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线大片 » 水街电影院

水街电影院

发布时间: 2023-01-17 16:59:10

㈠ 黄山市屯溪老街和黎阳水街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黄山市屯溪老街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黄山市内最热闹繁华的一条商业街,其名声远扬,每年也会吸引着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游玩。黄山市黎阳老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跟屯溪老街隔江相望,素有”唐宋之黎阳,明清之屯溪“的美誉,经过旧城新造后,这里已经成为集餐饮、休闲、文化、零售为一体的综合徽文化休闲街区,古建筑和现代建筑相融合,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色建筑和民居老宅,古今合璧很有特色,还有不少博物馆,来这里会有很好的游玩体验。走到屯溪老街尽头,经过西镇桥往南就是黎阳老街。这里经过老街新造获得新生,改造完成的黎阳in巷已经是国家级AAAA景区,新老建筑相交融合,古今风格交汇颇有特色,显得古典又时尚,转角之间或许就有意外收获,可以看到最经典的徽派建筑,也会有现代风格的咖啡屋和电影院呈现在你眼前。这里也没有像屯溪老街有着那么浓浓的商业气息,显得相对清静优雅一些,沿着溪边行走,惬意悠哉。沿街还会很多饭店、茶店、酒吧、商铺,休闲购物很现代化。

㈡ 正在“消失”的城市——南宁

每天下班高峰期路过民族大道的时候,都忍不住抱怨几句堵成狗了。想起小时候坐在28寸自行车后座的我,那时候觉得南宁的道路特别的宽敞,去哪都四通八达,路上只有稀疏的几辆汽车。

(图/南宁高楼迷)

现在的南宁越来越有大城市的模样,高楼商场越起越多,城市也越来越美丽,南宁也变得熟悉又陌生。一些东西在重建之后变得更好,而一些东西却永远的消失了。那些斑驳的回忆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曾经的美好也化作无尽的遗憾。曾经那些熟悉的地方,想念的味道,如今在哪里还能找到?

【 一、消失的地标 】

1.北大客运站

北大客运中心紧靠城市快速内环道,是南宁市作为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的公路交通枢纽站点之一。这里曾经是南宁人流量最多的客运站。

由于在营运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交通拥堵,特别是逢年过节时导致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大。北大客运站在2013年正式停用,整体搬迁至西乡塘客运站。

(图/网络)

以前的北大客运站一片繁忙,自从搬去西乡塘客运站之后,就被废弃在那里。直到2017年11月北大客运站被拆除,正式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历史。根据改造规划图可以看到,北大客运站未来将会改造为住宅区。

(图/南宁高楼迷)

2.民族商场

民族商场坐落于最繁华的朝阳商圈,曾经有南宁最火的休闲娱乐场所,南宁最早的卡拉OK歌厅,也是南宁人最爱去的淘货圣地。以前如果家里要买音响器材和电子产品,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去民族商场。

(图/网络)

2017年7月,有消息传出民族商场即将拆迁,原址或将新建一个城市综合体。陪伴了南宁人28年,要说再见了。

(图/南宁圈)

我家里还留着十几年前在民族商场买的DVD机,那时候的零花钱都攒着去买各种动画片光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DVD机早已被淘汰。时过境迁,如今的南宁多了许多现代化大型购物商场,28岁的民族商场也褪去了喧嚣和繁华,就像DVD机一样被时代淘汰。

3.朝阳人民人行天桥

1985年,广西第一座人行天桥在南宁落成。当时朝阳路、人民路百货大楼一带人流量非常大,人们为了赶时间直接闯红灯,造成了不少交通事故。为了缓解十字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南宁政府投资50多万元,建造这座天桥。

(图/南宁电视台)

有了这座天桥,人们就几乎不再闯红灯横穿马路,交通秩序好了很多。那时候天桥上还有很多卖小商品的,鸡蛋、包子、手工艺品等,各种各样都有,而且价格很便宜。

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后,天桥已经锈蚀严重,而在技术上又不适宜进行加固。于是,南宁政府决定将天桥拆除。当它不得不与南宁人说再见时,许多市民都前去合影留念,有的人则是想最后走一次这座天桥。

4.中华电影院

中华电影院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南宁最老的电影院之一。1932年由广西督军谭公馆改建而成,那时叫做中华大戏院,以放映为主,1946年9月才更名为中华电影院。当时中华电影院算得上是南宁数一数二的大影院,整个影院可以容纳2000多人。

(图/@老豆有话)

随着南宁上档次的星级电影院的不断涌现,万达影城、红星电影院、百老汇影城等设备先进,服务优质的电影院相继开业,传统老式中华电影院也在竞争中慢慢的没落了。2013年永恒时代影院斥巨资对中华电影城进行装修升级,中华电影院也变得更现代化。

2017年随着南宁三街两巷项目的开展,中华电影院也被拆除了。南宁的民国建筑,如今又少了一座。

5.老水街

关于水街名称的来历,众说纷纭。据说解放前,步行街、华强路一带的居民都要经过这里到邕江挑水吃,成条街水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说,水街之前是因为是卖水的,才有“水街”之名。还有人说,水街是因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内涝浸泡而得名。

(图/网络)

无论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种浓郁的南宁风情。水街,代表着南宁的传统,是最南宁特色的老城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街菜市的经营品种丰富,几乎涵盖所有农贸产品,不仅货色上乘,而且品种齐、价格较其他菜市低廉。

(图/网络)

水街,不仅承载着南宁长达百年的商贸记忆,也是南宁传统美食文化的发源地。有人说水街是南宁人的胃,而现在那些老水街的美食都迁往各处,再也找不到纯粹的老水街味道。

6.南棉纺织厂

在上个世纪传统工业发展最繁荣的八九十年代,北湖片区聚集了纺织厂、烟厂、味精厂等制造业国企。每一个厂区都自成一区,有着自己的生活区,南宁棉纺织厂就是其中之一。

(图/网络)

南棉是原南宁棉纺织厂的简称,在老南宁几乎无人不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老南宁心目中辉煌灿烂的工业代表。当时,北湖路,友爱路,衡阳路,中华路的大片区域,都是南棉纺织厂的厂区和生活区。

(图/网络)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改革,转型不成功的国企一个接着一个破产,繁华不再,留下一地杂草丛生衰败萧条。不过这块土地即将迎来新生,旧城改项目即将开工,未来这里高楼林立,见证了南宁工业时代的“南棉”将成历史。

7.临胜街

在南宁,人人都知道中山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山路的尽头还有一条临胜街。但一说到天福香老友粉很多人就恍然大悟,原来那条街叫做临胜街。

(图/@邱岗诚)

虽然处于市中心,但与周围的繁华格格不入。早年的临胜街很热闹,巷子里还隐匿着许多老南宁才知道的美食,代表着老南宁的味道。

(图/网络)

后来许多人都搬出这条巷子,临胜街也渐渐老去,还是要跟南宁人说再见了。天福香总店搬走,低矮老旧的房子也被拆掉,临胜街最后也只能存在在南宁人的记忆里。

8.圆湖花鸟市场

我小时候能去逛花鸟市场比去游乐园还高兴。花鸟市场除了花还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东西,很多人会来这里斗蟋蟀、玩鸟,除了花卉盆栽,土狗家猫以外,还有许多野生动物和真假难辨的古董。

(图/网络)

园湖路花鸟市场在过去是南宁人休闲娱乐,选购花卉宠物的首选之地,曾荣获"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称号。虽然南宁后来有了其他的花鸟市场,但还是圆湖路花鸟市场的人气最旺,最热闹。

(图/网络)

尽管如此,园湖路花鸟市场还是被拆了,因为南宁高速路发展建设发展的需要。圆湖花鸟市场于2011年3月16日拆除,南宁的一张城市名片也就这样消失。

9.桂剧院

像我这样的90后很多都不知道南宁原来还有一座桂剧院,你或许想不到它在哪,如今的百货大楼对面的钻石广场,其前身就是桂剧院。

(图/@老豆有话)

上世纪50年代,是广西桂剧的黄金时代。后来,桂剧院除了演出桂剧,还安排各种演出,粤剧、京剧、评剧、彩调、话剧、杂技、歌舞等,每场上座率都很高。

后来,随着南宁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桂剧院也不得不以放映电影为主。1988年,桂剧院计划拆除重建。从此,桂剧院也就只能从南宁的老照片中看到了。

【 二、消失的乡音  】

1.南宁白话

南宁的方言有好多种,郊区地区说平话,武鸣邕宁等部分地区说壮话。不过大多数的老南宁都还是说南宁白话。"白话"是粤语的俗称,南宁地区的白话其实就是粤语的一支。

虽然南宁白话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现在会说白话的南宁人越来越少。年轻一代的我们已经把普通话作为日常用语,白话只用来跟家人交流。我们的“南普”说得越来越流利,却逐渐忘记了我们从小讲到大的白话,甚至没有教下一代讲白话。

前段时间网上还流行一个《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我看到南宁那一栏心都凉了。只有13%的南宁少年儿童能熟练掌握方言,在全国来看是倒数的几个城市之一,甚至比深圳这个移民城市还要低。

再看其他几个年龄段的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南宁白话的熟练度是一代人比一代人低。

虽然这些数据并不一定百分之百准确,但在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感觉到南宁白话的日渐消亡。走在成都、重庆、广州这些城市的街头,听到的基本都是四川话和粤语,而在南宁大家都更喜欢说南普。

【  三、消失的技术  】

在老几辈人的心里,有一门手艺才能走天下。所以在老南宁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传统的手艺活。我们这一代人都不那么在意手艺活了,你还记得那些消失在南宁街头的老技术吗?

1.磨菜刀

十几年前在老街小巷经常能听到“磨菜刀咯”的吆喝,高亢悠长的吆喝声成为了街道上独特的音符,也成为了几代人的童年记忆。

(图/网络)

我外婆家的菜刀跟我的年纪差不多大了,钝了就拿去磨一磨,就又跟新的一样了。也许磨刀这一行很不起眼,却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工作之一。现在磨刀人已经不多,一个老行业正在逐渐萎缩,这也许就是工业时代与传统手艺不可调和的矛盾吧。

2.修鞋

现在如果鞋子坏了,第一反应一定是再重新买一双新的。但是在老南宁的心里,鞋坏了就应该拿去补,补好了重新穿。以前老街附近都会有几个补鞋摊,一把小椅子,把工具摆在地上就可以开始补鞋。以前鞋子坏了我妈就会拿去路边补,一双鞋子可以穿上好几年。

(图/网络)

现在的我们不会再去补鞋,坏了就丢掉换一双,而不知不觉中补鞋摊也渐渐消失在了南宁街头,补鞋摊成为了只在小时候存在的记忆。

3.挽面

有一首俗谜:“四脚相碰,四目相向,一人咬牙根,一人在忍痛。”说的便是挽面。专为人挽面的阿姆用线将女人额前、鬓角的汗毛拔掉,修出弯弯的月牙眉。

(图/网络)

小时候在朝阳广场一带还能经常看到挽面。以前爱美的南宁姑娘都爱去挽面,阿姆们一双手,几根线便能使脸蛋容光焕发。后来,随着现代美容技术的发展,挽面也渐渐消失在城市中。

4.裁缝

我外婆告诉我说,她们那个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找裁缝做新衣服,有一件新衣服可以高兴一年。到了我妈这代,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缝纫机,因为当时流行的嫁妆就是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和手表。

(图/网络)

到了现在,买衣服越来越方便,甚至都不用出门就可以买衣服,很多门店也会提供改衣服的服务。人们已经不需要找裁缝,这一行也就这样慢慢没落,需要做衣服改衣服的人也不多了。

【 四、消失的老物件 】

1.万力啤酒

万力啤酒是真正的南宁老品牌,南宁消费者的本地化情结十分强烈。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喝万力啤酒,大多数南宁人见证了万力品牌曾经的辉煌及没落。

2001年,青岛啤酒收购万力啤酒厂,迅速执行品牌替换策略,直接用青岛啤酒大众型替换万力啤酒。曾经南宁人熟悉的万力啤酒不复存在,但还依然记得那句“行万里路,喝万力啤”,陪南宁人一起走过成长的历程。

2.铁鸟酱油

铁鸟成立于咸丰年间,最兴盛的时期是80到90年代,在当时年销售量就达到一千多万。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用铁鸟酱油,后来还有铁鸟黄皮酱,是南宁人吃卷筒粉、粉饺的标配。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三四块一瓶,便宜又大碗。

现在的铁鸟连年亏损,经营已经很困难。最近已有消息传出,铁鸟酱油就要停产了,作为南宁人的我不禁惋惜,多年来铁鸟已经成为南宁人的一种记忆,小时候的味道也许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3.多丽电风扇

多丽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南宁市电风扇厂,至今也有几十年的历史。现在,人们祛暑降温的首选就是空调,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夏天都是在大葵扇和多丽电风扇的陪伴下度过的。

(网络配图)

直到现在我家还有这样一台风扇,用了十几二十年还没坏,质量非常好,虽然夏天也未必会拿出来用,但也舍不得丢,或许这就是一种情怀吧。发展到现在,多丽已经不仅仅生产电风扇,还生产吸油烟机、暖浴器、电子消毒柜等各种家用电器。

4.童乐牛奶

童乐牛奶是广西的一个老字号牛奶品牌,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养育了好几代广西人。记得以前只要订牛奶,就会给家里配一个奶箱,每天早上有人把牛奶送到家门口。只要一开家门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

现在很少人会订新鲜牛奶来喝,更多的是去超市买几箱回家囤着。而童乐牛奶也越来越少见,现在南宁人更熟悉的是皇氏、石端口这些品牌,却忘了陪伴我们长大的童乐牛奶。

5.邕江肥皂

南宁肥皂厂是曾是广西最大的洗涤用品企业,当时的主要产品就是这块小小的邕江肥皂。21世纪初,该工厂倒闭,拥有七十年历史的企业烟消云散了。后来邕江肥皂由南宁香臣日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二十年前,邕江牌产品是日用品批发店里销量最好的,但现在市面上基本已经见不到。

6.荷花味精

荷花味精在广西曾经家喻户晓,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都会有这么一袋透明包装的味精,它诞生于南宁味精厂。2011年北湖路的荷花味精厂被拆除,原本遍布南宁大超市和小商店的荷花味精厂房就这样倒下了。

现在印着荷花的荷花味精在市面上已经很少出现,在大型超市和老旧小区的商店都没了它的身影,作为老南宁人的记忆就这样消失了。

【 五、消失的零食 】

1.白柠檬汽水

小时候最喜欢喝的饮料不是可乐也不是雪碧,而是南宁本土的白柠檬。那时还流行这么一句话“白柠檬,博你懵”。和啤酒瓶一样是玻璃瓶子装的,一块钱一大瓶,味道有点像雪碧还有点柠檬味。

(图/网络)

那时候大人喝万力啤酒,小孩喝白柠檬,简直是每个南宁人的童年记忆。那时候喝饮料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能喝一瓶白柠檬就像得到了全世界。不知不觉白柠檬就消失了,现在想喝都买不到了,还真是怀念。

2.强力润喉茶

小学的时候一到课间大家都会跑到小卖部买5毛钱一杯的润喉茶,喝起来喉咙凉凉的,和辣条简直是课间标配。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的时候不是去买水,而是人手一杯冰的润喉茶。

(图/网络)

这个润喉茶可以说是南宁人上学时必不可少的零食之一,现在在小商店转转或许还买得到。还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价钱,回忆满满。

3.6点半豆奶

五毛钱一袋的6点半豆奶,每日早餐必备。现在已经找不到这种袋装的,市面上都变成了玻璃瓶装的。不过我觉得还是袋装的6点半更有小时候的感觉。

(图/网络)

4.哨子薄荷糖

小时候一毛钱两颗,两片糖可以像纽扣一样互相扣上,中间有一个孔。放在嘴里,没化之前可以“嘘嘘嘘”的吹几分钟。那时候,吃哨子糖可神气了。一定要在听众最多的时候放进嘴,一边吹一边吃。

(图/网络)

5.大大泡泡糖

这一定是80、90后小时候必不可少的零食,一毛钱一颗,两颗一起吃就能吹很大的泡泡。小学的时候,要是谁不会吹泡泡肯定被同学笑死。还经常比赛都谁吹的泡泡大,结果被粘得一脸都是泡泡糖。

(图/网络)

2007年,大大泡泡糖所在集团被箭牌公司收购,陪伴了一整个童年的大大泡泡糖也就消失了,只能留在童年的记忆里。

6.娃娃脸雪糕

娃娃脸雪糕也叫花脸,是奶油和可可混合的,几毛钱一个。可可色的帽子、眼睛嘴巴,奶油色的脸。在至今的记忆里那都是最好吃的雪糕,那时候总是考虑先吃帽子还是先吃脸,吃一个能高兴一整天。小时候吃的都是南宁罐头厂出产的,现在已经没有了。不过伊利出了类似的,2块钱一个。

(图/网络)

7.无花果丝

极简风格的黑白色包装,“无花果”三个大字。酸酸甜甜的无花果丝,总能让人回味无穷。80后、90后十大怀旧零食之一,早在十多年前,几乎每一家路边小商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小时候每天都要花一毛钱享用。

(图/网络)

以前的南宁好小,连琅东都是菜地,现在的南宁很大,到处都是楼房。现在的南宁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我们每年都惊讶于南宁的变化。

南宁这座城市,在不断的消失,但与此同时,也在跟我们一同成长。

㈢ 盐城有什么好玩的景点,白天夜晚都要有,寻求详细解答。。。还有电影院在哪里。。。。

我就是盐城市区的,希望解答可以帮到你.~

先说景点,有新四军纪念馆,盐渎公园(新建两三年),人民公园(比较古老,有游玩设施,不过比较老旧了吧),最近貌似又弄了个盐城科技馆,还没去过。还有个比较有特色的,盐城水街,元宵和中秋都有灯会的人会比较多很热闹,平时还好,是仿古建筑群~~如果是国庆的话应该也会有不少人的吧,里面也有小吃什么的~~

咱们盐城也只能算个小城,晚上的话那就是最市中心比较热闹,乐天玛特(时代)超市前的中茵海华广场周围就是一圈商业购物、美食圈。还有盐渎公园南门的东进路是一条美食街。有时候有啤酒节或者美食节,海华广场也会摆出大大小小的各地特色美食摊位的,很是热闹。要是想吃烧烤的话金鹰对面的一条小巷子里的大胡子烧烤很有名~~不过市中心最近在建地下商城什么的,在整修,显得乱乱的~~

逛街买衣服的,牌子的自然不必说就在市中心大大小小专卖店了。要是想淘到实惠又好看的年轻人的衣服的话,海华广场往东走,走到个有自动扶梯的地方,上二楼,那边的衣服多为年轻人喜欢。还有鑫天地商业街,还有浠沧商业街~~

看电影的话就到铜马广场旁的铜马国际影城~~

㈣ 花厅水街影剧院今晚有什么电影

花厅水街影剧院今晚的电影应该是叶问

㈤ 南宁哪里的电影院比较好

当然是朝阳附近的青云街的万达电影院

㈥ 仁寿水街电影院什么时候开门

2022年12月15日。
国家电影局官网发布《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2022年12月15日陆续恢复电影院营业。
仁寿水街电影院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普宁街道富加路68号万景天府长平文化水街一期5号楼2楼1号。

㈦ 带你逛逛成都的铁像寺水街

到过成都的人大多知道太古里,但却鲜有人知道铁像寺水街,虽然她们像俩姊妹,都是依古刹而建的商业街。

铁像寺历史悠久,明万历十八年,掘地,得铁铸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四十年代初,爱国高僧能海上师进藏学法后,将其开创为汉族地区七所袼鲁巴金刚道场之中唯一的尼众道场,来寺闻法修慧朝拜的信众盛多。寺里的大雄宝殿系成都仅存不多的明代建筑。

铁像寺水街因毗邻铁像寺得名,她身处成都高新区南,在被誉为成都华尔街的天府二街和繁华的天府一街之间。东面不远处是成都的地标建筑之一环球中心,南面紧挨世豪广场、伊藤洋华堂、鹭州里等大型商业综合体,西面是剑南大道和绕城高速出口,北面是环境优美的锦城湖公园。身处这样得天独厚的黄金地段,水街显得很是娇宠。

水街的门牌坊是大理石材质,古朴、华丽,与铁像寺的大门并排着。走过门牌坊,眼前横着一条小溪,贯穿整条水街始终。溪上间距横跨着六座微缩的成都历史名桥,连接着小溪两岸的街铺。而这六座桥的名字你一定耳熟能详:通锦桥、高升桥、洗面桥、驷马桥、万福桥、万里桥,它们像是一段浓缩的景象,娓娓讲述着文化名城成都的历史故事。

沿溪两岸,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各具特色的餐馆、茶楼、酒吧和咖啡馆,其中最接地气、最聚人气的要数陈锦茶铺。茶铺靠着戏台,戏台下宽敞的坝子摆放着茶桌和靠椅,既可看戏,又可喝茶。茶水收费合理,15到25元不等,大众消费。戏台上经常上演川剧及其他各类演出,有时还放坝坝电影。如遇冬日暖阳,坝坝里便人满为患,一位难求。人们晒着太阳,喝着盖碗茶,扯着闲龙门阵,享受着成都的慢时光,直至日落西山,一盏清茶味寡色淡。

小资和文艺青年最爱去打卡的是一家名为“轻安”的艺术集合空间,这里集素食、家事、书品、雅集为一体,静谧、优雅、纯净。平日里信马由缰的意识,到了这里也变得格外温顺,似乎还能听到停歇下来后的喘息。院外的梨树已经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子,隔窗望去,不仅让人回想起曾经的年少时光。

都市的白领、金领爱去的是几家古色古香的高档茶舍,其中不乏大佬,比如马云。“浣月茶舍”的老板时常指着一靠窗的位置向客人介绍,这就是马云曾经坐过的茶位,仿佛那椅子上还留有马云臀部的温热。当然,客人们定会淡然地笑一笑,但也不拒绝在马云的位置上坐一坐,希望能沾点阿里巴巴的传奇和名人的福气。

在“浣月茶舍”的对面,有一家金丝楠木展馆,很是高、大、上。进入展馆,有一种帝王的感觉,书桌、靠椅、摆件,在一束束灯光照耀下,闪着一丝一丝的金光,勾引着你的欲望。当然,如果你经不住诱惑,想把一两样摆件搬回家,价格定是不菲的,你自己掂量。

水街不长,在靠天府一街的尽头,是一座塔,名回澜塔,取韩愈《进学解》中,“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到”而得名。借鉴了邛崃回澜塔之形,取其回水安澜之意。整座塔为七级六边形砖塔,通高20米。有趣的是,塔的对面是天府国际社区天主教堂的现代钟塔,两座塔交相辉映,中西文化的共融,寓意着成都这座古老城市对不同文化的包容。

水街的另一端出口,掩映在一片紫藤浓荫之中。别小看这紫藤,它可是来自明代新都状元杨升庵纪念园——桂湖公园,由杨升庵亲手所植,距今已有500多年树龄的中国紫藤王。工匠们把分株成活的紫藤移植于此,才形成了这一片承接了500年历史的浓荫。

如果不喝茶,逛铁像寺水街一个小时足矣。闲庭漫步中,你还可以欣赏水街的各色建筑,融合了川西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精髓,演绎着上善若水,街巷合院和闲适安逸的美好生活景象。还有邻水成廊的艺坊,为四川传统的穿斗结构,青瓦屋面,再现了乡土木构的魅力。

我很喜欢铁像寺水街,有时间就会去逛逛。它仿佛是成都的一个缩影,时髦中不乏老成都的风貌,快速发展里有着慢节奏的生活,每行走一步,都像是温习老成都宽窄相济,快慢相融的底蕴。

㈧ 都江堰水街私人电影院有没有唐人街探案

有肯定会有的。

㈨ 水幕电影的相关信息

号称全国最大的南京水幕电影因花费过高无力承受而歇业。政府花巨资投入的大手笔文化工程却落得草草收场的命运,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而令人费解的是,此类事件并不鲜见。不久前,同样是在南京,“天价路牌”也让百姓一肚子怨气。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城市的确需要文化来装点,但文化并不是“烧钱”了事。有关专家指出,南京水幕电影歇业的背后折射出了文化过度消费的现象。为何吃力却不讨好,我们的政府部门的确应该三思了。
2000年9月,南京市鼓楼区政府投资1600万元从英国引进水幕电影,成为南京山西路市民广场的一大亮点,中间曾放映过好多年,后来逐渐减少,直到如今停放,不过11年时间。 水幕不同于一般银幕,所放映的电影胶片需要特别制作,“当初从英国进口的电影,价格约为5万欧元,然后请英国的工程师乘飞机过来,现场剪辑制作,配合声、光、电等设备,这样才能体现出效果来。”南京湖南路山西路地区管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一部水幕电影的成本相当于一台高质量的晚会,三部影片差不多就要花费200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成本限制了引进影片的数量,几部电影循环播放几次之后,市民们便失去了观赏的兴趣。
水幕电影的成套播放设备也很“烧钱”。以南京市山西路的水幕电影为例,它有3组激光发射器、4台电脑星光灯、1台流明数码影像投影机,还包括污水过滤系统以及湖底下的潜水棒,因设备引自国外,许多配件出现质量问题后都不好找匹配的,单单是大检修的花费,一年就得十几万元。
不仅如此,水幕电影放映的成本也很高,每放一次电影需要2万余吨自来水,每场电影的水电成本都在8万元至10万元之多。水幕电影运行管理方南京市湖南路管委会亮化科刘科长大吐苦水:“每个礼拜放一次,一放就是8万块钱,每个礼拜放8万块钱,没有哪个单位能承受得起这样的开销。” 记者了解到,不仅是水幕电影,江苏省其他城市也有好几处大型水景工程由于运营和维修费用过高而慢慢变成城市的“死角”,而这不过是文化过度消费的一个方面。
2010年被拆除的镇江“巨蛋”体育馆便是一个典型。镇江“巨蛋”高48米,最大直径38米,里面嵌着一个直径28米的通透“蛋黄”。该项目建于1999年,当时作为“神州世纪游”活动开幕式暨新千年庆典的全国10个分会场之一,镇江不惜花费重金。建成后的“巨蛋”红极一时,然而,接踵而来的是,由于建设成本过高,后续资金无法到位,导致体育场配套设施全无,“世纪巨蛋”只能沦为“空壳废蛋”,镇江旅游开发区因此损失建设费用4000多万元。
盐城市的海盐历史文化风貌区工程亦是如此。建设花费13亿元,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作为展示海盐文化的仿古建筑群——水街,总投资3.1亿元,但其运营状态却门可罗雀。漫步水街,游人寥寥,除了少数几家酒店和小商铺开着门,其他房屋均大门紧闭。一位经营特色小吃的店主告诉记者,一年当中,只有元宵节这里才能热闹一回,平常日子和其他的一般节假日,水街冷冷清清,“有时候,好不容易来了个旅游团,也只是走马观花,根本没生意可做,照这样下去,我们只能搬出水街了”。
据调查,水街整体商户入住率竟还不到40%。对此,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的解释是,“事物发展得有个过程嘛,而今没什么人,以后肯定会有的”。
前不久,南通市首座五星级影院101国际影城对外运营,这个号称江苏首座播放4D电影的豪华影城,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设计装修投资2000万元,引进美国空气净化系统及进口美、英电影环音系统等先进设备,观众看电影时如置身于森林中,能感受到逼真、震撼的音效。“建设方的良苦用心”却不招市民待见,“打着4D豪华影城的旗号,看场电影就要百十来块,一般老百姓谁有这个消费能力!”市民王先生直指影城不切实际,“希望建一些中低档的电影院,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电影。” 记者在采访中切身体会到,一方面群众有文化消费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政府提供的文化消费却不为群众所接受,耗资兴建的一些文化工程老百姓不“买账”,陷入了发展困难、无以为继的困境。对此,有学者认为,这根源于政府在决策时不切实际,动辄标榜“最大最强最好”的偏差,再加上城市间互相攀比,追求豪华,轻视实用,导致文化过度消费。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俞香顺教授表示:“文化的过度消费与整个消费主义社会风尚、社会心理息息相关,‘极视听之娱’,追求形式快感,但内涵缺失。高成本、收益甚微的文化工程在某种程度上也迎合、折射了这种风尚、心理。这些工程因为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所以往往半途而废。”
“一定的文化消费水平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老百姓的经济实力没有到那种消费水平,追求高端化的文化消费只会造成资源、场地以及资金的浪费,最终落得‘吃力不讨好’的下场。”淮阴工学院副院长江应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不仅如此,文化的过度消费会导致文化市场的恶性循环。‘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具有内涵的一些文化项目往往无法进入市场,并因此造成文化产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畸形局面。”
那么,如何使文化发展走向科学理性,如何避免文化过度消费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管向群指出,一项文化工程的上马需要市民的听证,政府应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文化设施应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既要满足“大众”的口味,也要照顾“小众”的需求;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应当更多地考虑扶持社区文化、民间文化,满足百姓的实际需求,而不应贪大求洋盲目跟风。”管向群说。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17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88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3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4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09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1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55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3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4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