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社会中国有电影院吗
Ⅰ 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产生于何时
说法不一.
一种说法是:1908年上海的虹口电影院
另一种说法是:1905年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在哈尔滨创建的伊留继昂电影院
还有一种说法是:1902年,考布切夫在哈尔滨创办了一家比上两家电影院还早的电影院。
(此人于1909年拍摄到朝鲜义士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你可以看看这个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09-06/29/content_18030576.htm
Ⅱ 82版《少林寺》票房1.6亿与《战狼2》票房56亿,哪个更牛一些
《少林寺》上映时,我也还没有出生,这部电影对于现在的80后、90后和00后可能都没看过,会很陌生,但是对于50后、60后和70后可能会印象深刻,因为这部电影对于这些人来讲,99%的人都看过,而且很多不止看了一遍。
当年《少林寺》上映时票价只有1毛钱左右,能达到1.6亿票房在现在看来是想都不敢想,也就是说差不多要有16亿人观看才能有那么高的票房,很多人可能会疑惑,现在中国也才14亿人左右,当时全国人口最多也就10亿,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人观看。
综上所述,《少林寺》和《战狼2》对比,当然还是1982年《少林寺》更加厉害一点,之所以能达到那么高的票房,可以说是时代特定的产物。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也是一部经典电影,假如拿出来重新上映,应该还是会很大一部分观众会买单的,因为能抓住那个年代人的心,一部电影能让他们想起他们的青春来。
Ⅲ 中国电影史的百年简史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 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罗明佑率先在一家私营公司里实现了制—发—放一条龙,他的经营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他试图结束中国电影的个人资本经营时代,进入垄断金融资本的高级阶段。然而当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战争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体系时,只能是被描绘在纸上的美好前景,罗明佑成了一位悲剧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数量取胜的作风固然可圈可点,但它成功地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发展到现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线之长足以独立支撑起一部私营公司发展脉络的活历史。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
三大公司是电影产业链中上游制片业的代表,而与之同步发展的中、下游发行放映业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经营的,西班牙人雷玛斯的青莲阁是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随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院线”。到1926年雷玛斯离沪回国时,他的动产与不动产相加总计不下百万,足以号称“电影大王”。雷玛斯告老还乡时,张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经理张长福终于等到时机,立即于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电影院,组成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又吸收了“中华”、“平安”,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在北方,1918年开始经营北京真光电影公司的罗明佑将其属下3家影院,于1927年与经营西片的发行业务的英籍华人、平安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属下的3家电影院合营,定名为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罗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轮、二轮中外影片上映外,还以平津为中心,在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青岛,乃至沈阳、哈尔滨拥有直接或间接管辖的院线,同时开展国内外影片的代理发行的业务,短短几年时间控制了北方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的影院达二十多家,把曾垄断经营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为影院业名副其实的“华北王”。
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好莱坞八大公司纷至沓来,在上海和华北地区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关于当时电影的放映数量,有数字显示,美国电影以每年占进口影片数量平均80%以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甚至决定着影院业的生计。尽管国产片的总生产量只是进口影片输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国的放映率和受众人群来说,国产片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以美国片为主的外国电影。 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抗战炮火声中戛然而止。
以前苏联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任务。
1945年抗战胜利,憋了一肚子劲儿的电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杰作。
1949年2月,经过短期的筹备,在建国前夕的4月上旬,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袁牧之任局长。电影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
1950年,列宁和斯大林同志说着一口东北味儿普通话的苏联片《列宁在十月》上映。从此配音译制片变成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先后建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大国营电影企业在历史转折之际,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规划中,发行、放映同样位置显着,实现国有化的一体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终目标。因而,各地影片经理公司的建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由关外推进到中原,在时间表上,与国营制片厂的创建可以说做到了两翼并进。据统计,旧中国有678家电影院,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广州、武汉、沈阳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电影局及所属各制片厂的领导干部共9人组成赴苏访问团,经过长达3个月的考察,回国后向中共中央上报了《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团工作报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该《报告》,各电影厂(部门)便相继开始了大规模体制建设和调整,以苏联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产量下降而艺术质量上升,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影片达到近30部,占全年总数的1/3强,这一年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被称之为“难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国电影的17年历程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就电影事业的发展而言,可分为两大重要时期:从1949年开国到1957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为起步、初创、建设的阶段;1957年以后,经过1959年的“十年献礼”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风”及1966年的“文革”,为稳定、发展、转变的阶段。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 中国电影第三次产业时期在时间和形式上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文革”后百废待兴,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久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电影经济,也使中国电影迎来又一次复兴。但几十年来形成的产业痼疾困扰着电影的发展,电视及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更使电影业的经营每况愈下,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中国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纪90年代的一连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促成了体制的变迁,这一切都是在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力量下进行的。因此,这一次产业期的到来较前两次而言,在意识上体现出了更多自觉。
进入21世纪后,对于电影业市场化的确定和认知,已经在全行业达成了思想的统一,但客观上讲这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1993年,10部“分账大片”的引进和1999年中美谈判结束,中国加入WTO开始进入倒计时,这两大事件都着实给尚处于懵懂之中的中国电影业上了“市场”的一课。与狼共舞,是中国电影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与国际接轨的不断磨合中,才能渐渐地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打破横向的区域界限,打破行业割裂状态,在大市场、大规模、全方位和全行业的基础上,进行纵向资产联营,进而重组市场,实现符合电影发展规律的新格局。”2001年,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12月18日出台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经过2002、2003两年的强力推动,到了2004年,“中国已建成的36条电影院线,加入影院已经达到1188家,银幕数为2396块,比院线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块银幕。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影院有5家,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了15家以上。”
中国电影业市场化的方向确定以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产、供、销关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电影行业本身,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单一主体,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开始进入,从制片业逐步扩展到发行放映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01年,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冲进奥斯卡,斩获多个奖项,这给了中国人制作华语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着海外、本土双重投资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机》相继问世,《英雄》赢得了2.5亿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样资金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别占据了前三名,《功夫》是1.7亿,《十面埋伏》是1.6亿,《天下无贼》为1.2亿。“借水行舟”使中国电影终于尝试着下了海,并且开始学习游泳。 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当今美国巨片《蝙蝠侠》系列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Ⅳ 我国第一部自制的环幕电影是什么
1987年,电影科研所受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委托,负责组织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可供放映的环幕电影《华夏掠影》,是一部记录祖国名胜古迹、秀丽山河的风光片。我国国内第一座环幕电影院——中国电影宫实验环幕影院于1988年12月28日在北京建成开业,放映环幕影片《华夏掠影》,为首都人民和来京游客提供了一个特种电影文化娱乐场所。
Ⅳ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是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是北京电影院大观楼。
北京电影院大观楼诞生了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是中国第一座电影院,就建在长安街上。
在过去北京并没有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首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就是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了。1902年一个外国人在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车》、《马由墙壁直上屋顶》。后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戏院也开始播放电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电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13年开业的大观楼。提到这,不得不提任庆泰。他是辽宁人,原是名匠,后来学习了摄影,曾为慈禧太后照相。1905年,他拍摄了《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由于当时抗战的原因,大部分的戏院不能正常开门,就被迫改放电影了。
(5)82年社会中国有电影院吗扩展阅读:
早期的北京电影院是不允许男女相邻。影院中一边是男座,一边是女座,中间隔着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许男女混杂的是平安影院,因为是洋人经营,观众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后渐成风气,其他影院也不开始分座了。
直到抗战胜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钱来装修了5家电影院。即紫光电影院、交道口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和花市电影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电影院
Ⅵ 1982年香港人口500万,票价12元卖出2600多万,电影辉煌的开始
1982年是令香港电影人鼓舞的一年,因为全年总票房有三分之一的增长,更有8部千万票房的电影,但最辉煌则莫过于" 最佳拍挡 "这部电影,不单是首部过二千万票房的电影,更是香港开端口以来入场最高次数的电影,以当年后座票价为$12计算,超过二百万人次曾入场观看,而当年的香港人口都只有五百万,绝对是空前绝后。另一值得留意是写实片的抬头,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及麦当雄的"靓妹仔"都是过千万票房,七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武侠片,在80年代初期也渐渐衰落了。最后,香港首间迷你戏院,位于长沙湾的"京华戏院"亦在82年投入服务。 80年代初,香港作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品地,其实已足够在世界称雄,港产电影以独特的风格以及脉络令世人瞩目,李小龙的功夫片打开了国际市场,随后又有成龙、刘家良等人后来居上,那时受到欧美熏陶也同样浓重,香港电影其实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悄然并步行走,《最佳拍档》系列就是其中一例,当时007系列开始风靡亚洲,对于亚洲观众来说,却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精明的香港电影人如何能够放弃如此借鉴的机会,从第一部的纯然致敬到尔后的跨海合作,着实见证了当时两大电影巨头完美融合的霸气 历史 (当然剧中还YY了一把里根总统),作为新艺城标榜正式创业作的此片,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1982年电影最高十大票房排行榜
1最佳拍挡$26,043,773许冠杰、麦嘉、张艾嘉主演。
《最佳拍档》是由曾志伟、林领东、刘家良执导的一部电影,许冠杰,麦嘉,张艾嘉主演,林子祥,徐克,友情出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电影讲述了神偷黑猫盗宝时无间中遗下一只白手套展开,警方怀疑是国际犯罪集团的“白手套”所为,于是惊动国际刑警,派光头神探前来查案;而黑手党因为有人冒充其“白手套"四处犯罪,也派杀手来港调查。这倒让黑猫感到危机重重,为保命向警方自首,并一起对付真正的“白手套” 。
阵容是颇为讨喜的许冠杰、张艾嘉与麦嘉组合,这个组合主要以许冠杰为首,因为当日许冠杰已是影坛与歌坛如日中天的天王巨星,至少在TVB这个造星工厂还未送出如今大批 娱乐 圈中坚力量之前。毫无疑问,这个组合是颇具成功的,许冠杰饰演的KING KONG鬼马顽皮,自信满满;麦嘉饰演的光头神探敦厚老实,自以为是;张艾嘉饰演的女警表面火辣十足,温文尔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在骨子里是渴望自己得到疼爱。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关系,相互依赖却又相互制约的微妙。
2难兄难弟$16,724,578 麦嘉执导,黄百鸣担任编剧,石天、泰迪罗宾、吴耀汉、钟楚红主演。
《难兄难弟》是1982年出品的喜剧电影,由麦嘉执导,黄百鸣担任编剧,石天、泰迪罗宾、吴耀汉、钟楚红主演。影片的投资只是《最佳拍档》的一个尾数,但票房收益却站到了同年的第二名,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剧情讲述生性内向的阿兴和性格开朗的阿汉为夜总会表演节目的拍档,阿汉助阿兴追求一女歌手,一富商亦欲追求。然而歌手已名花有主,富商误以为是阿兴坏了他的好事,派人将他打成痴呆。经阿汉带他多方求医,不但恢复正常,更变得机敏过人。二人联手惩处了富商,并双双抱得美人归。这是在1982年较为成功的一部商业喜剧,是新艺城创业年里的排头兵,风头只逊于《最佳拍档》与《龙少爷》。如今我们想起这部电影,或许更多是因为徐克的加盟,作为早期新艺城电影的创作者之一,他不仅在演上显现天分,更在编导方面开始展露头角。影片与风靡六十年代初期的《难兄难弟》同名,但故事与套路却与其并无半点瓜葛,相信很多喜欢港片的影迷们,也经常在翻老片的时候将这两部电影混淆。
阿兴(石天 饰)和阿汉(吴耀汉 饰),一个性格腼腆,一个开朗奔放,命运将这两个个性迥异的男人牵到了一起,让他们成为了在夜总会中同台演出的最佳拍档。阿兴默默喜欢着女歌手阿珠(叶丽仪饰),害羞的他选择了将这份真诚炙热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阿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决定帮助朋友抱得美人归。让两人感到头痛的是,一名富商(王青 饰)亦在追求着阿珠,论财力,阿兴和阿汉完全不是他的对手。然而,阿珠并没有接受富商的追求,在她的心中,住着另外的一个人。遭到了拒绝的富商以为系阿兴从中作梗,将怒火全部发泄到了阿兴的头上,孱弱的阿兴不幸被打坏了脑袋。
3少林寺$16,157,801 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
《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着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 《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于承惠 饰)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了起来反抗暴虐的神腿张,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一日,李世民偷渡黄河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王仁则诬陷少林寺内有人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此时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阳,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唐太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威震四方。
制片方长城公司起初邀请了香港导演陈文担任导演,拍摄季节是冬天,场景灰暗,陈文又启用了大量来自河南京剧团的演员进行拍摄,效果不佳。于是,请出张鑫炎来救场。此时《少林寺》的拍摄经费已经花掉了40万港元,但张鑫炎进组之后,却决定将此前的拍摄全部推翻,原剧本是正剧风格,他改为轻喜剧,原来的主演是长城公司的吴刚以及京剧演员,他决定由内地的武术精英出演,并在国家体协的协助下,从七个省选出了全部演员,冬天的场景,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太萧瑟,他就决定等到春天再开始拍摄。于是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故事。
4投奔怒海$15,475,087 许鞍华执导,由林子祥、刘德华、马斯晨 、缪骞人等主演
《投奔怒海》是由许鞍华执导,由林子祥、刘德华、马斯晨 、缪骞人等主演的中国香港剧情片,主要讲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记者芥川在岘港现场采访当时实况。三年后芥川重游旧地,认识了琴娘一家,并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的故事。该片成为香港新浪潮的经典力作,并获得1500多万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艺片票房纪录。
5小生怕怕$13,927,084 刘家荣将执导,谭咏麟、郑文雅、曾志伟等主演。
1982年10月21日新艺城影业公司出品的恐怖喜剧片,由刘家荣将执导,谭咏麟、郑文雅、曾志伟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电台里谋职的阿伦的爱情故事。 在电台里谋职的阿伦(谭咏麟)和谭冠(曾志伟)主持《夜半奇谈》,由于世道不景气、创意缺乏等因素,而逐渐走了下坡,两人为此一筹莫展。正在两人左右彷徨之际,阿伦与寡妇莲(郑文雅)偶然邂逅,一见钟情。却没曾想,原来这段情缘是莲的三位亡夫特地安排下的一个局。在两人定情洞房之日,三个死鬼自认阿莲天生克夫,为了避免阿伦重蹈覆辙,与他们一样同遭不幸,就决定现身吓走阿伦。阿伦被吓走后寡妇莲(郑文雅)自杀,被三个死鬼救下来送进了和以为自已喝了毒药而洗胃的阿伦(谭咏麟)的同一家医院,阿伦(谭咏麟)得知寡妇莲(郑文雅)自杀后决定和她在一起。这时,一个小鬼骗阿伦说只要得到鬼王灵珠,便可化解莲身上的克夫宿命,阿伦决心舍命直闯阴曹地府,平日里的死党谭冠亦冒死相助,可是誓师之日却正巧赶上了七月十四,这一天正是鬼门关大开之期,两人生死攸关,看将如何绝处逢生。
该片是歌坛天王谭咏麟的电影代表作之一,虽说影片不可能如同同期《假如我是真的》那样给他磨练演技,赢得个人成就,但却成功的挖掘了他身上的喜剧魅力,令其真正融入香港电影的主流。影片最为成功的其实不是表演,而是黄百鸣这有趣的剧本。可以说,这是黄百鸣后来打造《开心鬼》系列 搞笑 鬼片的一个灵感之源,以小成本带动大回报的基础,就在于剧本的精妙与灵活余地。影片在当年挫败了嘉禾的野心力作《八彩林亚珍》,坐到了票房第六的排头交椅,这一点为新艺城的崛起更增添了砝码,与同年的《最佳拍档》、《难兄难弟》等片一起主宰了香港电影的市场走向。
6提防小手$11,809,432 洪金宝执导,洪金宝、陈勋奇、叶德娴、元彪、吴耀汉、陈龙、狄威、曹达华、田俊、陈百祥等人主演
《提防小手》是由洪金宝执导,洪金宝、陈勋奇、叶德娴、元彪、吴耀汉、陈龙、狄威、曹达华、田俊、午马、陈百祥等人主演的一部动作片 。影片讲述了两位职业扒手的故事。米缸(洪金宝饰)和烟通(陈勋奇 饰)两师兄弟均为职业扒手,拜贼头金师父(刘克宣 饰)为师并练就了一身扒窃的好本事,每日和金师父、师妹阿Ann四人配合工作,得以财源滚滚。一次,米缸跟烟通到舞厅寻欢时邂逅一女子亚男(叶德娴 饰),并对其一见钟情,两人随之共堕爱河。后来米缸在舞厅见到亚男与一接赃集团的大哥周文生缠绵,心生不忿。事后亚男向米缸说明是她其实是一名卧底督察,接近周文生是为了瓦解他背后的接赃集团,并要求米缸帮她偷取周文生与买家交易的钻石。米缸虽完成任务,却被警探吴沙展(吴耀汉 饰)擒获,而金师父则见财起意,独吞了所有钻石。此时,走私集团已追杀而来,众人拼力逃脱,更从金师父手中夺回钻石。亚男安排两批人在一荒岛的货轮上进行交易,希望将接赃集团一网打尽,但米缸等人在交易时突然发现钻石已被偷龙转凤,才惊觉亚男原来是冒警行骗,实则想借米缸等人之手取得钻石,更想引得两虎相争。经过与接赃集团的一场激战,三人成功脱险,遂赶往机场向亚男施以报复,但众人最后却不幸被吴沙展抓获,锒铛入狱。
《提防小手》是一部革新之作,通过该片洪金宝将套路已尽的香港功夫片带入了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现代动作片。作为一名导演,洪金宝具有敏锐的决断力,他没有躺在过去的辉煌中重复更有把握的老套路,而是适时地求新求变。在片中,洪金宝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都市小偷的形象,非但偷窃手法新颖,武艺和“舞”艺更是一流,生活幽默也是信手拈来、自然而发。他在片中和陈勋奇扮演一对扒手师兄弟,不仅靠师传的“绝活”发了点不义财,后来也用它来对付坏人,做了改邪归正的“义侠”。凭借此片的精彩演出,洪金宝成为了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而功夫片也由此进入了所谓的时装动作片时代。
7龙少爷$10,936, 成龙导演,陈慧敏、冯克安、田丰等主演
《龙少爷》是成龙导演,陈慧敏、冯克安、田丰等主演的一部电影。影片于1982年1月21日在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清朝快要覆亡时,大内总管程如虎私运宫廷珍藏之古物,辗转至广东境内之龙山镇,因种种原因而与当地富户贺金壁之子龙之间发生的争斗。清朝覆亡,大内总管乘乱将古物售与洋人,以图重利,此事为副总管海活极力反对,与程总不欢而散。龙山镇富户贺金壁之子龙,武艺高超,某日与友出游,误入程藏宝之处,幸有王员外相救,免于一死,而此海活却趁机偷走宝物数件,程大怒,更四处追杀海活。
龙某次在岳王庙中,正遇程手下多人欲擒海活,龙便与众人挺身相救,程手下见众人皆怒,悻然而去。程知道龙将海活藏于王员外府内,以为王员外与海活勾结,下令杀海活与王员外。龙为救人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联手将程击败 。
8靓妹仔$10,327,250黎大炜执导,林碧琪、温碧霞等人主演
《靓妹仔》是由黎大炜执导,林碧琪、温碧霞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少女的故事。碧琪(林碧琪饰)是个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少女,她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关爱,在学校也是公认的坏学生,经常被老师责骂。她和三个女同学一起,整日在街上闲逛试衣服,结识小混混,生活毫无目标。很快,碧琪交了一个男朋友(麦德和 饰),他们在歌厅结识,碧琪深深爱上他,但他却只是图一时新鲜,很快抛弃碧琪 去找新的女人。碧琪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一日在街上遇到母亲,被告知最疼她的祖父已经去世,伤心的碧琪更没有了回家的理由,她成了舞女,仍心存一点痴念等待男友折返。堕落的生活没有她想象那么自由快乐,很快,碧琪目睹了一个姐妹沉浸在毒品,一个人被男人抛弃落下地铁车轨(温碧霞饰),昔日好友只剩她一个,深爱的男友回来了,她满心以为可以重新开始,却又只能目睹他被人乱刀砍死。
本片是丽的电视台监制麦当雄从电视界跃入电影圈的第一部作品,不过他只担任监制,导演一职由其弟子黎大炜担任。以西德电影《堕落街》(Christin F。)为故事蓝本,将其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完全香港化,借以反映十几岁的香港少女如何堕落,描写她们不爱读书,沦落风月场所之中出卖色相赚钱。由于大胆暴露香港现实 社会 问题,此片在当年公映时曾引起极大争议。在电影形式的取向上,此片以完全真实的纪实片面貌呈现,务求给观众一种感同身受的震撼,因此剧中少女找寻新人来演出, 用现场收音方式拍摄,阐事技巧、气氛酝酿、演员演出和技术表现各方面大体上都相当成功,堪称为一部出色的商业电影。两位首次演出电影的少女林碧琪与温碧霞表现突出而一举成名,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林碧琪)和最佳包装奖。
9十八般武艺$9,913,242 刘家良执导的动作片,刘家良、惠英红等人参加演出
《十八般武艺》是由刘家良执导的动作片,刘家良、惠英红等人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太监总管李莲英授意义和团内神打、茅山、术士三坛清除叛徒二舵主雷公(刘家良 饰)的故事。清末,太监总管李莲英授意义和团内神打、茅山、术士三坛清除叛徒二舵主雷公(刘家良 饰)。神打坛方少卿(惠英红 饰)与师叔(刘家辉 饰),茅山坛雷勇(刘家荣 饰),术士坛铁猴(小侯 饰)、铁坛主( 朱铁和饰)分头南下广州,寻觅雷公下落。当年雷公掌管云南分舵,因不愿见弟子凭借所谓“神打”功夫抵抗洋人军火徒然丧命,不惜违背朝廷旨意,将义和团云南分舵解散,化名雨伯隐居乡间。三坛之追杀人马皆有争功之心,暗斗不止。雷勇更用无赖(傅声 饰)乔装雷公以引出真身。方少卿与铁猴先后为雷公大义感动转变阵营,但三坛坛主仍欲置雷公与死地。
刘家良执导的功夫名片,和其他功夫片只着重描述一种功夫不同,本片展示的功夫真的是“十八般武艺”尽出了,本片同时是傅声的遗作。故事描述刘家荣及刘家辉饰的神打坛门生,悉清廷下令追杀由刘家良饰演的隐居茅山宗师,遂收买傅声饰的流氓,招摇做法,引诱其现身......
10夜惊魂$9,559,177 梁普智执导的悬疑惊悚片,张艾嘉、郑则仕,任达华参加演出。
《夜惊魂》是由梁普智执导的悬疑惊悚片,张艾嘉、郑则仕、任达华参加演出。影片主要描述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狂,以女性作为目标,并惯用被害者的白色渔网袜将其勒死。探长和午夜节目主持人相恋,并以她作饵布下陷阱,不料捉住的一个人只是暗恋女主持人的痴情客,而真正的兇手已混入电台,正向她发动杀机。
市内发生连串命案,猛龙与老虎仔奉命追查,发现死者皆被刀及白色鱼网丝袜所杀,但苦无破案线索。龙心仪的夜间节目主持人Sissy ,接连遭神秘人骚扰,疑是变态杀手所为,借故保护Sissy为名亲近为实。某夜,变态杀手又再出动杀人, Sissy不甘终日活在恐惧中,自告奋勇穿上白色鱼网丝袜,逗引兇手现身,可是猛龙,老虎仔走失, Sissy变成变态杀手的囊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