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结算时间点
❶ 电影票房和演员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1)电影票房结算时间点扩展阅读
票房结算时间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是六个月结算一次。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演员高片酬也与大量外来资金涌入这一行业有关,很多资金为了让影视项目获得群众关注,不惜高价吸引明星演员加入,同时进行各种恶意炒作。”
曾钫建议,对恶意抬高片酬及恶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进行行政警示,同时建立演员片酬指导制度,大幅超过指导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需要出具说明文件来阐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为降低明星演员高片酬的不良社会影响,曾钫还建议,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不宣传、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励媒体出台收入排行榜。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影视剧宣传中仅以明星作为过度宣传方式的行为。同时鼓励明显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多参与学习,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人生榜样。
❷ 电影票房以多少天票房算的
好莱坞的电影票房统计是按周期算,也就是一个礼拜,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几天. 电影映期下线后在统计的是他的累计票房,也就是票房总收入. 版权买卖是不被算入票房的 北美地区的票房数据和数据分析工作是由一个名为Ex-hibitorRelations的专业统计机构完成的 其中包括一部电影的公映天数、影院数量、周末票房、累积票房和排名成绩,如果进一步再查,只需要点击一个链接,当日上映电影票房成绩、排名和累积票房历史排名都可以一目了然。
❸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❹ 突然想问,一般电影零点场票房到底算哪一天的
零点场,即当日零点开映的场次,零点场票房是指一部影片上映首日,零点场次的票房之和,即我们常说的午夜场票房,是算作播放当天的票房。
比如阿凡达全国公映日是2010年1月4号,那么在三号晚上24点之后,即四号零点的时候,安排场次放映,这就是零点场。在这个时间段收获的票房,即为零点场票房,零点场票房高并不意味着该片的最终票房就高,也不意味着其质量就高。
零点场一般是一些大片才会做的活动,因为平常这个时段,已经没有人去影城看电影了,只有很让人期待的大片才能吸引影迷第一时间观影。(当日一些粉丝型电影也会有)
(4)电影票房结算时间点扩展阅读
1、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干隆征战大小金川时,军中满洲人多,因行军万里,一路无聊,始而思念家乡与亲人。
为此,八旗子弟兵自编词、曲,即子弟书,以自歌自娱。歌唱者需持有执照,所谓唱票,这些业余歌唱者之间就互称为票友,以后票友就成了业余演唱者的代称,清中叶以后,八旗贵胄嗜爱戏曲成风,并以演唱戏曲为乐。不过他们演唱不为生计,故谓之票戏。
演唱时票友们汇集一堂,其汇合的地点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当规模。
后来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常州、苏州、台湾、四川、济南、香港、澳门、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学、中学、工厂、农村、街道、茶楼、饭店、公园等到处都有。
2、票房的发展
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如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有不少人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花脸黄润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近 年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❺ 电影票房计算多久 一般都是一个月但也有例外
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电影的票房都是怎么计算的,是计算哪一段时间内的,还有就是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有哪些,这篇文章就跟朋友们简单的聊一聊吧!
首先分享一些影响票房的因素第一个就是档期,影片在什么档期内进入市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同档期是有不同的特点的,在定档期的的时候需要瞻前顾后的好好的选择,不要匆忙且盲目的就选择了档期。有同类题材的影片上映之时就不要前后紧挨着上片,不同的档期还要有不同的策略。
还有一个影响票房的因素就是一定要做好营销,电影市场就是以商品交换的形式而提供影片和放映的场所,需要经过宣传策划的手段达到产品推广的这个目的。 关于电影的营销策划宣传一定要有诱惑力,宣传投资、演员、花絮、导演阐述、拍摄趣事等,对影片的包装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电影票房统计哪一段这个话题,其实这个问题是取决于电影的口碑如何的,如果这个电影的口碑非常的好是一个爆款那么院线肯定是加映很久,于是票房一定就能水涨船高,而放映的时间一定就会拖的更长统计的时间也就拉长了!
而如果一个电影的口碑扑街了,那么院线再去放映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赔钱的情况,那么肯定院线就不会愿意了,所以统计的时间相应的就会短上不少了!这一条大家一定要考虑到!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电影的票房都受什么影响,以及会统计多长时间的一些信息,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影迷们又或者是关注影视行业的投资者们一些有用的知识!国内电影行业一定会有新的发展,现在很多的影视公司股价都处于低位可以择机布局!
❻ 电影票房怎么算
1、10亿票房指的是累计门票收入。
2、电影上映,一天都会有票房统计。实时票房可以到中国票房网进行查询中国票房网。
3、票房利润分成方法:
在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
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
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6)电影票房结算时间点扩展阅读: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❼ 票房截止时间
两周左右。据资料显示电影票房持续一般只从上映到全部下架的时间,部分电影不同,因为如果大卖有可能会加时间,一般电影都在两周左右。
❽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