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看小时代遇到朋友
A. 小时代4电影的结局到底是什么,电影看完我都没有看懂!
电影首先停在林萧和陆烧的互相回眸上。然后画面就黑下去了,这里是一个接近半分钟的黑屏。不得不说,GJM胆子还是很大的。一般观众很难承受电影院里这么长时间的黑屏。然而,这个黑屏里,依然有信息量,是什么?是声音。
整个约半分钟的黑屏被拆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彻底的安静,很多观众以为,电影到此结束了。(确实,我前排有两个观众已经起身了,刚要走,又被紧接而来的声响吸引,坐了下来)。第二段声音,是关键的信息量获取:一种大范围燃烧的声音,同时声场中段是人的呼喊声,声场最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消防车声音。(这段信息量,对不熟悉小说的观众来说,是不知所云的。但是对熟悉小说的粉丝来说,是致命的。从这里开始,不同的观众开始分化,信息量的获取不均等,导致观众走向不同的结局,以看过原着和没看过原着为分水岭。)黑屏最后一段,是一阵高跟鞋的声音。然后画面再起,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人背影,往别墅里面走,她打开门,然后就是一个在国产电影里算得上非常牛逼的一个长达八分钟的一镜到底“长镜头”……(我掐了表的- -)
八分钟的长镜头在国产电影里不多见,但也不至于让我觉得牛逼,我之所以认为这个镜头牛逼,是因为这是一个回溯镜头:GJM把四部小时代电影里各种标志性的场景和经典段落用一个具有浮空感的【灵魂视角】(划重点,后面具体说)长镜头串连了起来,在一个长镜头里呈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难度比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的八分钟要难多了。而且,看幕后采访里GJM有提到,这个长镜头的画面都是重新拍摄的,并不是用之前电影里的画面来剪辑——这意味着所有曾经的场景、道具、服装、现场陈设,都必须恢复原样。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这个长镜头牛逼。(这个镜头有挺多可以分析的技术点,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他中间究竟用CG做了几次剪辑缝合,不过这都属于技术党的范畴了,不在我这个文章的讨论范围。)
镜头回来以后黑衣女人转身,原来是林萧,她盘着头发,看着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了。然后她听见开门声,回头,看见顾里南湘唐宛如开门进来,她们抱怨林萧早到,顾里让唐宛如赶紧打开香槟,然后几个人换上高中的校服,站在客厅里跳曾经的友谊地久天长,几个人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结束。对于没有看过原着,并且对画面中和台词中的信息量不深究的普通观众来说,这就是第一重Happy Ending的结局:
【第一重结局:四姐妹人到中年,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每年都依然会约好一个时间,回到曾经一起居住的别墅聚会,怀念曾经一起的青春年华。】
而看过原着,并且善于抓取信息量的观众来说,这8分钟的长镜头看完,却足以推导出让她们痛不欲生的第二重结局,这是一个遵循原作的Bad Ending:【林萧作为唯一的生还者,另外三人死于火灾】。为什么?我只列举一些我抓取到的信息量,可能有遗漏,欢迎补充。
1、林萧穿的是黑色套装,另外三个女孩穿的都是纯白色的衣服,林萧在三部电影中,只有两次穿过全身黑衣:顾里爸爸的葬礼,崇光的葬礼。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具有非常明确的暗示。而另外三个女孩儿全身纯白的衣服,同样暗示意味极其强烈,天堂里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走进别墅之前,大门口曾经挂着的一幅画,而现在没了,变成了空白,而且镜框的玻璃是破碎的。
3、别墅里的家具全部用白布封存。
4、唐宛如的台词:林萧,你每年都这么早到,你也太想我们了吧。(注意,如果三个女孩儿依然健在,平时就算她们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电话联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回到曾经的地方,说“太想我们了吧。”而每年一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于清明节的扫墓。
5、顾里台词:“都说了我们每年都会回来啊,还用白布盖得这么严实,好麻烦啊。”在中国的传统里,去世的人,每一年忌日,是会回到去世时居住的地方的,这也是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搬家的原因,因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类似的情节唐山大地震里也用过,徐帆烧纸钱的时候,说不愿意搬家。)
6、林萧听见开门的声音,回头时,是热泪盈眶,并且,她看见三姐妹走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她们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头思考。如果是真实的人,不可能不和她们发生对话和肢体接触。所以,三个白衣应该是林萧的幻觉。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
【第二重结局:当年最后的一场聚会,林萧出门买酒,本来周崇光能够和她一起逃脱,但是周崇光留下来挡狗仔,林萧独自一个人去超市买酒。因此,她逃脱了随后发生的一场大火。而在别墅中所有的人,注意,是所有的人,全部葬身火海。】
—————我是心理阴暗的分割线——————
接下来,是我想要说的,我所认为的真正结局,也就是隐藏得最深的第三重结局。(可能是我心理阴暗吧,和我一样喜欢阴谋论或者心理阴暗的人建议往下看,太玻璃心的姑娘们,建议你们打住。
B. 小时代电影影评3篇
小时代电影影评1
看《小时代》电影之前就在网络上看到了不少吐槽,即便如此还是踏进了电影院。非常对不起郭敬明的是,他一直以为两个小时的梦境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做梦的必要。对《小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简溪一颗似乎没有刷干净的牙。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郭采洁只有顾里,没有Hold姐只有唐宛如。她们两个是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而给我惊喜的则是陈学东演的周崇光。正如Kitty所说,他有个人畜无害天真无邪的外表。拖稿拖得让人无法生气,还一张无辜的脸坐在乱糟糟的家里说:“昨天连我家最后一只蟑螂都走了,走之前还说‘我受不了了’。”结尾的笑容虽然莫名其妙但是也帅哉美哉。再有就是宫洺,我心心念念的凤小岳。平时虽然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但对Kitty和林箫不经意间的照顾。这个宫洺就像是烟花的灰烬,世人只觉得冷,但是只有被这灰烬灼烧的人才知道灰烬的炙热。
当四姐妹脱掉高跟鞋在高架桥上奔跑的时候,当四姐妹失恋抱在一起哭的时候,当顾里说自己就是她们头上的口香糖想摆脱她除非削发为尼的时候,当温柔的南湘为顾里而扇席城巴掌的时候,当林箫顾里唐宛如一起为南湘的服装谢幕的时候;关于柯震东太嫩的颜总让人有走错片场的感觉的吐槽,关于简溪为什么可以丑过卫海但是却还能自信的跟顾源变CP的吐槽,关于为什么顾源他妈会不了解顾里家世的吐槽,关于那张明明林箫刷过简溪却还交待密码的银行卡的吐槽,关于为什么Kitty的锥子脸消失了的吐槽都可以先放一放了。
这部电影最大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个理由,把你最好的姐妹约出来好好挥霍一天。也因为如此,就算我觉得它刷新了我的烂片观,但我仍然会给好评。
崇光在光束下的演讲里说:“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或许这部《小时代》不是属于你的,但我相信在你的心里早已有一个小时代。而这无数个小时代组成了现在这个属于你我的大时代。
《时间煮雨》里写的一样“天真岁月不忍欺,青春荒.唐我不负你。”纪小小,就让我们友谊万岁,长生不老。
小时代电影影评2
我们得到什么,我们失去什么,我们失去的那些东西,最后换来了什么。——《小时代》
故事 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以林萧为视角,讲述了她的好朋友顾里,南湘,唐宛如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
崇光真的得了胃癌,假死改名为陆烧;宫洺是崇光的哥哥;最后简溪走了;林萧和顾里得了子宫癌;顾里有个弟弟叫Neil有个弟弟叫顾准有个弟弟叫Jimmy;南湘和卫海谈过恋爱最后和顾准在一起了;席城替南湘去坐牢了;唐宛如为了救南湘把南湘的妈妈送进了戒毒所了;唐宛如脸上多了一条疤;顾里生日那天他爸爸被钢筋戳死了南湘把红酒撒泼在她头上了;席城给顾里下药而且是南湘让他去的;南湘和林萧闹翻了;除宫洺林萧之外所有人最后都死了……
其实,《小时代》的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描写很到位,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又让人扼腕叹息,就好像手捧清茶听一个有爱有恨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顾里,我最讨厌的人物也是顾里。我喜欢她的理智、冷静、残酷、她的毒舌、她的自控力、有原则、有计划、独立坚强,偏偏我最讨厌的人也是她,我不喜欢她拜金主义、不喜欢她过快的生活节奏、不喜欢她以为自己能够一手遮天。
其实这些不喜欢的背后,恰恰是羡慕;有人讨厌她,因为她太过刻薄;有人喜欢她,因为她是真的坚强;也有人羡慕她的控制力,嫉妒她的资产。众说纷纭。而我不是嫉妒的那个,是羡慕,是喜欢。
郭敬明,也就是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谜。没人知道最后那把火是谁放的,有人猜是周崇光,因为他改名为陆烧;有人猜是宫洺,因为如果所有人都死了,那么他就是最大受益人。不过,我们无从可知,仅仅留下了一场悲剧。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华丽的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它会吞噬稀世珍宝,天生丽质。没有什么能逃过它横扫的镰刀。”我想他说的很对,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永远不会被他的镰刀收割,那就是她们的友谊,如果十年之后,她们四个人还活着,她们一定还可以互相依存,互相安慰,我毫不怀疑。
小时代电影影评3
对于看着《麦田的守望者》、《在路上》、《少年维特的烦恼》长大的我们这一群人而言,对郭敬明其实带着一股天然的敌意——这种敌意和他的身高无关和外形无关,我反感他打着文学的旗号售卖商品,也反感他以娱乐圈的运作模式来亵渎文学圈。读过他的《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之后,我将这些书统统从书架移到了垃圾堆,在我眼中,文学是神圣的,不是能写出几段空灵文字的人,就能称之为作家。
时隔许多年,当看完郭敬明编剧、导演的电影《小时代》之后,我反倒对他一点不反感了——现在的郭敬明卸下了所有的伪装,以商人的姿态赤裸裸地贩卖自己的商品,你可以说他营销的手段有些不要脸,但同时你也必须得承认他的坦诚。
通过艺术、情怀、道德使命的角度去抨击郭敬明和他的电影都是绵软无力的,因为郭敬明从来没说过自己是黑泽明,作为一个商人,郭敬明是合格的,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小时代》也是合格的。我愿意为成功的商品点个赞。
郭敬明开启内地偶像片新时代
很多人都会问,《小时代》作为一件商品到底在售卖什么?
有人喜欢看美男,郭敬明的电影里,几乎全是美男,且品种丰富,型男、花样美男一网打尽,他们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电,又透着不羁,并且都会“买一送一”地脱掉上衣,露出健硕的胸肌和腹肌,
有人喜欢奢侈品,做公主梦,郭敬明把电影色调调得很亮,构造出一个闪闪发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到处都是名牌、豪车、帅哥,并且还在上海最中心地段建造了水晶房子。
有人喜欢看言情小说,郭敬明将近年来最流行的“总裁体”植入到电影中,让冷酷、帅气的混血老板,爱上小兔子一样的女助理;让丑女爱上型男;让豪门恋遭遇更豪门的第三者插足,将言情小说最大画面化。甚至,连那些不可言说的“基情”郭敬明都涉猎到了,有人说郭敬明的这部电影不真诚,在我看来,他唯一的不真诚是因为他个人 爱好 的原因,没有让杨幂、郭采洁、郭碧婷有_的戏份,忽略了正常男观众的感受。
说郭敬明的的《小时代》是一件极其合格的商品,是因为观众需要什么,他就会在合法的前提下满足什么。
整部电影构筑了一个可以供观众YY的童话世界,让观众充满带入感地花痴、惊喜、感动流泪。这个世界本身就是虚拟的、幻想出来的,在这里面去寻找逻辑性和真实性,本身就不科学。观众之所以不适应,是因为在此之前,内地拍出的偶像片、偶像剧,都是带着《一起去看流星雨》的气质,透着一股浓浓的“洗剪吹”味道。从这个层面上讲,郭敬明开启了内地偶像片的新时代。
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小时代》之后,内地观众的眼泪或许不会只为“欧巴”、“欧尼酱”而流。
《小时代》为商业电影划出明确分割线
《小时代》争议点有些莫名其妙。
有人批判《小时代》故事糟糕,可是买票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无非就是两种,要么是冲着里面的型男美女去的,要么是来看笑话的。在电影院里,一半的观众在疯狂的鼓掌、尖叫,一半的观众在放肆地大笑,难道,还真有人是抱着期待下一个李安出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看《小时代》的么?
另一种批判,是觉得《小时代》是一部毫无艺术价值的电影,这种说法是对的,但郭敬明从来就没有说,他要模仿小津安二郎用长镜头,也没说他要学昆汀环形叙事啊。他一直不避讳地强调这部电影的商品性,他没有骗任何人走进电影院。
更极端的说法,是郭敬明在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在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不会被一部电影所误导,同时,相比于充斥电视屏幕上的雷剧、狗血剧,郭敬明的这部电影已经够善良了,别忘了,电视剧才是真正无门槛的大众 文化 。
曾几何时,我们的影评人都在批判内地商业电影不够商业——即使讲一个俗套到极致的故事,也得披上一层道貌岸然的外衣,而当真正的商业电影出现的时候,你们又觉得它商业得太露骨了。你们所倡导的,现在又成了你们所反对的,你们对内地电影也许缺点宽容,居然要求一部纯商业电影肩扛道义则与情怀——要是中国来拍《变形金刚》,你们会不会杞人忧天地焦虑纽约如何重建,被损毁的汽车该谁来赔付,以及梅根•福克斯的例假何时来呢?
《小时代》为内地纯商业电影和非商业电影划出了严格的分界线,爆米花以自己身为爆米花为荣,但非要有人恨铁不成钢,期待它化作阳春白雪。你们想得太多,太瞧得起郭敬明,因此会失望,亲!。
我们应该抱着怎样的心态去看《小时代》
《小时代》满足观众的,其实不完全是观影的需求,观众可以把它当成一部时尚宣传片,因为它的每一帧画面截下来,其实都可以用作时尚杂志封面;也可以把它当作一场演唱会,每个桥段其实在言情小说里都是烂大街的,大家只是想看看现场版而已;也可以把它作为茶余饭后的宣泄消遣,在看到编剧郭敬明、导演郭敬明、原着郭敬明霸气地铺洒在大屏幕上时,齐声大骂“不要脸”。
如果实在要为这部电影找点情怀的东西,它可能会勾起你心中残留着的公主梦、王子梦,在2小时里,你可以在电影院昏暗灯光的掩饰下,明目张胆地脑残一把,角色带入,自high地活在一切你yy过的童话人生中,也许你还会偶尔忆起你的那些最单纯的友谊。
如果这些都对你不够成吸引力,《盲探》在《小时代》隔壁。
C.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小时代》
电影《小时代》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中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电影,票房成绩也在节节上升,泛滥的口水与疯狂的收入几乎成正比,这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今年的怪象之一——越是观众口中的烂片,越有票房。然而《小时代》的火热却和今年其他几部观众心目中的烂片如《富春山居图》不尽相同。对《小时代》热的观察,除了最基本的文化层面的分析之外,郭敬明个人的粉丝经济学以及中国互联网特有的用户特性则让这部电影的火热有了更多解读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粉丝经济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从而为电影的走红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这远比讨论电影的剧情与价值取向更有意义。
D. 小时代电影评价
烂片三部曲之《小时代》
最近三部电影被誉为烂片三部曲,除了票房,赚得更多的是大家的口水。
富春,不二,小时代,说实话,三部连续看下来,第一感觉就是心疼电影票。
比起前两部,客观来说,应该给予小时代肯定。
同样是第一次导演电影,郭敬明的小时代,真的是一往情深的文艺范,没有往任何其他方向延伸。
你要承认,整个电影团队所呈现的小时代虽然像MV的串联,但画面的运用,说实话,如果是MV,必然是成功的几支MV了。
从内容上,就不要吐槽了,小时代出了好几年了,看过小说就知道了,电影改编自小说,怪罪不了电影。
郭敬明就是把宫洺写得很神很神,就是把周崇光写得很帅很帅。故事虽然是烂梗,每个人看得时候可能都带着些许不屑。但是女孩子的心理就是这样啊,我们爱看漂亮的衣服,爱看身材好的帅哥,我们更多得是羡慕每个女主角身上的闪光点,天真,客观,果敢,从容,气质……我们看到她们的时候,就会想,我们是哪个样子的人,我们有没有差,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换一支口红,改一个发型,甚至是换个男朋友,重新找一份工作,我们在轻松之中,有时也会思考,未来究竟在哪里。在女孩子心中,更渴望被爱,被呵护。在光晕闪耀交错的无数个瞬间,我们在氤氲的光里面,以为女主角就是我们自己。在钢筋混凝土之中的我们,也渴望光着脚奔跑,我们也想念那一大帮学生时代没心没肺的朋友……
有一部分电影和电视剧就是爆米花的,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一堆不符合现实的男生女生,他们过着奢靡的生活,这生活中又点缀着童话。乍一看自己的生活,黑漆漆,可能连一束光都没有照进来过。郭敬明同学就是写得我们未曾得到的一种生活,你说他变态也好,说他炫耀也好。我们必须懂得,要想过上另外一种生活,意味着现在的生活中,我们必须承受更多。有梦不是好的么,为了最初的公主梦,像驴子一样去奋斗吧。
整部电影,其实没什么剧情,完全是小说在啪啪啪地翻页,如果拍第二部,郭敬明还是应该学学怎么把文字变成画面,靠长相卖的是噱头,靠演技和编排才是实力啊。
可能谢依霖会因为这部电影走红吧,因为她最真实,最可爱,就好像她问姐妹们那句,我真的有差吗?嗯,因为你比她们差,所以你更贴近生活。不是每个女孩跌倒都有人扶起来,不是每个女孩的上司都会报销他打坏的杯子,不是每个女孩的客户都是满足她的要求,不是每个女孩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每个女孩都天生丽质,不是每个女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人跳出来帮忙……
你知道的,幸运儿的名额是有限的。写完这一篇竟然有点失落,好像又一次掉进了初高中读郭敬明小说时代的感觉,那些爱来爱去爱不出的未来,那些伤来伤去的心也不腐坏,那些日子因为没有真正的挫折,所以芝麻绿豆的事都会悲伤。而现在,那些不会哭的女孩,你是不是也在心底怀念怀念那个自己?
原来写郭敬明导演电影的影评,也会不自觉用他的感觉来写啊。
其实有很多镜头还是很讲究的。比如说演员特写的卡位,光的运用。还有很多超长镜头,比如校园里的追逐啊,大秀开始的互相寻找。还有很多处镜头,如果你慢慢看,你会发现很多镜头是很美的。但是演员的演技嘛,真的是没有什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