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供求案例分析报告
❶ 一张电影票,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价三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1/5。一张电影票原价为多少
不用解方程的方法
就按思路分析来解,你看对不?
首先我们来算出假设降价之后观众没有增加,收入损失了多少?
我们来把其中的两个数变成小数:
观众增加了一半,可视为是原来的1.5倍,定为1.5
收入增加了5分之一,可视为是原来的1.2倍,定为1.2
假设降价之后观众没增加,那么观众比实际少了多少呢?
显而易见,观众少了3分之1。
如果观众没增加,收入少了多少呢?
1.2乘以3分之一等于0.4,收入少了0.4
1.2-0.4=0.8 也就是说,如果降价3元,观众没增加,实际收入只是没降价的0.8,
等于收入减少了0.2
知道了降价3元,收入损失0.2,那么原价是多少?
用3元除以0.2等于15元
一张电影票原价为15元
实际这题就是一个小学算术题,只不过多了点弯弯。
这题如果是这样问可能小学生都答出来了:一张电影票降价了3元,电影院少收入了20%,问原价是多少元。
只不过是出题者绕了一弯弯。
❷ 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
某类电影现行平均票价为4元,对该类电影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经常出现许多观众买不到票的现象,这些观众大约占可买到票的观众的15%,采取以下提价10%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想看电影而又能买得起票的观众都能买到票。
解释分析: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1.5=15%/10%,15%是需求变动百分比,10%是价格变动百分比,所以这道题明显是想降低需求,因此只需要提价10%,就能相对应的降低需求。
影响产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产品对人民生活重要程度。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奢侈品需求弹性大。
2、商品的替代性。难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小,易于替代的商品需求弹性大。
3、产品用途的多少。用途单一的需求弹性小,用途广泛的需求弹性大。
4、产品的普及程度。社会已普及、饱和的产品需求弹性小,普及低的产品需求弹性大。
5、产品单价大小。单价小的日用小商品需求弹性小,单价大的高档消费品需求弹性大。
6、需求影响价格。
❸ 机会成本:假如我现在有一张30元的电影票,但突然又有张学友的演唱会,40元一张票,我没买又或者我没钱买。
所谓的机会成本,简单的讲就是你为了追求一个新的目标(机会),而放弃的另外一个目标所需的最大成本。
而你所举的例子,你没有买演唱会的票,也就是说你有30元这一资源,你选择了去看电影这一目标,而同时你放弃去了看演唱会这另一目标,那么你损失的机会成本是看演唱会所能给你带来的好处。
又如,你有100块钱,你可以选择去旅行,或者去吃顿小肥羊,或者去买本书,或者去看电影,结果你选择了去旅行,那么你的机会成本是:你所放弃的目标中你觉得效用最大的那个目标即为你的机会成本。
希望能帮到你
❹ 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timfuhang 的解释基本上正确,补充一点,电影院半价卖票给老张是理性的商家为了增加边际利润而采取价格歧视的做法。因为电影票是有时效性的,如果到开演没有满场,那没卖出去的这场电影票将一文不值,而以较低的价格在开场前一分钟卖出一张,增加的成本基本上等于零,整个票价几乎都是利润。对于爆米花这种没有时效性约束的产品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不是近乎零),因此采取价格歧视的做法可能无利可图甚至亏本。
❺ 影院售票系统开题报告
这是我自己做的, 是用C# 实现的,,如果你的其它语言,稍做修改,应该符合你的题目:
选题的根据:1) 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 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影院售票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与影院管理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影院售票系统实现了对影院的高效
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采用人工售票的方
法,不仅效率低,易出错,手续繁琐,而且耗费大量人力。为了满足售票人员对售票,订票,退
票等进行高效的管理,在工作人员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前提下,特编此影院售票系统
软件以提高影院的管理效率。
2)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面对全球方兴未艾的影院观看热潮,国内外对影院观看的视觉需求,以及其规模的优势,其独有的互动效果和场内气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人心。
国外研究动态
1829年,比利时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 还
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
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
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
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
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国内研究动态
1979年10月电影事业获得发展,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
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
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美术片是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最多的一个片种。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
主要内容:
1) 项目规划
完成一个完整的影院售票系统,分为影院内部管理和网络服务2个系统,影院内部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影院售票员对影院的售票功能,网络服务实现网上查询浏览约定电影院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二部个部分:前台管理,,后台管理
前台现场售票:电影名称,票价,票价打折,售票,座位,打印票,结帐
后台管理模块: 管理员主要用于电影类型管理:添加电影种类,介绍,票价,放映场次,放映时间,放映大厅,近几日放映订划管理。具体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影院介绍
预订电影
2) 系统功能结构图
研究方法:
广泛查阅、收集论文资料和研究资源,了解以及参考国内外对影院售票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已存在的影院售票系统,学习他人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在大学所学的一些软件开发知识完成该系统。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目前最新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该数据库系统在安全性、准确性和运行速度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并且处理数据量大、效率高;前台采用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05 作为主要的开发工具,其可与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无缝连接。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完成期限
阶段 阶 段 内 容 起止时间
一 准备阶段:阅读搜集相关资料,搭建工作环境,制定设计方案,开题; 10.2.16—10.2.22
二 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阶段:各模块功能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系统文件夹的设计; 10.2.23—10.2.28
三 网站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10.3.01—10.04.08
四 系统联调及测试阶段:完成各模块的集成测试,与管理子系统集成,进行联调和测试,编写论文。 10.4.10—10.04.30
五 编写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设计源文件、源代码,参加毕业设计答辩。 10.5.01—10.05.20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开发本系统时,系统的界面设计和内核设计使用Visual Studio 2005进行开发,主要措施如下:
使用母版页构建网站的整体风格
主题的应用
使用存储过程实现站内模糊查询
使用哈希表和Session对象实现购物功能
Free TextBox组件的配置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梅晓冬,颜烨青. Visual C#网络编程技术与实践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刘瑞新 C#网络编程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王平 柴晟 C#程序设计语言任务驱动式教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 武马群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
[5] Christian Nagel. C#高级编程(第6版)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美]麦克金,赫特克.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服务器架构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7] 张跃廷,顾彦玲. ASP.NET 从入门到精通[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8] 王宏编 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刘冰 软件工程实践教程 机械工程出版社
[10]马丁. 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C#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❻ 某电影院的电影票原价为三十元,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降价多少钱
17.5
❼ 一家电影院一年赚多少来看看详细案例分析-股城理财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电影院开得特别晚,根据最新通知,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将于7月20日正常营业,也就是4天后,电影院会不会全都是人呢?有人问,一家电影院一年赚多少?来看看详细案例分析吧。电影院
一家电影院的收入来自票房收入和非票房收入。假如某个影城有5个厅,总共大概在650个座位,每张票按35块来算(很保守的票价),一年是4980万。扣掉税前、票房分账还能剩五成。一般电影院的上座率是在18%左右,再扣除房租和员工工资,最终老板还能剩300万左右。
非票房收入指的是酒水饮料、小吃、观影设备、映前广告、影片公仔等,这里的收入到底占多大比例呢?其实,大家只要对比一下外面超市的水和电影院的水就知道了,肯定不低。因此,一家电影院一年下来能赚不少钱,但是今年疫情影响下,电影院少赚了半年的钱。
❽ 求电影市场定价策略的案例
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但太长了,摘抄部分如下,具体的链接过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影放映市场现状
电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就要赢利。不仅仅如此。有了市场还要追求更大的市场,争取让我们的商品渗透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才有价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同样,有了利润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目前“电影”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却越来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在逐渐缩小,它的观众在逐渐减少,观众离影院越来越远,电影正在与观众背道而驰。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调查发现80%的观众认为几十元票价经济上难以接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电影票价低一些还是愿意经常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普遍认为花十元钱看平庸的国产片是不值的,偶尔看一些进口大片还可以凑合,更何况少则30元、40元,多则80元、90元呢?消费者说这些话表明他们对于电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后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电影院挂出的《天下无贼》票价是48元,《加菲猫》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这儿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票的价格,如果你想在贵宾厅看电影,价格还得翻番。此外,影城门口有告示牌,不让外带食品,消费影城的大杯可乐8元,爆米花10元,让人感觉进了候机厅。
与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为例,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这样算下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我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之间,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票价高了,观众怕了,进影院的人少了,观众人数自然大幅下降了。以电影重地上海为例,其电影观众人数上世纪90年代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
观众人数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价很高。1989年时,电影票价为每张0.25元,全国票房总收入为25亿人民币。现在,电影的票价上涨了大约100倍,全国总票房收入却只有10亿人民币。而依我看来,考虑到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上现在每年的票房总数1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1989年时市值的5亿元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每年的票房总值还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现在的生存状况。票价居高不下、观众逐年锐减、票房无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在电影放映市场及其经营者的肩上。又像一个魔咒紧紧环绕在他们身旁使他们寝食难安。
我们的电影放映市场该怎么办?
(二)与以往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那时电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而在今天,电影“高票价”导致的电影消费贵族化,则在使电影观众严重走失。同时,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分别从票价、观众和票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来看票价:
建国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个别影院20元)
以均价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计,现在的票价较之涨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远远低于电影票价的涨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现在每市斤0.85元,涨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猪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现在每市斤6.5元,涨幅8倍左右。
再看观众数量:
1989年我国电影观众有293亿,1999年只有3亿人次,这说明1999年,我国看电影的人次仅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经降至2.2亿。我国电影重地上海,电影观众上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年,而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年。
最后来看票房: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票房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为过去的1/3。据官方统计的结果,2004年一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亿圆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电影频道给一些不在院线上映的电视电影的钱,如果单纯考虑影院票房,连10亿元都没有。
票价、观众数量和票房的如此悬殊的对比,说明高票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与国外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的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美元;中国人也爱看电影,但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过2.5亿元人民币罢了。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人也有条件看电影,中国人爱看电影,但中国人却没有条件看电影。这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94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时也超过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纪录—2002年的93亿美元,从而创造了美国电影票房新的最高纪录。而中国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徘徊。
美国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约3000美元,而美国的电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国人均年收入2004年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这样算下来,中国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中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以上是我国和美国的比较,下面再看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韩国:电影票价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韩国的票价由发行方、投资方及影院三方来维持,三方从市场经济规律考虑提出一个适当的价格,根据地方差异有所不同,偏远地区比这个价格还低。
日本:电影票价一般为成人票每张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为了留住观众,日本女人看一场电影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币,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万元,可以买1600张电影票。
法国:巴黎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均收入为2000欧元(1欧元约等于10.5元人民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UGC影院,三个放映厅的普通票价分别定为8.6欧元、8.2欧元和7.3欧元,学生票为6.7欧元,中午12时开映的影片票价为5.5欧元,12岁以下儿童票价为5.1欧元,另有三人联票等优惠价。票价的灵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经营者经常用的手段,“办卡观影”活动在法国较为普遍,18欧元月卡和230欧元年卡很受观众欢迎。
意大利:罗马已实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纳一定量的购卡费用,在年内观看任何场次的电影,只要每次交纳1欧元即可。
着名影星成龙被问及票房问题时,则表现得非常激动。“我最不愿意就是谈到票房的问题,我们中国有13亿人,票房上了1亿元就高兴得不得了,而韩国只有4600万人,却有1亿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们中国人都去看盗版了。而看盗版的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贵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票价太贵,导致人们选择看盗版。所以呼吁一些地方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票价高了,进电影院的人数就少了,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人数也就少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经常可以见到只有8、9个人的情况。即便是100元一张票,也不过8、9百元。如果票价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买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会有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电影管理者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措施,让更多的人能进电影院,让人们能看到更多的电影。这可能是振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
❾ 某电影院正在放映一部最新电影,原来电影票20元一张,现在降价,观众增加1倍,收入增加了五分之一,门票
收入增加五分之一,说明是在原来基础上增加的,40除以5=8,在观众不变的基础上票价应是48元,现观众增加了1倍,则票价应为48的一半,即24元。