间就拿下5.62亿,刷新了春节档动画电影档期票房纪录,也将创造系列电影单片新高。
春节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阖家观影,经过十年的发展,在春节档带全家人看一场电影也成为了一种新习俗。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部分观众虽然未能返乡,但也会选择为家里的亲人买上一张电影票作为祝福。喜剧一直以来都是春节档必备的菜品,今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等影片,也是全家观影的选择。围绕档期根本特征去布局,实质是理解观众在档期究竟想看什么电影。
从结伴观影数量来看,全年假日档期与情侣档期的特征也十分鲜明,根据档期特征匹配影片,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但绝非同类扎堆彼此制约。青春爱情电影并非只有情侣档期可供选择,暑期档、高考中考结束后的周末也是好档期。正确运作档期,合理看待档期,才能避免档期与非档期产能进一步分化、腰部影片缺失、平日观影动机弱化、档期票价走高等一系列问题。
热门影片集中在热门档期上映,观众自然集中在热门档期观影,影院对热门档期的依赖自然进一步提高。破除这一循环的根本方法,一定还是提升观众在平日的观影频次,避免市场对于档期的盲目依赖,从项目制作层面就考虑对于观影动机的充分调动,进而让优势热门影片能够持续上映。
春节档电影票价飙升,能否“值回票价”3
虎年春节档成绩单出来了。数据显示,2022年1月31日至2月6日票房总数为60.36亿元,出票数为1.14亿张,放映场次312.8万场,排在2021年(78.42亿元)之后,位居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位。
与春节档八部电影一起成为热门话题的,还有“高票价”和“观影人次下滑”。2022年春节档全国平均票价为52.8元,这一价格在2021与2019年,分别是48.9元和44.7元。涨价虽是显而易见的,但单就平均票价来看,涨价幅度也并非“失控”。于是,耐人寻味的.问题便产生了,为何今年“高票价”给观众带来的痛感如此之强?
舆论不乏声音认为,观影人次下滑与高票价有直接关系——疫情导致消费者压缩开支,看电影首先成为被砍的对象。但来自网联清算平台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五天,网联平台共处理跨机构网络支付交易62.36亿笔,金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5.30%和11.58%,餐饮、娱乐、购物等是假期消费的主要场景。通俗地理解,今年大众在消费方面并不吝啬。今年春节档票价虽高,但相对于其他消费,仍然处于“口红效应”涵盖的范畴之内。观众说“看不起”电影,除了最直观地表达对“高票价”的不满外,一定还有其他隐蔽的原因。
从购票平台的打分状况看,春节档“一超多强”得到了验证,多数电影都达到了9分以上;从社交媒体的反应来看,每部电影也都有大量的网友表示“好看”值得支持;但在相关新闻报道的评论区,多数网友觉得今年春节档电影整体不行,不足以吸引观众必进影院欣赏。这三种声音,分别对应了购票观众、营销宣传、未购票观众(节制消费观众)这三大群体对于春节档的态度。这其中,未购票观众以及只选择看一部的节制性消费者的态度,或更能帮助人们看清春节档真相,发现“高票价”与“观影人次下滑”背后的真实状况。
《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逆袭,《四海》因为车祸等情节遭批评,以及《熊出没·重返地球》冲进票房“四强”,这三点均证实春节档的“合家欢”属性仍然不容更改。《奇迹·笨小孩》虽然口碑不错,但励志、催泪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沉重,这种沉重或限制了它的票房爆发。《长津湖之水门桥》与《狙击手》作为战争片,在过去选择进入春节档是需要慎重决定的,这些年春节档经常各种类型电影“大混战”,才为战争片进入该档期趟平了道路,但观众骨子里希望在这一档期看喜剧、感受温暖的需求,始终没有变过,两部战争片实现不了高票房在情理之中。
今年春节档影片供应貌似丰富,但与数以亿计的观众整体需求是错位的。只有一种可能,观众才可以在春节档接受非喜剧、非温暖情感的电影,那就是能够打破档期界定、能刷新观众认知的真正大片、佳作、经典。购票观众觉得春节档电影还不错,那是因为没有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只不过是在“可打高分与可打中分”、“可看与可不看”之间,选择了前者而已。而未购票观众的冷静,一方面可以视为理性消费观念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是觉得这一档期的电影并未拥有足够多的看点,让他们有必看的愿望。
今年春节档留下来的经验,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要真正地认识档期特征,提前规划定档电影的类型,科学分配投放电影的类型特征,让更适合春节档的作品现身于影院;二是春节档电影在提供娱乐、情感慰藉功能的同时,一定要追求成为经典。唯有经典电影才能让人念念不忘,也唯有真正的佳作,才能让一个黄金档期不褪色。
Ⅹ 关于北京一影院春节档电影定价680元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春节档期票房火爆。今年春节档期电影市场可谓是相当的火爆,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在大年初一全国当日电影总票房竟然达到了17.36亿元,同时也创下了全球单日票房的最高记录。在短短的两三天之内春节档期的总票房已经突破了60亿元大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刷新着记录。
电影是大众化的产品但是面临着680元如此天价的电影票价,实在确实让人看到会望而却步,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确实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毕竟电影院能够开出如此高的票价,肯定在院内的诸多硬件设备也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相对一般电影院的观感享受也更能显示出它的独特之处,毕竟市场经济也是取决于人民大众的自由选择,如果观众们觉得电影票价实在太贵,也可以选择不买票入院观看电影的意愿,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也是全有赖于国内如此巨大消费市场,所以相关人员不能纯粹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抬高电影票价,要让电影消费成为大众消费的属性,这才能促进电影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