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线大片 » 八一电影城厂长

八一电影城厂长

发布时间: 2023-01-03 10:06:15

① 八一电影厂厂长是谁

黄宏:2012年4月,小品演员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1992年进入总政歌舞团,任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为总政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② 黄宏为什么被免去八一电影厂厂长

您好:

3月3日晚,网曝着名笑星黄宏被免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职务,引发网友热议。昨日上午,有关人士宣布任免决定,黄宏不再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据知情人士称,此次黄宏职务变动属系统内的正常调整。另据了解,同时宣布领导职务调整的岗位还有八一厂政委张政仓,新政委已于昨日上午到任,但接替黄宏的新厂长未公布。
-----------------------------------
如有疑问欢迎追问!
满意请点击右上方【选为满意回答】按钮

③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是什么军衔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是正军级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6月18日,改革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任厂长柳建伟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自建厂至1998年底有21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奖。主要包括:1981年,《农奴》获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1982年,《归心似箭》获香港电影金像最佳华语片奖;1989年,《远离战争的年代》获意大利萨尔索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1989年,《晚钟》获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1990年,《晚钟》获哥伦比亚波哥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8年,《军营水神》获罗马尼亚第四届国际军事电影节新闻奖,2017年,《勇士》和《血战湘江》荣获第15届俄罗斯奥泽诺夫国际军事电影节最佳视觉效果奖和最佳男配角奖及最佳音乐奖,2019年,《古田军号》荣获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

④ 《八一电影制片厂》还在吗,为什么再也没有看到其拍的电影

是你不注意而已。关键是近二十年以来,院线很少排八一厂拍的电影,因为主旋律的爱国主义和革命战争电影,除了包场,极少有个人买票看。院线即使排了片子,场次也极少,宣传也极少。
近二十年我在电影院看的或在网上找到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有《惊涛骇浪》、《惊心动魄》、《太行山上》、《惊天动地》、《雷锋在1959》、《雷锋的微笑》、《飞天》、《歼十出击》、《目标战》、《我不是王毛》、《古田会议》、《刘伯承市长》、《八月一日》、《忠诚与背叛》、《开罗宣言》、《诱狼》、《百团大战》、《血战湘江》。还有与其它公司合拍的《智取威虎山》、《芳华》。还有一些名字记不清了,这里也懒得去查了。最近看的八一厂电影是2019年八一建军节上映的《古田军号》,在电影院看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正在拍摄献礼片《三湾改编》。
军改后,八一电影制片厂依然保留。军队内部编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对外仍然使用八一电影制片厂名称,片头厂标不变,继续拍片。唯一变化是由副军级单位降为正师级单位。

还在,只不过改名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 占地面积392.1亩。1951年3月,以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

2018年2月2日,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与原总政歌舞团、总政歌剧团、总政话剧团、总政军乐团合并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对内更名为 “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并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6月18日,改革后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新任厂长柳建伟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标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2017年年底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成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经典电影

《柳堡的故事》

《英雄虎胆》

《永不消逝的电波》

《回民支队》

《林海雪原》

《地道战》

《地雷战》

《野火春风斗古城》

《闪闪的红星》

《四渡赤水》

《巍巍昆仑》

《晚钟》

《雷场相思树》

《弹道无痕》

《大决战》

《大转折》

《大进军》

《冲出亚马逊》

《惊涛骇浪》

《太行山上》

《智取威虎山》

《芳华》

是不是很久没有看到八一厂的出品厂标了?


2018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2017年年底上映的冯小刚导演的《芳华》,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参与出品的最后一部电影。

作为国人早期电影的启蒙和那些年的回忆,八一厂已经做到了空前绝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1951年3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筹建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建厂初期,主要摄制军事教育片和新闻纪录片。1955年,增加了摄制故事片的任务。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截至2014年,摄制各种影片2200余部(辑)。其中:①故事片(含舞台艺术片)236部。②军事教育片和国防科研片571部(辑)。③纪录片1049部(辑)。④美术片6部。⑤高清数字电影9部。⑥电视剧81部。⑦电视专题片70部。⑧译制片79部。

合并只是对内进行了改名,对外依然八一电影制片厂,厂标也会继续在电影中出现。

⑤ 上午被免职下午被带走,原八一厂厂长黄宏,如今满面沧桑,他究竟怎么了

着名小品演员黄宏如今满面沧桑,主要还是由于年龄导致的身体严重衰老造成的,而“上午被免职,下午被带走”,有传言是因为黄宏的“工作失职”。

作为春晚舞台上的知名“喜剧笑将”,黄宏老师十几年如一日,为观众奉献上着十分精彩的小品演出,不过自从黄宏老师离开春晚舞台之后,大家也开始很难有机会,再得知黄宏老师的消息了。

因为黄宏老师并不是一个太过看重名利的人,如果黄宏老师特别看重名利,那么黄宏老师绝对不会选择接下八一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这个重任。

如果黄宏老师继续留在春晚舞台,给大家带来精彩作品的话,其实要比接任八一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还要好得多,但是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发展,黄宏老师还是愿意接下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⑥ 八一电影制片厂湖北分厂的历任厂长

1951年3月,总政治部以军事教育电影制片厂名义开始筹建军队的电影厂,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厂,命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八一电影制片厂。迄今已经有六十周年的历史,这六十年里,八一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制片人王立君介绍,六十年里,许多老前辈担任过厂的领导,为八一厂的建设奉献了一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1、司徒慧敏(1952-1953期间任厂长)
司徒慧敏(1910年2月16日-1987年4月4日),广东省开平县赤坎永坚楼东闸村人,原名司徒柱,中国着名电影技术专家及导演。他曾经担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技术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1928年赴日本学习美术,参加了夏衍等组织的左翼艺术家同盟。1930年回国。1931年与堂兄司徒逸民合作研制成功“三友式”电影光学录音机,是中国最早制造的录音机之一。1933年,成为以夏衍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的成员。此后,他导演了《自由神》、《血溅宝山城》、《游击进行曲》、《白云故乡》等影片,并为《姊妹花》等片录音。1946年赴美国学习电影制作,并导演了纪录片《中国民族舞蹈》,该片获1948年爱丁堡纪录电影节优秀奖,同年被美国纽约布鲁克林音乐舞蹈学院评为5部最佳舞蹈片之一。
1952,司徒慧敏在接到回国指示之后很快就回到离开6年的祖国的怀抱。回来之后,他被建国初期祖国建设的蓬勃朝气所激励,决心为此贡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力量。担任电影技术和事业方面的领导工作。这一年4月,司徒慧敏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筹建八一电影制片厂,并编导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纪录片《八一运动会》。该片在“1949~1955年国家优秀影片评奖”中获得三等奖,重要的是,此片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培养了大批专业的创作及技术人员。
1953年,司徒慧敏参与主持制定了中国电影事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之后,司徒慧敏担任中国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科学所所长,长期奔波于西安、广州、成都等地为电影制片厂选厂址,并规划和参与电影洗印厂以及上海、南京等电影机械厂的建设工作。他为中国电影工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一个拓荒牛的作用。1965年,司徒慧敏还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拍摄领导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一起研究拍摄计划。
1987年4月4日,着名电影艺术家司徒慧敏在北京逝世。
2、陈播(1952-1966年期间任厂长)
陈播青年时代深受左翼思想影响。1937年,他经董必武介绍,到达陕西,在西北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春回到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青年救国会活动。同年,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军事,曾在袁牧之导演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中扮演进步青年角色。
陈播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抗大文工团演员、编辑、宣传干事、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抗大七分校文工队队长。1943年带领学员深入敌后做宣传工作,1945年任晋绥军区宣传队队长,西北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社长。国共第三次内战期间,任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社长,带领剧社人员参加了延安和临汾的战斗,导演歌剧《刘胡兰》和话剧《九股山上的英雄》,参加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
陈播后任历任西南军区文化部副部长,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1951年调任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1952年5月2日抵京就任。1966年5月被打倒。将八一厂从最初设计的以摄制16毫米电影为主的教育片厂,发展为以摄制35毫米电影为主的多片种综合性制片厂。1976年初被任命为总政文化部顾问,1978年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1982年改任电影局顾问,文化部电影委员会委员。并主持电影部门的中共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编写大型电影史书《中国电影编年纪事》
3、陈亚丁(1952-1953年期间任厂长)
陈亚丁,1920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1936年读中学时流亡到上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8年调皖南新四军军部任《抗敌》编辑、战地服务处通讯科负责人,皖南事变后任师及军区宣传干事、科长、副部工,1945年后曾任松江军区宣传部长、东北军区和四野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后历任中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总政文化部文艺处第二处长,《解放军文艺》主编,总政文化部副部长。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诗《满洲进行曲》、《战火颂》、《游击队》等。
4、张少庭(1966-1968期间任厂长)
张少庭,陕西延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长县乡苏维埃政
1979年,张少庭重返大青山根据地和老乡交流府主席、共青团延长县委组织部部长、延长县青年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归武县委书记、归武县县长兼县大队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缉私大队教导员、第一野战军骑兵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骑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公安军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友好工作部部长,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文化部处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电影制片局局长,陕西省军区副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曾获二级解放勋章。
1966年文革开始时,总政委派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组成文革工作组进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时进驻八一厂的总政工作队共6人,带队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张少庭;副组长是宋尚戟、那狄;组员有:钟寰、支水山、宫洁民。1966年12月,总政根据形势需要决定撤销工作组,原工作组组长张少庭改任八一厂厂长,副组长宋尚戟、那狄改任副政委,组员钟寰改任行政处长,宫洁民改任演员剧团团长。
1968年,文艺界闹得很混乱,于是八一厂被军管(军队单位被军队单位军管,想起来都可笑)。从60军派人来担任领导。
5、彭勃(1968-1975期间任厂长)
彭勃当时任60军政治部主任,是当时的总政主任李德生亲自点将点来的。
彭勃1921年生于山东莘县一个贫苦农家。当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华北大地,惨无人道地对中国百姓烧杀掳掠,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8年8月,年仅17岁的彭勃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队伍。他一到部队,心中燃烧着复仇的烈火,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每战必冲锋陷阵。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成长为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指挥员。他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旅作训科长、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政委、60军政治部主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革委会主任兼党组书记、厂长,军政委、江苏省军区政委等职。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勋章;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独立功勋荣誉章。
6、刘佳(1975-1978期间任厂长)
刘佳,笔名刘笳(1916 —2001),辽宁海城人;刘佳同志1916年11月生于辽宁海城,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副社长,协理员、华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团长、文化部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刘佳同志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至四届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作品有话剧《到山那边去》、歌剧《不要杀他》、《晋察冀之歌》;导演话剧《战斗里成长》、《槐树庄》等;2001 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7、张景华(1978-1985年期间任厂长)
张景华,(1916--1991)江苏淮阴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中共豫皖苏区委秘书,新四军第四师宣传科副科长兼新华通讯社淮北支社主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第七兵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宿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回国后,历任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副总编辑,1960年-1966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委,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长、政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影协第三届常务理事。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5年授大校衔。
8、萧穆(1985-1992年期间任厂长)
萧穆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原名萧宏志。祖籍潮阳市(今属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的铜盂镇。1929年生于浙江省嘉兴。
1948年9月在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就读,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第二野战军政治部、西南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职。70年代后,从事电影文学编辑和创作工作。
1985年3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负责组织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决战》(3部6集)的创作、摄制等工作,历时6年。与他人合作的电影文学作品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巴山儿女》、《映山红》等。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荣誉功勋章及解放大西南荣誉纪念章;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立三等功一次。获《大决战》特殊贡献奖。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主席团委员、中国电影制片协会常务理事。电影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 1992年9月在北京离休。
9、王晓棠(1992-1998年期间任厂长)
王晓棠,原籍江苏南京。1934年1月4日生于河南开封,幼年时代随父母迁居重庆。因受家庭熏陶,从小就拜师学唱京剧。初中时已学会“铁弓缘”、“惊梦”等许多唱腔。1948年举家迁居杭州。次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中专,继续自学京剧。1952年参军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京剧团,次年调入总政话剧团。1958年正式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中受冲击,复员到林场劳动6年,1975年平反。1984年起任导演。198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92年9月起任厂长,后兼任党委书记,1998年8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少将。
10、郑振环(1998-2001年任厂长)
郑振环,1943年12月生人,祖籍是天津武清。他从小就爱好广泛,画画,演小戏,说快板,体育,样样都好,很小的时候就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对学习充满兴趣。大哥当时在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知道他喜欢文学,就把国外的小说买来翻译成中文给他看,外国文学对他影响很大。郑振环是60年代的大学生,开始考上了哈军工,学理工的,由于在艺术才能上过人,被解放军艺术学院选中,经过几番周折,与军事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又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他虽然是军人,但没扛过枪打过仗。却在军事艺术领域有着颇高的造诣,在银幕上、教学讲台上、话剧舞台上施展着他的才华,是国家第一批享受政府津贴的艺术家之一。他搞话剧很有名,早在80年代,他编剧的《三个人的冰山》、《摸天》,特别是他的《天边有一簇圣火》,是描写和平年代的军人生活的,被称为戍边将士的无私奉献的颂歌。
郑振环将军曾担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教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创研室研究员、《解放军艺术》杂志主编、总政话剧团团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中央电影电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导小组成员、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是国家一级编剧,少将军衔。曾创作过《江淮风云》、《军营笑声》等多部话剧作品。从事影视创作以来,在三十余部影视片中担任过编剧和艺术指导。
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自1997年上任以来,策划出品了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冲出亚马逊》等一批优秀影片。
许多人是看着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长大的,如《野火春风斗古城》、《柳堡的故事》、《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等影片老百姓都喜欢看。郑振环将军,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当厂长很偶然,那是1997年,本来他应该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当院长,就因为晚报到了一天,就去了八一厂当了厂长(在这之前任总政话剧团团长)。当时八一厂处于不景气状态,他去后,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较量》、《东方巨响》、《挥师三江》轰动了全国,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壮了中国人的志气。紧接着又拍了故事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是解放战争三个系列片《大转折》、《大决战》最后一部。在风格上作了探索,注重了叙事性和纪实性,采取真人回忆的手法,有很多细节都是他亲自写的。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军事题材电影的格调和形式,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鸡奖,基本上中国电影方面的大奖该得都得了。前几年在全国热映的《冲出亚马逊》,是他策划的。本片取材于1999年8月至11月,我军空降兵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军官被派往南美洲委内瑞拉接受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训练的亲身经历,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塑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军人豪迈地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是一部扬国威、壮军威的当代现实题材影片。虽然郑振环将军刚刚从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下来不当厂长了,但他对军事题材的电影抱有一生执着,对中国电影前景充满信心。谈到中国电影目前的困境时,他说中国电影要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好的东西,但决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绳索,把自己束缚住了,不敢往前想,但大的规则不变,文学是人学,电影就是写人,包括纪录片也一样,也是写人的。
11、明振江(2001-2012任厂长)
明振江,1969年入伍,历任电影放映员、文化工作站站长、影视局局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等职。1976年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 1990年 总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1969年兼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2007年荣获“华表奖”优秀出品人奖,2008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十佳”优秀出品人奖。
12、黄宏:2012年4月,小品演员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黄宏1992年进入总政歌舞团,任小品喜剧艺术团副团长,小品喜剧艺术团团长,为总政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2007年11月出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2010年10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⑦ 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是什么职务

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是指挥岗位,少将军衔,正军职。

⑧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明振江 长春人
1969年 北京军区炮兵 1976年 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 1990年 总政治部文化部 1997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七届理事

主要作品:组织协调《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影片的剧本审定,军事预算,投产摄影,双片审查工作。同时领导并组织全军电影发行放影、宣传评论、技术管理等工作。
撰写电影发行、放影、宣传、管理方面的文章30多万字,发表了百篇影评文章,在各类报刊登载40余篇,有的荣获中宣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优秀评论文章;
任出品人《冲出亚马逊》《惊涛骇浪》《惊心动魄》等;

⑨ 八一电影厂第1任女厂长,59岁被授予少将,曾是一代人心中的女神

1974年,怀柔北台上林场,这里的环境恶劣,风吹日晒。容貌秀丽的女子,和高大俊朗的男人都在失声痛哭,夫妻俩刚刚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从小体弱多病的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得了肝炎。夫妻二人虽然花费了所有的积蓄,却依旧于事无补,白发人送黑发人。

乖巧的孩子,临终前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多演几部电影吧!”说完这句话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眼泪顺着女人秀美的脸庞不断的滑落,作为目前,她重重的握着孩子的手,似乎想把逐渐逝去的生命握住。这位母亲就是八一厂第一位女厂长,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王晓棠。她的一生丰富多彩、波澜起伏。生活给与她苦痛,她把这份苦痛谱成歌,也酿成酒深埋心底。在此后的人生当中,她忍着悲痛奋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1934年1月4日,王晓棠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书香门第,父亲王叔惠是国军少将,母亲汪健是油画师,夫妻二人都酷爱京剧。在父母的熏陶下,她多才多艺,童年过得无忧无虑。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为了躲避日军,王叔惠夫妇带着年幼的王晓棠一路辗转逃难。

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一家人的生活再次平静了下来。这时的王晓棠迷上了话剧,也爱上了表演。看到女儿对表演如此喜爱,母亲便让她拜京剧演员郎定一为师,学习京剧。王晓棠天资聪颖总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京剧昆曲都学得有模有样。

1948年,王晓棠一家来到了杭州定居。王晓棠在省立中专读书,毕业的时候认识了着名的电影演员黄宗英。

1952年7月,国家成立了京剧团、越剧团。这时,黄宗江和赵丹等人负责到上海招生,黄宗江是黄宗英的哥哥。王晓棠就是由王宗英牵线搭桥带到上海面试的。当时的王晓棠害怕父母不同意,还是瞒着父母,偷偷跑到上海去的。等父母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踏上了去往上海的火车。

看到孩子如此坚定,王叔惠夫妇出于对女儿的宠爱,也就选择了支持。而面试的结果也很喜人。王晓棠的表演天赋让黄宗江等人非常满意,而且,形象身形都很符合要求。本来才毕业的中学生是不满足招生要求的。但是,黄宗江出于对人才的爱惜,帮王晓棠做了申请,让她破格录取。

而这次的上海之行,也让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言小朋。言小朋出身京剧世家,是大名鼎鼎言派京剧的传人。身材高大,容貌俊朗,这次来上海也是来面试演员的。偶然的相遇,让他们一见钟情。

就这样,二人一边在剧团学习,一边谈起甜蜜的恋爱。王晓棠虽然喜欢京剧,可由于年龄的原因,再从头系统学习京剧已经不合适,就被分配到了话剧团。开始了她的话剧表演生涯。

1955年,王晓棠迎来了艺术生涯的第一个转折,要正式地出演话剧。在剧中的表演出色的王晓棠,得到了话剧团副团长李壬林的认可,认为她的形象气质出演电影也非常合适,本身有话剧表演的基础,去演电影基本没有太大的难度。刚好,这一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在筹拍电影《神秘的伴侣》,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演员。于是,李壬林向王晓棠抛出了橄榄枝。

王晓棠听了有些不敢相信,但是,出于对电影拍摄的好奇,还是很快到电影厂报到了。试镜之后,导演非常满意,“就是她了,形象气质就是为了小黎英定制的。”当场就决定让她来出演女主角,黎族姑娘小黎英。

这部电影改编自白桦的短篇小说《一个无铃的马帮》,剧情跌宕起伏,惊险刺激。1956年春节上映之后火遍了全国。而王晓棠也是这个时候走进了观众们的视线里。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质朴中带着野性的彝族小姑娘,让观众印象深刻,一炮而红。

而这时,她和言小朋的感情也到了白热化,在影片拍摄完成的时候,二人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生活十分甜蜜,而王晓棠的电影事业也是如火如荼,一部接一部的影片都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了全民偶像。

1958年,在王晓棠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和言小朋的爱情结晶也在这年冬天诞生了,是个男孩,给他取名言群。寓意就是不忘人民群众的支持。

孩子的到来,夫妇二人从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他们工作之余悉心教导孩子,希望孩子可以 健康 成长。

一年之后,言小朋为了可以和妻子一起工作,也从话剧团调到了八一厂,两人一起上班,一起抚育孩子,三口之家和和美美,是所有人羡慕的对象。期间王晓棠又出演了多部影片,1959年上映的《海鹰》;1961年的《碧空雄师》和《鄂尔多斯风暴》,不同的角色,她总能完美地演绎。

这时的王晓棠已经是新中国最当红的22位大电影明星之一。其中,1963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表演最为惊艳,在这部剧中,她挑战了演绎生涯最难的角色。一人分饰两角,谍报双姝金环、银环这对双胞胎姐妹。

为了让观众能清晰地分辨两位角色而不串戏。她和语言学大师周殿福刻苦学习发声技巧,让她在以不同角色身份出现的时候,说话的台词语音有高达5度的差别。给人的感觉好像真的就是两个人。

这样的表演让她折服了所有的观众,更是荣获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的奖项。而面对荣誉,她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仔细反思自己表演上的不足,获奖之后,还给观众写了足足20000字的致歉信。信中用诚挚的话语,阐述了自己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冷静地分析,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地方依旧不足。这样的王晓棠谁又不喜欢呢?

这一时期的王晓棠的事业达到了巅峰,可不幸也随之而来。1966年,这个特殊的阶段,王晓棠和言群和八一厂200多个演员都受到了波及。由于王晓棠父亲的身份问题,一家三口在1969年年底被分配到了怀柔北台上林场,做了伐木工人。

生活的波折,夫妇二人从不放在心上。儿子言群是他们唯一的软肋。言群从小身体就体弱多病,林场恶劣的生活条件更是让他吃力。常年的风吹日晒,营养不足,体质也越来越差。

后来就患上了肝炎,夫妻二人为了孩子的病情,花光了积蓄也没能挽留住孩子。离开的时候仅仅18岁。而临终前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妈妈,多演几部电影好吗?我好喜欢!”

儿子的离开,无疑是对夫妻二人最大的打击。与此相比,林场劳作的辛苦简直不值一提。

1975年,王晓棠夫妻终于守到了希望。得到平反的王晓棠,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八一厂。孩子的离去前的话语,一直萦绕在耳边,也是她振作的源泉。她不想孩子在天上看着她颓废的样子,她必须振作起来。

此时的王晓棠已经37岁了,适合的角色不多,便转型做了导演,多年的演绎生涯,给了她丰富的经验,很快就适应了导演的工作。期间执导了多部影片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1988年的时候,王晓棠被委以重任,担任八一厂的厂长,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厂长,就在她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噩梦再一次侵袭,相伴半生的丈夫言小朋过世了。林场工作积劳成疾,中年丧子的巨大打击,他病倒了。尽管王晓棠每天悉心的呵护,却还是没能挺过来,临终前,言小朋对这爱人温柔地说:“我先一步去见孩子了。”年仅67岁。

接连失去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王晓棠承受着锥心之痛。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巨大的打击让她每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短短一个月就瘦了十几斤,憔悴万分。

但是,肩上还有责任,她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倒下,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好好的做电影,才不辜负儿子,丈夫的期望。

于是,她继续投身电影事业,日以继夜地工作,她不敢停下,一停下脑海里都是丈夫孩子的样子。她带领着八一厂凭借《大转折》等系列电影将当时亏损的八一厂转亏为盈。

1993年7月,由于她的辛苦付出和出色成绩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和当年她父亲的军衔一样,这一年,她仅仅59岁。

1995年12月,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活动中,王晓棠毫无争议地荣获了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而王晓棠并不局限自己,她不断地在电影道路上前进,也涉足纪录片。凭借《芬芳誓言》摘得了第21届中国电影的最佳编剧奖。

如今的王晓棠,已经88岁高龄了,依旧精神饱满,言语清晰,昔日的气质犹在,且始终保持的优雅和淡然。曾经生活给与她的苦难,被她酿成了酒,始终用最好的姿态来面对这个世界。

热点内容
日本综艺中国电影完整版 发布:2023-08-31 22:05:04 浏览:1620
日本污电影推荐 发布:2023-08-31 22:03:58 浏览:594
北京电影学院有哪些小演员 发布:2023-08-31 22:01:10 浏览:1577
日本电影女主割下男主 发布:2023-08-31 21:58:33 浏览:1298
一个法国女孩剪短头发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7:38 浏览:1313
日本电影主角平田一郎 发布:2023-08-31 21:54:07 浏览:958
电影票为什么抢不到 发布:2023-08-31 21:52:52 浏览:1261
电影院眼镜吗 发布:2023-08-31 21:50:27 浏览:688
港剧晓梅是哪个电影 发布:2023-08-31 21:50:15 浏览:708
书生娶个鬼老婆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3-08-31 21:49:25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